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油茶树种植技术

油茶树种植技术

油茶树种植技术

油茶树种植技术范文第1篇

1册亨县概况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最高海拔1 634 m,最低海拔301 m,年平均气温为19.2 ℃,极端最高气温为42 ℃,无霜期为345 d,年日照时数1 514 h,年平均降雨量为1 340.7 m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该县适宜油茶生长的地方较多,在该县马力、纳力、新场、者王、者楼、秧坝、坝赖、达央、弼佑、八渡、岩架、百口等地均分布有大面积的油茶树,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

2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2.1树种选择

通过试验发现,册亨县栽种茶林1号、湘林1号、黄山1号、大别山1号等油茶品种比较适宜,其单果较重,产量高,出籽率、出油率较高。采种时,应注意选择种粒大、饱满、种壳黑褐色、外形无病态特征的种子[1]。

2.2育苗地准备

选择疏松、湿润、肥沃的红壤、黄壤、黄红壤土质地块作育苗地,且要求地块地形平整,pH值在4.0~6.5。整地要求先犁地,后耙平磨细,清除土壤中石头、树根和杂草等杂物[2]。播种前挖规格为30 cm×30 cm×30 cm的坑;坑挖好后施底肥,即施钙镁磷肥3 kg/穴或农家肥6 kg/穴,与泥土搅拌均匀施入。

2.3播种育苗

油茶播种时间选在11月初至翌年2月间进行,播种时用多菌灵对种子进行消毒,在坑中挖15 cm的种植穴,每穴播6粒种,覆土并盖厚5 cm的稻草[3]。茶芽出土后,气温高时在苗地上盖遮阳网;茶苗高6~9 cm时,薄施氮肥,并做好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当茶苗生长至12 cm时,即可实施定植。

2.4造林地选择与整理

油茶造林地应选择山地、丘陵25°以下斜坡和缓坡的下坡或中坡地段,方向为南向、东向或东南向,要求为土层疏松、比较肥沃的土质为红壤、黄壤、黄红壤的山地,pH值在4.0~6.5,土层厚度在60 cm以上[4]。整地时先清理林地,全面砍除树干,挖掉树根,水平带状整地。挖大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施基肥,施氮磷钾复合肥300 g/穴,肥料与穴内底土应充分拌匀。

2.5定植

根据册亨县的气候特点,油茶种植时间选择在冬季11月下旬至翌年春季的5月间进行,应尽量选择在春季定植,定植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定植[5]。栽植行距为2.0~2.5 m,株距为2.5~3.0 m,定植密度为1 650株/hm2。定植时实行1穴1苗,将苗放入穴中扶正并舒展根系,填入细土压实,尽量使土与根系紧密接触,浇入适量的根水,然后覆盖松土即可。

2.6定植后管理

每年立秋后除杂、翻土1次,以扩土和促进土壤透气。每年5—6月、7—8月对油茶林全部翻土、除杂,翻土深度在15 cm以内,不能伤及根系。修剪时间选择在茶果采收后至树液流动前的12月至翌年2月间,幼林以定干整形为主,并除掉病虫树枝;成林要剪除徒长枝、地脚枝、病虫枝、细弱枝和部分影响整株树光照的枝条;老年树要及时清除枯死枝、病虫枝,剪除长势明显减弱的枝条[6]。栽植第1年可不施肥;第2~4年追肥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每年需施尿素50 g/株、磷钾肥各10 g/株,混合后分春、夏、秋3次施放;5年以后,采用家禽家畜粪便、茶油枯、桐油枯等进行发酵排毒后追施,每年施2 kg/株[7-9]。

3参考文献

[1] 吴立达.泰顺山区油茶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12):29-31.

[2] 潘建勇,张子敬.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

[3] 梁永娥.油茶丰产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10(6):45-48.

[4] 高集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0(1):93-94.

[5] 吴正凯,郑晓峰.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63-64.

[6] 廖国春,黄永芳,刘天颐.生物技术在油茶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3):13-16.

