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自然生长;互动;分享

作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沃土。能在每一节综合实践课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引导不同的个体在实践土壤中生长,这无疑是所有综合实践课老师共有的美好期许。近来,笔者在探究“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也悟得了“综合实践课需要一种新的语境,一种以‘人’而不是‘知识’为核心的新的教学语境。”这句话的真谛,体会到只有真正落实“实践”在综合实践课中的自然生长,才能让综合实践课焕发生命的色彩。

一、“实践”的落实依据是“关注”

选题是否有价值、可操作,能使活动较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成效,决定着综合实践课进行的实际意义。本次综合实践课选题的产生,就是来源于学生对目前校园日常生活背景下的现象与问题分析――校园卫生维护。由于笔者所在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在校园内进行,学生每天除了上课、游戏、吃饭、睡觉,最多的也就是维护卫生了。卫生维护包括: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宿舍卫生、食堂卫生、小花园卫生等,而如何将这些日常卫生的维护变得既主动、自觉,又要让学生倍感轻松,这也是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都在探讨的话题。教室为什么打扫过后又出现了各种垃圾?桌椅的排放怎样才整齐?食堂里掉在地面上的饭菜怎么处理?用餐时要注意什么?宿舍里的洗漱用品、换洗衣物怎样及时处理?包干区的卫生维护标准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学生区关注,学生也深切感受到现实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所以,这样一节以“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便应运而生了。

教师将学生已有的校园生活经验,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以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呈现载体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的关注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选题,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该选题的研究结果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目前对于校园卫生维护的习惯和态度。

二、“实践”的有效提升是“互动”

学生是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综合实践课要焕发其生命活力,发展其创作新才能,必须檠生提供一个自由呼吸的发展空间。互动,则是最好的媒介。这种空间是根据教育目标优化了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能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如何建立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性?在本次“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笔者以“采访”为媒介,构建多线条的互动空间,创造性地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互动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师生互动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要让课堂形成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所以,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小记者站资源,请经验丰富的小记者为学生示范采访学校清洁工,以一次成功的采访视频,打开学生对采访实践的视野,从而对问题的设计有初步的思考:这些问题问得好吗?为什么?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不一定会十分精确,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在指导的过程既要中尊重儿童的语言,也要适当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小记者是对清洁工阿姨进行采访,只问了清洁工阿姨工作的教学楼区域的卫生维护情况――这就是“有针对性”;小记者问了这位清洁工阿姨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这就是“范围要小”;小记者在采访中还会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及时反馈”。通过这样的范例,通过学生的交流得出“问题设计”时所需要的三要素:有针对性、范围要小、及时反馈。以此,让学生清楚在真正实施采访实践时该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进行成功采访。

(二)生生互动

了解了问题设计的方法,采访还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进行真正的实践,做好前期的准备计划才是保证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生生互动的主动性中完成《“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现场采访计划表》,进行组内分工、明确责任、确定拍摄工具、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

生生互动特别强调合作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生生互动就是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合作学习,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投入探究的积极性,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完成《“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现场采访计划表》。附表格如下。

附:“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现场采访计划表

虽然生生互动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实践积极性,但是,教师也需要在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中挖掘有价值的思维,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再次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使计划表不断得到完善。学生第一轮小组交流后,在班级中进行了计划表的初步讨论,以“抗脏”采访小队、“环保”采访小队和“雏鹰争章”采访小队为例,发现每组在“问题设计”方面还有两个需要共性考虑的地方:a.采访过程中要礼貌用语;b.问题要简洁、紧扣主题。从小组互动,到班级互动,进行研究智慧的分享、补充之后,再要求学生回到各小组内进行计划表的二次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思考、争辩答疑,小组内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彼此鼓励,共同完成任务。给每位学生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发表观点的时间与机会,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第二轮交流,还是以“抗脏”采访小队、“环保”采访小队和“雏鹰争章”采访小队三组为例,最后呈现出来的计划表大有改善:

(1)“抗脏”采访小队,确定采访对象为班主任老师,问题设计如下:

①老师,您好!我们是五(6)班“抗脏采访小队”,请问您能就校园卫生维护情况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②谢谢。请问您在学校担任什么工作?

③作为班主任老师,您一定像我们一样很关心教室的卫生维护情况吧?

④目前您对于班级的卫生管理,有什么章穑

⑤是啊,相信通过这次的采访,会有更多的同学听到老师的心声,也会更加自觉维护教室的卫生。

⑥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敬礼!)

