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癌症康复

癌症康复

癌症康复

癌症康复范文第1篇

第一,工作量力而行。癌症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到一定程度后,如欲恢复工作,必须征得医生同意。一般应先行半休或轻工作,如能适应方可逐渐转入正常上班,这样有利于精神寄托和疾病康复。但需注意量力而行,防止疲劳。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其实仍有不少病人未能注意做到。如有些患者潜心拼搏于事业和工作,经常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甚至开夜车,结果导致复发转移,甚至不幸英年早逝,还有的患者自以为癌症痊愈,下班以后便热衷于搞第二职业,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也很容易造成过度疲劳,这些情况都是很危险的。

第二,避免家务劳累。有些患者虽长期病休在家或提前退休,已不上班工作,但并不很好休养生息,而是忙于家务劳动,甘为子女或孙辈长期操劳;有的恰逢住房乔迁,全靠自己动手装饰新居,造成过度劳累。这些情况都是不足取的,很容易导致癌症复发。

第三,切忌娱乐过度。有的患者不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保健,虽不工作也不操持家务,但却终日沉缅于饮酒、跳舞、打牌,搓麻将……甚至通宵达旦忘乎所以;还有的喜爱出差和长途旅行,但时间安排过紧,路途太长,往往快速赶路,强行攀高山,或因车船拥挤,购票困难,坐卧不适,缺乏宽松的旅游条件,无法很好休息。这样都易造成疲劳,故需努力避免。

第四,确保良好睡眠。患者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必须立即休息。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它能使全身放松,减少体内消耗,全面消除各种脏器、神经与肌肉的疲劳,恢复机体功能。癌症患者应长期注意睡足睡好,如有失眠症状应及时治疗。对于腰椎、四肢等局部疲劳,也可采取推拿、按摩、气功等方法治疗。

第五,节制。由于性生活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能量消耗很大,故很易产生疲劳,这对癌症病人康复是很不利的。临床上有因性生活过度而加重病情或复发转移的,因此必须注意节制,严禁。

癌症康复范文第2篇

近些年来,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很多癌症的治愈率已相当高。我国对有些癌症的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效果也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诸如宫颈癌、乳腺癌、胃癌、皮肤癌、鼻咽癌、绒癌、食道癌、膀胱癌等,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800多万患癌后治愈或初步治愈的人在坚强地工作、生活着,他们比普通人更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然而,他们常常因工作和事业得不到单位和社会的支持而导致心理上新的不平衡,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我国肿瘤学专家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近年来对治愈后复查、随访的病人作了各种调查。当问及病后的工作情况时,很多人便表示不满:有的人想搞科研,但项目和经费批不下来;有的因单位整顿而被“病退”;有的得不到晋升晋职;有的被迫改行……。据统计,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20多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得到治愈,可以重返工作岗位,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但在一些单位、部门领导的眼里,治愈的癌症病人属于贬值的“废次品”,因而在工作安排上常被列入“另册”。他们的合理要求得不到解决。虽然有些领导是出于对病人的关心,但多数则是对癌症的恐惧和偏见。这往往影响了治愈者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亦会导致他们心理上重新失衡。

患癌后经过妥善治疗而获愈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恢复身体健康的。但是,癌症的阴影并未从他们的心理上完全消失,他们时时担心旧病复发,害怕厄运再次降临;同时也担心自己受到社会歧视和同事的另眼看待。换言之,他们的心理并未随身体的康复而康复。因此,让治愈的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对待生活及事业,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课题,而职业康复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劣性情绪和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并会增加对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易感性,不少癌症患者在病前就曾有过精神创伤或情绪危机。而情绪乐观者则不易患病,即使是患了病,其治疗效果亦比情绪低落者要好。同样,心情愉快,胸襟豁达、有积极生活目标的病人,治愈后不易复发。让治愈者回到社会和工作中去,在职业上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他们从心理上摆脱癌症的阴影,抵御病魔的再次入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反之,若病愈后在工作上受到排斥、被冷眼相看和注入“另册”,难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甚至绝望,重新诱发对癌症的恐惧情绪,再度陷入高度的精神压力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使病魔再度趁虚而入。

有鉴于此,癌症职业康复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创造条件,让治愈者回到工作环境中去,而不应对他们另眼相看。当然,由于生理上或某种特殊原因,在职业、工种等问题上给予调整照顾也是应该的。治愈者重新工作可以调节改善心理状态,像常人一样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总而言之,职业康复需要治愈者自身、单位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说副癌综合征

