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第1篇

爱与奉献

------读《樱树下的母爱》有感

“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奉献给儿子的最振聋的喝彩!”这句话出自《樱树下的母爱》,它使我体会到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孩子。

文章写的是蒂姆随着母亲来到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定居下来。由于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而导致蒂姆和他母亲听力下降。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更加绝望,所以没把自己双耳失聪的事告诉蒂姆……当蒂姆知道这件事时,他感到了母亲对他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他为母亲拉了一首最动听的乐曲。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文中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更加绝望,而将自己双耳失聪的秘密隐藏了下来,直到现在。而如今却不知该如何说话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就像小草一般难以报答母亲那无私的爱。岁月无情地在母亲脸上刻下了痕迹。那时,你一定会觉得母亲唠叨,可是,在这唠叨的话语里,包含了母亲多少爱呀!你一定会勉强地回答一句:“我知道了”但是你这句话却把母亲深深地打击了。但是母亲并不怪你,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你,呵护你,照顾你……啊!母亲你是多么的伟大,而我是多么的渺小。想到这,我要歌颂母亲,赞美母亲。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啊!母亲,你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你的呵护是多么的纯洁,而我永远都报答不了你那无私的爱。母亲,我爱你!”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第2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1.读题。

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禁不住要问什么?(预设:“永生”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为什么在大海中永生?等)

3.初步解疑。(课件出示邓小平像,明白第一、二个疑问)

【分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根据课题质疑,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直接切入课文找到了契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能准确地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达到初步认识邓小平爷爷这位伟人的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初识伟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2.汇报交流,初步理解邓小平的精神和人民对他的颂扬之情。

⑴课件出示语句:①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点击“伟人”下加着重号)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⑵指导逐句理解、朗读。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人?

三、借助网络,走近伟人

1.交代学习任务:邓小平爷爷为他所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哪些伟大贡献?请同学们打开“纪念邓小平爷爷”网页,走进他的“光辉一生”,注意一边浏览资料,一边体会:你感受最深的是小平爷爷哪方面的贡献?

2.学生上网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感悟其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

3.交流汇报,共享网络资源。

4.小结。(随着教师的话语,课件逐页显示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照片)是他,率领刘、邓大军南征北战,推动解放进程,实现祖国大陆的解放,他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是他,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并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世界公民!

5.引读重点语句。

(1)引读邓小平的话。(2)引读:“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真正接触过与邓小平有关的事迹,有的只是一种浅显的、表层的感觉,或者可以说,他们认识的只是成人眼中的邓小平。如何让学生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逝世后人们的无限追思,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朗读中的一个难点。网络在此发挥了它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它对教学的辅助功能。教学准备阶段,设计制作了网页“纪念邓小平爷爷”,在该网页中设置了不同的栏目:介绍邓小平丰功伟绩的“光辉一生”、“大事记表”、表达人民缅怀伟人的相关资料,还链接了许多影视片,内容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自制网页资料,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逐步走近伟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情,为下面“潜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伟人功勋,深情缅怀伟人离去”做好铺垫。

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2.观看录像:医院终别情景、万人追悼大会、长安街万众送别等情景。

3.过渡:小平爷爷要走了,绵绵哀思化泪流。同学们,今天也让我们一起送邓小平爷爷最后一程吧。

【分析】录像片段生动再现了当邓小平离去时,他身边的亲人、首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对他的绵绵哀思。情景的创设渲染了哀伤的气氛,学生由一开始对伟人的热烈颂扬转而进入对伟人的悲痛缅怀之中,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再加上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的范读,心灵会受到极度的震撼。

五、潜心研读,理解伟人

1.范读铺垫,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师配乐诵读,课件同步演示课文内容)伟人要离去,滔滔海水在呜咽。同学们,大海也会有人的情怀、人的思想吗?

2.借助资源,感悟课文第3、4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联系刚才网页中小平爷爷的伟大贡献,边读边体会:你认为大海懂得人民的心,懂得小平爷爷的心吗?(2)汇报交流,想象延伸。①学生汇报第一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万里海疆对邓小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②学生汇报第二、三个“也许”,观看录像:香港回归的精彩瞬间和邓小平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③学生汇报第四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④理解省略号,引导学生仿照句式想象描述:就这些地方吗?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课件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台湾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下加着重号,点击“……”变红色。⑶小结。引读本段最后一句。⑷观看录像:联合国悼念邓小平的片段。

【分析】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文意。但如何更深度解读文本呢?网络资源可发挥有效作用。教学中再次有针对性地播放录像资料――香港回归的精彩瞬间和邓小平想亲自到香港这块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边读边体会,感悟文字中渗透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在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生发对这位伟人的热爱之情。联合国悼念邓小平的隆重场面,更使学生对伟人肃然起敬,深入理解该段最后那句含义深刻的话。

3.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 ,升华情感。

⑴引读。(点击课件,文字“震撼人心”以及邓小平的话逐个呈红色显示)⑵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否也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在你心中涌动着哪些情感?

