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家庭教师

美丽的家庭教师

美丽的家庭教师

美丽的家庭教师范文第1篇

1938年,22岁的奥地利姑娘玛丽亚,在一家名叫萨尔斯堡的女修道院做见习修女。令修女们头痛的是,性格活泼开朗的玛丽亚学不会和别的修女一样安静地待着,她总是像一只好动的小猫咪一样到处乱跑。

这天,修道院的修女们又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玛丽亚。她不好意思地走进院长嬷嬷(mó)的屋里,羞愧地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小声地说:“ 院长嬷嬷,真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溜出门去的,是因为听到了小鸟的召唤声,我一时没忍住就跑出去和它们一起玩了。”

院长笑着说:“没事,孩子。我不是让你道歉的,我是有事情要跟你说。”

玛丽亚摇了摇头:“哦,不过我还是想祈求主的宽恕。”她说完,在自己胸前划了一个十字架。

“院长嬷嬷,我还做了一件错事,刚才没有经过您的允许我又在外面唱歌了。您看,我总是忍不住想唱歌。贝丝修女不喜欢我,她总是让我去亲吻地板。”玛丽亚皱了皱眉头,一副很苦恼的模样。

院长问她:“玛丽亚,让我来问问你,当初你怀着希望来修道院的时候,不是明白修女的生活方式吗?现在你告诉我,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生活一段日子?”

玛丽亚听了,惊恐地睁大了眼睛,说道:“不,院长嬷嬷,修道院就是我的家。求求您了,千万不要赶我走。”

院长解释道:“玛丽亚,不是要赶你走,而是萨尔斯堡附近有户人家的7个孩子需要一位女家庭教师。你愿意去那帮助他们吗?”

玛丽亚有些犹豫地说:“是的,我非常愿意去帮助那些孩子。可是您知道我不想离开您,不想离开修道院。”

“好了,玛丽亚,就这样说定了。那么,我现在就给冯・特普上校回信,说你明天上午就会到。”说完,她便让玛丽亚去收拾行李了。

金子般的阳光洒在她年轻的脸上,美丽的蓝眼睛里却闪烁着几丝茫然。她不知道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7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家庭教师在那里待不久的谜团,这些都超出了她可以想象的范围。

玛丽亚从马车上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走到冯・特普上校的房子前。她轻轻地敲了敲门。来开门的弗朗茨听说她是新来的家庭教师,非常客气地请她进去等候。谁知道她刚走进客厅,就忍不住对着富丽堂皇的屋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一会儿之后,冯・特普上校便走进了屋内。玛丽亚觉得他一点儿也不像个军官,冯・特普上校却觉得她穿的衣服很糟糕。他告诉玛丽亚上一任的家庭教师是第11个,而那人只待了两个小时就走了。

玛丽亚好奇地眨了眨眼睛,看着冯・特普上校,问道:“可是,这是为什么呢,上校先生?”

“这个,我认为责任出在家庭教师的身上。好了,玛丽亚小姐,我希望你能让孩子们严格地遵守各种规矩,以后就由您来指挥他们了。”他耸了耸肩膀。

说完这些,冯・特普上校便吹响了招呼孩子们出来见客的哨子。玛丽亚吃惊地发现,他脸上的表情就像在部队管理自己的士兵一样严肃认真。孩子们很快出现在阳台上了,然后排着队走下了楼梯。

冯・特普上校指了指站在一旁的玛丽亚,对孩子们介绍道:“这是新来的家庭教师玛丽亚小姐。”

之后,他把右手里的哨子举到唇边,吩咐道:“等会儿你们就按照属于自己的哨音报出自己的名字,让玛丽亚小姐知道。玛丽亚小姐,至于您,请仔细听一下,记住他们的哨音,日后好用来招呼他们。”

随着冯・特普上校吹出的长短不一的哨音,丽莎、弗里德里克、露易莎、库特、布姬塔、玛塔、格里塔7个人分别站出来跟玛丽亚打招呼。

美丽的家庭教师范文第2篇

玛利亚以其博大的爱心、超人的宽容、优秀的素质,“调教”好了七个顽皮孩子,最后也收获了人生的最大幸福――爱情。《音乐之声》从多维角度阐释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一、宽 容

