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清玄散文;生态意识;分析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多篇文章编入了大陆、台湾,甚至新加坡的中文课本中,尤其是他的“菩提系列”和“身心安顿”系列散文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最畅销的图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他的“菩提系列”散文以文笔清新自然,平易而感人著称,给现代人以心灵的抚慰。本文拟从当时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入手,表达了作者强调生态意识的原因,由此追求淡雅的生态意识,并探求其散文中平和的生活状态。

一、现实的生态危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正处于工业化革命时期,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污水横流、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河水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小生活在恬静无染乡间的林清玄,像所有忠实的环保者一样,通过散文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现实的忧虑,所以他的“菩提系列”散文中有很多对现实灾难的描写。比如《清欢》中描写的油烟爆起,卫生堪忧的啤酒屋,不见天日的卡拉OK,人们以污浊放逸的生活为欢乐等等,表现了人们生活空间的混乱不堪。

现实社会的生态危机除了生活空间的杂乱污浊,还表现在人们内心精神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错位导致的人们精神上的生态危机。比如在《金片子》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用黄金制作名片的商人形象,由于精神世界匮乏,贫穷的精神层面跟不上物质的暴涨,导致了这些暴富的商人一味把金钱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于是想到用黄金名片来炫耀自己的价值,但是在作者看来,黄金名片的价值并不会增加自己的价值。所以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导致了人们精神上的空洞。此外,金钱社会造成了一种物质生态的危机,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空洞,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林清玄都用起平淡的表达手法为读者一一呈现,这也恰恰是林清玄散文中的精神追求。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中描写的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生态危机,都是对当下社会的真实反映,这也恰恰反映出作者对淡雅生态的诉求。

二、淡雅的生态诉求

面对着生态危机的社会现实,林清玄更渴望纯美的生态环境,所以更强烈的追求生态审美,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山水之间。由于受佛教的影响,他的“菩提系列”散文蕴含更多的是“雅致恬淡”的韵味。比如《一只毛虫的圆满》中,所有人都觉得毛虫丑,见了它都会恶心尖叫,但作者只是淡淡的告诉读者,正是这最丑的毛虫将来会变成最美的蝴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丑也是一种美。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事例,告诉大家:淡然面对一切,优雅从容生活。

相对于有生命的物体,林清玄描写更多的是无生命之物,尤其是对花的描写,比如:兰花、梅花、茶花、莲花等等,当然描写更多的是莲花,其中以此命名的就多达六篇,比如:《灵山上的那朵莲花》、《水晶石与白莲花》、《清净之莲》等,他之所以喜欢莲花,是因为莲花是佛教的花,象征着纯洁,他希望自己像莲花那样清净、淡雅,这也恰恰印证了他散文中淡雅的生态诉求。

除了像兰花、莲花、梅花等本身就蕴含着淡雅、高洁外,林清玄对其他花的描写也透着淡雅的气息。比如在《愿做自由花》中,当作者看到大片金黄的青菜花时,就像进入了金色的梦里,自由自在的生长在大地上,成为最耀眼的风景。就是这普通的青菜花,在作者笔下就那么的超凡脱俗,不与时令花争宠,自由自在的生长,反而增添了青菜花淡雅之气。林清玄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编织成文章,并用理性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揭示了这个浮躁社会的不看,告诫我们,只有以简单的生活作为目标,才能够在这个金钱社会中无愧于心的生活。

三、简和的生活状态

林清玄散文中体现的淡雅的生态诉求,反映到生活中必然是简和的生活状态。作者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更加提倡简单朴素的生活观念。突出表现在“口舌之欲”上面,用自己的话说,有时候生活清淡的自己都吃@了,每天的早上大多煮一些粥,放些青菜,然后配着腐乳和豆腐吃,而且他把青菜米粥看作璎珞粥,把腐乳和豆腐比作黄玉和白玉,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简单朴素。

在生活中追求简单,从心态上更多的体现在平和宽容。因为他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圆满的,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把心态放平和。在《拈花菩提》自序中,他提到有次抽到一个下下签,由此悟出当我们遇到困难,如果一味抱怨、消极,就会使情况越来越糟,索性不如放平心态,坦然面对。

林清玄正是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并用理性的阐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获得哲理般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刘小兵.于“一花一世界”中感悟人生欢愉――读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J].劳动保障世界.2016(13).

