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动物的标语

保护动物的标语

保护动物的标语

保护动物的标语范文第1篇

1、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4、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5、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6、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7、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8、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

9、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

10、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1、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12、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13、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4、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15、小鸟想回家了,你想回家吗?

16、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

17、野生动物也是这个星球的居民,保护野生动物,否则,我们的子孙将是这个星球上孤独的居民。

18、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9、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20、关注候鸟保护环境。

21、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2、善待动物,和谐生存!

23、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24、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更好的选择!

25、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26、请爱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27、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28、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29、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30、你也只是动物。如果你愿意做禽兽。

31、不要让一切都成为记忆。

32、爱护动物光荣,虐待动物可耻!

33、你喜欢它,请你爱护它,你不喜欢它,请你要更加爱护它,它是我们的家园守护者!

34、为了美好的明天,请节约用水、爱护小动物、保护森林大自然。

35、提高环境意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公共设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6、关爱动物,关爱我们共同的世界。

37、给它们一点爱,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才更美好。

38、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39、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40、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41、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42、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保护动物的标语范文第2篇

牛津版Wild animals章节。

【教材分析】

动物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但是由于人类的无知以及利益等的诱惑,很多人开始对他们进行捕杀和狩猎,相当大一部分的野生动物正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Wild animals这章知识基于这个背景,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专项教育,促使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能以自身的行动感染身边更多的人,为构建和谐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2.英语语言教学目标

(1)掌握本章知识的相关词汇、短语、句型;

(2)学会建议信的基本格式,会用英语灵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重点短语:at the very beginning;cut down等使用率比较高的词汇。

【教学难点】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自然环境”的珍贵意识,并能在此基础上,想出保护和谐大自然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先来看两小段视频,看完之后告诉我你们的具体感受好吗?(模特们身着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在舞台上走秀;动物保护者们激烈抗议人们残忍杀死野生动物的行为。)

生1:穿着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模特们也没显得多好看啊……

生2:这些衣服都是动物的皮毛制成的,模特们在穿着的时候不会感觉到来自动物的悲愤和哭泣吗?

……

2.新课学习

师总结:你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Wild animals的相关知识。(利用幻灯片,出示教材中所包含的新词汇、短语等,带着学生朗读。)

师:对于这些新词汇,大家是不是都能基本上认识和掌握了呢?那我们现在进行听力阅读的训练,准备好了吗?

(师打开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师:咱们已经听完了课文听力,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那谁能告诉我课文里描述的动物都有什么特征呢?

生1:老虎体型庞大,英勇矫健,以动物为食,以家庭模式生活。

生2:狼是群居动物,一般很少单独行动,有着非常敏锐的视力和嗅觉器官。

……

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请打开书,进行快速阅读,看看你们总结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纷纷打开书本,进行快速阅读)

师:好了,时间到了,大家有没有完成快速阅读的任务呢?(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没关系,咱们现在来进行仔细阅读的环节,大家都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再一次投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中)

师: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出,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它们的繁衍和发展。那你们能想出保护动物的具体措施吗?

生1: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合加强“保护动物 保护大自然”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水平。

生2:完善相关法律,对肆意猎杀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给予严惩,规范人们的行为。

……

保护动物的标语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针对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本 英语必修2 unit4Wildlifeprotection本节课的中心话题是野生动物的保护,通过本课学习,促进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本节热身部分通过图文形式展现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上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读前部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列举出濒危动物,思考原因。

1. 能力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阅读作为重点内容,描述了Daisy 在梦中经历的一次奇妙的飞毯旅行。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通过skimming 和 scanning两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

2. 语言目标分析:

(1)本篇课文的生词与功能性句子对于学生而言偏易,掌握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2)学习该课的语法(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3) 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运用略读和找读策略迅速获取信息,并能够精读文章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

3. 情感目标分析:

了解野生动物的处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所教班为普通班,学生英语基础整体较弱,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本课时我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处理的同时,把每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问题和任务尽量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争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学会谈论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表达法