大修女面对一个“茫然不知身何处”“爱惹麻烦”“心浮气躁”这样一个经常“违例”的最糟糕的修女,只好认可“玛利亚不适合修道院。”于是,把她派去冯?特拉普皇家海军上校家做家庭教师。涉世未深的22岁修女玛利亚内心忐忑,但是她为走进尘世,自由自在而感到欣喜若狂。她虽然喜欢孩子,但面对七个孩子,显然有些诧异,甚至缺乏信心――“我到底怎么啦,我本向往冒险,做我从未做过的事情。如今我正踏上冒险征程,为什么我会如此胆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她一路高歌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上校看到她在一个冠冕堂皇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瞪视着她,“你怎么不像一个家庭教师?”而且她还衣衫破旧,上校要求她换身衣服。他一脸严肃地向她布置家教内容:“每天上午你得督促孩子做功课。我可不想他们虚度了整个暑假。下午,他们在操场上练行走,做深呼吸。就寝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例外。”当玛利亚问起孩子们什么时间能玩时,上校告诉他,这要取决于孩子们是否循规蹈矩,并且命令她来指挥。上校无疑是把十几岁的孩子们当成了士兵,并用哨声把孩子们叫来,见他们的家庭教师。他也要求玛利亚用哨子管教孩子们,但遭到了玛利亚的拒绝:“很抱歉,先生。我绝不听哨子应声。哨子是吹给狗、猫或其他动物听的,但不是给孩子,更不是给我听的,这太有辱人格了。”这充分展示了玛利亚的人性观,强调把人性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这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理念。

父亲的军人做法招致孩子们的强烈抵制,但他们不敢公开反抗,把气儿都撒到了家庭教师头上,第11位家庭教师仅在这个家待了两个小时就被撵走,这一回要看玛利亚的“下场“了。

上校用笛子让孩子们报出姓名,当他们的父亲离开后,玛利亚平心静气地让他们再报一下名字和年龄,这时孩子们的本来面目露了出来。丽莎坚决“不要家庭教师”,抵触情绪最强,但玛利亚要跟她做朋友;弗里德里克则公开叫板:“我会让你受不了。”布姬塔说她“穿的衣服是我看过的最丑陋的”。从中看出她对玛利亚的蔑视;库特则要破罐破摔:“我是个不可救药的人。”只有最小的格里塔说喜爱她。面对如此七个孩子,玛利亚不但没有恼火,还开诚布公地说:“我从没当过家庭教师,一点儿也不知道怎样当家庭教师,需要你们多提意见。”她的坦诚相待不但没有换来孩子们的同情,还遭到他们的捉弄。上楼时在她的上衣兜里放了一只癞蛤蟆,吓得她尖叫起来;吃晚饭时,孩子们在她的坐椅上放上一个带刺儿的松果,扎得她尖叫着跳起来。上校还讽刺她:“很动听的曲调,在修道院学的吗?”玛利亚巧妙地回答:“是我的风湿病。”接着又坐下。席间,她说:“我感谢诸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珍贵礼物。”上校诧异:“什么礼物?”玛利亚说:“这可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秘密。”并且说:“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紧张,来到新家里,谁也不认识。而你们真好,真周到。你们知道被大家接受是多么重要,让我初到这儿就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这几句“阴阳颠倒”的话着实让孩子们感激涕流,玛塔先哭了起来,其他孩子们也跟着哭了起来。玛利亚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胸襟融化了孩子们冰冷的心!

