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马云创业名言

马云创业名言

马云创业名言

马云创业名言范文第1篇

聚美优品的陈鸥,在电视中频频出现,在广告中一直露脸。他想做什么?

第一个是炒作人,第二个是炒作公司。“陈欧体”是否可复制“马云教主”奇迹,依靠个人品牌的成功营销来提升企业形象?问题的焦点也就在于,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平衡。

既然马云那么成功,我们不如通过马云走过的轨迹来总结经验。

一、被曝光——事件、时间、平台

不管你有多出名,除非你是艺人出身,即使是艺人出身的吴大维,注资talk拓客英语培训机构,自己作为代言人。原以为可以通过他风趣幽默以及流利的口语为培训机构找到众多学生。没想到结果却差强人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陈鸥的个人营销成功了,他的公司—聚美优品也不一定能成功的原因。

所以,当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又渴望通过个人的成功来提供公司、集团整体的品牌形象的时候,选择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时间,利用什么平台来成功就至关重要。

事件:《赢在中国》再回头看看马云,在我的印象里,马云被大量曝光的的时间应该为06左右,作为《赢在中国》的评委的身份出现。该身份不仅切合个人的身份,还对公司的业务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赢在中国》马云累积了许多想创业,想成为跟他一样的粉丝。通过这些粉丝的传播力,大家都知道了,马云,他的公司,都是创业的导师。

时间:淘宝完善、阿里扩张马云在大量被曝光的时候,并非出于公司的初创时期。而是在阿里出于扩张阶段,淘宝出于强势发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对于网购并不信任,对于在线创业更是觉得天方夜谭。马云通过央视赢在中国的节目,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度,更能提高所有观众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一拍即合,一箭双雕。马云有不去的道理吗?

平台:马云去得最多的莫过于央视与高校了。通过央视的曝光,画自己的饼,让央视播去吧,哪怕这饼大家都吃不到,但是理想总是好的。央视的权威性,大家都懂了。然后大家都信了。然后大家因为信了,所以成就了马云,也成就了阿里集团。为什么要去高校,高校的学生是最有激情、最稚嫩、最容易崇拜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在三五年内就踏入了社会,他们在心底中的信仰不仅可以为阿里培养众多的人才储备,更能撑起整个行业。所以马云走对了一步棋。在被曝光阶段里,马云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每一步都不断的滚着雪球。

再看看陈鸥,他做了什么?在上了《非你莫属》,自己代言聚美优品《我为自己代言》。

一方面,《非你莫属》属于二流节目,虽然有点收视率,但是可信度呢?对于你个人来说有契合点么?马云在创业,所以选择赢在中国,难道陈鸥也要找工作?再说公司,聚美优品主要提供限时优惠的化妆品,闹哪出?我觉得你还不如去一个化妆美容亦或者自己赞助一个化妆大赛。

当然,如果要说《非你莫属》一定要与化妆品有关联的话,那就只能说:找工作,我们让你更自信——聚美优品。(自己YY的广告语),但是陈鸥的广告中,没有利用这个优势,只是一味地做着自己的广告。一些都是虚荣的心,浮躁的成功心理造成的。差距当然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讲故事——个人、企业

乔布斯最会的就是讲故事,马云也是。故事的内容也都是从个人的经历,企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理想这三方面来进行讲述。

个人:马云自己说小时候如何的“矮穷挫”,智商还很低,数学学不会。一直在贬低着自己的过去。说自己能创业成功,所有的人都能创业成功。他只是普通得不能再不同的外星人罢了。可是我们是人类。我们的成功不能达到那么高的高度。但是,他的话曾经鼓舞了多少的有志青年。让多少人去尝试电子商务、从事淘宝。当然也有成功的。不然谎言始终会被揭露的。就是这样的个人经历讲述,让更多的人相信马云,相信淘宝,更相信了阿里。

