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胜古迹的诗句

名胜古迹的诗句

名胜古迹的诗句

名胜古迹的诗句范文第1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的这首《与诸子登岘首》诗,就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就是历史。“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后来人登临,面对江山留下的胜迹,心中都会有感慨的,写成诗,这便就是怀古诗了。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这是孟浩然见到晋代羊祜碑时吊古伤今的感叹。从晋到诗人所生活的唐代已有四百多年了,物是人非,羊祜已去,然而其碑却依然屹立于岘首山上,此情此景能不勾起人们对历史的感悟?

孟浩然的这首怀古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发于肺腑,平淡中有至味。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评道:“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崔颢名诗――《黄鹤楼》。诗从神话起笔,仙人跨鹤而去,仙去楼空,如今只剩下千载不变的白云悠悠了。此诗一气呵成,横跨千古。沈德潜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诗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被人们誉为黄鹤楼千古绝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避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怀古诗。第一至四句是说人生易老山水长存。昔日吴国的繁华宫廷都已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了坟墓。

诗的第五六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同样也被人们誉为千古名句,饶有韵味。

尾二句吊古伤今,意寓言外。

李白这首诗似有崔诗的影子,但自成风格,与崔诗可谓珠联璧合,同垂千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这是杜甫《蜀相诗》。“诸葛亮的老臣之心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那阶前徘徊于古松下的老杜不禁老泪纵横。

杜甫是一个有着政治胸怀的诗人,所以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备受感动,故写了好几首凭吊诸葛亮的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这些诗,都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怀。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这是戴叔伦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天气里,路过三闾庙凭吊屈原的诗。深远的情思蕴含在对景色的描绘上,意余象外,含蓄悠永。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

欲知前面花多少, 直到南山不属人。

这是韩愈的《游太平公主山庄》诗。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之女,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子,她有一个山庄位于唐京兆万年县南,极其盛大。韩诗写出了太平公主的贪婪,骄横跋扈――连春天都想霸占去呢!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诗,写的是西晋灭吴这一历史。抒发的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感慨。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这是许浑《金陵怀古》诗。抒发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感慨万千”的心情。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是温庭筠《苏武庙》中对苏武忠君爱国的歌唱。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名胜古迹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定州;石刻;碑刻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灿烂辉煌,遗存了大量名胜古迹、碑刻,令后人为之仰叹。定州石刻馆内部分碑刻,可以说是文化瑰宝、艺术珍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思。下面仅谈其中几例,以说石刻之宝贵。

一、北庄子汉墓石刻

该石刻是1959年在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发掘出土的,共488块,镶嵌在石刻馆回廊内,由于刘焉墓位于北庄子村北,故名为“北庄子汉墓石刻”,此石刻铭文内容为采石场地、郡国、县邑采石工匠名,它产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4年)至章和二年(公元88年)。地名涉及东汉六州十余个郡国,石刻文字属于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字体,由于它产生于广大民间工匠之手,真实地反映了篆书、隶书在民间的应用和演变,像这样大批汉代文字得以完整保存的现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二、关帝诗竹碑

相传为三国时期关羽所画“风雨竹”诗石刻,此碑刻构思独特,字画疏密有间,布局合理,分阴阳两面,长方形,立幅,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制。碑阳四边框分别勒有琴棋书画八宝图,以字纹作底。碑上方刻楷体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字迹清晰秀逸,镌刻精细。诗下方有印一方,印文为“汉寿亭候之印”,印下方刻有“关帝诗竹圣迹”六个篆体字,下面便是由此五言诗组的“风雨竹”图。此画形象副真,线条流畅。两株绿竹竹叶低垂,似泪珠欲滴,表达了作画人心中的无奈,后两句似强劲的西北风吹拂竹叶,似在随风摇曳,故名“风雨竹”。整个画面用竹叶巧妙地构成一幅组字画,使关公忠义的品德跃然碑上,成为千古绝唱。尤其画中所隐寓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路,回味无穷。

相传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军打败,关云长羁留曹营,当时曹操求贤心切,封他为“汉寿亭候”。但这并没有动摇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决心,当得知刘备下落欲要甜别曹操时,曹操高挂回避牌拒不相见,于是关羽便用朱墨画了这幅“风雨竹”诗图,以竹喻志,画中藏诗,让张辽转送给曹操,自己挂印封金,送二皇嫂去寻刘备了。同时笔者认为该诗还有另一层含义,前两句表达了对曹操尊重,称之为东君,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曹操的真挚感情,自己不会妄恩负义,但也绝不会朝秦暮楚。

碑阴则是关帝佩剑昂首抚须像,左方有一撰文表达了人们对关羽的仰慕之情。

三、乾隆御碑

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留下了许多墨迹,但最多是他对雪浪石的赞颂。雪浪石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坡任定州知州时所得,此石黑质白脉,犹如石间奔流,引起他极在兴趣。他曾咏诗达三十余首,并先后四次命张若霭等人绘制《雪浪石图》,足见雪浪石深得乾隆喜爱。在定州石刻馆内存有六通乾隆碑,现摘录其中一首,为乾隆十五年(1750)驻跸定州时步坡《雪浪石》诗韵所做。

