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青春作文

有关青春作文

有关青春作文

有关青春作文范文第1篇

关于奋斗

十六岁,一个多么青春的字眼。十六岁的我们正朝气蓬勃,在花季的岁月中,我们用奋斗普写下一首壮歌。二百多天的日子渐行渐远,剩下的就只有奋斗了。我们要用青春的激情来点燃成功的火焰,相信我们如今的挥汗如雨,废寝忘食的奋斗将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关于生活

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如果你给我一个微笑,那么将是我这秋日最温暖的情怀。青春的生活,我们懂得了感恩。面对微笑,那将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幸福。老师的一句鼓励,父母的一句夸奖,同学的一句安慰,朋友间的一句玩笑……砰然见不经意的波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让我们体味到生命为我们带来的幸福。

关于情感

经历了十几年,不谙世事的我们正在被时间所遗失。我们有了接近成人的情感:关于亲情,所要表达的不仅只是感恩,同时还学会了付出与回报。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在自己的身上上演。关于友情,难免会有争执,若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则往日的欢笑便又在耳畔徘徊。师生情,无需过多的语言,青春路上。老师陪伴走的并非几年,而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厚情谊。被事件遗失的我们,却被各种情感包围着。

关于未来

时间正在悄然逝去,对于未来,看不到影子抓不到尾巴。但青春的旅途却给了我们奋斗,感恩,幸福和爱……我们对未来憧憬着,相信明天是美丽的。青春教会我们生活与创造。未来只不过是在我青春说再见的时候的一次意外地相遇。

有关青春作文范文第2篇

话是苗栋栋说的:“涌泉在足底,是最不具杀伤的压力,当它漫过了腹部的天枢穴,再从鸠尾到后脑勺的风池穴,最后淹没百会穴,嘿嘿,就不知道好日子还肯不肯与我们狼狈为奸了。”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经过了卓旭阳整整一年的精心改良。

若在以前,之乎者也就是苗栋栋的招牌,还经常晃动一根手指,说子曰子曰。素素与苗栋栋初中就已经同班,到如今已然成为至交。“书呆”的外号还是素素不小心泄露的,以至于苗栋栋索性明目张胆继续他的古文生涯。

卓旭阳恼他,说孔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同住一个寝室,卓旭阳白天就教苗栋栋说一些时新的词,从秀逗和搞笑到CS和星际争霸。夜里就蒙着被子连同寝室的另一个男生谈论起漂亮的女生和自负的男生。

有一次他们说起素素,苗栋栋拍着大腿说:“初一的时候老师点名,我听见他喊程灵素还真把我唬了一跳,我想素素她老爸一定很崇拜金庸。那要是我老爸可就惨了,你们现在就只有喊我苗人凤苗大侠了!”卓旭阳当下就从床上坐起来,很激动地说:“苗栋栋目前改造状况良好,整句话没有一个之乎者也,已经完全跟上了潮流。”后来还是舍管老师拿着手电筒扫射进来,他们才止住了说笑乖乖睡觉。

几乎整个高中部的人都知道,卓旭阳的老爸是县长。传说他家里的金山银山多得都可以买下城西那一整片住宅区。再加上卓旭阳颇有点接近陈冠希的模样,暗地里偷望他的女生还真不是屈指可数。那时最流行的便是递情书,娟秀的字迹写在浅粉色的信纸上,再喷上点仿冒的三宅一生香水,熏得旁边的人对卓旭阳又羡慕又嫉妒。

向然就是在这样浓厚的脂粉香味里,抬起了他低得快要碰到课桌的头。他的眼光狐惑扫射时,刚好配合了素素的东张西望。素素朝他轻轻淡淡点头微笑,他愣一下,便又放弃寻找,重新低下头去。面前是一张好像永远做不完的数学试卷。

向然是新生,开学的时候被老班领进教室。他的头发微长,左边的额前有很多参差不齐的短发,稍一低头就可以遮挡上半部的脸颊。以至于老班看他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长,把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上。向然,就拎了他污迹斑斑的书包一声不吭地坐好。老班跨出教室门口又探半个身子回来,很严肃地说:“向然你抽个时间去理发店把头发剪了。”

至于这后来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素素也不清楚。总之向然毫发无伤,一直就是那个模样。老班也没有再当众为难过他。

素素对这个黑得像炭冷得像冰的向然越发好奇,甚至她连他的五官都记得不是很清楚。苗栋栋说向然的头就是张爱玲讲的那样,低到尘埃里去。素素猜想他也许有难以言说的伤,不似自己,可以筑出一道密不透风的?Γ?桓?魏稳斯凵汀

但时光依旧是疯长的水草,太阳出来月亮落下,来来回回算不清谁又蹉跎了谁几分之几的花样年华。

[脸红的天使,天使猪]

没多久,素素同寝室的另一个女生周欣桐开始逃课。但她不会大段大段地逃,通常是逃了两节课又回来,再根据现场的情况决定下两节课的去留。班长何宝来问素素,是否清楚周欣桐逃课事件的内幕。素素睥睨他:“我可是好人,我什么都不知道。”何宝转身的时候好像有些难过,卓旭阳拿食指按着鼻头,吐着舌头小声骂了一句:“何小班,有本事再去打小报告呀。”厌烦何宝的,绝对不止素素和卓旭阳两个。此人当了两年的班长,据说全靠向老师打小报告博取欢心。班主任是老班,他便被称做小班,何小班。他脸上不写,心里多半也一直在愤恨。虽然是堂堂一班之长,越来越多的人不买他的账。

除了温婷。

温婷暗恋班长,是五个月前素素发掘的惊天大秘密。她问温婷:“何小班究竟是哪里好,值得你一朵鲜花梦想与牛粪擦出火花?”

