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羽

项羽

项羽范文第1篇

哈哈哈!!!没想到我项羽也有这么一天!刘邦小贼,没想到我鸿门宴上放你一马,你却恩将仇报夺我荣阳,我手软放你老父一命,如今你却屡来犯我,鸿沟边上,你我化地为盟,以楚河汉界,你却反复无常。如今,你又围我垓下,令我与虞姬双双自刎于乌江,落得如此下场。我该恨你心狠手辣:还是怨我心慈手软,我该恨你逼死虞姬,还是怨我不能变通。

虞,你还在奈河桥上等我吗?我来见你了,我没有斩掉刘邦,我只能用自己的头来祭奠你,西楚霸王的我,如今也只能魂断奈河。也许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不会再悲,也许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不会再怨,也许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不会再恨。也许我该隐退江东,休养生息,重振霸王威名;也许我该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斩下刘邦小贼的头。可是,我是沽名钓誉的项羽,我不是处事灵动的刘邦,我不能忍受失败,即便是死,也不能吧!可我不是已经死了吗?

虞,如今你是爱我的吧1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他刘邦侵犯,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失败,再也不用担心你再一次自刎于我身旁。刘邦,今生我无法败你,来世我定报垓下之仇,哈哈哈!

后记:

虞和项羽一起喝了孟婆汤,走过奈河桥,然后传来虞的回声,羽,来世,我希望你快乐平安,别再痴迷,别再固执,因为;恨,并不能拯救世界;爱,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药。忘记一切吧!

项羽范文第2篇

我们读《项羽本纪》,往往会让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所震撼。其实,他披甲持戟,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之风采,不过是一层障眼的云雾,他骨子里装着太多的柔情,而且就是这些浓烈的柔情,让一个英雄倒下了,也让一个英雄站立起来了。当然,倒下的是他的那份霸业,站起来的却是他的魅力,千年不倒的魅力。

如果一定要说项羽的柔情,恐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霸王别姬,因为这被后世文人渲染得太多。不过,它也确实能证明项羽的儿女情长。身陷垓下,四面楚歌,项羽不禁慷慨悲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末路,泪水潸然而下,牵挂的竟然是夫人的命运!其情缠绵,其景凄婉,这是生命的绝唱,更是爱情的悲歌!至此,谁还能言项羽无情?

但是,说项羽柔情浓烈,仅异性之爱、女儿之情不足道矣。英雄的柔情,是大海的深邃,是草原的辽阔。而项羽的柔情传递给我们的正是如此。

我们提到鸿门宴,就会联想到阴谋与陷阱。其实,这是对历史的篡改。项羽鸿门设宴,未必想杀刘邦。至于宴席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不过是范增的意图。有史学家又说,刘邦鸿门脱险,是张良布局、樊哙闹场的结果。这也是一种曲解。项羽陈兵40万,有如龙潭虎穴,岂能破不了张良的“局”?项羽横刀立马,气势如虹,又岂能是樊哙之流所能阻挡的?刘邦能出走鸿门,皆因为他与项羽有过结拜之谊。所以,是兄弟之柔情救了刘邦一命。

项羽平定东方后,又挥师西进,在广武与汉军对峙。刘邦恐惧楚军,便派人断了项羽粮草。项羽一怒之下,做了一个案板,将刘邦的父亲搁置其上,并宣告说:“如果汉军再不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刘邦说:“你我曾相约结为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还望你能分我一碗肉汤。”有人说,刘邦无赖亦无情,令人发指。其实,刘邦是揣透了项羽,他不可能杀其父,而项羽也正中下怀,威胁刘邦不成,只得拆了案板,罢了念头。如此,我们又看到了项羽“父子”之柔情。

项羽被汉军逼到乌江边,但未必就是穷途。乌江亭长撑船等在那儿,劝他上船,奔江东而去。项羽谢绝了:“我和江东弟子8000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人回来,纵使他们拥我为王,我有什么颜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心中无愧吗?”项羽放弃了生的机会,直至战死在乌江边。后世人所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说,其实道出的就是项羽的一份故土之情。