(2)熟练掌握本文中的常用词汇、短语和谈论功能的表达。

(3)学习并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2.能力目标

(1)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运用略读和找读策略迅速获取信息,并能够精读文章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

(2)利用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

3.情感目标

了解野生动物的处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单元单词,功能性句子和本单元语法。

(2) 运用略读和找读策略迅速获取信息,并能够精读文章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

(3)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

2.教学难点:

理解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六、教学流程示意

1.Warming up 激起学生兴趣,进行讨论,引出本节课话题。

2.Pre-reading 为下面阅读做铺垫,对课文进行简介。

3.Reading skimming scanning使学生形成对课文的理解。

4.Post-reading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拓展。

5.Summary问学生问题并让学生读课文。

6.Homework 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和设计意图四个方面的内容。

Step 1. warming up

1.请学生看课本中的野生动物图片。请全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谈谈为什么这些野生动物处于危险之中。教师以先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再总结并补充,和学生一起归纳出野生动物处于危险中的原因。

2.请学生阅读学生用书p.25关于中国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报告,了解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现状。报告中有若干生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不好猜的生词,建议给出英文释义,让学生根据释义在文段中找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单元的话题:许多动物都处于危险之中,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后面的阅读做铺垫;通过处理词汇扫除生词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报告阅读。

Step 2. Pre-reading

1.请学生两人一组回答问题。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 know? 。列出自己了解的我国或其他国家的其它濒危动物,然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列出的动物写在黑板上。

2.请学生回答问题:What is being done to protect them? 为了保护这些濒危动物,人们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将学生提到的措施写在黑板上。

请学生通过看学生用书p. 26的图片和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起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关注,并引出他们已有的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片和标题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培养学生预测阅读内容的能力。

Step 3. Reading

1.快速阅读

请学生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填空的形式给学生以提示,帮助他 们归纳出课文大意。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出概括故事类文章大意的方法。

2.精读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两人一组回答与课文相关的五个问题。然后教师提问全班,一道探讨出最佳答案。

Why has the antelope in Tibet become an endangered species?

Why are elephant numbers increasing in Zimbabwe?

How does the government of Zimbabwe help protect wild animals?

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rainforest?

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

3 让学生认真阅读每一段,填写p27表格中所缺少的信息并写出每段段意。教给学生通过归纳、分析文段细节总结段意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策略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检查读前预测是否正确;考虑到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比较薄弱,采用提问和填空的形式给予学生帮助,可以降低难度,同时也教给学生如何总结故事类文章的主题;排列故事情节顺序旨在教给学生运用找读策略了解课文具体内容;五个句子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对课文主要信息的寻找,可以培养学生迅速搜索信息的能力;用五个问题引领出课文的细节内容,并让学生归纳每段段意,提供具体信息,旨在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要点,学会总结和归纳课文内容。

Step 4Post-reading

1.教师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WWF的有关信息。

2.讨论:请学生四人一组讨论p27中的问题:

How can the animals be protected from more people coming into the park?

What should be done to punish people who do harm to the animals?

每组推选一个学生为组长,组织讨论,一个学生记录讨论内容,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设计意图:首先,介绍有关WWF的背景信息是让学生对该组织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后面的讨论做好背景方面的准备。然后,让学生讨论当经济与野生动物保护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讨论话题,也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Step 5 Summary

1.讨论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Step 6 Homework

Choose one story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retell it.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d the new 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it.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旨在让学生熟悉故事体裁文章的写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练习口头表达能力;找出新的语法现象是预习作业,旨在为下节语法课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

Expressing intentions:Expressing purposes:

I’d rather not…… to protect…from…

I feel like…… to teach them a lesson

We’re being killed for the wool beneath our stomachs.

