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范文第1篇

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羚羊木雕送给了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万芳。但爸爸妈妈却强迫我问万芳要回羚羊木雕。迫不得已,我从万芳那拿回了羚羊木雕。万芳原谅了我,并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斯托贝说过的名言:“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但在大人心中,这句话却恰恰相反,在他们心中个人利益永远第一,友情却是倒数第一。这不禁让我想起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朋友小雨向我借一本《三十六记》。我满口答应了。回答家,我便问妈妈把我的《三十六记》放哪了。妈妈惊讶的问我:“你也会看?你可是只爱看童话的啊!”我听了,急忙解释:“今天,小雨问我借,我答应明天带给她。”妈妈听了,果断的说:“不行,这本书你自己也没好好看过,并且这本书是我们送你的生日礼物,借她万一不还呢?”我摇摇手说:“小雨不是这种人,而且我都答应她了。”“人心难测啊!她问你要,你就说借别人了。”妈妈严肃地说。

羚羊木雕范文第2篇

《羚羊木雕》的主题:文章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给好朋友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赞美了小朋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

《羚羊木雕》是当代作家张之路198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此文通过平凡的家庭琐事,写出并赞美了孩子间最纯洁、最真诚的友谊,同时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发人深省。此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上,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

(来源:文章屋网 )

羚羊木雕范文第3篇

课堂提问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立体架构的体现。一是要体现所提问题的有序性,它要求提问应适应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感知、体验、感悟这一认知过程;二是结合文本,有效拓展。拓展既是对文本的再加工学习,同时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三是语文知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是课堂提问应关注的三个维度,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立体体现。

《羚羊木雕》一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这篇课文故事情节较贴近学生生活,故事矛盾冲突也值得学生思考,适宜学生学习。但这篇文章我认为教师不宜过多讲解,应更多让学生在故事中思考启发而有所获。就文章写法来说,文章以一件物品“羚羊木雕”作为标题,这种语文现象值得学生思考学习;其次,文本内容所蕴含的生活经验与道理值得学生体会感悟。所以,本文以学生探讨自学为主,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提出合理的问题。现试着就本文问题设计举例如下:

提问1:羚羊木雕本来是一件工艺品,但文章却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你能讲讲发生了那些事情吗?并想想本文为什么用羚羊木雕做标题,你觉得还可以换成其它什么标题吗?

此问题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训练概括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把文章标题“羚羊木雕”与故事情节统一起来,让学生意识到:

(1)羚羊木雕本是一件工艺品,但为什么故事类容却表达的是与友谊及其与父母之间矛盾的主题,这二者之间有联系吗?

(2)引导学生感悟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而生发出一系列故事的写法。

(3)让学生感悟以“羚羊木雕”为题目的妙处,并试着训练学生就文章内容概括选取标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本文题目和自取的题目进行比较,明白文章题目的重要性和选取的方法。

提问2:你有过与本文类似的一些经历吗?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看法?我们在生活中怎样避免文中这类不愉快的事情?

让学生回想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本文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语文进入生活。

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因为当前学生与父母、同学之间的亲情、友谊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对友谊的认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下探讨的热提,所以,此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评价文中人物的做法,来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看法、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期望、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评价人物的能力。

羚羊木雕范文第4篇

你好!在前几天,我在课本上看见你的作品《羚羊木雕》,看完你的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想写信给你的冲动,当中也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不少道理,学习到了交往需要,受益匪浅。

从这件事中,我想对你说——三思而后行。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都要花时间想过、考虑过才做。所以说,你在这件事中,事前没有与家人商量,就把你父亲从非洲带回来的名贵黑色硬木雕——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丛此说明你是一个重财轻义的人,不过你有一点是不对的,作为子女,你没有理解父母的难处,你应该不时调换角色,站在父母的位置与立场考虑,是否应该送给万芳,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它对于你的父母来说,这个羚羊木雕是多么宝贵与重要。在这同时,我也有不少亲身体会与独特的见解。如果当时是我的话,说不定我也会这样,有时也会难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对于这样,我还有一句话对你说:金钱能买来礼物,但买不来你们之间从小至今的真诚友谊,要想友谊万存,就不要计较个人的财物得失,就连我自己应该做到,让我们一起为“友谊”打出一道圣灵之门吧!

