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门豹课文

西门豹课文

西门豹课文

西门豹课文范文第1篇

一、精心设问,提取信息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课文1~9自然段比较详细地记叙了西门豹调查研究的情况,这是他治邺的根本原因,即邺地人心中那浓厚的迷信思想。课始,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几个问题?了解到了几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领会西门豹与老大爷对话中的深意,并完成表格式提纲。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轻而易举地得出了对话中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问题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首恶是巫婆和官绅头子、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娶媳妇的结果却是年年闹灾荒、娶媳妇的过程是怎样的。这启发了西门豹如何具体施计治邺,后面惩恶的过程也由此展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恰到好处,问题设计有梯度,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平淡的对话中蕴含的意义。

二、引导理解,品味语言

西门豹的惩恶采取的是将计就计的策略,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可谓是合情合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先默读10~12自然段,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并作简单批注。主要抓住两句重点句品味西门豹的语言:

句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句二: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了漳河。

教学中要把语言和动作串联起来,通过自由读、评读、引读、创设情境读,一步步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这么做,感受他聪明机智、敢作敢为的形象,体会西门豹这样做的真正意图,从西门豹的言行中体会出惩恶之巧,巧在有理。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体会出了西门豹真话假说、直话歪说的机智聪明,巧妙利用给河伯娶媳妇的过程惩治恶人,同时也揣摩出了作者匠心独用的言语技巧。

三、启发思维,潜心会文

学贵有疑,在感知到西门豹惩恶巧在有理的同时,我启发孩子们围绕惩恶过程自主质疑,深度感悟语言背后的味道。西门豹为什么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呢?“漳河边上站满的老百姓”对破除迷信有何帮助呢?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绳之以法呢?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讨论交流,体会西门豹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良苦用心。邺的问题是深深扎根于老百姓心中的迷信思想,要从根本上取得效果,关键在于破除老百姓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愚昧观念。“他站了很久”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等都是骗钱害人的。而“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其宣传效果最强,就是让更多的人不要再迷信,真正理解人祸的根源所在。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惩治巫婆和官绅,更重要的是要用事实教育百姓,要破除禁锢在老百姓头脑中的精神枷锁,破除迷信,惩恶还巧在有利。另外,西门豹也没有把坏人赶尽杀绝,擒贼先擒王,他惩治了首恶,其余的帮凶则以教育争取为主,惩恶更巧在有节。这样的启发激励,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升了学生对文章主旨深层次的认识,西门豹惩恶之巧也印在了学生心中。

四、适时点拨,领悟写法

课文用大量笔墨详细叙述了西门豹察因、惩恶的过程,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只是一笔带过。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即将课末,让学生齐读感知治水过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整体,西门豹治邺做了两件事——惩恶与开渠。两者都是在前面察因的基础上展开的。惩恶是开渠的前提,不扫除恶势力,迷信邪说还会继续蛊惑人心,他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老百姓也会人心涣散无所适从,兴修水利的新政就难以推行。就刻画人物来说,向恶势力挑战并战胜之,集中体现了西门豹的勇气和智慧,所以课文详写惩恶。学生也自然领悟到了西门豹“治国必先治人心”的大智慧。顺水推舟,体会文章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可谓一举两得。

西门豹课文范文第2篇

上课开始,直入正题: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知道了当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他跟老大爷说,下回河泊娶媳妇,他也要去送新娘。这个消息被当地老百姓知道了,便七嘴八舌议论开:“不知这位西门大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噢,这位西门大人同以前的那些官绅没什么区别。”……他们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学下面的课文。

这样开篇,犹如拉开一台戏的序幕。接着,自然地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抓住“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这一过程中的主要情节,想象当时人物的具体表现,自由结合排练课本剧。任务明确后,学生们读书,讨论,尝试表演,教室里热闹异常。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呈现――接受”的教学方式,摒弃了繁琐的内容分析,舍掉了不必要的提问,挤出了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演绎故事。

“刚才同学们非常投入地读课文,排练课本剧,愿意把自己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同大家交流一下吗?”

学生们踊跃举手,嚷着“我来,我们来!”前排的学生把手伸到了我的鼻子底下。

第一组表演以后,很多学生马上举手要求发言。这时不指名交流,而让学生打开课本,读课文,看插图,想好以后再发表意见。几分钟过后,点评开始了:

生:他们合理地创造了“新娘”的母亲这个角色,演得很好!

