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夏的风俗

立夏的风俗

立夏的风俗

立夏的风俗范文第1篇

消梅松脆莺桃熟, 麦甘香蚕豆鲜。

鸭子调盐剖红玉,海蛳入馔数青钱。

诗中讲的“鸭子”并不是活鸭,而是指鸭蛋,开春以后也是家禽出蛋的旺季,鸭蛋多而价钿贱,也被列入立夏尝新的食品之一。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讲:“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米作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脆香,名‘摊粞’。”文中讲的“草子头”就是现代讲的“草头”,也就是苜蓿的嫩叶,“粞”就是用稻米碾磨成的米粉,而“摊”在方言中指把柔软或糊状的食物铺成片状进行煎烤,现在上海人把面粉或米粉调成黏糊状再放入锅中煎熟或烤熟成饼讲做“煎饼”,而旧沪语中就讲做“摊饼”;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讲:“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这个“摊”就是均匀分摊成薄片状的意思。草头在今日仍是上海人喜欢吃的蔬菜,不过大多是清炒为“酒香草头”,或用来作荤菜的铺垫,如“草头圈子”等,上海人早已忘记,咱们的祖先有在立夏日吃“草头摊粞”的习俗。不过,古人认为好吃的食品,并不见得也受今人的欢迎。

农耕年代的人生活并不富裕,饮食很“绿色”,也很节俭,所以古人往往以人的胖瘦作为健康与否的标准,胖乎乎的人一定很健康,很好看,而瘦刮刮的人则大多体弱多病。从立夏日起,大地进入盛夏,人们的身体也将受盛夏的考验,儿童和体弱的老人难以应付盛夏的炎热,会得一种叫做“疰夏”的病,症状就是食欲不振,身体消瘦。于是风俗又约定,在立夏日要称体重,到立秋日再复称,如体重减轻了,就说明此人在此夏患了疰夏症,当然,如此人体重有增无减,则说明此人平安地度过了盛夏。后人并不知疰夏称人是古人检验是否患疰夏之疾的一种手段,而误以为立夏称人是预防疰夏的方法,于是,立夏称人就成了受人欢迎的风俗,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现代,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能享受到的食物很丰富,但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健康,不科学,下肚的食品不绿色,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症已成为危害健康,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肥胖是一身的累赘,于是称重也成了许多人的心理负担。不过,我想立夏称人是一种风俗,定期地称量一次体重,也许可以提醒自己――我该为自己的体重和健康做些什么。

立夏的风俗范文第2篇

“立夏尝蛋”,是全国最为流行、至今仍然存在的汉族养生保健食俗。立夏之日,男女老少都爱吃煮鸡蛋或咸鸭蛋。民间认为,这样能不“怯夏”,夏日里强身健体,人有精神,否则会百病缠身。民谚道:“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

江浙沪一带至今仍有人保留“立夏日,吃补食”之民俗。补食中较考究的是“五虎丹”,即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还有“三两半”,即党参、黄芪、当归各50 g,牛滕25 g。

浙江的杭州地区有烧“夏夏饭”之俗。逢立夏前一天,儿童们乞一碗米(民间称“儿夏夏米”),在立夏日将米集中野炊,并于熟饭上置青梅、樱桃等,然后分送赠米之各户人家。据说,吃了此饭可避免寝食不调。也有从田中采摘新鲜蚕豆,拌入鲜笋、咸肉等来烧“夏夏饭“的。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将左邻右舍互相赠送的豆、米和以黄糖煮成的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立夏吃酒酿”是上海人的特殊饮食风俗。每逢立夏日的一大早,就有人到糕团店买酒酿。沿街叫卖酒酿的生意亦很好。上海人常年爱吃酒酿,春夏之交更是酿造酒酿的好时节。上海郊县农家,在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谓吃了可免“疰夏”。

苏南地区最重视“立夏尝新”。苏州人是“立夏见三鲜”,即在立夏日以樱桃、青梅、麦子来供神祭祖,此时的集市也称之为“卖时新”。南京人立夏尝“三鲜”,即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产的鲥鱼。无锡民间立夏尝“三鲜”,分为地上、树上、水中三类:地三鲜是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是海蛳、河豚、鲥鱼。富庶的鱼米之乡常熟的“尝九荤十三素”,可谓立夏尝新的“集大成者”。“九荤”是鲥鱼、鲚鱼、鳊鱼、鲳鱼、咸蛋、海蛳、叫化鸡、腌鲜、卤虾;“十三素”是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莴笋、苜蓿、萝卜、玫瑰、松花。

