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范文第1篇

在判断床边X线摄影正当化后对被检者和同病房患者实施辐射防护最优化,同样是放射技师的重要责任。随着数字化X线摄影的发展,CR、DR在临床广泛应用。被检者的X线接受剂量和重复照射大大减少,由于CR摄影条件的宽容度较大,这使X线摄影成功率提高,还可以一幅图像多种用途,例如胸部外伤的患者拍胸片的同时,包含了胸椎、肋骨,那么在胸片图像上利用CR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胸椎图像、肋骨图像,可以省去二次曝光,从而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6]。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学术导向口号是:接受适度噪声。噪声是影响数字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其密度分辨率[7]。在高对比部位,适度的噪声水平对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明显,这样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提高影像质量的时候增加辐射剂量,会增加被检者的风险;减低条件,通过计算机后处理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都是不可取的[8]。

2床边X线摄影的安全性

2.1被检者床边X线摄影的防护措施当患者需要进行床边X线摄影时应做到房间只有被检者一人,其他患者及陪同家属应及时离开房间,减少其他人接受辐射的机会。如被检者病情严重需要家属照顾,或房间内其他病重患者无法离开,则需对其进行防护。对被检者不需要投照的部位也需要做好防护[9]。随着CR的更新换代,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床边X线摄影的剂量越来越低。如在ICU中因有血透机、心电监护、呼吸机及吸引器等设备放置,致使同一病房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间距加大,因此CR床边摄影被检者与其最邻近患者之间X线吸收剂量无相关性。所以,同一病房远离被检者的其他患者X射线吸收剂量接近本底。2.2新生儿床边X线摄影的防护措施在新生儿床边X线摄影时更应注重对患者的辐射防护[10]。新生儿对X射线照射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潜在危险,电离辐射能够诱发白血病,新生儿受照射后其发生概率会更高[11]。对于辐射高敏感组织的淋巴组织、胸腺、甲状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以及胚胎组织的危险更大,在防护上应引起高度注意。新生儿的预期生命比成人长,因此辐射的有害效应在儿童中表现出更大的潜在危险[12]。X射线具有累积效应,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增加未来诱发血液疾病、不孕不育及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新生儿床边X线摄影过程中要根据检查适应证,尽量避免非临床诊断范围的X射线照射,在床边X光机中应备有铅围脖,及时给新生儿的性腺等射线敏感部位进行防护。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患儿均在保温箱内,且有上呼吸机的患儿,因此对同病房其他新生儿的防护需用3个铅屏风将床边机机头的3个方向进行遮挡,进而减少X射线对其他新生儿的电离辐射[13]。2.3减少曝光时间在胸片摄影时为了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应适当增加电压,当电流不变时减少曝光时间则不会影响影像质量,同时可避免呼吸影响而产生模糊影像。对呼吸困难者应先了解清楚其类型,即呼气性困难、吸气性困难及混合性困难。呼气性困难表现为呼气费力,慢而长,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较小支气管阻塞,对该患者应在吸气末用超短时间曝光;吸气性困难表现为吸气显著性费力,锁骨上窝凹陷,呼吸肌明显梗阻,可在胸廓扩张、吸气终了时曝光。掌握好呼吸规律,选择瞬间曝光[14]。

3床边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1)所有医务工作人员应正确地认识到床边X线摄影是一种防护性较差的诊断程序,对被检者及同房间患者存在一定辐射危险。必须对每位患者进行正当性判断,以减少10%~20%的床边检查数量,从而遏制对床边X线摄影的过度应用[15]。(2)相关从事床边X线摄影的医学技术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培训,使之了解如何在满足医学诊断前提下使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3)在床边X线摄影中影响患者辐射剂量的因素有很多,必须针对每位患者个体特征精心研究和分析,在保证影像质量条件下正确使用缩光器、变化相应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16]。(4)医学影像相关学术团体应积极倡导“辐射安全文明化”概念,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职业意识与责任感,切实遵守国家法规、标准及规范中相关条文规定,在发挥床边影像检查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4结语

辐射防护范文第2篇

1.1辐射防护分级管理

大修现场,检修项目很多,交叉作业多,而辐射防护人员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每一个核电厂在大修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辐射防护管理资源,对辐射工作按风险大小进行分级管理(表3),对于那些辐射风险较高的工作则必须在管理上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逐项跟踪。

