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日益严酷的就业市场前景,试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已初步进行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提出设立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以进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需求调查显示,网络工程师已经成为当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被誉为新黄金职业,薪水起点高,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而节节攀升。

但同时,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普遍需要在企业工作1~2年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时纷纷将“必须具备实践经验”作为基本条件,从而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计算机人才,我系决定开展计算机网络设计实训教学,目前已开始进行的实训对象为计算机系04级学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个批次100名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训工作。

本次实训以城市学院北郊新校区计算机网络工程为实训模拟项目,以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实际应用为中心,以规范化招投标流程和正规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为模拟场景指导,项目经理由有实际经验的任课教师担当,学生每5人分为一个项目小组,并推举一名项目组长,按各自的兴趣选取不同的项目方向,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开展整个实训项目。本次实训的目的是:

(1) 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教学穿插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工程设计流程,掌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学习和理解规范化设计的意义,树立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化思想。

(3) 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责任感。

(4) 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技术、流程、团队协作、沟通等,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5) 通过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概念,理解工程设计的意义,学习网络设计的一般方法。

(6) 通过实践项目的工作,掌握实际客户需求调查、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信息流量和信息点分布详细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项目预算与工程报价方法。

(7) 熟悉网络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准备、标书格式书写、技术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投标演示报告、标书评估等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熟悉根据规范化模版要求编写和提交文档;

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招投标策略及流程,设计团队管理,掌握基本的工程软件设计工具;了解常用的信息查询工具与资料收集方法。

在实训中严格按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作为模拟企业的员工,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1) 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和实习时间,接受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按时提交阶段工作成果,必要时由项目组长组织加班。不能按时完成的要提交解释报告。

(2) 小组每阶段提交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组长直接对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成员每阶段提交个人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执行情况,成员对所在项目组组长负责。

(3) 学员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项目组长向指导教师请示,由指导教师处理和解答。

(4) 认真记录理论教学内容,并记录每天所经历的问题及处理过程。每天完成个人总结。

(5) 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不得随意外出和缺勤。要接受指导教师、辅导老师、实习管理老师、网管老师的管理。

2实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1) 实习方式

学员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推举一名项目组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网络设计工作流程,综合运用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计方法等知识,分阶段完成设计任务。

根据文档模板撰写网络设计文档,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全套招标文件、全套投标文件(包括概要设计、草图、设备清单、信息点统计表、技术方案详细设计与技术方案图纸、设备报价清单、投标技术方案、投标评审会演示PPT文档等文档),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2) 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形成文档阶段、评估和总结阶段。

l 准备阶段(需要1天):为学员讲授网络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学员分组,开始熟悉项目。

l 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撰写设计计划,明确人员任务划分情况,准备工程数据等。

l 总体设计阶段(需要3天):学员灵活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各种网络设计方法,为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总体设计。

l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5天):分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l 形成文档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整理设计文档,形成技术方案和正式招投标文件。

l 评估和总结阶段(需要2天):学员总结和讨论,指导老师参与,举行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进行实训总结,使得学员切实获得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

(3) 实训任务

见下表。

3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使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实训文本资料数据库主要包括:

(1) 实训计划

(2) 招投标概念

(3) 招标文件范本

(4) 投标文件范本(工程实例方案)

(5) 技术方案数据库

(6) 设备产品数据库

(7) 工程预算范本

(8)PPT演示文档数据库

(9) 日报-周报范本

在技术应用上采取的技术结构是:

(1) 使用Web数据库、中间件和网站设计工具等构造三层架构的网络应用系统。

(2) 使用先进的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技术取得大量实训与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 使用人工智能海量信息分析及提取技术进行个性化搜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4)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提供人工智能实训与毕业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

4教学效果及学生培养的相关收获

已参加实训的二个班级100多名同学共组成18个团队小组,分别模拟了18个公司,参与了城市学院校园局域网方案、校园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信平台、行政楼网络集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数字校园智能监控网络、内网安全解决方案、学院数据中心、大学视讯系统等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所有团队均按预定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报告,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几方面受益:

(1) 学生可以在学院内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

(2) 学生可了解和亲手实践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产品知识。

(3) 学生可在建成的辅助教学系统平台上完成全部系统设计,为考取国际认可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就业。

5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电信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对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可在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时提供人工智能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以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通过课程实训完成贴近实际应用的工程化网络系统设计,取得实践经验,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网络类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法及答辩要求

(试 行)

一、 网络类题目的特点

学生络类题目的特点主要以校园网、小型企业网、大型企业网(多地互联)为应用场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类或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二、 网络工程设计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要求

