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方根练习题

平方根练习题

平方根练习题

平方根练习题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01-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非常重要,其占用教学时间的比重很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开展练习课教学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照本宣科、做题、讲题……仅将练习课当成知识的再现或题目的叠加练习,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低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小学数学练习课充满生机。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练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低年级的练习课中,情境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自控性较差,很多时候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别出心裁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何创设生动而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呢?传统的语言描述不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动态的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如计算电话费用、购买商品结算等,用表格、图画、对话、手势、游戏等多种形式呈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比例尺”的练习课时,结合地方文化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参观纪念馆的情境,并以此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教师播放了参观纪念馆的视频,辅以优美的音乐和详细的配音介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参观”中获得相关的数学信息。“铜像是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尺制作的”“请测量纪念馆的平面图,并根据比例尺求出一些建筑的实际面积”等问题变得直观生动。学生非常乐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自主探究意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二、搭建互动平台,优化练习过程

传统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以“教”为主,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搭建互动平台,优化练习的过程。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练习课,上课之初,笔者提问:“把8块糖分成2份,有几种分法?”笔者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摆出1根和7根,有的学生摆出2根和6根,有的学生摆出3根和5根,有的学生摆出4根和4根。笔者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这4种不同的摆法,并提问:“哪一种分法的结果能用表示呢?”学生很容易就从“平均分”的意义出发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如,教学“角的度量”的练习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并不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看量角器的内刻度或外刻度。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张口朝右的角,要求学生观察角和量角器,看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哪一边的零刻度对齐,如果是与右边的零刻度对齐,就看内圈。接着,笔者再出示一个张口朝左的角,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笔者出示几个边很短的角,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角的边很短,离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远,怎么办?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笔者用多媒体演示如何延长角的两边,顺利地量出角的度数。这样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能变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练习效率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电脑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为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展示解题过程、评定等。这些软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问题信息,使练习容量大大增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电脑截取合适的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练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练习课,笔者预先从网上下载了一组题目:(1)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学生画图、操作后仍感到难以理解,于是,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转化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平方根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1-01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研究课堂练习形式,讲求课堂练习设计艺术。不同类型的课有着不同的练习设计要求,下面我将针对新授课课堂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谈谈我的理解与体会。

一、练习设计要有典型性和生活化

既要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要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案例: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二、设计的练习要有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在学习了《0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只小猫钓了3条鱼,但在回家的路上它的袋子破了,小猫却一点都不知道。小朋友,你认为小猫到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课堂顿时沸沸扬扬,学生思维异常活跃,都在竭尽全力寻找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 生1:我认为会掉一条剩2条,因为它家离河近。我还会列式:3-1=2 生2:我认为会掉两条小的,剩一条大的。3-2=1 生3:我认为会全部掉了,剩下0条。3-3=0 生4:我也认为还剩3条死鱼,因为水漏干了,鱼就死了??3-0=3

其实,学生能说出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被打开了,已经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了。

三、按学习内容设计练习

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法则、掌握操作的过程;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比如:应用题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玩具厂计划生产10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210件,还要生产多少件才能完成计划?”这道应用题时,除了模仿练习外,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自行车厂要装配6OO辆自行车,已经装配了9天,平均每天装配72辆,自行车厂完成装配情况如何?使学生懂得要判断装配情况如何,就要用实际的装配产量与计划装配的产量进行比较。实际产量-计划产量=超过产量,计划产量-实际产量=还要生产的数量。从而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正确思考方法。

另一方面要防止解题方法模式化,防止思维定势。如为纠正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倾向。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多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少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从而使学生懂得审题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育目机械模仿的不良习惯。

四、按学习的反馈设计练习

新授课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有效地调控,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1、形成性练习

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下面的练习设计可看到学生的知识是怎样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练习过程形成的。(1)具体感知(学生动手操作)。 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②用12个(或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一个长方形,说出它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2)概括表象。 ①口答:一个长方形长里正好摆5个1平方厘米,宽里正好摆3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②再现在现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说出下图的面积各是多少?(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3)规则抽象。在上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测量,说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出测量的方法,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巩固性练习

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

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1)说出下列各算式来有几位小数? 4×0.3( ) 6.5×0.03( ) 43.3×4.l( );(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 ;1.26×2.3=2898; 1.26×0.23=2898 ;(3)l.21×26=( ) 0.121×2.6=( )12.1×2.6=( )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3、一题多解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平方根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练习课练在学生易错处,突破练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在进行知识巩固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一些知识盲点,对练习的内容、要点一知半解。教师在练习课中处理这些问题时,可以挖掘教学新课时的难点,根据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找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练习探究后结合教师及时的评讲、指导,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又能突破练习的难点。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画相关条件的高。本练习课在突破这方面的重难点时,教师就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等学生容易出错、难以理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懒羊羊过马路设计人行道及如何走最近距离的问题中,形象而直观地巩固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并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数学练习课给人枯燥、沉闷的感觉,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较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通过设置各种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让数学练习课也充满活力,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设计“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看看书、量一量、拼一拼”等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练习课;同时也创设让学生解决“懒羊羊过马路设计人行道及如何走最近距离”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在兴致盎然地完成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后,立即又期待下一个练习,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数学练习课更为高效。