Our fur is being used to make sweaters for people like you.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教后反思,如下:

1.本节课灵活使用教材,适当进行教材重组。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在学生们的发言及表演中看到了学生们每个人的闪光点,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课堂提问由浅入深、从易至难,使学生有好奇心,同时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动他们的心智,使阅读从简到难,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保护动物的标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练习课;引导学生;有效性;语言文字;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71-0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以前课堂上常问“你们懂了吗?”“是不是”“对不对”,这些问题对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毫无意义,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毫无作用。因此,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中练习1的“学习字词句”这一教学实例谈谈如何用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一、教材说明

练习1“学习字词句”这一道练习共有3 个练习的问题,有各自的达成目标。

你认识这几种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这道题借助图画让学生认识几种动物,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表示动物名称的汉字,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1、你知道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吗?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常识,籍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用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实际上这也是初步渗透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2、说说你遇到危险时,会想到什么办法保护自己。这道题是由动物想到人,遇到危险会怎么做,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师自我体会与理性思考

这一道练习是综合性的,目标要求由简到难,由认识动物名称到说动物遇险的自我保护常识,都是让学生把认识事物、观察自然与学习语文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乌龟、山羊、刺猬、乌贼这四种动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过或间接了解到的动物,让他们说出动物的名字,说遇险自我保护是学生调动学生已经存储在头脑中的信息,再由动物想到自己,这是人类祖先就会运用的方法,向自然学习,向动物学习,人类才有今日万物灵长的位置,因此向动物学习,是让孩子知道自然、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同时也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它们热爱生命,本能地、机智地保护自己,也是日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三、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学生是否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可以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练习第1道题,我以“认识”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除了能正确地读出四种动物的名字,认识动物名称的四个词,还提出“你能说出你认识的动物的样子吗?”学生通过观察,调用旧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动物的样子,说明他们真正地认识了这四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其实动物正是由于自身不够强大,才会借助自己特殊的身体特征来保护自己,同时也为后面谈动物遇险保护自己打下伏笔。学生说,乌龟有硬的壳,壳上有花纹,它有四条腿,长脖子,短尾巴。学生说,山羊头上有脚,身上有白毛,四条细腿,短尾巴。学生说刺猬背上全是刺,象针一样,会戳人呢!学生说,乌贼有一块大身体,很多触手,浑身都是软的。

2、学生是否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可以看学生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练习第2道题,我不但让学生说出这四种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还设计了“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像乌龟,像山羊,像刺猬,像乌贼这样保护自己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乌龟想到其他有壳的软体动物,从山羊想到其他有角的动物,从刺猬想到其他回蜷缩的动物,从乌贼想到这样会墨汁的动物。这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列举解释相关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情况。最后还有一个开放题“____遇到危险时,就___。”我让学生考虑动物除了以上四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这是学生进一步地挖掘已有信息,展开积极的思维,思考的内容与上面的问题有相同之处既动物保护自己,又有相异之处既其他的保护方法。学生说到,狐狸、黄鼠狼等动物放屁救命,蛇类回喷毒液,壁虎会自断尾巴等等,使学生思维进一步地开拓,理解进一步地深入。

3、学生是否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要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练习第3道题,就是让、学生由动物想到自己,将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迁移到学生自我保护的问题中来。

保护动物的标语范文第5篇

如果我们审视一下用以保护和促进语言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我们很快就能发现一个明显的悖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方面的法律体量很大(主要都建立在权利基础之上),许多由专家和语言使用者社群提出的用以发展和保护濒危语言的策略都已写入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法律文件。然而,语言使用者社群仍一致认为,现存的法律不足以保护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当然,这一点也反映出因国际法执法力度欠缺而产生的更为深刻的问题,因此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以下的疑问——现存的法律是什么?相反,我们应该问——现行的法律有多大效力?它是否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何种指导方针为基础)?以权利为基准是否是保护和促进语言发展的唯一有效的法律策略?

