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河颂朗诵配乐

黄河颂朗诵配乐

黄河颂朗诵配乐

黄河颂朗诵配乐范文第1篇

今天,我们班级举行了朗诵会。这可是我们准备了接近一个星期的诗。朗诵会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就一节课的时间排练对性,还有朗诵时的动作。由于老师不在的原因,某些同学就开始偷懒了。一开始他就坐着,偶尔躺一会,我们都拿他没办法,就只能看在是最后一节课,同学们都有点累而坐下来排练,也因此让很多同学都不能用心,这时他终于跟着我们开始读起来了,读着读着,时不时都会读错,几个人都开始没精神了,这样的一节课就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过去了。

“玉门关外已成了五谷丰收的米粮仓。喜看稻疏千重浪,岭南岭北沁透了诱人的稻谷,河南河北小米熟了一地金黄。古老的赤壁已流干它昔日的鲜血,化干戈为玉帛——昔日的征伐已不再是杀戮的战场。”当你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用筋骨化成利剑,当你的士兵在雪域高原为你巡逻站岗“

今天早上的朗诵会开始。到了我们第四朗诵小组朗诵了。我满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走到了讲台前,站齐了昨天排练的队形。朗诵开始了,一开始就听见那陌生而又熟悉的歌曲,听到了这音乐我好似抛弃了内心中所有的恐惧、紧张。与组员们认真地配合,连着前一天的两个淘气鬼也开始判若两人,我们小组的声音也非常整齐,与昨天坐在地上读的时候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朗诵完时,我的动作掩埋不住我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回到座位上还不忘记炫耀一下。

可是,过了一会我心里开始感觉不对劲了,但是我始终不管怎么想都想不出到底哪里不对,思考的当时我正注视着我的好朋友。然而,我想起了第二组朗诵的同学们。领颂者就是我的好朋友。想起了他们从开始到结尾。仔细观察这一整排人,神态各异:有的颌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互相配合,有的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一定要与队友配合好,有的紧握拳头,双脚绷直,好像在听候号角,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你的子民一步一跪一叩首向你顶礼膜拜,好似看到了你的儿女为你擂起震动山河的战鼓、跳起欢快的秧歌把腰鼓敲响。又听见了第二组同学的领颂者的声音。那优美而又响亮的歌声。我马上明白哪里不对了:朗诵时声音不够响亮。这就是我们组朗诵时最大的缺点!

黄河颂朗诵配乐范文第2篇

摘要:《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艺术魅力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词作者光未然(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建国后曾任《文艺报》主编。曲作者冼星海,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中学时开始学习小提琴。21岁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与作曲。2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并参加了“南国社”。24岁赴法勤工俭学。26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并创作出《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音乐作品。30岁归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战歌》、《茫茫的西伯利亚》、《救国军歌》、《热血》、《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拉犁歌》等歌曲。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参加了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创作出《游击军》、《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做棉衣》等救亡歌曲。1938年冬,他接受“勇艺”的邀请,赴延安任“勇艺”音乐系主任,创作出《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九一合唱》、《牺盟大合唱》等,1939年,创作完成《黄河大合唱》。1940年因病赴前苏联医治,病中创作出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等。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享年40岁。由于他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获“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张光年与冼星海1937年即已结识,并合作过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东渡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者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

信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冼星海日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黄河颂朗诵配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于1939年3月创作,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描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音乐套曲,共分为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的。虽然每个乐章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上有所差别,但是整个作品所贯穿的思想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笔者通过音乐的欣赏来探析《黄河大合唱》。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一乐章是一首混声的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第一乐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壮观场景,音乐中充满了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逐渐的放慢了速度,表现出船夫们穿过了激流、靠近了河岸的欣慰感,从这个部分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民尽管在艰难的进行抗日战争,但是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但是又由强渐弱、由远及近,这一乐章通过对船夫们与激浪、险滩的搏斗情景,描绘出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是一首男中音的独唱,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这一乐章分成三个段子,开始乐队演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来,男中音唱出内心的赞美,这里唱出看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第二段从“啊、黄河”

开始,进入一个激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是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似乎是在说“我们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像一头沉睡已久的雄狮醒了过来,无所畏惧、不怕牺牲,誓言战斗到底。”此时音乐到达了高潮部分。随着跟进来的是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段,这时音乐变成了4分之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个章节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但又将黄河形象的比拟成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三乐章是一个配乐诗朗诵,由原来的三旋伴奏改成后来的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以诗词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创造。朗诵诗写的非常有气魄,在倾诉民族灾难中展现出了悲壮的美丽,也歌颂了民族的英雄。是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也是在暗示着中华民族即将面临的一场劫难。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四章是女生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的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无限的情意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了黄河两岸人民安宁的生活状态,音乐十分的流畅。中段情绪急转直下,其中在“奸淫烧杀”四个字的音调上都加了特别强的记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遭受蹂躏时产生的仇恨。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是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性的矛盾就此拉开了帷幕。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五章是一个男生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进行演奏。以说唱音乐的对话形式,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两个老乡见面后诉说不幸遭遇,侧面的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然后将两个调试加以叠成二部合唱,构成一个乐段。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六章是一首女生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叙述了一位乡村妇女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自己又受到侮辱,在一个凄凉的夜晚来到黄河边,含泪哭诉自己的仇和怨。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节奏缓慢,情绪低落,带有哭诉的音调;第二部分是在呐喊,是一个妇女哭天喊地的哭诉。当唱到“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时,音乐中出现的男风声和黄河浪涛的呜咽声加以女生惊恐的伴唱,把人们带到了黄河的河边,倾听着这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哭诉;第三部分是这位妇女的绝望和愤怒,音区的提高,音量的加大,速度的加快,最大限度的表现了受难者誓死报仇的决心。作者通过一个女人的死来激发全国人们斗争的意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七乐章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战场。此乐章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万马奔腾的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手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气氛,让人感受到抗日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第八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这首合唱是整个大合唱的结局。它是整个作品的概括和最后的升华。用富于诗意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

总结:

      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强大动力,而且让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启迪和鼓舞。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大限度上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优美而且伟大的音乐,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更加的美好,更加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张永江. 浅析《黄河大合唱》.青年文学家,2011(05).