宽容的另一个例子就是玛利亚对丽莎早恋事情的“掩护”。丽莎爱上了送信员劳夫,两个人晚饭后在后花园里约会,后来又到亭子里,又唱又跳,表白心思。玛利亚知道丽莎约会:“亲爱的上帝,有关丽莎的事,让她知道我是她的朋友。”丽莎从窗户爬进房间,向玛利亚说道:“你要告发我吗?”玛利亚说:“上帝帮助我善解人意。”玛利亚让丽莎今天晚上把衣服洗了,明天就没有人注意到她了。并拿出衣服让她换上。这时,丽莎终于承认:“今天我说我不需要家庭教师。现在也许我真的需要。”孩子们被雷声吓得都躲到玛利亚房间里,他们又唱又跳,高兴之余,上校走进来。质问丽莎:“晚饭后,我好像就没见过你。”丽莎支支吾吾,答非所问。玛利亚打圆场:“上校,她想说的是,呃……今天晚上我和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过现在已经很晚,不能再详谈了。孩子们,听父亲的话吧,快回去上床睡觉。”丽莎约会的事儿就这样化解了。

玛利亚的宽容、大度与博爱终于打开了孩子们情感上的坚冰之旅!孩子们真心地接纳了她。正如19世纪美国最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说:“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盛赞宽容:“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二、教 育

蒙台涅(Montaigne),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后期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论儿童教育》中从教育内容、方法角度谈到了判断力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还强调了儿童教育的目的:与其说是使其“变成博学的人,毋宁说变成一个能干的人”①,所以,“要教育儿童对一切都加以检查过滤,不要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要教育他们不要在脑子里留下单纯由于权威和尊严而存在的东西。……要遇事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1]220

玛利亚遵循了这种教育理念,从启迪孩子们的心智开始。她没有遵守上校指令,而是把孩子们带到户外,感知大自然、熟悉整个世界。他们乘小火车来到她熟悉的悠悠草地。蓝天白云之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心花怒放,这些长期被囚禁的鸟儿,终于冲出了牢笼,展翅高飞了!兴致勃勃的玛利亚也没有忘记她的使命,教他们学习。但教什么呢?正如格里塔所说:就从ABC开始吧。为了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孩子们当下迫切的事情是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唱歌,但是正如女管家所说:“自从上校可怜的妻子去世后,上校自己管理家务,好像自己还在军舰上一样,整天就是哨子命令。不准再有歌声,不准再有笑声,不准有一件让他想起妻子的事,甚至对孩子们也这样。”所以,孩子们什么歌儿也不会唱。玛利亚不得不从音符开始。她采用了比喻加联想的方式:

“哆”是一只小母鹿,

“来”是一束金色的阳光,

“咪”是称呼我自己,

“发”是道路远又长,

“嗖”是穿针又引线,

“啦”是音符跟着“嗖”,

“唏”是饮料与茶点,

然后我们再唱“哆”。

就这样,通过反复穿插练习,孩子们终于掌握了基本音符。接着,她又领孩子们爬树;玛利亚又领孩子们划船。后来,又和孩子们共同表演木偶戏,逗得上校情不自禁笑起来。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知了世界,认知了万物,心灵的桎梏被打开,心智得以开启,心路得以开通,孩子们能够“格物、致知”[2]了,逐渐具备“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1]220的能力了。

三、假丑恶

影片一方面在颂扬真善美的同时,也挞伐了假丑恶。首先就是送信员劳夫的虚假爱情。他与丽莎早恋,在给上校家送电报时,两人偷偷约会。他“真心”地爱丽莎,并信誓旦旦地告诉丽莎:“我现在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我要照顾你。”丽莎也袒露心扉:“我需要一个年长又稳重之人……你今年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我就指望你。”

但是他们的“爱情”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音乐节比赛结束后,上校一家逃到了教堂后面的墓碑后面躲藏起来,哨兵搜查他们藏身的墓碑,没有发现他们。劳夫留在原处,上校从墓碑后出来,劳夫欲吹哨子。丽莎说:“劳夫,别吹。”而劳夫举枪瞄准上校。上校还劝他:“把枪放下!你只是个孩子,你真的不属于他们。跟我们一起走吧,否则就太晚了。”但劳夫顽固地说:“不许再动一步,我要开枪打死你。”上校夺过劳夫的枪,迅速跑开,而劳夫喊叫起来:“上尉,上尉!他们在这儿。”他背叛了爱情,背叛了祖国,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牺牲品。