[2]汪苏娥,王晓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解读林清玄《有生命力的所在》[J].写作.2005(03).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第2篇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学校一年一度举办了“读书节”,通过“读书节”,让我阅读范围变得更广了,也更让我能汲取到更多的知识,而读散文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本届的“读书节”我读的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林清玄写作三十年,成书百余部。他坚持自然、厚味、有机的文学,因为他深信“有真感情,就有好文章”。他以慈悲为经,智慧做纬,编织文学的锦衣,因为他深信“有大思想,才有真文学”。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这时,我感觉我越来越崇拜林清玄了。

本次读书节我一共读了他很多篇散文,如《分到最宝贵的妈妈》、《台北闹饥荒》、《变色茉莉》等。读完这些文章,让我启发了很多很多。其中有两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第一段话是《走钢索与空中飞人》中的一段话:

“我们在实际的人生中亦然如此,许多屏息以待,只等到了失败,但有过失败的成功更值得喝彩与掌声。

在马戏团里走钢索的人和空中飞人,在上台表演之前,必然都有许多的失败,才会使他们设计出这样的表演吧!

他们的成就正是建立在“危险”和“失败”上,如果是在平地上表演就没有人要看了。

生命也像是在走钢索或凌空飞跃,在危险中锻炼了勇气,在失败中确立了坚强。”

这段话让你给我知道了失败使成功变得珍贵,其实,人生也像走钢丝,不断地会遇见失败和危险,而我们就要在危险中锻炼勇气,在失败中锻炼坚强,丰富我们的人生。

而第二段话则是《苦瓜变甜》中的一段话: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情爱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我们尝过情感与生命的大苦的人,并不能告诉别人失恋是该欢喜的事,因为它就是那么苦,这一个层次是永不会变的。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苦瓜是苦的。一般人只要有苦的准备,煮熟了这苦瓜,吃它的时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会那么苦了!

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第3篇

1、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

2、玄武湖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成为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并被辟为皇家园林,南岸建有华林园、乐游苑等皇家宫苑;北宋时,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还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时,经过两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现;明朝时,设为后湖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成为游览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3、玄武湖菱形,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千米,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湖泊被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分为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水源来自紫金山北麓,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并与护城河、金川河、珍珠河相通,担负着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市防洪排涝、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

(来源:文章屋网 )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第4篇

欧阳玄(1274―1358年),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生于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市),后举家迁至湖北荆州。为北宋历史名人欧阳修之后裔,欧阳玄是元代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欧阳玄自幼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他也非常喜欢这些典籍。8岁时,就能够背诵这些书的内容了。母亲为了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让他拜一位名叫张贯之的乡学先生为师,师生一见如故,很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欧阳玄学习也更加刻苦了,张贯之发现这位门生天资聪慧,便加大了对他传授的知识量,同时教他如何作文章,欧阳玄一天能记下数千字,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欧阳玄逐步学会了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这些都让他的老师张贯之甚感欣慰。

就在这时,朝廷派钦差大臣巡查湖南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份拜见了钦差,他们让他即兴作一首梅花诗,不料他竟然一口气写了十首,使在场的官员感到十分惊喜。从此,欧阳玄学习的决心和毅力更大了。14岁时,欧阳玄在跟随张贯之学习乡学的同时,又拜湖南当地的宋朝遗老学习写作词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欧阳玄便能够做诗填词了。每次参加乡学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成年后,欧阳玄举家迁至湖北荆州,他数年闭门读书,即连一些要好的朋友,也很少能见到他的面。这些年里,他闭门仔细研读了中国历代经史百家的重要著作,而且力求做到融会贯通。

