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父亲猜女儿

父亲猜女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父亲猜女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父亲猜女儿

父亲猜女儿范文第1篇

女儿3岁那年秋天,我买了一兜大闸蟹。煮熟后,我从蟹壳里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着她:“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时,母亲也掏出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丫头,你等等,吃上这一口,再去追你闺女。”我一下子愣住了,立马热泪盈眶。我停止了追逐,乖乖地张开嘴,让母亲把飘溢着清香的蟹黄送过来。泪眼中,我看到母亲手上的老年斑更多了,颜色更重了。

女儿常说:“我跟妈妈、姥姥是在一块儿的。”原来,她看过我的剖宫产疤痕,也看过我母亲的剖宫产疤痕。女儿知道,很多年前,她住在我的肚子里,再很多年前,我住在姥姥的肚子里。女儿的逻辑使我一下子意识到,很多年前,我的母亲也住在我姥姥的肚子里。我似乎一下子悟到了生命的循环和微妙。

血脉里的眷恋

我的父亲旧文人习气很重,对老婆孩子有种深深的宠爱。我10岁那年中秋,他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团圆,就托一位叔叔给我们捎回了礼物:烧鸡、点心、月饼、小吃,还有一个漂亮的大洋酒盒。我抱起盒子,感觉轻飘飘的,就说:“妈妈,爸爸给咱们带了一只空盒子。”母亲知道不是空的,说:“先别拆。这么轻的盒子,你猜猜爸爸带的是什么?”我猜啊猜,还是猜不出来。我们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枝桂花。

那是父亲爬到单位大院的桂树上,专门砍下来的一大枝桂花。当时没有花泥,父亲怕细碎的花瓣干枯,就跑到医务室,费了不少口舌要来脱脂棉,在花枝的底部包了一层又一层,棉里蘸满清水,外面裹上许多层保鲜膜,再套了两层塑料袋,放在这个盒子里。桂花枝中间,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用小楷工整地抄写了杜甫的诗歌《月夜》。

母亲摸着卡片,读着上面的诗句,我成了“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而母亲在皎洁的月光下,憧憬着“双照泪痕干”。那一刻,我躺在母亲怀里,感到无限温暖。从那一刻起,父母间的故事,使我相信并向往着美好的爱情。

误读的父爱

从小到大,父亲都对我很严厉。我一直对他心有畏惧。最近,母亲却告诉我一个发生在多年前的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那年父亲六十大寿,中午,我买了一个蛋糕回家,兴奋地说:“爸,晚上给您过生日,咱吃蛋糕。”父亲瞥了一眼,说:“这是你们小孩吃的东西,我才不吃呢。”我没多想,就去上课了。放学回来,母亲取出蛋糕,上面还有我专门给父亲做的生日卡,上面写了一首诗。父亲的生日过得很热闹,他嘴上说不爱吃蛋糕,但还是把一大盘子蛋糕一扫而光。

母亲告诉我,其实那天下午,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父亲把蛋糕送给了他。离我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父亲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坐立不安,在客厅走来走去,说:“我犯错了,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送人啊。”母亲知道情况后,也焦急起来,两个人拼凑起关于蛋糕的信息。然后,父亲骑上自行车,顶着寒风,满大街寻找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我回家前的一刻钟,父亲拎着一盒相似的蛋糕,气喘吁吁地回到家,以最快的速度,模仿我的笔迹写下了内容相近的一首诗。听完母亲的讲述,我泪如雨下,为我一直误读的父爱。

学会超越爱

我参加工作后,母亲渐渐变老,但闲情逸致丝毫不减。一天凌晨3点,母亲把我唤醒。我困得睁不开眼,问:“妈,有什么急事?”母亲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觉得今天的月亮太好看了,你能跟我去阳台上赏月吗?”没办法,我只得穿着睡衣,迷迷糊糊地跟母亲走到阳台上。母亲望着空中一轮圆月,深情地说:“丫头,你看,今天晚上的月亮多美啊。”我迷糊的内心刹那间清醒过来,双手不由搂紧了母亲。站在乍起的秋凉中,月色美不胜收。

我一直开导我的学生要乐观。一次我收到了一件礼物,是一幅十字绣:一个龇牙咧嘴的小女孩举起胳膊,一位优雅的女士弯着腰,手里拿着针。旁边有一张小卡片,写着:“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因为翅膀折断落入人间,但他们依然心怀天空的梦想。给天使缝补翅膀,他们依然可以飞翔。我庆幸遇见了你,你的鼓励给我重新缝上了翅膀。”

父亲猜女儿范文第2篇

不了解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卡拉夫何以冒死追求冷酷的公主?