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onCultureandDevelopment)于1996年的报告指出,语言使用者受到的同化压力对全世界语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今天仍被使用的约6,500种语言中,多达90%的语言将会在下世纪来临之前走向灭绝。这份报告还指出,语言内嵌于文化之中并通过文化发挥作用,其命运由社会和政治环境所决定。因此,为了保证世界各种语言的持久生存能力,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些政策,以便在任何特定社会中都能达成所有语言的实际运用。不过,这一点又产生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国际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行使其效力,并影响到主要属于各国内政的语言状况?以权利为基础的方法在这个领域占据着支配地位,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人权法律在国际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有权直接干预一个国家及其公民之间的关系。然而,这里描述的相关语言权利尚不足以有效满足语言使用者社群的需求,也无法保护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UNESCO的各项文化遗产条约有可能在这方面提供重要的补充支持,而本文在对国际法框架进行一般性描述的同时,也将详细解读这些条约。

基本的原则

我们在看此问题时,必须对若干原则,如法律及其他方面的原则有清晰的认识,这些原则支撑着国际社会对于语言的关注。很显然,语言多样性和多语模式这对孪生概念是两个根本性的原则,而且应该在所有旨在保护和促进语言发展的国际行动中处于核心位置。UNESCO《组织法》第1条第3款规定语言多样性是一项根本性的原则;同时,在2001年《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它也得到了明确的主张。尽管语言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关联,但对前者不应用单纯量化的手段加以考察——不能玩“数字游戏”——相反,我们应该采取定性的方法,考虑到公众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当我们将语言多样性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因而认为其值得保护时,我们也应用了关于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多语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与语言多样性共同产生作用的支持性原则,因为对多语模式的倡导必定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在不同社会中保持语言的多样性,而且可以促进这种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这方面,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仅要从在学习社会主流语言的少数语言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而且要考虑到在学习非主流本土语言的主流语言使用者。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多语模式将意味着我们所有人从童年时代起就开始学习至少三门语言,它不仅可以用实际行动为语言多样性作贡献,还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多样性价值的认识。

关于“濒临灭绝”的概念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保护即将消失的语言,促进受压迫的语言的发展,防止这些语言走向灭绝,这些工作必须成为任何与语言相关的国际行动(无论是规范性或非规范性的行动)的主要目的。2005年召开的一次UNESCO专家会议对濒危语言的定义是,“说话者不再使用这种语言,或仅在有限的交际领域里使用这种语言,并且不再将这种语言传递给下一代。”他们的报告还提出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其表现形式为由9项具体标准组成的系列指标,用以识别某种语言的濒危程度。实际上,语言的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各种语言都会自然而然地经历演变、分裂、合并或消亡的过程,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今天使用的所有语言都应得到存续,更何况这也不可能做到。那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该运用何种普遍标准来识别那些将会从保护措施中获益的语言。语言使用者社群保存自身语言的意愿,这是那些旨在保证语言持续和有效使用的所有措施的必要条件。因为许多语言社群(尤其是原住民社区)都被剥夺了使用其母语的能力,所以任何一种起促进作用的措施都必须包含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提高语言社群对存续语言的价值的意识。既然人们更多地关注语言作为知识或文化传统载体的作用,那么人们也会提出,应该用文献形式将语言记录下来,以防与之相关的知识发生消亡。

除此以外,关于非歧视和平等对待的人权原则也是保护少数族裔和原住民语言使用者权利的根本要求,这一点和保护语言认同的价值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同样,不应该存在厚此薄彼的语言歧视现象。与语言保护和促进相关的人权问题将在下一节讨论。

人权文件

目前,大部分旨在保护和促进语言发展的国际准则和法规都存在于人权法案之中,主要出现在涉及少数族裔或原住民权利的条款中。这些准则和法规内容相当广泛,但本文篇幅有限,只能概要地总结一下这些法律的内容,目的在于发现一些普遍规律,而非进行具体的分析。1945年以后,随着“现代”人权的发展,该领域开始着重强调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权利,在1948年的《普遍人权宣言》(UDHR)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少数族裔权利的条款,因此它也没有关照到和语言相关的权利。相反,其中第2条第1款规定了非歧视性的原则——尤其是针对语言方面的歧视现象——将其作为所有人都有权平等享有《普遍人权宣言》所规定的权利和自由的基础,包括受教育权(第26条)和自由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第27条)。当然,平等和非歧视原则必须成为任何旨在保护少数族裔权利的特殊措施的基本前提。然而,它们本身还不足以产生效力,因为有些政府可能将这些要求理解为抹除差异的需要,因此会借此推进同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验表明,同化政策可能对少数族裔的生存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尤其会损害原住民的语言。”在1966年《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ICCPR)及其姊妹公约《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公约》(ICESCR)的讨论期间,许多国家仍在推行同化主义的政策,因而抵制任何旨在推进少数族裔权利的条款。然而,被公认为人权方面权威声明的《维也纳宣言》(1993)给出了如下规定:少数族裔成员“有权……在私人和公共场合自由使用自己的语言,不受任何干预或任何形式的歧视”(第一部分,第19条第3款)。