延元年(1314年),元仁宗帝的儒师王约等汉臣积极倡议开科取士,延二年(1315年),仁宗下诏实行科举(史称“延复科”),欧阳玄闻信后积极准备考试,并且一举金榜题名,取中进士第三名。第二年,被朝廷任命为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不久,又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来到芜湖后,欧阳玄表现出为官低调的风格,力争多与贫困的农民接触。经过一段时间了解熟悉情况,他发现,芜湖县陈年旧案积压较多,而且多为疑难官司,长期得不到公正判决。初涉官场,他就把仗义、亲民的性格表现出来了,他仔细研究了这些案件,走访了大量当事人,他不畏权贵,率领他的幕僚大刀阔斧地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根据证据做了恰当的判决,并对一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下层劳动群众予以。欧阳玄在任芜湖县尹三年,为了维护这里的社会稳定,他认为,对不法豪门贵族也不能手软。他通过走访劳苦群众发现,这里的豪门贵族并不遵守朝廷的法律,经常虐待他们的汉族家奴。欧阳玄便运用法律还这些家奴以公正,使他们恢复了自由。欧阳玄在芜湖县尹任期内,还及时地对贫困农民的赋税进行调整,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注重发展芜湖的地方农业生产,这一举动深得百姓拥戴,群众对他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的赞誉。在芜湖任县尹期间,他反复叮嘱属下,要对这一带的名胜古迹多加保护和修缮,后来的“芜湖八景”,就是在他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实施文物保护的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芜湖一带的风景名胜大为改观,欧阳玄甚是高兴,他对这里的每一景致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他常游“荆山寒壁”,因芜湖的荆山与家乡湖北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欧阳玄便提笔写下了“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的感人诗句。离任时,对芜湖依恋绵绵,百姓簇拥街头,对他挥泪相送,实际上是对他在芜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优良品格的一种褒奖。也就是在这时,人们将芜湖的荆山之水取名为“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延四年(1317年),欧阳玄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境内有个很出名的地方叫溪洞,此处蛮僚杂居,这些异族混杂在一起居住本来就容易发生矛盾,县衙在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时稍有不慎,他们就会拿起武器互相残杀。欧阳玄到任后不久,武冈县内的赤水、太清两洞的异族居民就开始聚众相互残杀,县衙的官吏们看到这种残忍的情形,大惊失色,可又怎么也想不出应对的办法。得知此事后,第二天一大早,欧阳玄仅带了两名随从,便策马来到了这蛮僚异族人互相争斗的地方。他看到,道路中间及两侧躺着被打伤和打死的蛮僚,即使到了这种地步,他们之间的打杀仍然没有停止。欧阳玄下马,开始对他们进行劝架。蛮僚们知道欧阳玄的威望,纷纷扔掉兵器,排起长队跪到他的马前,并且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我们在这里打斗,是因为我们向县衙投诉我们的问题,县衙判决不公正,还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我们在感情上无法忍受,在物质上又承受不了,只好用这种残忍的方法解决问题了,没想到我们的这种野蛮的行为惊动了青天大老爷您,让您亲自来过问我们的事情啦。”欧阳玄迅速地把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并答应回去后会公正地为他们审理官司。于是,这些蛮僚被安抚下来了。不久,欧阳玄果然对蛮僚们发生的冲突的由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他们的案子进行了公正的判决,进一步赢得了他们的谅解和支持。

欧阳玄在地方任职的显著政绩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泰定四年(1327年),他奉调进大都北京,出任佥太常礼院院事,官至翰林直学士。负责编修四朝实录:《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在编撰这些重要书籍的过程中,他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受到朝野的广泛好评。不久,他又兼任国子祭酒一职,仍然兢兢业业地做好诸多繁杂的工作。由于欧阳玄工作勤勉且富有成效,朝廷又召他入人中都参议国事,升任侍讲学士。

元统元年(1333年),皇帝下诏,任命欧阳玄为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至元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这时,战乱爆发了,皇帝下诏,任命欧阳玄领印国史院事务,要求他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重大机要事务的决策,包括前方重要作战将领的配备、远近军队的武器调拨和补充、粮草发运等等;他还负责制诏及撰写重要的机要文书。