类似于投标书,但有不同于投标书,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报价……),也一般不考虑具体综合布线(职院学校的要求),主要倾向于其技术实现。

2.论文写作基本环节

采用工程业务流程,类似于软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逻辑网络设计(设计原则、拓扑结构图、背景技术简介、IP地址规划表),也称为总体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实现原则、技术方案对比,一般考虑结构化布线),也称为详细设计

5)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属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主要强调各种设备的配置与动态联调以实现具体目标)

6)网络测试(比较测试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具体实现通过采用Dynamips 模拟平台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拟平台。

3.注意事项

1)抓住题目主旨和侧重点(类似题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参考资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场合会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路由技术(BGP、RIP、单区域和多区域的OSPF)、交换技术(Vlan、生成树、链路聚合、堆叠)、访问(接入)技术、安全技术等,只有这样题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则就都变成了XX公司(校园)网络设计。)

2)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

3)不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调试说明书

4)不建议包含综合布线的整个过程。

4.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结构不太清楚,有些环节没有

2)不应有产品说明书,具体实现要更清楚

三、 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基本环节与要求

从技术上讲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墙访问控制;

2)用户认证系统;

3)入侵检测系统;

4)网络防病毒系统;

5)VPN加密系统;

6)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加固;

7)数据备份系统;

从模型层次上讲主要有:

1)物理层安全风险

2)网络层安全风险

3)系统层安全风险

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选题有些过于复杂而有些过于简单

2)只是简单叙述各种安全技术,没有具体实现

四、 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格式:从总体上,论文的格式是否满足《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2)论文提纲:设计条理是否清晰,思路是否明确;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77-04 中图分类号:064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全新课题,相对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经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更强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素质,将成为网络工程领域的佼佼者。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网络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成绩以及学生能否获得学位,而且对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较大影响。同时,毕业设计质量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矛盾、毕业设计选题的局限性、毕业设计师资不足以及过程管理与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网络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如何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改进和提高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目标,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3方面的共同努力。

1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不够规范,在一些主要环节上存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不予监控或监管不严,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报酬又很低,加上学生由于忙着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等,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不经常联系甚至联系不到学生,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不够,最后只是在设计质量和论文写作上把关,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2)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指导不到位和放松要求的问题。在分配毕业设计任务时,每名教师一般会指导3~5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或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还存在过宽、过大、过难、过虚、工作量不足、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应用性不强、重复率高、更新率低等问题。

在论文评阅和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有时指导教师出于不影响学生就业的考虑,加之毕业生数量多、答辩任务重、学校在制度上对答辩的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就会对学生放松要求,以致出现答辩流于形式、走过场以及评分结果不客观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认为不好好作毕业设计也能蒙混过关。

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导致主观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间段也是学生就业的高峰期。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对毕业设计没有很上心;更有甚者,有少数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敷衍了事,采取网上下载、改头换面、抄袭甚至雇佣“”等方式,以达到顺利毕业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校教学管理不严、教师指导不认真、学生主观不努力等原因,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低下,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2 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采用“3+1”的培养方式。具体来说,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前3年在学校集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后期发展潜力;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学校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顺利工作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始在2008级学生中开展试点,在其大学本科阶段的第6个学期末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挑选约一半的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培养,另一半学生则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外,还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参加“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就采取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合作的方式,对毕业设计一些关键过程进行改革并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包括选题、开题、项目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总结与反馈阶段。

1)选题阶段。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既要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和企业对于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学校落实参与合作培养的企业,与合作企业一起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共同把关,保证毕业设计课题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企业导师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彼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意见和设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以企业工程实践案例为背景,共同为学生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

2)开题阶段。

学生在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后,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了解项目的背景和需求。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设计资料和项目信息,按照学校的规范共同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认识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指导学生理解毕业设计题目的含义及具体的设计内容。

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检索与搜集相关文献,向学生布置任务并定期检查。企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让学生熟悉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的规范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和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包括文献综述及方案论证等内容的开题报告,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3)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实现、测试与维护等环节。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指导任务由企业指导教师承担,院系要组织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企业监管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检查学生前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检查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进程是否与开题报告规定的一致、毕业设计内容是否充实以及文档的完成情况等;同时,学校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给每个学生评分,评分结果按照10%的权重计入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毕业设计论文发给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就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以便学生在返校之前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4)答辩阶段。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给出毕业设计成绩和参考意见。对于参加“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由学校专家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学生在进行正式答辩前,其毕业设计成果必须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审核,若有任何一方不通过,该学生就不能参加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通过PPT和现场演示方式汇报其在企业实习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成果,答辩委员会审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是否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以及毕业论文是否符合学校规范和相关要求等,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企业评价、总结报告与毕业论文的质量等分别给学生打分,最后按照加权方式计算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5)毕业设计总结与反馈阶段。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工程,对于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过程,学校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吸取企业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毕业设计培养方案。

