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科书;机械能守恒定律;人教版;沪科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36-03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史实证明,正是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着这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而物理教科书作为物理学科知识和学生间的连接纽带,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其编写历来受到教育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从知识分布、插图使用、教材案例和课后习题几方面,对比了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七章和沪科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四章中相关内容的知识编排及呈现方式的差异,探索两本物理教材中知识的呈现特点。

一、知识分布的比较

“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点在人教版与沪科版两种教科书中的分布比较如表1所示。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人教版教材中占一章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集中、详细,但课时安排较多,增加了教学负担。而沪科版教材将此分为两章,层次较为分明,针对性更强。7课时的安排虽少于人教版,但这样的安排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虽然两种版本教科书关于“机械能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分布有所差别,但基本上都涵盖了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点,如“功”、“功率”、“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以及“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作者认为,人教版教材倾向于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关的基本物理量如“功”、“势能”、“重力势能”等优先逐一呈现给学生,而后,在学生学习过这些基本物理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教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展开对功能转化以及能量守恒问题的探究。可见,人教版教材更强调物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有助于学生建构扎实的物理基础;而沪科版教材则注重在学生探究“功能转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问题的同时将所需的基本物理量渗透其中,说明其更加注重物理知识间的关联和渗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探究思维,但对学生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插图的比较

物理教材中插图的引用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插图不仅有助于为学生模拟展现出抽象的物理过程和微观物理现象,还有助于将教材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爱国热情紧密联系起来[1],集教育性、趣味性、情感价值观培养于与一体,使学生在生动、形象、趣味的环境中获得物理知识。两本教材中插图使用情况见表2。

对比发现,沪科版教材插图使用总数较人教版教材多12幅,其中包括2幅模型图,9幅实物图和1幅人物图,人物图涉及物理学史。由此,作者认为,沪科版教材更重视利用插图来强化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强调物理学史的教用价值及其在教材中的渗透。但人教版教材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首页呈现了一副大尺寸且能反映本章节主题的过山车图片,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突出了本章知识特点,设计精妙。

三、教材案例与课后习题的比较

教材案例与课后习题的呈现在两本教材中也存在着差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章节中,人教版共呈现5道教材案例,而沪科版这部分内容的教材案例共13道,分布见表3。

人教版5道教材案例全部涉及计算。,作者认为其更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虽然案例题量较小,但内容设计更精练,重点突出,为学生仅通过有限的案例计算就能掌握教学重点提供了可能,同样也为减轻学生课堂负担提供了可能。沪科版教材13道案例中9道计算题,4道分析题。9道计算题中有4道涉及动能定理应用计算,较人教版多2道,可见沪科版教材对“动能定理”相关应用的重视程度。其余案例计算还涉及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以及能量的转化效率,可见覆盖面较广,利于学生强化基础。此外沪科版教材还另设4道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这种设计有利于发挥教材案例对培养学生良好物理思维习惯的功用,同时也利于提高课堂效率[2]。

人教版“机械能守恒定律”章节共28道课后习题,沪科版教材共50道课后习题,见表4。

比较发现,两种版本教材在习题类型设计上相差不大,题型多样,均考查察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但习题总量有所差别,人教版题量小,以考查察基础知识为主,题型分布以简答、计算、推断为主,难度适中,有利于由浅及深地强化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沪科版多于人教版22道,作者发现与人教版相比,沪科版在每章节后还设有综合习题,多达17道,由此造成二者总题量的差别。作者认为沪科版教材设计章节后综合习题,有助于强化学生物理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有助于学生把握章节知识脉络,是可取之处。沪科版实验类和活动类习题较人教版多,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四、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知识点呈现较为集中,强调物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有助于学生建构扎实的物理基础;插图突出章节主题,设计精妙;案例习题题量精练,重点鲜明,强化基础,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系统建构物理知识。沪科版教材针对性更强,层次分明,更注重在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物理学史的教用价值;案例习题题量丰富,内容广泛,注重知识引导和巩固,有益于学生物理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兰世书.插图与爱国主义教育[J].中学物理(初中版),1997,(05).

