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石城山记翻译

小石城山记翻译

小石城山记翻译

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第1篇

领导宣布桃花节开幕。

音乐声中,全场锣鼓喧天、群鸽飞翔、礼花飘舞。

百名桃花仙子手持气球涌上舞台欢呼“春来了”,放气球升空后,在舞台上摆成“春”字造型。

开场锣鼓止,节目锣鼓音乐起。

观众席里四只雄狮、两条巨龙穿行而出,跑上舞台表演,庆贺桃花节开幕。

锣鼓止,音乐起。

歌舞《春天的歌谣》。

歌舞尾声中,三位主持人上场。

连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张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 大家好!

王丹燕:(翻译)……

连连:第二届中国《连云港之春》桃花节,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的海州区隆重开幕了。

张波:这届桃花节,由海州区人民政府、连云港市旅游局联全主办、江苏卫视和连云港电视台联合承办。

连连: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正通过连云港电视台影视综艺频道向全市观众现场直播。

王丹燕:(翻译)……

张波:古老而又年轻的海州,是桃花盛开的地方;连云港的春天,带着桃花的芬芳,从这里走向高山、平原和大海,走向我们744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

连连:勤劳智慧的海州人民,和全市465万人民一道,用开拓创新精神,唤来了海州大地山明水秀、莺歌燕舞,连云港市花红柳绿、无限春光!

张波:春天来了,请听春天的声音,春天的交响!

王丹燕:(翻译大意)……

一,歌曲组合《春来了》、《春之声》

张波:锦屏山郁郁郁葱葱,蔷薇河绿水长流。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州区委、区政府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连连:如今的海州大地,春光正好青山绿水,春风扑面鸟语花香。桃花涧里,游鱼戏水;孔望山上,白鹭飞翔。听,那是不是迎春的百鸟,在放声歌唱?

王丹燕:(翻译大意)……

二,口技《百鸟迎春》

张波:海州古城,历史悠久。秦代置朐县,东魏置海州。自古以来就是“东海名郡”、“六郡古都”。

连连:生活在海州古城里的老百姓,看见过徐福从秦东门东渡日本;看见过宋江与张叔夜在白虎山鏖战……

张波:看惯了秋月春风、世事桑沧的海州人民,如今创造了现代化的小康时光。

连连:但是,老百姓们忘不了“千年风霜千年雨”、好似“一本大书”的“老海州”!

王丹燕:(翻译大意)……

三,摇滚说唱《老海州》

张波:哎,连连,我到过全国不少地方,可觉得咱们海州三月里桃花怒放,风光最美。

连连:那是呀。连云港市山明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是,你知道海州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桃树、这么美的桃花吗?

张波:你给介绍介绍?

连连:那还是宋代诗人石曼卿在海州做通判的时候,常到石棚山读书,他发现山地间没有花卉点缀,就让人们用黄泥裹着桃核,往山上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描绘当时的景象时,说石曼卿“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大诗人欧阳修记载了这件事,说过了一两年呀,“花发满山,灿若锦秀”。

张波:古海州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许从那时候开始,海州大地就成了“桃花盛开的地方”!

王丹燕:(简要翻译大意)……

四,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张波:连云港的海州城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海州城外的桃花涧,三月里是春光最美的时候。

连连:是啊,三月里,海州春风飞桃花,随风飘香到天涯,桃花流水鳜(gui)鱼肥,春雨濛濛润万家!

王丹燕:(简要翻译大意)……

五,歌舞《桃花雨》

张波: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咱们的老海州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咱老百姓带来了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

连连:是啊,老百姓盼的是家道富裕、国运昌盛,盼的是祥和万事兴。为咱老百姓取谋幸福的党和政府,“浩浩青史千秋万代留美名”!

王丹燕:(翻译大意)……

六,歌曲《咱老百姓》

连连: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海州人民为实践“富民强市”的宏伟蓝图,奋发图强,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张波:看看今天的海州城,青砖红瓦流传着唐诗宋词的风韵,古老的城区焕发着现代化的青春气息。全区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已经迈上了“快速崛起”的快车道,让人禁不住要“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王丹燕:(翻译大意)……

七,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一个中国》

连连:海州城自古以来民风民俗敦厚纯朴,民间艺术多姿多彩。

张波:是啊,我听说古海州每年四月八要逢庙会,说书的,卖艺的,舞狮的,舞龙的,踩高跷的,耍旱船的,使人目不暇接,让人留连忘返。

连连:你说的那是白虎山庙会。那可是苏北鲁南有名的物资交流集会哟。不过呢,现在离四月八虽然还有些日子,为了庆贺中国第二届“连云港之春”桃花节开幕,市区民俗队还特别为今天准备了精彩的民俗表演!