4.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掀起高潮。

引读课文: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深切的思念,愿您――;邓小平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他的不朽精神我们不会忘。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崇高的敬仰,您会――;小平爷爷走了,带着他未了的心愿走了,但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指日可待。相信我们吧,我们会努力,努力实现您心中的夙愿。小平爷爷,您一路走好!您必定――

六、倾诉胸臆、铭记伟人

1.借助网络,献花留言。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伟业传千古,鲜花敬伟人。此时此刻,我们身边没有鲜花,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用什么来表达对伟人的怀念、敬仰之情呢?请再次打开“纪念邓小平爷爷”网页,走进 “献花留言”,选择你喜欢的花献给邓爷爷,在留言栏中写下心中的话。

2.学生上机操作。

3.交流汇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第3篇

本文主要讲了自幼体弱多病的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去爬悬崖时遇险,结果在父亲的鼓励与指导步步脱险的经历。从而使作者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后来,每当他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便会记起以前在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并应付一切。

但作者在后来得以克服一切障碍,不全归功于自己,因为有了父亲当日的指导,才有作者辉煌的今天。

每次朗读这篇文章,其内容都会把我带入到当时的环境,把那会儿的情景出神入化、活灵活现生地浮现在我双眸之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一步步脱险的情景,他由毫无信心到萌发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达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落叶为舟,驶入回忆的港湾。

两年前的夏天,知了的鸣声抚睡了家人,而两天前把腿摔伤至今还没康复的我则在一楼发呆,连“上三楼书房看书”也只是痴心妄想。这时,《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步脱险的事有力地推动了我,使我一步步到达目的地。

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似乎是拨开阴雨的一抹阳光,给迷茫的人带去希望,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第4篇

很多语文教师都抱怨阅读教学难教,学生思维狭窄,教师启而不发,教学效果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其实,问题出在教师身上,不是教师启而不发,而是学生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生发点。原因很简单,学生的理解、分析、判断、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限,可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高估学生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早已望而却步,又怎么指望其奋发呢?学生的能力只能爬上一个丘,教师却给他们一座山,效果当然不好。因此,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给学生设计一条可走的路,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才能走出阅读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一、设计一个“缓台阶”,第一步要“齐步走”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教师极力推崇的。因为阅读能力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所以,加强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虽然阅读能力和读书、基础、积累等因素有关,可教师的科学设计才是最关键点。学生的学习力参差不齐,可这第一步一定要“齐步走”,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出一个缓缓的小台阶,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跨出第一步,这等于是将学生领进门。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上来就是一个“下马威”,不用几个回合就把学生打倒了。

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处理完字词之后,开始进入阅读环节,我先让学生读两遍课文,第一遍默读,第二遍朗读。之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你母亲抱过你吗?你抱过母亲吗?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他抱母亲有什么感觉?像这样简单的阅读题,全班学生几乎不用多动脑子就能够解决。这就是我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让学生“进门”来。假如不设计这些简单的小问题做铺垫,开始就提出“作者抱母亲感到难过和愧疚,这是为什么呢”,相信有很多学生就会被难住了,这其实是给学生一个闭门羹。学生找不到出路,教师干着急,启而不发就成为必然。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要照顾全体学生,有些问题虽然有学生回答上来了,但并不代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达成度不高,究其原因,常常是教师人为抬高了起点所致。

二、搭建一个“小平台”,第二步要“跳一跳”

阅读教学最需要掌握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这也符合正常的学习规律。不管学生起点或高或低,都需要一步一步走,走不好就想跑肯定要摔跤。当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后,教师的启发才真正开始,这时设计的问题和任务就需要体现一些层次了,也就是要有一点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还能够得着。因为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因材施教就显现了出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出贴切的评价,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得并不好,可这已经是他最好的表现了,这就值得表扬和鼓励。学生迈出了第二步,距离成功也就渐行渐近了。

