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范文第1篇

为了保障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001年,我国高考报名取消了年龄25周岁和婚否的限制,许多年长的人考入大学圆自己的大学梦,大学生的婚姻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新的《婚姻法》,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都可以结婚,“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1]结婚登记只需出具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不需要单位出具任何证明,意味着在校大学生可以“摆脱”学校的“束缚”,步入婚姻的殿堂,使得在校大学生的婚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5年3月教育部了的新的《规定》和《准则》,取消了“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直接引燃了在校大学生婚姻问题的火药桶,社会各界对此纷纷发表评论。多数法律工作者站在法律的角度上认为新《规定》和《准则》以人为本,取消了一些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条文,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对新《婚姻登记条例》的积极反应和有效贯彻,是和法制建设的进步;有的大学生认为新《规定》体现了对大学生合法权利的尊重,是社会的进步。而多数家长和学校对此则表示了更多的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东晖说,“执行新的规定,学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人力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成立办事机构,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可能在执行处分上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校风的整肃。”[2]大学生结婚后不可能改变他们是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的事实,也不可能脱离家庭和社会而存在,它是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必将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教育部解除在校大学生的“婚禁”也是情非所愿。

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涵及关系

“价值观不仅仅是个人认知问题、理论问题,本质上属于‘实践精神’或‘实践理性’,它既是主体的需求,又是支配主体实践的行为方针和思维方式,是人主体性的本质。”[3]人的本质决定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体现着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包括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价值。“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通俗地说,就是对于社会作出的贡献。”[4]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其实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没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最终不会有个人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是通过社会来实现的,若想获取个人价值,就必须创造社会价值,要想成为价值主体,就必须创造出价值客体,没有不依赖个人价值的社会价值,也没有不依赖社会价值的个人价值。

人是家庭的主体,是社会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5]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可延续的单位。“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类同一序列社会生活的三个阶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特殊领域。恋爱、婚姻、家庭三者不仅涉及到男女两性之间、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且牵涉到同社会的关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缔结的结果。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社会形成的基本元素。”[6]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对价值实现的影响

1.影响因素

大学生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就会面临许多与家庭生活相关的问题,“家庭需要住处,需要其生活秩序,需要稳定。”[7]首先是夫妻同住问题。一个家庭首先是由夫妻二人构成的,如果夫妻不同住,“家”则不成为家,至少这样的家是残缺的,那么,大学生在校结婚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如果夫妻同住,现实条件又不允许。学校现有条件没法满足结婚大学生的单独住房,目前也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因为我们目前的教育资金本身还很缺乏,教育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到校外租房住,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即便在校外租房住,也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安全问题。目前社会治安还比较复杂,针对大学生的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每天不得不往返于住处和学校之间的大学生存在着安全隐患。其次,学校的知情权与已婚大学生的隐私权的冲突。大学生结婚后,必然有属于夫妻二人之间的隐私,而学校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必然要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其中难免涉及一些包括二人隐私在内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到底是吐露自己的隐私还是保持沉默?第三,婚后还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怀孕生育、婚假、产假、抚养小孩及其与之相关的药费、小孩户籍等,这些问题都会在结婚后接踵而来。

在校结婚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方面,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婚后将引发的上述问题,即一系列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目前根本不具备条件,一则大多数家庭根本无力承担结婚后必然会增加的这一笔巨大的支出;再则国家经济也还未发达到可以支出一大部分庞大的专项资金,用于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软、硬件建设,而且目前还没有此类问题的配套制度和相关规定、解释。

