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范文第1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碧玉、裁出、剪刀”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认识美

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吗?你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或一首诗来描绘春天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阳春二月,微风拂面,草长莺飞,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ong)柳(liu)”。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设计说明】回忆对春天的感受,用词语、语句描述春天,并借助动画展示春景图和春柳图,引起了学生的翩翩联想,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表象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诗文,感知美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己轻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妆成、裁出、剪刀。

4.重点指导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

5.指导书写:咏、裁、剪(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字形;学生在生字卡片上练写。)

6.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7.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8.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流利,是古诗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强调难读、易错的字音、字形,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为读懂古诗作了较好的铺垫。

三、细读诗文,品味美

(一)学习第一、二句诗

1.课件播放柳树远景图。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读第一、二句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诗句中的字词,说说诗句表达的意思,不懂的和同桌讨论讨论。

3.教学进行适当点拨。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一树:满树。

4.指导朗读。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1)指名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

(2)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一些。)

(3)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设计说明】引导观察、想象、读文,借助图像及文中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春意。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师:多美的柳树呀,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读句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2.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说说诗句的大意。

4.品读“细叶”,感受春的魅力。

①朗读句子,从句中你感受到早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你从“细”字,又感受到什么?

③那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它的细致、精美。(指导学生美读诗句,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句的问话语气。)

5.拓展、想象:难道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只剪裁出了美丽的杨柳吗?想想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剪出什么?(裁出娇艳的鲜花,裁出绿绿的小草,裁出烂漫的春光,如花的盛世。)

6.可见这两句诗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7.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古诗。(自由读。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齐读)

【设计说明】紧扣“细”字进行品读求异,不仅拓宽了诗之意蕴,还品出了诗人练字的绝妙功底,使学生无不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为诗人的生花妙笔所折服。再通过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由“咏柳”到“咏春”甚至“咏国”,体会大自然之美,盛世如花之美。从而升华了诗文的主题。

四、回旋诵读,表达美

1.(配乐出示画面)在徐徐的春风中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才展开新叶的柳树婀娜多姿,让诗人感慨万千,不由得吟出――(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漫步于湖畔垂柳间,诗人不禁为这精美的柳叶所赞叹,他情不自禁地颂出――(生齐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此时,诗人更加赞叹这迷人的春天竟如此神奇,不由自主地赞道――(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3.伫立湖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柔美的柳枝随风舞动,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背一背这首诗。(学生配乐背诵《咏柳》。)

5.多好的春风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把你搜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设计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读为心声”,通过一赞三叹的回旋诵读,拓展阅读,表达出学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咏、碧、妆、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总设计说明】

1.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教学本诗时,应紧扣“咏”字,引导学生“披文人情”,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表诗情,通过“赏柳”――“咏柳”――“品柳”――“诵柳”,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诗中文字浅显,语言凝练,教学时应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读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读为主,入境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语言之中。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教学中,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从导入新课的初读感知,到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的细细品读,再到学完全诗后的反复诵读,循序渐进,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范文第2篇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留给后人的杰作可能不算多,但他却是慧眼识李白的伯乐。《咏柳》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诗人观察细腻,构思独特,描绘生动,便成了脍炙人口,百吟不厌的千古佳句,令后辈着实折服。当然诗的前两句也有许多经典妙处值得品味。

贺知章生活在盛唐,一生为官,经济宽裕,性情闲适,无忧无虑。在他的眼下,柳树也就自然成为美好的物象。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早春二月的稚柳,本来就有它脱俗超凡的可爱之处,再经过诗人丰富的想象,不仅是一枚剔透晶莹的“碧玉”,更是一位美丽多姿,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为什么诗人用“碧玉”二字来形容早春的柳树呢?这里有两层的含义,一是碧玉的色泽与早春的柳叶相似,浅绿且有些透明,“碧”跟下句的“绿”也互为照应补充;二是“碧玉”容易引人联想到少女,因为他们都有“年轻”的韵味,在古代作品中,“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如“碧玉小家女”(《采莲赋》),“碧玉破瓜时”(《碧玉歌》)等等,用“碧玉”来比喻柳树,不仅准确表达这柳还只是早春稚柳,并非密叶藏鸦。风韵成熟,而且又勾人联想到正处在豆蔻年华之际的青春美少女,其意境实在是再绝妙不过了。第一句整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一树高”衬托出美少女亭亭玉立,袅袅多姿的风韵。这是稚柳的整体形象。接着诗人的笔锋一转,把人的目光集中到柳树的枝条上。“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细枝垂丝,顺承着上句的拟人化,也就成了美少女身着的衣裙带了。“垂”暗示出少女纤腰在风中款款摆曳。“绦”是用丝编织的带子,把柳枝说成“绿丝绦”,既写出柳树的动态,又将稚柳化身为翩翩作舞的美女了,煞是风流可爱。接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三、四句以设问形式自问自答,从容自如。第三句诗人把写作的对象转移到柳叶。一个“细”点出早春时节柳叶刚刚吐芽伸展细嫩的状态。面对这嫩绿的细叶,诗人浮想联翩,想象奇特,把细叶的产生归功于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无形的风比作有形的剪刀,“剪刀”既照应了上句的“裁”字,剪刀裁细叶,恰到好处,又生动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温暖的春风促使万木抽芽吐翠,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功能。这首诗重点写柳树,附带也写了春风,春风像剪刀裁出稚柳细叶,这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也是春天给予人们的美的启示。