温婷当时就恼了:“我喜欢他,这不需要理由。”从此以后素素就再不敢在温婷面前数落何宝。她觉得温婷看何宝的眼神都是缱绻万千,本山叔叔说那叫“秋天里的菠菜”,素素于是暗自觉得好笑,亏她还被封为校花。

素素犹记得,当时初进校,她连地皮都还没踩热,温美人的名号就传遍了高年级的课堂。众多学长纷纷借着课间操,宁可绕道也要来检阅传说是否属实,之后就叹息着像吃不着葡萄的酸狐狸。很多人都觉得温婷的美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孤傲,宛如围墙上的蔷薇花,要攀折绝非易事,弄不好还可能动骨伤筋。

素素不明白,她曾经问卓旭阳,怎样的女生才逼得人不敢攀折。卓旭阳弄得像首打油诗:“外表美艳,才华横溢,气质动人,品质动心。”素素于是想起奶茶刘若英,她十几年来从未对任何人产生过如此的崇拜。“可是刘若英的外表也并不出彩啊。”她犯迷糊。卓旭阳就凑近她说了一句:“你比任何人都出彩。你是天使。”

素素的脸刷地就红了,她平生第一次,像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低着头,张开嘴也说不出话。继而卓旭阳拿出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姿态,嘻嘻哈哈晃着素素的脑袋:“喂,你不会以为我是在跟你表白吧,我可是举世推崇的王子,哪会牺牲自己来饲养一只天使猪啊。”

素素板起面孔不理他。她那一次和卓旭阳斗气足有十三天,除了老师要求他们前后桌练习英语会话,素素几乎就当卓旭阳成了透明。最后还是苗栋栋劝服了卓旭阳,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让他硬着头皮向素素道歉,才化解了这段恩怨。

[向然,你的脸怎么脏了]

十一月七号,星期六。学校的课到下午四点终于结束。温婷喜滋滋地约到何宝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素素答应妈妈这个周末回家,卓旭阳又一次很慷慨地拍着胸脯说:“一起走,我也要回家。”素素刚要应承,就看见向然从校门口出来。素素喊他,声音很清脆,她第一次发觉自己的声音竟然还能散发出甜味来。

向然看见她,轻轻地点头表示礼貌,然后又径直绕过他们继续走。卓旭阳露出戏谑的神情:“学什么不好,就学那谢霆锋装酷。”

向然的步子稍微顿了一下,素素疑心他是听到卓旭阳的抱怨了,曲着手肘往卓旭阳的肚子上就是一撞。然后她追过去,套着向然的步子和他说话:“卓少他胡说八道口没遮拦,你别和他计较。”

卓旭阳跟在背后,他觉得他真想一脚就踩扁向然的一部分身体,然后把他全部踩成一块皮,晒干了挂在学校大门口,像迎风的旗那样飘,以警示后来的人,绝对不可以装深沉。想到这里,卓旭阳竟然像傻瓜那样笑出来。

素素转过头,对他又是一顿眼神的毒打。

“向然,你怎么就不跟班里的人说话呢,你一个人在角落,多寂寞啊。”素素不知怎的就用了一个小孩子很避讳的词来说向然,向然先是略微一怔,但竟然露了点笑意:“你知道什么叫寂寞吗?”素素被问得哑口无言。

“我到家了,”向然说,“程灵素,再见。”

“请叫我素素,”她微微笑起来的时候,酒窝显露的程度恰到好处:“同学都这样叫我。”

“那,素素,再见。”向然觉得他像在跟一个小女孩玩文字游戏,心底那些或冻结或干瘪的壳小小地松动了一下,随即,还是死寂。

第二个星期周欣桐回学校上课,颇有些尴尬地对何宝说:“以后都不逃课了。”一边还斜斜地瞟着角落里的向然。这个小动作却被素素逮了正着。她于是吃过晚饭就提早到了教室,她知道那段时间向然都会在座位上做习题。

素素的口袋里揣了一颗阿尔卑斯的奶糖,打算贿赂向然。哪晓得向然一看见她扑闪的眼睛和搞怪的表情,就主动开了口:“周欣桐在十五号当铺做清洁工。我说她如果再不回来上课我就把一切留给老班来裁决。”素素张大嘴,夺了他手上刷刷挥舞的原子笔:“你怎么知道?”