2.对个人价值实现的影响

大学生在校结婚,会影响学习及健康。结婚都有一个恋爱的过程,即便是马拉松式的婚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时,又得花时间、分精力为结婚作相应的准备,毕竟婚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婚后必然组建自己的家庭,而家庭需要彼此之间爱的呵护,责任心的浇灌,物质的支撑,这一切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如果婚后是三口之家,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本身也比较短暂,如果再分出一部分时间及精力在“婚姻”上,无疑会对学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身体也会被拖跨,因为常人没法承受如此超负荷的压力。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后盾,没有扎实的知识做基础,今后如何实现自我价值。难道结婚可以代替所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需其他自我价值了吗?难道婚姻可以代替面包,代替一切吗?事实正相反,在校学习本来就是在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价值实现阶段,更是为今后实现自己更多价值打基础作准备,对此在校大学生应倾注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结婚应在自己毕业后物质宽裕了,时间和精力宽余了的情况下进行。

在校结婚其实就是将个人一身中占支配地位的个人价值在时间上的提前,是人为的制造两大个人价值实现(这里指在校学习和结婚)的冲突,使自己在价值实现上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有的人当初没有意识到。毕业生走入社会,正当自己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之时却因自己知识掌握的有限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要说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恐怕连基本的个人价值的实现都难以得到保障,那时懂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时,已时过境迁。这样的人生岂不可悲,这样的人生价值意义何在?

3.对家庭的影响

一个家庭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的积累,如何应付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即便是上学打工,挣来的钱也不够一个正常家庭的支出,没法支撑家庭的运转,正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都是由父母代为支出,就目前的生活水平而言,这本已让许多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再让家庭再为其“小家庭”支出一笔不小的费用,对普通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是极不可能的,也是极不现实的,这类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生活就可想而知。经济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变成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而且会将这一不利信号传递给家庭,使整个家庭生活在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给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蒙上一层阴影,极不利于家庭的健康发展,这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构建和谐家庭是格格不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校大学生结婚是对自己、对家庭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4.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影响

首先,在校大学生结婚,不利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大学生结婚后,与周围的同学及学校的联系也会日益减少,学校了解及传达相关信息的渠道也会变得越来越窄,这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难度,加大了学校的日常工作量,降低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为已婚大学生专门配备师资。其次,婚后,大学生身兼双重身份,既要学习,又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势必分散自己的学习精力,大学生能不能按照学校的制度要求修完学分,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同时,已婚学生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可能使在校结婚的现象在校园蔓延,进而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影响,不利于学校社会价值的创造,因为学校是人们更多、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的培训场所。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价值的创造,进而影响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校大学生结婚,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既限制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又影响了自己社会价值和学校社会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可以说,在校大学生结婚是以牺牲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去谋取自己所谓的“个人价值”,没有把个人价值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没有看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辨证关系,没有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最终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利。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既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也要考虑外部条件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所起的作用。

1.大学生要有正确的权利意识

不少大学生认为,达到国家法定年龄的在校大学生的婚姻同其他公民一样受法律保护,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的确,这是大学生作为人类一员所必须享受或有权享受的权利之一,但是个人的权利也是相对的、有限制的,其限制标准就是对他人及社会所负的责任与义务。“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机构以及由经济机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8]我们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利而把自己应为社会所负的责任与义务抛在脑后。“正确的权利意识,不是随意地行使权利,而是理性地对待权利,并要对行使权利的后果负责任”。[9]我们不能把“在校结婚”看得过于简单化、时尚化,应充分认识到结婚将带来一系列矛盾的难以预测性和复杂性。

2.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不把价值世俗化、功利化,不一味地强调个人价值的主体性而忽视个人价值的客体性。将个人价值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割裂开来,其实质是不顾条件的以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坚决抵制这一思想,要深刻地认识到个人是社会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是为了整体的缘故而存在,但是整体却不是为了部分的缘故而存在……创造了你是为了整体,而不是创造了整体是为了你”,[10]部分只有在同整体的联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个人的需要往往会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价值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个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总是受各种社会条件和关系的制约,“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活动,也制约着人的活动的效应。这进一步说明了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去谈论人的价值,只能陷入抽象的空谈。”[11]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树立以人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这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正如美国著名宪法学家路易斯・亨金所说:“中国的权利在概念、范围、内容和实质意义上都不同于美国的权利。美国从个人出发,个人是社会的中心,并以个人幸福作为社会的目的。中国则从社会和集体出发,关注的是普遍(而非个人)的幸福。”[12]故,大学生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社会要正确引导