生:课文讲西门豹的卫士先把巫婆投进漳河,再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漳河,共投了两次,他们一组演的时候多投了一次。

生:文中写“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一点他们没表演出来。

我追问:你认为这个地方该怎么演?

生:西门豹应拱着手,恭恭敬敬地站着 ,他的诚意没有回应,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河伯,他看着漳河思绪万千,还可以把他的心里想的自言自语说出来。

我微笑地听他说完,并赞许地点点头:“真不错!”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后,还要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呢,他们没有表演出来。

……

师(又请一组上台表演):这一回呀,是全班同学一块儿表演了,他们一组为主要演员,其他人呢,充当群众演员,把自己当成当地的老百姓,在漳河边上看热闹。表演完以后,老师还想采访一下大家。

第二组学生表演时,刚才提到的几点不足已有改进,并且在开头采用敲锣打鼓加吆喝的方式,把河伯娶媳妇那天的热闹场面渲染出来,创造性地表演了巫婆等人迎接西门大人等情景,演得较为逼真。

这时,我充当了记者,看似随机实则有意识地采访了几位“老百姓”:

师:这位大嫂,本来你的女儿今天就要成为河伯的又一个“新娘”,到漳河里去送死,现在,西门大人救了她,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生(作感激状):感谢西门大人救了我女儿,为了好好感谢我女儿的救命恩人,我把自家的两条咸鱼送给他。

我和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笑着鼓掌。

师:这位大娘,听说您当初也相信河伯娶媳妇的事,今天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一定很有感触吧?

生(学老大娘的说话状):是啊,是啊,原先我真以为漳河里有神,只有满足他的要求,才能保证我们风调雨顺,原来这些都是假的。

师(指着一位学生,介绍):这位就是当初西门豹大人找来了解情况的老大爷。(面向这位同学)这位大爷,不知道你看了这一幕有什么想法?

生:西门豹大人真是个清官哪,今天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真是大快人心呀!西门大人,请受我一拜!(又是一`片笑声和掌声)

我又转向另一个学生,问到:这位小兄弟,你觉得西门大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怎么样?

生:真是太妙了!对于这些骗财害命的巫婆、官绅头子,只有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解恨!

师(转向饰演西门豹的学生):西门豹大人,你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破除了迷信,还想对老百姓说些什么?

西门豹:乡亲们,今天这一幕大家都看到了,以前是巫婆和官绅在愚弄、欺骗大家,其实漳河里根本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任何关系!要过上好日子,不能再迷信,要靠科学,要靠我们的双手。我看,咱们得好好治理一下漳河,明天起,我们集中劳力开凿水渠。

我紧接着叙述:打这以后,漳河再也没发过大水,庄稼得到漳河水的浇灌,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当地的老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连逃到外地避难的都陆陆续续搬回来了。那个地方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下面请同学们把老百姓看了西门豹巧妙地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反应写下来,可以抓住典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写。

此时,学生成竹在胸,当堂就洋洋洒洒地写起来。

反思:

西门豹课文范文第3篇

一、提高大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方法

1.在教学中多用案例,解释要深入浅出

大学生最不能忍受的是上课的老师照本宣科或者纯讲理论,这样要么上课玩手机听不进去,要么睡觉更有甚者逃课。所以在讲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加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带动学生兴趣。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讲需求的影响因素时,如果任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收入、偏好、预期等。而不是用实实在在的例子解释的话,学生听的是似懂非懂之外,也会觉得很空泛。

收入如何影响需求?假如你(指着下坐的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参与进来)非常喜欢西瓜,但是你一个月生活费400元,你一个月可能拿四分之一100元去买瓜;但是如果你的生活费一个月升到2000元,你即便是拿五分之一也有400元去买西瓜,西瓜的需求量一定会提高。这就是收入越高,需求量就会越高。

偏好如何影响需求?这要用你平时的所见所闻来讲解。曾经看过鲁豫有约采访一位明星,这位明星上衣是豹纹的、短裤是豹纹的、帽子是豹纹的、包包是豹纹的、就连鞋子也是豹纹的。她还说家里面的床单是豹纹的、地毯是豹纹的、窗帘是豹纹的,就连桌布也是豹纹的。她有豹纹癖,她说朋友和她逛街一看到豹纹的就赶紧拉她走否则她一定会买,这就是偏好已经在她的豹纹需求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学中的理论有很多的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时候切记简单草率的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就带过,要让学生提起兴趣就要在例子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2.任课教师要多读报纸、多浏览新闻,增广见闻

上面也有提到,老师要多举例子学生才能提起兴趣听,但是例子从哪来?怎样做到信手拈来,收放自如。这就要求老师要多读、多看、多听,使得自己的信息量足够大,更要与时俱进,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看看新闻。如果老师的视野都很窄在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做到举例分析呢?