向然的头稍微抬了一点,不屑地说:“我常去那里喝酒。”

在素素看来,好小孩是绝对不该去酒吧那样杂乱的地方。她从电视上看见摇摆机一样浑身晃悠的男女,暴露的服装和奇怪的发型,杯里盛满浑浊的液体,闪个不停的灯光比夜明珠还要暗。房子里没有脸,只有谁或谁模糊不堪的轮廓。

可现在向然竟然响当当地跟她说,他常去那间名为十五号当铺的酒吧。素素觉得就像彗星撞了地球,怵在向然面前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于是向然的头又再抬起了一点点,以至于素素隐隐看见向然左边的颧骨上贴着什么东西,她问:“向然你的脸怎么脏了?”然后就得到向然长久的沉默。

[向然说,我们都要勇敢]

这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十二月,高2003级文科班的话题有两个,皆和向然有关。

也不知道是谁带回的八卦消息,说向然是另一所学校过来的留级生。曾经因为一个女孩和街上的流氓混混起了冲突,被人家砍了两刀。命是保住了,就是没来得及参加高考,学校后来也因为这件事而拒绝收留他复读。苗栋栋说这就像李寻欢的飞刀传奇。素素觉得不可信。

第二个话题就更加让素素忧心了。鉴于她是全班第一个和向然说话的人,偏又是女生,流言就开始造次。飞呀飞的,不知道怎么就飞进了老班的耳朵。

素素原本就是班里的重点看察对象,曾经有老师因为她上课小动作不断而向老班告了御状,再加上她经常界于迟到与不迟到之间抵达教室,引发卓旭阳等人的一阵骚动,老班连上课讲“红颜祸水”这个词儿都会有意无意多看她几眼。

“这么标致的女儿,可惜不懂得洁身自好。”老班在电话里这样跟素素的妈妈抱怨。当素素周末回家,妈妈在厨房一听见开门的声音,就拿了锅铲出来,拧着眉毛,很严厉地喊:“素素,你过来!”

素素此时难过得就只想哭,老班不理解她,怎么可以连妈妈也要怀疑她。“你没听见我在叫你吗?过来!”素素第一次觉得妈妈的声音吓着她了,她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我和向然什么都没有!没有!没有!没有!……”素素扔下书包哭着喊着冲出门去,妈妈在后面喊,她全听不见。她从城东走到城西,最后走到大桥上。那时的天已经黑了,是冬夜,温暖散得早,风吹得呜呜响,而她的身上只有单薄的毛衣。她把羽绒服留在了家里。

素素靠着桥栏杆蹲下来,抱住膝盖,眼泪又滑了下来。她恍惚听到有人喊她:“素素,素素。”她悲哀地想会不会是爸爸。她宁可自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用一根火柴照亮一个愿望。那么她就能看见她亲爱的爸爸,在火的微光里对她说:“素素,爸爸理解你。”

是真的,小时候她的错误总是能被爸爸原谅。爸爸就很温柔地牵着她的手,细细给她讲事情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不对。妈妈在旁边暖暖地笑,那笑容,素素从十二岁以后就再没有看到。

那声音继续在喊她:“素素,素素。是你吗?”素素觉得过分真实。她抬起头,竟然看到向然,这个时候,和她同站在寒风凛冽的大桥上。

“向然,你怎么也在这里?”素素问。向然满不在乎地耸了耸肩膀:“我,散步。”

然后是很短暂的沉默。

向然对素素伸出手,光线很暗素素看不清向然掌心的纹路,她听见他说:“站起来,不管怎样,你要是认输,就会让小人得志谗臣当道。”素素觉得他这话很在理,便抹了一把眼泪抓着向然的手站起来。

可是素素又觉得向然的手给了她这些年不曾有过的悲伤。那是在她爸爸走后,她第一次被另一个男人的手牵着,手掌包围她小小的拳头,俨然就有爸爸当年给过她的那样温暖。她于是又嘤嘤嗡嗡地哭了出来。这一次,是额头抵在向然的肩胛骨上。

向然慢慢地推开她,拉她走到一盏桥灯的底下。然后向然拨开他左边那一片垂下来的头发,素素就看见她当时以为是弄脏了的脸,竟赫然地蜿蜒着一道伤疤,从向然左边的颧骨,爬上他的眼角。她问:“那些传言是真的?”

向然点了头,半开玩笑地说:“拿你的伤和我比,你不可以再有哭鼻子的理由。”

素素忍不住要笑:“向然,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成天都那么冷冰冰。”

“所以我还是要谢谢你。”

“谢我?为什么?”素素不解。

向然挠了挠头发说:“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许,就因为你是天使,你有传染快乐的能力。”

那天素素回家,妈妈在沙发上哭,哭得素素的心就像被盐水腌着那样难受。她说:“妈妈对不起,我不该那样任性。”

妈妈止住了哭,拉过她的手:“我只是想要你把事情讲个清楚而已,素素,妈妈怎么会不相信自己的女儿。”