[7] 李玉琼,李华锋,郭燕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业,2011(19):45.

油茶树种植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油茶种植;抚育管理;改造技术

0 引言

油茶幼林抚育管理即造林之后、幼林郁闭之前对幼林的抚育和管理的统称,包括土壤管理,除草,肥水管理,树形修整,病虫害防治等。幼林期一般需要5~6年,在此阶段中,光照时间、温度、自然灾害、缺少营养、排灌不合理、病虫害等因素,都会对幼林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采用改造技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十分重要。

1 油茶属性

油茶属山茶科,常绿小乔木,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可广泛种植在丘陵、山地、沟边、路旁等地。其树形较为高大,叶厚革质、树干粗壮光滑,树冠卵形、根系发达为深根性树种、花两性无柄,10月开花结果,结实多,产量高,为花果同在品种。适宜生长在暖温湿润的气候,需要日照时间较长。对土壤的要求较低,耐瘠薄,种植在土壤肥沃疏松、深厚、排水较好的沙质土壤有利于存活,可在pH值5~6的酸性黄壤生存。

2 抚育管理措施

2.1 整理土地

油茶虽然适生性较强,但是在定植初期根系生长较慢。为了促进其快速生长和稳产高产应将土壤进行全面垦伐,时间一般在9月初。对于坡度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可将深度控制在25~30M,将石块、杂物、树根、垃圾等挑拣出来,并将土壤暴晒熟化。在广东地区油茶大多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因此要水平带状整地,宽度随坡度大小变化,坡度越大带越窄,坡度越小带越宽,然后采用块状穴垦,按环山水平“品”字形排列定点挖穴,穴大一般50M×50M×50M,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增加水土保持。

2.2 初期造林

在造林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油茶的品种、地质条件、经营目的确定种植密度,条件较好的地方可控制在3m×3m,条件较差的地方可控制在2.5m×3m。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密植,油茶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控制在0.6~0.8为宜。在定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栽种要端正,深栽和根系舒展,层层垫土并将其踩实,覆盖松土。在栽种过程中注意幼苗的保护,将茶苗均匀沾满肥沃的田泥和塘泥浆。

2.3 除草培蔸松土

对于油茶周围生长的冬茅、杂灌、小竹子、杂草等必须及时清理,可使用除草剂或割灌机或刀抚结合使用草甘膦进行清除,减少对油茶幼林的营养和生长空间的抢夺,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森林火灾,注意在幼苗第一年栽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除草剂以免对幼苗产生威胁。对于2a以上的油茶林可以适量的进行喷药处理,将喷头调成水滴状以减少药物对林苗的伤害,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为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应定期培土,一般幼林1~2次/a较为合适。第一年的植株在夏季非常容易被高温灼伤或遭受干旱灾害,因此应给植株进行培蔸。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松土,注意松土过程中不要伤害根系,造林第一年要适当浅翻,避免伤害到根系、树皮、枝叶,以后逐年加深。松土的时间应避开三伏天和地表温度较高的季节,松土深度一般在3~5M。幼树兜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2.4 肥水管理

定植的第一年在垦地后将底肥施足然后就不用施加,以后一般1a施肥2次,冬季施迟效肥、火土灰或腐熟有机肥等;春施速效肥、尿素等。到第二年油茶幼林应在4月上旬进行1次深度施肥,一般在15M左右,可以施加速效氮肥结合人畜肥或尿素,一般每株控制在50g尿素为宜。尽量避免在根系上直接施肥,沟施或穴施均可。施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翻土,以有助于土壤蓬松。进入冬季主要以土杂肥或粪肥为主。随着植株逐渐生长,树龄的增加,施加的肥料以氮磷钾、有机质为主的复混肥结合尿素,可把肥料撒在沟底,如果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可以将肥料施加于植株上方。施肥量要因土制宜,如果产量较大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冬季主要以施加基肥为主,夏季为了促进植株生长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在植株栽种的前2~3a,使用蔸抚,春季施肥范围可以适当扩大在1m的范围内,培蔸范围应大于50cm,每株施用30~50g。可结合施肥培蔸一起进行,壅蔸高度控制在3cm以内,范围可以适当扩大以有助于根系的伸展。进入冬季还要注意促进植株的木质化以有助于越冬,可在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