此外,讲课的时候,老师要尽量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些理论,不要故弄复杂,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自己还在那自我陶醉的讲。

3.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时候,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为了赶进度或者嫌麻烦都直接省略掉了。请切记,这一环一定不要省略。因为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明白这些理论的内容。

比如讲到机会成本,举例子给学生解释完定义之后,不妨问一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的经历中在进行决策是曾经产生过哪些机会成本?当时你自己是如何考虑的?现在有没有后悔?这样的话学生不仅开始动脑,还会加深对机会成本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适当加入一些视频或者图片

微观经济学一般都是三节连上,最少也是2节连上。就算老师讲的再妙趣生花但是这样滔滔不绝的讲三节课,可能学生也会产生疲劳。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了,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在网上下载一些与举例子时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更有兴趣上这门课了。但是视频要适度,讲到的时候就放几分钟,然后结合这个继续讲解。

这也有一个要求就是老师要课前花时间备课,大学老师干的是良心活,可能有的老师认为不怎么备课就讲理论两节课也就过去了,但是请记住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也会思考也看得出那个老师用心备课,哪个老师敷衍了事,从每学期的学生座谈会中就能看到。而且你稍稍花时间备课找资料支撑,受惠的就是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这种满足感真的是很美好的。

二、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1.为大学生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基础课,不但宏观经济学要用到它,市场学、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等都需要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学好这门课,学生打下了深厚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

2.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其中微观经济理论居功甚伟。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和运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得经济的发展得到保障。大学生学好微观经济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国珠.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困境与改革——基于微观经济学的问卷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3]冯阳.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4]唐任伍.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西门豹课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有效指导

走进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堂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尊重,个性化的感悟、精神生命的展示,使课堂精彩纷呈。然而,由于对“积极倡导”的片面理解,出现了类似于当下校本教研中“萝卜炖萝卜”的现象。我们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顺着自己的思路随心所欲地交流、讨论。有各说各的,有漫无边际的;有原地绕圈的,有平面重复的。而我们的老师又害怕讲,怕讲了,就是不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会使课堂缺乏生成的精彩,说穿了,怕“反新课程”,因而出现了新背景下高耗低效的症状。

如何解决?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提出了“专家引领”这一策略,改“萝卜炖萝卜”为“肉骨头炖萝卜”。毫无疑问,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是“专家”,是指导者,是引领者。教师的及时介入、有效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事实上,我们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并不否定教师的精讲指导,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毕竟,我们的课堂有着一个不可改变的重要因素――时空的局限性。

一、指导回归文本,与文本对话

案例:教学《西门豹》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西门豹惩治恶绅、巫婆的巧妙,以“假如你是西门豹,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作问,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以期让学生与西门豹的用计对比,体会出西门豹计策背后的良苦用心。课堂中学生是这么说的:

生1:我觉得西门豹的方法太麻烦,其实他只要在大堂上审问一下巫婆、官绅头子就可以判他们死刑。

生2:假如我是西门豹,我要把所有官绅和巫婆统统投到河里,斩草除根,省得他们日后作乱。

生3:假如我是西门豹,我要把官绅头子、巫婆下油锅,投到河里去太便宜他们了,老百姓不解恨。

……

反思:从上述学生的对话来看,生1与生2的回答已与教师的预设相一致,可以与西门豹“用计”进行比较了。教师教学重点是要让孩子体会西门豹计策背后的良苦用心,那么再让学生说下去也就意义不大。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回归文本,去探究西门豹“用计”的妙处。

二、指导全面感悟,解读文本内涵

案例: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再见了,亲人》时,当学生深刻认识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不惜流血牺牲,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时,教师及时指导点拨:“那么,志愿军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呢?能不能从课文中看出来?”于是学生再读再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1: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与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里可以说明必然有流血牺牲。

生2:大娘救的是伤员,伤员就是流血受伤的。

生3:侦察员老王被敌人抓住,肯定要挨打受刑,也不免要流血的。

……

于是教师再让学生齐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含义有什么新的理解。

反思: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文本中写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流血牺牲是“明线”,而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没有正面详写,是“暗线”,只有两线并存,方能全面感悟。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点拨,创造性地设问,诱使学生从文本“显信息”中,去推理出文本中的“潜信息”,从而不仅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也更深地促进学生对文本思想内涵的解读。