一、卡拉夫追求图兰朵的初衷是为了结束血腥的杀戮

鞑靼作为游牧部族,由于常年征战,其王位继承人必定在长期的战事中成长为具有非凡勇气和意志的智者。所以,卡拉夫清醒地知道要面对的公主虽貌若天仙,却冷漠残暴,绝不是平常意义上值得追求的对象。

当波斯王子即将被处死,公主无视众人要求特赦的请求,依然做出处死的指令。此时,卡拉夫对公主的态度只有诅咒、愤恨:必须结束这样的杀戮!卡拉夫决心要冒死一试。卡拉夫的父亲劝说儿子不要冒险,中国的三位朝臣也来劝阻,但卡拉夫决心征服这个冷酷的公主,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结束血腥的杀戮。

二、卡拉夫本性善良,追求的是大义

鞑靼国王铁木尔流浪到北京,已是年迈失明的老人,在人群中被撞倒,善良驱使卡拉夫去搀扶这位“陌生人”,使父子相聚。善良不仅体现在剧中主人公落难之际,也体现在其得意之时,当卡拉夫问柳儿(侍女):“为什么忠心耿耿地服侍我父亲?”柳儿娇羞地回答:“因为,当年在宫里你曾经对我温柔一笑……”卡拉夫当年的这一笑,或出于柔情,或出于慈善,终是善良的体现。

卡拉夫冒死猜谜,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是关系到父亲和柳儿的命运:或父子团聚,或父亲继续流浪。一个是风烛残年的父王,一个是唯一在部族落难之际仍忠心照顾父亲的侍女柳儿。无论怎样,卡拉夫都没有理由为追求“所谓爱情”而离开他们。然而,卡拉夫是王子,是一个部族的杰出代表,他有常人的儿女情长,更要有为部族利益思考的襟怀和为之牺牲的境界,在结束血腥猜谜的“大义”面前,冒死历险是卡拉夫的唯一选择。

三、卡拉夫对图兰朵的同情和理解

卡拉夫对公主的认识,是由憎恨到同情再到爱的过程。卡拉夫对公主的冷酷残忍极其愤恨,但得知公主的遭遇,其态度即由愤恨转向同情:图兰朵虽贵为公主,但每天都在仇恨中度过,都在耻辱中挣扎,异族的侵略夺去了她应有的少女情怀,祖上公主的惨死毁灭了她对爱情的向往。从这个角度讲,卡拉夫认为公主是不幸的、值得同情的。

当卡拉夫猜中了谜底,公主惊慌失措。

而谜底为什么是“希望”“热血”和“图兰朵”?编剧要揭示什么?笔者以为,无论是普世的审美还是爱憎生恨的理念,都要宣扬善良仁爱。不论公主的仇恨有多深,公主的心有多冷漠,都是外在环境使然。编剧告诉我们:善良仁爱是战胜争战的法宝,但人仅有善良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和勇气。所以,编剧创造了一个“图兰朵式”的智慧:要完成这三个谜语的前提,必须是勇气和智慧统一体。正是出于这个动机,点燃公主心中仅有的一点希望的只有卡拉夫。只有卡拉夫才具备“非凡勇气、意志坚定、智者”的条件,只有卡拉夫能从这三个谜底中看到公主内心向往美好和善良的种子。所以,卡拉夫对于公主的认识过程必然是从憎恨到同情,再到对看到公主内心既有复仇的残酷,也有向往美好的挣扎的理解。如果说卡拉夫爱上公主,此时正是“怜爱”的开始。

四、卡拉夫完美的人格结束了杀戮,成就了爱情

公主原本“强大”的内心虽已被卡拉夫的勇敢和智慧打破,高傲和蛮横不再,但她的性格又不允许她立即心悦诚服地兑现承诺,她扑倒在皇帝脚下,哀求不要把她嫁给这个异邦人……杀戮可以结束了,但公主冰冷的心尚未融化,内心残忍的毒草已除,但善良的鲜花还没有在公主内心盛开。面对公主“天下无人可以占有她”的誓言,卡拉夫要赢人、赢心。卡拉夫请公主以猜谜定胜负:若在太阳升起之前,公主知道他的姓名,他愿引颈受死……然而,任何人都不愿意被打败,公主更是如此,于是,公主下令任何人不许睡觉,要连夜查出谜底。

