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燕的教案

海燕的教案

海燕的教案

海燕的教案范文第1篇

对手间连环套,一环接一环,稍有不慎就家破人亡。生意伙伴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无间道,即使亲兄弟,也难免反目成仇。

2009年8月,上海金融改革开始提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逐渐显现。光环的背后,正上演着一出历时十几年,争议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商战。

主角之一是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代码:600643,简称爱建,其子公司依据经营方向,简称为爱建证券、爱建地产等),另一方主角则不断变化,轮番上演。

近日,一份上市公司公告,再次将焦点引向爱建。

上市公司的公告

2010年10月22日,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闽东电力)了一份“关于重大诉讼进展情况的公告”。

公告称:闽东电力2001年12月27日与爱建证券签订了《开户协议书》,并存入1亿元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2004年,因爱建证券拒绝提取该笔保证金,闽东电力将其告上法庭。

2005年,法院裁定,因被告爱建信托原法定代表人涉嫌刑事犯罪且其涉嫌犯罪事实与本案事实有关联,故本案中止审理。

闽东电力多方努力,10月19日,经书面向法院核实,该案已进入恢复审理阶段,这给正在重组的爱建蒙上了新的阴影。

闽东电力公告14天后,爱建于11月6日也了公告。

据最新消息,闽东电力与爱建的1亿元旧账11月11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庭审理。爱建表示,早已将资金还给了闽东电力。庭审结束后,审判长俞巍表示,将择日宣判。

但爱建和闽东电力的历史公告,对1亿元证券保证金一事态度截然不同。

自2004年3月19日至2005年1月28日,短短10个月左右,闽东电力了5次上市公司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却未能找到爱建相关公告。

2010年2月,爱建原高管与富商颜立燕“共谋”案(简称)开审。

根据检方指控:“爱建信托原总经理马建平、神秘富豪颜立燕共谋”合同诈骗,涉案金额20亿元,其中颜立燕实际占有17.11亿元。而原爱建副总经理刘顺新和原爱建信托总经理陈辉与颜、马4人涉嫌“共谋”挪用资金14.3866亿元,其中到期未能偿还9.3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开庭期间未见爱建公告,不少中小股民需要依靠媒体报道来了解案情。

原中国银监会监管三部主任徐风2008年9月“空降”至爱建股份任董事长后,事态发生变化。

据知情人苏远(化名)向CCN记者透露,颜立燕被刑诉源于2008年11月初,曾断然拒绝了爱建有关负责人要求“再拿出10亿元资金或资产来填补爱建资金黑洞”的要求。

为证实所说属实,苏远还透露会谈地点是在上海市零陵路599号爱建股份16楼会议室,当时徐风、徐宜阳、张金水、颜立燕、康从之等八九人在场。

据《中国经营报》2009年7月4日报道,徐风找来了天津的汇川律师事务所全权代表公司处理哈尔滨项目的法律事务。首付费用就达500万元,共计1000万元。另有一说法,该笔款项高达4700万元。

2009年2月中旬,哈尔滨市公安局正式刑事立案,哈尔滨警方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但无结果。两个月后,此案转给上海警方侦办。

截至记者发稿之日,爱建股份仍未就“共谋”案所涉经济问题任何公告。五年前,刘顺新和陈辉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曾被判入狱。

五年前的旧案

据《新民晚报》报道,在任职期间,刘顺新利用爱建的平台,进行了一系列融资运作,将巨额资金拆借予股市炒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资金无法收回,形成巨额亏损黑洞,仅爱建证券就形成了约18亿元的窟窿。

由于爱建信托吸收的公众存款到期无法兑现本金及利息,导致刘顺新和陈辉案发。

2005年4月25日,刘顺新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经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20万元。而陈辉也因相同罪名被判刑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当年,公诉机关诉称,刘顺新利用担任爱建证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与时任爱建证券董事陈辉和时任爱建信托证券总部财务主管彭伟军共谋,擅自以国债买卖及收取客户保证金名义,承诺支付6%到9%的高额固定回报等形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先后非法吸收上海强生集团等4家单位及林琴等4名个人的存款,累计人民币5.3亿余元。

据此公诉机关认为,刘顺新、陈辉等3人的行为均已触及刑法第176条,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上海市司法会计中心于2004年5月21日完成的查证结论,自2001年至2004年3月1日,刘顺新、陈辉、彭伟军等3人以爱建信托证券总部、爱建证券的名义,从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强生集团等27家单位及4个个人以委托理财、国债投资、存入保证金的形式签订资产委托管理协议、补充协议、托管国债协议、承诺书许诺以4%至10.5%的年回报率,吸入资金78笔,累计37.767亿元(不含上海中闻事业发展公司、华林证券、富利勤投资公司等2.14亿元)

其中爱建信托证券总部吸入13.23亿元,爱建证券在没有委托理财资质情况下吸入22.712亿元,在取得委托理财资质情况下吸入1.825亿元。

在37.767亿元之中,以委托资产管理的形式吸入6.56亿元;以国债投资形式吸入28.887亿元;以爱建证券名义存入保证金2.32亿元。

从2001年到2004年3月1日,爱建信托证券总部及爱建证券总吸入37.767亿元,已归还16.26亿元,分76次共付出回报1.52亿元。尚有25家单位、4名个人,累计达21.507亿元的巨额款项尚未归还(不含上文所称三家公司的2.14亿元)。

前文所述闽东电力的1亿元,是否在其中尚无更多资料证实。

五年后,刘顺新与陈辉再次因当年旧账而“二进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执行判罚。他们要面对再次“共谋”“挪用资金罪”的新罪名。

而“共谋”案自开审九个月后,一审法院仍未宣判。

陈年往事一箩筐

颜立燕是在广西炒糖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3年,颜立燕自筹资金参加每年两季的收糖。

他提前半年以订单的形式包销糖厂的产量,在糖厂收糖季节付出现金,出糖后,等到交易会再将订单出售。

由于颜立燕炒糖的时候,正值中国糖业价格放开,第一笔订单就让资金翻了一番。

当时南宁糖价在每吨1000元左右,后来价格涨到了每吨4800元左右。

颜立燕在短短的四年中,不仅赚钱赚到手软,还成为南宁产糖区糖业霸主,在食糖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1996年,颜立燕满载而归回到上海,开始做股票和房产等投资。