3 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实施案例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目前学校已与哈尔滨、大连等地的多家知名IT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10余个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覆盖网络工程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专业方向,为实施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企业名单见表1。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2008级和2009级部分学生为对象进行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学生在大四进入企业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企业招聘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坚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软件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中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发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为联合指导教师,他们根据关键技术凝练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达到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http:///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860/201 102/115066,html

[2]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5):15-17

[3]朱玲,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140-142

[4]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1-8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毕小明(1974-),男,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

基金项目: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JA008),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CG37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3-0025-04

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其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即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的教育。为更好顺应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在专业上的发展要求,探索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要探讨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1]。核心竞争力理论虽是针对经济和管理规律提出的观点,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及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可以将它的概念应用到个人核心竞争力上来,而且这也是对“核心竞争力理论”必要的升华和发展[2]。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各种竞争力的核心,是其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这种竞争力不同于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它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所形成的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大学生在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3]。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企业、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网络运用开发、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要能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仅仅有书本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即使学生今天实训的内容就是目前对应岗位要求掌握的技能,可等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岗位要求往往又发生了变化,往往又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自主进行学习,获取新知识,跟踪网络新技术。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工作人员之间协同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应包含三方面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

笔者就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对温州市近二十家相关IT企业管理人员和温州市近二年高职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173人发放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85份,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历史并不长,但开设的院校并不少,在浙江省49所高职中,有29所开设了该专业。从表2来看,我们的网络专业人才与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还有相当的距离。而从用人单位调查的情况来看,社会对网络人才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这就造成了目前的“两难”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觉得所需的应用型网络专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难。这说明,当前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

很多高职学校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可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常常过分的为学生职业发展考虑。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认为网络人才的就业面很宽,学生毕业后不一定就从事当中的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多学点东西,什么都懂一点有利于学生以后就业;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认为学生即使毕业就从事某一特定岗位工作(如订单式培养),也存在以后转岗的可能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所以多学些,什么都懂一点也是有好处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好心办坏事,把我们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这也背离了我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是什么都懂的通才、全才。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新知识新技术。以Windows服务器的配置为例,据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是以Windows Server 2003作为教学平台,甚至有些学校学习的还是Windows Server 2000,实际上,无论是Windows Server 2000还是Windows Server2003都已经过时了。

另外,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太多也是制约学生核心竞争力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不少学校本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设备》、《实用组网技术》三门课程都有开,而从教学大纲所反映的教学内容上,三门课程之间重复的很多,这一方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也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实践教学环节不能突出仿真性,适用性差,效果不佳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应当是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有些学校在“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实践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验证手段,完全处于从属地位,甚至被忽略,这种现象在一些本科高校的高职学院中较为常见。有些学校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办学经费的限制,没有建立合适的网络实训室,而是通过一些仿真软件(如Packet Tracer 3.2等)来进行网络实训。这些专业的仿真软件功能虽然强大,但对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以及职能岗位进行全方位模拟尚有些力不从心。近几年,很多高职学校建设了网络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整体上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实训内容与岗位技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

从笔者收集的各个高职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各个学校都认识到学生下企业实习的重要性,都在第六学期安排了毕业实习,甚至有的学校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安排了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只可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法正常进行。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的下企业顶岗或轮岗实训,常常是学生到企业了,企业却没有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工程,而当企业有相应工程时,学生却在教室里上课。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的毕业实习,由于学生即将就业,四处找工作,往往也是名存实亡。

(四)教师实践能力缺乏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现在高职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跟踪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知识方面应该不成问题。但很多院校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高职学校的教师,承担科研课题的机会比较少,也没有多少机会参加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另外,网络设备一般都比较昂贵,教师也不太可能自买设备来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正是由于这诸多原因,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模式

(一)总体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以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主线,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为载体,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构建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图1)。

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学习专业主干课程,每门课程对应一项具体的职业技能,如表3所示。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学期期末安排一到二周专项实训,如表4所示。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在就业时直接表现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我们引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成熟度模型(如图2)。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下企业顶岗实习,核心竞争力日渐增强,职业能力日趋成熟,最终在毕业前完成从学生到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变。

(二)校企合作,共创三赢局面[4]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可用流程(图3)来表示。首先由企业专家提出岗位及岗位相应的能力要求,这里的企业专家既包括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也包括其他用人单位的企业专家。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开设课程,组织校内实训,学生达到准员工标准后,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毕业实习),由企业检验教学成果,认可毕业生质量,并将对教学的意见反馈至学校,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闭环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有效果。