王丹燕:(翻译大意)……

八,民俗表演《古城闹春》

张波:海州古城,是一片充满魅力的城区。在美丽的锦屏山麓,就有著名的“三山一涧”。

连连:孔望山是孔子登山观海的地方,有比敦煌早二百多年的汉代摩崖造像;石棚山留下了石曼卿、苏东坡的足迹和动人诗文;白虎山下张叔夜登高碑下,牧童拾得旧刀枪;桃花涧不仅桃花开满山、清泉石上流,更有关于桃花女的美丽传说……

张波:这片热土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浓郁醇厚的民风乡情,更有秀丽的山水,敞开怀抱欢迎四海宾朋。请到我们海州来!

王丹燕:(简要翻译大意)……

九,歌曲《请到我们这里来》、《喜迎门》

连连:连云港市,在天一方,东夷少昊氏族是这里的先民,他们在将军崖上刻下了“东方第一天书” 历经了七千年风雨沧桑,追寻富足安康的梦想不灭;

张波:海州古城,在海一方,秦始皇所立的秦东门,在这里已经站立了两千二百多年,如今,连云港市从这里走向世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

王丹燕:(简要翻译大意)……

十,歌舞《在海一方》

连连:古老的海州城,从历史深处走来。她置县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年,设州也有一千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张波:青春焕发的海州区,向新的世纪走来。春风秋雨,春华秋实。看不够的蔷薇河畔杨柳依依,桃花灿烂;说不完的海州湾里“西游”“东渡”,“镜花”有“缘”!

王丹燕:(简要翻译大意)……

十一,歌曲《古城春秋》

张波:三月桃花,万山红遍,这是连云港市向神州大地发送的春的信息,春的请柬。

连连:三月大地,春意盎然,海州古城是永远是桃花的季节、桃花的世界!

王丹燕:(翻译大意)……

十二,歌曲《又见桃花开》、《公仆赞》

连连:有了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人,我们的生活会像三月的桃花一样,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

张波:是啊,海州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用勤劳的双手,赢得了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

连连:虽然“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但是丰收的果实需要我们用青春、用智慧、用汗水去换来!

王丹燕:(翻译大意)……

十三,三人组合《REAO》、《和平之歌》

连连:春天张开了神奇的翅膀,带着古老而又年轻的海州城振翅翱翔;

张波:春天铺开了美丽的画卷,展现着勤劳智慧的海州人民走向富强的梦想。

王丹燕:(翻译)……

连连:春秋代序,沧海桑田,海州城正以历史巨人的姿态,大踏步走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挥洒春天的畅想;

张波:太平洋上,长风浩荡,连云港人展开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巨轮,正鸣笛起锚,扬帆远航!

王丹燕:(翻译)……

十四,歌舞《春天的畅想》

尾声:在主题歌《又见桃花开》声中,主持人上台并与众演员谢幕。

连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张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第二届中国《连云港之春》桃花节大型文艺演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马上就要结束了。

王丹燕:(翻译)……

连连:在这大好的春光里,我们祝愿海州区经济腾飞、人民富足;

张波:祝连云港市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理想!

合: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王丹燕:(翻译)……

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第2篇

球星粤语译名颇多可采撷的有趣典故。欧文名“奥云”,正符合巅峰时期的欧文神一般疾风吹云的速度。“碧咸”也比贝克汉姆来得有古意,“施丹”更比齐达内大气,“保方”比起布冯来更适合用作守门员的名字,保一方平安嘛。不过粤语翻译也有失手的,比起罗纳尔多,“朗拿度”这个名字就拗口很多,还是大罗、小罗、C罗喊起来比较容易记忆。

宋世雄、韩乔生年代,别说网络了,足球杂志都没怎么发展,对于一个球星的译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看哪个比较朗朗上口,一般就用了哪个。例如巴乔,被叫过巴焦、巴治奥、巴吉奥、巴治欧,最后才上下统一叫作巴乔,比起高高在上的解说员,人民群众不只眼睛是最雪亮的,舌头也是最顺溜的。阿森纳的现任主教练,当初叫做“旺热”,那时的阿森纳也最旺最红火,N场不败的纪录;到如今众老将风流云散,在联赛中保四争三,多年无冠,旺热也不叫旺热了,叫“温格”,由热变温,世态炎凉。