假丑恶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男爵夫人。用上校的话来说,她“可爱、迷人、聪明、优雅”,是一个“理想的主妇”。但是对于孩子们,她是一个陌生人,一个他们不能接受之人。当玛丽亚留下纸条,返回修道院后。孩子们郁郁不乐,家中失去了昔日音乐和笑声。男爵夫人试图讨好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球。但孩子们受不了那种单调和她的不真诚,于是停止了游戏。她并不是诚心诚意地爱他们,也没有全身心付出,放不下男爵夫人的架子。她期盼的是一个有地位、权势的人,是一个经济上依赖于她,听从她摆布之人。所以,当上校说,他已经把一半感情分给他人的时候,男爵夫人马上就说:“我真的认为你不太适合我。你太独立了,我……我需要一个极其需要我的人,至少极其需要我的钱的人。”上校显然不是她的理想目标,因此她明智地退出了婚姻角逐。

四、结语

《音乐之声》一方面完美地展示了玛利亚伟大、无私的爱与宽容。她的爱是那么真挚,那么虔诚,那么体贴入微,那么善解人意,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融;她的宽容可以容纳山河百川,可以融化冰山雪地。这种博大的襟怀挽救了一个家庭,也成就了自己美好的姻缘。她的爱验证了基督教哲学奠基者奥古斯丁名言:“爱是最高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源。爱是惟一能占领与充满永恒的东西。”[1]148另一方面影片也鞭笞了“假丑恶”,劳夫的虚假爱情、背叛祖国,男爵夫人的做作、贪图荣华富贵等。

另外,片中的教育理念也对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玛利亚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与爱戴,是一个教师必备素质;第二,教师必须要宽容,要有一颗博大仁爱之心;最后,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为主,以形成判断力为本,正如蒙台涅所言“经验证明,一个极好的记忆往往仅配上一个衰弱的判断”②是不够的。教育应该重思考、重实践。

注释:

美丽的家庭教师范文第3篇

根据张谷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开展“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活动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兰淼波   

副组长:徐杜明 陈炀    

成 员:张友保、张卫、陈英龙、李照、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活动,强化我校管理责任区的清洁卫生,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优化校园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环保理念,强化卫生清洁意识、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并通过此项活动,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校园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升师生文明素养,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把我校建成卫生、文明、安全、美丽的校园。

三、工作任务

根据张谷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除完成管理责任区的清洁卫生外,负责对本校学生进行宣传、发动、督导和检查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我校“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活动的主要任务如下:

⒈利用课间操举行一次启动仪式,让师生得到一次洗礼。通过宣读倡议书、家长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签名宣誓仪式等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个人居住环境与社会人居环境的共存关系,从而达到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

⒉印发一份倡议书,让文明之风吹向广大的农村。印发《“美化张谷英,清洁村庄”倡议书》,让学生将倡议书带回家,倡议家长学习文明守则,改正不良习惯,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⒊悬挂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⒋定期办好黑板报、宣传栏或者制作手抄报,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和活动的模范典型,学校以“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为主题,向学生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⒍定期开好主题班会,让“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活动形成常态,让卫生、文明、礼貌的风气在校园常驻。并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向家长捎句话”、“卫生文明从我做起”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习文明公约,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

7、开展一次以“清洁村庄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大赛。

8、利用3月份学雷锋日组织学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集中组织师生,沿村庄街道沿路打扫,除去附近杂乱无章的物品,绿化房前屋后、村庄道路以及村庄周边空地,美化街道村庄环境。同时成立志愿者队伍,经常性深入村庄开展卫生清扫活动。

四、活动时间

“美丽张谷英·清洁村庄·美丽校园”活动时间从2019年3月至2019年3月底。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文明礼仪和环境保护教育,并把活动内容向家庭和社会延伸,使此项活动开展常态化。在组织各类活动时要确保安全,学生出校活动必须按程序报批。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橱窗、展板、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积极做好校内宣传活动,营造活动氛围;积极利用公众媒体,对活动及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并对活动的成果和亮点进行总结。

 

          

美丽的家庭教师范文第4篇

创办书苑,建立缤纷的读书乐园。学校投资10万余元扩建了学校图书馆,各班级还向学生征集了近400本图书,建立起班级书架,搭建了走廊读书角──“开心读吧”,除学校提供一定的图书之外,还倡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拿到班级,进行图书“漂流”。他们还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书架,并开展了“与经典为伴,做藏书家庭”的活动,让书香飘进每个家庭。

