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1篇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大柳树竟然在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气候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了下来!真是不可思议。这株柳树干有两合抱粗,叶子绿的苍郁、绿的深沉,树干和树枝粗实而坚硬。可以想象,这株柳冻死了又复苏,被劈断了枝干又抽出新条,它经受过无数次的摧毁,但一回又一回地起死回生。而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却非常容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甚远。

我感受到青海高原上柳树的生命力多么顽强,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轰电击,不怕任何艰难和险阻,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和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就了一片绿阴。我们就像灞河边的柳树,生活在幸福环境之中,遇到困难往往都会退缩,我们缺少的正是这股毅力和韧劲,做事不能坚持下来,通常是半途而废。这株神奇的柳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2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

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

师:真棒,这才叫真正的会读。课前同学们提到写青海高原的用意何在,现在你的看法是――

生:我认为青海高原这部分的内容是背景,一株柳是主体,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

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

【评析】“学贵有疑。”在开始学习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为下面的探究指明方向。

二、 方法引领,识写结合

师:同学们,词语读得都正确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

生:“锻铸”是什么意思?

师:谁预习的时候查了这个词语?

生:“锻铸”是指把金属融化后进行锻造。

师:是的,这只是它的字面义,它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需要在课文中体会,请大家找到“锻铸”所在的句子,读读想想。

生:在这里,“锻铸”是指柳树经历了寒冬和干旱的考验、摧残。

师:说得很好,这是“锻铸”的语境义。只有把词语的字面义和语境义都弄懂了,才算理解透彻了。

师:(出示本课生字)这组生字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会默)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马上准备默写。

师:“锻铸”的铸”、“虐杀”的“虐”。

师:很好,默写正确了,(拿两名学生默写的字放在实物投影上)不过只把字写对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字写规范、写端正,最好做到美观。根据你的写字经验来看,你认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提出你的建议。

生:“虐”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我认为虎字头的竖撇要写得舒展些,这样会更漂亮。

师:说得很对。请大家看看自己写得字,如果你觉得不规范,请根据同学们的提醒再写一个。

【评析】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教师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引领,把此环节作为学生展示历练识字能力的舞台。

三、 问题引领,理清脉络

师:题目是我们阅读文章的导索,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地方是写青海高原的?哪些地方是写一株柳的?做个记号。

师:课文的第1、2自然段谁来读读?

师:这两段中出现了两个意思相对的词,找到没有?

生:找到了,是“平常”和“神奇”。

师:(板书“平常”“神奇”)同样一株柳树,生在平原是极其平常,长在高原上就是神奇的。作者这样开头有什么意义吗?

生:开篇点题,直接引出这株柳树。

生:我认为作者把一对反义词用在同一株柳树上一开头就点出来,非常吸引我往下读。

师: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作者这样开头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文章的第3、4自然段两节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青海高原照片)青海高原环境极其恶劣,这里干旱和寒冷是摧残所有生命的武器。白天和夜晚早晚温差特别大,白天十分炎热,夜晚最冷时可达零下40多度。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青海高原,你想说?

生:恶劣。

师:这篇课文既然是描写柳树的,为什么要写青海高原呢?让我们再来看题目。

生:我看出来了,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这株柳树。

师:我们从题目中还读出了文章中有衬托手法,由此可见,一定要从题目入手,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3篇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是青海高原唯一的一株柳树。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像蒙古大草原一碧千里,绿得像迷人的翡翠………。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看到这场景,我便抑止不住猜测和想像: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可不幸的是持续的干旱来临了。前一段时间还有,太多柳树能存活下来,可好景不长,干旱已经到了最高时期,正当其他一些柳树奄奄一息,渴着喊不活了,高原柳树发话了:“兄弟姐妹们,我们既然来到这里了,就活下去。你没听说过吗?古时候伟大历史家司马迁,他不正像我们吗?在艰苦难熬的情况下,写成了着名的《史记》。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吗?妹妹们,顽强得与环境抗争,即使改变不了命运,那就让我们创造奇迹吧!”其他的幼柳听到这话,就像变了一株柳似的,说不上精神抖擞,但充满了抗争意志。终于度过了干旱,有些是会过来了,但也免不了死掉。

令人没想到的是更为严酷的寒冷又来了。那些存、活的幼柳埋怨道:“这世间还让不让我活啊!”大风呼呼的吹,刮过幼柳柔嫩的身躯,冻得他们直颤抖。鹅毛大雪又相继铺天而来,那一片一片的雪花分明就是要告诉幼柳:干旱和寒冷觉不管容忍任何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快乐,快来了,那些幼柳快接近死亡的边缘了。“啊。姐妹们,我要告诉你们,我们已经度过了持久的干旱,那就不能躲过严寒吗?”话还没说完,那些幼柳就一命呜呼了。只有那株一直顽强与恶劣环境抗争的幼柳活下来。