名胜古迹的诗句范文第3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名胜古迹的诗句范文第4篇

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想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妙哉——诗词诵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由领读员带领大家反复朗读书写在黑板一侧的诗词,直到任课教师到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黑板上的字呈递减趋势;全擦掉了,学生就又背过了一首诗。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前二分钟,每周可熟记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了。晨读时放上一曲《春江花月夜》,则更有助于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效果更佳。 美哉——诗词画 古代诗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谓诗中有画。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景佳境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将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装订成册,美其名曰《诗情画意》,可以供同学们日常赏阅,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乐哉——诗词牌 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些自己制作的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诗(词)文。可以四人一起玩诗词牌,每人依次摸牌,如看到题目、作者则背诵诗文,看到诗文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则让下一人回答,最后以得牌最多者为胜。还可以引赛机制,以免学生日久生厌。诗词牌让学生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不亦乐乎? 悠哉——诗词队 放学时,同学们背诵着诗词走出校门。从操场整队出发,到距校门百米以外解散,这段路程中每支队伍要背诵不少于三首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琅琅的诗词朗诵一路响起,路人纷纷侧目。背诵诗词出校门,避免了拥挤打闹现象,又给校园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一举两得。 善哉——诗词赛 每学期临近期末,我都在班上隆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小队竞赛。竞赛设有必答题,如“请你小队背出含有动物名的诗句”“请你小队背出含有颜色词的诗句”等等;有抢答题,如“请说出下列名句出自谁人之手?”还有一场难解难分的擂台赛——各队轮流背诵诗词,不许重复。最后综合各轮成绩,看冠军花落谁家。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从中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也许有许多诗句他们并不全懂,不必太在意,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那些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的真义。老师们,就让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循着李太白、坡等人的足迹踏遍千山万水,走遍海角天涯,在古代诗词营造的精神家园中留连忘返吧。

名胜古迹的诗句范文第5篇

在我国,对联的作用日益显著。或用以贺喜祝寿,营造喜庆气氛,或用以规勉勤奋,褒奖功绩,或用以纪念名流,哀挽亲友。至于亭台楼阁、庙宇墓碑、名胜古迹,更是少不了一些立意深远、情趣盎然的佳联妙对。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乐于在客室题书对联以激励进取、抒发抱负。对联之用,可谓大矣。

我们知道,对联短小精练,寓意深刻,形式多样,构思巧妙,音律和谐,应用广泛。对联可以叙事抒情,可以议论说明,可以题于门宅店堂,也可以题于亭台楼榭;三言两语可以成联,数百字亦能成联。对联按其内容而言,可分为许多类。如:门联、春联、婚联、贺联、寿联、挽联、题联、故事联、馈赠联、名胜古迹联等等。对联按其表现手法而言,分类更多。如:哑联、无字联、描述联、地名联、设问联、双关联、潜义联、嵌典联、嵌字联、拆字联、析字联、复字联、隐字联、拼字联、数字联、叠字联、顶真联、同旁联、连环联、回文联、谐音联、叠韵联、格言联、谜语联、俗语联、玻璃联、拟人化联、歇后语联、异字同音联、同字异读联、趣联、戏联、巧联、绝对、联珠、金蝉脱壳联等等。

就其创作方式而言,最常见的有四种:一是摘句式,二是集句式,三是脱化式,四是创新式。除此之外还有对联的比喻式、比拟式和夸张式等等。每种创作方式各有各的不同要求。至于采用何种创作方式为佳,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一、对联摘句式

摘句,即直接摘取他人现成诗文中的偶句并书写的对联。如孙中山亲书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这一联便是摘自唐代的诗僧贯休的诗句。摘句联要从前人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选出恰切的偶句,且须有所寄托,有所创新,方能成为珍品。

二、对联集句式

所谓集句,就是把已公开出版为诗句、文章中符合对联内容要求、意思连贯的现成的句子,组成一副对联。如“江山如此多娇,彩练当空舞;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这是郭沫若集词句而写的一副对联,也是整联集句式。除此以外,还有半联集句式、半截集句式、改字集句式、漏字集句式、隐字集句式和嵌字集句式等。

三、对联脱化式

脱化,指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诗词文句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作成新的对联。如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其下联原文是明代杨继盛的“辣手铸文章”的脱化,在原诗句的基础上改动了两个字,从而翻出了新意。

四、对联创新式

创新,就是用自己新编的词汇组成对联,这种创作方式常见常用。其方式有四:一是扩联创新式,就是把现成的对联扩充词语,使之成为新联,如“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二是对句创新式,又叫应对,即先由某方出上(或下)句,征求对出下(或上)句,此方式现在常见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考试题目。如:(三味)书屋廊柱上,有一对联,上联曰“至乐无声唯孝悌”,补出下联“太有味是读书”。三是定题创新式,此方式是一种规定范围、主题的征联,长短句式、节奏等可以自己定。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此例颇多。四是自由创新式,此种方式更为常见,手法具有不受约束的灵活性,但内容却随社会的发展而随之创新。如“国乃家之栋无农不稳;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等等不一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