成立多彩的读书会。如亲子读书会,点亮家庭阅读的灯;教师读书会, 读厚学校的文化。“让书香润泽校园,用阅读提升思想”,这是实验小学教师读书会的阅读口号。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阅读的实效性,学校先后邀请了著名教育家付东缨、《小布老虎》杂志社单瑛琪主编以及著名儿童作家肖显志、薛涛等到校和师生进行交流,共话读书。老师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读得精彩,才能教得精彩、写得精彩,才有职业的幸福。学校先后编辑了《教育教学长短录》、《思与悟》教师论文集、《践与行》教师案例集、《我最满意的一节课》优秀教案选等近二十本书籍杂志。

品味书韵,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做到 “五个一”( 清晨一诵、午间一读、晚间一省、每周一课、每班(人)一集),让读书成为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

抓好大主题阅读,让读书成为师生们品尝成功的事。

大主题阅读是学校文化阅读的一大特色,他们先后两次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围绕四季、亲情、游戏、生态、民俗、艺术等主题精心编撰六卷主题校本读本《阅读与交流》,成为师生爱不释手的“珍品”。

学生利用“天天阅读行动”规定的早读、午读、班级读书会以及其它休闲时间阅读这些读物,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的名篇名书的热读,达到了“大主题阅读”的目的,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专题组篇”这一扇窗,进入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彩人生。

他们还立足教学实际,重点探索和研究了班级读书会的基本模式和课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一次次的“天天阅读行动”引发一阵又一阵读书潮,一个个孩子在阅读中长大,一个独具魅力的实验文化阅读生态圈正在蓬勃成长。

泛舟书海,采撷多彩的读书成果。谈到建设书香校园的收获,校长万丽华和副校长宋艳军骄傲地介绍说,几年来,他们学校曾荣获铁岭市“清源活水”读书先进单位、铁岭市中小学管理工作示范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普九”先进单位;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铁岭市首届名师大会在实验小学隆重召开,全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师大教授肖川、全国各地的广大教师对学校的读书特色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美丽的家庭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爱情悲剧;父权制;社会变迁;性格

福克纳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生动描绘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他的作品大多数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逊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生活在没落的南方贵族家庭里,由于父亲为了维护所谓的高贵,赶走了所有向她求婚的青年男子,在父亲去世后她坚持旧有生活习惯,同时又叛逆地爱上了周围人眼中她不该爱上的“北方佬”霍默,她不顾世俗的干涉,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嫁给霍默,可发现情人无意与她成家时,用砒霜毒死了他,以此既可以挽留爱情又可以保住了名声。从此,艾米丽在破败的家族旧宅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与死尸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本文通过对南方传统守旧的文化氛围社会的动荡变迁以及艾米丽的性格分析来探讨艾米丽爱情悲剧的产生。

