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范文第1篇

商鞅因被荐才、“求贤令”而入秦,后在秦孝公赏识下历经二十余年,过程经历戒斗、奖励耕战、废除世袭、废除奴隶、耕者有田、大开民市、训练新军、统一政令、收复失地等大功绩而变法大成,促进秦国成为强国。

笔者作为一营销咨询师,可能是职业习惯使然,不禁对原先经历和接触之企业进行一定的联想,有些许感悟,聊以暇作:

感悟一:企业需要循变应变

常听许多企业在内部会议上常说:“企业亘古不变的东西是变”。为此有许多企业是为了变而变,更有甚者听闻某企业对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表格有两套完整的体系,他们在上半年用一套,下半年用另外一套,美其名曰只有维持新的变化动态中才能给营销人员以新颖的感觉以维持其工作激情,结果呢,变了形没有变质,企业还是一样的成长不起来,可以说其老板根本不理解变革的实际意义。

那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变革呢?秦国的变法是在遭受着六国之欺凌即将亡国之时,其领导人秦孝公远赴山东六国招贤纳才寻求变革。那对我们企业呢?笔者总结了下有下述的几项条件时我们才能寻求或者适合于企业变革:

1) 市场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不变革则被逐出市场;

2) 竞争对手发生重要变化时,商鞅变法时期正值法家变革昌盛时期,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变革,自己不变则会落后于市场;

3) 业务区域拓展需求管理职能强化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企业的高效发展都离不开运营体系的健康,只有日渐高效稳定的运营体系才能支撑起企业的健康发展,否则再好的发展策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只能是“鲜花把牛粪砸扁了”。

4) 新业务单元导入时,原有体系和新业务单元的运作不匹配,不变革则新业务搁浅。

5) 已经是领导型企业又想快速领跑者,变则通畅,才能领跑。娃哈哈最近几年从产品、渠道、运营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变革和流程的再造,所以其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平台的基础上不到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和导入新产品即可支撑其的快发增长。

6) 管理水平提升时需要变革。企业管理中,实现从人治,到法制,后再到自治的阶段都需要质和形的变革。变革,语之含义革命性地变化也,笔者认为文字的修饰,简单的形式变化不能称之为变革。商鞅变法封爵分地、废除农奴制等,其变革的内容包括了体制、机制、流程等的全面革新促进了秦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是从形式到内在的变革,最终形成了法制的完善。

感悟二:透变才能成变

企业发展的惯性正被许多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的积淀,及时后来者、创新者或者领导者想改变可能也会有很大的障碍。为什么?就如一个人的习惯吧,说改就改好像太过简单,何况多人之力呢。再者说,每个人的组成不同,除非人类不再因为物质的欲望而存在,否则就会存在私利,在企业中,可能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分配、权利分配和工作量、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所以你要变革许多人不能认识到其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分配风险时,可能都会反对变革。商鞅变法遭受了老世族的强烈反对,致使当时的领导者郁闷之极。那变革应该如何导入呢?其实《大秦帝国》中就给出了很好的借鉴:

1) 情势分析:秦孝公对秦国态势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了秦国要生存就需要变革,这样创造了先天的条件。

2) 理念认同:在上述进行需求变革征得包括老世族和农奴的一致认同感后,秦孝公又对招贤来的人进行广泛的辩论,就如企业的论证会一样,明确变法的方向和具体实施内容,首先从战略上进行确定。

3) 择优用对人:通过辩论可以发现有才能者,这样能够确保先选择正确的人,有了正确的方向,方能保证做正确的事。

4) 以事实说话:商鞅的变法是一步步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业绩的增长才能获取更多的支持。赢虔虽和商鞅有私仇,但其为国家计,仍强力赞同新法的推行,因为商鞅用事实说明了变法的有效作用。我们在企业变革中也要考虑短期绩效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变革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5) 雷厉风行:为避免原有势力的阻碍,采用雷厉风行风格执行是必需的,商鞅的变法究其形而不考其心,以霹雳手段进行老世族的戒斗,一方面给了反对者强力的震慑,另一方面也是变革新风格的体现,显示了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强大信心。

6) 资源组织:为促进变法,秦孝公为商鞅不但特许的生杀大权,更多较多支持变法的人员由商鞅进行选择,这是商鞅变法在体制上的强有力支持。后来的郡守制也承袭了如此的大秦帝国的运营体制。

商鞅变法范文第2篇

1、经济上: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变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商鞅变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鞅变法;原因;分析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商鞅变法的深入探讨,尤其是成功因素的研究,势必会加深我们在新时期对于改革的认识和更好的推进。

一、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 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急公斗勇的民风士气,只要有合理严格的制度约束,就能凝聚成统一的意志,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也有非常好的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阻秦力量大受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的原则。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二)政治措施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三、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一)变法时机成熟