《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和《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公约》在第1条的全部和第2条的部分内容上重叠,两部分都是相关语言权利的重要基础。关于自我决定的原则(第1条)涵盖了各国人民均有“自由地……追求各自的……文化发展”的权利,这个主张将指导缔约国制定语言和教育领域的政策。《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公约》第2条第2款以及《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条第1款保证了语言少数族裔(也包含其他意义上的少数族裔)在其享有上述两份公约所保证的权利时不应遭到歧视。另外,《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6条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得“以任何理由,如……语言”加以歧视。

如上文所述,《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在第27条中引入了针对语言少数族裔成员权利的规定。这就保护了此类族裔成员使用本族语言的权利,而更重要的是,它已超越了单纯的非歧视承诺,转而倡导更加积极的、旨在保护语言认同的理念。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释——如果阻止少数族裔成员学习国家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属于歧视行为,在中小学和大学(如果少数族裔有此需要的话)不提供少数族裔语言教学,很明显,这些做法也将违背第27条的规定。不过,这项条款的表述过于软弱,可能被理解为要求有关各方仅保证在少数族裔行使其权利时不得加以阻拦,而不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少数族裔的文化和语言。此外,第27条在其实施手段方面也不够具体,其重点往往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a)母语教育,(b)平等获得资助,(c)在法庭和政府部门使用少数族裔语言。在衡量缔约方实施效果的时候,通常只进行制度方面(如程序等)的评估。《民族或种族、宗教和语言上属少数族裔的人权宣言》(1992年)则进一步阐明了《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7条所保障的那些权利。

各种多边人权法案中还存在着其他相关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下列内容。《反对教育歧视公约》(CDE)(UNESCO,1960年)禁止基于语言(以及其他因素)的歧视(第1条),而第5条也承认了少数族裔具有“开展自己的教育活动”的权利,包括保留拥有他们自己的学校,以及使用母语来教学的权利。《消除种族歧视公约》(CERD)(联合国,1965年)规定了不受种族歧视影响的、所有人皆可享有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受教育权、接受培训的权利,以及平等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第5条)。《儿童权利公约》(CRC)(联合国,1990年)在第8条中肯定了儿童保持其自身身份的权利,而第17条(d)款则要求大众传媒对原住民和少数族裔儿童的语言给予特殊关注。第28条要求承认“基于平等机会”的受教育权利,这一点可以被理解为包括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同时,第30条规定不得剥夺儿童使用其本族语言的权利。

《欧洲区域与少数民族语言宪章》(1992年)是一部重要的区域性公约,不仅具备了形式要件,而且具有广泛的目的,这是任何国际公约都无法企及的。”该宪章要求缔约方承诺应用某些具体条款中的一些措施,并规定了必须达到的下限,还要求缔约方在获得批准的前提下指出哪些规定可以适用于各种非通用的区域性或少数族裔语言(或官方语言)。其中许多规定包含了多达四处可能出现的执行“版本”,针对不同的情况,它们所要求的承诺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定集中关注公众对语言的使用,即注重语言在社会中发挥的全部功能。作为一种区域性(欧洲)公约的惯有特征,它有着较为严格的尽责要求和有效的监管体系。