炒糖到底赚了多少钱,此事也许只有颜立燕才能回答。

据颜立燕在法庭上的陈述,回沪后,他在爱建开发的爱乐大厦购置多套房产,从此卷入与爱建长达近十年的恩怨纠葛。

在爱建地产合资开发爱建园项目的三家公司集体退出后几期的开发建设时,大手笔买房的颜立燕被时任爱建房产总经理的王昌达邀请出资参股。

“当时正是楼市最低迷时。”颜立燕称。

2000年,房地产进入了高歌猛进的丰收期,爱建园尚未建成时颜立燕即告退出,获得约1亿元毛利并结识时任爱建证券的负责人刘顺新。

颜因爱建证券向其承诺20%的收益,而将1亿元交付爱建证券进行委托理财。同时,颜立燕以其妻张伟玲的名义在爱建证券开立账户。

但这笔委托理财款的实际使用人是上海另一“富豪”张扬。1998年,张扬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柏宁顿(后更名为国中控股)。

2000年10月,刘顺新在上海大连路国中会所召集颜立燕、马建平,还有其副手陈辉会面,商谈筹集10亿元给张扬炒作国中控股。

马建平为规避监管提出了一个方案:以颜名下的上海骏乐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骏乐)和上海达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达德)向爱建信托贷款,然后委托爱建证券从事委托理财业务,最后经张扬在国内的公司进入香港资本市场。

此后,因骏乐、达德“贷款太多,账上不好处理”。马、刘二人把资金转移到与爱建证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上海方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方达)。

对此,颜立燕通过律师再三表示“并未从中捞取到任何好处”。

被清理的三角债

颜立燕与爱建资金往来全貌之繁复,外人恐难厘清。

2001年11月,爱建信托、方达,爱建证券,骏乐、达德和颜立燕签订《债务转让协议》,被律师称为“三国四方协议”,梳理三角债。

2000年11月至2001年9月,骏乐、达德数次向爱建信托贷款总额达12.3976亿元,已经归还到期资金3.5亿元,尚余8.8976亿元为未到期贷款。

2001年8月至9月,方达出面贷款金额为3.789亿元,后转交给骏乐、达德。

协议确认,骏乐、达德对爱建信托、方达未到期的债务合计为12.6866亿元,而颜立燕委托爱建证券的理财资金余额为13.7042亿元,其差额由爱建证券支付给颜。

由颜立燕及其公司做“跳板”的资金平台,在协议中显露无遗。当资金转移关系结束时,跳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协议签订后,骏乐、达德向爱建信托、方达贷款时,由颜立燕表面上提供质押担保予以撤销,颜不再承担担保责任,尚未到期和归还的余款皆由爱建证券向爱建信托及方达负责。

由于爱建证券的不断注资,2001年,国中控股果然在资本市场上风光了一阵,这只原本股价仅0.2港元的“仙股”,在短短半年内一度被炒到每股1.75港元,市值曾高达74亿港元。

不过,由于爱建证券未能及时变现,国中控股的浮盈很快变为巨亏。

据《财经》杂志报道,这些债权大多为上海市国资企业以及一些委办局的账外资金。至于其中的部分个人债权,经爱建变卖外滩的一座办公楼等资产得以偿还。

2002年12月,爱建信托上述6.87亿元的信托资金到期,无力归还信托资金的委托人。同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爱建的审计过程中查出这笔资金漏洞。如何在上市公司爱建股份2002年的财报中隐瞒这一情况?如何向信托投资的委托人交待?爱建高管为此焦头烂额。

当年6月,颜立燕已与爱建信托合资设立哈尔滨爱达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哈爱达),开发“哈尔滨车辆厂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即爱建新城)。

爱建新城项目位于松花江南岸,总占地面积约9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20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和30万平方米的地下物业。

2003年6月,马建平告诉《新世纪》周刊记者,他建议通过“新城”地下项目消化6.87亿元债权,来“挽救爱建”,最终获得了公司的认可。

谁挖的巨亏黑洞

2002年12月25日,爱建信托以20亿元的总价,向颜立燕购买了爱建新城10万平方米地下商铺,其中包括6.87亿元债权和13.13亿元现金。双方同时约定,颜立燕应于两年后以22亿元的价格进行回购。彼时,该地下商铺项目尚未开建。

2004年5月,刘顺新案发后,在爱建信托的要求下,爱建在哈尔滨爱建新城另外10万平方米地下商铺和哈尔滨百联购物中心,再次置入爱建信托受托管理的信托资金损失11.017亿元。同时置入的还有骏乐、达德在爱建信托的借款余额8.74亿元,交易总额近20亿元。

照此推算,以上两笔交易的结果,颜帮助爱建信托消化了总计17.887亿元的坏帐。

哈爱达高管周全告诉CCN记者:“如果不是颜总的事情,致使公司目前限于停顿,地下商铺早就建设完成并销售一空了。”

2009 年3月19日,颜立燕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他对部分媒体“颜立燕掏空了爱建”说法,毫不掩饰愤怒之情。

“它(爱建)说我们欠它钱,事实上,我们不但不欠它一分钱,它还在其它项目上倒欠我们十多亿元,至今还有资产抵押在我们这里,这些都有合同和协议为证。”

2004年,香港名力集团欲重组爱建,时任爱建董事长兼爱建信托董事长的顾青率队前往哈尔滨,要求将爱建新城6.5万平米的地下商铺置换成16.4万平米的哈尔滨百联购物中心(以下简称百联)。

“虽然这两个东西不等值,但考虑到爱建与名力重组的重要性,颜总当时同意了。”哈尔滨爱达投资置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金水证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4至5月间,顾青和另一位爱建高层再次找到颜,说公司欠8亿元钱,其中6亿元是社保贷给爱建的信托资金,1亿元是社保买的爱建证券的国债,还有1亿元是欠世纪联华的委托资金,总共8亿元本金,能不能通过社保把这笔钱平掉,把窟窿堵掉。”

经过一系列运作,2005年6月,颜立燕方面以哈尔滨的房地产作抵押,社保局委托招商银行给了颜的公司15亿元的贷款。“颜当即让社保把给爱建的6亿元信托资金和1亿元证券国债扣除了,同时支付了3600万元的爱建应付利息。”

2005年9月30日,哈爱达、爱建信托和爱建证券签订了一份《最终处置协议》(下称930协议),确认爱建新城地下商铺和百联归爱建信托所有,哈爱达此前收到的所有现金和债权合计21.87亿元与之抵消。

由于颜立燕曾于2005年6至9月代爱建信托偿还10.36亿元的到期债务,颜立燕实际只收到爱建信托11.51亿元。因此,930协议约定百联要由双方共同处置,所得款项必须优先归还颜立燕代付的10亿元。