改革要等到时机成熟,适时而动,方能取得成功。而要做到水到渠成,还要重视变法以前的准备工作,化劣势为优势。

商鞅入秦之时,秦国还很落后。秦晚至春秋才立国,又偏处西陲,民众袭用戎狄习俗,“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贵族身亡,以人殉葬,一人犯罪,诛及三族,中原各国鄙视秦国,不让它参加“会盟”。秦国长期内乱,战备不修,魏国乘虚而入,夺去了肥沃的河西之地。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秦孝公于公元前361年继位伊始,就下令“求贤”,公开承认“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并且诚心表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可见事实而言秦国有变法的需要,秦孝公有变法的想法。否则,秦国有亡于战国其它强势对手之下。

另外,当时形势瞬息万变,楚有吴起变法,魏有李悝改革。当别人大踏步前进时,弱小的秦国也需要短期而有实效的强国之策。所以,商鞅“帝道”“王道”“霸道”三“道”治国之策中的“霸道”,内蕴严厉的发家思想,正合孝公之意,两人“语数日不厌”。经过这次长谈,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图富强。

(二)统治集团内部的强力支持

当时秦国尴尬,内忧方炽,外患迭起,魏、楚强邻其境,诸侯会盟秦不得与。百年霸气金剑沉埋,百二山河风云凄黯。此前,魏有李悝,齐有孙膑,楚有吴起,皆有所作为,国势日强。所谓穷则思变,在秦献公时为强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镇抚边境,徒治株阳”、“修缪公之政令”,但是都没有成功。至孝公时,国家已到了衰落的谷底。他下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来求贤商鞅应征而出,实行变法。孝公“不自知于前席也,语数曰不厌”。后任命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三)具备了变法土壤

秦僻在雍州,周边多戎狄少数民族。因而文化习俗上带有一定的原始性,“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关中各国对其轻视,秦也不与诸侯会盟。这样比较原始落后又封闭的文化背景使得秦成为一个重功利轻伦理的民族。齐鲁仲连所言“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韩非子也曾说过“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文化上的几近空白使之后的民“以吏为师”,所学者唯法提供契机。特殊的文化环境使得秦传统旧势力,尤其是儒家思想较为薄弱。处在戎狄包围中的秦国由于受缺乏“诗书礼乐法度”的教化,性格强悍,好勇斗狠的戎狄文化影响,因而其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颇为相近,这一点正是法家功利主义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法家思想的秦国接纳的先决条件。

(四)变法思想的极强生命力

商鞅主张尊君重法,强调君主的专制地位,并以严刑重法加以维护,从而取得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其次,务农务战,视农战为强国根本,贬斥迂而不实之学;再次军功爵制,论功受赏,排除世袭,牺牲世袭贵族的利益等。这些举措把人们的物质利益、社会地位与务农务战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助长了秦国的群起逐利的功利主义行为,也为变法争取了新兴地主阶级及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

(五)制度创新

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它通过确立土地私有权,推动了秦国由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向地主经济制度的转变。商鞅继承了法家进步的历史观,而各国变法成功的事实更是让他们认识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如,商鞅在农业方面的制度创新“奖励垦荒”、“轻税免役”、“以人口征收赋税,不增赋”。

(六)制度的严格执行

1.制度的诚信原则、公平性

商鞅主张立法去私,反对以私害法。“君臣释法任私必乱”,“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在这个基础上,要“刑无等级”。商鞅说:“所谓一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这种法不阿贵的精神体现了初级阶段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商君的思想与现代法制实质的接近,也就论证了笔者商鞅法制“嫁接”的可能性。

商鞅也提出为保障法律效力的一定程度上的要求。“法者,君臣所共操也。”这是因为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会有因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这一史实也体现了刑无等级的精神。

2.制度执法的重刑主义

身为的法家之一的商鞅学派,为达到快速彻底的以法治国,使百姓的生存与统治阶级的“帝天下”符合,因而主张在执法时采用重刑主义原则,这与兵家的亲缘关系是分不开的。其重刑的含义有二:一是相对于赏来说,主张重刑轻赏,多刑少赏;因而商鞅说:“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二是相对于轻罪之重罚。商鞅曾“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以刑去刑”。这一原则客观上的确达到了迅速推行法治、富国强兵的国家战略目的。

参考文献:

[1]宋青林,齐月华,商桑.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 2004(9)

商鞅变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鞅变法;秦亡原因

一、商鞅变法与秦文化

探讨商鞅变法与秦速亡的关系,就不得不探讨商鞅变法与秦文化本身的契合之处。“秦人的祖先起于戎狄”,(1)秦的建国则始于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出兵参加护送的周平王一行,始受封为诸侯。周平王以“岐以西之地赐”(2),允许秦国与其他诸侯“通聘享之礼”(3),与其他诸侯国享有同等的地位。

秦人由于生活在的西陲边境,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都非常缓慢。一方面维持着原来的旧传统,融入西戎的礼俗,;另一方面,却又缓慢地接受中原文化,选择性地认同部分中原文化。