2.5 病虫害防治

油茶幼林的病虫害危害较小,但是也不可小视。要从幼林品种挑选、种植、修剪枝叶等环节进行防治。首先油茶幼林在品种上应注意优良品种的选择,选择抗病虫害较强,生长较为旺盛的品种,一级苗或2a生的苗,以利成活成林。其次在每年补植或剔除弱病残植株,可逐渐用品质较好的品种进行替换。在树形修整的过程中,应挑选出病枝、病果病梢进行修剪,以减少病原侵染,同时加强通风和光照,增加抵抗力,减少病虫害。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金龟子等。在春季即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病虫害最易发生的季节,应喷洒生物农药,减少病虫害对枝梢的威胁。病虫害防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采取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3 改进技术

3.1 花期处理

油茶幼林在4月就开始春梢分化花芽,10月开始开花,直到12月才结束,花期一般在5~6d。油茶可采用异株授粉的方式提高植株的品质,同时油茶还是虫媒授粉,因此可以大量引放土蜂来提高授粉率和结实量。花粉在柱头上第1~2d发芽率最高,生活力也最强,也最容易受精,因此要抓住授粉的最佳时机。

3.2 控制密度

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不同、栽种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或栽植过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补植或疏苗,按照林地走势或特点以确保植株丰产。一般控制在4~5m为宜。同时还要定期对劣质的、产量较小的、长势较弱的植株进行淘汰,可从3a树开始,同时进行换种,避免林中单一纯树种影响幼林品质。

3.3 嫁接技术

在幼林中有部分劣弱病植株,可使用优树穗条,采用皮下枝接方法进行调整树品,一般可在5~6月进行。选择树种良好生长旺盛的植株并在干高40M以上的地方截取3~4M的砧木。断砧时为了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阴,剩下的全部清除。为了保证接口的平滑与干净,要用清水清洗砧木断口并擦干,用嫁接刀削平锯口;切砧拉皮,为便于包扎采用单面刀片将干皮切开至木质部,朝一方向撕皮,然后对接穗进行处理,插入砧木断口,包扎时下面留少许撕皮。为防止营养流失,可用潮湿的塑料袋套住并用报纸进行包扎。

4 结语

总之,油茶幼林的抚育管理和改进对发展油茶产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油茶造林后及时抚育管理,采用改进技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是保证造林成活和早实丰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油茶种植工作者在栽培油茶过程中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采用改进技术实现油茶的早产丰产、资源优化和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油茶树种植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浙江; 油茶低产林; 原因; 改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200-01

油茶资源十分稀少,除我国之外,在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我国是世界上油茶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国家,油茶林种植面积近400万hm2,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安徽、贵州、河南、湖北等省份。浙江是全国油茶产区之一,目前存在树龄老化、品种陈旧、管理粗放等主要问题,是造成油茶林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实施低产林改造是提升我省油茶生产质量、效益的最有效途径。近几年油茶低改的经验表明,在改造油茶低产林应采取改善生境、改造林相、改良品种和精细管理等措施。现将油茶低产原因和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低产原因分析

(一)种质遗传分化严重,良种水平低。现有的油茶林大部分是建国前和建国后20世纪50-60年代营造的,都是老品种,而且遗传分化比较严重,良莠不齐,树龄太大,过于衰老,产量不高。最近几年由于政府的引导,也引进了一些新品种,但总体来说良种水平还很低。

(二)林地荒芜。油茶林地荒芜是油茶低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油茶林多年丢荒,杂草灌木丛生,有的一经丢荒,除杂草灌丛外,部分高大乔木侵入,变成混交林,这样对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条件、肥水供应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产生不利影响,使油茶产量下降。