“尽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但我们不能忽视外因在发展中的作用。”[13]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对个人的社会化趋向影响重大,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而目前的家庭教育,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忽视了对成年人尤其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引导,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家长不应过多地过问和干涉。许多家长在子女上大学的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满足其物质需要,而不是继续给予精神营养的供给,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一味地“唯我”“言己”。 父母应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不能再错误地认为子女上了大学,有了一定知识文化就不需要家庭教育了。相反,家庭教育应是终身教育,而不是某一阶段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永远都是巨大的,都是有效用的,父母既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

学校尤其是社会舆论要正面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他们更多的懂得社会和时代赋予的责任,而不是脱离中国的现实去抽象的去谈论大学生在校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以及如何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婚姻热”,是某些社会舆论不正确的引导和过度的“关注”所致。“人是唯一有理性存在的主体,但是理性并非人的一切,人类的情感、意志、欲望乃至群体的无意识等诸多因素每时没刻都在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导向得当,控制有方,它就会和人们的理性相辅相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反之,它将如脱疆之马,决堤之河,造成意想不到的灾祸。”[14]所以,目前最要紧的是让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取向,只有同社会发展的方向、时代的要求相一致时,才是有意义的;只有正视现实社会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才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如果无视社会的需要,不顾现实条件,以个人为本位,一味地“自我选择”“自我实现”,那么,这样的价值目标非但实现不了,而且追求这种价值目标的行为还必然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成为一种负价值。”[15]

综上,大学生在校结婚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关系家庭、社会的一件大事;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由于现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校结婚不仅影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社会价值的创造,不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是由无数家庭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有了家庭这样一个健康的社会细胞,才会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全盛的国家。在校大学生作为家庭、社会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发挥一个健康细胞的载体作用,从自我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章第5条)【K】.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DB/OL】. 东方新报.

[3] 朱贻庭.“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J】.与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

[4][13]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K】.商务印书馆,1978.

[6] 专家称要把婚姻家庭与公民道德建设纳入婚礼文化【DB/OL】.中新网2003-10-12,.

[7] [德]卡尔・雅斯贝斯,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8] 全国人大办公厅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

[9] 孙霄兵,王大泉. 在校大学生结婚:利大?弊大?【J】.人口研究,2005(3).

[10][美]戴维・米勒,张之沧译.开放的思想和社会―波普尔思想精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1][15]高惠珠,黄福寿.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在校大学生范文第2篇

这篇在校大学生自我评价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曾担任校学生会会长长、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网络部部长、跆拳道协会副主席等 富有责任感,曾多次荣获“军训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在校大学生范文第3篇

xx-xx(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

贫困证明范文: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在校大学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友资源;在校大学生;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本论文说的“校友”是从狭义上来说的,论文的展开是基于校友的主体是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是准校友的认知前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友资源作为高校办学重要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经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高校校友资源重要价值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途径及策略的分析。随着高校校友工作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校友工作的瓶颈不是毕业,而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校友工作要从在校学生做起,未雨绸缪,培养校友感情。有研究者指出,在校生也是校友资源的一部分,做好在校生的工作,将会为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其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将远甚于毕业后才开展校友工作。“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