企业:马云在出得了厅堂之外,他还下得了“厨房”,“后宫佳丽”管理得井然有序。当然这是一个团队有决心,有信仰的表现。马云把他们规划、分配得很好。通过马云的明星效应,企业推出的产品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相辅相成。所以,你们也知道了,一味的明星效应是兴不起风浪的。只有说到做到,做得比说得更好,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个人到企业整体认知度、品牌、印象的提升。

还是说说陈鸥。陈鸥平衡自己与企业的时候就比较浮躁了。作为公司的CEO,也作为公司的代言人,更是节目的评委。在三个环节中,永远都是以个人为先,少了企业与个人、产品与个人、产品与听众、企业与听众的相互关联、相互承接。

马云创业名言范文第2篇

5月10日的淘宝十周年庆典上,陆兆禧第一次以CEO身份亮相。相较于自称“外星人”CEO的马云,他似乎还没有习惯当着数万员工的面自由抒发和煽情,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也证明着,马云式的激情讲演已经是“过去时”,自2013年5月11日起,阿里巴巴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陆兆禧提出,阿里13年、淘宝10年之后,公司要继续坚持的客户第一、传承创新以及保持强大的执行力。

“未来我们要由服务走向体验。在创新方面,无论是薪酬福利还是奖惩机制,都会鼓励那些承担责任、敢为人先、干预承担责任的人。最后在执行力环节,再大的梦想、再远的规划都需要执行,这是我们的责任。”

从酒店行业到互联网行业的跨界先锋,不善言辞的陆兆禧却对行业发展洞若观火。他在阿里巴巴工作的13年中,遍历B2B、淘宝、支付宝三大支柱业务,且掌控着阿里巴巴未来最核心的数据业务。尽管被媒体评价“阿里新CEO‘首秀’气质腼腆、力道不足”,但他并非缺乏勇气和信心。

“阿里巴巴十三年以来做的最好的事情,除了坚持梦想,还有我们团队强大的使命感。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这是一种承担。”

临危受命专业户

“接任创始人的CEO是个很艰难的工作,特别是接像我这样性格鲜明而又很‘ET’的CEO,更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所以我提前数月宣布离任CEO,鼓励年轻同事站出来。”马云曾对媒体表示。

此后,业界开始列出了接替马云任CEO的阿里巴巴众多热门人选,前任支付宝总裁邵晓锋、现任CMO王帅等都曾被点名上榜,更有人信誓旦旦地传出已内定现任支付宝总裁彭蕾的消息。

这一切的传闻,随着马云的一封任命邮件而尘埃落定。“陆兆禧和我共同工作了13年,他对新事务的欣赏和学习能力,对关键问题的判断和决断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在阿里13年的经历造就了他乐观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小企业、消费者的忠诚和感恩。”

在平均年龄27岁的支付宝,41岁的陆兆禧已经是个“老人”了。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陆”的他,从一个四星级酒店的服务生,到一个引领内地第三方支付的IT先锋,对于许多同行业科班出身的竞争对手而言确实是一个“另类”。

出身平凡的陆兆禧,恰是心藏抱负,深谙管理。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素有起武侠小说“花名”的惯例,而陆兆禧办公室的门上则写着“铁木真”,这就是他的“花名”。和铁木真的经历相似,陆兆禧也是靠着实干闯未来,最终完成一个普通人的职业梦想。

“从我懂事起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建筑工程师。1988年高考,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建筑工程。 ”陆兆禧笑着说。1988年7月7日化学高考,他竟然在交卷时发现忘答了整整一页试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落榜,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录取了他。

大学毕业后的陆兆禧被分配到广州一家四星级酒店,开始了第一份工作——酒店服务生,工作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内容是端盘子、擦桌子之类的体力活。“大学毕业生在酒店端盘子,有时心里不是滋味,但转念想想人生总会经过顺流逆流,起起伏伏免不了。年轻时候多吃点苦没什么不好。”在这样的自我激励下,陆兆禧从服务生一步步地做到大堂经理、客房经理、餐厅经理等职位。