[2]庞新美.浅谈运用物理教材例题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1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范文第2篇

[一、关于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含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2003年6月第2版)第23页正文意用黑体字明确指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本页辅助文还进一步指出:“所谓‘通货’,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太多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试用修订本·必修)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6月第2版)第51页也明确指出:“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按照人教版2003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很容易把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相混淆,甚至将二者等同,从而导致在解答高考题过程中出现失误。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2007年1月第3版)第8页“名词点击”中指出:“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4月第3版)第28页还特别强调:“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问题,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就物价持续上涨而言,可能是成本推动造成的,也可能是需求拉动造成的。教材介绍通货膨胀时,只是点出纸币发行过量是其原因之一(通过拉动总需求)。”

2007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明显有别于2003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2003版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贬值现象。而2007版教材明确指出,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现象。2007版教师教学用书指出,纸币发行过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不同于2003版教材的说法)。2007版教师教学用书第41页还指出:“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完善了2003版教材中的“纸币贬值,从而物价上涨”的说法。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现象,而非货币贬值的现象。

结合近几年高考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通货膨胀率为20%应是指物价上涨20%,而物价上涨20%即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20元货币。而货币贬值20%本意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20%,即100元货币只能买到80元的商品。

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物价上涨20%与货币贬值20%并不等同。具体来说,货币贬值20%相当于物价上涨25%,相当于通货膨胀率为25%。(货币贬值20%,则100元货币只能买到80元的商品,那么125元的货币才能买到100元的商品。)

[二、典例分析]

下面通过几道高考题具体来看一下如果将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等同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例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这道题,可以分两步来解答。第一步: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可判断,同样时间内现在可生产1.5倍的M商品。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M=15元,故1M=10元。第二步:正确理解“该国货币贬值20%”的说法。对这一说法的正确理解应为100元货币只能买到80元的商品。那么 元货币才能买到10元的商品呢?答案是:10×100÷80=12.5元。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为B。若将这一说法错误地理解为“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20元货币(即物价上涨20%)”,那么购买10元商品需要12元货币。这样就会导致误选A。

例2.(2009年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题)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

A.1∶4.95 B.1∶5 C.1∶5.6 D.1∶6.05

解析:“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对此的正确理解应为物价上涨10%。按此理解,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10元货币。那么5.5元货币能买到 元的商品呢?答案是:5.5×100÷110=5元。所以,从购买力角度来看,两国间的汇率由原来的1∶5.5变为现在的1∶5。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为B。

如果把“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错误地理解为货币贬值10%,则100元货币只能买到90元的商品。那么5.5元货币能买到 元的商品呢?答案是:5.5×90÷100=4.95元。所以,从购买力角度来看,两国间的汇率由原来的1∶5.5变为现在的1∶4.95。这样就会导致误选A。

例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26题)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 )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解析:从投资的角度看,假设有100元投资,一年后:在甲国的收益为100+100×1%=101(元);在乙国的收益为100+100×3%=103(元)。

“乙国货币一年后贬值2%”,对此的正确理解应为100元货币只能买到98元的商品。那么103元货币能买到 元商品呢?答案是:103×98÷100=100.94元。由于100.94

而如果把“乙国货币一年后贬值2%”错误地理解为物价上涨2%,即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02元货币。那么103元货币能买到 元商品呢?答案是:103×100÷102≈100.98元。由于100.98

例4.(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为 ( )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解析:这道题可以分为两步来解答。第一步:因为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所以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减少一半,故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是10÷2=5(元)。第二步:分两种情况。①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依然是5元。②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即在物价上涨20%的情况下,购买100元商品需要120元货币。那么5元商品需 元货币呢?答案是:5×120÷100=6元。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为A。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在全乡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自觉抵制色情等有害出版物、色情网络游戏侵蚀的教育活动,严厉打击盗版教材及教辅读物,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湖上和大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在全乡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自觉抵制色情等有害出版物、色情网络游戏侵蚀的教育活动。开展有害卡通画册和“口袋本”图书整治行动。严密监视学校周边出版物市场的动态,定期查看。对宣扬色情、凶杀暴力、低俗文化、封建迷信及伪科学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特别是“口袋书”图书、卡通画册等以学生主要阅读对象的非法出版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举报,配合有关部门坚决予以打击。

2、打击盗版盗印教材教辅读物、盗版工具书、盗版光盘及其他非法出版活动;严厉查处私自统一组织订购中小学生教学辅助材料和考试复习资料,特别是为学生订购盗版的教辅用书和音像资料行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学生用书及学习资料的使用管理,坚决把盗版教材、盗版教辅读物扫出课堂,赶出校园,切实保证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工作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全乡上下要充分认识“扫黄打非”对于净化校园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整顿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责任要落实到人。严格执法,狠抓落实。

