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石潭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探究性学习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目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示范性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会搜索,学会探究,学会甄别在不同观点、思想。

【教学流程设计】

一、探究性学习示例(本课重点)

1、问题的提出

《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目前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教材均选编入八年级上册教材,冀教版放在了八下。正因为此,与该课文相关的讲解、练习等教辅材料众多。一日新授时,有学生拿着一本资料向我质疑:课本(苏教版)中“水尤清洌”是否应该改为“水尤清冽”?事实上我们手边资料有的写为“清冽”也有的是“清洌”。到底是两点水的“冽”还是三点水的“洌”呢?

今天我们就借助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功能,首先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指导探究

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该搜索哪些信息材料?

学生讨论后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老师总结:一般的研究主要查找纸质媒体(这很重要),今天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打开百度搜索(baidu.com)我们可以搜索一下几个问题:①哪些典籍用“清冽”哪些是“清洌”?可以搜索各种教材的电子版、扫描影音版该课文的收录情况,百度百科以及可能收录《小石潭记》的电子典籍。

②厘清“清冽”和“清洌”两者有何差异?可以借助网络字典词典。

③进行网络搜索,看看互联网上有没有类似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观点,看能否采信。

④查找前人对此文的分析鉴赏,看对“清冽”还是“清洌”的问题能否自成一说。

3、学生尝试搜索

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

摘要如下:(学生搜索时,老师行间指导)

①baike.baidu.com/view/47562.htm“百度百科”:水尤清冽(liè)。11.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清洌 :清澈。洌:清凉。【注意:百度百科引文与注释,“清冽”“清洌”混用】

②chinese001.com/czyw/rjkbb/8njxc/jxsc/k26-001.jsp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用“清冽”,并注释为“水格外清凉”。根据网络,冀教版语文课本用“清冽”;语文版教材《小石潭记》一文中的“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句中的“冽”字,正文与注释中都是“冽”,但课后练习和与教材配套的《助学手册》中的练习都是“洌”。

③zhidao.baidu.com/question/87878558.html“百度知道”中有“清冽”“清洌”的讨论。一些大型语文论坛也有类似的讨论,如bbs.ruiwen.com/thread-10459-1-1.html

④zhidao.baidu.com/question/59470154.html“清冽”“清洌”的区别。【注意:百度知道的答题人举例正是《小石潭记》,并且说明为什么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

4、探究分析

分组讨论,甄别资料的信度(互联网信息的去伪存真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努力形成辩题或书面小论文论文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整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大体可分为“清冽派”和“清洌派”。

“清冽派”认为,文言词汇多为单音节,“清”和“洌”基本同义,“清冽”则含有清澈、寒冷的意思,更符合一般文言词法。作者用“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句总领小石潭的两个特征,分别照应于下文所描绘的内容。“潭中鱼可百许头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皆若空游无所依”是视觉上的清澈,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感觉上的寒冷。

“清洌派”认为,“下见小潭”“见”字诉诸于视觉,当用“清洌”,是“清澈”而非诉诸于触觉的“寒冷”;紧接的“全石以为底”等句都是视觉描绘,从行文的连贯性上看,应为“清洌”。

5、教师小结。

应该说结论并无对错之分,只求言之成理。自然引出“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两派”的说法都能自圆其说,孰是孰非并不能轻下结论。而且让老师当裁判并不符合探究的本意,也不符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更何况连教材编者、专家学者都各执一词或莫衷一是的东西,我又如何一言九鼎?我只是建议他们从柳宗元的生平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继续研究。探究没有结论,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简要涉及)

学生网络搜索,baike.baidu.com/view/625209.htm,有详尽解释,网络上类似信息极为丰富。

教师小结:语文探究性阅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探究性学习尝试

1、教师提出若干探究话题。(也可由学生提出,不过难度较大)举例如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般认为“连三月”就是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但当学生举证“三月”就是具体的时间(《春望》确实写于三月份),就是表明春季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你又如何反驳?甚至有学生以为“春耕”时节“思乡”“反战”才更自然。至于“三月”是虚指,说明战争旷日持久,似乎也有道理。

《社戏》中读过书的“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只知道哭闹,解决问题的是农家子弟;读过书的“我”在发现社戏的无聊时“努力的看着”,农家少年跳骂中显得是那样的率真。是什么使得书生“百无一用”?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能否谈谈鲁迅对教育的认识。

网络热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应如何解释?网络词汇流行想象应如何看待?