(三)林分衰老,更新能力差。现有油茶林中,大部分为建国前营造的,即使建国后造的林,由于长期丢荒,养分不足,树龄过大,也造成早衰,无论是老产区,还是新产区,衰老林分较多,致使产量下降。

(四)病虫害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由于炭疸病、软腐病、金龟子、茶叶虫梢蛾等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造成减产,产量低。

(五)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由于山区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之管理较为粗放,经常出现广种薄收的现象。

二、油茶地产林的技术改造措施

(一)改善生态环境。油茶林低产,主要是由于杂灌丛生、立地条件差、水肥条件欠佳等生育环境不适造成的。改善油茶林生境,是油茶林低改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油茶林低改的最根本措施。

(二)除杂垦荒。砍除林内混生的其它小杂竹、低矮灌木、杂草,垦翻林地,深翻“埋青”。这样可去除与油茶争夺水养分的非目的植物,提高林地通风透光程度,提升林地肥力,也可最大程度减少油茶林内病虫害的发生。

(三)促成“三保”。在林地深翻土壤的基础上,将林地改造成水平梯带,梯带外缘作地埂,内侧挖“竹节沟”,这样可大大减少油茶林地水土流失,切实做到林地保肥、保水和保土,为油茶植株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立地条件。

(四)种植绿肥。在油茶林下种植生长迅速的绿肥植物,如豆科的红花草、罂粟科的博落、十字花科的油菜等,通过在生长季节的深翻埋青,从而增加林地有机质,达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目的。

(五)深垦中耕。对现有的低产油茶林,进一步强化管理,做到“三年一深垦,一年一中耕”,从而改善土壤物化性质,优化油茶生育环境,提高单位面积的优质茶籽产量。

三、改造林相

浙南山区油茶低产林,一般存在老、残、稀、杂等破落“林相”,林冠残破、植株大小不一、长势衰颓,光能利用率低,从而导致油茶果实低产,改造林相是油茶林低改的重要环节。

(一)预栽除老。在改造林地、开挖水平梯带的基础上,实施挖沟、施肥、覆表土等措施,然后按一定株距预栽通过国家林木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茶优良品种49种如:长林3号,长林18号,长林53号,至亚林1号等,选好良种苗木栽培待其成活后再逐步挖除老残树。

(二)疏密补稀。根据待改造油茶林分的现有密度,参照油茶高产最佳林分的适宜密度,对过于密集的居群,挖去劣质株和老残株;对于油茶林中过于稀疏的地块,重点补植适于浙南山区生长的优良品种油茶壮苗,促成林相整齐划一。

(三)更新复壮。对于需要进行平茬复壮的油茶植株或居群,可在冬季将老树齐地面砍除,把砍口削平,来年夏天选留1~2根萌条,进行整型修剪,形成新的树冠。对于树干部分良好的低产树,可在其离地面1~1・5m处锯断大枝,使其在断口附近重新萌枝,次年可选留着生位置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条培养成新树冠,尽快开花结果。

(四)更新复壮。①截干更新:离地面5~15cm处锯断主干,截干的当年在油茶树的根际萌有大量新枝(萌条),于夏末选留距地面最近,生长势强旺,分布均匀的2~3根萌条,其余从基部剪除。第二年开始再从其中选留l株进行定形整枝培养成新的树冠。一般3年后挂果,5~6年恢复原来的产量。②切枝(干)更新:将更新油茶树主枝中、下部分枝处以上部分全部剪除,待萌条长至5~10cm后,选留方向好、角度适宜、生长健壮的萌条培养新的树冠,其余剪除。切枝(干)更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油茶树的主干和主枝构成的树冠骨架,所以更新后成形快,结果早。据试验,切枝(干)更新的当年仍有70%的植株开花结果,3~4年可恢复原有产量。更新的植株一定要选择结果较好、产量较高、病虫害较少的壮年油茶树,更新的锯口一定要光滑并涂抹保护剂,以便伤口愈合,防止雨水浸蚀和病虫危害。