这首诗除了想象奇特,描绘生动外,它的结构严谨不能不说,不能不赞。首句总写柳树“碧玉妆成”,然后依次分写枝与叶,先引出“绿丝绦”,再引出“细叶谁裁出”,最后用“似剪刀”点出与细叶有关系的春风。四句话展现了诗人艺术构思的整个过程,诗中出现的一连串的意象环环相接,一气呵成。

贺知章的《咏柳》,可谓是顺境顺心绘美景,其乐无穷。而同样面对美丽的柳树,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笔下,他又是如何刻画的呢?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代表,有“小李杜”之美誉。他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青年时就考中进士,当时可谓朝气蓬勃,踌躇满志。但是,他依然是生不逢时,命运乖舛。晚唐时期,朝廷昏庸,权力倾轧,当时牛、李两派争权夺利,李商隐被卷入政治漩涡,到处受到排挤,长期沉沦下僚,才能无法施展,成为党派之争的牺牲品。在创作《柳》时,诗人的爱妻刚刚病故,而李商隐又不得不只身宦游蜀地,去过那令人厌倦的幕僚生涯。由于心境郁闷,面对柳树,诗人思绪万千,“断肠天”、“清秋日”、“斜阳”及“秋蝉”,几个意象给诗歌蒙上了一层较浓郁的悲剧色彩。

与贺知章笔下的春柳不同,李商隐写的是秋天的柳树。首句“曾逐东风拂舞筵,”诗人起句颇有特色,他从春天写起,连着次句都是为后文铺垫和衬托的,而诗句中的“逐”字有它精妙独特之处。自古骚人写春风与柳枝关系时,多数是春风吹拂柳枝,风处主导地位,柳枝居被动状态,而李商隐用一个“逐”字,化庸俗为神奇,柳枝追逐春风,既运用了拟人手法,又化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春意盎然。诗人不说东风吹拂,而言柳枝逐风,旨在暗示自己是才情在先,别人赏识在后的自负情怀。诗的一、二两句主要是回忆往日光鲜美好的时光,写出自己年轻时因才华横溢,英俊潇洒而受人赏识,曾经风流倜傥,风光一时。试想在那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觥筹交错,这神仙般的生活环境,谁人不心驰神往呢?然而,诗人为何用“断肠天”去描述概括这天堂般的乐境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丽的回忆掩盖不住现实的悲苦忧郁。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往日的热闹非凡、春风得意如今一去不复返了,一旦想起,可谓乐极生悲,往事不堪回首,“断肠天”道出诗人对今非昔比的现实感到悲痛忧伤到极点的颓丧心境。“断肠天”这三字在结构上起了转折衔接的过渡作用,由对往日的回忆引出现实的惆怅与无奈。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作者当时正处在丧妻之痛和官场不济的无限烦恼之中,要想借景移情也难,所以在他的笔下,秋天的柳树是衰落的,秋天的斜阳即将落山,秋天的蝉鸣有声无力,总之,展现在作者眼里的只是一片萧条凄凉惨淡的景象,诗中的“如何”、 “肯”几字尽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尽管对现实生活不满不愿也不肯,但诗人势单力薄,无计回避,不肯也得肯,不愿也得愿,只好认命了。“清秋”、“斜阳”、“蝉鸣”这几个意象集中衬托出诗人中壮年时期命运坎坷,壮志难酬以致心灰意冷,凄凉感伤的心境。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除了借景抒情外,最突出的就是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用春天繁花似锦的得意时光与清秋斜阳,秋蝉哀鸣的萧条冷清作比较,用春柳的繁盛衬托秋柳的衰落,这样,诗人的哀苦、凄凉及无奈的悲情也就突显在字里行间了。

