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医学教学

核医学教学

核医学教学

核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1多媒体技术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1常用测量仪器简介应用于体外放射分析常用的测量仪器很多,可将一些国产的射线探测仪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如γ放射免疫计数仪、液体闪烁计数仪,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分别介绍各类仪器的基本性能、适用特点,并对比各类仪器的优、缺点。

1.2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该章节需要介绍氯胺T法、乳过氧化物酶法等标记法,采用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展示碘标记到蛋白质上的过程,配以彩色文字说明,把艰深晦涩、难以理解的反应步骤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用醒目的标志,提示标记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放射性污染。

1.3放射自显影使用彩色文字介绍各类感光材料,如原子核乳胶、氚片、X线片等。用动画流程讲解自显影的过程,如曝光、显影、停影、定影等流程。用彩色截图展示各类自显影标本,如宏观自显影、光镜自显影和电镜自显影。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2.1突出了专业特点检验核医学是医学检验学和实验核医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核物理、放射化学、电子学、检验医学等,内容抽象、知识庞杂、理论深奥、重点难点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幻灯片等),难以满足现代检验核医学教学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动画等视听内容生动逼真地融于教学之中,创造一个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把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利用图像讲解抽象深奥的知识,可以成功解决检验核医学的教学难题。

2.2突出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效果检验核医学中,有一些专业特有概念,如契伦科夫辐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俄歇电子等都是重点、难点,由于医学生缺乏足够的理工科知识,即便教师费力地讲解,学生依然如听天书。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能很好地揭示原子内外的奥秘,展示各种核反应时原子的变化过程,给学生以三维、立体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过去采用传统方法讲解契伦科夫辐射和俄歇电子,授课结束后,仍有近1/3的学生表示未理解。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90%以上的学生表示理解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检验核医学非常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突出了教学重点,优化了教学效果。

2.3有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现代检验核医学发展迅猛,新知识、新内容层出不穷,需要适时介绍给学生。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能及时快速地更新、补充检验核医学知识,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涌现出的并得到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等,都可在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

2.4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仅要求教师牢固掌握检验核医学基础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就需要教师熟悉电脑技术、软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美工技能、艺术水平。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

3问卷调查

实施多媒体教学后,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为了系统科学地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4份,收回241分,回收率98.77%。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评价很高,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知识量、教学内容;但对突出重点、难点及针对性、启发性还有所欠缺。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所接受。

4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4.1课件质量有待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影响着教学效果,优质的课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所以课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现代大多数课件以PowerPoint为主,需要准备优质的脚本和素材,搭好框架,明确层次结构。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注意人机互动以及幻灯片的连贯性。目前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文字多、图片少,内容单一,仅仅是板书的“电子化”,导致课件质量不高,无法充分施展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内容。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度追求形式花哨,增添了过多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导致喧宾夺主,使学生仅注意到花哨的动画和图像,而忽略了应学习的知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4]。

4.2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跟着课件走的现象,教师成了放映员,全部精力集中在课件上,成了操作员、解说员,无暇顾及学生,缺乏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思路也为课件所左右,难以调动其主动性。这样依据课件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完全偏离了初衷,又走向了“填鸭式”的老路,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授课时,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应把握课堂节奏,调动课堂气氛,随时观察学生的状况、表情、语言等信息,做到有张有弛。一堂优质课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交流,还要有情感交流。

4.3过多依赖课件,忽视基本功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是新技术,但新技术必须根植于传统教学手段上。如过多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将枯燥乏味。因此,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练好教学基本功,练好板书、讲解的艺术,学会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在不同环境中能正常教学[5]。

5结语

核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1.1强调学科界限过于分明,而忽视了与别的学科的相融,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掌握核医学是一门跨学科课程,集核技术知识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近几十年来核医学发展迅速,分支学科众多,已经发展成一门涵盖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的全方位综合性学科。而在传统教学中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其他学科,特别是在实践认识与应用培养上更是突出。让学生领悟到核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临床各个学科,它除了与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紧密相关外,还与核物理、放射化学、计算机技术、放射防护、微量技术、放射生物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是核医学教学中必须强调的问题,并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该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和掌握。

