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月兰阅读答案

二月兰阅读答案

二月兰阅读答案

二月兰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材料题;信息提取;解析过程

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检测题型主要以学科拼排形式出现。一套文综试卷,首先是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展现在客观题中,其后是学科内综合题紧随其后,然后是各学科的选修部分题型。无论试题是基础知识考查,还是综合知识考查,都以近年发生事件为背景材料,巧妙设问,开放性试题答案体现出来。为此,正确分析解答近年文综试题,便应该具备很强的材料信息分析能力及其标准答题技巧。如下我谈谈个人对文综试题地理材料信息提取及解析过程的肤浅见解,望我们在高考文综地理学科试题解析中能够走上捷径,迅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内涵,标准答题。

一、材料信息提取

文综地理材料在近年试题中大体分为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地图材料三类,对三类材料特点,提取信息各异。不同材料包含内容信息相左,提取方法也不一样。只有正确提取材料信息,解开设问的疑惑,加上标准的答题,才能够完整地解答一道试题,赢取最高分值的荣誉。

(1)如何提取文字材料信息。针对试题中文字材料,一般背景是近几年国际事件,它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因为我们受繁重复习限制,可能对材料事件闻所未闻,但阅读该类材料不能慌乱,要细心阅读材料事件,提取材料中有效的信息,为设问信息提取作好准备。

(2)如何提取图表信息。图表以近阶段材料为背景,脱离不了现实生活,它们来源于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相关地理信息资料,对图表材料信息也有它独特的提取方式方法。根据下表提取信息:

阅读表格获得信息:①通过经纬度确定甲、乙空间上的准确位置;②由甲、乙位置我们应该联系到其周边的相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③气温与1月、7月的配合,1月均温与0℃关系,气温年较差的大小;④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及与干湿度的关系;⑤降水量与1月、7月之间有无联系等。

(3)如何提取地图材料信息。地图信息提取,难度比较大,方法也比较独特,特别对局部区域地图,更是困难重重。当然,地图信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地图关键在空间的定位。我们拿到地图材料,首先找准定位信息。只要地理空间定位准确,提取的所有信息才有效。说到定位信息,不可非议就是经纬网和轮廓图,找准区域空间,让我们完成答题的有效度提高,获取高分值成为可能。譬如对图4信息的提取:

①、根据涩北城市获得涩宁兰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之一;②、看青海湖轮廓便知地形区为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③、据涩宁兰工程知道西宁、兰州等城市;④、通过山脉象形符号知道图中主要山脉和地形信息;⑤、综合图中信息获取区域气候、水文、工农业、社会、经济、民族和文化等诸多有效信息。

二、正确提取问题信息

文综试题设问是非常巧妙的。往往试题材料的提问,设有陷阱。我们要明辨是非,跳出出题者设下的圈套,不要让我们答非所问。因此,我们提取问题信息时,要做到:

(1)明确问题内涵。对于出题人的设问,我们阅读时要逐字逐句的精读,准确提取问题信息。在提取准确信息后,要细化设问,推敲试题问题深度难度,排除疑难,提取问题关键信息。最后,分清问题点,逐一明确各设问点,给材料信息筛选作好充分准备。

(2)筛选材料实用信息。在上述分析的材料诸多信息中,针对提取的设问信息来说,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我们仅需要与设问相关的材料信息。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对提取的材料信息进行筛选,把为我所用的有效的实用的信息与设问信息一一对应,完成解题过程中材料信息的提取过程。显然,材料信息与问题信息是很重要的,材料信息的准确,直接关系到问题解答正确与否,回答精确的标准。

二月兰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一、微课用于知识的讲解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每篇课文我选择一个重要知识点,制作微课,供学生课后观看。

目前制作这类型微课有《小狗包弟》的关键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标题,《荷塘月色》的通感,《氓》的兴中含比,《采薇》的重章叠句,《孔雀东南飞》的偏义复词,《短歌行》的用典等。这些微课配合教学,实现目标,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尤其是给中低层次学生重新学习的机会,弥补课堂学习不足,拾取学习的自信心。

二、微课用于知识的解惑

个别课文出现疑难问题,在课堂无法具体展开,可以用微课答疑解惑。

例如《荷塘月色》的结尾“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为什么“惦着江南”,我特意制作微课,阐明“家事拖累”“忆往怀旧”“政治苦闷”的原因。满足高层次学生解决疑点难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深入理解课文。