为了避免杀戮再起,中国的三个朝臣带来了一群妙龄少女和诸多财宝,劝说卡拉夫放弃猜谜,远走高飞,卡拉夫不为所动。

探子们抓来卡拉夫的父亲和柳儿。为了保护“老王”,柳儿说只有她一个人知道秘密,并宁死保守秘密。公主不解,问她勇气何来,柳儿回答:“是爱。”柳儿拔出卫兵的刀自刎。柳儿的自杀震撼了所有的人,更撼动了公主:是她对男人的仇恨和报复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子,违背了她的初衷,也让她看到爱的力量。同时,柳儿的自杀,让公主认真地思考和意识到卡拉夫的人格魅力。在正面的较量上,猜中谜底显示出卡拉夫的勇敢智慧;当公主反悔时,卡拉夫自己出谜,宁可断头以示公平,展示了卡拉夫的宽容大度。在侧面的较量上,面对金钱美女,卡拉夫不为所动,显示出卡拉夫的坚韧品质,更有柳儿能够为之舍命,都足以证明卡拉夫的高贵品质。在发生这一切之后,公主的心开始为之跳动,她的防线开始崩溃,她的冰壳开始融化、崩塌……

结语

父亲猜女儿范文第3篇

妻子当初怀孕时,腹中的宝宝是儿子还是女儿,朱良俊并不在乎。他关心的是:孩子身体健全吗?脑子好用吗?如果这两方面都没有问题,OK,接下来就是开发了。父母的责任就是从小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女儿朱橙佳的每一步成长,无不体现了朱良俊“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的信念。作为父亲,他坚信:最好的教育应从父母开始,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因为学校的“营养”单纯,而家庭的“营养”更丰富。所以,在女儿出生前后,他买了不下40本国内外各类家庭教育书籍,潜心钻研。20年来,他始终把教育女儿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从没草率对待女儿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疑惑;总是做好跟女儿在一起的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他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能是空白的,自己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影响。”

对女儿出国留学一事,朱良俊“策划”已久,绝非一时冲动,也非盲目跟风。他认为,国外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他和女儿为这一目标做了长期的准备。当女儿读到高二时,朱良俊觉得条件成熟了。因为他认为国内高三的学习内容基本是高二的重复,没有意义;过于紧张和辛苦的学习压力也毫无意义;女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也都为在国外独立生活学习做好了准备。他鼓励女儿,只要你用其他高三学生准备高考的努力,很快就能攻下语言关。果然,一年后女儿的德语就非常流利,完全适应了德国的学习和生活,成了学生中的佼佼者。

8年二胡,收益无数

女儿从6岁起,学了8年二胡。这8年间,每个周日,朱良俊都要带着女儿从青浦坐车到上海市区去上课,无论风霜雨雪。一路艰辛自不必说,但女儿从中收获的已远远超过学琴本身。

那几年,正是国家抓紧经济建设、社会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每次必走的沪朱线,从很窄小的马路,一次次拓宽,最后变成了高速公路。朱良俊引导女儿观察车子里的人、车子外的风景,感受生活的变化,把握社会的脉搏。于是,学琴路上的见闻成了女儿作文中的常见主题。在初中的一次作文中,女儿写道:“……马路越来越宽,车子越来越小,房子越来越高,到达上海的时间越来越短。”

更重要的是,朱良俊将途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当作教育契机,成功地解决了女儿成长中的许多冲突。

一次,从市区学琴归来,下着大雨,车子已快驶到青浦了,突然有人提出要方便,请司机停车。女儿不由抱怨道,这人真不尊重其他人,大家都急着要回家呢。

朱良俊敏感到这是女儿一个成长的机会,于是,他与女儿进行了下面一番对话

“如果这个人是你,你觉得爸爸会怎么说?”

“你会说,尽量再坚持下。如果实在坚持不了,你会去告诉司机,请他停车。”女儿略加思索,回答道。

“对于这件事,你还想到什么?”

“为了不麻烦大家,上车前就应该解决好。”这是爸爸平时直要求她的。

“你能断定这个人上车前没有准备好吗?”