2、学生讨论,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

搜什么?怎样搜?

3、学生分组合作,搜索、整合、辨析,争取形成书面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

洪国成,江苏仪征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职称中教高级。扬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市中语会理事,仪征市教育“讲师团”成员。

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31-01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30左右。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文言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混乱和困惑的,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对文言文语法掌握,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上;有的教师缘于对新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误解,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即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据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欣赏评价――积累迁移”五环节课堂学习指导模式。以下就以教学《小石潭记》为例来说明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

第一步,导言激趣,朗读感知。教学本课时,我先由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名句导入,然后配乐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接力读,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问题予以了纠正。例如:“其岸势犬牙参互”,学生容易读成“其岸/势犬牙参互”,这里断句出现了偏差,理解就产生了歧义,我就着重讲解,这样熟读成诵后,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等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翻译、理解扫清了障碍。

第二步,疏通文意。这一步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运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译,遇到不懂的字词由学习小组合作互译。最后小组解决不了的难字难句如“凄神寒骨”等就由师生共同来解决。

第三步,理解主旨。新课标指出“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整体赏析”的导读法。首先,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怎么样?”学生认为小石潭很美,水清,石奇,境幽。教师追问:“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是“石奇”,再让学生在文中找根据说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确实是个“石潭”。“如鸣配环”形容声音清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树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姿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整体性阅读方式,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性阅读效果。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四步,鉴赏感悟。《小石潭记》一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文意,含英咀华,培养审美情趣。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体会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理解了文中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一泓碧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曾在我的家乡看过这么清的水,水深达几米,可水底鹅卵石的纹路、颜色历历在目。”有的说:“我曾在我外婆家的门前见过这样的溪水,清澈、透明,美丽的小鱼在水中嬉戏。”还有的兴奋地说:“我们村子中央的那口井水也是清澈见底,里面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夏天喝上一口,如同喝冰水一样爽。”说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清悠悠的潭水在同学们的眼前、心中荡漾开去……

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爱自己的学生,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热爱语文教学,让学生爱语文,乐学语文

(一)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爱心是行动的动力

爱学生,学生就是自己的亲孩子;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老师的爱就像冬日里的缕缕阳光,可以把温暖洒播到学生心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我热爱语文教学,爱班主任工作,更爱我的学生,我深入学生中,和他们娱乐和运动,牢记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建立学生档案,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如教学《桥之美》,让学生自制桥模型和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所见的桥,激发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资源有关桥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该是怎样的呢?桥的美在何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要注意抓住重点,纲举目张,故留空白,意味深长,巧妙激趣。如教《人类的语言》时,让学生收集整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使学生回忆、采访等,体会课文,同时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层次体会课文语言的寓义。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三峡》可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新旧三峡的风光,用对比方法学习;教学《台阶》时,可让学生讲讲生活身边的台阶,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二、精心备课,备好学生,备好课本,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一)在平常的教学中,精益求精

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制作课件,因材施教,在导入新课时,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科渗透

把音乐融入语文。运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在进入拓展练习环节时,要求学生以《海底见闻》为题写一则短文。同时,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边放课文录音,边放一曲有海浪、海鸟、海底动物叫声的自然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样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景色,摸到了形状各异的矿石,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闻所感写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课堂活力突现。

(三)随机应变,巧用多媒体教学

我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效果佳;在教《小石潭记》时,我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充分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在教《说“屏”》,我精心制作课件,播放视频和电脑幻灯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体验语文的乐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放手练习,留足探究空间

我在作文教学描写人物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我巡回辅导并了解学生的难点,针对难点讲解,读范文以后再让学生修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有的会抓住一些细节而忽视整体,有的会写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忽视客观存在,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从而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三、在鼓励性的课堂评价中巩固学生的创新激情

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提问时,及时表扬学生“你的回答很棒!”,作业批改,评语“好!”“作业整洁工整。”良言一句暖三冬,这些赞扬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命力。