立夏的风俗范文第3篇

又是一年立夏节气到来,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夏节气传统食物,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夏节气传统食物鸭蛋或者鸡蛋

俗话说“立夏吃蛋,热天不疰夏”,所以在立夏这一天,好多地方都有吃蛋的习俗,可以是鸡蛋,也可以是鸭蛋。鸭蛋、鸡蛋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常食具有滋阴清肺、预防贫血、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鸭蛋中所含的平均营养要高于鸡蛋,所以体弱的朋友可以选择吃鸭蛋。

莲藕

莲藕在夏天上市,是夏天里的时令蔬菜,不管是味道还是营养,都不远胜其他蔬菜,所以适合大家多吃。另外莲藕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是极高的,常食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健脾养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它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清香,正是这种气味还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可以很好的缓解大家胃口差的问题。

苦瓜

夏天的天气炎热,平时呢还会大量流汗,如果平时不多补水,是很容易引起上火的,所以除了平时多多喝水,我们还应该多吃点苦瓜。因为苦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水分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败火、解热除烦的功效,也就是说,平时多吃点苦瓜,是可以很好的预防上火。

丝瓜

丝瓜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被称为“美人水”,常食可以增白肌肤、淡斑去皱、水润肌肤、美容养颜。夏天的太阳光和紫外线太强烈了,特别是女人,出门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把皮肤晒伤或者晒黑,所以平时做好防护的同时,还可以多吃点丝瓜。

冬瓜

冬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水分以及膳食纤维,并且不含脂肪和热量,是极好的减肥食物,常食不仅可以清肠刮油、润肠通便,还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油炸和垃圾。减肥已经成了全民话题,无论男女老少,夏天都会很注重减肥的,不仅为了身体健康,更为了身材苗条好看,所以不如趁机多吃点冬瓜,饱腹还减肥,一举两得。

薏米

夏天外面的天气酷热,我们在屋里都会把空调和风扇都打开,所以室内室外的温差特别大,虽然我们感觉到凉快舒服了,但是久而久之,体内的湿寒气会加重,所以立夏之后,去湿气也是必不可少的。薏米的去湿气效果就是极好的,所以我们在夏天可以时不时的多喝点薏米汤,排出体内湿寒气,尤其是女性朋友,千万不要忽视。

立夏节的习俗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秤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日为汉族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流行于全国各地,农历四月间(阳历5月6日)进行。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立夏的风俗范文第4篇

吃西瓜

江苏各地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立秋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凉糕

在浙江,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吃“福圆”

立秋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悬秤称人

清朝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吃饺子

在东北有句俗语: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沈阳立秋要“抢秋膘”,包饺子或者包子,有个习俗,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表示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吃鸡蛋

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祈福

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相关文章:

1.2019盘点全国各地"立秋"的民俗活动

2.立秋习俗之立秋节 立秋各地有什么习俗

3.2019关于立秋的习俗 各地立秋习俗有哪些?

立夏的风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夏尔丹 巴洛克 洛可可 静物画 风俗画

法国画家夏尔丹(1699―1779)是静物画和风俗画大师,他的静物画是平民生活趣味的缩影,风俗画则反映了平民和善、勤劳、俭朴的美好品德。尽管夏尔丹的画作总是那么朴素、静穆,但他注入静物中的生命力改变了人们对周遭世界的再认知:他对劳动平民的人物状貌、生活风俗的细微体察,为我们呈现出这些平凡心灵的真善美。在祟尚纤弱娇媚的洛可可风格的路易十五时代(1715--1774),夏尔丹艺术对自然美的坚守。显得格外淳美动人。

一、在“洛可可”中选择“现实主义”,把沙龙时代拖进了厨房

夏尔丹所处的时代是由路易十四向路易十六过渡的阶段。称霸欧洲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主宰着官方的艺术趣味――巴洛克式风格。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远离生活和时代,这种风格崇尚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精神,强调动感。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路易十五时代,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偏好的洛可可风格主宰了宫廷的艺术趣味。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的女性和精美华丽的装饰,浮华做作。缺乏神圣力量的感受。

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两种风格的裹挟中,事实上夏尔丹也曾经追随过洛可可风格。夏尔丹1732年的《姑娘给情书封口》就是一幅典型的洛可可式的作品。在富丽堂皇的背景中,一位衣着豪华的姑娘在封情书,流露出对于隐秘的的追求。