有关青春作文范文第3篇

一、我国青春读物的基本情况

青春读物新世纪之后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期。2004年,青春文学以10%的品种占畅销书市场70%的份额,文学销售前5强中,以“80后”作家为主体的青春文学占了4席。此后,青春文学的辉煌蔓延到了整个青春读物市场:《最小说》《17》《鲤》《悬疑志》等青春主办的青春杂志一经推出即迅速占据销售排行榜前列,与传统期刊的困境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几米等人的青春绘本在读图时代屡掀狂潮;青春动漫、青春影像书更是借助科技力量,将文字、图画、音乐、影像,甚至“书模…选秀”融为一体,对追赶潮流、热衷时尚的青少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最近几年,国内大众文艺类图书年产值每年达500亿元左右,青春读物约占5亿元的市场份额,前景十分巨大。

青春读物繁荣热销的原因:1.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青少年对课外阅读有着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而素质教育的推行,又使得他们相较于以前有着更多的时间和闲暇进行课外阅读;2.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独生子女政策,使得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投资在中国家庭中占据异乎寻常的比重,这为青春读物制造了一个强劲的“买方市场”;3.目前青春读物普遍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客观上刺激了其广阔的市场需求。

二、青春读物的运作特点及潜在问题

青春读物并非普通的文学、文化制品,它有着迎合青春期阅读心理的独有运作机制:1.轻松、浅显、幽默、风趣的文字风格和唯美、精致、豪华的装帧形式,适应了青少年在繁重的课业、考试压力之外寻求心灵放松的需求。2.被全方位广告、策划、市场营销所环绕,做“火”一本书带动一大片,适应了青少年以集体化生活状态为主、从众心理严重,最容易被同伴影响的阅读需要。3.为适应青春期叛逆、偏执、追新逐异的阅读心理,青春读物在题材和主题上往往偏向叛逆、玄幻、穿越、虐恋、残酷、颓废等青年亚文化内容。4.为适应青少年对青春读物作者的异乎寻常关注(读者“粉丝化”),青春读物的作者也比其他写作者更容易被他人或自我明星化、偶像化,作者外貌、性情、感情、隐私的彰显也比任何其他文本类品种更明显,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饶雪漫、郭泥等已被打造成了文化明星。5.系列化、类型化、迅速更新换代。以成名作家相号召,推出系列出版物,或以团队集体性模仿操作、链接、复制跟进,适应了青少年快速阅读、读完即扔的“发泄性”阅读需求。6.流水作业与产业链化。图书、漫画、音像、游戏等后续文化制品,以及读物所涉及的服装、玩具、化妆品、数码产品等一并推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力迎合青少年极容易惠顾青春读物衍生品的消费行为。

青春读物上述典型的市场化运作行为存在着诸多潜在问题:

1.青春观的偏颇。青春读物以敞开、激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无限放大青春期心理为价值旨归――叛逆是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拥抱,忧伤是对长大成人阶段“为赋新词强说愁”情绪的回应,言情是情窦初开时节的性别探索,玄幻是荷尔蒙发育时期逃离现实的非秩序化冲动。当这一切成了青春读物的最高目标时,便无法提供反思性价值参照,无法以更加理性、成熟的思维,去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在未来社会中逐渐养成道德、责任、担当、勇气、毅力等的主流价值观。

2.对青春期生活现场的游离与遮蔽。校园、老师、家长、同学等青少年最主要接触的场所与主流人群在青春读物中出现不多,读书、考试、校园或社会活动在不少青春读物中亦鲜有提及,阶层、政治、公平、正义等社会思索更是基本付之阙如。目前的青春读物过分向偏、奇、怪、言情、逃离、“残酷青春”等边缘题材(主题)倾斜,遮蔽了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生存状态与思想状态、;或一味向唯美、时尚、摩登、奢华靠拢,城市生活占据绝对重心,遮蔽了乡村生活、贫困场景等更严峻的现实之思。

3.“一本书现象”严重,后续发展乏力。《我为歌狂》《爱上爱情》《蛋白质女孩》等青春读物一经推出即销量惊人,曾盘踞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数月,甚至一年多之久,然而作者稍后推出的“姊妹篇”尽管宣传十足,但因质量差强人意终遭淹没,此后作者几乎沉寂。因为第一本书大多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储备,很容易让人读后产生共鸣,然而在一鸣惊人之后,青春读物作者往往陷入主观上的“功成名就”感和客观上被出版社或商业公司“过度开发”的双重境地,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心境去用心打磨作品。成名之后按照一定的模式、配方、程序进行流水线式生产自然难以有更多的吸引力,经典意识、精品观念的匮乏在青春读物领域十分普遍。

4.类型化、模式化、复制化现象明显,原创精神缺乏。青春读物原则上应该同其他文学写作一样是个人化、创造性的手工“工匠”式生产,是有感而发的“作者文学”。然而在利益驱使下每一个成名作者几乎都组建团队,将写作变成了规模化、批量化的“大工业”生产,成了根据市场调查“消费终端决定一切”的“读者文学”。快速出书、快速赚钱的原则在青春读物中流行甚广,如韩寒自2000年出道以来已出书15本,主编杂志1本,平均每年出书1.5本之多。过分高速和团队化作业均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造成了青春读物“速生速灭”的短时期流行、低层次重复的弊端。