球迷文化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期,被错译、乱译最多的是球队主场的名字,而如今主场名字也往往是足球队的代称。皇马的伯纳乌球场,曾经被讽刺者翻译为“宝莱坞”,寓意其一片歌舞升平、黄金遍地,也曾经被文青球迷翻译为“不老坞”,希望其中白衣飘飘的巨星们青春永在,当然现实是残酷的。还有个印象深刻的译名为“卜来屋”,皇马巨星云集、竞争激烈,来者如同进占卜屋,凶吉只得天定。

当初和笔友们攒足球酸段子的时候,也曾经试着翻译过,比如巴塞罗那青训基地“拉玛西亚”,我们有个才女将其命名为“浪漫示爱”,发音相近,只是这浪漫的词语距离足球训练基地的本意忒远了点。还有位翻译为“铃满山崖”,看来她是浪漫爱情武侠小说爱好者。我们内部评选的最佳译名是“拉马思崖”,这译名不仅含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励志之意,更有“悬崖勒马”的劝世之意,甚至还有几分悠然古韵,和巴塞罗那高迪之城很匹配。

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名翻译 汉语拼音音译 文化传递

1 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奥运会的举办,让国外的游客跟多得了裂了中国,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游览我国境内著名的名胜古迹。新疆旅游事业,在这种大背景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数据显示:新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新疆观光旅游的创收非常可观,全区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超过两位数。2006年,……其中,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8亿美元,年均增长5.1%;(中国统计信息网,2007-10-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7年统计,……其中外国游客5.11万人次,同比增长10.56%;……,其中外国游客5.34万人次,同比增加10.3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网,2008-4-30)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旅游相关的汉译英文本也相应地增加起来,如,饮食的翻译,宾馆名称的翻译,地名翻译,等。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是日常生活的向导,是社会交往的媒介。

2 国家对于我国地名英译的要求

2.1“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作为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纽带,作为国家西边那个证管理,经济建设,中外交流等领域必要的信息资源,应报纸准确,规范,对外宣传、国际交往过程中进行反一时也力求准确。”(胡占斌),我国有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新华社、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单位在研究关于地名的翻译问题。在20世纪中叶,还曾制定了英、俄、法、德等语种的地名译音表。1989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199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了英、俄、法、德、西、阿等地名译写规则。1999年我国又颁布了《地名标牌城乡标准》。除此之外,我国地名的规范在以下书中都有详细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图册》、《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选编》(周婷,2007)。

2.2具体规定

2.2.1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即,用汉语拼音音译

(1)专名是单音节的英译法例如:恒山 Hengshan Mountain(山西)

(2)通名专名化的英译法。例如:都江堰市 Dujiangyan City

(3)通名是同一个汉字的多种英译法。例如:峨眉山 Mount Emei(四川峨眉);邛海the Qionghai Lake(四川西昌)

2.2.2少数民族语地名的记音用加符字母(地名记音的时个符号可以加在特定的字母上面,代表特殊语音。蒙古语、维吾尔语和藏语音译转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有无符和加符并列的,一般拼写用无符字母,地名记音用加符字母。)例如:乌鲁木齐市Urumqi City(新疆)巩乃斯河Kunse River(新疆新源)察隅县Zayu County(西藏林芝地区)甘德县Gade County(青海果洛)

3 新疆一些地名的翻译

3.1新疆是占我国领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大省,大大小小的地名有很多,每个地名都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个民族有很深厚的关系,因此,新疆地名的准确翻译也是让外国游客准确细微的了解新疆的一面镜子。除以上的提到几例新疆地名翻译外,新疆其他地名翻译也体现了我国地名英译的要求。我国的这中译名处理,“除从纯语言学的观点考虑外,还反映国家的语言政策。因为,语言政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重压组成部分,是民族自治政策是否能够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现”。(谢旭升,2008)

3.2用拼音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不仅是中国的统一标准,而且是国际标准)。如:伊犁 Yili,石河子Shi Hezi,北屯Beitun,博乐市Bole City,哈巴河 HA Bahe,五家渠Wu Jiaqu,天山Tianshan Mountains,昆仑山Kunlun Mountains,拜城县Baicheng County,莎车Shache,阿克库乐湖Akkula Lake,尼雅河Niya River,等。

