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祖国的诗词

赞美祖国的诗词

赞美祖国的诗词

赞美祖国的诗词范文第1篇

一、意象抒情

所谓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它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现代派诗人作品中往往使用密集繁复的意象表情达意,《赞美》一诗也同样如此。该诗第一节为了展现中华大地的满目疮痍和民族的深重苦难,运用了“呼啸着干燥的风”“低下的暗云”“单调的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泉涌的热泪”“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等一系列意象,使人目不暇接。我们在读该诗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象的表面,而要深刻理解这些意象表达的内在意蕴。

二、遣词陌生化

遣词陌生化就是运用艺术的方式,对熟悉的事物或意象加工处理,使之变得陌生,造成心理上的审美距离,激起人们阅读的好奇和注意。《赞美》一诗中存在着大量的遣词陌生化现象,如“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该句中的“溶解”按惯常的造语习惯应用“埋葬”,但这里避熟就生运用“溶解”,产生了新颖而又含蓄的审美张力。该诗中的其诗句:“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他看见自己融进了死亡里。”其中的“流”“名词”“融进”都是通过陌生化处理了的。

赞美祖国的诗词范文第2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江河的诗,用简洁的语言详细的描述了长江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文人墨客,讴歌祖国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翻开厚厚的古诗集,我们一起见证,壮丽的山河,优美的诗篇,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昭示着属于它的辉煌,让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欣赏吧! 作文

看宋朝,有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地回春,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桃花盛开,鸭子悠闲地在水中感受着春的气息,春天是美妙的!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和煦的风儿已经将江南两岸点绿了,风儿带着一丝丝对家乡的眷恋,对美景的赞叹。有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再高,也无从抵挡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奔腾的长江犹如中国人的顽强意志!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山水水之间的小村庄,柳暗花明,一处接一处若有若无的小村庄,引得诗人连连称奇啊!

观唐朝,有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长江两岸峻峰峭立,川流不息的长江中,一条小船从天际漂来,真是奇妙的感觉!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火红的枫林中,独自一人享受着成熟的魅力,我喜欢这种感觉!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站在辽阔的高原上,滚滚黄河向西流去,似乎是向白云中间流淌而去的;一座座孤城,一座座山峰巍峨的矗立在祖国边疆,像一位位守卫边陲的勇士。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中的烟尘直向苍天,长河向西缓缓流去,红红的落日在与地平线交际的那一线上,其实,黄昏也依旧很美丽!

视元朝,有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山有云衬托,朦胧之美;山无云衬托,如画之美;云与山共同媲美。有赵子昂的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表达出了对西湖的怜爱之心,水光山色或许也有忧愁,可再愁无法与我我心中的悲哀相比啊!

瞧清朝,有康有为的“凄凉白马市中萧,梦入西湖数六桥。”我感受到了西湖对他的影响与流连忘返的意境。有黄任的“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秀措与茵铺。”美妙的景色,令诗人如置身于画卷一般,楼台秀丽,绿茵成片,使我心驰神往,这真是一幅多姿多色的画卷,我真想亲眼见见啊!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千古名句。这是我的最爱,祖国的江山多娇,令国人自豪;“江山如此多娇”是对祖国最好的赞美。

赞美祖国的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文学样式,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古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诗词的教育意义仍不可忽视。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将古诗词与教学相结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课题。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最为强烈的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表现爱国主题的名篇佳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以及情景的展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明白我国的唐诗、宋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还可以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逐渐认识到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古代杰出人物,加强对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人民群众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并学习杰出人物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深切同情,对残酷剥削的憎恨。再看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憧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美丽情愫

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事事物物,甚至一草一木,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享受美感、受到熏陶。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才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是热爱动物教育的良好教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小草的深情赞美。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了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开展本土诗词文化传播与教育。除了古诗词的教育,我们教师也要搜集了本土诗词,对学生进行本土诗词教育,亲近诗词,激起热爱家乡的情愫。如广西北流是中华诗词之乡,本土诗人创作了大批北流风物(人物)诗赋,包括荔枝、龙眼、木菠萝、大容山、勾漏洞、岭垌窑址、铜阳书院、景苏楼、城西公园、箩村、罗政村、中国陶瓷名城等等,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诗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诗词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深入挖掘历代诗词作品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名篇佳作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既传承了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爱乡的少年君子。

参考文献

[1] 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2] 于秀兰、沈益亮《古诗词教学“六字决”》《广西教育》2001年第11期p.36.