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第4篇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切实注重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背诵训练,在大力提倡背诵的同时对学生导之以情、助之以法、鞭之以策,并以身作则、以己为范,为学生切实完成古诗文的记忆做好强有力的保障。初中语文背诵训练古诗文理解一个人要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不大量背诵范文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平常说某人“肚子里有墨水”,这“墨水”就是对别人文章的消化物。当然,要消化,则必须先将别人的文章“吃进肚里”。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是强调破之结果,但若是不将那些经史子集烂熟于心,又何谈“破”之效果呢?因此,亦更别说“下笔如有神”了。而杜子美“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壮游》),而其子十三岁时,便使其“续儿诵文选”(《水阁朝霁奉寄云安严明府》)。可见积累的重要。所以,即便当时不理解、不消化,但记住就显得很重要了。古人如此,今人也不乏此例。记得胡适曾经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小时候,曾读过一句话“人生弯弯曲曲路,世事重重叠叠山”,其时,不甚了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生的体验丰富了,理解也就深刻透彻了,而且,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这句话也有着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理解。所以他说,对于不理解万岁的东西,首先要记住。记住了,也就为理解打下了基础,而学生时代就是记住的最好的时机。道出了记住的重要性,当然,记住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诵。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细细玩味,蕴含深刻道理。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梁启超在30岁前把《史记》都下来,郭沫若的超过人“背功”更是人尽皆知今人惊叹……诸如此类都为他们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中时期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这是一个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自然也是背诵效果最佳的时期。这时候记下来的东西常常印象最为深刻,甚至于终身难忘。梁启超先生说他少年时背的《史记》到50岁时,书中的七八成内容都还清楚地记得,并能在他写作时根据需要适当加以利用。事实上,这也是每上个成年人的切身体会。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切实注重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背诵训练,并且应当在大力提倡背诵的同时对学生导之以情、助之以法、鞭之以策,并以身作则、以己为范,为学生切实完成古诗文的记忆做好强有力的保障。所谓师者,首先,要勇于示范、甘于下水,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学会“背课”。这样,一方面,可以躬亲示范作好表率作用以激励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素养,同时更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掌握文章背诵的要点、难点,从而选择最佳的背诵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其次,教师要不断地、切实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记忆方法。只有方法得当且能熟练运用,方可事半功倍,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一、思路法顾名思义,就是背诵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继而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背诵的方法。例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的背诵,可先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线索:即文章先总写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奇异山水景色,天山共色,极言山奇;从流漂汤,任意东西,抒写水异,然后概括山水总的特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接着,二三两段分别写水奇、山异。写水,抓住“水清”“水急”的特点,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写奇山,则抓住了山之势、山之树、山之音、山之意、山之荫等不同角度来写,然后让学生顺此思路背诵,学生自然地也就容易记得快、记得牢,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当然,若学生刚开始水平不高,记性差的话,还可以一小段一小段地背诵,最后再合起来通背,则效果会更好。二、分层法这是一种按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背诵的方法。《口技》一文的背诵,除首尾呼应的两段外,主体部分实则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深夜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全家人逐渐入睡;寂静的夜晚突然起火,一家人卷入火警,继而全巷子的人进行救火的情景;观众席上人的表现。背诵时引导学生想象这几个画面,加强“少顷”“既而”“当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于是”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便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课文。又如《周处》一文,可以按其层次,即:周处少年时的影响;周处杀虎斩蛟前后;周处改厉,终为忠臣孝子的过程。《桃花源记》一文则可以渔人发现桃花源、作客桃花源、寻访桃花源三个层次来记等。三、抓关键词句法这是寻找文中的关键词作为记忆的支撑点严寒进行背诵的一种方法。可抓住段首尾词句,或扩展成文段、或贯穿全篇;也可以抓住反映文章篇或段思想内容的警句名言、过渡句、线索、标志性的“字眼”,环环相扣,扩充记忆。如《木兰诗》中准备出发到踏上征途一段可抓住关键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旦辞……暮宿……不闻……但闻……”“旦辞……暮至……不闻……但闻……”由点到面背诵。又如《三峡》一文则可抓住“自三峡七百里中”“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等段首句即可扩展成篇进行记住。四、设计问题法即设计有利于理解文意的关键问题以便加深影响,从而帮助记忆。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可设计如下的问题:“轼何时为什么游?与谁游?游寺中何处?景色如何?有何感想?”帮助记忆。同样,《小石潭记》一文亦可设计如下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游鱼和潭水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有何感想?同游的都些什么人?这样,学生在通过问题的回答后很自然地就记住了。另外,还有修辞法。利用修辞格式帮助背诵,此法多用于语段及诗词的记诵。如《愚公移山》《木兰诗》中运用排比句式的段落;加工法,此法多用于山水诗作的记诵。如《过故人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将文字转换成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既理解了诗意,有利于准确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课外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当然,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都是尽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如上方法,有时可单独使用,有时则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运用,视情况而定。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的优势,组织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结合上述方法进行背诵以提高背诵效果。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背诵的方法以外,还注重运用组织形式进行背诵。如男分角色背、师生接力背、挑错背、古今互译背、配乐表演背、对仗背等方式来背,既背诵了课文又增加了情趣,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方式方法,多要求,多督促,学生的古诗文的学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唯有学生多记忆,多积累,方才能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以至一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 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61-02