1.2教学内容单一,禁锢学生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陈旧,实习内容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搬,这就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思维非常局限;活跃的课堂可以让思维和教、学共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核医学教学应当采用更为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教学形式机械,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授课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教室,除了听教师讲课就是看教师操作,处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缺乏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达到核医学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核医学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核医学发展的需要。

2创新核医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2.1是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的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来研究与实践表明,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要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核医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摈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光传授给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思维,敢于创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为核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2是对核医学教学方法的大胆探索和改革

核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奉行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难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应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核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终制约核医学的发展。

2.3为核医学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突破旧的教学方法,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对高等核医学教育来说,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良好途径,又能提高核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一是能提高核医学的教学水平;二是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的核医学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医学的长足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核医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在核医学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三大影像技术相结合”、“课程建设、素质教育、协作精神相结合”、“三大能力培养相结合”、“三大电子教学产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1将“三大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核医学教学中,体现了核医学综合性学科的特点,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三大影像技术相结合”就是影像核医学与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相结合,能够突出现代“学科间相融”的教学思路[3]。让学生了解核医学不是单独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将实践教学运用于课堂,多给学生观摩和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更能加深对其它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将“课程建设、素质教育、协作精神”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核医学教学中,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科学性,以期培养学生具有改革创新能力[4]。这一教学方法首先能够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对培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联想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将“三大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核医学教学中,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三大能力培养相结合”是指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思维能力相结合,能够突出现代“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新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导向的师生协同互动过程。对学生的培养,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核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实验结果表明:在核医学教学过程采用PBL(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和LBL(课堂讲授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进一步丰富信息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估标准。

【关键词】

核医学教学;PBL;LBL;教学模式;优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知识更新迅速,但教学时间有限使得教师难以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以课堂讲授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的传统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对综合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中,教师应重视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考虑采用PBL(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教学,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强调以教师为引导,主体是学生,围绕问题这个中心展开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仅是学习知识的载体,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推理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常提问、多查新、独立解决问题,这对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一、核医学课程开展PBL结合LBL教学的尝试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逐渐推广应用PBL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核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西安医学院2009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的核医学课程采用PBL和 LBL结合的教学模式,以LBL模式讲授基本知识,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建立较系统的知识框架后进行PBL教学,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而2008级仍采用传统LBL教学,通过对2届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开放性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1、PBL和 LBL结合的实验班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综合应用部分试题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BL教学除了保障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难点,还能明显增强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实验班学生对PBL结合LBL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优于单纯使用LBL教学的对照班。开放性调查问卷还显示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的优势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在PBL教学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查寻搜集资料、进行科研或社会调查,这些开放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PBL教学中设计了许多的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必须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理论知识必须联系临床实际,才能灵活运用所学,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还能加强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尤其是核医学与数学、物理、临床医学等学科间的联系。

3、强化学生的合作,共赢共享

PBL教学过程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在非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同组同学的帮助,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领域进行有计划的主动学习。同时,小组同学间的合作还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成果相互分享的效果。

4、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将问题作为学习的刺激物,而不是将以前学过的材料背景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刺激物,在问题的刺激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进而面对更复杂的问题,知识的积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分析、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5、改变核医学课程单纯的评价模式

PBL教学不再使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评价过程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强化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过程以及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秉持正确从业态度的评价。

三、PBL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信息资源不足制约学生的主动学习

PBL教学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尽可能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相关调查问卷等获取问题的答案,而目前可利用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都较为匮乏,这将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此增加反映核医学领域科技发展尤其是国际学术前沿的期刊论著非常必要,还包括一些核医学临床应用的专业书籍;同时,还要丰富电子阅览中心的医学网络资源,供学生使用。

2、教学实践需要充足的实施学时和教师队伍

PBL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不同于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相互讨论和与教师的讨论,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采用PBL教学方式的核医学教学比传统LBL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学时,需要更多的参与教师,并且应建立适合PBL教学的教学实践基地。

3、 PBL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更高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问题,除应具备本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才能保证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延续性。PBL实施中教师还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讨论,根据学生反馈的合理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由此可见,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可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兄弟院校开展的PBL教学,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还应对实施PBL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细致科学的培训。

