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郭沫若;徐志摩;浪漫;美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27-02

郭沫若是中国文坛上的彗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别在诗歌方面,他的成就是绚烂卓著的。他开拓了诗歌发展的新时代,谱写下新诗史中辉煌的一页。在郭沫若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创造社诗人浪漫主义的诗人特质。他的诗歌主观色彩浓烈,喜欢用神话题材,大胆地运用想象与夸张,风格豪放不羁,酣畅地表达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而徐志摩的诗歌,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之一。徐志摩是一个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人,是一个带着一身浪漫情趣的诗人,在寻求单纯的自然美中体现了诗人洁美的灵性。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十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为中国诗坛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他的诗歌轻灵飘逸,同时注意对诗歌意象的经营与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韵律之美。郭沫若与徐志摩,同为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朱自清先生就曾经认为:“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们的诗歌一样是对美的追求,一样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浪漫情怀,然而这种关于浪漫的诠释,这种诗歌美的形式,却又是这样地截然不同。本文将结合他们的思想与诗人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色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1 思想上不同的来源

郭沫若早年曾留学日本,1918年考入九洲帝国大学学医,开始诗歌创作,早期诗作受布鲁诺,斯宾诺莎泛神论思想影响。泛神论认为:“本体即自然,神即自然”,神是非人格的本源,但这个本源不在自然界以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泛神论”是一种哲学学说,它在斯宾诺莎那里,实质上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反对封建和宗教的斗争中,泛神论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1]由于民主思想和进步文学的鼓舞和影响,郭沫若深深领悟到:在鼓舞人们的政治热情,在进行改革社会的斗争中,文学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巨大力量的。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一九一九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些伟大的革命运动,都进一步地激励了郭沫若的革命炽情。郭沫若是和我国新文化运动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一登上文坛,就显示了诗人和战士的勇猛姿态。1921年8月问世的《女神》中凝铸着的作者诅咒黑暗社会、反对传统制度的思想感情,几乎达到了狂热的境地;而对新社会的憧憬,对黎明的渴望和战斗的炽情,也达到了沸燃点。因此,郭沫若是带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倾向踏上文学道路的,他的《女神》是引发黎明的火炬,是呼唤暴风雨的海燕。《女神》充满着渴望光明、自由、民主的激情。

关于徐志摩的思想来源,很早以前就有人指出:徐志摩的思想之“杂”,几乎近于杂乱无章的地步。徐志摩自己对此也直言不讳,声称他的思想“永远不是成系统的”。如果从现象着眼,我们发现他的世界观确实很难纳入某个确切的思想体系,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罗素的基尔特主义、萧伯纳的费边主义、尼采的超人主义哲学、卡莱尔的英雄崇拜观和“衣裳哲学”、泰戈尔的人道爱、哈代的悲观主义等等都在徐志摩那里占有各自的位置,他的世界观就想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大杂烩。[2]然而我们发现,执着地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是徐志摩思想的核心。因而他的艺术追求是充满博爱性灵的艺术,充满具有人的灵性的艺术。在徐志摩的思想体系中,“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结构因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人像徐志摩一样赋予“爱”以万能的力量,对“爱”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虽然在徐志摩的笔端,“爱”常常表现为男女间的“恋爱”和“亲情”,但实际上,他的“爱心”有着相当宽泛的内容,这就是西方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徐志摩就是这样,企图用“爱”来扫荡侵占人们心灵的一切卑琐和庸俗,他以“爱”为基石,开始一砖一瓦地营造他的理想世界。正是因为郭徐两人在思想上的不同,才决定了他们诗歌的表现形式也截然不同。虽然同样是对美和自由的讴歌和赞颂,同样是对于浪漫和理想的追求,但两位诗人却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式。郭沫若情感的释放是那样的肆无忌惮,酣畅淋漓。他的浪漫,是一种狂飙式的革命主义精神。徐志摩的诗歌是精巧的,带着诗人优雅的气质。他的浪漫是温柔的,缓慢的,像是宁静的湖面,漂浮着淡淡的哀愁。