      李长伟. 冼星海与他的《黄河大合唱》.科技信息,2007(25).

黄河颂朗诵配乐范文第4篇

一、声构图,激情引形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而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巧妙恰当地呈现,就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如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一文,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刘三姐的音乐片段,让他们从甜美的山歌中去感悟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然后,我让学生用心聆听录音朗读,从听觉上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赏析课文的三个场面: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金满斗会)时,我把预先准备好的有关云南歌会的画面,如歌唱环境,唱歌人的衣着服饰,歌唱时的热闹场面等配合音乐有序播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了云南歌会,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激起了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又如诗歌《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应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2,学生对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3,播放有关黄河的画面并配词,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4,带着从音乐,图像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在他们读了课文后,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两组画面,一组展现过去的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罗布泊,而另一组则展现现在已消逝的罗布泊,这里一片死寂,胡杨林成片死亡,枯木哭泣,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倍感凄凉。两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顺势让学生思考:罗布泊过去是仙境,是绿洲,为何会变成一片死海,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学生们议论纷纷,而后又陷入了沉思,显然,这些形象的画面已经让他们感到痛心,这人为的悲剧又怎能不让他们深深的反省呢?从而真正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跨越时空,丰富想象

诗歌教学必须根据其文学特点,不仅注重领会极其精炼的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而且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诗人那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代,主题,情思,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节奏的处理,无不展现美得身姿,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在这里,多媒体那缩短时空,增加信息密度,扩大信息容量的优势是派上用场了。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感受逼真的情境,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

四、营造氛围,以听促读

黄河颂朗诵配乐范文第5篇

男 我歌唱季节里如火的激情女 我赞美红旗上鲜艳的色泽男 田野收获的音符写给黎明的图纸女 山岚拓宽的场垛开阔中国的视野男 七月 柳荫彩裙摇曳荣耀的季节女 七月 以骁勇之躯让中国走出岁月的蹉跎合 七月 歌声嘹亮的七月 电信儿女为你放声高歌(最好在这儿加几句开发新业务,创新工作类的话)女 朝阳市电信局庆七一文艺演唱会 合 现在开始女 下面请听女声独唱<<走进新时代>> 男 红旗漫卷西风女 红旗指引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男 红旗,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旗帜女 请听小合唱<<绣红旗>> 男 没有那一个日子比今天更明丽 没有那一个日子像今天这样舒展大地的脉博 请听诗朗诵<<致七一党的生日>> 女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为了祖国的荣耀人民的幸福 共和国的卫士经风历雨无怨无悔 请听男女声二重唱<<为了谁>> 男 黄色的皮肤黄色的脸 黄色的土地是哺育我们的家园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女:栽出一株摇钱树男 划出一条绥拉菲莫的铁流女 演一部激越飞扬的创业史男 奏一曲秦腔宋韵的青春女 请听男声独唱<<超越梦想>> 男 七月,你灵动了十二亿双眉宇女 七月,你用钢枪炮火驮来和平的今天男 七月,你举着巨龙用血打磨的箴言女 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架起了一道亮丽的彩虹男 请听诗朗诵<<七一抒怀>> 女 站在新世纪的版图上 寻找那块播种的泥土 还有那个宁静的夜晚 遥远又临近 陌生又思念的港湾 请听合唱<<南泥湾>>、<<军港之夜>> 男 眼里蓄满的是床前的明月 心里回忆的是儿时脚下的白雪 请听歌曲<<故园之恋>> 男 黄山黄河是我陶醉的梦女 长江长城钻进心口不愿醒男 无论梦里有多远女 无论海角天涯路几重合 我们都有一颗共同的心男 请听诗朗诵<<我的中国心>> 女 那罗湖桥畔潸然的泪花 那香江边上成熟的思念 似绿叶回到了阳光 似儿子投向了母亲 请听女声独唱<<党啊,亲爱的妈妈>> 男 你是颁发给民族脊梁的奖章 你是长鼓里欢腾的白山黑水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女 隔海相望的马祖,不是你的真姓 旅居海外的游子,永远想念它的母亲 请听小合唱<<七子之歌>> 男 快斟满喜庆的美酒 连同激越沸扬的诗行 献给母亲和丰硕的大地 还有北京的金山上 明媚的太阳 请听女声独唱<<北京的金山上>> 女 期盼是萌动的久远新韵 春*兑现着绿梦的不朽 请听配乐诗朗诵<<世纪颂歌>>另外,由我们电信的才女王茜为大家现场作画,请大家欣赏 男 涨紫了山的一方 绿满了江河一偶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握紧的手掌 会壮实成饱满的胸膛和心脏 请听小合唱<<众人划浆开大船>>、<<学习雷风好榜样>>男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颗心 吼出的是同一个强国富民的声音 我们同唱一首歌 女 从踏青的的山峦鸟瞰远方的云烟男 从澎湃的海湾眺看搏击的风帆女 我们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男 我们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母亲女 请听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男 牵动心魂的分分秒秒女 撕扯目光的时时刻刻男 歌唱间,你捧着献花送来祝愿女 吟诵间,胸中涌动着万种情感男 举杯,让我们同声庆祝女 擂鼓,让我们高声欢呼男 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合 电信儿女献上对党最真的祝福 女 朝阳市电信局庆七一文艺演出合 胜利闭幕!!

电信职工庆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