“不一定。上车前上过厕所了,路上也可能又想上。或者是他突然肚子疼了。”女儿认真地想了一会儿。

“即使都准备好了,但还是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宽容他。”

“所以,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我们事先要充分准备,比如上车前上个厕所,路上少喝水,尽量坚持。但如果确实无法坚持的话,你也可以采取他的这个做法。”

朱良俊用心良苦,他要女儿学得体谅宽容他人,也学会灵活地处理事情。

还有一次,父女俩在市区要转车去中山公园,快到车站时,正好有辆车停靠在路边,他们拼命奔过去,可是车子还是开走了。女儿有点自责:“是我不好,我要是跑得像你一样快,就赶上了。”他们上了后面一辆车。开着开着,他们发现前面那辆车抛锚了,停在了路边,被他们乘坐的车超了过去。

“这个例子太好了。”朱良俊心里一动。当时,二胡水平在青浦已经很拔尖的女儿,发现上海有比她学得更早也更好的,就流露出“我要是早点学就好了”的想法。朱良俊正在寻找机会,让女儿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情:

“今天这个车让你发现了什么?”

“后来可以居上。”女儿很兴奋。

“后来怎么居上?是希望前面的人停下来,出意外?虽然他有意外的可能,但我们不可以寄希望于此。而且,我们自己也有可能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意外。如果前面的车没有抛锚,还在开,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居上呢?”

“有可能,我们加大油门,就可能超过它。”

“对,动力上去了,我们就可能后来居上。”

看着女儿若有所思的表情,朱良俊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生活即教育”,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教育契机比比皆是。

“教育是个合作项目”

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甩手不问,乐得轻松;有的家长则兢兢业业地陪读、陪作业、代削铅笔、代背书包……就差代孩子去上课了。而朱良俊却把教育做成了个“合作项目”。

有一次,朱良俊问女儿:“你上学开心吗?”女儿迟疑着,不知道怎么回答。朱良俊又问:“那让你一个星期不去上学,好吗7…不行!”这次女儿回答得很干脆。“看来你还是愿意读书的,那为什么又觉得不开心呢?”女儿道出原因:考试是个痛苦的事。

朱良俊表示很理解女儿的感受,然后给女儿出了个主意,说:“读书和考试,我们俩人来分分工,你去读书,我去考试。我肯定会考得很好,不会拖你班级的后腿,怎么样?”

女儿当然知道这行不通,老师不会同意的。

朱良俊显得很犯愁,说:“那怎么办呢?我又无法代替你去考试,可我总得为你做些事情吧?”

看到爸爸这么关心自己,急于为自己分忧解愁,女儿的心情好多了。她为爸爸想到了一个办法,以后我需要什么学习用品的话,请你尽快帮我办好。

于是,父女俩有了明确分工:读书和考试都是女儿的责任,而提供学习用品则是爸爸的任务。

比如,女儿说需要一个量角器,爸爸会把这当作提升父亲威信的好机会。他不会去文具店随随便便买一个,平时他一直在用心观察和揣摩孩子的喜好,了解各种流行时尚,下了这番功夫之后,他买回的量角器一定会让女儿从学校回来后得意洋洋:“爸爸买得最好!”

在女儿的成长路上,一直有爸爸的陪伴和支持,学习从来不是她一个人孤军奋战的事情。像学二胡的八年里,除了每次上课陪她外,每天2小时的练习时间,爸爸会推掉所有的事情,专心地陪伴她,并用心地想出各种有趣的招数,让一遍遍重复的练习不那么枯燥。

2个家教小故事猜分

猜分

小学毕业考试前晚,女儿很焦虑,担心着第二天的成绩。这是女儿人生中第一次比较重大的考试,朱良俊知道此时自己能做的就是调整她的心态――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怎么去面对。

他跟女儿打了个赌,说他已经知道她的考试成绩,数学1 00分、外语100分,语文81分,总分281分。女儿不信,说:“你怎么会

知道?”朱良俊就帮她分析,毕业考不是选拔,所以题目不会难。以她平时的外语和数学水平,考100没问题。由于她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学二胡,课外阅读有限,而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所以她的语文考不了很高的分数。看爸爸分析得头头是道,女儿将信将疑,但焦虑程度显然减轻了许多,甚至对明天的考试多了一份期待――爸爸猜得准不准呢?