1997年,地理位置优越的广州在网络通讯市场开始起步时占得先机,陆兆禧看好这块市场,果断辞掉酒店的工作,和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网络通讯公司,主营互联网长途电话业务。由于行业利润丰厚,公司开始时经营得还算有声有色,但电信行业毕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一家民营的小公司很难取得更大的发展,于是两年后,陆兆禧在一番权衡后选择了退出。陆兆禧至今还感谢那段酒店服务生和自己开公司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服务乃成败之关键’。 ”

陆兆禧“端盘子”的时候,马云正在杭州电子工学院当英语老师。之后陆兆禧从酒店辞职,开了一家从事互联网长途电话业务的小公司,这时的马云正在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网站“中国黄页”。马云与陆兆禧的第一次相见是在1999年阿里巴巴刚刚创办时,牵线的是陆兆禧在阿里巴巴工作的一位好友。“我当时连阿里巴巴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但第一次和马云面谈后,觉得他不简单也很投机。”陆兆禧说。如今,他却继任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电子商务集团CEO。

对于这个任命,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人觉得不算意外。“他是临危受命专业户,这些年,阿里集团每每遇到困难,马云要托负重任,首先想到的是他。”

陆兆禧的第一个重任是到深圳组建华南大区,对于当时把发展外贸企业用户作为重中之重的阿里巴巴,深圳显然是市场开拓的重点。不过,组建不久,2001年全球互联网业就遭遇“寒冬”。

2004年,马云决心效仿美国的PAYPAL,自己建一个支付平台。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到了陆兆禧头上。他带着八个人,一手创建了支付宝。2008年初,阿里巴巴力推个人网购,陆兆禧又转任淘宝CEO。在他的任期之内,淘宝成交总额攀升了八倍。2011年初,担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的卫哲引咎辞职,陆兆禧临危受命出任CEO。直到2012年中,这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完成私有化后,陆兆禧才卸任。他随后出任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兼集团首席数据官数据分享使用以及基于数据的金融业务,被外界视为阿里巴巴“低调而神秘的宝库”。陆兆禧几乎在阿里巴巴所有的业务部门都有任职经历,不过马云看中的并不仅仅是这点。任命邮件中还说,陆兆禧“有自己独特的领导风格和魅力。”

陆兆禧身边的员工觉得,马云的能言善辩和陆兆禧的沉默低调“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不过,马云和陆兆禧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之处:他们俩都不是IT专业的科班出身,都对写代码和系统架构一窍不通,但都坚信互联网还将进一步改变世界。

在马云看来,新的CEO必须具备三个特质,一是让以马云为首的决策委员会足够放心,二是有能力协调阿里巴巴系统内各派力量,保证各业务协同合作;三是对阿里巴巴集团规划的未来发展领域有所了解。陆兆禧正是最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选。

“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是个极具挑战和艰难的工作,特别是接任我这么一位创始人CEO的班,陆兆禧身上肩负的职责和各方压力可想而知,为此,我特别感谢老陆作出的巨大牺牲和投入。我深信他会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带领阿里集团在商业生态建设上创造更大的奇迹。”马云说。

新掌舵人的“危”与“机”

作为唯一一位没有婚姻经历的阿里巴巴高管,现年44岁的陆兆禧或许已将阿里巴巴看做了自己的终身伴侣。至今单身的陆兆禧,业余生活圈的交际极少,过着恬淡的生活。“你给我一个有山、有水、有竹子,甚至海边的房子,然后很休闲,我就很满足。”

在阿里员工的眼中,寡言的陆兆禧对人却没有距离感,他有时像一个大哥,有时像一个大男孩一样,无论是打麻将还是桌球,都放得开。陆兆禧还常搞些培训资料给员工学习,如果晚上加班,他没什么事也在办公室呆着,下班后AA制吃广东菜。

习惯了明星式的马云的大众,第一时间不免会觉得陆兆禧过于平和、谦逊。5月10日,当陆兆禧开始发表就职演说,有媒体如此评论:“澎湃了一晚上的人群终于放松下来,离场或者回味。对于陆兆禧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