三、微课用于可以用在知识规律、学习方法的总结

有些课文的结构相似,用微课讲清典型结构,有助以后的教学。

例如《小狗包弟》的结尾“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第一次出现,我制作一节微课,讲解关键句的概念、作用和位置。在后面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都有关键句统帅全文,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掌握抓关键句的阅读方法。

四、微课用于名句的赏析

有些课文出现精彩语句,需要深入鉴赏,这时可以借助微课。

例如《故都的秋》的结尾有南国之秋和北国的秋比较的句子,这个句子是全文感情的聚集,我在微课里,先解释句子的意思,再分析使用的比喻、比较修辞方法,最后说明妙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千古名句,我在微课里,先描绘描写的景物,分析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再讲解情与景的反差,领会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微课让学生知道鉴赏语句的方法,提高语言品味能力,感受母语表达的精妙。

五、微课用于课前预习

在微课预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收看,自行预习。

例如用微课布置《归园田居(其一)》预习:诵读初中学过陶渊明诗文《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回忆陶渊明生平,感受陶渊明诗文的特点。《离骚》《孔雀东南飞》《兰亭集序》读准字音;结合课文注释和《同步练习册》,了解课文内容。我把微课预习提前制作好放在班级电脑,供学生在课余播放、下载。相比传统的布置预习方式,微课创设情景,提示学生;提问具体,问题明确;以音画呈现,学生感觉教师仿佛在身边,无形督促学生及时完成预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六、微课用于讲解练习讲解

教师让学生课前课后收看展示答案的微课,课上讲解重点知识、解答问题。

例如在完成《孔雀东南飞》教学内容后,我编写《文言知识总结》的练习,由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在课堂上我详细讲解练习里的重点知识,如“相”“见”的指代用法、“公姥”“作息”等偏义复词的概念和翻译、“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文的翻译。其余的练习答案,由学生自行收看微课来解决。在微课里,我注意对答案进行引申、归纳,如《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我提醒学生前面学过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在解释“谢”,提示学生在《鸿门宴》学过“谢”的几种意义,把两篇课文“谢”的意义收集归类,掌握“谢”基本意义;在解释“得”,要求学生用《荆轲刺秦王》学过“得”的意义来解释。在讲解“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的“槌”“名”活用动词,要求学生用《鸿门宴》总结的名词活用动词规律来判断、翻译。微课讲授练习容量大,程度深,内容细;可以兼顾不同学生,做到分层教学;态度亲切,易于让学生接受。同时让教师摆脱繁杂的教学,讲解重点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由于不同以往直接展示,学生想对照答案,知道正误,积极收看微课,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在完成《兰亭集序》教学内容后,我制作《文言知识总结》练习微课,由学生课后观看。课堂上,要求学生针对微课展示的练习答案,提出问题,我当场解答。比如有学生问道为什么“《兰亭集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展示《兰亭集序》书法的图片,简单说明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有的学生不太了解序言的作用,我分析《孔雀东南飞》的序言交代主要内容,《兰亭集序》说明写作目的,让学生知道序言的写作两个内容,顺带要求学生读书时先看序言。有学生不知道“或取诸怀抱”的“诸”合音字是什么意思,我解释是“之于”两个字的读音的快读拼合,还列举“何不”为“盍”,“ 而已”为“耳”,“不用”为“甭”等常见合音字。有学生问道判断句如何认定,我结合练习三个例子,说明从语法和标志判断;还有学生不知道状语后置,我分析句子成分,对比常式句和变式句,说明倒装的现象。微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教师由授业转为解惑,教师易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月兰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一、“披文入情”实为授之以渔

“文言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文言教学一定是教学生怎么读文言文。但“怎么教”却缺少确切的答案。黄玉峰的入手点选在了披文入情上。刘勰《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由此,教学生阅读文言文首先要带领学生找到文言文创作的源头,这是实现审美需求和情感目标的必经之路。黄玉峰的文言文课堂就是带领学生步步深入,探究文言文创作源头的完整过程。如果把这一过程喻为大海行舟,那么他的做法是:用一个或几个“总问题”做罗盘,统领课堂、指明方向;以落实字词教学为桨,咬文嚼字、步步前行;同时补充课外材料做帆,为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创造条件。