(五)改良品种。油茶低产林一般劣种植株约占全林的50%以上,因此改良品种是提高油茶果实产量的根本措施。

(六)调整品种。对于油茶密林中的劣种质植株,可结合改造林相、调整密度,去劣留优。针对稀、老、残林中的劣质植株,可选油茶良种进行补植和预栽,实现油茶林分的良种化改造。

(七)嫁接改良。对于林相整齐且在林分中生长良好的劣质植株,可以通过嫁接“手术”将其改良成优良油茶品种植株。成年劣质树可采用“高接换优”的办法来进行改良。高接换优宜在夏季进行,每株砧木选择3个一级枝作砧枝,在其离地面30~80cm处截断,每个砧枝选1~2个侧枝,在其分叉处以上10cm处截断,选择优良油茶品种――长林3号,长林18号,长林53号,至亚林1号的旺盛植株接穗,采用切结法嫁接,实施套袋保湿措施,一般只要嫁接成功,次年即可结果,第3年可超过原有植株的产量。

(八)更换树种。因立地和气候等因素不适宜造成的油茶低产林,可以通过更换树种来提高经济效益。高海拔和北缘产区的油茶林,由于开花授粉期气温太低、致使落花落果,造成低产的,可以将其改种茗茶,培育为优质高产茶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立地条件不适宜而造成的油茶地产林,应该改种马尾松、木荷等耐旱耐瘠树种,淘汰油茶树很容易成材成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另外立地条件比较好、油茶植株生长良好的成年油茶林,由于品种低劣而导致低产的,也可以高接山茶花优良接穗,改造成茶花圃,一般次年即可开始出圃茶花,经济效益显著。

油茶树种植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茶园管理;病害虫防治

油茶色清味香,营养丰富,经过加工后可作为优质食用油,同时也可以作为油及防锈油在工业领域应用。但过去人们种植油茶的种苗培养技术较差,品种混杂低劣,单位面积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栽培丰产优质的油茶栽培技术就成为种植者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采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

1.林地的选择

油茶是一个耐干旱、瘠薄的树种,但要使之高产稳产则仍需满足其一定的光、热、水、肥条件。据报道,油茶在中、低丘缓坡及土层深厚的地方产量更高。作为高产稳产油茶园建设的林地,应选择在海拔3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厚60cm以上、植被覆盖率50%以上、土壤pH值5~6、坡向当阳的地方造林,应尽量避免在高山、长陡坡、阴坡及积水低洼地造林。

2.栽植

2.1 品种选择

品种优劣直接关系到油茶造林成活率和今后的产量。根据“优质高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宜油茶造林的高产优良无性系品种有30个。

2.2 选用良种壮苗

应选用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一年生苗高15cm以上、二年生苗高30cm以上的壮苗造林。由于油茶为虫媒、异花授粉树种,造林时应选择5~6个同一成熟期的品种种植。主要栽植的品种有桂无1号、桂无2号,其他品种有桂无3号、桂无4号、桂无5号,按3:1的比例“品”字形排列。

2.3 栽植

为提高油茶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栽植株行距2m×3m,即667m2种植110株。油茶栽植适宜季节为立春至惊蛰,此期雨水充沛有利油茶苗木成活。应选择在雨后阴天或即将降雨前的阴天栽植。栽植质量好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非常大,栽植过程中应始终严格掌握好扶正、舒根、分层培土踩实,培土成馒头形,培土深度适中(比在苗圃地深1~2cm)。

3.幼林油茶园的管理

3.1 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月下旬~9月。造林后的4~6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蔸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采用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每667m2施用1.5~2.0kg,兑水30~60kg,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喷施。发现缺株,选用同品种大苗或容器苗补苗,在适宜造林的季节补植,以保全苗。

3.2 施肥

幼林油茶园一年施肥2次,油茶幼林不同龄期的施肥量见表1。

表1 油茶林不同种植年份的施肥量(单位:110株·kg)