2 不同的艺术创作特色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范文第2篇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初中生读《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范文最新7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读着这情深意切的诗句,相信你的内心也一定会掀起情感的狂澜,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饱含热泪唱给大地母亲的赞美诗。

这首诗创作于一九三八年。当时,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恣意肆虐,短短的时间,日本侵略军就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这位忠贞不渝的爱国诗人,不仅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去,还用他如椽之笔倾诉自己对深重灾难的祖国的挚爱,用壮丽的诗篇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在《我爱这土地》诗中,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将自己化身为一只多情的鸟,含蓄而深切地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对同胞的热爱。诗中的这只鸟,没有鹦鹉、白鹭俏丽的容颜,也没有黄鹂、鹧鸪清脆的歌喉,但它有一颗深挚的爱国之心,有一腔浓烈的忧民之情。只要活着,它就要用嘶哑的喉咙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不懈地歌唱;死后,它也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一感人的形象,让那泣血的杜鹃也逊色不少。

众所周知,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经是那样的美丽、富庶,它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曾几何时,日本侵略者的蹂躏让它变得满目疮痍,这怎能不激起诗人满腔的哀痛与无比的义愤。透过那嘶哑的喉咙,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为拯救大地母亲而奔走呼号的赤子之情。不管眼下的土地多么破碎沉沦,诗人的爱始终深挚执著,无怨无悔。他仍用嘶哑的歌声去慰藉大地母亲惨痛凄苦的心,去激发华夏儿女的义愤。诗人深知,这块土地养育的儿女是不会屈服于一切外来侵略者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信念早已深深地镌刻在大地儿女们的心中。

听,悲愤的河流永远汹涌着鲸波巨澜,那是千千万万英雄儿女的响彻天宇的怒吼;听,激怒的风无止息地吹刮,那是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精神体现。诗人坚信:这块灾难深重的土地,在她的优秀儿女浴血奋战抗争之下,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诗人坚信: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从林间迈着矫健的步伐走来!为了黎明到来、曙光朗照,诗人就如那只鸟儿一样,毅然选择奉献自己战斗牺牲。在我们心目中,这是一只伟大无私的鸟,在完成了歌唱的使命之后,含笑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并渴望连羽毛也一齐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正是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写照和诗人为土地彻底奉献的艺术体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字字千钧,声震于耳,响遏行云。这是一位时代的吹号者用热血谱成的千古绝唱,更是一位爱国诗人光辉灿烂的人生写照。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2艾青,浙江金华人,曾在乡下的保姆家中寄养所以对土地和民众产生了依恋的感情。他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因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而被中断学费。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种沮丧愤懑的情绪,在他一段习画的经历中他所构成的色彩感和立体感的思维方式对他之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这本诗选在资料中介绍并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1937---1941年是艾青创作的高潮期,也是他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则是铺垫,过渡和结束。诗选基于客观评价高潮期作品选用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着一种陪衬的主角。虽然这种取舍让本书看起来有点失衡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会更加突出。诗选也着重挑选作者抗战时期的短诗,短诗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当中不容忽视。

在导读中了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艾青的诗歌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期,沉闷期虽然这期间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价值不高。进入新时期之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诗篇。而与他高潮期创作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比较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缺点就是艺术感染力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

读完这本诗选我发现艾青的诗擅长用色彩感强烈,立体感鲜明的画家眼睛和艺术手法,与大地,太阳北方广袤的泥土,民众痛苦的脸色等意象结合。艾青与大多数早期现代派诗人不一样也有益于某些乡土派诗人。艾青创作的题材,紧贴民族和民众情感,具有史诗眼光和视野,他也善于捕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情绪,借以概括中国某一特殊时期的整体感受和思想感情,传达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内心境绪。