5.产业链化之后,艺术追求降低。青春读物对文字、作品本身的经营,被偶像品牌、后续产品开发等能够更容易赚到钱的项目削弱或遮蔽,导致了艺术形式的单一和艺术品质的下降。植人式广告、“书模”、“选秀”等商业化行为,连同漫画、音像、电玩、游戏等后续产品极大地冲击了青春读物的文学与文化蕴含,通过阅读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几乎难以达成。

三、如何实现青春读物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青春读物既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与培养,又牵涉到青少年文学、艺术修养的普及与提升,还是一个国家某一时段文化品味的体现。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规范青春读物的写作理念。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赢得青少年就是赢得国家的未来,所以必须以良知、正义、道德、责任、平等、民主等一个社会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引导、规范青春读物的写作,将“怎样的青春观”作为青春读物的首要

问题来抓,努力使青春读物为青少年提供活泼、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营养。

2.倡导青春读物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尤其是鼓励青春励志图书的创作与出版发行。目前的青春读物一味迎合青春期心理的多,对之进行理性引导的少;满足青少年追新逐异情结的多,为他们总结现实经验教训的少;文艺类青春读物多,历史、政治等社科类青春读物及自然、环境、科学等科普类青春读物少。所以倡导青春读物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是当务之急。尤其要借鉴人生、职场励志书的写作与营销经验,推出青春励志书类种,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青少年走好“青春期”这一课。

3.规范青春读物市场,建立健全资格审核、出版准入制度,对同质化出版与过度营销行为进行必要的政策干预。按照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出版企业的出版范围是有明确分工的,但目前出版青春读物的出版社可谓五花八门,一些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出版公司也在分抢这块“大蛋糕”。而对出版青春读物的出版社(公司)的资格审核则过于宽

酒通交流互动分享松,乃至形同虚设,门槛过低是青春读物鱼龙混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模式化、雷同化的跟风复制现象,急功近利的快速、重复出版现象,以及装帧设计“注水”、自我吹嘘、哗众取宠、炒作等过度营销行为,都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干预,以保证青春读物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4.强化青春读物的宣传、奖掖制度,让真正优秀的青春读物脱颖而出并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使青春读物牢固树立经典意识、精品观念。严格目前全国性的“百种青春读物奖…优秀青年读物奖”等的评奖程序,加强其权威性与榜样性,并扩大其宣传与影响力度,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增设其他类型的青春读物奖项。让优秀作品占领青春读物阵地,切实提高其思想与艺术蕴含,强化其经典意识与精品观念,使打造“长久的畅销书”(区别于轰动一时而后又销声匿迹的“短命”畅销书)真正成为青春读物的文化使命。

5.正确处理目前的青春读物中存在的“作者‘偶像化’”“读者‘粉丝化”’现象。一方面对个性张扬、自我表现、偶像崇拜、情绪发泄等青春期特有心理予以一定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引导青少年避免盲目、迷狂、轻信、从众的非理性偏颇。可举办诸如“崇拜值得崇拜之人,阅读值得阅读之书…读怎样的书与怎样读书”之类的公益活动,教导青少年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有关青春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春电影 爱情 怀旧 人文关怀

2013年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产片电影票房开始反超进口片。进入2015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在超越进口电ac影票房基础上,继续呈现上扬态势。从已上映的国产电影来看,2015年,中国电影题材呈现多样化特征。比如,以反映环保、尊重生命为主题的《狼图腾》,以反映关爱儿童、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行为的社会类题材电影《失孤》,扩展型综艺节目题材类电影《爸爸去哪儿》等。中国电影正在朝着主题多样化方向前进,并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力量。国产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可喜的成绩背后,是电影人能够抓住现代主流观影群体的心理需求,从而创作了一系列迎合观众趣味的作品。从近几年已上映的国产电影题材选择上看,以反映青春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影片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处在青春年华的每个个体第一次作为独立的个人面对社会与人生,无论悲伤还是快乐,青春都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青春系列电影反映了曾经或现代青年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于青年人是最强大的电影受众群体。为了满足这一市场导向,近年来,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不断问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产青春电影以描述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为主。而所谓的青春电影主要是以青年人为影片表现主体,描述青年人的成长经历、生活际遇、个人思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电影。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并不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出现。1931年的《恋爱与义务》),1930 年的影片《歌女红牡丹》,1933 年《三个摩登女性》和1934 年的《桃李劫》是中国比较早期的青春类题材电影。此后的青春电影《风云儿女》《青年中国》《白毛女》《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也曾激励了那一代青年人的梦想。但是,最近几年国产青春电影的出品数量之多,成就之大,使国产电影走上了一个新高度。自2011年青春类题材电影《失恋33天》上映后,由于迎合大部分电影观众口味,从此,青春类题材电影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开来,而且屡试不爽。“以电影之美表现青春之美,是电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完美合奏。”[1]青春系列题材电影的广受好评,除了高科技的运用以外,主题内容的设置应该是最具关键意义的部分。下面笔者将以这一类题材的电影代表作品为例,对2015年青春类电影题材的主题作简要分析。