由于长期与西戎作战,秦人的性格非常务实。秦国的君主也同样,多选择能力较强的继任者。秦国远离中原的地理位置和连年征战的发展历史,造就了秦人务实尚能的政治文化特征和现实功利的价值取向。秦人虽一直努力学习中原文化,但其学习的中原文化以多尚功利三晋文化居多。这就决定了秦国可容易接受主张变革、依法治国的商鞅。

二、商鞅变法对百姓思想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百姓(尤其是士兵)思想上的影响巨大,它给了百姓一个成就功业的途径,就像科举制给了读书人一个出仕的途径一样。

商鞅变法自开始以来就重视奖励军功,规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国家按照军功赏赐给立功之人以相应的爵级,秦爵共分二十级,斩获敌甲士一颗首级者,可获赐爵一级,并相应获得赏田一顷,宅地九亩,还可以获得一名号称为“庶子”的无爵级的农民为之服役(4),同时秦律中也规定:“从军当以劳论及赐”(《军爵律》),还规定“隶臣斩首为公士,归公士而免故妻隶妾一人者,许之,免以为庶人”。从中可以看出士兵是可以通过军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所立军功愈多,社会地位的提升也相应的愈高,那么,这种军功爵制势必激励士兵奋勇杀敌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军功爵制激励下,应征入伍成了一条参与国家政治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途径。

但秦统一六国之后,军爵这条道路几乎被封堵了,秦的奖励机制是按斩敌首计军功的,秦云梦简记载在攻打邢丘是发生的两起案件,分别是一个秦军士兵为了贪图斩首之功,企图杀死自己的同伴。另一件是两个秦军士兵为了一个首级争论不休。(5)可见秦军士兵对斩首之功的重视和对于通过斩首之功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而秦在统一之后很少有大规模的战争了,只有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秦始皇三十三年,征伐百越;另外一次也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北击匈奴。其中蒙恬北击匈奴,虽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其本身目的大抵是为了“筑亭障以逐戎人”(6),战略上防守目的居多。加之匈奴骑兵居多以速度取胜,并且擅长骑射。即使战败也能迅速逃离而不容易被斩首,一般士兵的升迁之路就更加无从谈起。

秦军对于百越作战的规模巨大,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述秦军分五路进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禹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驻余干。五路军共约五十万余人,另征逋亡、赘婿、贾人十万人,进攻百越。但是南越地区本来就人烟稀少,加之南越属于尚未开发地区,更加大了秦军的作战难度。而且当时南征百越本身就具有安置“以谪徙民”(7)的性质,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秦军也不断地改变策略,最终使得对百越作战成为了“与越杂处十三岁”(8)。这对于立志通过斩敌首立军功的秦军士兵来说是灾难性的。而许多被征发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调去戍守边疆,他们大多是“七科谪”,有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却没有途径。如陈涉在少时即怀有鸿鹄之志,而他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怕也与当时人们普遍要求提升社会地位的思想有关吧。陈涉参军后被发闾左谪戍渔阳,少有机会可以立军功封爵。“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秦律是非常严苛残酷的,“失期,法皆斩”。(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反抗,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更是连命都无法保住,只能揭竿而起,而“天下苦秦久矣”百姓纷纷响应,于是轰轰烈烈的秦帝国走向了灭亡。

三、结语

秦朝速亡原因在史学界历来争论不止。历代学者多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来分析,笔者是从商鞅变法角度对于秦王朝的速亡进行些浅显的论述。笔者认为,首先,商鞅变法是在契合秦国本身功利文化的基础上,对于秦国进行的一次只求短时间国富民强的改革,其本身从未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套在国家与社会精英群体合作基础上的统治意识形态;再次,商鞅变法对于普通民众思想上影响是巨大的,商鞅变法给普通民众提供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当现实不再给普通民众这样的机会时,普通民众必然会作出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走向了灭亡。

注释:

(1)关于秦人起源史学界说法不一,笔者比较倾向于王国维先生的“秦之先祖,始于戎狄”(《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2)《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页。

(3)《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页。

(4)《商君书注译・境内》,高亨,中华书局,1974版,第146页。

(5)笔者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总结论述,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文物出版社,1978版。

(6)《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6-47页。

(7)《史记・南越列传》,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页。

商鞅变法范文第5篇

1、首先进入游戏界面,点击“英雄”。

2、接着向右滑动至第四页,找到商鞅这位英雄后,点击商鞅。

3、查看他的技能介绍,在使用“变法”进行判定时,需要手上的一张手牌或者装备牌替换判定牌,来达到想要达到的判定效果。例如手捧雷范围黑桃2到9,雷会炸,商鞅可以打出一张黑桃2让判定立即生效,或者其他牌,让判定失效。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烧伤创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商品储运与养护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仓储协会;全国商品养护科技情报站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