1.2辐射防护大修管理的主要工作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大修准备阶段、大修实施阶段、总结反馈阶段。1.3.1大修准备阶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大修准备阶段是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真正做到人员到位、物资充分、计划完善、文件齐备,在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一般大修前7个月,确定大修辐射防护协调人,并上报大修总经理部,处室授予大修协调人安排、协调大修有关辐射防护工作的权力。大修协调人在大修开始前5个月时启动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准备阶段的工作清单分配任务并逐项进行落实,辐射防护大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见表4。大修文件准备是大修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准备工作越充分,实施阶段的工作才更有保障。大修协调人需要对大修总体计划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以往大修的经验反馈,编制大修辐射防护的监督方案,同时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个高风险的检修作业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并对作业中的关键步骤设置控制点,所有用于大修监督的执行文件,只有经批准并加盖大修文件章方可现场实施。此外,在编制辐射防护大修实施方案时还需对下列情况给予高度重视:以往没有开展过或较少开展的放射性工作;以往发生辐射事件较多的作业;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的作业;环境位置较差的作业等。大修准备阶段还需做好实操培训,特别关注的是那些新员工,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缺乏经验、技能不足,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根据历次大修经验事件来看,很多人员污染事件是由于附加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造成,因此加强新员工的实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高辐射风险的工作还需加强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减少作业时间和个人受照剂量,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装拆堵板作业,此项工作需要在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内部进行,存在极高的外照射和污染风险,大修前安排作业人员在模拟现场实际工作环境的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上反复演练,直至合格为止。1.3.2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中准备阶段的内容全部落实,标志着辐射防护大修准备的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从而进入大修实施阶段的进程。在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各专项小组将全面运作,根据大修进度,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各项辐射防护监督任务。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主要工作包括:―辐射工作许可证的审批,每日审批未来3天计划开工的主线工作和核岛工作的辐射工作许可证。―参加各类大修相关的会议,包括:大修早会、大修计划会、周安全协调会、处室早会、以及其他各项专题会议。―启动大修辐射防护日报的编制。―机组停堆后不同工况的核岛辐射水平测量,执行热停堆、氧化运行后、低低水位工况反应堆厂房辐射水平测量(在热停堆工况下首次辐射水平测量后,需对反应堆厂房红区进行降级),进行测量结果比较和评价,并对测量图的信息公布。―放射性热点屏蔽。―根据规程要求,增加污染检查的频度和范围。―根据大修进度和辐射防护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专项检修作业的辐射防护监督和控制点的释放。―辐射防护巡检及专项检查,包括:定期常规巡检,组织专项检查,参与辐射安全相关的联合检查等,对于发现的问题编制报告,并进行上报及协调整改。―对于发生的辐射事件、异常的调查与跟踪。―计划外新增工作的辐射防护控制。―KRT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的状态调整及通道大修。―部分管理厂房或区域的状态恢复,如ET出入口停运,设冷水区域重新划分为辐射控制区,龙门架临时污染区的解除等。在大修实施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将辐射防护的各项管理措施应用到各项检修工作中去,这里不仅需要将辐射防护实施计划与大修计划保持一致,还需要辐射防护大修协调人、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和大修监督人员的密切配合。大修协调人每日参加大修早会和计划会后,针对最新大修进度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当日的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根据大修行动指南和实施方案中的文件,安排大修监督员逐项完成当日的工作,并将完成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汇报至大修协调人,通过逐层的责任管理,保证每日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大修实施阶段放射性检修作业全面开展,作业集中且参与人员众多,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或事故,如人员污染、区域污染、意外照射事件等,一旦发生辐射安全相关的事件或事故,需要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开展纠正行动,并形成事件报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处理的及时性,及时采取行动不仅能限制事件或事故造成的后果和范围,而且能够更为准确的分析出根本原因。大修实施阶段,除了关注常规高辐射风险的作业外,还需特别注意计划外新增的放射性工作,一般提前列入大修计划内的工作,准备相对充分,而临时增加的放射性工作往往因准备时间不足,风险分析不到位容易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流程,使得计划外的工作,能提前被获知,并做好充分评价和必要的文件准备。1.3.3总结反馈阶段大修现场工作完成并不表示大修已结束,只有在完成总结反馈工作后,才真正意味着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结束,在此阶段需要对辐射防护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大修中的经验数据、发现的问题和良好实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这些内容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最后通过大修总结会和经验反馈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总结和经验反馈,使得大修中重要的经验数据得以保留,以便后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大修中良好实践,并对存在的不足开展纠正行动,这些良好实践和纠正行动将会落实到下次大修的辐射防护准备工作中,使得辐射防护的大修计划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这里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总结反馈阶段在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的作用:1)积累经验,实现螺旋化提升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从首次大修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大修总结和经验反馈工作,每次大修结束后,要求各专项负责人编制专项工作总结,大修协调人编制辐射防护专业的大修总结,重点分析大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良好实践(见表5),针对不足之处开展纠正行动,将这些纠正行动和良好实践应用到以后大修管理中,从而实现大修辐射防护管理螺旋化提升。最终,这些总结和重要测量数据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使得这些宝贵经验得以延续。2)改进缺陷,保证大修现场的辐射安全对于机组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技术上的改造,来提高现场的辐射安全性。例如,1、2号机组建造期间没有对反应堆厂房内燃料传输通道采取任何屏蔽措施,装卸料期间,燃料传输管附近区域的辐射水平非常高,工作人员进入该些区域,非常容易导致超剂量照射事故。2003年101大修卸料期间,两位运行处现场操作员途径燃料传输通道的正下方,适逢乏燃料组件从通道中穿过,两位现场操纵员每人接受意外照射约100μSv,造成小剂量意外照射事件。针对此缺陷,辐射防护科通过现场隔离、技术改造方式,消除了此缺陷的造成辐射影响,并将此项实践经验应用到后续投运的3、4号机组。3)在实践中吸取教训,在管理上加以改进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管理经验,可以说是在实践和经验累积中不断完善的,电站投运初期无论是辐射防护专业还是检修单位可能都存在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外部学习和同行经验交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中核运行二厂也是在历次的大修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从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例如:(1)2007年203大修期间,4名检修人员在换料水池进行装卸机套筒检修时造成面部沾污,分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前辐射风险分析不足,导致作业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在没有配戴任何面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在没有去污的套筒上存在严重的表面污染和大量放射性的浮灰,对设备的操作和接触会造成放射性的颗粒从设备上掉落转移到工作人员身上,在没有任何防护的面部很容易造成体表污染,严重的话还可能形成内照射。针对此情况,在后续的实施方案中要求此项作业调整至水池去污后进行,并在水池去污的工作中增加装卸料机套筒去污的工作;其次,工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面部防护用品,需要直接接触设备的作业人员佩戴气面罩等防护器材,此后该项工作没有再发生类似原因造成的人员体表污染事件。(2)301大修前辐射防护大修现场监督一直实行专项负责制度,各项工作有辐射防护专人负责,但随着运行机组的增加,需要分出人员进行其他机组的大修准备,造成每个专项负责人需要承担多个专项的工作,对于大修现场的监督工作往往应接不暇,因此在借鉴国内同行电站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大修监督管理模式,设置了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岗位,提高了现场异常情况的及时响应能力,也实现了大修期间辐射防护人员配置的优化。