从“三思而后行、金钱能买来礼物,但买不来友谊”这两句成语与名言中,我相信你已经有了少体会,这也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将更家容易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不断努力吧!为我们的友谊建造出一道华丽的“星光大道”。

祝:

友谊万存

家庭和睦

羚羊木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亲情重男轻女封建思想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家庭生活,很适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容易为学生接受。因为“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①。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再次以家庭生活为题材,“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②。笔者有幸使用过这两套教村,使用第一套教村时认为这很适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感悟到家庭和“血浓于水”的亲情重要性,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也适应新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精神。在今年使用后一套教科书时,发现《羚羊木雕》和《散步》这两课除上述有利之处外,还发现文中透露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散步》中全家人都在围绕“男孩”转,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羚羊木雕》中的“我”是女孩,则是大人的出气筒。

下面我们来逐篇浅析这种思想。

模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写一家三代深沉的爱。③”他在从好友美国汉学家柯你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自己也感言: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④。笔者认为这“深沉”表现在“老”对“少”的态度上,“尊老”也轻于“爱幼”。请看原文摘要:“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里,如果依母亲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去散步的,然而“我”说的话,她能不听吗?在母亲的心中,“我”是她的儿子,是家庭的主心骨,家里的事“我”说了算,此其一。在散步途中发生了分歧时,“我”在中间、母亲在上、儿子在下。应该是“一切都取决于我”,然而当“我”决定走大路时,母亲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见祖辈对孙辈是何等的爱,并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爱,也许孙子是家中宝贝吧。而妻子“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为什么不可以征求一下妻子的意见就武断地作出决定?我想大概妻子是女的,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只能顺从“我”和儿子的决定吧,这足见女人的地位之轻。此其二。此时的“我”从“尊老”这个角度讲,应按母亲的决定 “走大路”去做,这样对母亲有利,可还是依从了儿子的要求。看来“尊老”是假,“爱幼”才是真,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

学法指导:教师对展示交流的四个板块进行规律总结、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研读――结合文本分析人物

精读――关键句段感悟提升

课文总结: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

主题升华: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你能为之补上横批吗?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这篇散文文笔精美,可以当作诗来读。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学后反思”部分。

《羚羊木雕》中的“我”因“自作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却遭到妈妈无情的责骂,爸爸还用“不可抗拒”语气说“……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不能自作主张”来教训“我”。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也没有起作用,妈妈还是逼“我”去取回了那只羚羊木雕。在取回来的路上“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最后发出感慨:“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笔者这次在教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讨论课后问题:“‘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发言非常激烈,有孩子说:“要是‘我’是男孩,父母就不会逼‘我’取回羚羊木雕,因为男孩在家里做什么事都可以自作主长,而女孩是不能的。”“只要父母不顺心,就骂女孩,拿女孩做出气筒”。“哥哥、弟弟做错了事,也会得到父母的原谅,姐姐、妹妹有时做好事都要遭到责骂”等等。张祖训先生揭示的“千百年来,孩子对父母,对师长惟命听从,似乎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5而在生活中,大多数做父母的在对待孩子时,男孩女孩是有差别的,重男轻女的现象随处可见。文章是以“亲情”为主题的第五单元的第2篇,所写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情感体验,蕴籍较深的文章。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切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的友情,含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小而言之是一个家庭如何达成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沟通交流,以和为美;大而言之,只有家庭的和美才会有社会的和美,国家的和美。文章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人物间的对话,从对话中折射出了对话双方所秉承的原则和规范,这种原则和规范的挖掘,必然建立在对对话的深入品读之上,在有情感涵咏的朗读中加深感悟。文章因为贴近学生,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圈点、勾画,需要与他人对话、交流,这时可以一种既规范又开放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说话训练,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锻炼一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说话中,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维。

中国人受二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思想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旦形成了要想改变就很困难。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实施“计划生育”工程,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提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口号。通过各级党政机关的努力,多方面的宣传,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很多人都改变了生育观念,但还有一部分人未得到改变,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人,这种观念相当强烈。

参考文献:

①摘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单元说明》.第2页;

相关期刊更多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

汽车维护与修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中国西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央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