项羽死之前,身负数十伤,血战中回头一望,却见围剿他的汉军里,竟有一人是他的老部下,就说道:“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我听说刘邦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侯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

项羽范文第3篇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来源:文章屋网 )

项羽范文第4篇

乌江岸畔,北风萧瑟,垂发残衣,剑气如霜,仰天长叹。一股灰心丧气,汩汩热血,洒入滚滚乌江。从此,一番凌云壮志随大江东去,留在岸边的是零星热泪和后人的无限哀叹。

西楚霸王,多么的杀气腾腾,直逼那腐败的秦宫。你率领你那江东子弟,立下豪迈誓言,不灭秦,终不还。我看到一位气宇轩昂,浩浩荡荡,所向披靡,剑锋直指秦宫。

项羽儿时,项梁亲自调教,饱读兵书,练拳习武,如今努力终无白费,项羽已经成长为一代霸王,并且拥有征服天下的狂傲。呵!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你是何等的英武;火烧阿房,诛杀秦党,你是何等骄傲;讨伐刘邦,迫刘屈服,你是何等狂妄。

胜利似乎就在手中,只是你败了,败给曾经屈服于你的刘邦,败给比你势弱的刘邦,一切都不可思议。但它发生了来得那么突然,让霸王始料不及。

霸王啊,狂妄是你的本性,是深刻你骨里的,深融你血里的。但你把他发挥到极致,以致于你不能微微低头,倾听别人的劝阻,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来。而刘邦,被世人嘲笑为市井无赖的人却战胜了狂妄的你,因为他得了韩信,对他委以重任,向他虚心请教,君臣同心,共图霸业。

当你手握长剑立于乌江岸边时,兵败如山倒!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你如此狂妄的人自然不肯回江东见你父老。你去得那么潇洒,那么的气壮山河。

石头因太锋利,流水来消磨它,只因锋石的顽固,刺痛了流水,流水离它匆匆而去,太狂妄的人也应该谦虚请教。

项羽留给世人的美太多,留给世人的教训更是意味深长。

项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羽;探究人物形象;冰炭同炉;矛盾性格

秦朝末年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自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以来,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但没有哪个英雄能超越项羽。因为项羽在他的历史舞台上是那样的真实,以致同时代的人与之相比是那样的黯淡无光。对于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物,笔者认为探究项羽的形象不能按一般的探究人物方式,鉴于项羽的性格上有着太多的矛盾,于是笔者一改往日风格,指导学生“冰炭同炉话项羽”来探究人物形象,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心怀壮志却目光短浅

只要读过《项羽本纪》的人都会对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项羽印象深刻,因为他见秦始皇南巡时的阵仗时,说了非常霸气的话:“彼可取而代也!”暂且不说他当时是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差点被灭族,但你不觉得这正展现了一个年轻人的鸿鹄之志吗?除了他还有谁敢说这样的话?再看他的学习经过:他不学文,认为学文不过记名姓而已;也不学武,认为学武不过是战胜一个对手而已,要学就学“万人敌”,真的可以说是志向高远了。只是可惜的是项羽学习本领没有韧性,目光太短浅,他不知道真正成就大事的人应该具有文才武略,不仅仅是个会领兵打仗的粗人。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坑杀降卒、屠城,受陈平离间计而导致范增的离开,与刘邦划定鸿沟后就放心东归等等,不能不说是项羽在政治上的目光短浅。

二、勇猛善战却缺乏谋略

项羽他带兵很少打败仗,力能扛鼎,武艺超群,神武善战。巨鹿之战的表现众人皆知,杀宋义,破釜沉舟,杀苏角,虏王离,降章邯,可以说是一战成名。按理说他的谋略应该是过人的,可是从政治的眼光上看,他是缺少谋略的。项羽的目标是希望再回到四分五裂的战国,他自己最大的愿望也就是“楚霸王”而已,没有一统天下之志。所以刘邦经常会说这句话,“我宁可使计,也不会用力”,刘邦的目标在于胜利,要的是结果。而项羽恰恰相反,项羽不喜欢在背后搞小动作,要比就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要的是过程,一看就是个莽夫。这不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行为。