不久,元朝改年号为天历,欧阳玄在朝内更忙碌了:不管是祭天地祖宗,还是册封皇后、立太子、国家实行大赦等等,需要拟订的文书都由他亲自撰写。他还根据元朝政治的需要,列举了数十件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务,密封后直接上奏,其中的大多数内容获得皇帝的赞同并得到推行。第二年,朝廷开始设立奎章阁学士院,又在该学士院下设置艺文监,皇帝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艺文监内部的所有官员的选拔任用,都由欧阳玄直接负责,他主张选择有名望且清廉的官吏到艺文监来任职。机构健全以后,欧阳玄奉旨编撰《经世大典》,并擢升为太子监,负责检校书籍之事。

至正五年(1345年),欧阳玄脚部患了风痹,于是,他请求回一趟湖北老家,以便治病、用药。元顺帝非但不答应,还加封他任翰林学士。可是,欧阳玄的脚疾仍然不见好转,他再次请求回湖北老家治疗脚病,元顺帝仍然不答应,为了能够挽留他在大都北京任职,特准免去他行朝贺的礼节,让他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史书的编修工作。不久,至正皇帝决定改革朝政,要求凡是国家重要的事务都要在朝廷集中商议,着欧阳玄参与朝廷诸多重大政策和问题的讨论。欧阳玄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在其位必谋其政,对于国家的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敢于直陈自己的观点,而且他的许多重要观点获得了皇帝的赞同。随后,朝廷又提出恢复科举考试之事,朝中阻挠的人非常多,欧阳玄却积极争取,使科举制度得以恢复。这时,经皇帝允许,他得以回湖北老家治病了。

在湖北荆州,病还未痊愈,元顺帝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欧阳玄要迅速回京,并任命他为总裁官。欧阳玄治学严谨,对编撰工作提出了具体的体例要求,这样,属下在编撰的过程中就能够有章可循。之后,欧阳玄在校审下属史稿的时候,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体现在史书的编撰中了,提出了一些愤世嫉俗的观点。对于在史书编撰中出现的这一问题,欧阳玄决定不与他们作正面冲突,而是待他们交来初稿,自己亲自动笔进行修改,仍然算作他们自己写的稿子。通过这次修改,欧阳玄开始采取更加妥当的措施:整个史稿的论、赞、表、奏,都由他自己执笔,以保持史书写作特别是评论的公允。这以后不久,惠帝念及欧阳玄在元朝多年为官,勤恳廉洁,并且有编修多种史书的功劳,对欧阳玄大加赞赏,命令丞相破格授予欧阳玄爵位和俸禄。可是就在这时,欧阳玄请求退休,顺帝不同意。御史台上奏皇帝,请求拜欧阳玄为福建廉访史,皇帝应允了。欧阳玄对这一职位表示满意,立即启程赴任,可是走到浙江西部,欧阳玄的脚病加重了,于是,第二次奏请皇上退休。欧阳玄在奏折中说,自己身患脚疾,不能再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南山隐居,悠闲自得于山水之间,以了却余生。不料,皇帝还是不允,又签发了一道御旨,让欧阳玄负责制定国家的法规。他急忙返回大都北京赴任。上任后不多久,第三次请求退休,在奏折中,他陈述了自己的现状,年事已高且患有疾病。皇帝阅读了他的辞呈后非常感动,特诏他以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的职位退休,赐予他白玉束带,给他俸赐养老。可是将要走时,皇帝又改变了主意,下诏不许他走,又擢升欧阳玄为光禄大夫。

