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家里教学设计

在家里教学设计

在家里教学设计

在家里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拉兹洛・莫霍里・纳吉 包豪斯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拉兹洛・莫霍里・纳吉(Laszlo Moholy Nagy),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包括绘画类、设计类、摄影类等。20世纪20年代,他在德国的魏玛包豪斯学校任教期间,也是他艺术创作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其在这段时间的艺术思想对艺术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本时期的莫霍利・纳吉对“包豪斯”,以及“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两个方面,尤其对设计教育方面的影响予以探讨。

1 莫霍里・纳吉与包豪斯(BauHaus)

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学校,它的教师中有许多当时著名的艺术家,除了莫霍里・纳吉,还有保罗・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列昂尼尔・法宁格等。这段时期的学校基本还处于古典石膏像的学习时期,而包豪斯的学生和老师们已经在工业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从包豪斯的成长过程来看,莫霍里・纳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纳吉受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绘画的启发,在德国表现主义和康定斯基的影响下成为坚定的抽象主义画家,同时又是构成主义者塔特林和利西茨基的追随者,并自称谓“构成主义者”。

1921年元月,莫霍里・纳吉在柏林从事字体设计的工作。经朋友引荐,认识当时正在考虑对学院进行大规模改革的格罗佩斯,通过交谈,格罗佩斯很欣赏纳吉这种踏实的工作方式与对问题的尖锐洞察力,因此,决定要聘用纳吉对包豪斯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结构进行改革。

莫霍里・纳吉于1923年加入包豪斯,主要负责金属工艺坊与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他对线条、空间、材料、肌理、形式进行分析,逐渐把包豪斯的教学模式引向探索创造力与为现实生活必需服务的实验室模式,其领域涉及所有机器制造的生活用具和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在纳吉领导下的包豪斯金属工作坊与基础课程可以说对包豪斯学校的以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些艺术课程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德国纳粹党将包豪斯学校关闭,学校的教师大部分都被驱逐出德国,流散到世界各个国家。莫霍里・纳吉在英国作了短暂的逗留后,于1937年应格罗皮乌斯的邀请移居美国,在美国的芝加哥开办了“新包豪斯”,也就是以后的“芝加哥设计学院”,为美国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理论。

2 莫霍里・纳吉的设计观念

他的设计观念主要是他本人的想法 ,同时也是他自己对设计的观点以及他从设计的角度产生的对世界的看法。莫霍里・纳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受到了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他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将包豪斯学校从表现主义转向构成主义风格的教学模式。莫霍里・纳吉的设计作品有强烈地结构、抽象、理性的感染力。其设计观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主张对实用设计和构成主义,莫霍里・纳吉的观点是构成主义不能框架在框架之中,应该扩展或者延伸到一些住宅设计、工业设计以及一些形式之中。与此同时,他认为设计应该努力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来创造一些社会能够接受、并且对社会有实用性质的设计。

莫霍里・纳吉在包豪斯学校做了一系列的海报与书籍的设计,这些设计方案都显示了他的构成主义理念。在设计方案和形式中,设计的版面通过不同字号的无饰线字体进行排列,运用网格的形式来使画面表现得更加有平衡感,与此同时,版面设计时还非常重视页面的留白效果,抽象几何设计效果使版面更富有生机。莫霍里・纳吉的另外一个设计观念,是对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崇尚,表现了他崇尚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使包豪斯学校从重视手工业、尊重个人艺术表现向崇尚科学、设计大众化方向转变。

3 莫霍里・纳吉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学校的观念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摇篮,而且莫霍里・纳吉对包豪斯学校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学校的一些教育思想树立起了跨越式的榜样。莫霍里・纳吉的教学理念无疑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莫霍里・纳吉在包豪斯学校的教学工作和他的设计思维奠定和成就了他现代设计教育家的地位,表现出他本人对于设计教育目标的思考,因为从他的观点看来,“设计不是一项职业,而是一种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在家里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今年中国834万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750万报名参加了全国高考。这就意味着尚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3.8%,而招生计划增长4%。今年平均录取率接近62%,比去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出国留学,由于就业压力增大而放弃高考的都属于主动放弃。现征,大学毕业文凭已经不再能保证国家干部的身份。高考变为纯粹的教育投资,投入和产出无疑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比,放弃必然成为一种选择。为了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国家和有关机构有没有办法从投入的角度入手,鼓励教育投资呢?一些海外的教育计划就是因此而设立。