一项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就读学校的一种认同感,对自己所读学校满意的学生不足10%。经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增强“校友”特别是“准校友”这一身份的人对学校的认同感,是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校友资源的理念决定于其人才定位,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决定于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校友工作实际上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对于高校而言,校友工作的定位应是基于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校友工作的真正意义也许就是学校软实力的提升,也就是因认同的力量,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影响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原因探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认为,作为“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校友”是“准备好的现成资源”。现如今,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的一项重要根源来自于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在此不妨对影响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因素做一分析。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实现了产业化,原来的义务主体教育模式变为现在的权利主体教育。学生归属感下降,个人利益至上,服膺消费主义大潮下日益泛滥的世俗价值观,消解、藐视甚至对抗权威。第二,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学教育的导向出现了问题。许多大学的办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倾向,办学理念不明确,缺乏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 只是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一味追求就业率,对社会需求亦步亦趋,不能合理配置学科和课程设置,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角色的认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发生偏差,这直接导致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保证,大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趋同,严重缺乏个性,难以逃脱“毕业即失业”的宿命。客观地说,当前不少大学生,拥有的只是大学生的“身份”,而没有大学生的“品质”。

三、大学的责任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根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可以从大学应担负的责任和大学生主体精神的觉醒两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学校要认识到大学生的总体发展倾向是积极的,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从大学生真实的需要出发,实施关心的教育模式,进行合乎道德的教育。这里的道德有两层意义:第一,教育人们使之成为有道德的人;第二,提供一个经得起道德检验的教育。以今天流行的道德观来衡量,我们一般不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学科设置的选择视为道德选择,但是,正如大卫.诺顿所言:“如果人格发展是一种道德目的,那么很明显,所有这些选择都是道德选择,因为他们都在影响人格的发展”。诚然,如果我们想使每一个校友都学会关心,回馈母校,那么学校必须首先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成功。道德的目的,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它指引其他目的。

其次,从“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决定论原则的立场上来看,我们应该将学生这一受教育主体分为愿意、能够利用学校教育帮助的以及不愿意、不能利用这种帮助的,而不能把他们机械地分为从外界获得帮助的和未获得帮助的。因为这种帮助不是无条件的,直接的,而是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主体内部因素才起作用。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对待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建立在是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学校对他们施加的影响,而不是毫无选择地全部接受的基础上的。对于学校这个社会组织来说,任何的提示,建议和计算装置都可以作为人继续自我教育的资源,但必须发挥自身内部因素的作用,否则都是徒劳。从主体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来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有意识的、结果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问题的关键是,必须促进大学生主体自身的文化觉醒,关注他们主体能动性的自我调节,建立健全对社会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人之明”和“自知之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有效的定位,实现自我认同。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日常学习中,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努力发展就业竞争软实力,这不仅是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赋予自己一种持续的职业能力。大学生对上大学的意义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学会自主学习。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在自己身上学到的东西,要远远多于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这也是“教育自助”的真正意义。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校友: 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J]. 宁波大

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

[2]贺美英,郭,钱锡康. 对高校校友资

源的再认识[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25(6):78-82

[3]李居忠. 关于高校校友资源若干问题

的思考[Z].第十二次全国高校校友工作

研讨会会议(交流材料):122-124.

[4][美]内尔・诺丁斯. 学会关心: 教育的另

在校大学生范文第5篇

1、CX2013009 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1283XXM29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3、5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育人项目

【文章摘要】

文章以在杭10所高校所提供的生活服务价格及各高校大学生为特定样本,遵循“问题―调研―实证―分析―对策”为范式的研究途径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高校食堂、超市、理发店、水果店等服务的价格显著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认为,高校生活服务定价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征,不断调整定价并提高服务质量,以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

大学生;生活服务满意度;商品价格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是大学生从学生的角色出发对大学生活是否满意的一种总体评价。学生的角色决定了大学生不仅要接受学校教育服务,而且要生活在高校中,消费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因此,学校生活服务的定价是否合理必定极大地影响作为主体消费者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校的食堂、超市、理发服务、水果的定价显著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我们想具体分析定价不合理的根源在于什么地方,籍此找出正确的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建设和谐校园。