2、全面检查,清理整治。全乡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对各学校订购和使用教材、教辅读物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要追查和严惩以追求高额回扣为目的向在校学生推销盗版教材、盗版教辅读物的学校教职员工。对发现与不法书商相勾结,大量购买并向学生强行摊派盗版的教材和教辅读物从中牟利的学校,要立即制止并严肃查处,追究学校一把手的责任;对正在使用的盗版教材、盗版教辅读物,应全部收缴并尽快用正版书替代;对从事盗版教材和盗版教辅读物订购、编印的责任人,要依法规没收非法所得,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3、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进一步规范教材的征订、发行渠道,严肃查处违规征订、发行教材、教辅读物的行为。加强对学校购买、使用教材及教辅读物的督查,在学校秋季开学前后,组织开展对盗版教材及教辅读物的专项治理,依法查处印刷、储运、销售、采购、使用盗版教材及教辅读物的行为,确保学生用上放心书。

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的优秀图书,玩一些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游戏,去一些管理规范、环境优良的公益性网吧,引导未成年人远离非法出版物,走进五彩缤纷的精神园地,健康快乐地成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 教育 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 法律 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 电子 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 参考 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 艺术 、 科学 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 音乐 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 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 计算 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 体育 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 计算 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 工业 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 企业 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 参考 ,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案实施有限管理。学校拥有在一定范围对教师教案的管理权力,但这种管理权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学校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的行为是对体育教案著作权的侵犯,也是对体育教师辛勤劳动的漠视,学校应当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学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9-02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中学教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怎样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视构建高效课堂,其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无效的教学时间,为了能确保起到培养人才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调整相关的教学方式,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去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尽量去缓减学生学习的强度,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起到相应的提高[1]。

一、高效课堂的产生

通常来说,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并不是经过感觉或交流被动接受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学习,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采取主动的方式,学习只有是经过主动方式建构起来的,我们才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有,为了进一步确保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是进行教学的目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适应学生各种学习需求,同时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前提下,在进行教学的规定时间内,教师尽可能地去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与发展的课堂教学,通常我们把这称之为高效课堂[2]。

二、导学案的概述

1.导学案的含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按照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精心设计其教学的内容,同时需要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进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准备的导学方案,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3]。

2.导学案的意义。①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以及组织,这主要是需要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展开。主要包括:a.在特定氛围下,对做事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做事的能力;b.在特定的环境中,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求知的能力;c.在进行实际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学习与他人协助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共处的能力;d.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要对其生存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需要对其做人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发展的能力[4]。因此,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以及尽可能地去完善其人格培养,这就是导学案的意义所在。②导学案能充分体现学业的高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前预习,进一步去发现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疑惑,并在课前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同时对出现的疑惑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尽可能地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果能够较好地去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严重的学习压力,同时这也能体现出导学案对于学业学习的高效性[5]。③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以进行忽略,同时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进一步的落实。当然,如果不能较好地去落实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容易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去做一个启发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成为目空一切的讲解者,而且也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6]。

三、生物学科导学案的实施要求

1.生物学科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①完成课前的预习自学的要求。首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查阅资料以及探讨等多种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工作,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这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有效预习活动,学生可以做到对学习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心中有数。②课中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学会聆听、大胆质疑的要求。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进一步利用两种的状态。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动口动手: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小组的交流探讨中,在整个合作小组内,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同时,与合作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相关探讨,经过探讨后,在所有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其次是需要进行的是动耳动脑:在进行合作小组探讨过程中,积极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同时还需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点评,并且进行积极动脑思考其正确性,最后根据已有的初步探讨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③课后及时巩固、归纳反思的要求。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堂的高效,而且还需要对课后的高效进行分析,对于课后的高效主要是表现在复习巩固方面。

2.生物学科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①课前及时批改导学案并及时反馈。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批改,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这将是进一步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课前,教师可以全面分析在预习案中学生所遇到的疑惑及其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进行反馈或深入探讨。②课中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展示点评。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其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是生物导学案中的《探究案》,在进行实际讨论交流活动时,通常来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进一步达成共识,最终进行小组展示以及点评工作。③课后进行导学案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进行学法指导。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检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督促作用,通过这种有效的监督,可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整理和反思的好习惯。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三维目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升能力。导学案作为课堂的导航仪,能充分发挥其导学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预习、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听课、学会大胆质疑学会创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知识的“高效”、能力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徐斌艳,吴刚,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崔鸿,郑晓蕙.学科教学论系列一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