幼林施肥方法有点状施、环状沟施两种。点状施,即在树冠周围挖3个,将肥料放入穴中,盖上泥土;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每3年垦复深挖1次,时间在12月至翌年2月下旬进行,穴大小为60cm×60cm×50cm,也可沿等高线定线撩壕,壕深60cm,底宽60cm。

3.3 幼树整形

油茶幼树整形分两步,第一步是养干,造林后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视树干情况,对徒长的夏梢和晚秋梢进行压低修剪,剪口在主枝离树干20cm处留3个芽位,造林后第三年,当树高70~80cm时,趁早春季节,在树干四周选留3条强壮主枝,适当修剪多余的脚枝,修剪后要及时除萌。

3.4 林地间作

油茶林地宜间种花生、豆类等或绿肥,适于间种的冬季绿肥有满园花、紫花苕子、紫云英、肥田萝卜等,夏季绿肥有印度豇豆、日本菁、三叶猪屎豆等,间种作物应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因此,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在油茶林间作。间作物应及时压青。

4.成林油茶园的管护

4.1 垦复

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浅锄1次,3年深挖1次。浅锄在每年8~9月间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应在l1月下旬~翌年春季的3月进行,一般深20~25cm。垦复要防止水土流失,15°坡以下宜采用全垦,15°坡以上宜带垦、穴垦、阶梯式垦复。注意树蔸下宜浅,树冠下和交叉处宜深。

4.2 林地水土保持

地势平缓,或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不垦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带宽60cm,隔年轮换。

4.3 施肥

油茶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头,必须补充肥源,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常用的肥料和用量有农家肥10~20kg/穴,复合肥0.3~0.5kg/穴或油茶专用有机肥1~2kg/穴,施肥后回填表土。覆土填满穴后,应高出地表10~15cm,形成馒头状土包。

盛果期主要施磷酸二氢钾,适当施硝酸铵和硝酸钾,每株施复合肥250g。每年3~4月和7~8月各施肥1次,每次0.50~0.75kg/株。在上坡沿树冠投影线开1条深20cm、长1m左右的弧形沟,施肥后盖土压实。

4.4 整形修剪

油茶以疏剪为主,培育立体结果的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冠。大年轻剪、小年重剪。第一年一般以整形为主,培育良好的树形,迅速扩大树冠,促进早花,早结果和提高产量。在此后的两年中,要陆续将强壮的春梢培养为侧枝群,使主枝、副主枝和侧枝群比例合理,均匀分配。成年树应当去弱留强,剪密留疏。修剪要分次进行,一次性修剪的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多地损伤植株和损失植株的养分。

4.5 调整密度

密植林地和宽行窄距,一般树龄在10~12年,枝叶互相交叉、重叠。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调整时间一般在12月~翌年2月进行,对疏密不均或过密的油茶林,要间伐过密株和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调整到1650株/hm2。

4.6 高接换种

对于成林后的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良品种接穗采用剥皮嵌接法进行高接换种。嫁接时间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为宜。嫁接方法:首先,将原有树冠剪除,在距嫁接口30~50cm处定干。次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方位合理,生长较壮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三年,要在主枝培育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树冠形状保留一些强壮的分枝作为副主枝。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2年内完成。

5.防治病虫害

油茶病虫害防治应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源,达到控制病虫猖獗,减少损失的目的。

5.1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防治方法: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减少传染源。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区,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d左右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湿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连喷3~4次,间隔10~14d喷1次。

5.2烟煤病防治

烟煤病一般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由蚧类、粉虱类、蚜虫等虫害诱发引起。防治方法:在5月中旬~6月上旬,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5.3茶梢蛾防治

茶梢蛾是以幼虫危害叶肉和蛀食春梢。防治方法:剪除被害梢,集中烧毁;5~6月对严重受害油茶林,用40%氧化乐果50倍液加适量黄泥制成药泥浆,涂刷树干,防治效果达80%以上。在虫患严重危害油茶林地的情况下,需要掌握幼虫转移危害时期喷敌百虫500~6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便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虫患带来的严重后果。