艾青是一个一向在文学道路上奋斗的人有过沉淀但他又重新绽放光彩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他的这股冲劲。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3艾青,浙江金华人,曾在乡下的保姆家中寄养因此对土地和民众产生了依恋的感情。他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因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而被中断学费。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种沮丧愤懑的情绪,在他一段习画的经历中他所形成的色彩感和立体感的思维方式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这本诗选在内容中介绍并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1937---1941年是艾青创作的高潮期,也是他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则是铺垫,过渡和结束。诗选基于客观评价高潮期作品选用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着一种陪衬的角色。虽然这种取舍让本书看起来有点失衡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会更加突出。诗选也着重挑选作者抗战时期的短诗,短诗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当中不容忽视。

在导读中了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艾青的诗歌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期,沉闷期虽然这期间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价值不高。进入新时期之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诗篇。而与他高潮期创作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比较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缺点就是艺术感染力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

读完这本诗选我发现艾青的诗擅长用色彩感强烈,立体感鲜明的画家眼睛和艺术手法,与大地,太阳北方广袤的泥土,民众痛苦的脸色等意象结合。艾青与大多数早期现代派诗人不同也有益于某些乡土派诗人。艾青创作的题材,紧贴民族和民众情感,具有史诗眼光和视野,他也善于捕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情绪,借以概括中国某一特殊时期的整体感受和思想感情,传达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内心情绪。

艾青是一个一直在文学道路上奋斗的人有过沉淀但他又重新绽放光彩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他的这股冲劲。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4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艾青的诗逝体诗的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

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

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

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

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5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 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6所谓国人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人的梦想便是中国的梦想。若谈中国的梦想,必定要谈到艾青。这个诗作中充分地描写着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命运的诗人,用简单而又生动的笔触,将周遭最低层人民的梦想反映得淋漓尽致。这样一种对于中国梦的体现,也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体现。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能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让周围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而这样的愿望在那个**的年代,便是所有国人的中国梦,是所有爱国青年的中国梦。

有人曾经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的年代,需要的不一定是一支笔书写千秋,而更可能是武生一身戎装,披挂上阵马革裹尸。然而,他们却错了。因为正是由于**,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拥有一种共同的梦想,为了这样共同的梦想而去奋斗。

而艾青,恰到好处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里,所有国人的中国梦。他用朴实的笔法将这一切书写出来,再让这一切进入所有中国人的心间。

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反思和思考。而反观当今,虽然我们处于和平盛世,但心中的梦想却不可缺少。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梦,这并不是一纸空谈。“中国梦”的提出然所有人开始认真审视梦想这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让中国开始位置思考。而读罢艾青诗选,我对梦想又拥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其实不论如何,梦想才是人的心中最不应该缺乏的东西。

所谓梦想,就是拼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东西。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遥远。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这样的美好年华中努力学习,尽力做到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7《艾青诗选》这本书的封面,有着一副图: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枯黄的树,生长杂乱的枝干,我知道当时的人们过的很辛苦,糟糕。

打开书,一股书香味扑鼻而来,带领着我进入书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在绝望中无力的嘶喊着,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这篇诗的开头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是渺小的,短暂的。鸟是辛勤的,它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学会飞翔,围绕着这祖国飞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为祖国歌唱。但是在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它也要尽力为祖国歌唱。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折磨的鸟,显然它已经唱不出优美的歌声,可是它仍在歌唱着,这是它用生命发出来声音,抒发了对土地义无反顾的执着和不放弃。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础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悲愤满怀和奋力抗击的形象,与下文鸟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儿在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时,将自己也与着土地融为一体,投身怀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之情。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看似是排比,其实暴风雨所击打,无休止吹刮着,悲愤的河流这些告诉我们,当时艾青所魂牵梦萦的他热爱的土地,正遭受着打击,满是伤痕累累。

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悲愤激怒,表现出人民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表示愤怒,和意志昂扬的战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表达了人民对那里的向往。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伊克巴尔;诗歌;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142-04