3.3少数民族语地名的记音用加符字母(是国家队少数民族社会地位的尊重,是利用社会语言学处理词语的产物(谢旭升,2008))如:阿勒泰地区Altay Prefecture,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Bayangol Prefecture,克拉玛依Karamay,库尔勒市Korla city,喀什Kashgar,喀纳斯湖Kanas Lake,博斯腾湖Bosten Lake,那拉提Naraty,等。

3.4少数意译法(“意译不同于乱译,它是建立在理解原文和两种语言规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灵活翻译方法。”(张露,2008各具千秋的直译和意译)一些景点,一般用意译法,更显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如:孔雀河Peacock River,天池Heavenly Lake,红山,The Red Hill,等。(谢旭升,2008)

4 地名翻译中的文化体现

“等效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谢旭升,2008)翻译本身就是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传递,这些地名汉译英就可以外国游客体味到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如yili,shihezi,wujiaqu是汉语音译,Alatay是哈语音译,如:Nalati,Banyangol是蒙语音译,Kashgar,hotan是维吾尔语音译,等。从中感受到新疆多民族家庭中,民族之间生活习惯,风俗的相互影响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反映着各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和谐相处。

5 结语

翻译在对外旅游中起到了传承跨文化的作用。“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所以地名的翻译过程也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传播过程。”(贺继宗,胡新民,2008)规范,标准的地名翻译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很好途径。因此,根据笔者英译中国地名的体会,本文阐述了新疆地名英译的一些特点,供译者和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贺继宗,胡新明.浅谈地名翻译——兼论乌昌地区地名翻译.昌吉学院学报,2008,(6).

[2]胡占斌“城市地名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53.

[3]谢旭升.特色汉英翻译教程.新疆大学出版社,2008.

[4]张露.各具千秋的直译和意译.科技信息,2008:161-162.

[5]周婷.中国地名的翻译探讨.科技资讯,2007,(25):231-232.

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第4篇

看球多年,看着看着就忘记了自己的立场:看技术,看不懂;看帅哥,又近视,没事儿只好像侠客行里的石破天,看字不看意,看名不看球。看球星的名字是件极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球星译名,是1994年巴西世界杯上大放光彩的贝贝托,粤语名“白璧图”,这名字真是胜过“翡冷翠”的神译,仿佛一幅万里江山图展示于白玉九龙壁上,气吞山河。

球星粤语译名颇多可采撷的有趣典故。欧文名“奥云”,正符合巅峰时期的欧文神一般疾风吹云的速度。“碧咸”也比贝克汉姆来得有古意,“施丹”更比齐达内大气,“保方”比起布冯来更适合用作守门员的名字, 保一方平安嘛。不过粤语翻译也有失手的,比起罗纳尔多,“朗拿度”这个名字就拗口很多,还是大罗、小罗、C罗喊起来比较容易记忆。

宋世雄、韩乔生年代,别说网络了,足球杂志都没怎么发展,对于一个球星的译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看哪个比较朗朗上口,一般就用了哪个。例如巴乔,被叫作过巴焦、巴治奥、巴吉奥、巴治欧,最后才上下统一叫作巴乔,比起高高在上的解说员,人民群众不只眼睛是最雪亮的,舌头也是最顺溜的。阿森纳的现任主教练,当初叫作旺热,那时的阿森纳也最旺最红火,N场不败的纪录;到如今众老将风流云散,在联赛中保四争三,多年无冠,旺热也不叫旺热了,叫“温格”,由热变温,世态炎凉。

球迷文化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期,被错译、乱译最多的是球队主场的名字,而如今主场名字也往往是球队的代称。皇马的伯纳乌球场,曾经被讽刺者翻译为“宝莱坞”,寓意其一片歌舞升平、黄金遍地,也曾经被文青球迷翻译为“不老坞”,希望其中白衣飘飘的巨星们青春永在,当然现实是残酷的。还有个印象深刻的译名为“卜来屋”,皇马巨星云集、竞争激烈,来者如同进占卜屋,凶吉只得天定。

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第5篇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必须理解文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要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