5.4油茶象鼻虫防治

应深挖垦复油茶,消灭部分土中的幼虫和蛹;8~11月幼虫出果人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5~7月成虫羽化出土期,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液,喷药2~3次,防治效果较好。

6.适时采摘

油茶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过早会降低出籽率、出油率和茶油品质。寒露籽一般在寒露后采摘,霜降籽在霜降以后采摘。严禁提早采摘。适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开始到后7d完成。提前10d采摘可损失5%的出籽率、7%的种子出油率。过迟则会造成果实开裂、茶果掉落。采收果实时正是油茶含苞待放的时期,严禁折枝取果。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6d,要及时日晒脱粒,除净杂物,进仓待榨。

7.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油茶种植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油茶经过加工后的食用油也会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重大意义。通过探讨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广大种植户应从林地选择、栽植、幼林及成林油茶园管理等方面着手油茶种植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出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油茶树种植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闽南山区;油茶防火;营造技术;效益分析

1引言

闽南山区位于我国福建省,地括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福建省重要的林区之一,同时也是火灾多发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火险区。在长期的防火实践中,防火技术人员逐渐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以阻隔火势蔓延,以保证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有关油茶防火林带建设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对闽南山区森林防火具有重要意义。

2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2.1油茶防火机理

油茶属于山茶植物,是我国重要油料树种,但是由于油茶树脂含量很少,水分含量却很高,所以遇到高温或火源时其植物自身不易被点燃。在油茶植物被点燃时,其产生的热量非常低,并且由于自身水分的抑制,所以其燃烧的速度非常缓慢,不会产生火焰,是具有“防火功能”的防火植被,在山区营造油茶防火林带可以有效的防止森林出现火灾事故中火势的蔓延,对森林防火、防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油茶是经济型的油料树种,其种子的出油率很高,是天然的保健产品,油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很高,所以在闽南山区种植油茶不但可以阻隔、防治火势的蔓延,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所以近几年,我国大部分森林地区都开始采用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为林区带来安全保证的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

2.2油茶防火林带设置

油茶防火林带营造设计技术,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其设置标准也不十分完善,目前,我国有关油茶防火林带设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宽度设置,由于森林地区的地势普遍较高,为保证其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所以油茶防火林带的宽度通常在30m以上,闽南山区属于植被密集度很高的地区,所以其宽度设置应在35m以上;②在沿山脊线分水岭处设置林带连接点,并种植高度较低的油茶植被,以延缓火势蔓延速度;③在人员密集的工作产区和火灾事故频发的地区设置梯形油茶防火林带,体现油茶防火的多级保护;④在林区平坡和缓坡地区,油茶防火林带面积不宜过大;⑤油茶防火林带在空间上必须是封闭的,面积要在30hm2以上。

2.3油茶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

2.3.1整地

整地是营造油茶防火林带的重要手段,因为油茶的种植和生产特点较为特殊,所以在建造油茶防火林带时必须进行整地,将山区内坡度较高的地方,垦整至适合油茶生长坡度较缓的区域,同时还要将区域内其他植物一次性清除,这样可以切实有效的保证油茶的防火功能和油茶防火林带的防火功效。

2.3.2造林

因为油茶属于常绿阔叶树种,所以其生长的时期为春季,一般油茶播种会在冬季11月份。在油茶种植初期会很容易受到气温和水分的影响,所以为了防治晴天、多雨季节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油茶种植要遵循“三埋一提三踩”原则,同时还要将苗木踏实,在坡度较缓处和林带四周,种植高度较低的油茶树苗[2]。