2大修管理中的需要重视的问题

大修辐射防护管理除了做好准备、实施和经验反馈三个阶段的工作外,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1)大修管理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协作的综合性的工作,辐射防护监督不能孤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不仅需要大胆管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听取检修部门的良好经验,只有融入电厂正常的生产管理渠道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加强年轻的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与锻炼。大修期间各项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一批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技术队伍,年轻同志是这个队伍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年轻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给予其机会不断的去磨练,但也需要注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让其独立承担超过其技术能力和经验水平的高风险工作。大修期间检修项目众多,是年轻辐射防护人员学习的最好课堂,在“传帮带”的基础上要给予其不断实践的机会,使其从被动跟学到自主思考,最终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3)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编制需要结合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不能“闭门造车”,仅从辐射防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否则辐射控制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例如,在某些区域狭小、通风不不佳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会比较高,如果仅从辐射防护角度考虑,需要通过穿戴附加防护用品进行严密的个人防护,而工作人员在闷热的环境下,往往很难严格遵守辐射防护的规定,如何平衡两者的矛盾,需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充分考虑,例如,将该类作业的检修窗口与风机的检修窗口错开,或在防护用品配置上加以改进。4)保持大修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执行文件的各项内容要简练、准确,避免存在歧义,否则容易引起误解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其次,生效的辐射防护监督计划,需要严格落实各项要求,不得随意的降低了预定的管理要求,确实需要调整的监督计划和防护措施,必须重新进行辐射风险评价,再批准实施。5)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对两类人群应多加关注,一类是“新员工”,另一类是“老员工”,“新员工”因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而“老员工”经验丰富也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对于大修期间的辐射防护人员也是同样要求,特别是具有多年大修辐射防护监督经验的“老员工”,不能因为以往的成绩而降低了辐射安全控制的质量,只有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好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结束语