一、懵懂青春的美好爱情

2011年11月8日,这一天一部以反映青春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上映了,影片以活泼、清新的格调为观众讲述了女主人公黄小仙在经历了33天失恋的痛苦之后,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并最终收获了一份甜美爱情的故事。这虽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却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它代表了一个人面对自己喜爱事物的态度和思考。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甚至是拥有过懵懂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是影视剧中广泛采用的叙事内容。所以爱情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青春类题材电影不变的旋律。在2015年已上映的青春类题材电影中,每部作品都渗透了对“爱情”思想的传达。

影片《左耳》的上半场以社会妖艳女生黎吧啦周旋在许弋、张漾两位男生之间为线索,主要讲述张漾利用深爱自己的黎吧啦谋害“同母异父”的兄弟许弋的故事。影片中间,一场飞来横祸夺走了黎吧啦的生命,面对这样的结局,曾经利用黎吧啦的张漾、深爱黎吧啦的许弋、坚强倔强的李珥将作何种选择,这着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影片下半场又以黎吧啦的好朋友李珥为中心,讲述了李珥在为好友黎吧啦申明正义的同时,了解了黎吧啦生前的男朋友张漾的悲惨身世,并与其擦出爱情火花的故事。除了讲述这几位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外,影片更将许弋和张漾父母的情感经历渗入其中,使得电影在抒发爱情故事情结的同时更具有历史厚重感。电影《何以笙箫默》更为明显地体现了爱情的主题。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男主人公何以琛与大学时候的恋人赵默笙的爱情故事。上大学时,两人本是一对普通而美好的恋人关系,由于家庭的变故,赵默笙在没有告知男朋友何以琛的情况下,不得已离开中国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她们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两人的性格特征就证明了他们彼此依旧爱着对方,两人之间的思念不约而同地成了他们各自的必修课。终于,在何以琛契而不舍地寻找与赵默笙的坚守中,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像《咱们结婚吧》《第三种爱情》这样两部电影,单从名字就不难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爱情内容。《横冲直撞好莱坞》《小时代4》《栀子花开》《怦然星动》等青春类电影作品,故事传达的氛围或悲伤、或欢乐,都掩盖不住爱情气息的存在。

与往年相比,2015年青春系列电影涉及爱情的部分更具有多样化特征。无论故事题材是涉及犯罪、惊悚还是职场,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总能很好的渗透其中,带给人“爱”的慰藉。然而,之所以青春类电影中的爱情具有更好的感染力,主要还是归因于人们对青春时代美好而单纯的爱情的怀念,对青春时代为了单纯的爱,敢爱敢恨的勇气。“质朴与纯真是表现对象最为简单、干净和纯粹的表现特征,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告诉观众,最质朴最本真的是最好的,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2]所以,当初的爱情很简单却记忆深刻。

二、诗意青春的怀旧情结

十年前,属于“80后”的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由于供应不足,亦不能满足“80后”群体的成长需求。近几年上映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则尽可能还原属于这一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由于观赏电影的主流群体是“80后”,而迎合这一年轻群体最好的主题就是怀旧。贾樟柯认为电影“不再试图为一代人代言。其实谁也没有权利代表大多数人,你只有权利代表你自己,也只能代表你自己。这是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是一种学识,更是一种生活习惯”。[3]青春类题材影片内容多涉及现代年轻人的经历,这就增强了“80后”这一主流观影群体的理解能力,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然经历的一部分,有些电影情结甚至无需理解。因为“怀旧电影从来不曾提倡过重现历史内涵的论调。相反,它在捕捉历史‘过去’时是透过重整风格所蕴含的种种文化意义,把焦点放在重整出一堆色泽鲜明的、具昔日时尚之风的形象”。[4]

青春类题材影片适合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在观影的同时,在快乐中完成对自己逝去青春的追忆。

影片《左耳》中的李珥是校园女生温柔坚毅的代表,黎吧啦是敢爱敢恨的社会女青年的代表,蒋皎则代表了富家女生的青涩与懵懂,男主人公许弋是学生时代优秀男生的典型,张漾则是社会青年中游戏人生的代表。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位观众都能找到自己青春时代的原型。《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与赵默笙大学时代的美好爱情,其清新、自然,又不失调皮的氛围背景,又是今天多少大学生恋人之间的完美映衬?电影《港濉分杏泻苊魑的怀旧线索,男主人公徐来为了曾经的恋人来到香港,借助香港这一历史背景,影片中展示了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粤语歌曲与经典的香港电影。作品深挖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差异,展现了香港文化曾经的繁荣对当时年轻人的影响。另外,电影《夏洛特烦恼》毋庸置疑成为今年国产片电影中的一匹黑马,作品以主人公夏洛的一场梦境为线索,讲述夏洛与马冬梅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始不久,伴随着夏洛的梦境,他与马冬梅之间从高中时代的相知相识开始进入观众视野。跟随主人公回到高中时代的还有十年前的大陆流行歌曲与当年的玩伴儿,十年前后的场景对比带来的震撼是强烈的。影片在回味追忆似水年华中,告诉观众什么是“长情”。