(2)“环保”采访小队,确定采访对象为食堂工作人员,问题设计如下:

①阿姨,您好,我们是五(6)班“环保采访小队”,请问您能就校园卫生维护情况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②谢谢。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你们对食堂的卫生要求一定很严格吧?

③同学们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你们对同学们的用餐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④预设采访对象的回答:用餐前一定要洗手,洗手时手上的水撒在水池里,这样避免因地面潮湿而使有些同学会摔倒;用餐时尽量不要把饭菜掉在地上;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到文明用餐。

⑤谢谢您的建议。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了解到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每天为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在此代表全校老师和同学感谢你们!(敬礼!)

(3)“雏鹰争章”采访小队,确定采访对象为生活老师,问题设计如下:

①江老师(本班级生活老师),您好!我们是五(6)班“雏鹰争章小队”,请问您能就宿舍卫生维护情况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②作为生活老师,宿舍的卫生一定是您工作的重点吧?有哪些呢?

③您认为同学们在处理个人卫生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④您说得很有道理,我受益匪浅。在宿舍,您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我们一定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谢谢!再见!(敬礼!)

第二轮设计是对第一轮设计的提升和完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了解到根据采访对象不同,问题设计的范围和提问的方式也不同。其中的知识无须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学生在课堂实践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在小组内只有各司其职、学会合作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以及在设计问题中学会换位思考,形成站在对方立场、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

(三)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互动

在公共场合自信而清晰的表达,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方式。现场采访,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流畅地表达、大胆地交流、敏捷地对话,还要求能够针对被采访者的具体内容和过程进行适时点评与调控。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协作,合理安排,现场采访听课老师、食堂工作人员、生活老师和后勤部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运用学生身边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宝贵的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和勇于挑战的积极性。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实践之下,定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实践”的后续源泉是“分享”

看、听、说是分享最有效、直接的方式,所以,立刻观看现场采访视频进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认知,这样的汲取从实践中来,并更加直观、深刻。小记者在采访时的仪态、摄像师拍摄的角度、记录员如何进行有效记录、小助手进行现场协调的能力等,都在视频中显露无遗。学生对本组、他组的采访视频进行评价,总结出进行成功采访的几点要素: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精心设计采访问题;3.善于提问、及时反馈;4.礼貌待人、文明用语。在这样的总结收获中,学生必然会对已有的知识体验有一定的提升,提高研究能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采访”这种技能。

然而,这一次综合实践课,还存有许多值得探究和改进的地方。例如:小组内的问题设计要加强主题的针对性;小记者现场采访时要及时对被采访者进行跟进,加强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摄像师要抓准拍摄角度,将采访过程拍摄清晰,避免因晃动拍摄工具而画面不清晰;记录员应把握关键词、句的方法快速记录,或者借助录音笔等工具进行记录;小助手应及时维护拍摄现场,不要让其他人或声音进入镜头中;最后,资料整理员还要进行后期的视频和文字记录的整理以及撰写新闻稿,写清楚为什么采访,采访谁,采访过程,采访结果,采访后的思考等。

杨启亮教授在《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一书的总序中这样写道:从“理论”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学生在分散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门课程,也有它的教育目标,所以必须得到集中而统一的设计和实施,否则就会出现像欧用先生批评的那种状况,“只有玩乐,没有课程”。学生在这节“了解校园卫生维护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断实践,促进每一个实践者及时反思和对自我要求的提升,不仅有对后续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调整的意识,也从本次实践中感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作为走在一线的综合实践课教师,我们应该以“实践”来证明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和意义。让一切经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综合实践课在“实践”中自然生长,让学生在综合实践的“实践”土壤中自然生长,拔节向上。

【参考文献】

[1]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因智慧而快乐[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9.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范文第2篇

教育的起点与回归是人的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任。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开展生命教育,遵循儿童生命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小学生的生命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 教学

生命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人人平等、生命第一的意识,懂得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教师要明白,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做好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成为尊老爱幼,亲师近长。关爱同伴的人,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充分挖掘现行教材,寻找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上,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儿童时期打好人文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文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语文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并且有效的手段,生命教育又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一环。小学生年纪尚幼,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和三观都还是一张白纸,处于非常敏感、脆弱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学校、教师方面的良好教育与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在将来陷入误区,甚至误入歧途。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教师务必要做好生命教育工作,为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打下思想、精神上的良好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大量地依托教材,将书本上那些蕴含了生命教育意义的课文充分解读,开展生命教学。例如,《那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就包含珍爱生命之情,教师应当向学生充分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创设生命教育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存在