三、指导突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

案例:教学《蛇与庄稼》一文第二段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与苜蓿的关系,教师设问:“如果当地苜蓿长势不好,应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按照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回答:“增加猫的数量。”教师便反问:“如果是因为土地贫脊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也用增加猫的数量可以解决吗?”于是学生认识到:首先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苜蓿长势不好。这样,在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同时,又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具体的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反思:苜蓿长势不好从生物链上寻求减产的原因这没有错,但实际生活、生产中造成减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教师这一指导性提问的设计十分必要和精炼,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生新的思维定势,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指导理清思绪,明确探究方向

案例:在研读《我盼春天的荠菜》一文时,在深读阶段,教师问学生有哪些疑问希望解决,学生提了不少。

生1:“我”为什么不怕妈妈打,而怕看到哀愁的目光?

生2:课文中写“羊儿回圈,鸟儿归巢”跟“我”有什么关系?

……

师:真不错,大家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实际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与“我盼春天的荠菜”有关,那么“‘我’为什么要盼望这十分普通的春天的荠菜?”关键在于“我”。我们必须弄清楚,这是一个怎样的“我”?请大家都细细地读读课文,说说“我”是“_______的我”。(学生再读课文)

生1:这是饿极了的我。

生2:这是受尽侮辱追打的我。

生3:这是追求精神坦然、自由的我。

……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填写,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想想,“我”盼春天的荠菜为了什么?

反思:当我们的学生初读课文后,往往能够提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浅显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揭示事物间的主要矛盾所在,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中开始学生提了不少问题,应该说都很有价值,但必须把这些问题集中为一个主问题来解决。本例中教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_______的我”统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法填写,研读相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感悟,这样学生自然领悟到“我盼春天的荠菜既为了解决饥饿,又为了精神生命的自由,不受欺压”的结论。

五、指导相关背景,深刻领悟文本

案例: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学生对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胜负,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时,教师给学生指导:“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几点提示:

1、秦国比赵国强大,秦国是大国。

2、秦王是一国之王,而蔺相如是臣。

3、瑟与缶虽然同是乐器,但瑟是弦乐器,声音悦耳,缶是打击奏的乐器,声音单调。

大家再细细读读这部分,思考一下,这场斗争究竟斗得怎样?”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认为赵国胜利了。因为秦国是个大国,赵国是个小国。大国的王为小国的王演奏乐器,小国的王也为大国的王演奏乐器。比较起来,在当时的人们认为,大国的王显得更难看。”有的说:“赵国占了上风。因为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秦王是君,蔺相如是臣。这样也显得秦王更难堪。”

西门豹课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语言;评价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04-02

什么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发出这样的追问:"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他们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品读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名师与学生充满智慧的心灵对话,我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的语文课堂呼唤生命的原生态, 更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和精神建设。如果说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多的收益,那么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带来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思考。课堂上的情动辞发,个性张扬,独特体验……都挑战着我们老师在整个课堂甚至是一刹那的思维与智慧。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评价,让它光彩夺目,成为一堂课的精彩之处。

语言——评价的首席

美国教育家、现代评价理论之父泰勒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这样一种语言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具有先进理念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掀起一个个教学高潮。

真挚:启迪美好心智。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情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真诚而亲切的评价语能让学生的身心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彼此用心感受,一起读,一起讲,一起研。

例:"读的还不够准确,不着急,跟老师再来一遍",

"文静,我为你终于准确流利的读完这段话而高兴,你又一次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 (面带笑容)

"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流露出的是尊重与关切。课堂上,教师柔性的引领与指导,真情的评价,真挚的情感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美好的心智。

准确:彰显语言魅力。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小学生的认识很直观,很形象,但是语言的表达却有些稚嫩,甚至很模糊。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地进行点拨与修正,让他们知道不足在何处,提高回答与思维的质量。

记得有一次听课,有位教师在上人教版第二册的《象鼻桥》一课,有位男孩说象鼻桥太滑了,一不小心会跌一个"扑勒飒"(衢州方言),教师对这一回答避而不答。殊不知,这位教师放弃了一个好机会,久而久之会让他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先肯定他的回答再又说:"你的回答真独特!但是你说的那个词语普通话说摔跤。"这样学生不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时也学会了一个新词语"摔跤"。

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语文课堂里教师的智慧评价就是神奇的乐队指挥,能让"走调"的音符滑向和谐。