同时,930协议亦有条款证实,颜立燕确实替爱建信托偿付8亿元信托资金。

三国四方协议与930协议的签订,让爱建与爱建信托已经无权颜立燕。

而后,才有爱建借道天津律师,以职务侵占罪进行报案。

尚未宣判的背后

此时,距离“共谋”案公开审理已经整整9个月,法院仍未就此宣判,谁是谁非尚无定论,但刀光剑影早已让结果充满悬念。

颜立燕沦为“阶下囚”,旗下企业或被查封或被限制经营(公安机关查扣企业公章,致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爱建也奄奄一息,正在经受重组“拷问”。

据称,该案尚未宣判一方面是检方受到数十名权威刑法、刑诉法专家的质疑与指责,另一方面可能与爱建股份的经济纠纷谈判正在进行有关。

起初,举报马建平、颜立燕的罪名是职务侵占。经过两度退侦后,检察院公诉时认为颜立燕、马建平涉嫌合同诈骗和挪用资金罪。

今年2月3日,“共谋”案开审,有“中国第一刑辩律师”之称的田文昌及王俊民为颜做了无罪辩护。与之相同,同案马建平的律师也为其做了无罪辩护。

“共谋”案审理期间,爱建股份提出要与颜立燕的公司就相关经济纠纷进行谈判。据说政府有关部门也不时介入,而法院也迟迟未予判决。

10月28日,据众鑫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赵宵洛(颜律师)证实:爱建股份目前仍然与颜立燕的委托人就有关经济纠纷问题进行协商。

受“共谋”案影响,哈爱达公司及其合作公司,纷纷陷入困境。

由于建筑施工受“人工定额”影响,任何施工方都希望工期不超过两年。

“当年签订合同技术工人的人工定额为每人每天70元。实际上,今年已经暴涨至每人每天180元左右。”爱建新城项目的总承包方,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经济部经理张宏对明年的人工成本忧心忡忡,“即使不干活,每月工人的生活费就300元左右,上千工人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损失主要来源于人工成本的高速上涨及机器安全设备的折旧,塔吊一年的租金近30万元,所有的安全网每2年必须全部更换……

张宏表示,截至目前为止,损失最少1200万元。

哈尔滨菱建物业公司总经理孙景祥也面临诸多问题:原本由哈爱达买单的爱建新城空置房的物业管理费被拖欠;有关道路尚未移交给市政部门……

一位不愿意透露的哈爱达高管还算了一笔账,每天哈爱达各种损失高达30万元以上。

“留守的哈爱达高管,只领取一定生活费。哈尔滨普通员工,全额发放工资。”周全表示,“留守的公司高管,相信颜总(颜立燕)的为人,相信他是清白无辜的。”

“共谋”案还数次获得法律专家意见。

2009年6月13日,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苏惠渔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杜志淳教授,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所所长顾肖荣研究员,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刘宪权教授等11人签署了专家论证法律意见书。

2010年2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秉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京平,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教授等8位举足轻重的法律专家也对颜、马案件出具法律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专家坚称颜立燕不构成合同诈骗和挪用资金罪,并认为,这是一起民事纠纷,应当通过民事渠道解决,而不是刑事方式。

上海和北京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得到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

海燕的教案范文第2篇

擅长网站创业

龚海燕,1976年出生,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1998年7月,龚海燕以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取北大中文系。2002年本科毕业后,她又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因为高二时遭遇车祸辍学3年,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龚海燕一直比同班同学年龄大,“我的个人问题就成了老大难。我妈特别着急,我只好开始征婚。”读研期间,龚海燕曾经两次被婚介交友网站欺骗。正是这两次受骗,才让她萌发了创办一个严肃的以婚恋为目的的交友平台。龚海燕当时手上有读书时做家教攒的近4万元钱。她拿出1000元,制作了一个简单网页,游说身边的人发资料给她。最初使用该网的基本都是她的朋友、同学。

2004年2月15日,在会员的要求下,龚海燕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举办了交友见面会,竟然赚了1万多元。当年,她注册成立了“上海花千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4月,“世纪佳缘网”获得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王强、钱永强三人共4000万人民币投资。之前,龚海燕已拿到新东方副校长钱永强投资的两百万元资金。2011年,“世纪佳缘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成功上市。目前该网是中国最大的婚恋交友网之一。

到2012年,“世纪佳缘网”拥有1087万注册会员,已有200万人在这里找到了另一半,龚海燕也因此得到了“中国网络红娘第一人”的美誉。

开创在线教育新局面

2012年12月25日,龚海燕宣布辞去CEO职务。辞职第二天,龚海燕便为刚创办的“91外教网”招聘员工,龚海燕的头衔也变成了91外教网创始人兼董事长。该网为用户提供收集的教育资源、可视化行为数据分析以及传统线下教育问题的线上解决方案,并引入了众包概念,让老师、学生、家长等用户之间形成更广泛的互动。原网易总裁李勇在龚海燕创建梯子网之前不久,刚刚关闭了运营15个月的粉笔网。粉笔网的模式和梯子网一样,都是改变教师和和学生的教学互动。15个月后,李勇关闭了粉笔网,只保留了包月收费25元的猿题库。猿题库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补习班模式:做题、改错、提分。龚海燕则继续了粉笔网的失败模式,如果没有新的推广手段,势必将重蹈覆辙。梯子网要想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获得成功,必须要面对各地教育局和学校进行推广。这个模式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教育局的态度,而不是龚海燕以往熟悉的互联网经验。梯子网要成功,先要拥有足够数量的上线教师。虽然现在已经签约了数位名师,但要想调动更多教师资源,不可能脱离与学校甚至是教育局的合作。

梯子网的模式是集合大量的中小学课件和题库,同时面向教师群体提供出卷、批改等功能,并向学生及老师提供工具化、社区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谈及梯子网的独特之处,龚海燕表示,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梯子网进行了模式创新。让教师实现一站式备课、出卷,优化学生做题效率,家长可随时得知孩子在线学习的情况。目前,梯子网已经和北京教育出版社达成了战略合作,集合了其上千万道题和近千万课件资源,学生可从中获得个性化的试卷并在线测试。

这一模式很像苹果公司利用IPAD设备广泛介入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做法。苹果公司从1000多所学校收集了超过50万份视频和音频教学文件,允许任何教师在苹果公司的教育网站上教学内容。在教室使用苹果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在苹果公司专用系统中建立12份私人课程。在每份课程里,教师都能指导学生使用同样的苹果手持设备,运行媒介课程、教科书、手持设备应用、视频、短信以及键盘记事本文件。苹果公司还提供工具帮助学生在视频上记笔记。