成绩出来,果然是281分,爸爸猜得一分不差!女儿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猜分”成了父女俩每次考试前的游戏。朱良俊会把自己猜的“绝对分”(各科考试成绩)和“相对分”(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郑重地写在纸上,用信封封好,交给女儿保管。考完试后,女儿才会兴奋地打开它,和实际成绩进行对照。

当然,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要猜准是越来越难了,这就逼得朱良俊平时更深入地了解女儿的学习情况,注意观察她有无异常表现,情绪是否稳定――女儿的考试同时成了爸爸的考试,考他对女儿学习情况的了解,考他对孩子心理的把握。这一次次的“考试”中,朱良俊成绩不错,总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猜分”成功地减轻了女儿的考试焦虑,也让爸爸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挠痒

小孩子好像都一样,常常嚷嚷这儿痒那儿痒的,要求大人给抓一抓。原本,朱良俊的女儿都是喊妈妈帮她挠痒,几次以后,朱良俊看出了问题,因为有时妈妈应声走了过去,女儿却不要她抓了。看来是妈妈的“服务”令她不太满意。

有一次,妈妈不在家,女儿身上又痒痒了,只好喊爸爸帮忙。朱良俊心想,自己一定得服务好,这可是亲子沟通的好时机。他把手放在女儿身上,告诉女儿,现在这只手就是女儿的第三只手,完全听她的指挥。女儿说左,他就向左,女儿说右,他就往右,以极大的耐心配合着女儿的调度,而且力度也拿捏得小心翼翼,先轻后重,这样足足挠了半个多小时,挠得女儿每个毛孔都很舒畅,感觉好极了。之后,给女儿挠痒当然成了爸爸的“专利”了。

在朱良俊看来,教育就如同“挠痒”,要去感知对方的痛痒,所以特别强调互动、沟通,以免“挠不到痒处”。要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听孩子的真话、心里话,以极大的耐心让孩子把心事说清楚。

所以,喜欢爸爸挠痒的女儿知道,把心里话告诉爸爸会更快乐。

4个家教“秘方”

1、定方向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方向与定位很重要。这需要父母做深入的思考,将孩子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朱良俊看到,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盲目追求高分的现象是暂时的,所以,他给女儿定的方向是:成人基础上的成才。“成人”的标准是:讲卫生、有礼貌、能生活、会艺术。“成才”的概念则是:基础宽,专业深。

2、高投入

培养女儿的过程中,朱良俊一直遵循一个原则:没财力投入的事情不做。因为他认为,没有大投入的事情父母很容易放弃,而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就是父母选择、父母放弃。像女儿学二胡时,朱良俊花800多元买了当时很昂贵的一把二胡。而且找到最好的老师,花高价,一对一学习。

3、小宣传

女儿学二胡了,有些小出息了,朱良俊都会在亲朋好友的小范围内宣传一下,如此一来,就给自己“讨”来一些舆论的监督,女儿也不好意思不努力了,大家都更下功夫。

父亲猜女儿范文第4篇

最近《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特流行,不管是老年人、成年人、还是孩子、幼儿,不管是工人、干部、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值得一读。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由英国的世界着名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写作的一本带有深厚的爱的童话书。讲的是一只小兔子和他的母亲攀比自己对对方爱的故事。在故事中,小兔子用自己身体上的部位或动作来比喻自己对妈妈的爱。可是无论它怎样,它都比不过大兔子,因为父母的爱永远比孩子的爱更深更广更远!我觉得这本绘本无论怎样用语言来叙述,都不会比原着更感人,我们学校大门两侧的墙壁上就是这本书的原文。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句普通的话语,让人觉得无比的温馨。因为这是发自肺腑的爱的表达,使爱环绕我们周围。爱这种感情,在中国人看来,应该是含蓄的,即便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表达起来也是羞羞答答的,而父母子女之爱,可能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偶尔所说爱宝宝,或者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问宝宝最爱谁,随着孩子的长大,一些表达爱的动作也随着消失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将他们的爱都倾注到我们的身上,使我们每一天都快乐地生活。而我们却很少向他们作过爱的表达,都是普通的对话,甚至有些无理取闹,根本就没有什么爱的流露。读了这本书才深刻地体会到它确实将父母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使我和看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原来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这其实只不过是一对母子睡前的谈话,但是它们用最平实的语言简洁的动作,把自己对对方的爱表现了出来。使我这样一个旁观者不禁为之感叹:这是一对拥有着多么浓厚感情的母子啊!

的确,爱,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用一生来传授,用一生来表达。不论是真挚的亲情、醇厚的友情,还是浪漫的爱情。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让父母少为我们操心。尤其是做老师的,我们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更应和学生一起做到,在父母疲倦时,给他们端杯茶,捏捏肩膀,轻轻的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精心为他们挑选礼物,对爸爸妈妈说:“生日快乐。我是你们的女儿,我很幸福,我爱你们!”尽量帮父母把晚年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比如带他们去旅游,告诉他们:“我爱你们,一定要过得幸福哦!”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身边的其他人也要有爱的表示,让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爱,人人成为心中有爱的人。

《猜猜我有多爱你》,不仅仅是一对兔子之间的母子之爱,它让我想到了:大爱无私!