(一)以问题做罗盘指明方向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黄玉峰在课堂之初抛出问题:他书序的内容反映出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课堂结尾,黄老师给出答案:“他这句话有针对性的,有人说他夸际遇以乡人,他退休后回家乡一年,第二年又回到京城,乡人找他评文章,他不评。他退休后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孙子犯罪了,他被连累,遣道流放生病死在路上。他写这篇文章有针对性,别人说自己衣锦还乡其实是不了解我,我是在遣道啊。我们可以读出来这篇文章是讲学习,要好好努力,真正读到以后呢?你可以了解到很多成功人士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酸。宋濂写这篇文章他说自己不是在夸耀,其实他正是在夸耀自己。我们来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他为了衣锦还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衣锦还乡。他还乡的时候确实是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他就是这样,别人让他写文章,他却写自己怎么样怎么样。”

在《兰亭集序》中黄玉峰同样在解读之初抛出问题:华中师大有个老教授,……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这篇文章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我发给你们了吧!我把这材料发给你们了吧!我要你们看看他到底为什么说他语无伦次。你们想过这问题吗?在课程过半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从作者感情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王羲之‘岂不痛哉’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他的思想很矛盾,矛盾是他感情的真实,在文章中表现了出来,施蛰存说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我认为施蛰存话说得太重,再读读看,文章的矛盾反应出内心的矛盾,一面知道生命是无常、短暂和虚无的,一方面又不想承认,于是就借孔子“死生亦大矣”。看到这句话,我很心疼。后来他又在课上补充回答:“《兰亭序》是颗明珠,明珠是怎么长出来的——明月之珠,蚌之病也。为什么呢,王羲之生病了,思想上太纠结了,只有这样的纠结,才能写出这样纠结的文章,所以写出几百年几千年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用这样美好的文字写出来,怎么能说这篇文章不好呢?谁说这篇文章不好?”

对学生来讲,文言文相对陌生。怎样让缺乏文言阅读经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走偏,是黄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抛出总领全文的问题,既是明确教学重难点,又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确定了课堂的走势。我们从问题的不同也能看出这点,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黄玉峰将问题落实在写作动机,因为作者借赠序夸耀自己,读懂了作者的动机就能读懂这篇文章;而《兰亭序》对于高中生来说困难较大,文章主要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因此将问题落实为体会作者矛盾的感情。黄玉峰总领全文的问题保证了学生从一开始就朝正确的方向解读文本,具体起到的作用包括:其一,明确教学重点,从一开始就用问题确定课堂方向,能确保课堂走势,保证课堂目标的实施;其二,促使学生从整体上体会文章,把握文章主旨,形成文本阅读的全局观;其三,这样做能保证课堂有始有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文本解读过程。

(二)字词为桨,在“说文”中“解字”,“解字”是为了“说文”

1.在“说文”中“解字”

文字的阻碍是文言文成为师生“心头大患”的重要原因。笔者根据这两堂课上黄老师的字词教学,做了一个统计表:

黄玉峰并没有像时下流行的那样,在讲课之前统一解决字词,而是将字词讲解贯穿于文本解读之中,非但没有影响整堂语文课的“气”,还照顾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字词讲解的效率。同时,黄老师采取偏旁归纳和《说文解字》讲解字词的办法既起到提高讲解效率的作用,为解读文本节省了时间,还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碰到不懂的文言字词该如何着手解决。

2.“解字”是为了“说文”

黄玉峰课堂上的字词并非孤立讲解、强制灌输。相反,字词成了披文入情过程中关键的一环,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

(1)利用动词进行场景还原

如利用“曳”字的解读,重现宋濂举步维艰的求学过程。《送东阳马生序》

(2)利用一词多义辨析文意

如抓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或”字,利用其“有人”和“有时”的不同解释来辨析文意。《兰亭侧畔说》

(3)通过对关键词的翻译理解文章主旨:

如抓住“整个文章的宣言”“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讨论“固”是“本来”还是“确实”的意思,来探究王羲之对“生死”的看法。《兰亭侧畔说》

陈寅恪说“通经必先识字”。①黄玉峰也说“读书要从正确认字开始”。②字词是文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升学考试考查的重点。因此不少老师舍本逐末将字词作为文言教学的中心,丢失了文言教学本身的意义。黄老师的这两节文言文教学课,将字词放在服务于文本解读的位置上,很好的平衡了两者的关系,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

(三)补充材料 扬起风帆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黄老师在落实重点——写作动机之前,给出了文章被删减的部分: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对原始文本的理解基础上,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