核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医学科;医学见习生;3D解剖软件

核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涉及面广、诊断与治疗并重的交叉性学科,逐渐成为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手段[1],我校作为新疆地区重点的医学教学基地,核医学科一直承担医学生的教学任务,医学教学中往往缺乏教学图片的合理应用及学生实践接触的有效等多种因素导致核医学图像的理解不够,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性不强等。我科通过3D解剖软件讲解人体解剖及核医学知识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质量,以下分析我科医学见习生中的教学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校102例医学核医学见习生的学习资料,其中男53位,女49位。不告知学生教学方法的前提下随机分为3D解剖软件辅助教学组(观察组)51位,传统课本彩色图谱教学组(对照组)51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平时成绩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学生教学内容、课时均无差异,由同一老师完成全程教学任务。

1.2方法

1.2.1传统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以PPT和板书相结合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安排仪器介绍及部分患者的检查过程。

1.2.2 3D解剖软件辅助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3D解剖软件演示人体解剖的构造及疾病的发病部位,有效地回顾系统级局部解剖知识,合理结合病理生理、解剖等基础课程与核医学科医学诊断及治疗中的关系,对照组学生按照教学图谱进行传统的教学。

1.3考察结果

1.3.1问卷调查 参加3D动画软件进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所有学生考前填写教学调查报告,调查信息均为匿名式,折叠后投入纸箱。调查具体内容包括,是否愿意继续3D软件进行教学、是否对知识的理解有无帮助、是否便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是否帮助提高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开拓思维等几个项目来进行问答。

1.3.2理论与实践考试 所有学生实践考试及理论考试进行审核,实践考试部分包括病例分析、阅片、化验结果分析,口头回答见习带教老师的问题等,见习部分分值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部分基础医学院教研室统一命题,理论考试成绩占80%,其中核医学相关知识点占7%。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学生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比较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用(x±s)表示,P

2 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3D教学软件组及传统教学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2份,实际收回102份,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3D解剖软件在核医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提高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的理解、提高对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可以提高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见表1。

2.2 3D解剖软件教学方法与考试成绩 3D解剖软件教学组学生理论及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核医学不仅包括了临床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和科学研究,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医学研究及教学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因核医学治疗有较大的辐射性,对患者身上查房或带教带来限制,见习或实习生多数情况下通过治疗室或检查的参观为主,因学生临床经验的有限,很难较好的吸收较抽象的核医学检验及治疗的原理,其中解剖知识的空间结构不清影响读片能力的提高。我科通过3D解剖软件进行心脏及甲状腺等重要脏器的立体化讲课,通过视觉加强模式加深学生对解剖部位的立体化结构,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的生动、形象、直观、逼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

本组研究中发现,3D解剖软件进行相关知识的授课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得知,立体图像对视觉信息的获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少复杂繁琐感等优势,多数学生短期内集中精力并初步形成对脏器的空间解剖立体感。文献报道[4],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有助于综合分析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反映,通过3D的解剖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后不仅对核医学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很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能力[5]。

总之,3D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具有明显的理论联系实际,集中学生精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对教学老师提出及时熟练掌握相关科技成果在医学教学领域中合理应用,从枯燥的传统学习模式中走向现代化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荣福.核医学现状与进展[J].现代医学成像,2003,1(5):22-25.

[2]王全师,吴湖炳,王明芳,等.18F-FDG显像对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2004 ,24(1):8-10.

[3]Machida H,Takeuchi,Tanaka I,et al,Improved delineation of arteries in the posterior fossa of the brain by model-based imteractive reconstruction in volume-rendered 3D CT angiograph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3,34(5):971.