王廷兆

副癌综合征是指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似乎与癌症“无关”的症状,临床上常可导致误诊。如肺癌患者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出现血糖浓度增高、血压上升、骨关节肥大、杵状指、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也有的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男性溢乳等内分泌失调症状。

癌症康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癌症 心理疗法 信念

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理状态,信念的调节在于疏导自己内心烦恼,愤怒情绪。因为许多人患病后不是被疾病本身所击倒,而是被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所击跨;许多不治之症也不是被医学手段所征服,而是被信心及勇气击退。从历史、现实和发展的角度审视医学这一理论,则略有所感。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记述。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不良的精神刺激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可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从不少的临床实例中,从信念的现代医学疾病的病因病理揭示中,明白了健康的各种法则,认识到人的大脑将成为替自己治病的有力医疗工具和医疗手段。并认为植物神经系统是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机制之一。从此在健康之途上求真、悟道,健康的规律要求人们在健康中把握健康、留住健康;疾病的规律要求人们在疾病中反省自己,走向健康。理论与实践表明,信念疗法是中西医学科学基础,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中,特别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以及机体免疫系统和阴阳气血及脏腑之间的良好状态。一般认为,单独心理因素虽不能直接导致形态组织的病症,但它可影响不同发病环节,促成或加重发病的过程,故运用信念治疗往往可以减轻或避免某些病情的发展。

1信念在癌病人中的作用研究长寿的专家认为,医学手段再现代化,毕竟只是一个外因,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这个内因---你的自稳定作用。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当一个人丧失了自信,人的自稳定作用减弱、消极、恐惧、绝望、急躁等心理表现摧毁整个人体系统;而当他们处于安祥与自信状态,人体系统依靠自稳定作用能够自我修复。提示了针对某些情绪的异常,可从信念上调整心理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致病因素,协助恢复自然稳定作用。可以设想,信念疗法有可能增加抗肿瘤药物药效;还可以调整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从而对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另方面,信念疗法也可改善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及人生观。当一个人疾病缠身以后,他必定感到健康之可赞,也会觉得以往所追求的享乐、名利都无意义。这就给了他一个净化灵魂的契机,最终把人生观定位在健康、智慧与奉献上。

2癌症信念疗法临床应用

癌症患者进行信念疗法时先使病人全身放松,安静地想像射线和药物不断地将癌瘤细胞杀死。每天想像3次,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患者与癌病作斗争,我认为信念疗法值得在癌症综合治疗中推广。

癌症康复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住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采用抛银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8]:(1)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中的诊断标准,且通过组织活检、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无介入栓塞治疗的禁忌证。

排除标准[9]:(1)患有严重的循环、呼吸或消化等系统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2)患有肝硬化、肝脓肿等其他肝脏疾病者;(3)伴远处多发转移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予以行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具体方法:术中常规消毒铺巾,股动脉穿刺点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成功后予以动脉造影,将导管远端沿股动脉向上置入肝癌肿瘤供血动脉中,注射栓塞剂以栓塞血管。

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包括:術前常规备皮、指导患者穿戴梯度压力弹力袜,介入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3000 mL,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

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行为干预,内容包括:(1)制定个体化行为干预方案,如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图片结合宣教的模式,对于年轻喜爱使用电脑的患者采用网络视频模式等。干预内容包括:肝癌及介入治疗相关的知识,术前、术后及康复阶段应做的准备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应对措施。术后对每位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并向患者宣教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症状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及预防的措施和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包括下肢按摩、保持30°~60°的被动抬腿及早期下床康复训练等。(2)个体化心理干预:干预内容主要为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感受,理解患者的痛苦,加强医护交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3)生活方式干预:对患者进行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禁烟酒,予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评分标准[10]  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LC)评估其康复情况,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角色和社会功能共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2 并发症情况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下肢血管栓塞和胃肠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角色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角色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予以压迫止血,感染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下肢血管栓塞予以抗凝药物治疗,胃肠道反应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后均能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见表3。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我国有大量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因此肝癌的发病率较高。肝癌患者发病早期的症状较为隐匿,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病情一般已经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全身等临床症状,许多患者肝区疼痛,身体消瘦,某些患者还存在腹水、黄疸、便血、呕血等临床症状[11]。中晚期肝癌由于进展迅速,患者机体消耗较大,大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2]。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式,其通过介入方式将化疗药直接注射至肝癌供血动脉中,从而阻断动脉供血使肿瘤组织出现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13]。有研究显示肝癌介入治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使瘤体缩小甚至消失,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14]。但由于接受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机体一般情况较差,部分患者甚至已经出现的恶液质,因此,术后康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15-17]。因此,介入治疗前后的康复干预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常规的康复措施,虽然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由于其缺乏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干预,特别对患者生活方式及心理的干预较少,因此,临床效果往往较差;同时多数肝癌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术后康复效果,同时也无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行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康复干预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为患者制定行为目标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制定的计划是患者自己认为可行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干预措施,干预的内容主要以健康行为方式、心理干预为主。以往个体化行为干预较多地应用于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尿失禁等慢性疾病中[18-20]。近来有研究发现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康复缓慢、并发症多不仅仅与患者机体功能较差有关,也与患者长期的不良行为方式有关,不良的行为方式会使患者出现抵制治疗,同时严重的疾病会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放弃治疗等自暴自弃的行为,更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的延续[21-22]。因此,临床上提出应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缓解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癌症康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癌症生存者;管理;自我管理;社会心理行为干预