与苹果的模式相比,梯子网目前存在很大不足。由于存在技术短板,梯子网只是将传统教学的模式数字化,缺乏多媒体效果、社交性、游戏机制、实时互动等方面的创新。梯子网使用了苹果公司的模式,但是是否有苹果公司的设备技术能力,目前还未可知。

海燕的教案范文第3篇

第一次创业十年来之不易的成功,并没有让小龙女失去爱冒险爱刺激的激情。她说:“我喜欢追求刺激,特别讨厌那种平淡的人生,我愿意尝试各种可能性。”于是,她“套现”了过去十年积累的声誉,以及一套房子,再一次加入了创业的大军。

这一次,她选择的领域是在线教育,创业的冲动或许来源于自身的需求。在上市路演时,因为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英语口语,只好全程依靠CFO翻译,龚海燕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新的商机。

不懂婚恋却成了第一红娘,不懂教育却做了“91外教网”、“梯子网”,推动龚海燕不断追寻梦想的动力或许就是她那种敢于冒险,乐于挑战的天性。对于结果如何,龚海燕有自己的理解:“我是那种愿赌服输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如果这次创业失败了,大不了我再去找工作,也不会饿着……”这也是徐小平投资她的重要原因:“最喜欢为了创业梦想敢于放弃一切的理性而又狂热的创业者。”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我希望一路上经历更多的风景。”爱冒险的龚海燕,一路上的必有精彩风景相伴。

二次创业,天性使然

宣布辞职再创业当天,龚海燕的电话几乎被媒体、朋友和同事打爆。问得最多的就是,是否“投资人逼宫”,她以“二次创业,天性使然”应对。在龚海燕看来,自己的选择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世纪佳缘在上市之后就步入正轨了,很难再有突破了。“一成不变的事情是我忍受不了的,我需要更多的挑战、更多的刺激和变化来突破自己。”

当然质疑也随之而来,很多人认为龚海燕的二次创业不可能再做到和世纪佳缘一样的成功和社会影响力,可她就是不信“邪”,她认为虽然现在的转型看起来跨度很大,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世纪佳缘和91外教网都是通过网站运作;都是通过网络为客户提品和服务;都是面对个人消费者;都很重视用户体验;都很注重公司品牌……而这些,都是龚海燕比较擅长的。她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易就会认输的人。

龚海燕的创业自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说早年自己开商店补贴家用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青涩的创业尝试,那么之后世纪佳缘的十年创业修炼,让她变得日趋成熟。之前创业中构成艰难险阻的因素,比如如何搭建盈利模式,如何招到优秀的员工,如何通过合适渠道快速获得融资……这些在龚海燕眼里已经不成问题。

在第一轮上千万的融资之后,龚海燕把大部分的钱花在人力上。她为增加师资力量不惜重金招聘优秀的人才,暂且不算在国外聘请的团队,仅就中国而言,“91外教网”招募的兼职教研团队已超过百人。另一个“烧钱”的地方是企业品牌宣传和推广。龚海燕认为,在线教育必须做到很大的规模才有可能盈利,“91外教网”初创的三到五年间,她做好了不盈利的心理准备。她的投资方告诉她,希望三年后这个外教网能在业界做出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年,龚海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品牌逐步做起来,对盈利没有短期目标。

既然创业的梦想再次点燃,龚海燕就会继续走下去。

调整方向,“梯子”协同

“91外教网”推出后,采用互联网远程付费教学方式,师生可实时进行视频、音频和文字互动。不过短期内用户增长情况并没有达到龚海燕的预期,在深思熟虑之后,龚海燕决定对“91外教网”细化定位,专攻中小学英语方向,侧重应试教育需求。

同时,龚海燕又推出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网站“梯子网”。“梯子网”进行了模式创新,它致力于“为老师增效,为学生减压,为家长分忧”。“梯子网”已经与北京教育出版社达成了战略合作,集合了大量的中小学(K12教育市场)课件和题库,学生可获得个性化的试卷并在线测试,同时面向教师群体提供出卷、批改等功能。这样,“91外教网”和“梯子网”就可以形成战略协同效应。

据龚海燕介绍,现在梯子网仍属于完善产品的阶段,先把线上做好,至于未来和线下机构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方式,比如来梯子的学生如果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求,就可以和线下的机构合作。梯子网上线后的一个多月,总共有 7 万多用户,其中学生用户最多,有 5 万多人。

当然,“梯子网”并非一枝独秀,在线教育领域从来不缺淘金者,竞争对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主打司法考试等职业类考试的“猿题库”也涉猎K12教育领域,新东方也推出过专门的批改类网站“新东方批改网”。

但是相对于第一次创业,龚海燕的第二次创业明显成熟了许多。她说:“我是从一到十连一还没有想清楚就冲出去的人,我现在状态很好,这一次我们基础好一点,感觉要比第一次创业(指世纪佳缘)快一些。但我觉得现在创业要太快也很难,小米到现在也三年半了,对我们来说怎么也得再做三年到四五年的样子才叫小成,小成是指从公司创建到 IPO,但真正巩固市场地位可能还需要十年的时间。”

背水一战,梦想加速

龚海燕的性格里有一种执拗。比如融资成功后,投资方的意见有时会干预到CEO的决策,而在龚海燕看来,即使投资方的想法和她本身的决策相左,她也不会轻易妥协。“如果在某些决策的细节方面真的产生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先小范围地做个案例实验,如果可行就坚持想法,如果行不通,就改变决策,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对创业潜在的风险,龚海燕早已抛之脑后:做世纪佳缘的时候,她辞去了一个月八千多块钱的工作,一心扑在网站上,她的丈夫更是辞去了年薪十几万的工作,专心在家里做她的后勤;这次为了做在线教育,她把自己的别墅卖了,为了上班方便,还在附近租了个小房子;周六也和员工一起加班,不能回家照顾孩子。这种“拼命三郎”的做法似乎是不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

龚海燕说:“我是一个做事情时会把自己逼上绝路的人,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进可攻、退可守,那么他冲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努力。所以我的风格就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我做事情,对自己都有很高的要求。”

她对梦想的坚持也迎来了一些曙光。近日,“梯子网”入围微软第四期创投加速器项目,并很快入驻微软亚太研发大厦。对于选择“梯子网”的理由,微软创投加速器沈强先生这样说:“教育行业蕴藏着巨大的行业变革机会,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这些变革发挥巨大作用。”

的确,中国的中小学生有2亿,龚海燕的二次创业,就是要选择一个想象空间更大的领域。

海燕的教案范文第4篇

常晓燕是北京娱乐业的知名人物,因其八面玲珑,被人称为“京城名媛”。她因艳羡奢华,不惜抛弃丈夫,投入美籍华商张海宁的怀抱。张海宁用金钱堆砌着对常晓燕的爱慕,不仅送其豪宅,还斥资成立公司赠予她,与其合伙做生意。