核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形成性考核 医学汉语 留学生教育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任课老师自由命题或题库出题,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种终结性考核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符合“强化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形成性考核最初是由Michael Scriven提出的,为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学习成果进行的过程考核,不同的学习过程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完成一个目标即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通过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实现情况以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2]。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求全程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授课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医学课程开始在教学过程中逐步采用形成性考核增强教学效果[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来华学习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留学生的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汉语是为在我国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海外留学生专门开设的语言课程,该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而且要讲授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兼有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双重属性。临床实习见习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绝大部分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必须在中国医院完成临床实习和见习,在这个学习阶段,他们必须用中文和患者交流,而且要阅读或书写中文的病程记录和病历病案,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学习。2007年我国教育部对来华留学生的医学汉语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大部分医学院校要求临床医学留学生必须通过HSK3级和医学汉语的考核才能进入临床实习。因此医学汉语的教学在医学留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关键,但是与医学留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课程相比,国内对于医学汉语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所以探索医学汉语的教学模式,增强医学汉语的教学效果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4]。

1.我校医学汉语的教学和考核情况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留学生,他们大部分没有汉语基础。而医学汉语难度比较大,不仅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基础。所以留学生必须完成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通用汉语的学习后才开始医学汉语的课程。我校医学汉语课程的总学时为108个学时,每周3个学时。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写的“医学汉语实习篇”,该书通过医生或实习生与病人及家属之间关于疾病的症状、体征、检查方法和诊断治疗的对话,介绍大量临床见习和实习常用的词汇和句子,对留学生临床见习实习非常有帮助。以前医学汉语的教学往往采用分班授课,每个班30人~40人,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医学专业单词和句型,课后布置练习,期末进行统一考核。这种终结性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往往导致很多留学生对平时学习不够重视,而且留学生自律性比较差,常常有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现象,课堂常常有学生玩手机或做其他学科作业的情况,不少留学生只在考前几天突击复习以期通过考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2013秋季和2014级秋季留学生班的医学汉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考核。

2.医学汉语形成性考核的实施

医学汉语是一门专业语言学科,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过程的考核,教师有效监控教学过程并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综合运用汉语进行医学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医学汉语教学大纲,结合医学汉语的课程要求和留学生的特点我们初步制定医学汉语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按照形成性考核的方案,任课老师在开学初向所有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考试方式。学期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形成性考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学习态度:占形成性考核的10%,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每次授课期间教师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1次;在课堂教学时还要进行课堂提问,要求用中文回答,每学期至少每个学生被提问1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考核结果不仅要进行记录而且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并公示;(2)课程作业:占形成性考核的10%,每次授课期间,至少布置课堂练习1次。医学汉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讲解单词和语法,更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作业布置时尤其要注重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3)随堂测验:占形成性考核的10%,每单元结束后,至少测验1次,测验内容包括单词听写和句子翻译,通过随堂测验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检验教学的效果;(4)课程考核:占形成性评价的60%,每学期分阶段考核4次,为闭卷考试,笔试1小时,针对课本所学疾病的症状、体征、检查和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汉语听力、阅读和书写的测试;(5)课程实践:占形成性评价的10%,学生自由分组,以某一常见病为题目,每学期每人参与设计并表演医院科室的情景对话至少1次,这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医学词汇的能力测试。所有测验和考核结束后,分数均要及时反馈给每位学生,并附上教师评价和建议,给予学生合适的激励。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主要考核学生对医学词汇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包括听、写、译五个方面。闭卷考试,笔试2小时,内容包括听力理解(40%)、单词翻译(10%)、词组搭配(5%)、选词填空(5%)、句子翻译(24%)、问答(16%)。为了避免考题范围小、题目内容单一等不利因素,可通过建立试题库使终结性考核更标准化。

3.医学汉语形成性考核的效果

实行形成性考核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改善,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消失,课堂教学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回答问题踊跃,改变过去上课口语练习时只有少数学生开口的现象,课堂布置的所有作业能及时完成,课堂测验和课程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尤其在情景对话汉语实践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扮演情景中的医生、实习生、病人或家属,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比较流利的中文表演。与传统终结性考核方式相比,我们发现实施形成性考核的学生的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及格率明显提高,而90分以上的学生明显增多,能更好地适应在中国医院的实习和见习。通过与学生交流,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性考核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有积极作用。首先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不仅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而且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每个班都有个别汉语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方法,从而促进教学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医学汉语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语言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不同,教学重点不是讲解医学专业知识,而是医学词汇的学习和运用。目前,医学汉语的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在逐渐探索。如何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措施、建立医学汉语课程科学全面的形成性考核体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尚明霞.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1,978(12):62-63.

[2]黄华兴,沈历宗,凌立君,等.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70-173.

相关期刊更多

河北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河南中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河北中医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