新课改以来,许多一线的教师纷纷响应教改号召,结合本学科的特色和教学经验,对之前的教学方法开展反思和改良。在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中,情感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谓的情感情境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获取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教材内容和熟练掌握教材重难点的教学实践过程与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考查内容。而初中文言文由于文本本身难度较大、学生重视程度较低,一直让学生望而却步,成为试卷考查中失分最为严重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题型,也成为最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块难啃的“骨头”。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实践尝试,笔者发现情感情境教学法同样也适用于于文言文课堂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生活片段:展现情境,激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五彩斑斓、包罗万象。对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灵活运用和调动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从内容到形式可能和我们的当下生活实际相差较远,但是教师要深入透彻地剖析文本本身,在全面、细致、深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寻找实际生活和文言文文本内容相契合的地方,创设生活化场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例如,在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的课堂教学中,作者所描绘的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所向往和憧憬的美好田园生活,展现了陶渊明对恬静、安适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因而,在课堂中,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对“桃花源”的向往和期待是什么,进而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教学进程。比如教师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分享,活跃课堂气氛,缓解文言文教学呆板、陈旧的课堂氛围,实现有效教学。借助必要的生活场景或片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文言文中的生活场景,然后利用生活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二、视频播映:呈现情境,丰富情感

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和迅速传播,丰富的影像资料也被许多一线教师所接受,被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初中文言文基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大量的经典作品被翻拍或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这些资源一方面很好地呈现了原文的必要情节和主要内容,能够给学生必要的情节性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和梳理;另一方面,视频资料很容易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准。

例如:在进行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找到近期的电影《陈涉世家》。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可以挑选其中的精彩片段放映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注意把握陈胜、吴广、军差等人物形象,提示学生结合电影理解文本,而且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电影中的情节设置,体会那种环环相扣的情节关系,让学生能够随着电影主人公深入情境之中,完成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电影是现代社会一种十分普遍的娱乐方式,教师要积极地走入学生中间,去了解一些时尚前沿的影片信息,然后以较为亲近的话语方式去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三、语言描述:体现情境,创造情感

语文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拥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形成文字性或语言性的表达,实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基本作用。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学生对文言文的文本翻译、内涵阐释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初中文言文《晏子使楚》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介绍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因而存在许多直接性的对话描写。文言文的对话描写也像现代文阅读一样,存在语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朗读“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等晏子与楚王的直接对话,语气要不卑不亢,体现晏子的凛然正气,从而方便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然后进一步加强记忆,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深化。

四、延伸阅读:再现情境,唤醒情感

初中文言文教学在中考考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但是由于顺应课程改革给学生“减压减负”的新要求,所以在初中实际教学环节中,分配给文言文教学的课时并不十分充裕;而且文言文学习就如同语文现代文阅读一样,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文言文文本,只能在平时阅读、练习的时候,注重加强积累,概括出文言文阅读知识的一般规律,用以指导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例如,在进行柳宗元《小石潭记》的课堂学习时,我们在介绍文本创作背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城山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以及《石渠记》《石涧记》),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环节选取这其中理解难度较低的文本,安排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从而拓展文化积累,举一反三,增强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语文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语文学习的精髓,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加强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和运用,真正地把知识学“活”,不要死记硬背,难以运用和调动知识模块。

由于一线教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已经形成一系列教学方法,但是每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有利有弊。情感情境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能够获取较为全面、真实、形象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文本的剖析与解读中走进文本,强化记忆,夯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感知性体悟的养成。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依据教材中所选取的经典篇目细读文本,将文本中出现的知识点,尤其是常用的文言知识点加以总结、整理、归纳,在课堂上不断强化,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文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一种自主积累、自主整理的学习习惯,推进文言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潇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消防视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公安厅消防局;山东消防协会

小学生时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