原住民是独特文化和重要知识的继承者,其传承手段就是通过使用全世界总计6,800种语言当中的约4,800种语言,对这些文化和知识加以维系和传播。当然,原住民语言使用者可以从第27条所规定的语言少数族裔权利以及其他和语言相关的人权中获益。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少数族裔同样也具备“民族”的特征,这就使他们有别于其他少数族群,使他们有权提出更多的权利诉求。原住民要求承认他们的集体认同,并要求在文化(及语言)政策的制定方面获得高度自治。这一点迥异于《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7条所规定的权利。国际劳工组织第169号《原住民和部落民族公约》(1989年)承认了“原住民民族在各自所生活的国家框架内,试图发展其自身认同、语言和宗教的愿望”(见序言部分)。另外,第27条还要求设计和实施教育计划,以配合原住民族裔“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同时也要承认他们建立自己的教育机构和设施的权利。

2007年的《原住民权利宣言》(2007年)是一份非约束性文件,但它涵盖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条款。考虑到它已于近期获得通过,它也可能为国际法、尤其是为保护和促进原住民语言发展的国际法的未来指明方向。其中第4条规定了原住民在各自“内部和本地事务”以及财政手段方面所享有的自治和自我管理权利,这一点将涵盖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语言推广活动方面的其他事务。原住民有权保护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强制性的同化或破坏(第8条),这一点特别针对那些对原住民语言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同化政策。第13条第(1)款明确肯定了原住民“复兴、使用、发展和传播各自语言、口头传统……书写体系以及文学,并将其传递给后代”的权利。这一规定将语言权利稳固地置于文化领域(包括非物质文化领域)加以考量,同时,这样做也能呼应UNESCO在这方面的关注。此外,第14条第(1)款规定了“用(原住民)自己的语言进行教育,同时采用适合其教学文化手段的教育方法”的权利,这就说明语言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一种教育媒介,而且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综上所述,下面的列表可以归纳出人权文件中受到保护的、与语言相关的各项权利:

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7条;《儿童权利公约》,第30条)。

当少数族裔成员有此需要时,在公立学校中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7条;《反对教育歧视公约》,第5条;《儿童权利公约》,第28条)。

建立和管理语言少数族裔学校的权利(《反对教育歧视公约》,第5条;《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7条)。

受教育权利的非歧视原则(针对基于语言的歧视行为)(《反对教育歧视公约》,第5条;《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第5条;《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26条)。参与文化生活权利的非歧视原则(针对基于语言的歧视行为)(《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第5条)。

在语言教育方面公平接受国家资助的权利(《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6条)。

在法院和行政程序中使用少数族裔语言的权利(如无法实现,则应享有翻译服务)(《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14条;《欧洲区域与少数民族语言宪章》,第9条;《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

(利用所有媒体)用所选语言进行出版的权利;大众传媒应尊重原住民/少数族裔儿童的需要(《儿童权利公约》,第17条(b)款)。

言论自由(以口头方式、艺术形式或个人选择的媒体去寻求、接受、传播信息和观念的自由)(《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19条第(2)款;《儿童权利公约》,第13条)。

不受基于语言的歧视,自由参加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权利(《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5条;ECRML,第10条)。

不得剥夺儿童使用他们自己语言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第30条)。

少数族裔和原住民族裔社区儿童和成员保存各自(语言)认同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第8条;《国际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7条;《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28条)。

然而,文化权利——大多数与语言相关的权利都属于这个范畴——是一系列被人疏忽的、界定模糊的权利。人们也认为这些权利很难执行,不容易进行裁决,而且会令相关国家在保证有效执行时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此外,很少有国家能在文化方面真正具有同质性;而且,假定我们认为文化发展应该包括获得文化认同的权利,那么这就会使国家面临难题,无法轻易地定义与这些权利相关的文化政策的目标。围绕促进语言权利而产生的问题恰恰陷入了这种两难困境的中心。然而,这些权利的确指出了尊重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包括选择他们自己的语言认同的权利。那么,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就需要各国采取政策,以便明确地承认文化差异,换言之,就是采取包含多语政策在内的多元文化政策。