教育计划是一定要让教育投资得到好处的。从投资工具而言,比如现金类、债券类、权证类等,这些工具本身并没有特别利于教育投资的属性。教育计划的好处一定要来自于税赋方面。一定是基于政府税赋优惠待遇的一种投资计划。

以美国各州由政府设立的教育储蓄计划而言,家长为孩子开设属于孩子的教育储蓄计划的账户。该账户不是银行储蓄账户,而是一个纯粹的证券投资账户。银行也不能涉及这个业务,只有属于证券经纪业务的部门和拥有证券投资经纪业务资质的投资顾问才可以为客户开设这样的账户。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可能遇到过银行有经纪公司的投资顾问,比如在花旗和JP摩根银行。但事实上这些投资顾问完全不隶属于他们从事业务的银行,是属于集团里的证券经纪部门,是合作关系。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美国全国证券经纪人联盟(NASD)每年对在该机构注册从业的投资顾问进行不预先通告的上门检查。在JP摩根银行里面营业的证券经纪部门的投资顾问的办公室里,不能有任何JP摩根银行产品的介绍和宣传资料,那被看成严重违规。

开设教育储蓄账户后,家长可以将自己保税后所得的收入注入。在操作上该账户可使用的投资工具与证券投资账户没有差别。不同的是,教育储蓄账户里的证券交易盈余不需要缴纳资本所得税――这是山姆大叔给予该账户最大的优惠,也是该账户存在的根本。美国资本所得税的收取方式是:对于1年内的短期投资的资本利得,联邦按照收入标准收税。最高可达35%。对于超过1年的长期资本利得,联邦对收入标准较低的人收取5%,而对于收入较高的人收取15%。教育储蓄账户的目的决定了它的长期性。给予该帐户的税收好处也有利于稳定证券市场。

对于多数美国家庭,教育投资(这里主要指大学和研究生高等教育)是除了房产投资以外最大的投资。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子女设立教育储蓄账户,每年会选择性地向里面注资,同时享受长期资本收益的税务优惠。教育计划为了鼓励教育,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家长尽早长期为教育投资,加强教育投资的产出比,同时也达到了鼓励长期投资的目的,可谓双赢。这对我们国家是不是有借鉴意义呢?

在中国证券交易还没有资本利得税的情况下,如何鼓励教育储蓄账户呢?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家长在证券公司,为子女开设属于子女名字的教育储蓄账户,并对注入该账户的这部分资金完全免除收入所得税,以及交易过程中的印花税。当然,教育储蓄计划这一账户应该有总资金额的上限。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标准是总资金25万美元。而且规定该账户的资金要求完全被用于教育目的。从该账户里提出的用于其他目的的资金是要被罚款的。

在家里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向标识 校园 政治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013-01

中国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2008年奥运会到2012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都为我们国家增添了不少的新鲜元素。

2008年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成功举办了令国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北京奥运会,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引领者全国各地的步和完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未来繁荣大发展的基石,北京就把教育摆在了首先发展的战略目标,虽然国家重视学校的教育,但教育的发展从目前来说是不完善的,我们都去过北京的大学校园,可入校园却令我们不知所措,只能沿着校园的按到盲目行走,而不知我们想去的目的地在何处,校园里我怕们看不到明确的导向标识和方向指示标识。最后只能在路询问学生来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校园里的导向标识让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不知所措,在我们参观的众多大学校园里有关导向标识的问题不在少数,对于大学校园里的导向标识也应该得到国家或者学校领导的重视,以达到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当今,行走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尤其是在楼房密集、道路狭窄、树木繁多的校园场所,不少第一次来校园的人们感到非常的无助。校园里缺少布局合理、效果明确的导向标识,人们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校园导向标识,它是一个校园更加人性化设计的标志。它就像我们大学生活的引导者,引导着人们更加迅速地获得学校的各项信息。