在过去的14年间,马云像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教父”,梦想、激情成为驱动阿里巴巴最根深蒂固的DNA。但是作为马云的继任者,陆兆禧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梦想和激情更像是马云的专利品,阿里巴巴未来要走的路,更需要的是科学、理性以及 强大的执行力。

有业界权威人士评论,像马云这样的明星创业人退居二线,无可避免地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首先是对公司品牌形象的影响;其次作为创始人的企业家,外部有独特的关系网,更多地附着在个人身上。如何将这种关系网络的资产进行有效转移也是问题。但是对于陆兆禧而言,如何用好马云这个符号很重要,首先应该把马云的个人风格与价值观剥离开,将马云的价值观转换成企业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自信。“创始人与接班人也是一种师徒的关系,师傅会从旁观察,在收权与放权之间做平衡,这个时间也许是几年。”

马云创业名言范文第3篇

都说马云善忽悠,马云自己也承认“善忽悠”。“说我善忽悠,我自己承认,12年前我忽悠了18个人,我记得还忽悠了王中军,华谊兄弟,他先忽悠我,要我投资他;我把他忽悠成有理想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我觉得看到这些忽悠的结果和成果,今生已经很满足了,所以我还会一直的忽悠下去。”

对互联网创业而言,“善忽悠”其实是一堂必修课,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远景驱动、野心激发。但是,一不小心会变成真忽悠,要看看高手马云的独门秘籍。在早期,马云经常自曝自己的心法和技巧:

一、左手忽悠,右手落地。

最重要的是把忽悠变成数字。2002年,马云在一次网商见面会上说:我在3年前预言3年后的今天,阿里巴巴要达到100万会员,今天,阿里巴巴真的做到了,不瞒大家说,我没那么神,3年前说那个“100万”,其实是拍脑门子想出来的。

看看马云嘴里的数字,1999年马云希望有8万会员,当时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还只有3000会员。但是那一年阿里巴巴做到了八九万会员。2000年马云提出要做25万会员,后来做到了50万会员。2001年马云希望有100万会员,但2001年互联网不景气,好像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2001年12月27号,真的实现了。

很多时候,数字其实是一个目标和方向。你是否善于在沟通中利用数字,你是否能做到承诺中的数字。

二、CEO如何做好个人公关?

2001年,一名网友问马云:“为什么马云做公关这么强?我在海外看到的第一个介绍中国互联网的报道就是关于阿里巴巴的,请介绍一些秘诀。”

马云说:“唯一的秘诀是――永远讲真话,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永远说你心里想的。不为了迎合媒体,讲他们爱听的话或者欺骗他们。如果你现在撒一个慌,你可能将来会忘了,等人家问你的时候,你不得不圆谎,这会让你很痛苦。所有人都喜欢诚实的人,但是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说真话。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就显得与众不同。”

说真话的意思是要说人话,不要说官话。我记得柳传志说过,一个好的CEO在对外沟通时,最高的境界不是外圆内方,而是外方内圆。说的基本是一个道理。

三、零预算怎样做到不被人遗忘?

2004年,马云自曝自己的零预算做公关模式。“当时大家烧钱,一个下意识的考虑是害怕被人遗忘。被人遗忘,一是被投资者遗忘,一是被媒体遗忘。我觉得,被这两类人遗忘都没事,千万别被客户遗忘。被客户遗忘才是最惨的。零预算怎样做到不被人遗忘?每三个月到半年,自己到江湖上去说一说。”

从2000年下半年的“遵义会议”开始,阿里巴巴实施“公关市场零预算”,而当时马云手里还有2000多万。马云到外面说,不仅是说,还要制造轰动,马云的“狂人”形象由此产生。

马云显然更擅长在中国制造口碑效应,不管是“西湖论剑”,还是“每天交税100万”,他清晰地了解客户最敏感的神经,也洞悉公众最易兴奋的所在。

但在微博上,马云相对动作慢点,毕竟已经过了创业期,他曾在内部点评京东的价格战一事,“此事来势迅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媒体。可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力量之厉害,京东善于利用微博造势的技能,值得很多企业学习。”