激励:焕发个性精彩。激励性言语评价能够鼓起学生的力量和勇气,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芒,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面对优秀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独特问题时,老师会说:"善于思考,见解独到,你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面对学困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可以说"谢谢你的参与,感谢给全班同学提了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教师真切的话语,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还记得我在教学《充气雨衣》一课时,课文最后有这么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的不便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因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学生马上利用生活的知识进行创新改进。有一个小朋友说:"我擦黑板的时候手会脏,而且黑板槽里有太多的粉笔灰,我要发明一种黑板擦,有吸尘管,边擦粉笔灰就会被吸完。"……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是欣喜万分,忙说:"你真会动脑子,真会关心别人!如果你动手去做了,我会比小林更佩服你!"第二天,果真拿了个幼稚笨拙的小发明出现在我面前。

幽默:点燃激情火花。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不仅能博人一笑,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

如,在学《故乡》一文时,老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刺猹的情景。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说:"你读得这么响,猹早被你吓跑了,你还有机会刺吗?"学生马上领悟到该读得轻一点,于是第二个学生读到位了,老师又评道:"呀,你真比闰土还厉害!"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教师用委婉的措辞使课堂妙趣横生。教师幽默的评价语能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生机勃勃,形成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精妙的评价语言如急风骤雨,能掀起阵阵波澜。语文教师要将课堂作为艺术的殿堂,用生动中肯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表现作出恰到好处的评价,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技巧——评价的嘉宾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在这旅行中,教师的多元评价应该担负起引领点拨的责任。"于永正的课堂以朴实清新、本色天然的教学艺术,打造了他的经典课堂而成为一种永恒的时尚。那是因为他的评价技巧让他的课堂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随机:展现自然灵动。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成为一门艺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整个过程蕴涵着学生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个宝贵的瞬间,因势利导,独辟蹊径,创造精彩。

记得一次上课,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读得情真意切。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蝴蝶,学生们骚动起来,有几个甚至叫起来:"蝴蝶!蝴蝶!"这时候我灵机一动,说:"你们把课文读得太美了!看,把蝴蝶也引来了,它也想听听你们朗读课文呢!看谁的朗读能让蝴蝶也陶醉?"这时候,全班学生读得更带劲,更有感情了。

教师要善于利用"大语文"的智慧,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童心诗意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保护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

多样:奏响和谐音符。我们平常所说,教师像演员,讲坛如舞台,教师上课要进入角色,教师要情感外露,用自身的情感去带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意运用这种教育手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严冬的早晨,看见一年级学生季娜在学校的暖房中摘了一朵鲜花,大吃一惊,但当他问清季娜是为了给重病中的祖母送去一些欢乐而摘花时,非但没有责备,反而请她再采二朵带回去,并躬着身,用手扶摸着季娜的头,深情地说:"一朵给你,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一朵再送给你的父母,因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人"。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躬着身,抚摸着季娜头的动作与深情的评价语言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魅力所在。

如在一节校级语文课上,当一名平时胆小的孩子到前面表演完背诵后,我微笑着拉过他的手说:"看你今天的表现很出色,当着那么多客人的面表演,老师欣赏你!"接着,用胳臂搂过了孩子的头,俯下身子,将自己的脸贴在了孩子的脸上……顿时,教室里掌声一片,不知不觉中,一个课堂高潮就这样生成了。

课堂活动是师生相互参与、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课堂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带着情绪色彩,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愉快欢乐的情绪。亲昵抚摸,宽厚微笑,期许眼神,都会让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关爱,继而挥奏出美丽迷人的乐章。

互动:撞击智慧火花。加强学生的相互评价,确立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生生互评,既是行为互动,也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

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妙在哪里?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道:"西门豹的办法很巧妙,他也用了计策。" "哦,我喜欢这个也字,那西门豹用了什么计策呢?"巫婆和官绅又用了什么计?我连着敲了一锤。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西门豹用了擒贼先擒王的计策。"

我又问:"这'王'是指谁?'贼'又指谁呢?"

生:"这'王'是巫婆和官绅头子,'贼'是那些官绅们。西门豹惩治的是主谋。"

生:"西门豹还用了杀一儆百的计策。他惩治官绅头子给其他官绅看看,让他们不敢。"

生:"这里他还用了'以牙还牙'的计策。"

生:"这里用了假戏真做的计策。"

生:"西门豹假装说让巫婆去说一声,真的就把巫婆给投到漳河里去了。"

生:"西门豹假装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得另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他这样说其实是为了救姑娘。"

……

相关期刊更多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博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家用电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