Abstract:Cancer survivors may face physical, emotional, social, and spiritual challenges as a result of their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roughout cancer survivorship. In fact, many cancers, while still very serious, could become largely manageable chronic diseases.The cancer rehabilitation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 cancer management that would be th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odel on the community cancer management and cancer survivor self-management. The comprehensive psychosocial behavior interventions of the Shanghai Cancer Rehabilitation Club have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furthermore, how to review and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modes, and popularizeit need to think about.

Keywords: Cancer survivors; Management; Self-management; Psychosoci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一、癌症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社会心理行为综合干预已经成为癌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癌症新发病例从2008年的1270万到2012年的1410万,并且将在未来二十年达到2500万。我国二、三级预防工作的推进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得以长期生存2。癌症患者面临因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而导致的身体、情感、精神、社会关系、职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贯穿于其整个生存阶段3。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全球癌症控制战略,该战略除强调实施癌症的预防和控制及减少癌症负担和癌症危险因素外,特别强调应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4。癌症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

当今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于癌症患者的关注也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特征,也越发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以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因素会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削弱机体识别和杀灭癌细胞的能力5,不利于癌症的康复。因此,对癌症生存者而言,医学治疗辅以社会心理行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癌症患者的社区管理不同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管理,除疾病管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管理外,社会心理干预在癌症综合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癌症管理和访视已无法满足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领域的需求

在我国,癌症已经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范畴,已经建立对癌症患者的随访制度,如对于卡氏评分80分以上者1年随访1次,卡氏评分50分以上者半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对于癌症患者现况的了解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6]。已有研究表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癌症管理和随访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现有的社区肿瘤随访登记制度缺乏个体化的访视方式和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访视方法以电话随访为主,无面对面的咨询和交流,加上社区开展肿瘤康复干预的服务能力不足和资金支持不足,不能满足社区癌症患者的需要,而社区癌症康复干预的需求包括社区癌症患者渴望回归社会,希望得到人性化的分类服务和康复指导;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希望参加更多的可及、有效、多样的集体活动,同时他们也亟需心理疏导等心理康复干预[7]。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癌症管理和访视已无法满足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需求。

三、癌症康复组织参与到社区癌症管理中已经成为社区癌症管理及癌症生存者自我管理最有前景的模式之一

西方国家有许多癌症康复支持组织,例如英国的“Macmillan Cancer Support”和美国的“Cancer Support Community”。“Macmillan Cancer Support”在社区及癌症康复中心开展的各种心理社会干预活动改善了癌症生存者的生活[8]。“Cancer Support Community”的各种支持小组为癌症生存者及其家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鼓励的平台[9]。国外针对癌症生存者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已在多社区、多文化和多种族人群中开展,常见的4种形式包括:教育(包括应对技能培训和提供信息以增强病人的掌控能力)、行为训练(包括放松、技能反馈疗法和冥想等)、团体支持治疗(包括帮助病人表达情感等)、个体心理治疗(包括心理辅导等)[10-13]。Classen 等[14]总结了干预影响生存时间成败与否的共同因素:(a)在每个小组内包括同类型和同阶段癌症的病人;(b)创造一种支持的环境;(c)教育;(d)提供应激管理和应付技能训练。多种干预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更加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的心理调适能力[15-17]。癌症康复组织参与到社区癌症管理中能够有效弥补现有社区癌症管理方式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成为癌症生存者自我管理的平台和基础。

