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辐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

1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3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超级秘书网

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4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4]张剑.关注健康——从设计的角度看待电磁辐射.微型计算机.2003.(23).112~118.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

一、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二、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三、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

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辐射防护;实习生;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50-0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超声、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等放射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疗的各个领域[1]。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从种类、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 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学利益, 同时也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2]。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已将医学辐射防护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成立医学辐射防护工程学系来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3]。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研究,《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gbz97-2002)等标准的颁布,对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源自辐射的病因做出的判断具有法律效力[4]。但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 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 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受到过量照射等情况时有发生,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健康隐患[5]。为此,本次研究探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为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1~2012年在西双版纳州某医院实习的218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平均年龄(23.8±9.7)岁,其中男生104名,占47.71%;女性114名,占52.29%;本科99名,占45.41%;专科119名,占54.59%。

1.2 研究方法

对该院全体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进行普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辐射防护知识来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等调查项目。问卷设计后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修改,在现场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员经过专家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时问卷由研究对象填写,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97.3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人平行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数据导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 = 0.05的检验水准进行统计推断。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辐射防护知识来源

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有56.42%(123/218)来源于带教老师,55.05%(120/218)来源于课堂学习,31.19%(68/218)来源于课本,20.18%(44/218)来源于同学。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67.68%,67/99),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66.39%,79/119),二者在课堂学习(χ2= 11.300,p = 0.021)和带教老师(χ2= 9.117,p = 0.037)这两种知识来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以回答正确5个问题及以上为知晓,回答正确不足5个为不知晓,本次研

中本科和专科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专科学历实习生,本科学历实习生在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学历实习生,但在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p < 0.05)。见表2。

2.3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 = 1,知晓 = 0),以性别、学历、民族、知识来源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是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其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规定新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放射防护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证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所以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不仅要懂得自身的安全防护,而且还要懂得对患者的防护[6]。本次研究提示,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56.42%)和课堂学习(55.05%),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课堂学习是影像医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的讲解是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显示,放射防护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存在着内容繁多、学时少的特点,这在无形中使医学生产生“非主科”意识,认为放射防护课程是教学大纲“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更需要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健康教育[7]。 生和专科实习生的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说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辐射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习生对诊断、治疗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等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原则知晓率高于专科生。同时,本科实习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辐射防护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专科生全面,需要加强专科学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在操作前穿铅衣,戴铅帽、口罩、橡皮手套,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物和存放食物,以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降低辐射量等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实践操作中基本的、常规的辐射防护知识有所忽略,需要带教老师强调。二者在辐射来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以及人体接受过量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畸形变不可逆的辐射损害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高,也需要加强学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身健康不够关注,对辐射防护的意识有待提高。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说明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需要加强专科生的健康教育,同时说明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实习生加强辐射防护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对实习生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增强辐射防护意识,促进健康[8-10]。

[参考文献]

[1] 强永刚. 医学辐射防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2] 陈福华,袁建华. 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7-418.

[3] 廖永华. 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4] 汪莹.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 广东科技,2009,(16):101-102.

[5] 何祥金,陈劲,魏江涛,等.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

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9-420.

[6] 强永刚,林伟,廖永华,等. 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 2005,4(2):113-115.

[7] 陈渝,高加蓉,郎朗. 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99-113.

[8] 邬仁会. 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防护措施;辐射危害;探究

1.引言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磁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许多领域之内都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电磁技术的使用,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为科技的发展及各项技术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其相关技术的使用,具有两面性,电磁辐射的污染,是一种隐性的污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确实存在,在西方国家的环保学者眼中,电磁辐射甚至被认为是幽灵电波。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已经不能够离开电磁技术的使用,卫星、网络、无线电等,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工具,所以,有针对性的对其危害进行合理的防护,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减少日常生活当中的威胁,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电磁辐射的危害概述

电磁辐射带来的危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即生物效应以及其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下文将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2.1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伤害有许多,例如失眠、记忆力减退、多梦、头昏、脱发等等症状。而多种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尤其是高频的电磁辐射以及较强的电磁场作用,其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人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并且极为容易产生白血病、白内障、脑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等。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可以看出,长期在显示器之前工作的人群之中,以上几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过普通人群。

2.2 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电磁辐射还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根据相关的分析,可以看出,电磁辐射可能会使广播不能收听、电视不能够正常的观看,同时自动的控制信号还会因电磁辐射的干扰而出现失误的情况,飞机的信号灯、医院的医疗器械、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等等,都会由于电磁辐射的干扰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所有这些问题的发生,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体的损害。另外一个方面,电磁辐射还对武器弹药、易爆物品和易燃物品等,造成潜在的威胁。