赞美祖国的诗词范文第4篇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赞美祖国的诗词范文第5篇

现代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的。在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诗人,在厚重的传统文化重压之下,在水深火热的民族危难之中,努力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表达方式、最强烈真挚的情感传递着对生命、对土地、对国家、对民族、对青春、对大自然的礼赞、爱以及深深的思考。由此铸就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品格。中国新诗人的这种情怀,是那些行进在乡间古道的古代诗人所难以想象的。而那些糅合了诗人血与泪的惊心动魄的诗句,无论是在田园牧歌的映衬下还是在今日霓虹灯的闪烁中,都更显示出她的崇高。

现代新诗,奏出生命的最强音。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一个新诗人从心底发出生命的最强音。这就是郭沫若的新诗《天狗》。“天狗”这个意象既不缥缈也不雅致,这是我国古人不可能选用的一个意象。但是诗人所追求的就不是那份恬淡宁静,这是诗人发出的狂放的对命运的挑战:“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没有这种狂放和凌厉,怎么向顽固而沉重的旧世界宣战!天狗飞奔、狂叫、燃烧、剥皮、食肉、吸血,它毁灭一切、毁灭自我,在同自我的搏斗中,生命绽放出绚丽的火光,“我便是我了!”从而获得了新生。五四时期的郭沫若,身处日本,当他听到祖国的变化,他的心激动狂热,此时的祖国就像他初恋的姑娘,诗人彻夜难眠成就了诗集《女神》。

现代新诗,吟唱着对土地最深挚的爱。一个诗人,行进在祖国贫瘠苦难的土地上,他痛苦地、低沉地、忧郁地吟唱着:“那丛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中国的农夫”,“那破烂的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经历着岁月的艰辛”,“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就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低沉而忧郁的吟唱。他出生在地主的家庭,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养育,让他勇敢地坦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从此,他永远把自己当成农民的儿子。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然而他却永远地清醒而真实,从不虚夸编造温暖和美好。他在苦难中行进着,但他的吟唱却从不关注自身的命运。国土饱受蹂躏,人民困苦不堪,诗人没有幼稚地振臂高呼,而是俯下孱弱的身体,无比依恋地匍匐在残损的祖国大地上吟唱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这样的诗句穿越战火纷飞的历史,来到和平幸福的今天,读过之后让我们心灵震颤、热泪盈眶,低沉忧郁的咏叹掩藏的是作者对大地母亲最深挚的爱,是一个伟大诗人战胜黑暗的最勇敢的品格。

现代新诗,传达着对国民性最深的思考。现代文学家中对国民性思考最深的,无疑应该是鲁迅。而在现代新诗人中,还有一个在国民性思考上走得很远的是穆旦。请看他在诗歌《赞美》中对中国农民的刻画:“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的身上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诗人只写一个农夫,而这一个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个的缩影。穆旦笔下的农民,没有痛苦呼号,更没有田园牧歌,他们“永远无言”,“多少朝代在他的身上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这里的农民似乎已看透了历史,看清了命运,他们一代代一辈辈用坚韧和沉默来对抗,看似屈辱而麻木,而在强大的黑暗统治之中,这种坚韧却是那么真实而有力。当战斗来临之时,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虽然最后往往是“毅然决然”地“融进死亡里”。但这种坚韧就是中国农民宝贵的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所以诗歌结尾作者反复吟唱着“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除此以外,中国新诗的主题更不乏对青春的礼赞、对爱情的讴歌、对大自然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