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英文

图片英文

图片英文

图片英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插图功能 使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41

1.前言

初中教育里英语与语文数学是必修的课程,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把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以及师资力量,而学生学习英语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教材当中插图的功能。本文就英语教材中插图的功能以及利用原则进行阐述。

2.概念

插图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通过插页方式呈现,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现代插图的含义则就变为平日里人们常看的书籍、期刊、杂志里与文字相配的图片,使文章在读者脑海里有更深远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文字活跃在读者心里。插图不仅仅能直接的突出作品主题,还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所提高。在英语教材里,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无法通过文字向学生表述清楚,因此,插图是英语教材里必不可少的成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插图与文字相较之下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加深课文内容印象。

3.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教科书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习,而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此一来就要要求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直观效果的插图作用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插图在初中英语教材里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呢?

3.1提高兴趣

只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在初中英语教育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材里添加插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牛津版的英语教材里,每一单元的开始都是由两只可爱小狗的对话插图开始,这样在视觉效果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愉悦的心情,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也就增加。

3.2增加知识

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单薄的,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无法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知识信息,但是插图具有文字所没有的效果,因为它浓缩性的特点,使其一张插图里所传达的信息量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英语阅读里,插图弥补了文字的不足,让学生从另外一个途径获取知识。

3.3解释说明

在初中英语时会遇到很多抽象的问题,单通过文字来进行说明是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我们通过牛津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与人教合编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人教合编版从十七单元到三十单元,共有187幅图片,图片最多的单元有25幅,最少的只有6幅,平均算起来每一单元图片只有13幅。牛津版却大相径庭,图片相对丰富,六个单元里,图片就达到354幅之多,仅第三单元就有70多幅,最少的也有47幅,这样平均下来,每一单元图片就有59幅,远远超出人教版的数量。由此不难看出图片是降低文字理解难度的有效方法[1]。

4.原则

4.1适用性

教材里插图数量很多,在牛津版的初中英语教材里所包含的图片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在不同的教材里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不是每一幅插图都需要教师去讲解,如果对每一幅插图都去讲解,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还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使用插图要遵循适用的原则。在课堂教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图片进行取舍,在学生感兴趣、便于理解的情况下才能详细的点评、解析图片。

4.2针对性

在教材里大部分图片是针对其内容来进行解释说明的,也有部分图片是根据文字上内容来补说明,同时还有部分图片是为了彰显出文章的难点重点而配置,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插图主要讲解的内容,这样才能良好的利用图片在教材里的功能,针对性的运用插图,把图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4.3交际性

英语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就必须要学会能简单说英语,能听懂英语。为何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被戏说为“哑巴英语”,缘由就在于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低,口语实践锻炼不够,所以就要通过图片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举个例子,要提高学生的听懂英语能力,可以采取一种边听边画的方法,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并描绘出来,描绘完毕后,教师在放录音的同时讲解录音所阐述的正确意思,再让学生们对比,对比完之后,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原文对话演练,那么由此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利用图片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教师让学生们两两配对,轮到该组时就要上台通过教师展示出来的图片进行一个即时的情景演练,这样一来,在锻炼学生们对图片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又把口头表达能力练好。或者还可以以“你比划我来猜”的游戏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游戏也需要学生们两两配对并面对面的站着,教师在一位学生身后,举起图片,对面的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用英语来表达,直到另一位同学猜出为止。这样在愉悦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把知识传授到学生的脑海里[2]。

5.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下,初中英语教材中所含有的图片数量不断在增加,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插图对于教育活动来说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只要教师合理的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会逐步提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插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对图片的使用也是要遵循图片的适用性、针对性、交际性等方面的原则,才能使图片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图片英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片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应用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图片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并且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运用图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显著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图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图片进行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联合运用,更加容易接受教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图片辅助教学比较新颖,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进行有效结合,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直观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图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吸引学习兴趣。小学生通常都比较活泼好动,容易受到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物品的吸引。所以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对图片进行选取,选用色彩鲜艳、学生喜欢熟悉的内容,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例如:对水果单词进行教授时,学生看到鲜艳的水果图片,十分想咬一口,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描绘出相应水果的图像,再结合图片实施教学。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果简笔画比赛,最后老师与学生一起选出几副比较好的画,并给予学生相应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对已经学过的单词进行巩固复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开拓思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图片可以为学生带来较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其对相应的词语、语句进行学习。所以老师对语法知识进行教授时,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图片,与相应知识点进行结合,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掌握相应知识。例如:对比较级语法进行教授时,可以选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较为直观的图片进行教学。可以用高大建筑与普通房屋进行高低对比,用柚子与葡萄进行大小对比等,让学生运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进行比较,从而对比较级、最高级的表达方法进行学习,以对相应的语法知识进行掌握。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建情境。图片可以对相应的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等因素进行反映,所以图片具备明显的情境化。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写故事或者是书写自身感想,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而且有利于W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因此,老师需要善于运用图片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练习。例如:对I’m hungry一节进行教授时,可以准备很多的食物图片,包括已经学过的事物、饮料的图片,然后创建一个购买情境进行问答:I’m hungry.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食物进行购买。利用图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增添真实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有效锻炼。