三、自信果敢却优柔寡断

项羽一向为人自信,我们前面已说过他在秦始皇南巡时说的话,看见秦始皇的阵势就要取而代之,那是一个多么自信的人啊!再看他杀宋义,救巨鹿,可谓果断。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在鸿门宴上面对着范增的几次暗示而置之不理,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令一场本来没有悬念的结果变成泡影,最后竟然让对手刘邦中途逃走了,痛失杀掉对手的大好机会,以至于酒宴上亚父范增当场就骂了项羽“竖子不足为谋”, 为他的优柔寡断而长叹不已。

四、仁爱有义却残暴成性

由于项羽出身贵族,叔父项梁按照贵族子弟的教育方式培养他,所以项羽是个谦谦君子,韩信这样评价他:“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泣涕分食饮。”可见项羽为人仁爱,所以才有垓下之战项羽死后八万人为之拼死不降,誓死追随他的壮举,这都和他的带兵仁义有关。再如项羽把彭城之战中扣押的刘太公、吕雉托咐虞姬好好照顾,在鸿沟之约后,把这一行人全部还给了刘邦,从中也可见他的君子风度,厚道仁义。这更不用说对待虞姬的情深义重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谁知道背后竟做出令人发指的残暴事情:如攻战襄阳后的屠城,在新安南部坑杀了二十万投降的秦卒,坑杀“齐国田荣军民”,进入咸阳后,烧秦宫,杀秦王子婴,杀秦朝官员、旧贵族,当“楚霸王”后又派人暗杀义帝……这些行径与刘邦在关中的“约法三章”相比,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以致于垓下之围还不知其残暴之祸,反复强调“天要亡我,非我之罪”,可笑之极啊。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是项羽的残暴直接造成人心的尽失才招致自己灭亡的啊!

五、自尊守诺却刚愎自用

项羽自尊心强,有羞耻心。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他的自尊守诺。虽然与范增早就订立暗杀计划,但因为项伯的一番话项羽就改变了主意。于是面对刘邦的低三下四的谢罪,再加上项伯的美言,项羽就不理会范增了。因为他觉得答应不杀,却在人家登门谢罪时又杀了人家,有损自己的面子,这种行为项羽干不来。实际上就是因为自尊,他才在垓下之围时不去思考如何带兵突围,再图东山再起,而是用“东城快战”再来展示自己的盖世雄风,长自己的脸面。所以在垓下之围中,项羽流泪时,士兵与之流泪却不敢仰视,也是因为怕伤了他的自尊。自尊是好事,可如果自大可就不好了。项羽在主持会议决定时基本都是他说了算,比如坑杀二十万秦卒,他一提议马上大家就同意。再如暗杀义帝,没有敢不同意的。仔细读《项羽本纪》,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他提出的决定大家没有反对的,而刘邦的许多错误他的手下就敢提出建议,为什么呢?说白了,项羽这人很少能听进去别人意见,再加上他的暴脾气,谁敢呢?如韩生建议在咸阳建都,项羽不同意,韩生说他“沐猴而冠”,他就烹了人家韩生,谁还敢提建议啊,典型的刚愎自用。

六、知恩图报却赏罚不公

乌江自刎是重要片段,项王本能渡过江为何却没渡?因为他觉得渡江会给江东带来祸患,他不能对不起对他有恩的父老乡亲。对帮助渡江的船夫,项羽赠与他乌骓马;对故人吕马童,项羽又赠给了他自己的首级。我们不能不感动于他的有恩必报。可在另一面,项羽在赏功罚过时竟是那样的任意随便,比如他分封的十八个王有几个是真正因为有功的,除了刘邦和他关系不好之外,其他几个人不是他的部下就是后来的追随者。再如鸿门宴上对于项伯的泄密行为,项羽不但没加惩罚,反而还听从项伯的建议,昏庸至极!还有一个细节,范增为何派项庄舞剑,因为他知道项羽的性情,对于同族人犯了错,最多也就是发个脾气,不会加重处罚的。从这我们也看到了项羽的用人制度就是用人唯亲,赏罚不公,他怎么能不失败呢。

相关期刊更多

乡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政协办公厅

思想与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摄影与摄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