一、南方传统守旧的宗教文化氛围的熏陶

美国南方丰富的文化建立在以加尔文主义为中心的清教主义基础之上,加尔文主义源于16世纪欧洲宗教革命。大多数早期的美国移民都是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所以,加尔文主义在美国社会之初就对整个社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之后,这些移民带着这种宗教思想从新英格兰迁徙到美国南部。美国内战,南方失败的结果导致清教教堂快速增多,其中,Baptist教堂是最值得一提的一个。加尔文主义一方面要求对社会进行激烈改革,强调人与上帝之间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又僵硬地信奉原罪和命运生前决定的教义,压制人的欲望,谴责一切形式的娱乐和享受。父权主义的核心是:上帝是绝对的权威,《圣经》是信仰的惟一基础。原罪就是来源于《圣经》,根据原罪的说法,人类是堕落的,人类的命运在生命伊始就被注定了,主宰一切的上帝早已安排好了每个人的命运,有人富有,有人贫穷,有人地位显赫,有人身份低微。上帝是正统的、传统观念的执行者、捍卫者,同时也在抑制着人类欲望。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之一就是“父亲是整个家庭的统治者。”所以,清教徒文化把加尔文主义作为其核心并支持父权制。在南方,Hebrew部落被人们认为是“上帝的部落”。正如文中描述的“身段苗条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腿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艾米丽,手执一根长鞭,一扇向后开的门恰好嵌住了他们的身影。”一副封建主义色彩浓厚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尽管艾米丽小姐出身高贵,她却没有权利选择婚姻,当“她30岁的时候仍然没有出嫁”,“没有年轻人能够配得上艾米丽小姐”。站在门前的父亲完全挡住了艾米丽迈向婚姻的道路,所以艾米丽把父亲当做是惟一的守护者和陪伴者,以致当父亲死后,她也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从这里也能感受到父权制已经深深地扎根整个家庭以及艾米丽的心中。与此同时,加尔文主义从另一方面强调女性的道德规范,在父权制下女性的地位很低。《圣经》中提到:上帝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足见女人从属于男人的社会地位。根据《圣经》中所述,人类失去伊甸园的原因就是禁不住诱惑,所以女人必须受到惩罚。这种思想在基督教社会很有影响力,而在以清教主义为主的社会里影响更大。在南方,这种清教徒思想与种族主义结合起来。女人被当做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为了使家族血统“纯净、高贵”,女人的贞洁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在这种观念的强力压迫下,白人妇女的人性和正常欲望受到了无情的抑制。艾米丽小姐被镇上的人认为是典范,“艾米丽小姐一直是一段历史,一种责任、一种对全镇人的责任”,所以当艾米丽小姐和霍默每周日下午乘着马车出行的时候,有一些老人认为“谁说悲痛不能使一个真正的淑女忘了贵族的责任、义务”。因此,他们让Baptist教堂的牧师当众干涉,并且让艾米丽小姐的两个堂姐劝说她。当艾米丽小姐“买了包括睡衣在内的成套的男装时,所有人都认为艾米丽小姐和霍默已经结婚了”。并且大家都认为艾米丽小姐“堕落了”,然而当艾米丽小姐从镇上买砒霜时,所有人都认为“她要自杀”,“他们都会欣慰”。由此,不难看出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文化对当地人思想上的深深影响。最后,由于爱人的遗弃,艾米丽小姐与爱人成婚的梦破碎了,她为了保住自己高贵的尊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了不给镇上的人任何机会嘲笑自己,她冲破传统的束缚,甚至违反法律来达到这一目的。40年与霍默的尸体相伴来满足她的,同时也一直在与周围的强大的宗教思想压迫做着斗争。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悲剧,一场爱情悲剧,它生于封建宗教文化氛围浓郁的南方,在周围的封建宗教思想浇灌下、在全镇人的“照顾”下萌芽生长。

二、社会变迁的产物

南方人民的命运与南方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南方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取材家庭生活,而这些作品中的大多数是通过向公众宣扬社会历史变迁和描述家庭的没落来反映历史的。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也是其中之一。从女主角艾米丽的爱情悲剧反映南方奴隶主自19世纪的内战后受到北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所受的痛苦。这些奴隶主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旧的生活方式,最后一步步走向衰败。

艾米丽小姐的家――格里尔生家,一个南方传统社会生活体系的缩影。在格里尔生家有着封建制家规,房子的主人――艾米丽小姐的父亲,专横、保守地控制着女儿的婚姻自由,整个家庭就像是婚姻的囚笼,在这种家庭氛围中,艾米丽小姐的行为和观念受到这种旧的、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大。她父亲留给她的惟一财产就是这所房子,因此在她父亲去世后她就变成了旧秩序和旧传统的守护者,她拒绝承认父亲去世,悲痛欲绝,“她告诉他们她父亲没有死”,“她这些天一直这样说”,所有的这些象征着她仍然渴望逝去的南方,拒绝接受南方旧的社会体系的瓦解。艾米丽小姐在卧室挂着父亲的画像,每天相伴,直到她死。“在壁炉前的已失去光泽的镀金画像上立着艾米丽小姐的父亲的蜡笔画像。”由此能看出传统观念对艾米丽的影响至深。来自北方的冲击与影响像雨后春笋般遍布北方佬领导的大街小巷。当霍默―――个代表北方以及北方价值观念的北方佬――来到镇上,艾米丽小姐经受不住他的引诱,爱上了他。“她的头发剪得很短,甚至看起来像个小女孩。”“现在人们开始看到他和艾米丽小姐每周日下午坐着马车出行。”这些细节描述也暗示出北方工业文明给南方种植园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南北政治的结合,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必然相互渗透。然而,当霍默说:“他是无异于成家之人”时,她们的爱情出现了裂缝,既然不能长相厮守,惟一的办法就是用死亡来停滞时间和空间。贵族的疯狂傲慢使她不顾一切地毒死了霍默。她想永久地控制并占有霍默。事实上,艾米丽残忍的行为也象征着南方贵族为了保持自己的传统、尊严及社会地位与北方资本主义奋力抗争。霍默与艾米丽之间的冲突也暗示了南北制度、体系难以彼此做出让步,达到和解。在这两个阶级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艾米丽毒死了爱人,并且与之尸体同寝40年并不代表她的胜利。恰恰相反,她的不正常行为预示着她的悲惨命运――与死亡为伴,终身失去爱情和希望,最后孤独死去。与此同时,霍默的死也证明了历史前进的艰难。