4.游戏教学。在实施小学英语教学时,充分利用图片的助学作用,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实际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小学生天性好动,对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总是充满热情,所以利用简单的游戏就能够对英语知识进行轻松复习。例如:对Shapes中图形单词进行复习时,可以准备形状各异的物品图片,可以是海星、方巾、圆形钟表等。老师说:“Now,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quickly.You should remember them.Look,what shape is it?”让学生快速说出是什么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进行锻炼,而且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以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利用图片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使学生可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柴松针,宋灵青等.多媒体环境下图文的具体程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8(03).

图片英文范文第3篇

现在小学英语教材图片大都是彩色图片,学生在看这些彩色图片时犹如在看漫画书一样,看教材图片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对于课本上的单词学生都很陌生,他们唯一感兴趣并且能够看懂的就是小学英语课本上的教材图片。老师让学生观看这些教材图片,不仅要观看图片里的东西,还要仔细观察图片反映的内容。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有这样一幅图片,图片里有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书包,书包里有铅笔(pencil)、钢笔(pen)、铅笔盒(pencil case)、橡皮(rubber)、尺子(rule)、课本(book)等物件。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提问学生:“谁可以告诉我图片里都有什么文具,并且用英语来表达。”由于图片内容多,学生可能说不全,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从而提升自己“说”的能力。

二、“听”教材图片的口语互动

所谓教材图片的口语互动是在教材图片中的听力材料,一些听力材料内容穿插在课本中。老师上课多放一些听力材料,让学生多练一些听力,听多了学生自然对英语产生一定的感觉,学生在自己发音时也会更加标准。例如,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有一张教材图片是两个人互相打招呼,其中A说:“Hello,my name is Linda.”B说:“Hi,my name is Jon.”A对B说:“Nice to meet you.”B对A说:“Nice to meet you too.”等。这些简单的打招呼,老师应让每个学生按照教材图片,与自己同桌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三、创设教材图片语境

社会在不断发展,英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现在的教育形势下,英语逐渐成为幼儿园学生学习的另外一种语言。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习是如此得重要。现如今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不断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只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会正确地发音才能在将来连词成句,把英语说得更加标准、清楚。毕竟小学学习英语也是为了将来的学习打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使将来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说”,只有正确地说英语才算是对英语真正的掌握,那么作为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应该着重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把英语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逐渐教给学生,在英语中不断学习,切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可以根据现阶段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随机的提问,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可以随便指出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描绘,不仅能锻炼?W生说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在相互学习中两个人的成绩共同提高。

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说英语的人数是最多的,由此可见掌握一门英语非常关键。作为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应该引导学生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在英语学习中众多的学生还是认为英语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语言,教师应该不断地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这个错误的观点,正确对待英语学习。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外国的风景以及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点一点地学习英语,在学习路上不断进步。

图片英文范文第4篇

1898年波兰摄影师波莱斯洛・马图茨维斯基(Boleslaw Matuszewski)提出“应视电影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并成立电影资料馆来保存电影”,甚至提议法定典藏影片制度,以及保存底片、使用拷贝的标准。然而,马图茨维斯基的远见在当时并未获得任何回应。当年的图书馆、档案馆或博物馆,多认为电影并非“艺术品”或“历史文献”,而是“机器”产品,作为档案或艺术品显然不可思议。因此,电影即非艺术亦非历史,自然无法进入典藏系统中获得保存或展示的地位对待。1930年代德国电影理论大师鲁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在《电影作为艺术》(Film als Kunst,1932)一书中指出电影记录更能完整记录现实。 此后,欧美各国纷纷成立电影保存机构。1935年成立于柏林的帝国电影资料馆(Reichs film archiv)、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电影图书馆(Film Library)、伦敦的国家电影资料馆,以及1936年巴黎的法国电影馆,则同视为早期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电影资料馆。1938年,此四馆共同组成了“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FIAF),成为二战至今保存影片的重要网络组织。