青春系列电影中,对曾经诗意青春的怀旧成为2015年电影的一种模式。除了电影作品中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带来的视觉对比冲突外,还有一种现象是超越了电影本身的结构艺术的,那就是对原作品的改编。《万物生长》《小时代4》《烈日灼心》等影片都是在几年前原著作品的基础上改编的,这些原著在当时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追捧,现在可以拿出来改编成电影依旧获此好评,可见这样一批人的青春记忆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十年前的校园歌曲《栀子花开》改编成同一题材的电影《栀子花开》并广受好评,也足以说明每个人青春的珍贵与意义。

三、呵护青春的人文关怀

追求青春与美的主旋律应是青春类题材电影带给观众最深刻的感受。青春类题材的电影以描写年轻人的普通生活为主要内容,这也构成了它“小成本”的深层原因。诠释健康人生的内涵,追求健康的人性美,将年轻人的普通生活展现得有新意和深意,是这类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几乎每一部青春类题材的电影除了它要揭示的表层现象之外,还有可挖掘的深刻意蕴。

电影《左耳》中,李珥用自己的真性情打动傲慢的黎吧啦,使她们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友黎吧啦的离世深深触动了李珥,使她又肩负起为好友鸣不平的责任,而黎吧啦男友张漾的无私、勇敢又震撼了李珥,曾经彼此为敌的两个人变得亲密无间。这部电影不止让观众看到了对逝去青春的追忆,还有张扬青春中对过往的原谅与救赎。《何以笙箫默》中,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赵默笙不得已与何以琛分开了,但是在美国的赵默笙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心,她每天听着曾经和自己的恋人听过的歌曲,收养无家可归的儿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直到她与何以琛再次相识,并重新收获这份美好的爱情,她的善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影片《烈日灼心》以三个自认为犯下滔天大罪的青年人为主人公,讲述他们为求得赎罪与谅解默默做出任何的牺牲都无怨无悔,勤劳勇敢的三人被生活磨砺的比正常人更有正义、善良之心,却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追究。但事情的最终结果是三位年轻人的罪行本没有必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是害怕与畏惧让他们一辈子走不出生活的囚笼。影片中有一丝悲凉,但在电影中对三位赎罪青年为了弥补过错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展现,从另一方面凸显了主人公善良的心理刻画,这在2015年青春类电影中也是较为优秀的作品。《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喜剧题材的青春电影。影片虽是喜剧特色却不浮夸,夏洛因为对马冬梅的偏见,使得两人生活并不幸福。但是因为一场梦境,让夏洛明白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最真,能抓的住的婚姻才最幸福。夏洛重新认识了马冬梅,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开始变得美好。

2015年以青春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作品并不是对日常精神病痛的无病,而是更懂人心的精神关怀。随着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维观念等都与以前有了大的改变。影视剧中传达的人文关怀成为治愈现代人精神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2015年青春题材电影已经在向着人文关怀气质的要求迈进。

四、国产青春电影的影响

2015年,以电影《左耳》《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的青春类题材电影故事以“80后”为主题,迎合了“80后”做为社会观影主体的心理,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电影向大众娱乐回归的有力说明。同时也说明,中国电影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反映一个群体的趣味,更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呼声。这一年的国产青春电影开始更加关注人性,关心青春的记忆,国产青春电影以其独特的时代烙印记录着中国青年的当代生活和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青春类题材电影取得今天的成绩绝非偶然。2013年青春系列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1》《青春派》《一夜惊喜》等陆续上映。2014年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前任攻略》《白日焰火》《我在路上最爱你》《同桌的你》《分手大师》《一生一世》《心花路放》《露水红颜》等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进入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更是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平均每个月会有三部青春类题材的电影上映。《一路惊喜》《咱们结婚吧》《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横冲直撞好莱坞》《小时代4》《栀子花开》《烈日灼心》《港濉贰兜谌种爱情》《夏洛特烦恼》《我是证人》《怦然星动》等作品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

2015年的青春电影,在数量与故事情节处置上,具有显而易见的类型化现象。大部分都是在“校园电影”的基础上,添加对现代生活的延展部分。现时代的国产青春类电影还是不成熟的。针对小成本青春类题材电影的制作,王小帅认为,“讲述个人故事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创作环境,资金困难无法完成历史题材的创作,第五代的阴影下,观众也不成熟”。[5]而且“电影作为光影的艺术表现方式,是不能够成为大众化的娱乐休闲方式的,它是属于一种‘分众化’的产物”。[6]当前的中国青春类题材电影虽然在故事剪辑等方面依旧存在进步的地方,但是很多新生代导演因为电影时长的限制,或力求影片的新奇效果,将电影情节简化或剪辑的过于碎片化。这都严重影响了电影故事的完整化表达。在故事情节的展现中,国产青春系列电影还是没能走出商业化运作模式,很多没有必要出现的暴力、血腥、镜头充斥荧屏,这都不利于青少年的接受与健康成长。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仅要多样化,以此反映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需求,更应该尽力让每一部出产的电影体现一种中国文化符号,要有体现文化发展的大格局意识。