在《兰亭集序》的教学中,课外材料的补充达到了惊人的56%!(课例约17906字,文本外的材料约10054字)。这些材料涵盖了后人对《兰亭序》的评论、作品的社会背景、哲学背景、作者的遭遇,以及民国小学生的看法等等。

黄玉峰使用的课外材料,多而不乱,其原因在于,每一则材料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次应用都经过精心安排。结果这些材料为黄老师的课堂插上了风帆,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解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在难度较大的《兰亭序》教学中,课外材料的补充甚至引领了语文课堂进行的节奏。总的来说,这些材料支撑起了黄玉峰的文言文教学课,让学生对文本的想法能在上面发芽、生长。

问题统领,确定方向也好;解决字词,扫清障碍也好;亦或是补充材料,全面把握,黄玉峰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他的方法是带领学生重走自己的“老路”,告诉学生“我”在路上的感悟从何而来,从而让学生树立前进的信心,选择正确的方向,并最终产生自己的感悟。

二、以“文”化“人”的智慧

(一)“独立”是语文教学的前提

黄玉峰有一次在座谈会上讲《教好语文的“本”在哪里》,他提出三个独立:独立的使用教材、独立的课堂教学、独立的思想人格。这两堂文言文课,明显就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和独立教学精神之上的。教《送东阳马生序》,黄老师在“刻苦求学”中看出宋濂是赠序为假,自夸为实,上《兰亭集序》,黄老师在体会“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之余,教导学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黄玉峰对两篇文本的解读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绝,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很难望其项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文言功底有限的学生,黄玉峰精心准备和“编排了”大量课外延伸材料,包括文学知识、哲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明显是用做学问的态度来对待语文课堂。张华在《课程与教学论》提到:独立的语文教学并非是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也不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当教师与学生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不是“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的组织、引导、咨询、促进作用,教师成为“咨询者”(counselor) ,“促进者”(facilitator)③。而要成为咨询者和主导者,黄老师给我们展现出两点,其一,语文老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所谓教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二,要有亲身感悟的文本理解,和字字斟酌的文言教学态度,由此黄老师的课才会书香馥郁,个性十足。

(二)以文化人

黄老师这两节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弥漫着馥郁的书墨香气。短短的语文课堂之中,包括了对文学的审美,对哲学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④“化人”是文化的作用,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媒介,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黄玉峰的“以文化人”,是在“将被诸多异化力量包围的语文教学,改造成他十分珍视的传统文化活动”⑤基础上的,通过文本和语言进行文化熏陶,感化、改造学生心灵的过程。高考标准的不断完善,可能会使学生的文言水平不断提高,但惟有做到“以文化人”,才能培养出有健全人格,有人文素养,能承担起民族责任的人。

(三)语文教学该不该“放手”

黄玉峰这两节文言文教学课,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教师引导,二是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初观课例,笔者的第一反应是黄老师是不是讲的过多了?在《兰亭序中》学生发言甚至只占5.5%(在两小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讲了27句,大概981个字,而整篇课例大概17983个字)这与教改倡导的“合作、交流、探索”完全不符。但经过仔细研读,笔者才发现黄老师用心良苦。就在几年前,长沙十五中在教改中提出“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发明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提出“知识点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改革的结论是,学生的得分情况很理想,于是各地掀起了向十五中学习的热潮。而黄老师所教的这两篇文言文,要是这么“合作、探究”的教,恐怕除了学会一些字词句式,学生会收获甚微,纵使能提高分数但是忽略了文言文的文化精髓,岂非舍本逐末。其实新课标对于“自主、合作、研究”的阐释包括“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⑥类似十五中的做法,违反了学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种一知半解和急功近利的改革方法。这就好比是教学生游泳,直接扔进泳池是一种办法,但要学生游得更快,更能接受住风浪的考验,就必须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的指导才行。

————————

注释

①②黄玉峰:《教学生活的像个“人”——我的大语文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93页。