1 在杭10所高校生活服务价格调查设计

校园服务业是目前公众所关注热点行业。课题组主要对校园零售商业、饮食业、文体娱乐业、服务性行业、公共事业服务等生活服务行业进行调查。调查时间是从2013年10月到2013年11月,选取在杭的10所高校的11个校区(包括: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 、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中国计量学院下沙校区、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对其生活服务价格及大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取市场调研、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对高校商品价格采取市场调研形式,均是在品种、商品品牌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调查时间规定在同一个月内,减小市场物价误差,数据若为多项则取均值分析。大学生满意度调研采取问卷调研形式,通过图书馆现场问卷发放和回收,有效地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在调查中,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5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问卷总体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调查对象中男生比例为43.1%,女生为56.9%。问卷回收分析后,根据极端值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相关学校的学生以访谈的形式获取信息,了解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2 大学生高校生活服务定价的满意度分析

2.1 关于高校大学生生活服务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对高校生活服务满意度问题,受很多方面的满意度影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大学生对高校的总体满意度主要受那方面的影响然后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策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作回归分析时,C代表常数项;SEX代表性别,其中男生赋值为1,女生赋值为0;G代表年级,G1为大一,G2为大二 ,G3为大三,G4为大四,其中是赋值为1,不是赋值为0;H代表家庭户口所在地,H1为大城市,H2为小城市,H3为乡镇,其中是赋值为1,不是赋值为0;EXPENES代表每月生活费;PRICE代表物价水平,不高赋值为1,还好赋值为2,高赋值为3,很高赋值为4;DINER代表对食堂价格的满意度; MARKET代表对超市价格的满意度;WRITING代表对文具店价格的满意度;BARBER代表对理发店价格的满意度;FRUIT代表对水果价格的满意度; BATH代表对洗澡价格的满意度(其中,满意度变量赋值设置:很满意赋值为4,基本满意赋值为3,不满意赋值为2,很不满意赋值为1);回归分析时,已经将学校设为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大学生对高校商品价格总体满意度。由此,将各变量输入Eviews6.0软件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一为输出结果:

表一:Eviews6.0软件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图表(n=538)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ML - Binary Probit (Quadratic hill climbing)

Date: 03/30/14 Time: 18:58

Sample: 1 538

Included observations: 538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5 iterations

Covariance matrix computed using second derivatives

从表一中,McFadden R-square为0.315627, Prob(LR statistic)为0.000000,可以看出数据可靠性强,可信度高。同时,当图表右侧的Prob值在小于0.1时,证明此变量是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图表左侧的Coefficient值为正时,证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成正比,Coefficient值越大,证明被解释变量所受解释变量的影响越大。因此,从表可以看出, DINER(食堂)、MARKET(超市)、BARBER(理发店)、 FRUIT(水果店)四个因素在10%的水平上均显著。其中超市和水果店的满意度对高校总体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同样,这四个因素也是大学生每日生活消费的主要方面。下面就调查情况依次对食堂、超市、理发店、水果店等价格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2 各高校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差异显著,不满来自于口味差、份量少

食堂是学生每天必去的消费场所,食堂的饭菜是学生每日消费的必需品。食堂支出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消费支出,因此,食堂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据对各学校食堂大排、鸡腿、番茄炒蛋、白菜、黄瓜炒蛋等饭菜价格进行抄录分析,结果显示各学校食堂对应饭菜的平均价格依次为3.45、3.73、2.39、1.33、2.32,相对于市场价格普遍较低,这是由于政府为应对这几年的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不利影响,普遍对省内高校食堂实施物价补贴政策,政策确实起到了维护食堂价格稳定的效果。但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总体对食堂的不满意程度仍然很高为29.92%,其中,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和浙江工商大学不满意程度达到了58.7%和44%;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的不满意程度却小于20%。由此调研组对相关学校学生做了针对性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于食堂的不满意程度主要是缘由食堂饭菜的性价比,尽管杭师大下沙校区和浙江工商大学均有60%的菜价低于平均菜价,但由于份量少或是味道不好,性价比低,造成学生的不满上升;相反,浙江财经大学却有80%的菜价高于平均菜价,但由于味道好,性价比高,学生满意度比较高。