UNESCO的作用

长期以来,UNESCO一直关注语言和语言多样性的问题。其《组织法》第1条第(3)款要求保护“该组织成员国文化和教育系统中的丰富多样性”,指出要在教育领域和全球范围内促进语言多样性。2001年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连同它的《行动计划》)同样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其提出的普遍原则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2003年和2005年两部公约,进一步澄清了语言政策与更为广泛的原则和基准之间的关联。其中,第1条将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归纳为人类的一种文化遗产——这种提法也包括了语言多样性——这也为该领域的国际合作原则提供了基础。第2条介绍了文化多元主义,将其定义为“与文化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相对应的一套政策”,而第6条则呼吁尊重言论自由、传媒多元化以及语言多元化政策,因为它们是文化多样性的保证。这部《宣言》同时配有《行动计划》,以便“有效地实现”宣言所规定的许多目标,包括保护“人类的语言遗产”,在各级教育体系中鼓励语言多样性,并在网络空间促进这种多样性的发展,同时巩固和保存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开发政策和战略(第13条)。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目的涵盖了与语言相关的若干因素,即语言的保护(包括发展),确保对语言的尊重,以及提高人们的认识。该《公约》在定义部分(第2条)的第(2)部分将口述传统和表达方式涵盖进入非物质遗产的范畴,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使语言——当语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发挥此种载体作用时——得以从该《公约》所规定的国家保护措施和国际援助中获益。第11条(b)款和第15条介绍了对相关成员国的要求,规定它们与各文化群体和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定义、管理和保护工作形成共享的协作关系。这个规定非常适于语言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只有得到语言使用者社群的期许和主动合作,语言保护和复兴活动才能真正奏效。第13条(a)款要求缔约方制定一项总的政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这一点与少数族裔(以及原住民族裔)语言的需要也是相关的,因为这些语言要求具有实际的公共用途。第14条包括一些与值得我们注意的教育计划相关的条款:(1)关注青年,将其作为目标人群;(2)在有关社区和群体开展特殊计划(教育和培训计划);(3)能力培养活动;(4)采取非正规的知识传播手段。国际层面上的保护措施包括形成一种体系制度,以便促进用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8条)的部级、次区域级和区域级计划、项目和活动,以及相关的国际援助。第20条为《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援助明确了目标,包括“委员会认为必要的其他一切目的”(第20条(d)款)。例如,这一规定可以用于保护和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并濒临消亡的语言。正是在这个框架内,同时也得益于各国政府所选用的一切额外的部级保护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才能获得最好的机会,有效地实施干预,促进并保护那些濒危语言。此处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针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这一宽泛定义,委员会(根据第5条规定所组成的委员会)面对以下两种情形将如何阐释:(1)为国际保护名录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2)为国际援助选择计划、项目和活动。同样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当濒危语言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委员会是否准备为这些濒危语言采取特别行动?相关各成员国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自行选择将语言问题列于议事日程的较高序列:(1)将语言纳入各自国家名录的显著位置;(2)提议开展针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的项目;(3)提出需要收入名录的、高度依赖特定语言来传播的口述文化遗产。很显然,委员会有机会执行一种可能有助于保护和促进语言的政策,尤其是考虑到这些语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紧密的联系。

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在其序言中表明,文化多样性构成了人类的共同遗产(第3段)——从而为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而且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要素(第15段)。序言也指出了表达自由和媒体多样性的重要性(第13段)。这些在序言中表述的目的包括一些与语言保护有关的内容,即鼓励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对话,为文化交流提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以及在文化和发展之间建立联系。《公约》第2条所规定的一些基本原则也表明了同样的目的:第(1)款,尊重人权的要求,以此作为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第(3)款,所有文化同等尊严和尊重原则,包括少数族裔和原住民族裔;以及第(4)款,国际团结和合作。和语言的关系最直接的条款是第6条(b)款,它规定了缔约方在本国的权利。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一款所涉及的是缔约方的权利,而不是缔约方的义务,因此也规定了它们可以选择采取的行动。根据这个条款的规定,促进在本国境内产生的文化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措施包括“其语言使用方面的规定”,以及旨在加强媒体多样性的措施——这样规定就一定会包括语言多样性。缔约方同时应创造环境,鼓励创造性,“对……包括少数民族和原住民的特殊情况……给予应有的重视”(第7条)。同样,这种规定可以被理解为包括一种多语环境,或者至少包括支持旨在促进各自语言发展的社区行动的环境。