③张华:《当代教师进修丛书: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11月版第375页。

二月兰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1.据图可以判断( )A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B3-7月份冻土层厚度变化不大C3月份该地地温开始回升D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2.图示变化直接导致该地岩层( )A风化作用明显B侵蚀作用明显C搬运作用明显D堆积作用明显3.图中积雪( )A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B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C冬半年积累,3月份最多D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正相关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广州是老干妈最先爆发的区域市场,而后逐步扩张到全国,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老干妈原料的“遵义辣椒”,也随之名扬天下。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抢购价11点95美元两瓶(约7点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4.老干妈工厂建在贵州省,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原料C市场D劳动力5.老干妈的成本超出其他同类产品,其原因可能是老干妈( )A生产工艺落后B对原材料要求高C科技含量高D距离市场远6.如果老干妈在美国建厂,则美国吸引其建厂的主要优势是( )A科技B市场C交通D工业基础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3读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7-9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 )A始终在广东B在向东南移动C始终向东部移动D先向北再向南移动8.1964-1982年引起人口重心有明显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交通因素C资源因素D政治因素9.与2000-2010年人口重心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农业布局变化B产业转移C矿产资源开发D荒漠化治理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4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目前受冷平流影响的是( )A①B②C③D④11.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 )A大风 B降雪C气压升高 D连续性降水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5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下图为2003-2008年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

12.描述图示时段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13.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容易造成哪些环境问题?(6分)14. 凯拉库姆水库的修建对下游的锡尔河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15.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凯拉库姆水库的农业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分值: 2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西部的铜锣山北段,海拔512-718米,地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西部的铜锣山北段,海拔512-718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夏季气温比重庆主城区低5-10℃。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该地进行大规模碎石开采,高峰期碎石企业达50余家,运输、车辆维修、餐饮服务等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后铜锣山矿区逐渐被关停,遗留下39个巨型矿坑。材料二:2014年石船镇启动铜锣山废弃矿区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历时10年打造“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拟构建一个集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矿坑酒店、智能养老为一体的观光度假区。下图示意“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所在位置及范围。

16.简述铜锣山大规模开采碎石矿兴的优势。(6分)17.铜锣山矿石开发给当地带来什么益处。(6分)18. 2011年后铜锣山矿区为何被关停?(4分)19. 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分值: 22分 查看题目解析 >7【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6年1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黑龙江举办哈尔滨冰雪节、镜泊湖冬捕节和漠河冬至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设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镜泊湖等5个直播地点,让网民也能欣赏到冬季的哈尔滨。除此之外,黑龙江还计划在今冬举办至少116项冰雪运动、文化、摄影等活动。20.请从气候角度分析黑龙江发展冰雪运动的优势及节庆活动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8【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捕捞,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除了鱼群在劫难逃,连海底生态也被破坏殆尽。面对鳕鱼资源的枯竭,加拿大政府被迫于1992年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如今关闭已二十多年了,鱼群仍不见踪影。材料二:就在纽芬兰出现危机的时候,隔着大西洋相对的国家——挪威的鳕鱼也开始告急。鳕鱼捕捞是挪威北部的经济命脉,幸运的是,经过3年的痛苦等待,挪威的渔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了大鳕鱼群的回归。21.说出“关闭已二十多年了,鱼群仍不见踪影”的原因。(4分)22.为使得“大鳕鱼群回归”,挪威可能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8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机械化、大规模捕捞,中断了鱼类的繁殖进程.使得渔业资源枯竭;大型拖网使用.海底生态被破坏殆尽.鳕鱼失去了原有的生产和繁衍环境。(每点2分.2点4分)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早期捕捞过程中采用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夜以继日捕捞,过度捕捞,影响了了鳕鱼正常的繁衍生息,数量急剧减少,捕捞过程中破坏了海底生态环境,恢复缓慢,鱼类生存条件变差,鱼群不再到此聚集,繁衍生息,鱼类数量减少。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导致本地区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主要有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至今鱼群仍不见踪影的主要原因依旧守着两个方面影响。易错点

本题设问比较简单,注意结合材料中信息提取答案。8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控制捕捞的规模和时间,实施“配额制”“休渔季”等制度;人工投放鳕鱼鱼苗,加快鱼群繁衍和恢复的速度;限制捕捞方式.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并对海洋生态进行修复(用旧车船等做成人工鱼礁)等。(每点2分.3点6分)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鳕鱼群的回归,主要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捕捞方式上的改善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对已经破坏的地区进行恢复,有助于鳕鱼群的繁衍生长,大量鳕鱼回归,同时在捕捞上合理控制规模,减少对鳕鱼的过渡捕捞,以及通过人工投放鱼苗来增加鳕鱼的数量等。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协调人地关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解题思路