2.3 水果店和理发店商品定价高,质量差,消费者拒绝消费

目前,市场上水果和理发的价格普遍飙升,大学校园的定价只有过而无不及。水果是一种极易变质的商品,定价与水果的新鲜度密切相关。理发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价格的飙升引人思议。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水果店的满意度极低,仅有51.11%;其中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不满意度达到了88.0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不满意度达到了81.63%;各校大学生对理发店的总体满意度仅能达到50%左右,其中,有5所高校大学生对理发店的满意度低于5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和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的不满意度分别高至61.22%和74%,同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和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以及浙江树人大学理发店的服务价格处于顶端,烫发、染发的价格高至300-500。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水果店和理发店的商品定价不满,高校水果店和理发店目前状况告急。

由此,我们对满意度低的相关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和浙江树人大学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周边学校的数量少,商家竞争少,交通不便利,学生选择性小,处与高度垄断状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和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心,消费者比较多,市场被外界普遍看好,因此招标租金比较贵,致使定价比较高。可以看出,高校的地理位置对商品的价格影响比较大。高校商品的高价格,低质量的现状令大学生望而却步,这种现状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对高校总体满意度的评价。

2.4 高校间超市商品价格差距不大,但定价普遍较高

超市商品和市场商品都是一样的,但是受到垄断的影响,校内超市商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商品价格。据对超市价格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对超市价格不满意度极高,达到了62.00%,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对超市的不满意度高至5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浙江工业大学以及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对超市价格的不满意度都超过了40%。但对比调研的各学校超市商品价格表,发现高校间超市商品价格的差距并不大。通过针对性访问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超市的不满意主要源于普遍感觉定价高,而且还存在商品单一,种类少,商品档次高,缺少低价替代商品的现象。

经本课题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商品价格不满意,主要是考虑到商品的质量和商品价格是否一致。通过问卷对大学生不满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至42.01%的学生会考虑到商品的质量,有35.59%的学生会与外面商品的价格相对比,可以看出,这些学生还是主要考虑到商品是否符合它的标价。由此发现,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获得消费者的芳心;不合理的定价策略,必然导致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商品定价策略对高校经营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3 原因剖析

3.1 大学生伙食补贴发放形式对食堂饭菜价格的影响

最近几年,物价快速上升,大学生生活费用也大大增加,为此,2012年浙江省把高校全日制大学生也纳入了政府物价补贴的人群之中,享受临时的伙食补贴。但是,伙食补贴能否发挥降低伙食价格与其具体的使用方式相关:一是直接给学生发放补贴;二是给学校食堂发放补贴。

在图1-1和1-2形中,纵、横轴分别表示对其他产品的消费和对食堂饭菜的消费,AB为预算约束线,I为无差异曲线, OD为个人对食堂饭菜的消费。图1-1,这种政府物价补贴对象是学校食堂,学校食堂得到补贴后降低食堂饭菜的价格。从图形来看,政府补贴后,食堂饭菜价格下降,个人的预算线外移成AC,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相切,个人对教育的消费为OD’,增加了OD’。图1-2,这种政府物价补贴是对学生本人进行补贴,政府补贴后,预算线由AB外移到ACF,其中AC部分即为补贴数额,由于AC等于BF,说明补助款项全部用于食堂消费,无差异曲线由I变为I”,个人教育 消费由OD增加到OD’’,而 OD’’又等于BF。相比之下,给学生直接发放补贴做法更好,因为拨款给学校食堂的做法容易产生一种风险,即学校食堂可能在利己主义倾向的影响下,把伙食补贴用于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待遇上,从而食堂饭菜价格没有下降或下降幅度远小于补贴幅度,或者是食堂饭菜价格下降了,但份量与其他服务质量下降了,上级部门监督的成本很高,而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补贴政策,就是了解补贴政策,处于学校消费者的角度也很难去具体监督食堂,造成伙食补贴没有真正补贴到学生,学生感到食堂的饭菜价格高或是性价比低,生活的满意度水平因此下降。