3.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以及方法

根据上文针对电磁辐射的多方面危害的分析,可以对其在实际生活和应用当中造成的损害有着一个大致上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深入的对电磁辐射的合理性防护方法、防护的主要技术等,进行深层次的探析,力求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改善和解决,为人们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威胁。

3.1 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为了减少生活当中电子设备以及相关仪器带来的电磁辐射影响,降低其潜在的威胁,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不仅要针对设备的使用加强过程和阶段的管理,加强严格的控制,同时,还需要对电子产品的设备、吸收以及屏蔽等环节当中加强监控,保证其危害降到最低。

(1)电磁屏蔽。此项技术是有效的防治电磁辐射危害的关键点,同时,也是最主要、最可行的方案之一。其目的,在于防止射频电磁场的影响,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的实施,将其辐射的强度降低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将电磁辐射的影响以及副作用等,也限制在允许的制定范围之内。

(2)接地技术。接地技术,其指的是在电磁辐射源头以及大地之间,或者是大地之上的可以当作是公共点的金属构件之间,使用低电阻的良性导体,进行连接。在一般的情形之下,接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工频接地、静电接地以及射频接地,而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电磁辐射带来的危害,还需将射频的相关设备的外壳进行专门的接地,进而给高频干扰电压提供很好的电阻通路。分析其接地的原理,是将屏蔽体或者是屏蔽的部件,通过其内部的感应生成射频,并且将电流快速的导入到大地之中,进而使屏蔽体本身没有成为二次辐射的射源,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屏蔽作用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在接地技术当中,还应做到:接地极要埋设在接地井之内,射频接地电阻要较小,接地线和接地极尽量使用铜材质,适当的选择接地极的环境,否则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3)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技术主要是根据进场区域的电场强度,以及其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相关规律,在进场的区域之内,电场强度就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的减小。根据此项原理,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将生产工艺及以及相应的流程进行合理性的改造,进而实现远距离的控制,可以使得空间的自然衰减利用更加充分,进而保证电磁辐射的危害降到最低。

(4)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指的是在高频辐射环境之内进行工作的员工,应该佩戴相关的防护头罩、防护的工作服、防护眼镜以及其他的相关器具等,这些防护的工作用具一般都是使用金属膜布、金属网具以及金属的丝布等制成,其主要的依据是根据匹配原理以及谐振原理来对相关的吸收材料进行制造和开发,放置于电磁场之中,来有效的吸收电磁波并且将其转化成为热能或者是其他的能量,达到防护的目的和效果。而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除了传统的制造材料之外,还发展了高分子的聚合导电材料、纳米材料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防护的效果比较好,并且重量轻,成本较低,便于使用。

3.2 电磁辐射日常防护

除了相关的防护技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1)日常生活中的辐射主要来源于微波炉、电脑、手机等,需要正确的进行使用和操作,并且详细的阅读相关说明书。还可加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使用屏蔽玻璃、着防护工作服,以减少电磁的辐射伤害。

(2)工作中辐射主要来源于雷达系统,通信发射台站,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大型发电站,输变电设备等。可使用低辐射技术电子产品,对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采用屏蔽法(屏蔽机房、屏蔽机桌、屏蔽包等)、接地法等,高频信号传输线宜采用光纤或同轴电缆等,工作人员必要时可着防护工作服。易燃易爆物宜采用距离、屏蔽、接地等综合防护技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防护的措施方案,力求减少生活当中的威胁,更好的推动此项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彪.论电磁辐射的危害[M].现代环保产业,2010,9.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5篇

泰安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临床核医学诊疗中辐射剂量的研究,探索核医疗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的具体方法,以保障患者、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方法 针对最为常见的核医疗方法131I治疗,选取68例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医师和两名护士负责治疗工作,一组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进行治疗,一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并记录两组患者服用131I后的有效剂量和医护人员1年所受的总辐射剂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1年的治疗之后,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受辐射剂量为(59.63±0.56)mSv,医生和护士受辐射剂量为(4.692±0.056)mSv;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受辐射剂量为(50.21±0.69)mSv,医生和护士受辐射剂量为(1.216±0.037)mSv。结论 患者接受131I治疗所受到的辐射量大于公众照射年剂量限值,但比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低,但通过综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131I治疗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能够保障接受临床核医学诊疗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

[

关键词 ] 临床核医学;辐射剂量;辐射安全与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001-02