三、由浅入深地整固梳理知识要点,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联系设计做到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理解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也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练习方法,如教师先让学生用四根小棒自主地摆一些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说摆的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抽象总结出知识要点。在复习已有知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后,再设计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等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等一般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的度数。通过复习旧知、动手量度、计算验证等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这样的练习教学也促使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整理更为系统、合理化,单元知识结构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

平方根练习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巧妙设计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而趣味性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设计练习时应注重题目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课尾练习设计“猜猜边长是多少”。

(1)小猫后面藏了一个正方形,可以看见的这条边是6厘米,小朋友,你们知道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吗?请说出理由。

(2)小猪后面藏的是一个长方形,可以看见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小朋友你能猜出另外两条边是多少吗?请说出理由。

(3)小狗后面也藏了个图形。这个图形是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周长是24厘米,其中一条边是7厘米。你能想想它是什么图形吗?其他三条边的长度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这种趣味性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又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设计对比性练习,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显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比较思维能力。如在教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在解题时审题不够细,对应关系找不准,如何让学生认真过审题关呢?可设计如下练习。

(1)一根绳子长6米,用去2/3米,还剩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6米,用去2/3,还剩多少米?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解题方法和结果却大不相同。可见审题的重要性,以后不用老师强调,学生就会自觉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能让学生在解题中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发展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接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依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此,在课堂练习的内容上有层次、要求上有差异。我一般将课堂练习分为几个层次。

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

二类题面向班上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类题面向班上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

要求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练习后还能带着胜利的喜悦去做高一层次的练习。这样做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教学“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我设计如下几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

(1)列式并计算。小红买来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8页,第二天看6页,第三天看12页,最后一天看10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只列式不计算,并说理分析。气象小组在一天的2时、8时、14时、20时,测得温度分别是13度、16度、25度、18度。求这一天的平均温度。

(3)选择算式,并说明理由。玩具厂生产玩具,第一天生产180个,第二天生产200个,第三天上午生产120个,下午生产100个,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下面的哪种解法哪个对?哪个错?为什么?

(180+200+120+100)÷4

(180+200+120+100)÷3

(4)列式并计算,说明理由。哥哥和弟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已知哥哥身高是143厘米,弟弟身高是多少厘米?

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都是围绕总数、份数与平均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的。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从顺向到逆向,题型多变,形式多样。通过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由于知识及年龄的特点,往往反映出对问题的思考是单向的、一维的。因此,在数学课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练习题,强化训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从中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下面练习:

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3/8米,第二根用去3/8,哪一根剩下部分长一些?

这道题的结论不明确,必须要根据铁丝原来的长度进行分析,我们不妨假设其原来的长度为a米。①当a>1时,a×3/8 > 3/8米,故第一根剩下部分更长一些;②当a=1时,a×3/8 =

3/8米,故两根剩下部分长相等;③当a

又如 1/3×( )=( )×1/5 = 9×( )。

通过练习、比较,当它们的乘积为1时,答案最简便。这样就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设计生活性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现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了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后,可设计修改病句的练习:2015年2月29日,我到南京姑妈家。晚上我从永安出发,到南京可远了,足足有1000毫米,从9:00到早上6:00,坐火车用了6小时。姑妈来火车站接我,她还是那么年轻,身高162米,体重50克。见到姑妈我真高兴。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增添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好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平方根练习题范文第5篇

(一)复习目标

(1)第21章22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题型: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课堂上要逐一对这些题型归纳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第23章是几何部分。这章的重点是旋转的性质及其生活中的应用。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应用是重点。要学会生活中的旋转是随时都可以转化成数学问题,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旋转题要多练多总结。

(3)第24章主要是“圆”的教学,对这章的考试题型中实际问题背景学生可能不一定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题型为主,要熟记圆的垂径定理,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直角三角形与垂径定理之间的联系,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与多种几何图形结合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

(二)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

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二次函数,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我校各班级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要求学生能完成,教师要批改。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

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同时要配合班主任和家长搞好对学生的家庭辅导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次复习共1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时间:12月13—15

第二部分:转和概率初步

复习时间:12月16—20

第三部分:圆旋

复习时间:12月21—24

相关期刊更多

房地产评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房地产评估》编辑部

东方电气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学生数理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