一、文言判断句特点及翻译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用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文言判断句的特点是主语和谓语直接相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文言里的“是”多作代词),而是借助语气词,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的。文言判断句主要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一)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1.用“……者,……也”的。(者,表停顿;也,表判断。翻译时,“者”和“也”都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上“是”。)

例如:(1)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

――《鸿门宴》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

――《师说》

2.单用“者”或“也”的 。(“者”和“也”同样不译,也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如:(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

――《游褒禅山记》

(4)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粮食,是君王治天下用处最大的,是政治上的根本事务。)

――晁错《论贵粟疏》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项脊轩志》

(6)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力量雄厚了,就是您秦国力量的削弱。)

――《烛之武退秦师》

(7)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石钟山记》

3.句尾用“者也”的。(“者也”同样不译,也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例如:

(8)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

(9)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

――《晏子使楚》

(二)用副词“乃”“则”“即”“皆”“系”等表示判断,有的还要用语气助词来加强判断。判断句中的“乃”“则”“即”“皆”等副词,皆有系词的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只是”。

例如:(10)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

――《汉书・谷永传》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岳阳楼记》

(12)梁父即楚将项燕。(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军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

(1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我侯嬴只是东门的守门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14)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态的……)

――《病梅馆记》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论语・为政》

(1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你是一只忘恩负义的狼,一旦飞黄腾达便无比猖狂。)

――《红楼梦》

(三)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判断句中的“为”也兼有系词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如:(1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所以现在墓中安葬的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五人墓碑记》

(1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正像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鸿门宴》

(四)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判断句中的“非”也兼有系词的作用,可译为“不是”。这是“非”的最常见的用法。

例如:(19)拾视之,非字而画。(拾起纸片一看,上面不是字而是画。)

――《促织》

(2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六国论》

(五)用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例如:

(2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桃花源记》

(2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在偏僻边远的州郡……)

――《赤壁之战》

(六)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动词,也不用语气词,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翻译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如:(23)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豪杰。)

――《赤壁之战》

(24)秦,虎狼之国。(秦国是虎狼似的国家。)

――《屈原列传》

(2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鸿门宴》

二、文言疑问句特点及翻译

文言疑问句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主要区别,一是疑问词不同,一是语序的不同。文言疑问句一般都含有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语气副词,但所用的疑问语气词和现代汉语疑问句全不相同,所用的疑问代词、语气副词、固定结构,除个别的,也不相同。文言疑问句的翻译一定要把语气译出。文言表示疑问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单用疑问代词(谁、何、曷、胡、安、孰、焉、恶等)。

例如:(1)座中泣下谁最多?(在座的人中谁落泪最多?)

――《琵琶行》

(2)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不嫁给这好郎君,以后你想怎么办?)

――《孔雀东南飞》

(3)吾子其曷归?(您大约什么时候回去呢?)

――《左传・昭公元年》

(4)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然明对子产说:“为什么不把乡校毁掉?”子产说:“为什么?”)

――《新序・杂事》

(5)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呢?”)

――《鸿门宴》

(6)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师说》

(7)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愚公移山》

(8)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懂得您的用意呢?)

――《齐桓晋文之事》

(二)单用疑问语气词(乎、欤(与)、耶(邪)、哉、诸等)。

例如:(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主观断定它有或没有,可以吗?)

――《石钟山记》

(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何况那些在乡间没有名气的人呢?)

――《五人墓碑记》

(1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割地贿赂秦国吗?)

――《六国论》

(1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种程度啊!)

――《病梅馆记》

(1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

――《庄暴见孟子》

(三)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同时用。

例如:(14)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龟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季氏将伐颛臾》

(15)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五人墓碑记》

(16)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是什么原因呢?)

――《石钟山记》

(17)今已服矣,又何求焉?(现在越国已经降服了,您还有什么要求呢?)

――《勾践灭吴》

(四)语气副词与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同时用。

例如:(18)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难道王侯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触龙说赵太后》

(19)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如今您的恩惠足以达到鸟兽身上,而功德却到不了老百姓身上,又为什么呢?)

――《齐桓晋文之事》

(2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师说》

(五)单用否定词。

例如:(2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

(2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老了,还那么能吃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用固定结构。

例如:(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论语・学而》

(2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晏子使楚》

(25)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任随心意决定去留?)

――《归去来兮辞》

(2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季氏将伐颛臾》

(27)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为什么一定要君王劳神费心,代行百官的职责呢?)