父亲猜女儿范文第5篇

记得每年腊八一^,父母就会紧锣密鼓开始准备各种食物,如做香肠、腊肉、酱肉、辣猪头、腌排骨、腌猪肝、腌兔子、腌猪肚等。反正腌腊食品不少于10种,每天家里都充满酒味、香味、腌料味。每当我们看见父母忙碌地准备这些东西时,心里都高兴极了,想着新年可有好东西吃了。有时我们也给父母帮点小忙,捆挂香肠的绳子呀,刷刷肉上的酱呀,把这些肉挂出去晒太阳啊,看着这些叫人流口水的食物,再辛苦我们也愿意。

半个月以后,这些东西就变干变硬了。父母是舍不得轻易煮来吃的,因为除了留着家里过年吃之外,还得送些给大姑小姨等。有时父母不在家,我们几个就商量着偷煮一点香肠和腊肉,不能太多,要是露馅儿会挨骂的。我们吃完后,把锅和碗等一切罪证都清洗干净,父母也分不清哪挂东西少了一节,我们几姐妹相互告诫,谁要跟父母告状,罚她洗三天碗,并欺负她。

父母忙着置办年货无心管我们,母亲用河沙在铁锅里炒胡豆、花生、豌豆,我们就围着锅台看她炒,想学点手艺,也想趁父母不注意时,抓一把放衣服口袋里。母亲也不留意我们的小动作,忙碌地干着活。晚上睡在床上,我们就在被子里边笑边偷吃这些炒货,开心极了。

腊月二十五,母亲开始安排做卫生,扫灰尘,清洗被子、床单、罩子;腊月二十七开始安排我们洗澡洗头,她说二十七洗病疾,把今年的所有病都洗净,来年不生病;二十八和二十九这两天什么都不洗;大年三十这天不洗澡,但晚上必须洗脚,母亲说这天把脚洗干净了,一年到头走到哪里,哪里都有吃的,不会饿肚子,还吃得很好。

在这几天中母亲要做烧白,甜烧白两片肉中夹豆沙;咸烧白肉切得薄薄的,下面放芽菜,都很好吃。还要做枕头粑粑,肉剁碎加入豆粉、盐、花椒面、姜末、葱拌好,做成长方形的条状,再用蛋黄拌在瘦肉表面放在蒸笼上蒸好。还用炸酥肉和枕头粑粑一起做成色香味俱全的一大盆汤,上桌时在汤里放上一些豌豆尖叶子,又清香,又化渣,又爽口,真是肥而不腻的一盆好菜啊。

大年三十,过年一个桌子上少说都是十五六个菜,香肠腊肉等各种腌腊食品不少于五六个。还有木耳凉拌鱼,再加上糯米饭、凉拌菜简直是太丰盛了,这个菜还没有品出味道来又上那个菜。直到吃得肚子胀,打饱嗝,满脸通红。桌子上大人们划拳热闹得很,猜神仙,把胡豆放在手心,猜不到就喝酒,我们小孩无事可做,只能看大人们划拳猜神仙。下桌后就去放鞭炮,父母就收拾碗筷。

哪里像现在,过年就出去吃,懒得做。费力费神又麻烦,麻烦的是大家不愿意洗那么多油渍渍的碗和筷子,更实际的是这些年轻人不会做许多传统的菜,如烧白、酥肉、枕头粑粑等,烹调技术也差劲。当然懒人也有懒福,向馆子进军咯,出去吃多省事啊,父母也老了,吃不了多少,儿女们安排吃的就行了。

小时候过年没有麻将打,没有电视看,年饭吃了大家聊天,等到晚上十点左右,父母把屋里收拾干净,大家洗完脚各自上床睡觉,就算过完年了。

过年钱都是父母清早放在我们枕头边的,只有5毛钱,没有红包。现在的孩子得红包甚至连谢谢都没有,认为是父母应该给他们的。现在过年基本都是各自过,儿子去岳父母家过年,女儿去婆婆家过年,老两口自己这边算过年。现代生活,顺心就算过年吧,老人也不会计较这些年轻人的过法。

现在的年轻人,过年可以从初一到初六都在麻将桌上;不打麻将的年轻人嘛,过年是外出自驾旅游或者结队出去周边玩耍。今年我包了四斤饺子,放了三个五角硬币,让他们去吃。女儿说包什么硬币啊,那么脏。

多么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