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开展,通过营造出的情感与氛围来感染学生,将热爱生命的信念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融入到学生的骨髓里,学生可以从情境中感悟到生命独一无二的价值。在教导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时,教师还应当将这份珍爱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爱护自然中的动植物,树立万物平等的理念,人类与其他生物同属于一个地球,同属一个生态圈,人类应当与其他各种生物和平共处,不能肆意地破坏生态平衡,迫害其他生物。学生懂得了尊重植物、小动物的生命之后,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一定的情境下培养学生审视生命的能力,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多做思考,从而自行感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学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听诊器实验,让学生自己用纸杯、铅笔等工具制作简易的“听诊器”,互相之间进行“听诊”的实验,了解听诊器诞生的时代意义,听诊器的出现拯救了无数有心脏问题的患者的生命。

三、回归人性化教育,让语文教学凸出生命教育意义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事业。在过去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出现过一定的误区,也走过不少的弯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触及内核,都逐渐意识到教育是要回归人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锤炼,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的教育,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挑战,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有意义。例如,在学习《第八次》这篇课文之时,教师应当重点讲解课文所体现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主人公受到蜘蛛结网所体现的顽强生命力的启示,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第八次尝试的时候取得了成功。在教师充满感染力的讲解下,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主人公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力,从而在生活中树立起了榜样,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坚持到底,使得自己的生命度过得更加有精彩,教师的生命教育也就更有了意义。

四、进行拓展与延伸,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不限于课本的,想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的开展,同样要把课外阅读作为重要战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的诸多先贤,孟子、司马迁、杜甫,鲁迅、巴金、茅盾等,都满怀一颗热爱生命的炽热之心,他们的作品都散发出高尚的人性之光,教师可以将他们的作品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感受人性的珍贵魅力,从而接受名家们博怀的熏陶,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吸收他们身上的珍贵品质。教师要多让学生阅读那些蕴含强烈生命力的作品,让学生仔细阅读,用心感受,一边阅读一边做好读书笔记,并在阅读完毕后认真攥写读后感,将生命教育贯彻到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之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下张海迪和海伦凯勒的事迹,让学生去在课后阅读她们的作品,感受她们内心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小学生年龄还小,开展生命需要教师及时、准确的引导,培养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小学语文的生命教学要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让生命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每一滴血液中。

【参考文献】

【1】徐媛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2014(07)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范文第3篇

倾听是一种学习。倾听书本,就是与大师交流。在夜深人静的雪天,在雨打芭蕉的黄昏,在春风和畅的午后,捧一册闲书,品一杯茗茶,走近大师,倾听大师。听庄子谈《逍遥游》,与他一起“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或登上李清照的舴艋舟,倾听她那载不动的一腔愁绪;或打开《平凹散文》,听他说家庭,说孩子,说房子,说朋友,说女人,说化妆,说天说地,谈古论今;或走近海子,祈福春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原来书本只钟情于善于倾听的人。

倾听是一种领悟。倾听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是何等奇妙,何等睿智。春天来了,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河水解冻的声音,倾听麦苗拔节的声音;夏天到了,倾听五谷兴奋的心跳,倾听农人“把酒话桑麻”的快慰。高山无语,但高山诉说着对蓝天的向往;森林静默,但绿色的海洋却是地球母亲对人类最诚挚的祝福。在大自然的声音里,人会领悟到自身的渺小和语言的苍白。

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音乐,让人心旷神怡。阿炳的《二泉映月》,丝丝幽怨,却如烟似雾,氤氲在你的心房,让你明白该怎样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倾听《梁祝》,情思悠悠,绵绵情话,直教人肝肠寸断;听一曲《春江花月夜》,让你感受静谧在心头。倾听音乐,任音乐流淌,人在其中,体察生活,品味世道人心。

倾听是一种收获。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一语惊醒梦中人。与朋友的一次倾心交谈,会使你心头的困惑迎刃而解,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学会倾听,有时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蒲松龄一生,家境贫寒,虽读书习文,但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援例出贡。但清贫的家世,终生的穷困潦倒,并没有击倒他,他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广泛搜集听来的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终于写就了《聊斋志异》这部巨著。鲁迅先生赞它“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刺虐,入木三分”。原来灵感只钟情于那些善于倾听的耳朵。

倾听是一种自励。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把一切看开,提得起,放得下,只求得内心的宁静,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活出一个快意的自我。会倾听的人,精神饱满,内心充实,生活从容。

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凝神静听吧,你会发现,倾听的感觉,真好!