――《谏太宗十思疏》

三、文言被动句特点及翻译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在文言文中有“遭受”的意思。其句式的实质是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受动者。被动句的翻译一定要把有关对应的词语译为“被”。文言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构成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形式。

(一)“于”字式

用介词“于”表示被动。

例如:(1)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那么,现在那些达官贵人,一旦犯了罪要受到惩罚,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所收留……)

――《五人墓碑记》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过,又不被时下所约束,来向我学习。)

――《师说》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往往是由细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伶官传序》

(4)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然而军队被陈涉打败,土地被姓刘的人夺走。)

――《汉书・贾谊传》

(二)“为”字式

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伶官传序》

(6)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鸿门宴》

(7)今为速往,恐为操所先。(现在如不赶快前往,恐怕就会被曹操抢先。)

――《赤壁之战》

(8)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侯嬴(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别人杀害。)

――《信陵君窃符救赵》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鸿门宴》

(三)“见(受)”式

用“见”“见(受)……于……”表示被动。例如:(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而被猜疑,忠诚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屈原列传》

(1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众人都昏醉,我一个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列传》

(1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地被有道德修养的人取笑。)

――《庄子・秋水》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受别人的控制。)

――《赤壁之战》

(四)“被”字式

用介词“被”表示被动,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

例如:(1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我还记得周先生被捕,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五人墓碑记》

(1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成为过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无标志式

动词本身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含被动意味。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

例如:(1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邯郸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六国论》

(1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

――《屈原列传》

四、文言省略句特点及翻译

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为多见,而且有些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里也经常被省略。其句式的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今译时,应联系上下文补出。文言省略句有以下六种情形。

(一)省略主语,括号内为省略的词语,下同。

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永州的郊外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花纹,碰过的草木,全部都会死去。)

――《捕蛇者说》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对张良说:“……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鸿门宴》

(3)(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录毕,(余)走送之……(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书,亲手抄录,定好日期按时归还……抄录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人家……)

――《送东阳马生序》

(4)(曹刿)问:“(公)何以哉?”公曰:“衣食所安,(寡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问:“(您)凭什么条件作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曹刿论战》

例(1)承前省;例(2)蒙后省;例(3)自述中省略;例(4)对话中省略。

(二)省略谓语动词。

例如:(5)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士兵的勇气便会减弱,第三次士兵的勇气就会消失了。)

――《曹刿论战》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中间,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加以学习,他们的缺点而及时改正。)

――《论语・述而》

(7)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老臣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上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8)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子丹到荆轲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六国论》

例(5)、例(6)、例(7)省略谓语动词;例(8)省略动词短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例如:(9)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尉官拔出宝剑,吴广奋起,夺过杀死尉官。)

――《陈涉世家》

(10)每字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注:“令”省略兼语)(每个字做成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坚固。)

――《活板》

(1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项王说:“真是壮士!给他一杯酒。”于是左右就给一大杯酒。)

――《鸿门宴》

2.省略介词宾语。

例如:(12)竖子不足与(之)谋。(这小子不值得同共谋大事。)

――《鸿门宴》

(13)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这个渔人一件一件地向详细说了听到的事情。)

――《桃花源记》

(14)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相如拿着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准备拿往柱子上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为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常常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例如:(15)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杞子从郑国派向秦国报告。)

――《之战》

(16)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希望让能补充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

――《触龙说赵太后》

(17)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回到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省略介词。

例如:(1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鸿门宴》

(19)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现在把钟磬放水里。)

――《石钟山记》

(20)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非心服也。(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的原因,被他的军威所迫罢了。)

――《赤壁之战》

(21)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以)百金。(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一百金把它买到。)

――《荆轲刺秦王》

(22)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有时早上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江陵。)

――《三峡》

(六)省略分句。

例如:(23)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于己为有悔。(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游褒禅山记》

五、文言变式句特点及翻译

所谓变式句(又叫倒装句),是比较现代汉语说的,文言中有些句子的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其句式的实质是文言里的句子中的成分出现了倒置现象。今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要求翻译。文言句式有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四种。

(一)主语后置(或曰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例如:(1)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愚公移山》

(2)甚矣哉为欺也!(做这种骗人的事太过分了啊!)

――《卖柑者言》

(二)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即“否定副词+代词+动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3)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石钟山记》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气很冷,砚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能放松抄写工作。)

――《送东阳马生序》

(5)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寡人之于国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即“疑问代词+动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7)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鸿门宴》

(8)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鸿门宴》

(9)子何恃而往?(您凭什么前往呢?)