辐射防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辐射防护;测井;编录取样

1. 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从事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果没做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当,则会受到辐射照射。高剂量的辐射照射会造成人体的机能丧失甚至死亡,小剂量的辐射照射虽然短期内身体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但长期的累积照射也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正是基于对放射性辐射危害的防范,所以无论乘坐飞机还是火车,在安检中早已增加了对放射性物

实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处处都有电离辐射。像宇宙射线、建筑材料、电信及各种无线电设备发射的电磁波等;但由于剂量非常小,且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伤害。但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接触的都是辐射剂量较大的放射源,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和有效的防护,才能保证人体的不被伤害。

2. 铀矿勘探工作辐射来源

铀矿勘探辐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密度测井装卸源、放射性仪器标定、地质编录物探γ+β编录、铀矿样品测量取蛹罢理等。

2.1 密度测井防护

密度测井所使用的放射性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伽马源,另一类是中子源。石油和石化部门密度测井所用的放射源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有多种,核工业铀矿勘探所用的综合测井仪大多采用煤田测井仪改制而成,所采用的放射源也沿用煤田系统所使用的CS-137伽马源,其放射性活度大约有100毫居里左右,属于Ⅳ类源,依据公式

其中H是活度为A的(单位为GBg)的放射性点源在距离r处的(单位m)处产生的剂量率(单位msv/h);

为该放射性核素的剂量率常数,单位为msv・m2・GB-1・h-1。CS-137的剂量率常数为0.081 (msv・m2・GB-1・h-1)计算出其辐射剂量(见表2)。

熟练的放射源装卸工在一次装卸源操作过程中,使用加长螺丝刀(长约50公分)实际用时约为3分钟,则其受到的辐射剂量约为0.042,若一个员工一年累计完成测井装卸源100次左右,则其受照射剂量值是4.2msv,而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为职业性全身照射的年限值为每一年中累计剂量值为50msv,连续五年之和不超过100msv.按此标准虽然剂量上测井装卸源人员远未超过标准剂量限值,但仍有个别员工在一天连续测井并装卸放射源四次及以上时,会出现头发脱落严重、疲乏、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是其在操作过程中业务不熟练、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单日内接受辐射剂量超标所致。所以装卸源时,要尽可能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必须穿铅衣戴催铅手套戴铅眼镜。单日内若测多口井,要轮流装卸放射源,避免单一个体接受累计辐射照射。一个熟练的放射源装卸工,装卸源所用时间也许只有新员工的一半,新员工因为对放射源的动作过于急躁,有时会损坏装源工具,仪器源恐惧,有时对放射源固定螺丝安装不到位,或者过于坚固,引起不必要的返工,所以,新员工的放射性安全技能和操作技能培训至关重要,要使工作人员了解放射性的危害性和可控性,避免无知者无畏,认为放射性对人体的伤害微乎其微,也不能谈源色变,必须正确认识放射性对人体伤害性和可控性,最大限度的控制其对人身的伤害,并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放射源装卸工作,要尽量安排婚育后的工作人员完成操作,未婚及婚育期的人员尽量避免操作放射源。

2.2 放射性仪器标定防护

铀矿勘探中每个月要进行放射性仪器的标定,标定所使用的放射源为6#镭源,属于Ⅴ类源,标定时,要把放射源挂在一根平直的铁丝上,离地约有2米多高,依据标定仪器所需标定值划分出7到8个的距离点,每个点采集一定数量的仪器读数,用来求取放射性仪器的标定系数。放射性仪器标定主要分为伽玛探管和编录仪,仪器标定时,工作人员要穿铅衣,戴铅镜,用较长的竹竿拨动放射源,放射源拨到目的点位后要立即离开。伽玛探管标定时,每标完一根,要换人操作,避免个人辐射剂量的累积照射。编录仪标定时,工作人员用竹竿拨动放射源到指定位置后,设置编录仪采用时间采样方式标定,避免人工近距离长时间读取仪器读数所引起的辐射伤害。