校园导向标识既是校园的硬件设施,也是校园管理的软件设施,时刻体现着校园的校园特色、教育水品、教育理念。校园导向标识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更加完善的体现人性化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众多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对高等院校和旅游景点的调查,总结出了校园导向标识的特点:

首先,导向标识要有它存在的真正价值。它不是简简单单的摆设,在校园导向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它的功能性,起到指引的作用。导向标识中的字体、颜色、大小、排版都对导向标识的重中之重,导向标识的摆放位置、摆放方式、受众人群的可识别性等。

从北京的高校来说校园里人员众多、建筑物密集、道路狭窄都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导向标识的存在。我初次入北京大学校园的时候,虽然也是感到了陌生但相对于其他院校来说还可以根据校园内的导向标识获得所需的信息,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其次,导向标识要有合理的摆放位置。谈到摆放位置那就是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如何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达到融为一体而又体现出其导向标识存在的价值,而有不少的导向标识最终无法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反而起到了破坏性的的作用,让受众人群感到心里烦躁的感觉,在入北京大学的时候会令人眼前一热,如此宽大的校园如何到达目的地,导向标识的摆放也就存在着问题,应该在校门处摆放一级导向标识,指引人们到达目的地,而北京大学的一级导向标识在入校园远处的南北路上,而且一级导向的大小上不足,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它的存在,没有起到导向标识改期的引导作用。

最后,导向标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受众者是人,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如何使导向标识更加人性化是每个设计者在设计构思的过程中的第一步,导向标识设计的开始、过程、结果都是围绕受众者人类而展开,人类是设计的最终承载者。北京大学作为历史文明古校之一,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人群来参观和旅游,如何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受众人群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这样就要求在导向标识的设计上要更加注重人性化,他们在二级和三级导向标识的数量上更加密集、大小上适中、颜色上明确。符合更多的受众人群的要求,残疾人群也会合理的通过导向标识来起到指引作用。

设计的高深之处在于它的内在体现人的内心,外在体现的是导向标识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结合是设计的最终目标!

世界在不断的前,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类在不断的成长,设计在不断的创新,导向标识也就果不其然的在引导着人类的成长,导向标识作为人类的先行者无时不刻的引导着人类走向时展的方向。

大学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是梦开启的地方,大学的教育引导着学生的成长更加完善,大学校园的导向标识却停滞不前,影响着大学校园的环境。

在家里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案例背景

“五一”家长开放日活动又到了,老师邀请家长来到班级和幼儿一起参加劳动体验:擦皮鞋、包饺子、剥豆子、穿衣服……大家乐成一片,尽情地享受着劳动的快乐;新学期开始,老师在家长会上介绍学期工作计划、课程内容安排等,家长们仔细做着笔记;家园活动中,老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们开展集体游戏,大家仔细听老师指令,遵守游戏规则,玩得非常开心……

这些场面看似热闹,家长却只是在参加老师计划安排好的活动,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事先毫无思考,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经历还是空白。由此看来,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还存在着问题:一是家长在课程建设中“无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由老师计划安排;二是家长在课程建设中只是“看客”,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家长观看、参加,听从安排;三是家长在课程建设中“我行我素”,对于该做什么,怎样做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细致的思考。

而教师仅仅借鉴、局限于课程蓝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就会脱离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发展规律等,难以真正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的生动发展与全面发展较难实现。由此,我园立足问题,深刻认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在“情智润泽,欢笑通远”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园的家园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开展,引导家长由原来的听从安排、观看活动向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转变,家长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和延伸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