说罢李商隐咏柳的悲情悲景,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曾巩的咏柳诗。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是唐宋散文家之一,曾在福州当过太守,治理地方井井有条,声誉颇佳。曾巩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深受前辈欧阳修赏识。但是由于他为人耿直,在官场上得罪了奸佞,因而常遭小人诽谤,仕途不畅。所以他对世道愤愤不平,心中充满了怨恨。他的《咏柳》咏的也是春天的柳,因心境烦躁,托物言志,所以春柳的形象与贺知章诗中的春柳就截然不同了。

“乱条犹未变初黄,”春天的杨柳枝繁叶茂,在微风吹拂下左右摇曳,这本来是不错的一派美景,但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一些小人在权势庇护下,造谣惑众。陷害忠良的龌龊行径,不禁怨由心头来,恨向胆边生,一个“乱”字就给本诗定下了感情基调,接着“倚得东风势便狂。”一个“狂”字,既在结构上照应了“乱”,又将蕴藏的情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明显地将对世道不满和对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小人的仇恨情怀寄托在字里行间了。这里除了把春柳比作奸佞小人,也将“东风”暗喻为昏庸腐败的朝廷权势,诗人认为,小人与权势沆瀣一气,才导致社会的黑暗败坏,所以把柳树和春风一并赋予贬义,这充分体现了诗人构思独特和创作上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桎梏,超凡脱俗的勇气和胆略。面对这坎坷不幸的世道,’诗的后两句,诗人为人正直的信念在诗中得到了验证。“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解把”也许是“且把”的误笔,“飞花蒙日月”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奸佞小人的“狂”,他们自不量力,贪婪无比,以为自己的雕虫小技能掩遮住日月的光芒和正义的力量。“清霜”是清冷的秋霜,诗人借用秋霜冻草木的自然现象,暗示那些小人一定会得到报应和惩罚的。有人用“不知秋后有清霜”与诗歌原句作比较,虽然只把“天地”改为“秋后”,但诗作的意义就受到严重挫伤,“清霜”本来就是在秋后产生,若再说“秋后”在时间上意思重复累赘。而“天地”二字既表现出正义力量是无限的,也能衬托出作者不畏奸佞小人,从容面对的坚定信念。这两句诗一反李商隐为人处事的消极观念,委婉表明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积极态度。李商隐对自己壮志难酬也有怨恨,但更多的是伤感,无奈,心灰意冷,而曾巩不同,他能正视现实,并借助比喻,向那些自以为得计的小人发出警告: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些奸佞小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天地有清霜”不只是诗人的呐喊,也是广大读者的期盼。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范文第3篇

【教材分析】

《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

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

绿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教学反思】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情景中。在美丽的春天里,教师采用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范文第4篇

春天的雨点儿

阳春三月,没有看到闪电划破淡蓝的天空,也没有听到雷声打破周围的寂静,小雨点披上晶莹的外衣,淅淅沥沥的落到了大地上。

春雨如牛毛,如花针,飘飘洒洒冲洗了大自然的尘埃。我哼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儿听着雨点儿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啪啪啪啪…….

柳树张开了嘴,贪婪地吮吸着春雨的养分,柳条舞动着它那细小的身子,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小草在春雨中摇动着它那沉睡了一冬纤细的腰,笔直着享受春雨的甘露。小河边,一群雪白的天鹅扑打着纯洁的翅膀,然后你追我赶的,好象发生了内部争吵;突然,他们停止了,又开始在水上游泳,一阵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一眨眼碧波荡漾,天鹅惊吓地离开水面飞向远方……燕子在雨中来回穿梭,好似剪刀的尾巴想剪短这连绵不绝的春雨,这时我想到一句贺知章的古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走在大街上,人们举起斑斑点点的花雨伞,踏着小小的水坑,渐起一朵朵浪花。“滴答滴答”这是小雨点落在地面的声音。我放下雨伞,望这朦朦胧胧的雨,让这冰冷的小雨滴在舌头上只觉得一丝清凉,心旷神怡。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朦朦胧胧,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去匆匆来也匆匆。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一句范文第5篇

首先,读经典文学作品,结合《咏柳》一诗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解诗题

师: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

生:咏鹅。

师:咏鹅是什么意思?