毕竟,新事物的发展脚步是不可阻挡的,在北方文明的影响下,杰弗生镇充满了改革带来的生机:现代化的机器代替了种植园式的生活方式;新一代小镇领导者取消了旧的免税体系,全镇实行免费邮递制度,象征着现代文明与封建文化的更替。当北方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威胁南方旧的权利阶级时,南方的代表人物――艾米丽仍然为维持旧的生活方式进行垂死挣扎。固执的她仍然住在古老的中世纪建造风格的房子里,不管世事变迁与纷繁她拒绝交税并且坚持不用邮箱。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她是值得安慰、怜悯和保护的,因为她是这些人的精神上的盟友,艾米丽一直在追求着他们的共同愿望,固守着旧有的社会秩序,与新的资本主义的冲击作斗争。所以,他们在纳税这件事上维护她,还把孩子送到她那里学画。他们想从艾米丽的身上寻找旧南方的影子,所以人们动用了家族教堂以及社会压力试图阻止艾米丽小姐和一个北方佬结婚。表面上似乎是在保护艾米丽小姐的高贵和纯洁,其实他们是在竭力挽救自己的精神支柱。

三、性格的驱使

艾米丽小姐出生在南部种植园经济下,出身贵族,生活在父权制控制的家庭中。这样一位白人贵族小姐的身份决定了她必须是一位淑女,服从传统的道德观念。父亲在世的时候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有机会接触到青年男子,得不到女子憧憬的美好的爱情。整日生活在囚笼一样的家里,使她的思想和完全被禁锢住。在这样压抑的社会家庭氛围下,艾米丽渴望爱情,但又不能违背自己的父亲――家里的统治者。在父亲死后,艾米丽遇到了来自北方的霍默,一个大家眼中的“北方佬,拿日工资的人”,并且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一心想着要嫁给霍默,在周日下午和霍默公开出行,毫不顾忌大家的谈论。这时的艾米丽犹如从牢笼中解放的小鸟,再也不管别人的看法和说法,不顾牧师的干预和表姐的劝阻,决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当霍默告诉她自己无意于结婚的时候,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艾米丽经受不住打击。本来剪短了头发,看起来像个小姑娘,即将开始新生活的艾米丽遭受了如此大的打击,好像又回到了禁锢自己的囚笼中,这次不是别人的干扰,而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辜负了自己。倔强的性格最终导致艾米丽小姐走向极端,以残忍的方式守护自己的爱情。

在宗教文化的重压下,艾米丽小姐成了封建父权制度、周围宗教思想以及无情冷漠之人构成的牢笼中的小鸟。在社会环境巨变、南北文化、政治、经济大变革的暴风中瑟瑟发抖,却又固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坚守。这样一个柔弱女子不禁令人同情,这样的爱情悲剧让人惋惜,让我们为她献上一朵玫瑰,来祭奠她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 Frank N.Critical Survy of Short Fiction[M].America:Salam Press,1992.

[2] 吴定柏.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4] 美国作家论文学[M].刘保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5] 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