常晓燕被这种奢华的生活迷惑了,为嫁入豪门,她开始在张海宁的授意下,靠金钱和美色一次次为张海宁捞来巨额资金用来投资。然而,常晓燕万万没有想到,她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张海宁的阴谋中,一起震惊北京的惊天诈骗案由此展开……

寻求奢华,移情富豪

常晓燕1960年出生于北京,从师范学院毕业后,进入了演艺圈。闯荡了几年后,常晓燕凭借出色的公关能力,修炼成了风情万种的社交高手。1993年,已结婚生子的常晓燕受聘担任一家的总经理。她凭借美色和掌握的美女资源,结识了不少名流高官、企业老总、银行领导,被人称为“京城名媛”。置身于奢华的社交圈,常晓燕一边暗暗哀叹年龄不饶人,一边留心能将她带入奢华的贵人。1996年,常晓燕在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张元元相遇了。

张元元1955年出生在北京,母亲是政法系统的一位老前辈。张元元从部队复员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由于在提审员岗位上屡破大案,他名声大噪,成为公安系统赫赫有名的“京城名提”。然而,因为他在审讯一起案件时接受了犯罪嫌疑人妻子的贿赂,1982年10月,张元元被劳动教养3年,妻子也和其离婚。

1985年,重获自由的张元元担任北京某社会福利单位的经理,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常晓燕,并对她展开了追求,然而,常晓燕断然拒绝了,这使他心灰意冷。于是,张元元背井离乡移民美国,并做了整形手术。整容回国后的张元元摇身一变成为海外归来的旅美华商,他改名张海宁,决心东山再起。

当时的彩色电视机是紧俏产品,张海宁利用父母的关系,打通关节超范围经营彩电,并用赚来的钱继续投资其它行业,不久又成立了一家科贸集团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灭火器,一跃而跻身千万富翁行列。在北京,很少有人知道张海宁的真实身份。就是在这时,张海宁在遇到了常晓燕。

在梦中情人面前,张海宁主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常晓燕难以相信,昔日的小经理已经飞黄腾达,不但外表风流儒雅,事业更是如日中天,不禁大为心动。当张海宁发现常晓燕成为一个“交际花”时,他向常晓燕抛出了橄榄枝。常晓燕也有意另攀高枝,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常晓燕就去张海宁的公司上班了。

张海宁发挥常晓燕的长处,任命她为总裁助理,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公关,招待各路人马,让他们吃好喝好,然后乖乖掏出钱来。在张海宁眼里,常晓燕是个没有多少脑子的女人,但没脑子的女人最大的特长就是忠诚和不用防备。常晓燕再次来到身边,让张海宁兴奋不已,顺手折了这枝诱惑的红杏。常晓燕的丈夫不能忍受其风流,很快和她离了婚。常晓燕将宝押在张海宁身上,梦想着张海宁带给她奢华的生活。

然而,当常晓燕向张海宁提出结婚时,张海宁却道出了难言之隐。他说:“我现在的生意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获得的,老人们都是名人,他们希望我的第二次婚姻能够找到一个能同甘共苦的女人,我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因此我们必须做出一番成就来,让老人们看到你的长处。那时。他们自然就会同意我们的婚姻了。”

常晓燕听罢不由悲从心来,张海宁安慰她说:“我是真心爱你的,我已考虑好了,根据你的情况,我将重新成立几个公司,由你担任法人代表,今后这些公司就是你的了,我任你的顾问,你利用关系去找钱,我利用经验去投资,这样,等公司发展壮大,你的事业有了雄厚的基础后,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父母提出娶你了。”见嫁入豪门指日可待,常晓燕对张海宁言听计从。如愿以偿,嫁入豪门

张海宁轻车熟路地以常晓燕的名义注册了一家名叫摩轮(化名)的投资公司,由常晓燕担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张海宁担任顾问。一次。张海宁看准一笔生意,让常晓燕出面找银行贷款。常晓燕对银行贷款的操作过程不了解,张海宁对她说:“其实贷款的事情很简单,就是银行要先审查一下公司的资质再填一些相关的申请表格。最关键的是要说服银行领导愿意贷款给你。技术上的事情我来办,如何公关就看你的了。”按照他的指导,常晓燕很快和农业银行某支行王行长搭上了线,在常晓燕的美色加金钱公关下,王行长很快同意贷款300万元人民币。

常晓燕的公关能力的确非同寻常,她不但随时一个电话就能召集一批京城金融界的大佬,而且跟这些大佬们私交甚密。在常晓燕的穿针引线之下,张海宁以旅美华商的身份,假称是常晓燕的生意合作伙伴,频频与银行领导接触。在张海宁的花言巧语和常晓燕糖衣炮弹的攻击下,不少银行都纷纷解囊给他们贷款。从此,摩轮公司成为了张海宁和常晓燕骗取贷款的平台,短短几个月就弄到了1600万元。张海宁早就为这些钱准备了去处,他接二连三地成立了4家公司,以这些公司的名义投资灭火器、房地产等生意,并让1600万在几家新公司的账户上转来转去,应付银行放贷后的跟踪调查,同时“借鸡生蛋”。

常晓燕为什么能轻易从银行贷到款呢?事实上,再大的银行也必须靠资金的流通和周转来维持正常生存,银行要赢利必须用足够的放贷来支撑。常晓燕之所以能贷到款,一是因为常晓燕的公关能力,二是张海宁鼓吹的投资前景。

贷来的款都由张海宁操纵着。常晓燕有时候想了解一下摩轮公司的收支情况,都被张海宁搪塞回去了:“给你看财务报表你也不明白,有我把关你放心好了,我在进行系列投资,肯定会赢利的。”在此后的4年里,张海宁又相继成立了5家公司,并以每个公司的名义寻找贷款,然后让贷款在公司之间流通开来,应付银行审查和跟踪后,将这些钱挪用投资。

1999年,常晓燕向建设银行某支行再次申请贷款800万元,担保主体是新成立的安洋公司,是以生产灭火器项目为名申请的。但贷款到期后,常晓燕只还了120万,剩下的贷款办理了3次转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商场浸淫日久,常晓燕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她想做个贤妻良母,不想继续担任公关了。张海宁却对常晓燕软语哄劝:“没有你,我的所有投资将会中途停止,那些贷款我们都挪用了,如果你不把那些银行领导哄好,万一他们追究起来,贷款将会被收回,公司将会被查封,我们的事业将功亏一篑。”