(选自《淮北日报》2010年8月8日,有删改)

写作借鉴

余秋雨先生曾说:“聆听能使历史更显风韵,世界更显精致,人生更显灵动。”倾听人类与自然的美妙之音,生命便会呈现出永恒的绿色。倾听是智者修行的境界,是心灵闲适的享受。在忙碌的生活中,在时尚的鼓噪声中,给自己留下一颗睿智而从容的心,收获那些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范文第4篇

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是理想土壤中的两朵小花,是宏伟乐章上的两个音符。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

你拖我离开一场爱的风雪,我背你逃出一次梦的断裂。遇见你然后生命全改变,原来不是恋爱才有的情节。你了解我所有得意的东西,才常泼我冷水怕我忘形;你知道我所有丢脸的事情,却为我的美好形象保密。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更死心踏地。就算我忙恋爱,把你冷冻结冰,你也不会恨我,只是骂我几句。当我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你不会无情地抛下我。是你伸出双手把我拉起,使我有重新面对困境的勇气。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确定,朋友比情人更懂得倾听。我的弦外之音,我的有口无心,你都能用心倾听。当我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是你找到那个被遗忘的我;当我默默流泪,是你悄悄地递给我一张柠檬草味的纸巾。还是你记得我最爱柠檬草的味道,你默默倾听着我哭泣的声音。你说你讨厌我经常哭哭啼啼的我,却总能把我搂在怀里,给我无尽的安慰。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范文第5篇

这是我的朋友、诗人韩少君先生的优秀诗作《倾听》开头的两句诗。这首诗以远山树枝的断裂之声,打破林莽的沉默,给静默无声、雪意无边的森林月夜,带来了辽阔与幽寂之感,含有美妙的禅意。由于喜爱这首诗,我曾撰文加以赏析,这两句诗也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留意到,在韩少君的这两句诗里,“万木中的一杆树枝/在远山断裂”这样一个在苍茫大自然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事件”,是首先诉诸诗人的听觉,而非视觉的。巧的是,它所蕴含的真实性,在不久前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绿草如茵的大学校园里,得到了验证:我亲耳倾听了一根松枝骤然断裂的“吱呀”之声,随后,我亲眼看到了它的訇然坠落,就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

那天,下午3时许,我下课后穿过校园,从草地中间几株苍苍老松下路过。我就读的这所大学,建立于19世纪末年,算起来也是百年老校了,校园中颇多粗大的、冠盖如云的松树,在多风的午后,激荡起阵阵松涛。奇怪的是,这天,天空一如既往地蓝着,草地也一如既往地青着,即使有风吹过,风量也小得难以觉察。在松树下,躺卧着几个男女学生,正在热烈地说笑着,或是讨论著什么。这幅美国大学校园寻常的情景,丝毫也没有引起我的关注。

引起我关注的,是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好像有一只巨大的、无形的手,在扭动我头顶上的松枝。其实,说是“头顶”,似乎不太确切,因为我已经走到了松树树冠的范畴之外,那株即将发生大事的松树,离我已经有数米之遥了。我扭过头去,在震耳欲聋的校园广场喇叭声中,仔细搜寻、辨析声音的来源。这天,是以色列的国庆节,支持以色列的学生团体组织了公开讲演活动,而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团体,则在现场抗议,校园警察在一旁戒备着,没有谁留意到,就在不远的地方,一根松枝即将骤然折断,从天而降,重重地砸在草地上,砸出一个的泥坑。

我听得出来,树木被大自然的力量折断而发出的声音,竟然与被人力所折断的声音,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我听见过电锯啃咬树干的呜咽声,也看见过大树被用拖拉机连根拔起、状如拔牙的情景,但是,我倾听一根松枝,纯然由于自然之力的聚集和释放,而在距自己不远的地方骤然折断、木头纤维发出撕裂之声,这还是平生第一次。更为奇妙的是,大自然的这一突然变故,并非发生在韩少君诗中所描绘的远山、雪夜。它就发生在这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人以群分、众声喧嚣的美国校园里。

仿佛一道神诏,或是天启,一根松枝自天而降。在它新鲜的伤口里,松脂的清香弥漫开来。时光仿佛在这一瞬凝固:在由松香凝结成的琥珀里,一粒沉睡亿万斯年的青蝇,也似乎想抖动透明的翅膀,借助这断裂之声,破茧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