但是,这种风格昙花一现,在后期夏尔丹的作品中丝毫看不出。为什么呢?从历史背景来看,尽管宫廷依旧莺歌燕舞,但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路易十四的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近代“宗教伦理思想”兴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在西方文化思想上产生了一种“道德实践”与“”结合的伟大成果,如斯宾诺沙《伦理学》中的“自然神论”。“自然神论”也称为“自然神学”,认为基督教教义来自上帝的启示。人们可以藉着对“上帝所创造”的“大自然”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并通过理智做逻辑推理而加以认识。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自然神论”者更认为,只有经历过理性证明的信仰才是比较可靠的。

从夏尔丹真诚质朴的一生,始终节俭的生活和充满平和的风俗画、静物画中我们能发现这位道德实践者的“自然神论”的影子。《餐前祈祷》是夏尔丹著名的风俗画。画家描绘了一个慈爱的母亲在准备好午餐后教育两个孩子做餐前谢恩祈祷的生活情景。画面上孩子的白衣裙,母亲的白帽子,深色的背景,温暖沉静的褐调以及柔和的光线,营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典型环境。画面色调微妙,笔触稳健含蓄,给人以温暖、明快和宁静的感觉,充分表达了夏尔丹“道德实践”的思想,极具劝善的道德感召力。

第二,夏尔丹适逢17世纪末到18世纪在欧洲开始的启蒙运动。这一哲学思想运动以理性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启发当时的人们反传统封建思想和宗教的束缚,提倡个性发展和思想自由。卢梭(1712―1778)、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在夏尔丹周围,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1728年,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夏尔丹的《鳐鱼》八展,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以静物画被接受为皇家绘画和雕刻学院院士的人。在历史画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审美趣味中静物画被接纳,无疑标志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在启蒙运动中,夏尔丹以他的风俗画和静物画进入学院和沙龙,画中主角不再是希腊罗马的题材和贵族阶级,而是生活中普通的物体和勤俭朴素的平民,用画笔呼应着卢梭等的主张。所以法国艺术批评家彼埃尔・施奈德说:“沙龙的时代终于被夏尔丹拖进了厨房”,这是一个神奇的“魔术”。

第三,夏尔丹出生于第三等级。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现代风俗性题材的绘画,在17世纪的路易勒南那曾经辉煌过,但随后的100年几近绝迹。夏尔丹重新恢复了风俗画的传统,把写实、真情、美德融入一幕幕生活场景,如《市场归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印象派等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因此。夏尔丹被称为连接17世纪和19世纪的桥梁。

《市场归来》记录了手提蔬菜和鲜肉的女佣在柜子、面包、瓶子、水桶、盘子等日常生活器皿充实的空间中自然呼吸的状态。夏尔丹以出色的油画技巧、丰富而准确的色调,引导我们去发掘欣赏生活中常见的美。因此,他风俗画中涵盖的现实主义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自然主义地描绘~切,而是按照自然的观察进行处理,是各种观察的全部积累,从而触及了他所生存的社会现实的诸多层面。这正是伟大艺术家面对社会真实生活所具备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和巴尔扎克、牛顿的伟大心灵是相通的。

二、真实、厚重、宏大的艺术特点

夏尔丹的艺术是真实的,他主张美的客观存在,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他从不画没有见过的东西,除追求真实外,还力求作品包含道德教育意义。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看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经过训练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们只要好好使用自然给我们的那双眼睛就够了。”夏尔丹作品的真实体现在感情的真实和刻画的真实。夏尔丹认为:“作画虽然需要颜料,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感情。”因此,画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在刻画上,法国美术史家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在他的《法国绘画史》中指出:“喜欢物质,喜欢物质的重量和实体性的夏尔丹,赋予物质以肉体和肉感。那只占据整个画面的带龙头的水桶,不仅使我们感觉到它的重量、光泽、手工捶打得坑坑洼洼的表面,以及庞然的体积,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俨然是一幅充分表现个性的肖像”。所以,虽然画中描绘的对象是生活中极平凡的器物,但使人感到十分耐看,它们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美。

夏尔丹绘画技法精湛,其作品最突出的亮点是他继承了伦勃朗等大师的厚实的色彩技法。在静物画的刻画中,夏尔丹运用的是提香一脉的“松散笔法”。把厚厚的颜料一层又一层涂上去,让效果自然地从下面透到上面来。笔触大胆奔放,用色彩的冷暖刻画物体的立体感。夏尔丹的《铜水罐》、《烟具箱与饮水瓶》等静物作品都采用了厚涂法,色彩沉稳而朴实,没有洛可可的浮华和焦躁,表达出画家平静、真实的情感,也是夏尔丹作品被人们所称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期刊更多

宁夏电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安徽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人民司法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