听过一位教师讲《我的菜园》一课,他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曼德拉身为囚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他为什么还要种菜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曼德拉是怎样一个人?这两个问题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多教师都会这样设计。可这位教师的处理方式很特别。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大多是支离破碎的,有的学生只会说只言片语。每当这个时候,教师都会很期待地对学生说:你说得不错,能不能再加一句,再加一个词呢?学生只好开动脑筋继续。再加一句,不就是再走一步吗?这位教师处理方式最大的亮点也就在于此。答案追加,调动的不只是这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也给其他学生做出了榜样。这是让学生明白,其实阅读题的很多答案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再走一步,就是追求完美的方式。

三、构筑一座“金字塔”,第三步要“高抬腿”

阅读教学进入更高境界的标志,就是要给学生构筑一座“金字塔”,让学生通过努力实现思维的跨越。这里的“金字塔”不是要将阅读问题引申到什么深处,也不是要体现什么学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要让学生把自己最精彩的理解表达出来,达到自己的高界。教师要对阅读问题和任务进行精心研究,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要看起点、要看角度、要看进步,这样才能给所有学生带来正面激励。启发的最高境界是点化学生的心智,而不是问题的解决思路。

学习《鸟语》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阅读题:学习完这篇文章,我们来写一种鸟,可以写鸟的形态,也可以写鸟的叫声,还可以写鸟的故事,或者是你的感悟。这样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出口。因为没有什么字数限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只要能够写出最真实的自己,就已经登上 “金字塔”了。结果让我真的感觉很欣慰,很多学生都能够达到最好的表现。教师面对学生的答案,一定要纵向比较,自己和自己比,看进步,切忌横向比较,“人比人,气死人”在这里依然通行。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小就 “读”起来呢?

一、让学生走近阅读

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牵着手领进校门,孩子起初都不知书是什么,同样如果不是老师口口相传,学生也同样不会知道阅读是什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更着迷于简单重复的体力游戏,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这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引领他们走近阅读,只有走近阅读才能使他们了解阅读进而爱上阅读,我们成人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在孩提时代会经常抢夺父母的书看,尽管并不识字也不知情,但总觉得父母都喜欢看的就一定是好东西,同样的道理,我们老师是否也可以利用他们这样一个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阅读的情景与氛围,让他们产生走近阅读的欲望呢?有一次班上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昨天晚上,我读了一本书,太精彩了,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我表示惊叹,然后师生二人便旁落无人的聊起书中的情节,还不时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和近乎夸张的手势,其他的学生都表示出了强烈的关注,我抢抓契机,又让这名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了故事中的情节,并留下了且听下回分解的老套路,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要我接着讲,我却故弄玄虚,请君入瓮,推荐说《小矮人历险记》中都有,并且还不忘告诉他们,这本书学校图书室就有,我想此时孩子们都想一睹为快。

阅读是一个世界,它胜过千言万语,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会认识更多的良师益友,会知道更多的千奇百怪,会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情感的美妙……,自从孩子们走近了阅读,我觉得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的少了,能力、习惯、行为、品德,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由衷的想:阅读真是个好办法。

二、让学生感受阅读

其实,低年级学生起初的阅读还不能算是阅读,只能叫翻看,是一种快速浏览,视觉多停留在图画上。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不只是简单的翻看,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需要教师做好导游,当然,这个角色可以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来担任。再有,就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小”的特征,阅读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耐心,我们可以从让学生感受阅读入手,一是靠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他,二是靠同学的羡慕家长的鼓励教师的表扬来激励他,必要时还可以适当采取伴读方式,只要能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读的快乐,他们就会离不开书。

三、让学生选择阅读

有了对阅读的热爱,接下来就是如何向学生推荐书目了,因为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所以要帮学生选择阅读,千万不能搞成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要建立这样一个理念,就是一学期哪怕是只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千万不要把事情走向另一面,导致学生厌读。一般来讲低年级的孩子对童话、寓言、神话等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经典,如《小猪唏哩呼噜》、《格林童话》等,刚开始读时,学生一定会碰到许多认不得的字和不懂的词,要告诉他们不要放弃,坚持读完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还会有美妙的体验,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沉浸在经典名著的阅读中,我们会感受到:好书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是多么地重要啊。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一定会成为引领学生前行的盏盏明灯。再一个方法就是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列阅读清单,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自主选择,或是让学生自主交流,然后共同确定阅读书目,所以让学生选择阅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适合的,二是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