为稳住常晓燕,2001年3月,张海宁答应和常晓燕结婚。婚后,张海宁送给常晓燕一套豪宅和一辆豪华

跑车。这套豪宅名叫贡院6号,拥有当时全北京最高的房价:4万元一平米,家具、金银箔墙面都是在国外量身定制的。

有了婚姻做定心丸,常晓燕又精神抖擞地进入工作状态。从:1997年1月到2001年6月,张海宁采取编造虚假贷款项目、使用虚假经济合同和制作虚假财务报表等手段,让常晓燕出面,以多家公司的名义先后与8家银行签订《借款合同》,骗取贷款共计人民币9000万元。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张海宁又指示员工以对贷款公司实施资产剥离重组、多次更换财务人员等手段,使贷款公司逃避银行贷款债务。这一系列高达9000万的巨额贷款,张海宁只让常晓燕还了银行600万元。

在常晓燕为张海宁四处奔波的同时,张海宁经常送给常晓燕贵重的珠宝,还送给她四套房产,不断用金钱证明着他对常晓燕爱情的忠贞,让常晓燕陶醉在阔太太的幸福中。有了近亿万资金,张海宁大手笔投资消防、灭火器等垄断行业。到2004年,张海宁已跻身亿万富豪之列。拥有专机、豪宅,管理着上千名员工。

夫妻反目,东窗事发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伙伴,只有永远的利益。已经富贵的张海宁已经不需要常晓燕了。当初张海宁之所以想方设法地拉拢常晓燕,一是垂涎她的美色,二是想利用她交际花的本事为他捞钱。为骗取贷款,张海宁都是以常晓燕为法人代表注册的公司,并以这些公司向银行贷款9000万,他这么做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既想骗到贷款,又不想承担责任。如今张海宁获得了自己都没想到的巨大成功,人老珠黄的常晓燕在他的眼中已经毫无利用价值,张海宁开始寻思着如何摆脱常晓燕。

2004年8月,张海宁和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女儿张雪在吃了常晓燕做的饭后,食物中毒,在北京安定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张海宁怀疑是常晓燕投毒想害自己企图吞并他的亿万财产。2004年8月24日,张海宁以投毒事件为由,向法院要求离婚,并将常晓燕赶出家门。然而,常晓燕坚决否认投毒谋杀张海宁。请求司法调查的同时,常晓燕抛出了杀手锏,提出集团财产归双方共有。常晓燕的请求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法院于是决定按照程序。调查两人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

张海宁担心法院的调查会使自己串通常晓燕诈骗银行巨额贷款的事情暴露,迅速撤回了离婚。但是。张海宁再也不打算跟常晓燕继续生活下去,不久,张海宁就开除了常晓燕。

常晓燕被张海宁开除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银行系统,那些贷款给常晓燕的银行开始向常晓燕追债。常晓燕向银行说明当初的贷款都是帮张海宁贷的,但工作人员告诉她,她是公司法人代表,所有的法律证据部证明是她欠款8400万元。张海宁狡猾地钻了法律的空子,法律拿他没有办法。直到这时,常晓燕才明白过来,她自从再次见到张海宁起,就步入他精心设计的圈套:抓住她想嫁入豪门的梦想,让她当空壳法人代表;等他富贵后,就将她一脚踢开,他却巧妙地金蝉脱壳。

常晓燕决意报复张海宁。尽管对张海宁恨之入骨,她却不敢捅出当初她和张海宁联手诈骗银行巨额资金的事情,那势必会连累到自己。苦思冥想后,常晓燕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趁着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偷偷转移张海宁的财产,然后移民国外。

通过多年来积累的关系,常晓燕偷偷办好了移民手续。2005年3月12日晚上,常晓燕趁张海宁出差,带上姐姐姐夫等4人,用她手中的钥匙打开了和张海宁以前的家门,准备拿到钱后就远走高飞。然而,不凑巧的是,张雪恰好来父亲居住的房子拿材料,发现常晓燕等人后,张雪迅速逃走并向保安报警。常晓燕等人当即被控制起来。

3月13日凌晨3点多,接到消息的张海宁调用专机飞回贡院6号的家中,发现价值数千万元的钱财和存款被常晓燕翻走了,其中还有不少他挪用银行贷款的证据。怒火中烧的张海宁立即带领警卫来到了扣留常晓燕的建国门派出所。张海宁知道一旦常晓燕等人被警方询问,定会将他违法乱纪的事情牵出,被恐惧冲昏头脑的他竟然指使6个警卫抢常晓燕,企图将常晓燕和她携带的一系列证据从派出所抢走。

警察出身的张海宁不可能不知道带人冲击派出所抢人是什么行为,但他认为钱能摆平一切,根本没有把派出所放在眼里。3月13日,北京东城公安分局根据张海宁的作为,认定张海宁涉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对他进行刑事拘留审查。

2005年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立案侦查张海宁涉嫌合同诈骗银行贷款一案。张海宁的昔日同行也树倒猢狲散。迅速指出张海宁于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间,指示公司职员采取编造虚假贷款项目、使用虚假经济合同、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和伪造其它证明文件等欺骗手段,和常晓燕骗取银行贷款共计人民币9000万元的犯罪事实。

2005年5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冻结了张海宁贡院6号和世贸国际公寓的3处豪宅以及集团的所有资产。2007年7月12日,常晓燕因合同诈骗罪被逮捕。2007年7月14日,张海宁也因合同诈骗罪被逮捕。2008年3月4日,昔日的“京城名提”张海宁、“京城名媛”常晓燕,夫妻双双因涉嫌合同诈骗罪站在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

由于案件重大复杂,庭审持续了3天。虽然张海宁多次狡辩,但他的罪行仍被智慧的法官一一揭穿,等待张海宁的将是法律的严厉裁决。

海燕的教案范文第5篇

然而,身处“孟母式”教育下的女儿,却在一次次的转学中悄然发生着改变:沮丧、骄横、自卑、绝望……几乎崩溃的女儿终以一纸精神分裂诊断书,击碎了这场由父母精心策划的疯狂育才梦……

低学历父母育才梦,为爱女打造成才路

现年46岁的张海刚是安徽阜阳人,妻子李梅是典型的家庭主妇。李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一直无法找到好的工作,两人的生活全靠商中学历的张海刚打工勉强维持。1989年,他们的女儿张小燕出生了。尽管生活拮据,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安稳而平静。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女儿张小燕就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吃尽了低学历苦的夫妻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她将来成为一个做学问的人。张海刚时常对李梅说:“咱们得好好培养小燕,将来让她考个名牌大学,一家人就有盼头了!”