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的成立的思想基础来自于纪录片之父约翰・葛里逊(John Grierson,1898-1972)1940年代领导的“纪录片运动”以及他所提出的电影是“表现国家价值的一种无可比拟工具”这一理念。葛里逊认为电影背后的基本力量是属于“社会学”而非美学的。换言之,电影应以大众福祉为优先,表达个人影像风格则是其次的事――这也深刻影响了英国对于“电影本质”及“影片收藏”的理念。1932年英国教育与文化电影委员会的报告《电影与国民生活》(The Film in National Life)建议成立一座国家电影机构,运用电影作为教育资源,提升民众的电影欣赏能力,因此基于未来后代子孙的利益,必须由中央机构负责永久有效的保存影片。1933年“英国电影协会”(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简称BFI)正式启动,两年后,BFI在伦敦成立“国家电影资料馆”,根据《组织章程条款》(Memorandum an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由政府编列预算,其主要宗旨为:建立重要影片的广泛收藏;安排影片的租赁及放映;促进个人和团体研究电影及规划节目映演。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成立之初,由电影图书馆委员会决定方向,欧纳斯特・林格伦(Ernest Lindgren)为首任馆长。

林格伦的信念在于电影资料馆的首要任务即是永久保存影片。这一理念直接促成了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的世界最先进的影片保存技术地位。所以当早期欧美各国的电影资料馆正积极从事电影的汇集与放映,用以提升电影艺术地位之时,英国电影资料馆却采取了截然不同、以保存为重的发展方向。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甚至设有“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专门提供保存问题的咨询建议。林格伦的保存理念――“影片长久寿命”及“流传后代子孙”的社会学式思考最终成为世界各国电影资料馆的根本宗旨,也成为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FIAF)的始终坚持不渝的重要理念。

影片保存是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最为重要目的和职责。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全面负责英国与其它国家重要影片的保存、维护、修复、流通等工作。目前收藏的全部电影影片约28万部,主要为英国电影,此外,从1950年代开始,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还负责英国电视节目的搜集与典藏工作,目前收藏有英国独立频道ITV、Channel Four、Channel Five等电视台近四分之一的影视节目,成为BBC 之外,最重要的英国电视节目的典藏中心。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典藏的影片资源包括剧情片、短片、卡通影片、预告片、纪录片、新闻影片、电视节目、电视广告、计算机游戏以及各种影视相关文物,如道具、服装等。

非影片的电影文献典藏也是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重要工作。目前该馆馆藏约有4万余种书籍与年鉴,5千多种期刊杂志、200万份剪报、2万本电影剧本以及其它影展资料及电影宣传材料40余万件。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还着力打造其特色馆藏,目前有电影名人手稿、照片、节目单、信函、电影票等原件约20万件。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还配置了有效、准确和崭新的电影电视数据检索系统(SIFT,summary of information on film and television),该系统为目前世界最具规模的电影书目数据库之一。

除了电影资料典藏外,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负责电影艺术的流通和推广工作,主要包括:影片翻拍DVD出版,影片片段复制租借,影视图书馆出版,电影期刊发行,电影巡演等活动。

影片翻拍DVD出版工作主要进行老旧英国经典电影的再制发行,每年翻制约80部影片,重新面市发行。影片片段复制租借主要服务于媒体或研究单位的影视制作,为这些单位查找影片片段。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以其影视图书馆出版著称于电影学界。该馆每年约出版30余种影视图书,内容除学术研究成果外,也包括一些可供各级学校使用的教材。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出版的经典系列丛书已成为各地电影资料馆的必要馆藏。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发行的电影期刊《画面与音响》(Sight and Sound)有7万余全球订户,是电影期刊中最重要与最长期的期刊之一,甚具学术地位,是各国电影图书馆的必备期刊之一。此外,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还定期开展英国电影巡回放映,足迹遍及全英甚至远及欧盟各国。