·伊克巴尔(Muhammad Iqbal,1877-1938)是南亚著名诗人、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伊克巴尔自小受到传统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少年时期开始对具有悠久历史与传统的印度诗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又远赴欧洲留学,广泛接触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与哲学,对其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08年归国后悉心从事政治活动、哲学研究与诗歌创作。伊克巴尔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歌(主要以乌尔都语和波斯语创作),共出版11部诗集。作为诗人和哲学家,其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抒情和深刻的哲理,以及无穷的思想魅力,深受读者特别是全印度乌尔都语读者的喜爱,名声远及罗马、伊朗和英国,影响遍及世界。伊克巴尔生活在英国统治印度的后期,也正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表现,实践了他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即“艺术有责任鼓励人们面对一切现实问题”[1](P7)的艺术原则。

伊克巴尔的诗歌着眼于现实,注重哲理的思考,始终体现着他探索不止、不断进取的思想光芒,同时将传统艺术形式和新题材、新手法相结合,使诗歌表现出想象的丰盈和表现力的独特,给印度诗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和灵感。本文试图深入研究伊克巴尔的一些诗歌,分析诗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在诗歌中的不同思想观念,探索诗人的心路历程,从而达到了解伊克巴尔诗歌创作思想嬗变的目的。

一、印度民族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

伊克巴尔出生、成长在印度近代知识分子回归传统文化,并从中探索民族自尊和自豪的19世纪后半期。这一时期印度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当时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对诗人的精神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正是这种民族主义氛围,对诗人早期的诗歌创作产生巨大的动力。近代南亚次大陆的文化思潮如同季羡林先生所表述的那样是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伊克巴尔在少年时代就开始用自己的抒情之笔称颂印度传统文明,表现印度民族主义意识。民族主义意识催生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伊克巴尔早期的一些诗篇表达了反帝反殖的斗争精神,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驼队的铃声》(1924)是诗人早期诗歌的汇集,诗集的中心主题便是基于印度民族主义意识而产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如《苦难的图画》:

哦!印度,你的容貌使我哭泣,

……

你还要多长时间这样默默无语,什么时候控诉你灾难的时日,

你应该存留在这大地上,而你的呼声应该高触天宇,

是不是你还不知道你将被毁灭,哦!印度的儿女

甚至在民族史中也没有你的事迹。

这是自然的法则,这是自然的规律,

只有走上行动途径的

对“自然”才算亲密。

诗中那种爱国之情,亡国之痛,哀民之艰,凄然可感,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给印度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通过图画印度民族的苦难而大声疾呼,号召印度人民行动起来,燃烧起爱国主义的热情,投身到伟大的民族独立斗争之中去。又如作于1904年的《印度人之歌》:

我们的印度斯坦举世无双!

她是我们的花园,

我们是园中的夜莺。

她是最高的山峰,与天为邻,

她是我们的哨兵,我们的卫士,

千百条河流在她的膝上嬉戏,

我们花园的芳香使天堂也嫉妒。

诗人即兴抒情,写下对印度的颂歌,表达了对祖国由衷的赞美和深深的眷念。诗中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印度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由于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抒写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南亚次大陆广为流传。

伊克巴尔生活的年代,印度宗教教派之间矛盾尖锐、冲突复杂,诗人敏锐地看到这种教派之间的内耗斗争,必然会对印度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伊克巴尔出身于穆斯林,笃信伊斯兰信仰,其诗篇却是站在全印度人民的立场“抨击了教派主义,号召印度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消除民族隔阂,在‘爱’的信仰中实现民族团结。”[2](P58)他在《新湿婆庙》(1905)中写道:

揭去猜疑的帷幕,

抹去分歧的裂缝,

重修一座湿婆庙,

每日清晨神庙传出甜蜜的圣歌,

给全体圣徒都斟上爱的美酒。

《新湿婆庙》体现了伊克巴尔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提倡民族团结的思想。诗人崇尚爱的信仰,企图调和印度宗教及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鉴于宗教及民族冲突对印度民族独立斗争的危害,诗人的疾呼和号召便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伊克巴尔素有“生活诗人”之称,其早期的诗歌都是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及时代精神,其中许多诗篇都是揭示印度人民的苦难,歌颂伟大的印度人民及其文明传统,要求民族团结,共同反抗殖民压迫,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鼓舞印度各族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有力武器。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范文第4篇