四、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癌症社会心理行为综合干预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1989年由袁正平先生发起成立,1993年正式成为社会团体法人,现有团体会员单位21个(各区、县癌症康复俱乐部、康复协会),下设187个康复活动块站。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的三级管理网络。“俱乐部”以“群体抗癌 超越生命”为宗旨,开展各项有效的患者康复活动,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的为癌症患者康复服务的模式,被媒体和大众称之为群体抗癌的“上海模式”。“俱乐部”干预内容包括:

(1)癌症康复学校

3周连续住宿的康复学校自1993年至今已经举办98期,6500余名癌症学员从康复学校学习毕业。康复学校活动主要包括支持小组、意象导引、音乐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健康教育等。

① 支持小组

在培训班开始时,按照同病种或相近病种分成小组,并进行团队构建,每个团队设计自己的名字和口号等。团队的构建让学员间互相熟悉,同组的成员在培训活动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尊心,同病种的患者构成小组的方式也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病情的交流。另外,在培训期间定期安排同病种交流活动,培训班的老师作为主持参与其中。在康复学校中的工作人员均为癌症生存者,他们对于癌症疾病、治疗及患病后生活和心理的调适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学员很大程度的支持。亲身看到这些工作人员能够走出癌症的阴影积极向上的生活也给学员起到了正面的榜样作用,让学员对往后的人生更有信心。构建支持小组有助于癌症患者建立起新的社交支持网络18。

② 意向导引

培训班每日晨练后,进行半小时的晨间冥思,播放舒缓的音乐和引导想象草原、流水等使人放松的情景的录音。晨间冥思能够使学员调整气息,驱除内心的杂念,回归平静的状态。

除了通过晨间冥思调整状态,培训班还开设了郭林气功的课程,每天两个半小时,一周十二个半小时,由癌症康复俱乐部的培训老师进行培训。郭林气功包括五种导引法:意念导引、呼吸导引、势子导引、吐音导引、按摩导引,通过意、气、形三方面的锻炼,调整身体机能。郭林气功讲求“动静相兼、三关分渡、辨证施治、调动内因”,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人体内环境的效果。郭林气功的功理和功法,不仅局限于养生健体,还以病人的心理、生理、病理、病症为依据进行改良,发展成为现代临床医疗康复气功19、20。

③ 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音乐经历及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21。

癌症康复培训班采用鼓圈音乐活动的形式开展集体音乐治疗,这不仅仅是击鼓游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围成的一个圆圈,并在引导下演奏打击乐器,课程持续两小时。随着节奏击鼓有助于发泄情绪、缓解压力,轻快的音乐节拍能使精神得到放松,利于身心健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鼓圈音乐活动还有助于促进沟通,让学员能更加融入集体。音乐治疗对癌症患者来说不仅音乐的享受,还有助于缓解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提高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改善失眠,进而减轻慢性疼痛22。

此外,培训班还教导学员唱歌,例如《康复学校之歌》、《让爱动起来》等,还有手语歌《感恩的心》,让癌症患者能够从鼓舞人心的歌词中获得信心,从充满爱意的歌词中获得温暖。培训班还安排了舞蹈课,每周一小时,教授交谊舞等。跳舞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还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善癌症患者的社交能力。

④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能扰乱患者精神的东西主要是患者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的缺陷是由于其在认知上的缺陷而引起的,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好转23。认知重建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24,树立对癌症正确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够改善负性心理因素和行为。为此,培训班三周内认知治疗时间达十三个半小时,举办了抗癌明星报告会、第三人生讲座等,由癌症生存者讲述讲述他们抗癌的经验和心理调适方法,向学员传递不惧癌、不放弃、活出自己的精彩的理念。培训班还举办了题为“我的希望”演讲,意在改变癌症患者对生活绝望的心态,重拾希望,从而积极面对生活。

在罹患癌症后,癌症患者由于患病状态、负性心理情绪和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自我评价降低,人际交往减少,对生活失去兴趣,出现绝望和消极的心理,使得家庭社会关系紧张,正常家庭和社会角色功能受损。而家庭作为一个自然支持系统,扮演着促进和保护个人健康的重要角色25。为改善家庭关系,培训班开设了赞美大师课,让癌症患者意识到他人对其关怀和支持,教导学员感激和赞美他人,鼓励他们向家人朋友表达出心中的爱,让他们懂得感恩,积极地与家人亲友交往。和谐的家庭社会关系反过来也有利癌症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⑤ 放松训练