2015年国产青春电影的代表作众多,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也不可否认,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影片在尽力回归温情路线,并体现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类题材电影在国产电影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助推器。

注释:

[1]张洋:《中国青春电影发展流变论略》,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聂楠:《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主题与表达》,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3]程青松,黄欧:《贾樟柯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年版,第 367 页。

[4]陈清侨等译,[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5]王小帅访谈,采访李琳:《王小帅:我要坚持自己的态度》,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第35页。

有关青春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年;青年文化;青春期

青年文化通常是青年将自身从化群体当中分离出来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青年人的种种生活方式。

法国的历史学家菲立普·阿利耶斯发现18世纪以前的“人们还没有我们今天称之为青春期的观念”,认为他们对“童年”,“青少年”和“青年”尚未进行明晰的区分。我们今天区分“青年”和“青少年”的标准通常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独立的生活。在前工业社会时期,“青年”这一概念仅指一个时限不确定的年龄段,它既可以指十几岁,也可以指二十几岁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每个时代,人们对年轻人的看法可能会大相径庭。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年轻人能够成为有真正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一般认为是出现在现代西方社会。美国学者约翰·吉利斯等人的研究认为,大约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才出现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的现在青年概念。也就是说,现代青年的这一概念至今才200对年的历史,它本身就是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在18世纪的欧洲作家,比如卢梭和歌德,他们在自己的文学著作中描绘了对青春期特有的情感萌动,这些对青春期浪漫想象的表达方式体现着那个时代对于青春的理解。

到18世纪末,西方青年观念的改变归根于政治和经济的剧烈动荡。工业革命开辟了一个新社会,引发了一场从乡村到城市的大迁徙。在査尔斯等人的作品中,青年和儿童进入陌生拥挤的城市,并作为苦力和劳工的形象出现。作为代表性的1793法国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明确规定:“任何一代人不得迫使其后代隶属于他”,这在政治上为青年人获得激进的平等权利创造了合法条件。但在那个时代大量的青少年随父母进城务工,或者一开始就出生在城市边缘的阴暗地带,也滋生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这些青少年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或贫困家庭,这种情绪暴动威胁到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青少年”法庭于189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设立,它是专门针对16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由此对青春期这个独立阶段人们开始有了关注。政府和一些帮教人士开始创办更多的教育和教化机构,争取让绝大多数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延缓了少年的成人化进程,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这一特殊的过渡期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为他们提出了一个紧迫的使命。

1904年,遗传学家G.斯坦利·霍尔,著作《青春期》一书的问世,为人类重新认识青少年必经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阶段提供了解释,并且是里程碑式的贡献。他将青春期定义在14-24岁的人群,这个时期是这个群体经历从从青春萌动到成年期的独立过渡期。在他看来,青春期代表一种变化的自然响应,这种变化包括青春发育期当中或者之后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对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青春期充满活力且一去不复返,需要特殊的庇护,学校应该让青年人在这一时期获得应有的发展,青春期应受到同情、欣赏和尊重。霍尔对青春期的阐发在社会学领域和商业主导的大众传媒出版领域也掀起了关注青少年问题的热潮。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青年和青少年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示这一学术动向的标志性事件是:1934年美国社会学协会在耶鲁大学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交由青年人来承办。社会学界的两篇论文《青少年的世界》和《青少年社会学》,提出青少年生活在在不同的世界并创造包罗广泛的社会秩序。人类学家拉·林顿提出青年人有他们自身特有的文化形态。但同时,也有学者会对这种美国社会流行的认为青春期是特殊阶段的观点进行批判。

E.B路透也强调有一种青春期文化,但他同时也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种流行观点戏剧化、夸张化了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剧烈变化,而事实不尽然。他认为有些还在在经历青春期的时候没有出现多少困惑和混乱,过渡的很自然。并进而指出,文化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认为,现代的都是社会的恶化状态没有给青年人提供真实的发展空间,他们处在一种寄生的环境中,这种寄生是被迫的。E.B路透为研究独立的青春期文化提供更多样的社会政治制度,他看到了影响青春期行为的文化阶层、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和劳动法等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于独立的青春期文化的观念还需要落实到社会学层面来解释,它是一个具体问题。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1924年创造了“青年文化”这个概念,比较深入阐释了青春期化文的问题。他发现当时的美国中产阶级的青少年大都热衷于异性的社交,沉浸于消费和享乐,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构建的青年文化关系到从青年期的依赖性向成年期的独立性过度的问题。帕森斯的“青年文化”概念扩展了观察青年社会文化交往的范围,有助于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参与的各种带有社会文化色彩的活动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参考文献

[1] Philippe Aries,Centuries of Chlidhood: a Social History of Famliy Life,transland from French by Robert Baldick,New York:Random House Inc,1962,p29.

[2] John R.Gillis,Youth and History: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European Age Relations 1770-Pres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1,p38.

[3] Michael Brake, Comparative Youth Culture: the Sociology of Youth Culture in America,Britain and Canada, London: Routledge,1995(c1985),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