1997年9月,张海刚把小燕送到县里的小学上一年级。看着女儿每天放学到家安静而认真地做着作业,张海刚喜忧参半:女儿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女儿上学后,一家人的日子却过得捉襟见肘起来。

为了能为小燕的将来多赚点学费,张海刚开始组织乐队东奔西走地参加婚庆活动。辛苦不说,收入还不稳定,每每看着婚庆典礼上那些人大吃大嚼的高兴劲儿,张海刚心里不免五味杂陈:同样是人。凭什么自己和队员们就要蹲在门外风吹日晒,赔着笑脸卖力地为他们助兴解闷?这做人的差别也太大了!

更让他可气的是,有一次,百般挑剔的东家不满意他们的演奏,竟蛮横无理地破口大骂:“就你们这点水平,还想到这混饭吃,不打你们算是给你们面子,赶紧给我滚!”白忙活一场没得到一分钱的报酬,还饱受屈辱,张海刚含着眼泪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女儿重走自己的老路,一定要让女儿读最好的学校。靠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实的经济情况,无疑是阻碍他实现梦想的最大绊脚石。为了女儿的将来,他决定出去闯一闻。

1999年春节过后,张海刚从亲戚那儿借了笔钱,只身一人去到浙江义务打拼。凭着聪明的头脑和一股子冲劲,张海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由于地段好,又能吃苦,他的公司很快便步入正轨,不到两年,他就还清了债,女儿的学费也有了着落。此时,张海刚发现,义务这个地方不仅人杰地灵,而且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也比自己的家乡好很多。为了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2001年8月,他将妻子和女儿接到身边。

为了让女儿顺利入学,张海刚托人四处奔走,最后不惜花高价将女儿转到当地一所小学上学,还在女儿学校附近租了一闻房子就近照顾。在送女儿上学的途中,张海刚语重心长地叮咛:“小燕,咱们到这儿来上学可不容易,在学校里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不会和爸妈一样受苦了!”“知道了,爸爸!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看着小燕开心地跑进教室,张海刚不禁笑了:女儿一定会成才的!

然而,放学回家后的小燕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妈妈,这里的同学对我一点儿也不好!今天老师让大家手拉手排成几排,我站在队伍中间,没有一个同学肯牵我的手。”说着说着,小燕的眼圈红了。“没事,那是同学和你不热,过几天就是好朋友了。”李梅笑着安慰,以为这只是孩子认生,并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可张海刚和李梅远不知道,面对新老师和新同学,小燕还很难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在学校,虽然她学习很勤奋,但是她在农村养成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习性时常招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有一次上数学课,她将草稿纸扔得满地都是,老师批评了她,可没过一会儿,她又把书包里的面包渣抖落一地,老师一气之下把她赶出门,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受此打击的小燕,渐渐地不爱说话了。

女儿的转交,让李梅很担心,她决定去学校一探究竟。那天好不容易等到女儿下课的李梅,发现同学们都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室,开心地嬉笑打闹,唯独不见小燕。走进教室一看,才发现小燕孤零零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发呆。原来,这天小燕在体育课上做体操,因为动作不协调,又惹得同学哈哈大笑,这令她感到非常难过和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她不愿意再跟同学们有过多的接触,更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了。

看着小燕孤独的身影,李梅心疼极了,赶紧走过去抱住女儿。谁知女儿一看见李梅,就“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同学笑我是土包子、外乡人。我们不在这里上学了,好不好?我想回家!”原来,小燕身上那条绿色的小布裙以及家乡味十足的普通话也成为同学的笑柄。

要做人上人,怎么能被人瞧不起!第二天,李梅当即上街给小燕买了几件漂亮且价格不菲的花裙子。为了加强对小燕的普通话训练,每天小燕一回到家,李梅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少儿频道,强迫小燕跟着学……然而,小燕在学校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学校受同学奚落,回到家又要接受妈妈的训练,生活在双重压力下的小燕渐渐变得异常敏感而脆弱。有时李梅声音稍微大点儿,小燕就会哭闹:“妈妈,你不要让我学普通话了,我真的不想上学!”看着女儿的改变,李梅虽然心有不舍,可一想到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就是为了女儿能在这里好好地学习,李梅还是把心一横:“小燕,你要听话,安心在这里上学,妈妈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哇。你将来必须考上重点大学,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为求成绩疯狂转学,爱女怎堪频频“转换”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受尽冷遇和委屈的小燕变得越来越消沉。她非但没有和同学搞好关系,成绩反而一点一点地下降了。这在张海刚心里引起了不小震动:当初来这里图什么?不就是想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吗?怎么越学越差了呢?吃的用的都不愁,难道是学校不够好?这让张海刚第一时间想到了转学。要为女儿转学,就必须放弃现在所有的一切。想到这。张海刚有些犹豫了。但一想到女儿的将来,又有什么能比这更重要呢!2003年3月,张海刚抛弃了义乌的一切,怀着无限的期望,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距商义乌100多公里的另一个城市。

为了能让女儿受到最好的教育,夫妻俩几经打听,决定让女儿到当地的一所贵族式学校接受最好的初中教育,不惜成本地为女儿敲开了通向贵族教育的大门。在贵族学校,像小燕一样操着南腔北调的学生太多了,一时间小燕曾经的“特殊”也被这个新环境无形地包容了。渐渐地,小燕忘记了过去的烦恼,在教室和谐的氛围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叽叽喳喳的又像小麻雀一样爱说爱笑了。放下思想包袱的小燕,在这里学习起来也如鱼得水,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这让张海刚与李梅非常高兴,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对女儿更加疼爱了。

因为贵族学校实行全封闭式教学模式,吃住全在学校,只有周末休假,因此张海刚每到星期五就会骑

着摩托车接小燕回家。每次小燕一到家,李梅都会心疼地迎上前来,给女儿“松绑”。卸下她的书包,然后将小燕一个星期的脏衣服全部泡到大盆里清洗干净。他们觉得小燕在学校学习很辛苦,什么家务活都舍不得让她做,还不时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有一天晚上,小燕要吃饺子,李梅与张海刚只好临时做。由于碗烫,李梅担心小燕抓不牢,于是端起碗一个一个地将饺子吹凉喂进她的嘴里,小燕只要稍微一皱眉,李梅就会会意地对着汤勺里的饺子吹,生怕烫着了宝贝女儿。伺候完小燕已是晚上8点多,此时的张海刚和李梅却还饿着肚子,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

学校的饭菜不对小燕的胃口,李梅总会不厌其烦地做些女儿爱吃的送到学校,托传达室的保安转给小燕。看着李梅奔波劳碌的身影,保安都不禁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张海刚和李梅却觉得很正常。他们一心想着:只要能给女儿创造最好的求学环境,这样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然而,小燕在父母的宠溺下,悄悄发生着改变,她甚至觉得因为自己学习好,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身处青春期的女孩都爱漂亮,小燕开始把心思花在了打扮上,一回家就缠着妈妈去商场买衣服。这年下半年开始,小燕的学习成绩开始有所下降。李梅不由得担心起来,她将自己的忧虑告诉了丈夫。早听说贵族学校容易形成攀比,这岂不是耽误了女儿的将来!此时的张海刚和李梅,想到的并不是如何去引导女儿,而是又一次将矛头指向了学校。于是两人当下决定,再次为女儿转校!