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4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 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环境导入

1、谈话导入,回顾前课内容,由青海高原的环境异常的苍茫、恶劣,带领学生回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高原的一些图片,再加上独特的音乐渲染,使得学生在图片和音乐的情境中很快便能进入角色,感受到高原上恶劣环境。]

2、然而,就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一株柳, 一株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柳,一株让作者发出这样感叹的柳。

[设计意图:因为“神奇”是个重要的字眼儿,写出了柳树的坚强。于是我抓住题眼,从“神奇”直接导入,让学生说说柳树神奇在哪儿。]

3、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轻轻打开课本。

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象的段落。(第五自然段)(出示)

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生自读)

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让生表演)

[设计意图:在读准读通课文段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柳树的粗壮,这样也让学生感受柳树在热烈环境中成长的不易。]

2)这么粗壮的柳树你见过吗?……这是一“奇”。

B:“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种色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颜色很暗淡。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

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C:“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这又是一“奇”。

解释“锻铸”的意思,从这个“锻铸”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来读读它的这一“奇”?

D:“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

2)“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4、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出示)这是一株( )的柳树。

有感情朗读第五小节

三、引发想象,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

1、(出示要求)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什么?拿出笔来,把其中反应它“神奇”的语句画下来并读好它。

1)读了这句,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

3、交流。

师:哪些语句看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拿出笔来,把重点的语句划下来。

师:还从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了?

师: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读到哪个词语哪个词组的时候特别有感受。自己读。交流

[设计意图:抓细节描写感悟,圈划批注,静心默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围绕细节描写深入阅读,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斟酌,来感受柳树顽强的生命力,从而受到启发。]

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一种执着,一种信念。这些词不正是对“撑立”的最好诠释吗?面对这样一株柳,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是发自心底的敬畏!

师:我们通过这样两段文字,深刻地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让我们读好这两小节。(配乐读)

师:作者的思绪一发不可收拾,由高原之柳想到了谁?家乡柳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出示家乡柳树图片,配乐讲述)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展示平原柳树的形态,老师讲述平原柳树生长的环境,通过对比的手法,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生活环境的形态上的差异,这样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产生对高原柳树的敬佩之情。]

文章要赞颂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儿却写家乡的柳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发挥想象。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平原柳树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师: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和命运不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棵柳树抱怨了吗?

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交流

捧起书,一起读最后一段,读出你对柳树的敬畏和赞美,读出它的生命伟力。

师:你们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道壮丽的独特的风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

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指名生读

师:这回你知道为什么它能长得这样的高大、粗壮了吗?

生交流

师小结后再读句子: 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就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要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解释词语“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

四、拓展

1、读着这样的柳树,我想起了一个人(板书:人),一个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霍金,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虽然被禁锢在轮椅上40多年,但面对残酷的命运,他乐观向上,勇敢顽强,不断求索,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时间简史》。读着这样的柳树,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了吗?【交流】

……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谈感悟体会,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一种由柳及人的感悟和解读,让学生由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进而能够理解柳树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师:是啊,这株柳不正是这些人的化身吗?他们用坚强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老师希望这种精神也永远地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3、最后,我有三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 齐读:

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3)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总结

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5篇

这一株柳,是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它大约两合抱粗,枝干粗实坚硬,叶子十分绿,。它的绿并不是像年轻的小树一样绿的鲜活,绿的充满生机,它的绿是苍郁的,是深沉的。这苍郁和深沉的背后,是它经历过多少次的高原风雪,经历过多少次的雷电轰击,经历过多少次的干旱和寒冷。这一次有一次的灾难,无情地摧残着它,使它一次有一次地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但它却一次有一次地起死回生。它的生命是多么的顽强啊!

灞河边的柳树,因为生活环境舒适,,所以极易生长,长得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这跟青海高原上的那一株柳有着天壤之别。

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电轰击,不怕干旱寒冷,什么艰难都不怕,所以它才这么顽强、这么苍郁。而灞河边柳树,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下,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所以错过锻炼的机会、错过了明天成就的阳光。

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不向命运屈服,复苏了又冻死,冻死了又复苏。正因为它有队生的渴望,生的追求,所以才可以忍受这么多的痛苦。而我们在这方面不如这株柳树。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