癌症康复学校从日本引进了整肤疗法,整肤疗法不同于按摩推拿,它是针对病痛局部的全层皮肤进行抓、捏、捏抖、压及压推等手法加以刺激。研究表明,对于慢性痛症患者,整肤有助于改善患病区微循环,加速致痛物质重吸收,使痛阈上升。中枢的痛抑制作用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紧张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26。 也有研究表明针刺穴位结合放松训练可有效降低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27。

本次培训班还开展了笑疗课,持续两个半小时。笑疗适用于疾病康复治疗,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放松,消除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改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使患者达到全身心放松的效果。在课程之余,癌症康复培训班安排了一定的集体游戏,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并起到调节情绪、发泄压力的作用。

⑥ 健康教育

对癌症疾病的无知造成了癌症患者的不安和恐惧。在接受了化疗、放疗或手术等治疗之后,缺乏后续的医疗指导,使许多患者困惑和无助的情绪。因此,将健康保健知识、健康观念等信息知识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安28。

癌症康复培训班向学员进行健康讲座,讲述癌症病因、复发转移、疾病治疗等内容,加深学员对疾病的理解,消除无知带来的不安和恐慌,有利于建立正确的面对癌症的态度。

培训班还特别提供了癌症康复营养干预指导。特定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癌症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治疗后续饮食的重视。在信息繁杂的时代,癌症患者需要合适的饮食指导,包括食物的选择、促进食欲的方法等29、30。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改善精神状况,对患者病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2)爱心康复营

3天连续住宿的康复夏令营自1998年至今已经举办205期,将上述3周的康复学校内容精简安排后作为康复夏令营的康复活动内容,至今15000余人参加了康复夏令营活动。

(3)社区块站活动

全市178个块站每月活动一次,所辖区域会员均可参加,活动内容包括心理咨询、经验交流、健康讲座、文体活动等。

(4)俱乐部窗口

建立“希爱”网站和《康复通讯》读物。每名会员每年都会收到4期由俱乐部编辑的内部交流读物《康复通讯》,该读物至今已累计刊出116期。

(5)病种康复指导中心

建立包括肝移植、肝癌、无喉复声、妇科癌症、造口、乳腺癌、血液、肠癌、胃癌、肺癌、泌尿系统等11个康复指导中心,各“病种康复指导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如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开展同病种抗癌明星交流活动,有的还搞专题研讨会、培训班、组织旅游等等。

(6)癌症病人资源中心

在全市12家大型综合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设有癌症病人资源中心,由俱乐部志愿者为院内治疗的癌症患者提供门诊和入院咨询、科普抗癌、情绪支持、同病互助、健康教育等服务。其中两家由市俱乐部运作,三年来多来先后有30位志愿者参加了“ 资源中心 ” 的工作,有2278人次15946小时分别在两个医院为癌症患者服务。

(7)临终关怀团队

由俱乐部志愿者组成临终关怀团队,对临终癌症患者进行慰藉和关怀。

(8)绿色殡葬

根据自愿原则,由俱乐部组织对死亡的癌症患者进行集体绿色葬礼。

(9)文体团队

舞蹈团、合唱团、自行车骑行队、乳腺癌长跑队以及癌症患者广泛参加的郭林启动运动等。

四、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癌症社会心理行为综合干预的效果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开展的定性研究发现,对于癌症患者在俱乐部社区块站参加康复活动的经历,他们认为俱乐部在社区实施的康复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心理社会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的帮助,改善了他们的生命质量[31]。通过参与社区康复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也使癌症患者融入社会,改善了自尊,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他们也同时指出更多的公共卫生资源和扶持政策应该投入支持本地的癌症康复组织发展。

我们对康复学校干预效果的初步评估表明,康复学校学员在3周学校康复活动后生命质量各领域均较参加学校前有显著性改善,6个月后康复效果仍然能够有效保持,但分值略有下降,更长期的效果仍在进行随访。康复学校学员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大于5次比例以及每周锻炼时间均在随访6个月后较基线水平显著增加;对个人睡眠满意的比例随访6月后较基线时显著提高。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基于群组的21天连续住宿型多焦点的社会心理行为康复干预有效地改善了癌症生存者的生命质量的多个维度,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32]。

“俱乐部“的所实施的以社会心理行为综合干预为基础的癌症生存者管理与自我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虽历经多年的发展,“俱乐部”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如缺乏活动场所与办公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不足、与卫生专业部门合作不深入等。如何解决其自身发展的困境,如何保持干预效果并对干预结果进行长期随访,总结、规范这一干预方式及进行普及和推广仍是社区癌症管理领域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Bernard W, Stewart, Christopher P. Wild. World Cancer Report 2014[M].Lyon: IARC.2014.