核医学又被称为原子医学,它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束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核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2]。在医疗上,核医学可以被用于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等多方面;在药学上,它可以用来研究药物作用原理、测定药物活性、分析药物成分以及对药物进行辐射消毒等。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在医疗检查和诊治上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3-4]。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核医学检测或治疗对患者、核医疗工作人员甚至社会大众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让他们有可能遭到辐射的威胁。当今,临床核医学高速发展,在我国各大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对核医疗安全的管理和辐射防治是医院和医学研究者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临床核医学诊疗中辐射剂量的研究,探索核医疗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的具体方法,以保障患者、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针对最为常见的核医疗方法131I治疗,选取68例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34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在29~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5±2.56)岁,体重范围在46~72 kg之间;观察组接受综合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34例,包括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在32~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2±3.34)岁,体重范围在49~70 kg。所有患者都经过了本院专科医生的详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患者,适合并同意接受口服131I治疗。每组患者配备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的对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仪器和药物:采用合肥众成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FM-96的放射免疫r计数器;将99mTc-DTPA溶液(批号为:S10950009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mL注入喷雾器中,使患者只经口含通气道管端呼吸,在安静状态下吸入雾化的放射性气雾,

将接受常规治疗防护措施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防护措施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每一组分别由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负责治疗和护理工作。通过一年的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经过131I治疗后全身有效剂量和甲状腺有效剂量。同时,对负责两组患者的医生和护士1年所受辐射剂量予以记录。

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是指在患者全身受到非均匀性照射的情况下,受照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与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WT)乘积的总和。它是对福射效应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反应了核辐射对人体的随机效应几率[4]。其表达式为:

E=∑WT·HT

对患者全身有效剂量的测量要依据成人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来进行估算。甲状腺辐射剂量估算先根据由NaI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的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和石蜡人体颈部模型检测的甲状腺吸碘率计算甲状腺内131I的放射性活度,根据文献提供的内照射剂量估算办法计算出甲状腺辐射当量剂量[5-6]。对患者外照射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的主要通过451P-DE-SI型电离室巡测仪,在患者颈部1 m处进行测量。对临床医护人员所受辐射量的检查可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和FJ-377型热释光剂量读数器进行检测。医护人员工作时将计量器放在工作服左胸前口袋内,累计一年所受到的辐射量。

1.3治疗的防护措施

1.3.1常规治疗防护措施 常规治疗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穿戴防护设备,并携带报警式辐射测量仪;②操作结束后要对个人表体和防护用品进行辐射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③出现相关工作人员辐射超标现象应予以详细调查,并及时向卫生部门通告[7]。

1.3.2综合治疗防护措施 综合治疗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内照射的防护,其主要方法是要减少进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在辐射治疗前要做好室内通风;②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包括屏蔽防护(安装防护屏,穿戴防护装备)、时间防护(缩短查房时间)和距离防护(与患者距离保持1 m以上);③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不仅要穿好防护设备,还禁止饮食、吸烟等;④食用蘑菇、木耳等防辐射食品进行防护;第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生辐射超标引起身体疾病的情况要及时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甲状腺有效计量和全身有效剂量的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剂量的使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甲状腺有效剂量使用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医护人员工作一年所受辐射剂量检测结果

见表2。

经对比,患者所受甲状腺有效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全身有效剂量和医护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核医学诊疗技术在各大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131I治疗法,它是核医学治疗的典型代表之一[5-7]。131I是一种口服的同位素,患者通过口服的方式,使131I进入人体,随着时间流逝,131I会在人体内发生衰变,发射出射线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射线。131I具有较大的活度、能量和组织穿透力,能很好地对甲状腺细胞起到抑制作用,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观察患者在1年时间内受辐射的全身有效剂量,以及医护人员在一年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

本文通过两组观察对象的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59.63±0.56)mSv,医护人员1年所受辐射剂量为(4.692±0.056)mSv;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50.21±0.69)mSv,医护人员1年所受辐射剂量为(1.216±0.037)mSv。在治疗中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防护措施的患者及随组的医疗人员。本次研究结果与柳朴[8]在“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Ⅰ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中的结论基本相同,表明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保障其安全。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工作1年接受的辐射剂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差异幅度明显高于陈新悌[9]“福建省部分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在中的研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年限和所选取的随想数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弊端。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131I治疗时,为了保障患者和临床工作人员的安全,应该采取积极的防辐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辐射使用剂量,保障其生命安全。

[

参考文献]

[1] 贾会.浅谈临床核医学辐射[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0):960.

[2] 易艳玲.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2.

[3] 邬仁会.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4] 赵进沛,刘志鹏,许泽.热释光辐射剂量探测技术在医疗照射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3,29(16).

[5] 张永锦.一起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污染事故的教训[J].科技致富向导,2013(13):56.

[6] 张晓懿.甲状腺疾病131I治疗中患者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的研究[D].2013:45-50.

[7] 李雪.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J].现代养生B ,2013(8):51.

[8] 柳朴,卢建祥.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Ⅰ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