1前言

日本的防人歌和中国的边塞诗都以边境的战争和防卫为创作背景,歌颂防人和兵士的相关事物。防人歌与边塞诗有许多的相同点,但不同点也不少。两者描写的背景都是边境的防卫,以战争和兵士为创作题材。内容大致上都是围绕忠君爱国、思亲孝道、恋慕相思等主题而展开,通过各自的表现方式来刻画古代防人和兵士的生活、感情、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接下来,就从创作主体、内容和表现方式以及艺术性和思想性等方面,并借一部分的实例来探讨防人歌与边塞诗的异同点。这里是一个图片

2创作主体

防人歌的作者大体上都是防人本人。不过,也有一些是防人的父母或妻子创作的。相反,中国的边塞诗的创作主体则主要是文人墨客。除开去过边塞旅行、在边境打过仗的诗人,很多都是和边境毫无瓜葛的诗人创作的。基本上没有兵士自己写诗来咏叹自身事物的先例。

3内容和表现方式

防人歌与边塞诗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两者各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在内容方面,防人歌与边塞诗都主要描写的是忠君爱国、思亲孝道以及恋慕相思,但也有细微的差别。在表达忠君爱国的志向之时,防人歌是很纯粹、素朴的;而边塞诗则是相对高迈、气势高亢的。在抒情诗歌方面。吐露真情是双方的共同点,防人歌是直接地毫无虚饰地表达,而边塞诗则是颇有技巧的代吟诗歌。此外,防人歌虽说是个人的作品,却具有集团歌谣的特点;边塞诗是各个诗人的诗歌,具有各自的特色。防人歌与边塞诗都是吟咏的因边境防卫而背井离乡的防人和兵士。而且,家乡是家人所在之处,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对谁来说都是“心的归宿”。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而不得不前往边境,这对防人和兵士来说是何等地痛苦。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心情都会是一样的。

防人歌里经常出现一些方言和讹音,这和边塞诗的无技巧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因为防人歌的作者们,将风俗习惯和歌谣联系在了一起。防人歌的作者就是防人本人或其家族,是缺乏文字和文学教养的庶民阶级。这种具有风土人情的方言和讹音,可以很自然地表现出防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以及那股质朴和纯真。而中国的边塞诗稍有不同,当然率直的表现也有。

中国的边塞诗,作为诗歌的话是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的。那就是:押韵和调子等等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唐朝的边塞诗大都是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押韵和调子等方面都是精华,这是其一大特色。“玉帛朝回望帝郷,乌孫帰去不称王。天涯静处無征戦,兵気銷為日月光。”读着这首七言绝句,可以知道“郷、王、光”这几个字是韵脚。日本的防人歌虽然没有这些特色产品,但貌似其为了整合整首歌谣的调子,便在其中反复使用了例如“舳向かる、舳向かも、何時しかも”这样的同音词。

另外,日本的歌谣里面没有句号、逗号之类的标点符号。它采用的是用名词来结句的修辞手法,以表达余韵和余情。与此相对,中国的边塞诗就有标点符号。尤其是句尾的句号就是表示全诗结束之意。没有句号和逗号的防人歌,采用句尾的终助词和名词结句手法,将心境和情感绵绵不绝地传递给读者,留下一片崭新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句尾的句号虽然结束了全诗,但是独具特色的语言却给了读者自我创造的空间境地,给人们以栩栩如生的画面和非一般的感受。