四、没钱时如何“忽悠”内部员工

马云刚创业时,有一种“穷开心”式的激励方式,因为没有条件进行物质奖励,就会想出各种办法让大家开心。

马云在创业初期有一个“穷开心”的策略是给员工“加寿”。对于工作表现好的伙伴,在总结会时马云就会给这位伙伴“加寿200岁”,或者给另一位伙伴“加寿300岁”。甚至有一位早期的创业者,“加寿”最多,共加了9000岁,后来人送外号“九千岁”。

马云创业名言范文第4篇

1995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没有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 data,马云又敲china history,找到一个50字的介绍。马云问:“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诉他:“要先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然后,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马云马上想到应该给海博翻译社做个homepage。果然,homepage一做好,马上就收到了5封来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兴奋地对VBN公司说:“你们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到中国找客户。咱们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的一夜。在杭州马云的家里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马云说他要辞职,干Internet,并讲了整整两个小时的Internet。他讲得糊涂,大家也听得糊涂。讲完后,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他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Internet,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看。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便向学校辞职,然后自己凑足2万元,同时邀请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一起干Internet。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此时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还有4个月。

1995年5月9日, http:// 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通过EMS寄到了美国,VBN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上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马云创业名言范文第5篇

从第二天起,接掌阿里巴巴的是陆兆禧,这也是他到阿里巴巴第14个年头的又一个开始。

相比做事天马行空,被誉为“外星人”马云,陆兆禧低调、不善言谈,是大家熟悉的“地球人”。

丰厚的家底既是财富也是责任。作为阿里巴巴这个庞大帝国的传承者,陆兆禧不可避免承受着巨大的质疑:虽然是一名称职的救火队长,但并没有掌管全局的经验;有对细节的把控,但是否具备全局观;熟悉B2B、淘宝、乃至支付宝各种文化,但能否平衡,不让不同的文化基因冲撞,仍有待观察。

“救火队长”

5月10日,杭州黄龙体育馆,柳传志、吴鹰、任志强、虞锋等各路大佬齐聚的淘宝十年晚会,成为了马云最盛大的告别宴。

在马云真情流露的告别演讲之后,陆兆禧带领管理团队登台,一如既往的短发、白衣、黑裤,装扮的中规中矩。陆略带广东白话的声音略微颤抖,继任感言措辞平实略显平淡,数度因忘词而短暂停顿。

陆兆禧的演讲中,台下的各路大佬们细雨中纷纷离场。这令外界感慨“愿意为马云雨中守候两个小时,却不肯为陆兆禧多停留十分钟”,也对陆兆禧的继任多了一些疑虑。

2013年年初,马云在内部邮件中宣布,即将卸任阿里巴巴CEO一职之时,陆兆禧、彭蕾、曾鸣、邵晓峰、王帅都是彼时热门人选。

1999年,陆兆禧经朋友推荐进入阿里巴巴,2000年就已做到阿里巴巴华南区最高负责人。此后,陆兆禧在支付宝、淘宝、阿里巴巴B2B、以及大数据等业务部门任职。

在阿里巴巴,陆兆禧有“救火队长”之称,两次临危受命,表现都堪称完美。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业务爆发大规模造假事件,卫哲引咎辞职,陆兆禧临危受命;2012年9月20日,谷歌“棒打”阿里云OS致使宏与阿里云合作泡汤,阿里集团宣布云OS独立于阿里云事业群运行,接受集团直接管理,又是陆兆禧收拾残局。

按照马云对媒体的说法,从2008年、2009年开始,就在有意识的培养内部人才。彼时的老马是不是已经开始下意识培养老陆的“急救”能力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在若干考验面前,老陆表现让马云满意;在阿里人眼里,对其评价也甚高――“无论这块业务之前成绩如何,但一旦知道是老陆带,大家都会比较振奋”。