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家长是课程构建的主体

家长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着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家长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在某些方面知识比老师更专业、丰富。这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因此,家长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建构中来,在课程设计中发挥出主体作用。比如:我园比邻通远门城墙,在设计《城墙有多高》活动时,老师只想到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比较、测量方式探索城墙的高度,而一位非常擅长刺绣的家长却建议我们将城墙上的蜀绣文化引入课程。老师带着幼儿们欣赏精湛的工艺美术绣品,参观蜀绣的刺绣过程。此次活动注入幼儿们心中的不仅是城墙的物理高度,更是古城墙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度。家长在活动设计中的参与拓展延伸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赋有悠久历史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在构架课程和落实课程中,家委会也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他们会在学期初工作思路交流会上,根据上期幼儿发展情况对本期活动和课程内容作出规划。家委会是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力量,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大型活动与课程实施的结合,并带动广大家长引领幼儿们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落实了课程的学习。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者

进入课程操作实践――家长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和开展多由教师承担,而家长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或有娴熟的生活技能,或有专业的职业技能,或是热衷于幼儿教育的学科教师。这样一些家长参与到课程的实践中,能给教学带来新鲜的经验,在一些领域比教师有更专业的见解或更独特的教学方法。家长义工就是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典型活动,一般有教学式和助教式。教学式的义工就是家长做老师,担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种活动我们会选择一些有教学经历或经验的专业人才。如:一次美术活动中,参与教学的一位爸爸是一个多年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他引导幼儿们在布上刷画,幼儿们感到非常新奇,而他作为男教师的风趣幽默也大大增加了幼儿们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助教式的家长义工是由教师组织活动,家长作为活动的配合者、辅助者。家长的参与配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幼儿,从而帮助教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如:在《大肚妈妈》活动中,老师与家长们在设计活动时想到请来一位怀宝宝的妈妈和幼儿们互动交流。幼儿们向她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惑,如宝宝从哪里来,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要呆多久等等,还有很多幼儿非常关心地提醒她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这样一些家长的参与助教,让幼儿在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大胆地提问并获得最及时和真实的回应,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有一些课程内容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一对多地完成,只能在家庭中由父母一对一地引导幼儿进行,并在其中与幼儿共同探索,给予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参与到课程实践中来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园的家庭阅读剧比赛,就是由父母们带着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将绘本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家长与幼儿一起选绘本、改编剧本、准备道具、排练、请老师指导、最后参加比赛。这样的活动将阅读形象具体、生活化,将平面、单一的绘本故事,搬上了立体、丰富的舞台;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还积累了舞台表现的经验,更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读本中传递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在书的世界里收获到了如节日礼物般丰厚的精神盛宴。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延伸者

拓展提升课程价值――家长是课程延伸的主体

课程的延伸,包括在课程实践前和课程实践后两个阶段。活动前,家长在收集材料和铺垫前期经验上可以提供大力支持。比如:在科学活动《种子发芽》中,家长在活动前带着幼儿一起去挑选种子,还引导幼儿在网上、书本上查找种子生长和发芽需要的条件。活动中幼儿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争先恐后地向同伴介绍,讲述种子种下后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活动前的准备,幼儿们在活动中主动性大大增强,并在互相交流中积累了更多有关种子的认识。家长们也意识到活动前的准备不单是搜集材料,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在家庭中丰富和延展的内容,我们定期通过QQ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想法、交流幼儿园课程进展、幼儿活动情况、教育教学活动资源查询,将家长了解到的关于幼儿发展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幼儿园活动,融进幼儿园课程。

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延伸者,还要求家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方法和育儿水平。普遍看来,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还处于我行我素的状态,对于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因此,帮助家长跟进教育理念,提高育儿水平,高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在家里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 校园环境; 教育精神; 育人之境; 文化建设