2.3 地质物探矿心编录

地质人员和物探人员进行岩矿心编录时,因为要近距离接触铀矿样,所以要戴好口罩和手套,编录取样完成后要及时清洗,防止放射性污染物的沾染。

2.4 样品取样及测量与整理时的辐射防护

在铀矿钻探中采取的矿心,根据勘探需求,要取大量铀样,用来求取储量计算时需要的各种修正参数和计算参数。因矿心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取样及样品测量时,必须戴口罩,戴手套,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洗手,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通常采集好的样品会放在样品库房里,采集到一定数量后,要整理好送到化验室化验分析。样品在库房里的长时间堆放,其中的镭经过衰变会产生氡气,氡气无色无味,易扩散,人体自身难于察觉,但若是吸入肺中后,在体内会对人造成内辐射,破坏人的呼吸系统。严重者可导致肺癌。所以在样品库房里整理样品时,必须提前打开库房的门窗进行充足的通风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库房工作,要及时把库房里的样品移到室外进行整理和测量,防止受到室内的氡射气污染。

3. 铀矿勘探辐射防护的原则与手段

在铀矿勘探中,与放射性有关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辐射剂量大小,与放射源距离的远近、受辐射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正确使用屏蔽物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放射性外照射防护原则: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

3.1 距离防护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级衰减,所以,在使用放射源和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增加人体与放射源间的距离,能够使人体受到的辐射降到最低。如在密度测井装卸放射源时,使用较长的螺丝刀;在密度测井探管装好放射源后,用长的钢筋钩子拖拽探管,慢慢放入钻井中。测量完成后,要用加长的毛刷清洗放射源,切忌直接用手近距离接触放射源,清洗后放入源室,再用钢筋钩子拖放在地上进行源的拆卸。同理,在放射性仪器标定时,用长的竹竿拨动放射源,也可有效地减少放射性射线的照射。

3.2 时间防护

人体受到的外照射累积剂量与受照射时间成正比。所以,要尽量缩短与放射性物质的接触时间。为此,从事测井放射源安装的工作人员,要用假源模型反复练习,特别熟练后再进行放射源的操作。如果因工作需较长时间处于放射性场合时,则应限时或限剂量,以防止伤害。

3.3 屏蔽防护

不同的物质对放射性射线都具有屏蔽作用,但屏蔽能力是不同的。其中铅是屏蔽能力最强的,所以,在装卸放射源和标定放射性仪器时,可通过穿铅衣、戴铅眼镜来实施防护。

4. 结语

铀矿勘探工作中,与放射性作业有关的工作者在外照射时要严格执行辐射防护三要素,在近距离接触铀矿样时要杜绝铀矿物粉尘进入体内以免造成内照射,所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从事与放射性有关的工作人员要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放射性工作源的活度大小及防护措施,学习放射性源的安全知识及防护手段。

(2)熟练掌握密度探管装卸源的流程,定期进行装卸源的培训和练习,操作时要做到迅速、准确、可靠。

(3)放射性源是重大危险品,源室必须要双人双锁,设置红外报警器及辐射计量监控器,必须严防丢失、泄漏、落井。

(4)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辐射剂量仪,定期检测辐射剂量,合理分散接触剂量,避免过于集中,还要保证营养和休息。每年要到指定的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体检,检查身体有无放射性疾病的症状,若有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做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辐射防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辐射防护 辐射监测 剂量

中图分类号:TL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110-03

Abstract: 303 hot cell is a class a radioactive laboratory engag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irradiation reactor materials, fue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and use of 303 hot ce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fter safety technology reform, 303 hot cell formed a set of complete and effective radiation pro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original.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303 hot cell, including: the zoning of the radiation workplace, radiation monitoring system, dose control and waste management, etC.

Key Words: Radiation Protection; Radiation monitoring; Dose

303崾沂20世纪70年入使用的反应堆材料辐照后检验热室,主要进行反应堆乏燃料、堆内构件等强放射性物质的检验。于2010年完成包括辐射监测系统和流出物监测系统改造在内的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依据相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近几年科研生产和运行情况以及各项辐射监测数据表明,改造后的辐射防护系统能保证303热室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1 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

303热室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4×109 Bq,属于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根据源项分布情况,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1],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和控制区,其中控制区又分为控制Ⅰ区、控制Ⅱ区。监督区包括热室操作区、卫生出入口等,控制Ⅰ区包括热室维修区、汽车通道、低放废液暂存间、中放废液储罐间和吊装大厅等,控制Ⅱ区为各热室。依据GB 18871-2002规定,结合303热室放射性操作工艺及源项,各分区辐射水平和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分别按表1、表2进行控制。