3月11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最终人选,陆兆禧以绝对优势成为新一任人选。

阿里巴巴裂变

在外界看来,陆兆禧的实务能力绝无问题,他要面临的,在于战略与管理层面的考验。

互联网三大巨头中,阿里巴巴是绝对的异类: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海归精英、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是IT工程师出身不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并非科班出身,而是英语老师。如果说其他公司是名门正派的话,阿里巴巴则长拳散打、太极硬气功均有,糅合众家武功套路、自成一派。

如今的阿里巴巴,市值700亿美元,光淘宝与天猫2012年的销售额,就已突破万亿人民币,公司经历了上市、退市,又要再次冲刺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我变革也已经在进行时。

用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的话来说,是市场化、平台化、物种化、生态化。为此,阿里巴巴自2011年就开始“折腾”公司,不断进行拆分。

2012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现有子公司的业务升级为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淘宝网、天猫、聚划算、一淘和阿里云七个事业群,阿里对外称之为“七剑下天山”。

不到半年,阿里巴巴又再次举起了拆分的大旗,只是,这次拆得更碎,七大块事业群被拆分成了25个事业部。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变相将一家巨无霸企业拆分为一个百花齐放式的集团作战体系,或许未来还会继续裂变,最终实现马云期望的“小而美”形态。

对现在的阿里巴巴而言,原来的淘宝、阿里B2B公司界限已经逐渐弱化甚至消亡,变作提供养料的底层系统,以供养生长其上的诸多物种。最理想化的逻辑是,整个集团将以淘宝的大数据作为建筑底层,各个事业群协同作战。

这是马云在CEO任期内未竟的调整探索。用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的话来说,“我们这一轮调整最根本的思想是全面提升阿里的文化跟组织,去探索实验有没有一种方法更加适应互联网自下而上多元化和多变的外部环境。”

但是,这种内部的裂变要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内耗,并非易事。这样的生态圈构建,并非一时半会就能完成,需要的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CEO。

或许,在马云眼中,阿里巴巴正需要陆兆禧这样一位执行力极强的“急先锋”,凝合内部的各方力量,完成这场宏大的自我变革,从而“开拓市场,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但是,在过去的阿里巴巴体系中,马云战略眼光极强,且作为创始人,在内部争执中,有绝对的权威执行某一项决定。而在老陆当家后,他能否形成类似的权威?

这或许才是陆兆禧的真正考验。

文化融合考验

一位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说,阿里巴巴过去的13年,靠的是创业激情,靠的是一种共同梦想的价值观。但林子大了,能维持追求梦想这个价值观实际上是件很难的事情。若真的希望变作102年的“百年老店”,需要的还是一种公司的文化氛围。

或许在外界看来,会统一把这种公司文化称之为“阿里巴巴文化”,但若细分下来,它只是一个大的壳,其中装进的是各种不同的文化。

在一位阿里人看来,阿里巴巴B2B可谓铁军文化,淘宝的更贴合于江湖文化,而支付宝比淘宝文化减掉了江湖味,多了些金融风格。天猫则是融合了淘宝江湖文化加铁军文化。这让阿里巴巴这个江湖中, 充斥了碰撞。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公司最早的业务,被马云称之为“长子”的阿里巴巴B2B,因为是开创,需要更强的纪律性,需要更为勇猛的作战方式,“铁军”由此产生,这些特质都烙印在B2B员工身上。

淘宝当年用免费打败了收费的ebay。淘宝“生不逢时”,彼时有来势凶猛的ebay。若没有“蚂蚁的团结协作精神”,如何打败ebay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

天猫,从大淘宝裂变出来的一支团队,他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来势凶猛,京东、苏宁易购、甚至更多,需要是“打仗”的那股劲儿。

对于管理者而言,融合、协调、疏导将成为管理上的一个难题。就一个江湖,特别是阿里巴巴这个江湖而言,不能融入则意味着出走以及自立门派。

实际上,马云卸任CEO后,留给陆兆禧的,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务虚的部分――新的组织形态、文化组织,显然,马云也认识到这一点,并曾刻意培养陆兆禧的务虚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云南电力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水电快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水利部

上海医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