2005年,张海刚所在城市的邻城举行了一场博士大会,来自全球各地近200名院士、博士齐聚家乡,场面非常热闹。从亲戚处听闻消息的张海刚立即驱车赶往邻城了解情况。张海刚了解到,这里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可谓人才济济。他当即决定把女儿转学至此,他希望女儿能在这里接受“博士化”的教育。张海刚不顾女儿的强烈反对,自顾自地为她办理了转学手续。为了让小燕打好学习基础,他又让女儿复读了一年,随后将女儿送进当地的一所中学上初二。每个星期,张海刚都会不辞辛苦地开车接送小燕,这无形中给小燕施加了压力。重压下的小燕在学校也是备受煎熬,原本已经适应了之前学习环境的她,突然面对新环境,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调整学习状态,尤其是有的老师讲课时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让小燕难以听懂,她有好几次都急得想哭,考试成绩更是降到了全班倒数第六名。

五次转学一纸诊断,击碎“孟母式”育才梦

小燕急剧下滑的成绩。揪紧了张海刚的心。还没等女儿喘口气,望女成凤的张海刚又急急忙忙将女儿转到了另一所中学。到了初三下半学期,张海刚不断给女儿施压:“小燕!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啊!”小燕委屈地说:“爸爸,不是我不愿意好好学习,你老是给我换学校,每个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同,老师教学的方法都不一样,我来不及适应这里的环境,你就要我转学了,我实在不喜欢哪!”心急如焚的张海刚哪里听得进这些,他严肃地说:“小燕,别想那么多,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

转眼中考临近,小燕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周末,她去到张海刚的广告公司,刚一进门就看到爸爸正忙着做广告牌,汗水浸湿了衣服不说,还得赔着笑脸和客户谈生意。这让小燕意识到,爸爸供她读书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辛勤的汗水,可一想到自己的成绩,她觉得身上的压力更重了。

然而,中考成绩出来,小燕只考了350多分,连普通高中都无法上。受此重击的张海刚咬咬牙又让小燕复读了一年。第二年,重压下的小燕以360多分的成绩再次落榜。张海刚失望极了,但强烈的期望还是让他继续着自己的造才梦。他当即决定花高价让女儿再次复读,可此时小燕的成绩离录取分数线甚远,没有学校再肯录取她。无奈之下,张海刚只好托朋友花钱走关系将女儿送到60公里外的一所高中。小燕又一次被送到新的环境。遭受了两次失败打击的小燕,觉得自己像是个没人要的包袱,总是被爸妈丢来丢去,心里渐渐对学习充满了怨恨。

在张海刚“轰炸式”的劝导下,小燕最终勉强答应按时去学校补课,但学习态度还是很消极,成绩也始终上不去。这时,老师和同学的冷眼与讥笑,也让小燕内心充满了自卑和绝望。有一次周末,张海刚来接小燕,遇上一个女同学因为衣服被小燕不小心甩到了钢笔水,正在和小燕争吵。看到脸上挂着两行泪水的女儿,像犯人一样低头不语,张海刚的心像被剜去了一块内,他赶紧冲过去怒喝道:“别吵了,你看她哭成啥样了,又不是故意的,我赔你就是了!”张海刚准备掏钱,刚好被女生的家长看到这一幕,对方嘲笑着说:“原来你就是她的家长。你的女儿调皮捣蛋,学习还这么差,能把她介绍到哪个好学校啊!”张海刚顿时被气得面红耳赤,当即无语。而这些话也让小燕深受刺激,好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

小燕硬着头皮煎熬了一个学期。高一第二学期,一位新来的老师专门叫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辅导她,但小燕的成绩还是没有一点提高,为此,张海刚夫妇一筹莫展。想到此时的小燕已无学校可去,他们也没了招。

2008年11月的一天,上课时老师点名让小燕回答问题,结果小燕一问三不知。老师当即不悦地说:“张小燕,你父母对你期望那么高,每个星期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你上学,你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你怎么对得起他们哪!”小燕顿时委屈地哭了起来……张海刚夫妇哪里知道,自己的女儿每换一个环境,心理就要多承受一分压力,在频繁的转校中,小燕稚嫩的心理早已不堪承受。

回到宿舍后,小燕强迫自己看书学习,却怎么也看不进去。那天晚上她做梦梦见自己正在考试,老师公布她的考试成绩居然全部都是零分,全班同学的哄笑和鄙夷让她再也不堪承受,小燕哭了,她大叫着从梦中惊醒:“我不想读书了,不想读书了!”

渐渐地,小燕开始失眠,整晚睡不着觉,而白天上课时,她就昏昏欲睡。老师批评她,她更加听不进课,精神也开始变得恍惚起来。有一次,正在上课的小燕突然自言自语,还发出两声怪异的笑声,着实把老师和同学吓了一大跳。“她怎么了?不会是精神病吧?”同学们窃窃私语。老师赶紧通知了张海刚。

接到消息的张海刚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此时的小燕正傻傻地在寝室里手舞足蹈地来回走动,眼神呆滞。她的手里似乎捧着一本“书”,她正在专心地背课文。张海刚走过去一看,却发现女儿的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这一幕让他惊呆了。他一把抱过小燕号啕大哭:“小燕,都是爸爸不好,都是爸爸害了你!”

张海刚当即把女儿送去医院。医生诊断,小燕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医生说,由于小燕的内心不断遭受外界的刺激和沉重的压力,导致意识和行为异常,家人应多体谅和理解,帮助其走出思想与精神的误区。听着医生的诊断,张海刚和李梅追悔莫及,抱头痛哭,他们这才意识到平时只注重女儿的学习成绩,只知道频繁转学,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2009年8月,经过治疗,小燕病情已有所缓解。目前张海刚夫妇已将小燕接回家休养……

(因涉及主人公隐私,人名,事发地点已作技术处理)

相关期刊更多

海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

海洋学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农业灾害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