[2] Parkin DMFI, Devesa SSBray. Cancer burden in the year 2000: The global picture[J]. Eur J Cancer, 2001,7:4-66.

[3] NF KhanEvans,PW RoseJ. A qualitative study of unmet needs and interactions with primary care among cancer survivors [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1,105:46-51.

[4] 世界卫生组织.2008-2013中期战略性计划.日内瓦。2008.

[5]Sitzia J, Dikken C. Survey of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ide-effects reported by patients receiving six cycles of FEC chemotherapy[J]. Journal of Cancer Nursing, 1997, 1(2): 61-73.

[6]Xue C. Study On quality of life among community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nd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strategy in Shanghai[M]. Xu Q, Lei Z ed:Fudan University, 2009.

[7] Wang J. The statu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in communities of Changning District[M]. Biao X, Min G ed:Fudan University, 2011

[8]Taylor C. Supporting the carers of individuals affected by colorectal cancer[J].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008,17(4):226-230.

[9] PasadenaC.Support Groups[EB/OL]. [5/8/2014]. http:///programs/support.

[10] Cunningham AJ. Group psychological therapy for cancer patients: a brief discussion of indications for its use, and the range of interventions available[J].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1995;3:244-7.

[11] Fawzy IF, Fawzy NW, Arndt LA, Pasnau RO. A critical review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cancer care.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5;52:100-13.

[12] Greer S, Moorey S, Baruch JDR, Watson M, Robertson BM, Mason A, et al. Adjuvantpsycholog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trial[J]. BMJ 1992;304:675-80.

[13]Spiegel D. Commentary: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J]. J Natl Cancer Inst 1993;85:1198-205.

[14] Classen C, Sephton SE. Studies of life-extending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M]. J. Holland (ED), Textbook of psycho-oncology. New York: Oxford Press, 1998, 730-742.

[15]Abernethy AP, Keefe FJ, McCrory DC, et al. Behavioral therap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a systematicreview.In: Flor H, Kalso E, Dostrovsky J, editors.Proceedings of the 11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 Seattle: IASP Press; 2006.p.789C798.

[16] Rehse B, Pukrop R. Effects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on quality of life incancerpatients: meta-analysis of 37 published controlled outcome studies [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3, 50:179C186.

[17] Galway K, Black A, Cantwell M.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for recently diagnosed cancer patient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4,547-554.

[18]Spiegel 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993, 85(15): 1198-1205.

[19] Jahnke R, Larkey L, Rogers C,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health benefits of qigong and tai chi[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2010, 24(6): e1-e25.

[20] 陈秀坤. 健身抗癌郭林气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21] 万永慧, 毛宗福, 邱艳茹. 音乐疗法对癌症病人焦虑、抑郁及疼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09,23(5): 1172-1175.

[22] 李惠玲,顾乃平.音乐治疗在肿瘤护理之应用[J].荣总护理,1999,16(1),51-55.

[23] 龙瑞芳, 李连启.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J]. 山东精神医学, 2001, 14(4): 261-262.

[24] 马丽丽,王文丽,赵丽萍,等. 癌症患者疼痛信念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23):84-86.

[25] 何雪琳. 癌症患者家庭功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09,24(17):18-20.

[26] 贾红, 杜剑青, 曹东元, 等. “整肤治疗” 对皮肤温度、痛阈、心率和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2,23(3): 274.

[27] 张美芬, 阮经文, 古模发, 等. 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 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31(10): 674-677.

[28] 李树霞, 刘建平, 李秀芬, 等. 对156例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 重庆医学, 2010, 39(23): 3292-3293.

[29]Liao M N, Chen S C, Lin Y C, et 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meet the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Taiwanese women three months after surgery for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A non-randomised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3,51(3):390C399

[30]Bell K, Lee J, Ristovski-Slijepcevic S. Perceptions of food and eating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cancer: findings of an ethnographic study[J]. Cancer nursing, 2009, 32(2): 1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