2.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除了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外,我们还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担任工学结合课程任课教师,以及校内实训、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担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开设网络新知识讲座和专业与职业素质教育讲座。校内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工作一个月以上,适时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良好的理论功底,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企业深度合作还可以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当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时,还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既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问题,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闭环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企业能在学生毕业实习时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要通过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跟踪网络新技术、新知识反映出来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是对基于工作过程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形成[5]。

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专业主干课程(见表3)的教学中,全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闭环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由企业专家提出的岗位与能力要求、典型的企业项目,然后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对岗位与能力进行分析,对企业项目进行分解,构建既适合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能基本胜任用人单位工作任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将课堂变成工作岗位、工学结合的目的,达到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时要做好角色转换,要以主导者的身份担负描述任务、组织讨论、引导讨论、控制进程、引入新技术等职责,将“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四)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规划各门课程的评价制度

传统的专业主干课程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比重小)+期末成绩(比重大)”的成绩评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更加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缺乏客观的标准,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利于考查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主干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实施性评价与工作成果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定量化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尤其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个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根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综合确定,可以从工作到岗、工作准备、工作态度、操作流程熟练程度、业务规范化程度、团队协作、工作任务绩效等方面进行评分。而总结性评价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以考核知识点为主,由教师组织考核。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考试和权威认证,并将学生所获证书作为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之一。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核心竞争力[EB/OL].baike.省略/view/157135.htm?fr=ala0_1.

[2]王玉敏.刍议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3(2).

[3]朱丽娟,秦龙.浅谈高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人力资源管理,2008(5).

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21世纪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会计慢慢兴起,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会计网络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网络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会计核算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会计网络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重新考虑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还能提高企业各层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和会计知识管理的水平,并且为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参考,提高对竞争环境的快速反应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网络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网络化对它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会计的特点及优势,阐述了网络会计的意义,重点分析了网络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网络会计前景的展望做了一些探讨。

二、毕业设计(论文)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进度计划:

论文的初步设计:

一、网络会计的概述

二、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特点及优势

(一)核算的充分性和信息的无纸性 (二)信息处理、披露和使用的及时性

(三)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

三、网络会计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在传递中存在问题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2。财务机密的保密性 3。会计信息是否被篡改

(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隐患

1。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 2。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三)对会计软件的新要求

1。对会计软件开发的要求 2。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要求

四、应对网络会计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立法工作 (二)健全内部控制 第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第二,做好日常操作管理 第三,做好会计档案管理。

(三)从技术上,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一,系统容错处理。

第二,安全管理体制。 第三,安全保密技术。 第四,为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入侵,可以采取端口技术和防火墙技术。 (四)加强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五、结论

六、致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选题困难:平时较少关注会计信息,对会计热点问题了解较少,对于论文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范围自己不好控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大致上拟定几个题目,再请教老师,从中挑选一个适合的论文题目。

2、搜集资料:我国网络会计相对是一个比较新的会计领域,在这方面,会计界学者的研究还是比较有限的,资料搜集比较有难度,需要从多种渠道收集,上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上中国知网搜索有关我国网络会计的相关资料,咨询专业老师获取相关建议。

3、毕业论文格式不熟悉:毕业论文对格式有着很高的要求,第一次写毕业论文,对格式很不熟悉,请教上一届的学长姐的同时上学校网上查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的资料,另一方面在网上下载范文作为参考。

四、进度计划:(包括时间划分和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总体安排:

首先与导师商定论文选题,之后就此选题到图书馆和网上进行资料收集,拟出论文提纲,再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最后定稿。

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8—15至2019—11—8)

第二阶段:构建本论文的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2019—11—9至2019—11—30)

第三阶段:完成初稿(2019—12—1——2019—12—31)

第四阶段:请指导教师审核初稿并征求意见(2019—1—1至2019—1—20)

第五阶段:修改论文初稿,完成二稿,请指导教师审核校阅(2019—1—20至2019—4—30)

第六阶段:毕业论文定稿并誊正(2019—5—1——2019—6—1)

第七阶段:毕业论文答辩(2019—6—8左右)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许永斌。电子商务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

[2]胡华。网络安全与会计控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

[3]岳和平。网络化对未来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太原科技,2019(3)。

[4]张英明。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19(1)。

[5]姚友胜。基于网络的企业内部控制及要素特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6)。

[6]崔晓清。21世纪网络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9(4)。

[7]姚止海。网络时代挑战传统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9(4)。

[8]张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J]。广西会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