游过苏州园林的人都会有种奇妙的感受,这方寸之间的小天地竟有如此魔力,让人感觉很丰富,自然的山水草木与人文的亭台楼阁交相呼应,变化万千,空间在曲折间延伸、放大,天地之美尽收眼前。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已超越了自然的花草树木、山石建筑构成的景色,而是一种境,这个境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获得文化的气息,坐在园林里,你会感到中华文化的分子通过那些蜿蜒的小径、透过那百变的窗、趟过那映日荷塘向你飘来,那静立着的白墙青瓦长廊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意境,绝对的中国。你会有想要坐下来读书的愿望,有想要探索古老中国悠悠历史长河的愿望,会感叹这里真好,要是每天都能来这里坐坐,浸泡荷香梅韵该多好,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这就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魅力,它所呈现的精神境界是远远超于景物本身的。透过那精美的雕花木椅、花几,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对美的极致的追求,饱满的花纹、圆润的线条体现的是富足、大气,连地面的石子也是那么考究,拼出的图案表达主人祈求吉祥美好的愿望。

我在 2004 年接受四川大学附属小学西区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时,就在想,校园文化建设是什么? 我想一定不是写几句诗文、画几幅画、挂几块牌匾,当然更不会是豪华的装饰材料堆砌的造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基础教育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强,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纷纷着手校园文化建设,但怎样搞,都还弄不太清楚,还处于摸索中。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做点雕塑、画点壁画,把校园景色做得像花园一样漂亮,建筑很现代、很洋盘。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充其量是做景色而已。于是我想起了苏州园林。

“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概念听起来并不新鲜,但做起来却很费思量。校方的理念是通过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所有环境中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到教育,通过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家倡导的一种教育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其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曾有过几年当中学教师的经历,我认为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开始,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感化,不是像给电脑输入数据那样简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学生心性的成长尤其重要,所以我就想,校园环境对于教育能起什么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要明白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传授知识、育人思想、陶冶情操、健人体魄,可以用 9 个字概括: “传知识,炼能力,学做人”。那么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硬件环境又怎样体现教育的实质呢? 中国文化自古推崇“境界”,无论是建筑、书法、绘画、文学都讲究“境”的营造,“境”是一种神,一种精神,而非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装饰,不只是景观的设计,而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时遵循教育的精神理念,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通过环境的设计体现这种精神。环境有引导人的行为的功能、熏陶人的功能、启迪人的功能、感化人的功能,那么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怎样产生作用,用什么形式表达。

然后需要理清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的关系,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教育手段,具有功能性,文化不是点缀,更不是装饰; 文化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行为,不是静态的。而环境是静止的、固定的,但是有了生命的参与,环境就能活起来,草木鱼虫能赋予环境生命的活力,人的参与能使环境具有文化的内涵,拥有精神。所以“参与”就是核心,我把人、动植物、土地、水、空间、建筑作为参与的元素进行组织,让他们动起来。

川大附小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曾培育出无数的伟人和名人,学校一直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重视传统文化,但同时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校方希望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推行他们的文化理念。我想,对这种教育精神的融化就是设计的突破点。

明确了设计思想后,我开始做设计

。我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进入校园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汉白玉塑像和一段爬满藤草的木刻铭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是川大附小奉行的办学指导精神,所以首先要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移步大厅,厅里原本有几根大柱,于是我因势利用,设计成几组浮雕柱,每根柱一个主题,分别体现该校的校训: 求真、从善、尚美、学活。爱因斯坦、达尔文、雨果、老子、孔子、李时珍……,他们都微笑着与你交流,诉说他们的故事。我一改他们高高在上的形式,让孩子们可以抚摸他们的脸庞,揪他们的胡子,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孩子们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有思想,会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大厅里靠近鱼池的位置设一架钢琴,无论是老师、学生、家长或者客人都可以在这里随心弹奏乐曲,让音乐的分子飘荡在校园的空气中,滋养每一个人。钢琴上空是一幅梵高的“星空”,让这位艺术天才的杰作去激励每一位热爱艺术创造的人。这个设计的切入点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具有无意识的引导作用,空旷的大厅中间出现一小片闪烁光彩的蓝色星空,星空的下面是一架古典钢琴静静地立着,让人产生想去弹奏的强烈愿望,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等着你去表演,只要指尖一动,顿时就会让这个安静的大厅活起来。