图片英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影片名 英汉翻译 替换

1.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现状与其翻译标准

目前电影片名翻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一部影片有多个译名,以影片Ghost为例,它被译为《幽灵》、《人鬼情未了》和《第六感生死恋》,另外,影片Sound of Music也被译为三个译名,分别是《音乐之声》、《真善美》、《仙乐飘飘处处闻》。诸如此类的翻译不胜枚举,观众由此感到迷惑。二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过于追求商业化,过分追求票房从而导致影片内容与片名不符。如香港把海明威的名作The Sun Also Rises翻译为《妾是朝阳又照君》,远远偏离了作品的内容和初衷。

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电影应为观众所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同时电影也是一种商品,是商业运作的产物。而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标题,是一个符号,是包装的一部分,它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好的片名画龙点睛,吸引观众,耐人寻味。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应在充分考虑到影视观众的广泛性、欣赏层次的多样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使英语影片片名的翻译为观众所接纳。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在其著作《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的第二章中提到了翻译规范论,该理论认为翻译规范共有三个层级:元初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在操作规范中,图里提到了替换的观点,即在原文的一处删减而在另外一处增添造成了替换。那么在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替换。依据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本文从欧化汉语替换和本族语替换这两种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讨论。

2.影片名英汉翻译中的替换

大多数关于影片名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关联理论和目的论等。图里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翻译规范论,它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他以大量个案研究为基础,为翻译研究建构起一个多维度的框架,把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产品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中心。图里把翻译规范分为三个层级:元初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图里的这种描述性研究能从一个更广、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翻译行为。图里在其中的操作规范里提到了“替换”的观点,在一个位置上减词,在另外一个位置上增词即是一种替换。那么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替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欧化汉语来替换,另一种是用本族语言(native language)来替换。所以针对影片名的翻译,是否也会出现这两种替换的问题?本文从替换的两种形式的角度,通过分析经典英美影片名的翻译来讨论英美影片名翻译的两种替换形式。

(1)欧化汉语替换

首先,根据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欧化”一词的意思是模仿欧洲的风俗、习惯、制度等。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王力在20世纪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他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近年来,何自然、吴冬英、谢耀基、石定羽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而本文欧化汉语的定义为在英汉翻译中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词语和句法结构。下面就看一些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用欧化汉语替换的例子。对于译语观众所熟悉的民族文化特征性很强的人名、地名或历史事件为片名的电影,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的字面、语音形式替换为译语的字面、语音形式,语序结构与源语一模一样,能使片名的文化信息得到最大化的保留,同时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丰富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电影Schindler’s List,Titanic,Pearl Harbor,Casablanca,Pianist,Jane Eyre,Shakespeare in love,Romeo and Juliet等均被直接翻译为《辛德勒的名单》、《泰坦尼克号》、《珍珠港》、《卡萨布兰卡》、《钢琴师》、《简・爱》、《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2)本族语替换

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本族语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本族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替换,也就是用本族语进行替换。在英美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各国人民对事物的认知角度、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一部分影片名的翻译不可能在字面、语序形式、语音形式上与源语完全一致,而要考虑到本土观众的文化背景与影片本身的票房问题,用本族语来进行替换。

美国影片Forest Gump是以人名为片名,该片以一个智商不足70的“甘”的视野来看待美国20世纪50至90年代的社会变革,片中不乏幽默嘲讽之处。片名被译为《阿甘正传》,既传达了影片的切入视角和真实意图,又顾及了受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该片以甘为线索,讲述了美国三四十年的历史变迁,中国文化习惯将之称为“某某正传”。汉语中“阿”字通常用在人名前,以表示亲近称呼,在江浙、闽南、粤南、港澳台至今仍保留这种用法。“阿甘”二字合在一起,一个非常熟悉的、就在你我身边的典型的普通百姓形象一跃而印入脑海。四字连在一起,使人想到鲁迅的《阿Q正传》。用人们熟悉的本族语来进行替换,使人一目了然,对影片的大概内容有所了解。

3.结语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电影片名的翻译越发显得重要,根据图里翻译规范论里提到的翻译过程中的替换,我们在翻译英美影片名可以采取两种替换方式:欧化汉语替换和本族语替换。本文中的欧化汉语是指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汉语。那么就影片名的翻译而言,对于译语观众所熟悉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等使用欧化汉语来替换可以达到语言文化交流的目的,对观众也较有吸引力,更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应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使用本族语来替换,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ideon,Toury.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