生: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图)

师: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师: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生:歌颂,赞美柳树。

师:(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诗人贺知章生平的有关资料)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是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

生:是伟大的诗人。

【赏析】古诗的诗题,是全诗的“眼睛”,高度浓缩,有的概括诗的内容,有的抒发诗人的感情。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应该从指导学生解释诗意入手,想想这首诗会写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初步感知诗的内容,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诗人生平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训练学生查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作些补充,写这首诗的发生在诗人身上或周围的主要事件、诗人的思想动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为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必要的铺垫。

二、品词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并注上记号。

生:我读懂了“碧玉”,它是绿色的玉,用来比喻柳树颜色翠绿。

生:写出了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生:妆是打扮,装扮的意思。

(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师:还读懂了哪些?

生:明白了“绿丝绦”

(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

师:诗人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非常精妙,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赏析】古诗的词句讲究精练含蓄,意蕴丰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先安排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要求他们一边读,一边把读懂的词和读不懂的地方分别做上记号,并交给学生读懂词意的方法,一是利用课文中的注释;一是查找词典、字典等工具收;三是联系生活实际,或已学过的诗文理解词意。集体交流后练习反馈,及时矫正,对“剪”、“妆”、“裁”等关键作用的词可以运用,换、比等教学手法,以及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揣摩、推敲,品味诗人在用字遣词上的美妙绝伦,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充分体验学习古诗的快乐,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说诗意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生:第二句的意思是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生:这首诗的意思是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生:……

【赏析】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当学生已读懂古诗重点词的意思,了解古诗和大致内容,再引导他们用白话说诗的意思。在逐句练说后再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教学中应组织同桌相互说、前后对着说、小组交流说、全班讨论说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诗意,力求活泼,使学生敢说乐说。由于古诗诗句具有思想跳跃、成份残缺、词序倒置等特点,教师要及时点拨说诗意的方法,如适当添加恰当的词语、调整词句的先后顺序、换词等等。说诗意时尽量让学生说,多个学生说,争取人人说。要在理解诗意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诗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生:比喻。

师: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通过交流朗读来品味柳树的美丽,体会三个比喻句的精妙。

【赏析】古诗的意境,是古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个体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体会诗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叙述整首诗的意思以后,应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心感受诗的意境。教学时可运用图像渲染、摹拟表演、反复吟诵等多种方法,诱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鲜明的画面,还可以要求学生全身放松,双眼微闭,在悠扬的音乐中,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地描述进入诗境。

五、悟诗情

师: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生:赞美、喜爱

【赏析】“诗言志”,“诗中有情”。诗人要不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要不借物言志可借景言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欣然走进诗歌的意境时,教师要画龙点睛、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读诗味

师:让我们带着赞美、喜爱之情一起读一遍好吗?(教师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谁”、“春风”、“剪刀”字也可读重点。

【赏析】朗读是语言教学的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古诗教学更不例外。古诗讲究平仄和押韵,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停顿、扬抑之法,并在朗读中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诗味,读出意趣。在熟读的上指导学生背诵。

其次,古诗教学模式重点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突出学生文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题”,由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主要作品。“品词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学古诗,读懂词语。“说诗意”,让学生参照注释自己说诗的意思。“读诗味”,学生自悟自读,教师只相机点拨。教学中教师要轻讲重训练,轻分析重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代练,让学生感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由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古诗教学始终要坚持从易到难的过程。先读懂重点词的意思,然后说诗的意思,再体悟诗歌的情感。朗读要求也要有坡度,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再读时要读流利,精读时要读出诗味、诗情,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强调背诵。

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六环节”本身就是一种学法的渗透。教师可以板书出来,以便学生归纳总结,运用学法。在每个环节教学时,教师同样要教给学生方法。比如读懂词意的方法,把整首诗说连贯通顺的方法等等。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各环节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列表如下:

提倡开放性教学。开放性的教学需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其一,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你读懂了哪个词,就说那个词的意思”,“你知道多少说多少”,“谁愿意读”等等。消除学生顾虑,解除学生胆怯心理障碍,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教学。其二,组织开放性的活动。既可师生合作,也生生合作。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