大厅的天棚原本是普通矿棉板,与主题柱不协调,但我又不想拆了做什么复杂的造型,于是我把一部分矿棉板取下,用浮雕板替换。这些浮雕板不是装饰性的图案,我把一些人类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和一些代表文化图形做成浮雕板,按类别进行组合,形成几个不同的主题区域,与柱子相呼应。孩子们可以躺在大厅的地板上,听着美妙的乐曲,仰望过去的历史文化,猜想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幻想着自己的未来世界。大厅边上是鱼池,我把鱼池延伸进大厅里面,铺上玻璃,人就可以站在鱼池上面,可以一览无遗,孩子们可以趴在地上观察小鱼的生活,近距离追踪小鱼、进入它们的世界。室外部分的鱼池上搭了一些木栈道,孩子们可以趴到宽阔的木栈道上逗乌龟,捞蝌蚪、喂小鱼……满足孩子喜欢与自然生物亲密接触的天性,满足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操场边的花园设计为户外情景教室。这里原本是一片开阔的绿地,学校的校长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尽情嬉戏,还可以读书,所以不希望只是一个花园而已。我想起儿时常与小朋友躺在山坡上草丛里捉蛐蛐、斗草根,绕着池塘抓蜻蜓,爬树,掏鸟窝,坐在竹子上看小人书、聊天,快乐得很。我就想是否也可以给小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他们与自然亲密接触,让生命向自然靠近,在自由的活动中获得快乐,使他们的心性自然而健康。有起伏草坪缓坡伸入蜿蜒的浅水池塘,池塘边稀稀落落摆放一些圆石,一块菜地等待他们去种植,一片竹林隔离校外街道的喧嚣,几棵大树挺立在后坡上,一条小路进入一蓬曲折的花架廊下,那是一个安静的读书去处。这条花廊的地面用卵石拼了一些数字和公式,让孩子们去猜、去想; 几十根廊柱上面是孩子们的艺术创造,那是他们用纯真的心绘出的五彩世界,这足够让他们去憧憬和畅想了。

整个情景教室没有故作姿态的痕迹,没有严肃的说教,就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开心、放松、尽情释放天性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打滚儿,可以把心爱的小兔放在这里玩耍,可以在池塘里养自己的小鱼、小乌龟,他们还可以在这里种上一棵自己的树,每天给它浇水。孩童是在玩耍游戏中成长的,在玩耍过程中自然会获得一些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知识和能力,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仅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了解一些知识,还在玩耍中学会协作、学会互相帮助,学会解决困难,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坚强。

通过川大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我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一点一滴地融入到设计的每个细节之中,使每一处的设计都巧妙地体现育人的功能,赋予校园环境实质性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说教和养眼。人与景是一体的、互动的,没有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也就是个自然之物,有了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便活了起来,也就有了思想,便成了境。

后来,我在做“金苹果公学”农耕文化博物馆时将这种设计思想更好地得以体现。在一所现代化的双语小学里做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其实这恰好体现了该校的教育理念,应该说是把教育思想放在比较高的层面。中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是立国之本,人类文化的起源也源自农业的兴起,并随着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艺术的发展,医药、建筑、纺织、工业、等都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的。整个设计以农业为根基,以实物、图片、典故、声像等多种形式呈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博物馆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看,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一些过程,参与一些活动,达到能从本质上认知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把这些东西扎根在心里,真正热爱生活、热爱中国的文化。博物

馆里设有陶艺室、茶艺室、厨艺室、生活艺术馆,音乐艺术走廊,学生可以在这里上课、做活动、体验生活、参与劳动,因为这里的整体环境充满艺术性、情趣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学生会觉得在这里做所有的事都很开心、有趣,因此这种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整个设计充分体现这种教育的思想,而不单纯是一种室内环境的设计或者说陈列展示设计,而是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来表现学校的教育思想,通过环境这个载体传达出来,并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