2003年《关于普及网络空间及提倡和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书》尽管不是一部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但它仍有相当大的意义,因为它是UNESCO唯一一部专门针对多语问题的建议书。它所面对的挑战是信息传播与电信领域在全民参与全球信息社会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它承认了全球信息网络的语言多样性在知识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承认基础教育和扫盲教育是普及网络空间的前提(序言)。这就暗示着,各国需要在某些或所有的教育层次上实施母语教育。它所规定的另一个要点是,在网络空间中倡导多语模式涉及到不同的参与者——公共和私营部门、市民社会、政府、信息与电信产业和政府间组织——这些参与者在不同层面上(地方、国家、次区域、区域、国际)展开行动和合作,以便达成目标。这种多参与者介入的图景同时也体现在那些旨在从总体上保护和发展语言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具体措施包括政策制定、技术行动和其他行动——这些措施可以规定具体的参与者。它们包括能力培养行动,以便在互联网上制作有地方特色和原住民色彩的内容;制定适当的国家政策,实现“网络空间的语言生存”,以便促进包括母语的语言教学;以及鼓励开展合作研发,使互联网技术和软件适应本地情况,“具有广泛的多语言功能”。

该组织的非规范性活动与国际法律框架也是相关的,因为它们和那些规范性的活动相互影响,并可能预示后者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UNESCO在语言领域的活动涉及到该组织的所有部门,同时也包括跨部门的计划。在文化部门,用于详细描述全球语言濒危程度的出版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警告国际社会,使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能提供及时更新的信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1998—2003年)同样也涉及到作为《代表作行动计划》一部分的语言保护和促进行动。濒危语言计划目前是文化部门在此领域涉及面最为广泛的一部分工作。这些活动包括:提高人们对语言濒危程度的意识;起到交换中心的作用;促进语言保护、成员国在语言保护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专家/机构之间促进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国际合作,管理UNESCO“语言保存最佳实践名录”,促进关于语言和多语模式的信息和建议,以及支持用于记录先前没有书面记载的语言的地方性行动计划。

教育部门关注鼓励母语教育和促进多语模式的教育,它注意到:(1)让当地和原住民社区成员掌握官方语言及一种国际语言的重要性;(2)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语言使用者学习至少一种其他本地语言的价值。这个部门的活动包括:在多语语境中开发教育政策,促进母语扫盲教育,将其用作教育的媒介和主题,创建原住民教育语言领域的《最佳实践名录》和案例分析,在教育和学校管理领域提高对保护语言重要性的意识。社会科学部门的相关活动试图在此领域提供更为宽广、更具概念性的活动支持,包括:在各种参与者、行动伙伴和网络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在多元文化/多民族社会中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研究语言多样性,并为实现多语模式制定有效政策;增强语言发展方面的意识。

与语言有关的自然科学部门的主要活动是1992年《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j)款所确定的事项,以及对原住民和原住民语言的保护。在这方面,自然科学部门正与文化部门合作,以便为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语言状态和语言多样性内容开发一种评估指标。传播部门的工作也通过下列方式与语言有所关联:在所有媒体的本地内容生产方面支持创造力和创新性,包括本地的语言内容;开发多语言的互联网内容和系统;以及通过传播和信息来促进文化表达和语言多样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部门间合作计划有三项:旨在通过所有语言来促进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普及的“B@bel计划”;针对“文化间对话”计划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该计划力图在曾被边缘化的原住民社区之间促进跨文化对话,包括为所有媒体生产原住民文化内容;以及开展“本地原住民知识系统”(LINKS)活动以加强原住民知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保护原住民语言,并将其作为原住民知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