二月兰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一、创设情境,期待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形成阅读期待,促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广玉兰》一文时,正是五六月份的时候,校园里的广玉兰已经迎风吐蕊。含苞的、半开的、盛开的,和枝头翠绿的叶片相依相偎,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学文之前,我将学生带到广玉兰树下,让他们看看、摸摸、闻闻广玉兰的花朵和叶片。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说:“老师,广玉兰的花瓣是柔软的。”有的说:“我发现广玉兰叶片的背面和正面不一样:背面有一层褐色的短绒毛,正面却是油亮光滑的,好奇怪!”……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交流了关于广玉兰的信息,学生从景观用途、药用价值、繁殖能力等方面对广玉兰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至此,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时,学生不仅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对文中描写广玉兰花色彩和质感特点的“纯白”“青绿色”“柔韧而有弹性”,描写花开形态的“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就都有了一个形象而直观的感受。

二、拓展思维,学会质疑

适时地引导学生质疑,既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可以挖掘文本资源,动态生成,从而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

“敢疑”是“会疑”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把“你们”变成“我们”。在学习《广玉兰》一文时,有位学生问:“‘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刚问完,其他同学的手就举了起来,他的脸色马上通红。我知道,此时他最需要我的鼓励。“你看,同学们都想帮助你。可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自己解决,是吗?”我微笑着对他说,“联系第三自然段花开的各种形态想一想。”我提醒他。“知道了,同一棵树上有各种姿态的广玉兰花!”他兴奋地说道。“你真聪明!”我真心地赞扬他。这一过程中,我没有因他预习不扎实就批评他,相反,以鼓励和引导保护了他。长此以往,何愁学生不敢质疑呢?同时,还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对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

(二)引导发现问题,让学生有疑

刚开始时,学生提的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总是围绕着字词句展开,没有新意,也没有研究的价值。如何让质疑的活水长流,新鲜生动呢?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发现问题。

《广玉兰》第三自然段描写了花开的各种形态。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有学生找的是“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一句。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1:这句话写出了广玉兰的香气十分浓烈。

师:说得多好呀!这句话写到花香了吗?

生1:没有,但是通过小蜜蜂就让我们感受到花的香气了。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都是写花香,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广玉兰的花很香,而要通过小蜜蜂来表现呢?

师:多有价值的问题!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2:我觉得通过小蜜蜂来表现更加形象。这个香味本来是靠嗅觉来感受的,可作者却用“迫不及待”和“钻”这两个词,生动地写出了广玉兰的幽香引得小蜜蜂纷纷来采蜜,似乎整幅画面都变得活灵活现了。

师: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

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疑”就会源源不断,而且水平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疑

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突破口,以求发现问题。一般是抓住课文的课题、重点句、关键词、空白处、首尾、矛盾处、特殊标点上设疑,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写作特点进行思考。

在学习《广玉兰》“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一句时,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形态的广玉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有疑,而且还想疑、乐疑。

三、各抒己见,合作探究

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一一得到解决。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广玉兰》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1.当我们再次看到广玉兰时,你想怎样来赞美它呢?(指名回答)是的,作者在文中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出示,齐读)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作者为什么会对广玉兰有如此深的情感呢?文字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互相合作,寻求答案。(引导学生查找、阅读关于陈荒煤的书籍,上网搜索他的资料)最后学生整理出这样一段资料:1985年,陈荒煤已73岁高龄。当时他的许多作家朋友已相继离世,但他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写下这篇文章。他说:“我爱广玉兰的嫩芽、花苞、盛开的幽香和洁白的花朵,但是更加使我敬爱的是玉兰花那棵挺立在枝头上不断哺育出新芽的红心!”1996年重病期间的他又创立并首次颁发了“夏衍电影荣誉奖”,用他那颗不死的红心把光和热留在了人间!

3.了解了陈荒煤的人生经历,再读他写的《广玉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托物言志)

4.是啊,陈荒煤虽然写的是广玉兰,但更多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力的赞美。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指显示屏,齐读)

四、融会贯通,迁移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学完《广玉兰》的第二自然段,针对文中“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这样的表达方式,我设计了如下练习,以达到迁移训练、内化情感的目的。

师:有时候,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爱之物或亲爱之人时,常常会觉得像作者一样无法用文字来准确形容。我们就学习作者的写法来练习表达。(出示,指名交流)

我真是无法说清爸爸的特点,说他和蔼吧,有时他也会对我大发雷霆;说他严厉吧,有时他也会和颜悦色地跟我谈话。

我家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会追着老鼠逗它半天;说它贪玩吧,它有时也会找一个阴凉的地方,美美地睡上几个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