为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在控制区边界设置了卫生出入口,严格控制工作人员进出控制区,并规划了独立的人流和物流路线,避免交叉污染。

2 辐射监测

为保障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的辐射安全,303热室设置有辐射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包括工作场所辐射监测、流出物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2]。

2.1 工作场所辐射监测

303热室的工作场所辐射监测分为工作场所γ监测、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

2.1.1 工作场所γ监测

为对工作场所γ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设置有辐射监测系统,其工作示意图如图1。

辐射监测系统由上位机、固定式γ监测仪和区域辐射报警仪组成。固定式γ监测仪采用电离室探测器分别对热室内γ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可根据具体操作源项设置不同的报警值,同时提供监测数据就地显示和声光报警。区域辐射报警仪采用GM管探测器对各工作区域内环境γ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并提供声光报警。所有固定式γ监测仪和区域辐射报警仪均接入辐射监测系统上位机。上位机集通信控制站、数据处理显示报警、数据库服务器为一体,是整个辐射监测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实时显示、打印现场监测设备的测量数据和报警状态,并将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存入数据库,存档备查。

另外还配备有便携式长杆γ剂量率用于现场监测。

2.1.2 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

303热室设1套多通道气溶胶取样系统,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测量分析。气溶胶取样系统包括真空泵、流量调节阀、电磁阀、取样盒、取样嘴等构成,如图2。

气溶胶取样系统包含多个取样支路,每个取样支路由取样嘴、取样盒和电磁阀组成。各个取样支路的电磁阀之间互锁,以实现对各取样点位扫描取样。获得的样品送实验室测量,通过计算得出取样位置的放射性气溶胶浓度。

此系统接入303热室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

另外还配备有移动式气溶胶取样泵,定期对监督区取样分析。

2.1.3 表面污染水平监测

定期工作场所墙壁、地面、工作台面、设备等表面进行放射性污染水平取样测量,防止污染扩散。

2.2 流出物监测

2.2.1 中低放废液放射性浓度测量

中低放废液排放、储存和转运前,均进行测量。对中低放废液取样、制样后测量α、β放射性活度,最后根据其活度值确定其排放渠道。

2.2.2 气载流出物测量

303热室的气载流出物经排风塔高架排放。在排风塔上设有取样口,由气体流出物监测设备对烟囱排出物进行连续取样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放射性气溶胶、碘和惰性气体。

2.3 个人剂量监测

个人剂量监测包括外照射监测、内照射监测、体表污染监测等。

2.3.1 外照射O测

303热室为每位放射性工作人员配置一个热释光个人剂量计,由原子能院按季度统一对个人外照射剂量进行测量和评价,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另外还配置了一定数量公用电子剂量报警仪。

2.3.2 内照射监测

除监测工作场所气溶胶放射性浓度估算待积有效剂量外,还由原子能院按年度统一对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全身计数测量以评价内照射受照情况。

2.3.3 体表污染监测

控制区卫生出入口设置1台全身污染监测仪,对退出控制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监督区出口设置1台手脚污染监测仪,供退出操作区的人员使用。另外还配备有便携式表面污染监测仪,用于现场监督监测。

3 剂量控制

根据GB 18871-2002[1]规定,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 mSv,任何一年份内不超过50 mSv。根据303热室的实际情况,考虑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将个人剂量约束值定为10 mSv/a,管理目标值为5 mSv/a。

表3给出了近3年303热室放射性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数据。

近3年,303热室进行了秦山乏燃料棒检验、田湾监督管检验和大亚湾乏燃料棒检验等项目,由表3可知,工作人员的集体剂量和平均个人有效剂量均处于合理范围内,最高个人有效剂量未超过管理目标值,工作人员受照情况处于可控状态。

4 三废管理

303热室主要操作对象为乏燃料棒、堆内构件等放射性材料,放射性三废主要来自于工艺试验、设备检修和放射性去污等操作。为了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放射性操作规程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

4.1 气态放射性废物

303热室设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并合理安排各分区负压和换气次数,控制气流由监督区流向控制区,由低污染区流向高污染区,保证放射性物质的有效包容。通风系统设有初效、高效和除碘过滤器,废气经三级过滤后由40 m高的排风塔向大气高架排放。