3.2 高校生活服务垄断经营,消费者利益受损

高校生活服务具有一定的地域垄断性。由于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学校里,学生也必定在学校里完成他们的大部分消费。这样,高校生活服务市场必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垄断商品价高量少的特点无疑也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3.3 高校对大学生反馈的问题处理滞后、透明性低

大学校园中,经常会看到各级学院部门及后勤服务中心,采用举办活动的形式来征集大学生对学校生活服务的意见。征集部门将学校存在的商品价格及公共设施等问题上报学校,采取层级上报的形式。意见征集活动结束后,迟迟未见有回执公告发出,也未见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很长时间内,才仅仅能见到一两个问题得到改善。在这种高校问题处理滞后、透明性低的现状下,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一直存留,一直这样的恶性发展下去。

4 政策建议

4.1 政府应选择补贴到学生的补贴方式

理论上,政府给全日制大学生发放补贴的两种形式可以达到同等效果的。但是由于学校存在不可避免的利己主义以倾向以及销售者思维定式的销售模式。从而,会导致产生一种资金不规范处理的风险。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其消费水平受其家庭影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家乡和每月生活费用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其中有55.95%的学生来自于城乡,仅有10.78%的学生来自于大城市;10所高校中学生最低平均生活费为1206.52,最高平均生活费为1430.00,高校总体学生平均生活费用为1327.14,均集中分布在1000-1500之间。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一般。

若政府将补贴直接发放到学生,减少了资金流动的中间环节,可以避免资金不规范处理风险的产生,从经济学上来说补贴更为有效。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处理补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偏好在市场上选购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维护消费者。

4.2 完善高校生活服务经营者入住制度,建议大学生经营者入住校园

目前高校大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进社会经营者,租金是否合理,商品价格是否合理,都是高校管理层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高校招聘经营者,大多采用学校网站公开招标,然后通过权衡租金、商品质量等因素,择取经营者。但高校处于垄断模式状态下,招标过程公开度不够,法律监督力度不够,相关机制并不完善,难以避免招标壁垒。各高校应该通过完善高校生活服务经营者入住制度,引入价格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促使消除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高校管理层人员,在招标过程中,应增大法律监督力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4.3 高校应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高校商品价格的听证制度

建立高校商品价格听证制度,对于高校商品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严格通过法律程序建立高校商品价格听证制度,与一般政府公共事业价格听证制度不同的是听证参与者必须有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参与主要是因为高校生活服务主要针对于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和价格的接收者以及服务的体验者,是对价格是否合理、服务是否满意的发表者。听证会应由高校后勤召开,参与者包括物价部门、学校相关部门、经营者、大学生代表以及经济学专家等。高校后勤应在听证会之前明确好商品价格和听证内容,比如饭菜价格、超市商品价格、洗澡费用、水果价格等。听证会上参与者应积极探讨,严格按照《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确定商品的定价,并应高度明确其法律地位。

4.4 加强高校对学生生活服务意见的反馈处理能力

高校对学生生活服务意见的反馈处理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与高校间交流的质量及沟通的积极性。高校应该设立完善的、独立的问题解决机构,制定规范性的规章制度,明确意见征集、探讨、处理、公布结果的相关流程及时间限制。确定一个固定的每周开放日,并不定时在校园开展意见征集活动。这样大学生可以再开放日和活动现场,将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反映给高校。对于意见处理的结果及理由,机构应通过公告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反馈给大学生。同时,处理机构应对那些意见的提出者、参与问题探讨者,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鼓励大学生积极献计献策,参与高校的管理。

【参考文献】

[1]Shin D C,Johnson D M.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05):475-492.

[2]朱柏铭.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2)-138

【作者简介】

褚晓雯, 1990年12月,女,河北泊头,本科,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