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1篇

作者是杜甫。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

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绝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来源:文章屋网 )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2篇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

3、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春游湖》

4、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羌村三首·其三》

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6、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望月有感》

8、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9、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

10、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1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1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

1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1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1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1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不须多。——《咏石榴花》

2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

21、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饯别王十一南游》

2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2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

2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2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2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

27、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江村即事》

28、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29、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3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

3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3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3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3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3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霄》

3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3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

3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3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40、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4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4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行即兴》

43、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春晴》

4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4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寄左省杜拾遗》

4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独步江畔》

47、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4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秋歌》

49、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引》

50、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51、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

5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5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

5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5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56、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湖上》

57、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送春》

58、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春宫怨》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

59、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游湖》

6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61、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浚弹琴》

6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6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答问》

6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

6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6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6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68、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偶成》

69、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送上人》()

7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71、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7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

73、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春夜》

7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7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76、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7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

7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白调》

7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8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8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

8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8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对酒》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 情景关系 动静结合 虚实相衬

一、情景关系

1.以景衬情。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蜜意时,往往通过写景来衬托。“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一一对应,人之常情。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通过景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实现情景交融,最佳妙境在于“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绝 句?摇?摇?摇?摇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以眼见之美景引发对家的回忆,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以景衬景。

诗歌离不开景物描写,同为写景,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次要之景在行文中是用来衬托服务于主要之景的。“万绿丛 中一点红”,使用“绿”就是为了衬托“红”,突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诗人写景时用“星垂”衬“平野阔”,“月涌”衬“大江流”,使得写景雄浑扩大,“开襟旷远”。这种以景衬景的写法使主要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鲜活。如:

宿建德江?摇?摇?摇?摇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以情衬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摇?摇?摇?摇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此诗以水的自然流淌的无情反衬人的无比情思,同时又以自己被贬的苦闷写友人被贬之地的遥远和途中孤寂的担忧,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牵挂和别时的恋恋不舍,达到了以情衬情的艺术效果,不仅显示了情之真,而且流露了情之浓。又如:

壬戌清明作?摇?摇?摇?摇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颔联以落花与啼鸟各自情感的对比,凸显受到打击的抗清志士的伤感,极言清廷帮腔的小人的麻木不仁,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

二、动静结合

1.以声衬静(幽静)。

钱钟书先生说:“寂静之幽深者,每得一声音衬托则愈加其静。”如:

鸟鸣涧?摇?摇?摇?摇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显示了春涧的幽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声音衬托山涧的幽静,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不仅是生活体验,更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又如:

题破山寺后禅院?摇?摇?摇?摇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本诗自始至终静得让人掩卷之余,也受到禅心的洗礼,特别是末句以钟声写幽静,与“时鸣春涧中”可谓异曲同工。

2.化静为动(生机)。

化静为动,对本来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将静态的视觉形象动态化,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摇?摇?摇?摇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山衔好月来”一句,十分巧妙,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句诗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化静为动,与上句大雁带走愁心,相互映衬,使诗人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更加突出,且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3.化动为静(形象)。

化动为静,是将动态之景转化为静止状态,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新奇效果。如:

望庐山瀑布?摇?摇?摇?摇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突出水势之大,犹如白练,没有间隙。在李白的另一首诗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也有类似的意境。“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前一句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山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后一句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景象。

三、虚实相衬

1.按虚景与实景的关系,虚实结合手法可分为虚实对比和虚实衬托。

虚实对比是虚景和实景相反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主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常运用虚实对比手法。如:

越中览古?摇?摇?摇?摇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写越王破吴后富贵威武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的无常之感。

2.虚实衬托是虚景和实景相辅相成渲染烘托,委婉含蓄抒情。

如《陌上桑》中“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帽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借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的失常反应(实写)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虚写),虚实相生,突出了罗敷的美艳绝伦。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摇?摇?摇?摇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乡之情,后两句虚写家人围灯夜谈远行的自己,由实入虚,以虚衬实,充分反映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又如:

除夜作?摇?摇?摇?摇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4篇

一、积累一些特殊的意象。

领悟其象征意义: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古典诗歌中某些客观物象便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常借助这些意象来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之目的。就读者而言,对这些意象的领悟也成了解读全诗,探究诗人情感意图的抓手。比如“柳”这一意象,正是由于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以及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达出亲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故而古代诗歌中离愁别绪的抒发常常出现“柳”意象。像这样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还有许多,如被称为“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赋予“竹”“刚正不阿”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古诗词中的意象还有很多,如:喻高洁,梧桐代凄苦,鹃啼显愁思,蝉鸣喻高雅,皎月表怀人,望云而思友等等,凡此种种,均已浸润了诗人特定的情感,读者阅读时往往见物引思,在情思上对接。我们可以对此类常见意象进行归类,并不定期地抽查掌握情况,使学生能够铭记于心,这对正确解读诗歌意蕴,理解诗人情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掌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会直接将情感流露出来,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物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抒情则借景达情,写物则托物咏志。换言之,这些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就是所谓的“意象”。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必须从诗中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入手,掌握它们之间的组合规律。一般说来,景与情的组合关系有正衬与反衬两种。所谓正衬是指景物与情感相统一,包括以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漫接天边的翠绿的莲叶以及在阳光下分外艳丽的荷花,表达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极度喜爱和赞美。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了一个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色作为分别的背景,使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反衬则相反,是指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天景色,流露出自己漂泊异乡强烈思归的感伤。再如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之句,写尽了江南风光之美及生活之闲适,反衬出作者亟欲归家而不得的悲哀:“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看题目 看注释 看两端 看意象

诗歌鉴赏是历来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也是不少考生容易失分的考题之一。读不懂诗歌是考生不会鉴赏的根源所在。根据这一题型的命题规律,以便提高答题的准确度,笔者认为应该让考生做到四看。

一看题目

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从题读诗有助于诗歌内容的把握。这种方法的运用多集中在律诗绝句中。如杜甫《登高》,从题目看暗含两条信息:一是写高处之景,二是写登临之感。从题入诗可发现:

前四句:写景 写题目的 高 所闻所见的景色

后四句:抒情 写题目的 登 百感交集的感触

再如《春日登楼怀归》,从题目“春日登楼”得知即要写春天登楼所见,“怀归”是要抒发思乡之情。

春日登楼怀归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前三联写春日登楼远眺、俯瞰、抬眼所见,尾联由见闻而怀归,全诗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二看注释

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往往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语,以降低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考生答题时应充分利用注释的解释和提示作用。

三看两端

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诗词,是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抒情方式,这类诗词往往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放在诗词的开头或结尾的位置,点明主旨,这些句子中往往蕴藏着诗(词)眼。如冯延巳的《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开头句“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闲情”一词,就是该词的词眼,笼罩全篇。从全词看描写了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之苦。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愈燃。今春看有过,何日是归年?后两句中“归年”就是诗眼,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从全诗看,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四看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以诗歌的具体意象为依托,通过对具体意象的解读,体味作者的情感,做到对诗歌的准确理解。

古代诗歌中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常见的大致可分为送别类意象,有长亭、南浦、柳、芳草、酒、阳关;感伤类意象(或表达孤独悲伤的心情,或表达离愁别绪,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氛围),有黄昏、夕照、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羌笛、寒蝉、鹧鸪鸟等;思乡怀人类意象,有月、鸿雁、青鸟、双鲤等;品行高洁类意象,有松、菊、雪、竹、梅、兰等。

相关期刊更多

扬子江诗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作家协会

含笑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

岷峨诗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