4.2 液体放射性废物

液体放射性废物的分级严格执行《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 9133-1995)[3]的规定,废液经取样分析后,根据其放射性浓度,排入低放废液暂存槽或中放废液暂存罐中,在热室运行过程中严格杜绝高放废液的产生。当低放废液储量到达一定量时,通过原子能院地下低放管网输送至原子能院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中放废液则由槽车转运。303热室每年产生约0.5 m3中放废液和5 m3低放废液。

4.3 固体放射性废物

通过对工艺试验操作的严格控制,杜绝高放固体废物的产生。根据固体废物的放射性水平,对中、低放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整备,然后装入200 L标准废物桶,中放、低放分区存放。废物桶张贴标签注明内容物和辐射水平,待积存一定量后通过汽车房转运通道运送至原子能院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303热室的固体放射性废物产生量约4 m3/a。

5 结语

安全升级改造后的303热室,对辐射防护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辐射监测手段,严格执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工作场所和人员的监测,有效地控制了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和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在近几年的运行过程中,个人有效剂量未超过5 mSv,工作人员受照情况处于可控状态,放射性三废的产生符合最小化原则,提高了303热室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辐射防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对策安全应用质量控制

近年来,医用放射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迅速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由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产生的射线对人体健康有害,如果使用不当,就可导致放射事故发生。因此放射线诊断检查是一把双刃剑。

一、放射诊疗辐射现象分析

医疗X射线辐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低廉、方便快捷是X线胸透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常规的X线检查中,伤害程度与放射剂量成正比。胸透一次的受线量相当于胸部平片的18—24倍。拍片子对人体的伤害比做胸部透视要小。所以能拍片的要尽量拍片,少做胸部透视。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胸部平片的费用是胸部透视的好几倍,而且照完胸部平片不能马上取结果。大医院患者多的,上午拍胸片要到下午才能去取片子和结果,耽误时间,所以很多患者愿意选择胸部透视。

2.放射线的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防护意识淡漠。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和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伤降到最低。在实际工作中,放射室的大门经常不关,容易伤害无辜人群。不少患者嫌戴防护用具太麻烦,不愿穿戴就匆忙检查。大部分放射线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偶尔一次来做X线检查,即使没有防护危害也不大。所以让患者没有任何防护进行X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

3.因为放射线防护用具价格较贵。不少医院一台机器只配一套防护用具或多台机器只配一套用具,且用具不清洗,使用年头较长,又脏又破,患者嫌弃不愿佩戴。

二、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对策

1.医疗机构在使用放射线进行检查和治疗时,首先要保证其正当性,即是否有必要进行。严格控制X线检查的适应证,要杜绝为增加经济效益而进行短期多次重复检查。其次对必须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要保证所使用的辐射剂量在满足医疗行为目的的前提下为最低,合理设置产生辐射的参数条件。

2.医务人员应该主动给患者提供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改善患者的放射防护条件。为患者配备铅围裙、铅手套、铅围脖等个人防护用品。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对口腔科使用的牙片机应用铅防护材料将牙片机与工作区域隔开,避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

3.对患者进行放射线检查和治疗前,应当事先告知患者放射学检查对健康的影响,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在各放射科室的就诊区域设立温馨提示,告知患者“射线有害”。

三、放射辐射设备的安全应用和质量控制

1.放射辐射设备的机房设计和建设。安装放射辐射设备的机房要根据设备的最高射线输出能量进行防护设计,设备安装运行后其辐射剂量对周围公众和该区域的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要尽可能低于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基本限值。

2.放射辐射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检测。放射辐射设备的机房建设基本完工后,应邀请生产厂家的安装工程师到现场确认安装条件是否具备,确实具备安装条件后设备才能进入机房进行安装,设备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医院要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陪同配合安装,以既监督安装调试质量,又对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解和学习。

3.日常维护保养和质量监测。放射辐射设备每天在对病人进行诊疗工作前应进行自检,查看机房温湿度是否正常,各级剂量检测和监测数据是否正常。对于放射治疗设备每周要做物理剂量检测,检测能量和输出量是否稳定,对所有放射辐射诊疗设备每两年要进行一次质量检测,平常出现大型故障时在修复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测,符合质量要求才能投入诊疗应用。

4.放射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从事放射辐射诊疗的工作人员应配带好个人剂量监测仪,工作时直接受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应穿戴铅衣,铅帽和铅手套等防护设备;个人剂量监测仪每月进行一次剂量统计,发现超标的工作人员应暂停工作,进行休养,从事放射辐射的工作人员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终身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