4艺术性和思想性

防人歌的作者基本上都是防人或其家人,属于缺乏文学修养的庶民阶层。所以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并没有较深的教养,不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才能。因此,在语言的考究方面,像方言和讹音等未经过锤炼的表现手法随处可见。不过正是这种素朴的本质、毫无虚饰的表现手法,才能将防人对家人的爱情和思念自然率直地表达出来,并且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防人用质朴、未添加任何修饰的语言来吟唱歌谣,这只不过是他们心境和感情的自然流露而已。从内容上来看,防人歌的思想性反映了当时的日本社会的大众思想和观念,以及对后世的防人歌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可见一斑。

当然,边塞诗也有许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爱情和人间真情的抒情诗。而那些忠君爱国的诗歌,则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边塞诗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且在艺术和思想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独到特色。在中国,边塞诗人都具备较高的艺术才能和文学修养,为了创作优秀的诗歌,他们曾多次地选择措辞,反覆地斟酌如何更好地遣词造句。因此,边塞诗不仅富有艺术的魅力,还形成了独创风格。像这些,在防人歌里是很难发现的。防人歌是大和之歌,是用文字所记载的歌谣。其实原本它是口诵性的歌谣。歌谣是根据某个集团、某个团体的人们所产生并被吟唱的。从这儿,我们就可以窥探到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因此,防人歌重于抒情,尤其是注重抒发防人的真实情感。而边塞诗则是集豪迈与悲愁于一身,侧重点在于表现建功立业和忠君爱国的思想。将这些所有复杂的情感都收揽在一首诗歌里面,这种例子还不少。这种并存的现象,在防人歌里面却并不多见。边塞诗,亦或是诗人借之以抒怀言志,亦或是讴歌兵士们的爱国精神;亦或是体现战争年代里民众的悲苦生活,亦或是对时代政治的批判和讽刺。因此,边塞诗的表现重点是爱国爱天下、忧国忧众生,属于“部级”,比较地豪迈宏大;与防人歌相比,可以说边塞诗的思想水平更高一些。

文学,社会生活的再现,随着社会历史环境应运而生。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社会意识层面的功效和历史意义。防人歌与边塞诗的异同点,肯定与各自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者的生活经验等等有一定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故此处暂且收笔。针对上述未解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作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星野五彦.防人歌研究\[M\].东京:教育出版センター,1981.

[2]前野直彬.唐诗鉴赏辞典\[M\].东京:东京堂,1983.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范文第5篇

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而其中的爱情诗更具有明显的特征,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具有感情热切大胆,鲜明的民歌特色,强烈的抒情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等特点,这些特征对于中国的诗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自此我国抒情性文学便树立了其对于文学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特点 影响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020-01

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1 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 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例如《郑风》中收录的《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表达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这首诗歌属于郑地,可见其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3 强烈的抒情性特征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经》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同时也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叙事诗较少,主要以抒情诗为主。例如:怨妇诗大都体现了妇女遭受婚姻的不幸,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君子于役》是一首闺怨诗,抒发女子对其丈夫久久不归的深切思念之情;《子衿》抒发了主人公对恋人的眷恋之情。正是由于婚恋诗中这种强烈的抒情性特征,从而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令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为我国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特征作了坚实的铺垫。

二、在表现手法上对于“赋”、“比”、“兴”的恰当运用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排比,如《伯兮》“焉得宣草,言树之背”由自己的忧愁无法排遣,联想到忘忧草,从而说明其想念丈夫是忧思之源。在后代的诗歌中这种表现手法也很常见,例如被誉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都广泛的运用了这种手法。“比”一般指比喻,是修辞意义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比喻女子对于青春易逝、容颜衰老的感叹。“兴”是指借助他物来引起此物。例如:《桃夭》中“桃之天天,烁烁其华,”用桃花灿烂的样子来说明新娘的美丽漂亮。

三、婚姻爱情诗对于后世的影响

婚姻爱情诗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手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婚姻爱情诗中强烈的抒情性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如屈原的《离骚》是一首抒情长诗,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游子思妇之情;而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的浪漫狂放和杜甫的沉郁顿挫更是将抒情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