――《为学》

c.通过“之”或“是”(即“宾语+之或是+动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懂文章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师说》

(11)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烛之武退秦师》

(12)俗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是说我啊。)

――《庄子・秋水》

(1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出兵难道是为我吗?为的是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

――《左传・僖公四年》

(1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季氏将伐颛臾》

(15)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只要推举出有才能的人,我得到就重用他们。)

――曹操《求贤令》

2.介词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即“疑问代词+介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16)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

(17)不然,籍何以至此?(不是这样的话,我凭什么误会到这种地步呢?)

――《鸿门宴》

b.非疑问句中,“以”有宾语(即“名词或数量词+介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1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怒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吧。)

――《诗经・氓》

(1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论语・为政》

c.方位词,作介词的宾语(即“方位词+介词”式),宾语前置。

例如:(20)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鸿门宴》

(三)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限制性的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而修饰性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词之后,后者则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都有词语作标志。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四种格式。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带领能的三个子孙。)

――《愚公移山》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想找个的人,也没有找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的石头,到处都是。)

――《石钟山记》

2.“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忠贤这场祸乱中,的官员,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五人墓碑记》

3.“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例如:(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的庙堂[指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老百姓,处在的江湖 [指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岳阳楼记》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的爪牙,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心专一[的缘故]。)

――《荀子・劝学》

4.“中心词+数词(或数量词)”的格式。

例如:(7)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于是替长安君配备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触龙说赵太后》

(8)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刀和箭头,用它铸成金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过秦论》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的四周有十几亩土地,院子里还有草屋。)

――《归园田居》

(四)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都要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因此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介词结构“于……”后置。翻译时,多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少数则只能作。

例如:(1)青,取之,而青……(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更青……)

――《荀子・劝学》

(2)得双石……([在深潭边上]找到两块石头……)

――《石钟山记》

(3)人固有一死,或重,或轻。(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有的人死得。或译为“人总有一死,有的重,有的轻”)

――《报任安书》

(4)公与之乘,战。(庄公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乎……”后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如:(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荀子・劝学》

(6)生,其闻道也固先,吾从而师之……(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老师。)

――《师说》

例(6)“乎吾前”也可译为:在我前面出生的人,而句中的“乎吾”今译时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

3.介词结构“以……”后置。翻译时,多提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7)为坛而盟,祭。(筑起高台盟誓,[用尉官的头]作祭品。)

――《陈涉世家》

(8)掭,不出。([用尖草]搅动,蟋蟀仍不出来。)

――《促织》

【备考训练】

一、文言判断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的正确解释()

A.这个人一定有利用我来欺骗陛下的意图。

B.这个人一定有认为我欺骗陛下的想法。

C.这一定是有人利用我来欺骗陛下。

D.这一定是有人认为我欺骗陛下。

2.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②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政。

③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④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烈(注,人名)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汉书・疏广传》)

3.从令纵敌,非良将也。(《三国志・曹彰传》)

4.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北史・裴侠传》)

5.闻太子所欲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庄子・说剑》)

二、文言疑问句练习

(一)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①?”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②”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

2.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桀(夏桀)其孰为此?

2.何谓得之于心?(元好问《射说》)

3.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4.使尧在上,咎繇(人名,法官)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刘向《说苑・理政》)

5.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宋史・徐责力传》)

6.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庄子・说剑》)

7.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唐・孙樵《书褒城驿壁》)

三、文言被动句练习

(一)选择题。

1.“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的正确译文是()

A.然而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B.然而却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说明魏国政治不好。

C.然而那些地方能够被兼并,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D.然而却能够兼并那些地方,说明魏国的政治不好。

2.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D.请而反之。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鸠,同“纠”,聚集)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刘向《说苑・理政》)

3.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使力也。(《汉书・丙吉传》)

4.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后汉书・朱晖传》)

四、文言省略句练习

(一)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弧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

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2.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3.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4.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魏泰《东轩笔记》)

2.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五、文言变式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2.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死生,昼夜事也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D.刑戮是甘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3.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孔子家语・颜回》)

5.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6.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苏轼《放鹤亭记》)

7.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相关期刊更多

潇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消防视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公安厅消防局;山东消防协会

小学生时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