至正十四年(1354年),汝颖强盗作乱,迅速蔓延至大江南北,元朝州县中几乎没有平静的地方了。这时,欧阳玄又紧急行动起来,为朝廷呈献了一份一千余字的平息叛乱的措施折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并得以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欧阳玄再次请求退休,获得皇帝恩准。由于道路堵塞,欧阳玄准备经四川折转回湖北老家。刚准备启程,朝廷准备大赦天下,皇帝又不让他告老还乡了,宣欧阳玄到内府,可是,欧阳玄长期卧病,已经不能行走了。丞相传皇帝旨意,准许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显然是皇帝给大臣的特殊待遇,这也是欧阳玄最后一次晋见皇上了。这一年的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欧阳玄病逝于北京崇教里寓所内,享年八十五岁。中书赶忙将这一消息通知了顺帝,皇帝闻讯后很伤心,下诏赏赐给他的家属丰厚的办丧事的财物,还授予他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和“柱国”的称号,追封他为“楚国公”,增谥号为“文”。足见欧阳玄为元朝创立的业绩和他为官清廉的高尚品质。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第5篇

1、第3集顺治终于给索尼开了门,并说日出之前决定归宿。众大臣遂相告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令索尼寻找行森师爷玉林秀,请他收治行森,并对宫廷防备作了安排。孝庄太后和顺治母子在挂有祖宗画像的大堂内相见,孝庄太后怒斥顺治,并向顺治跪下哀求,但顺治终无意皇位,向心佛国。孝庄太后决定毒死顺治,将准备好的毒酒递给顺治。顺治正欲喝下,被躲在门外偷听的玄烨冲进夺下。孝庄太后怕毒酒一事影响玄烨一生,将此事问玄烨,玄烨机灵作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令孝庄太后非常欣慰。孝庄太后与玉林秀相见,将皇帝在行森引诱之下想当和尚之事实情相告,玉林秀愿以佛门法规收治行森。

2、第4集玉林秀厉责行森,说劝诱皇帝出家,必将引起宫廷震怒,殃及佛门,但行森力辩,死不改意。顺治有意禅位玄烨,问玄烨敢不敢做皇帝,玄烨态度坚决。顺治令魏承谟拟“罪己诏”,魏承谟无奈之中只好从命。玉林秀见行森顽固到底,只好搬用佛门法规火烧行森。顺治令人给他剃度,奴才均不敢应承,苏麻喇姑站了出来,替他剃了头发。索尼等众大臣在旁监督火烧行森。行森面无惧色,一意孤行。已然剃度的顺治赶到现场,意欲救行森,众大臣却跪下请他以皇帝的身份下旨。顺治无奈之中,只好眼睁睁看着行森被烧死。魏承谟宣读由他笔录的顺治退位的《罪己书》,众大臣力主不应该将其公之于众,孝庄太后却令加上三条罪己条文,明示天下,并公告清世祖顺治皇帝龙御归天。顺治遁入空门以后,法名行痴。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3、第5集康熙即位仪式,本由帝师魏承谟司仪。但鳌拜等权臣以魏承谟是汉人为由,提议应由满人吴良辅即鳌拜的干儿子执掌,孝庄皇太后为了稳定政权局势,只好妥协,改由吴良辅主持皇位登基,并封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四人为侯爵,主持朝政。公元1661年,八岁康熙正式登基。鳌拜大肆圈占土地,魏承谟上奏诉清查,康熙令索尼彻底清查,索尼则提议应以苏克沙哈主持此事。鳌拜与遏必隆等开始结党,索尼则居中观斗。鳌拜派人捕走康熙侍卫,康熙大怒。康熙命魏东亭免去陪读之职,管带鳌拜派来的新的侍卫。在朝政上,鳌拜、遏必隆等权臣借口不愿意与奸党同朝,站在大殿外拒绝入内,威逼康熙,而索尼又称病不朝,魏承谟只好称疾请退出朝政,康熙无奈准请。魏承谟退出朝政之后,鳌拜方才进入大殿,称捕走侍卫乃是因为他们在后花园内舞弄刀棒拳脚有违祖规,并已斩决。康熙震怒,鳌拜又称此等人在宫廷内散布先帝未死而是去当和尚等谣言,罪当斩杀,康熙只好愤然宣布退朝。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重庆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林业局

林业科技情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青海农林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