2.3.3油茶防火林带管理

在闽南山区油茶种植之后,要保证油茶生长正常、实现防火功能,就必须对其区域内的油茶植被进行系统的管理。其具体管理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年相关部门都要对油茶树种、油茶植被进行抚育,对其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生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以保证幼林早日长成;②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内的油茶生长情况(油茶树势强弱、油茶树龄大小、油茶植被密度),进行合理施肥,如钾肥、磷肥,以提高油茶树种的抗病性;③定期对油茶防火林带的油茶植被进行修剪整形,去除病虫枝和枯死枝;④病虫灾害防治处理,主要侵害油茶的病虫灾害,以炭蛆病为主,在油茶树种植初期,要对区域内的植被喷洒波尔多液,如果油茶植被遭受病虫灾害严重,要对其喷洒托布津可湿性粉剂;⑤维护林区环境清洁,保持通风透光。

3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的经济效益分析

3.1生态效益

在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建成之后,其林区的防火功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作为一种自然防火屏障,油茶防火林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资源和森林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了林区防火成本的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除此之外,油茶防火林带还可以为森林管理部门和种植人员带来巨大的防火效益,油茶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很强的植被,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在林区中大力开展油茶林带建设,可以优化林区的空气环境,保持水土资源、调节林区生态环境,对闽南山区的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

3.2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油茶作为一种环保型油料树种,其油料产品的效益额和市场前景都非常大,同时由于油茶生长周期较短,所以每年产量数非常可观,本文主要研究闽南山区2009~2012年油茶防火林带的效益分析数据,具体数据如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知,随着油茶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闽南山区茶籽和出油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茶油单价也在逐年升高,综上所述,油茶防火林带为闽南山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并每年呈上升趋势。

3.3社会效益

目前,闽南山区的油茶防火林带面积正在不断加大,有效的提高了林区的资源利用率,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林业发展的潜力。油茶防火林带在促进闽南山区油茶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开辟了我国兴林富民的道路,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增长途径,有利于闽南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通过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发展,闽南山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飞快,其区域社会经济生产模式已趋于合理、高效,综上所述,油茶防火林带为闽南山区提供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其社会效益巨大。

4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的保护措施

4.1严格按照国家林业规划,实现林区生态环境补偿

2011年我国林业部分出台了《森林防火林业规划章程》,文献中指出,任何山区内的森林防火建设都不能越过规划章程的规定,要在保证森林防火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加大林区生态环境的补偿力度。所以闽南山区在进行油茶防火林带建设时,必须时刻以政府政策为主导方向,建设一些环保、德政工程。

4.2优化油茶防火林带的资源配置

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油茶防火林带的优化使用至关重要。以往,闽南山区的油茶防火林带的资源配置系统非常混乱,其资源环保水平、利用水平都很低,经过几年的技术创新和改革,闽南山区的油茶防火林带的资源环保水平和资源利用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已初步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发展[4]。

4.3强化油茶防火林带建设工程的管理制度

油茶防火林带建设完成之后,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管理目标对其防火功效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将每一个管理决策落实到实处,严格监察工程的资金管理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在有效发挥油茶防火林带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4.4加快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改革,改变油茶经营机制

鼓励闽南山区当地农民开展合作经营,将林区的油茶防火林带工程建设项目分给当地居民,以为民众谋得最大福利和利益。引进先进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优化工程建设系统,将保护森林资源工作和民众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被动变为主动,将管理对象变为管理主体,有效推动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5结语

森林火灾是对公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的自然灾害,以往有关森林防火问题一直倍受重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森林火灾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森林火灾会对企业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一个公民而言,森林火灾不仅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还会影响其生活,所以有关森林火灾防护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国土安全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建立科学、有效、可靠、安全的防火林带是我国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可知,先进的林业工程建设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推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5]。

参考文献:

[1] 孟萌.中国纪念性园林的差异及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J].中国园林,2010,12(14):110~117.

[2] 李玉琼,肖樟英,吴柳根.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和发展前瞻[J].中国林业,2010,23(14):130~138.

[3] 钟建飞,郭晓敏,刘苑秋.油茶平衡施肥经济效益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14(35):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