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院校财务审计

院校财务审计

院校财务审计

院校财务审计范文第1篇

1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及成因

1.1高校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办学资金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不能如实反映高校财务情况,由此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由于高校扩张,产生了大量财政拨款之外的商业贷款,造成高校财务资金吃紧,为了融资或者为了别的目的,高校财务会计依然按照“以收定支,不编赤字预算”的要求处理,由此导致高校负债不能正常反映在日常会计信息中,掩盖了潜在的财务风险,若控制不力,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爆发财务危机[1]。

1.2多元化的办学经费筹资方式使得高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难题。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基建项目投资的增加,单靠正常的国家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由此出现多种自筹资金方式,这些资金在高校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并且,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新增收费项目,收费增长是必然的趋势,如果政策把握不准、管理控制不力,违规收费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1.3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不到位,导致资金损失和资产流失。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从学校到院到系,内部层级众多,资金分散,实现全面监管存在很大困难,从而导致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乏力,容易造成资金损失和资产流失。

1.4高校在校办企业投资方面存在很大风险。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校办企业都是学校的全资公司,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来看,高校对这些校办企业将在法律和经济上承担无限责任。很多学校对校办产业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分散,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导致大量投资无回报。此外,部分校办企业管理不严,违法违规问题较为严重。部分高校对外委托理财、购买股票或开展合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违规出借资金、擅自担保、决策失误、上当受骗都有发生,还有的涉嫌犯罪,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财务审计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另一方面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而内部审计机构由于直接设置在高校内部,对于高校财务监管无疑更有效且快捷。但由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问题,导致这些内部机构无法有效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高校内部审计不规范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总体来说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章程、准则以及标准体系等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2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就我国的情况来看,高校的治理结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审计部门是辅助高校内部管理的机构,称之为“审计室”或“审计处”。在业务上,审计部门除了接受主管财务的副校长管理并定期向其汇报工作之外,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行政设置上,有的高校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部门的监督机构,或者将内部审计挂靠在纪检部门,有的高校甚至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这样的机构设置无疑让审计应具备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2.3审计对象正在日益复杂化,但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仍然比较单一现阶段,高校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既有政府部门拨款、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拨款,也有各种开展非独立经营活动取得的经营收入、对外投资收益、捐赠收入以及学费收入等。各种资金虽然在财务上可以做到单独立项、单独核算,然而实际使用时很难分清一项经费支出的归属。并且,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事后审计,较少涉及到事前、事中审计,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审计评价的真实性和应有的内部审计绩效。如何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管好高校的财务,审计监督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2.4高校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要求由于财务审计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高校往往容易忽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提高,更谈不上引进相关人才。现在的内审人员多是财会出身,缺乏专业性的审计指导,有的高校财务人员甚至缺乏财务审计人员应有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得内审工作很难应对教育系统内日益涌现的经济难题。

3面对新形势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应做的努力

3.1转变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由于高校在运营中,既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又不能完全市场化,必须服从大学的培育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2],所以财务审计工作必须要保证高校的财务工作能为高校的这些职能有效的服务,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建立健全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都处于附属地位,不仅是部门设置上附属于高校财务部门或纪检部门,在从业人员上也缺乏专门的审计人才。虽然高校内部审计较之于一般的国家审计确实有其特殊性,但这样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显然很难做到客观独立。因此,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从附属部门中独立出来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

院校财务审计范文第2篇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尚未形成体系,基本是依照内审审计法规体系中有关审计程序、审计目标责任以及审计文本的要求实施质量管理和考核。审计质量控制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控制内容和关键质量控制点,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目标不明确,审计责任意识不强,责任制流于形式。

提高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要明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要求。紧跟学校发展目标确立审计重点,结合预算改革,通过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评价,重点检查经费支出和使用效益,控制支出分散和算是浪费现象,了解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偏差,并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其次要强化审计现场过程的管理。主要审前准备、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议及调整;执行审计方案开展现场审计。第三要加强审计现场过程的监控。主要通过检查和复核的形式实现。监控的主体一是审计组内人员,主要审计组长或其授权人;二是审计组外人员,审计部门负责人或质量检查人。

第四是加强审计现场过程的诊断和优化。过程诊断是对业务流程的诊断,是通过利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过程进行研究找出流程中的“症结”,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过程改进的依据。

预算执行审计不同于其他类型审计,强化审前组织准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等环节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有效的准备和分析,才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质量。了解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单位人员计划编制和实际编制情况,所属单位、类型、了解年度预算编制、批复和调整情况、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支出及其构成、往来款项及其构成、资产规模及其构成,收费项目、标准和收入规模等、专线资金安排的项目数量、自己规模,计划完成期和实际完成情况,执行的会计制度、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等,摸准基本情况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总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为深入开展审计创造条件。

第五要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逐渐成为审计工作中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预算执行审计应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转变审计方式,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导、事中和远程审计的有机结合转变,研究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建立审计信息平台,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及内容建立审计数据模型,设计预算执行审计模块,并积极探索实施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督和动态监控。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尝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行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整体安排;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强化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统一组织实施的管理;实施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部门的自查自纠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建立具有预算执行审计特点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通过案例方法、建模方法、逻辑论证、试验方法以及计算机仿真等,对数据根据其形式不同运用不同的建模工具方法进行处理”,从中寻找规律,获得正确的演绎判断评价。

第六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并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一定的审计过程、审计行为乃至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的活动”。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进行持续、适当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预算执行审计能够按既定的标准运行,克服随机因素、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信誉具有重要的意义。

2.推行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建设。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预算执行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1)更新思路、加强宣传。

为搞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应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只有破除传统审计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

(2)积极探索、完善制度。

在遵循《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要求和本学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现状以及审计部门的综合执业水平,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公平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对高校本级及下属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提供制度依据。

(3)关口前移、全程跟踪。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必须事前介入,才能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各项资金的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和管理情况,这些直接影响着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应该通过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程序,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和过程控制;通过对预算管理的跟踪问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整合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共享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协调各方面关系,营造和谐的预算执行审计环境。

预算执行审计涉及面比较大,业务比较复杂。因此,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审计人员学习财税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审计技术,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字表达和文书写作能力,促进审计人员核查、分析、撰写等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使审计目标最终能实现,审计成果得到最有效的运用。三是整合审计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倡导团队意识,以此来增强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能。

(2)借助外部力量开展高校预算执行审计。

我国企业年报每年都要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审计经验,有效的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虽然高校与企业有很多不同,但从经济性质和内涵看,仍有不少地方可以相互借鉴,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企业的经验,运用到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中来,可以确保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效果。

(3)内外审计相结合,成果共享。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建议采用内外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学校校级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并采取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学校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审计和所属的二级核算单位、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核算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审计由各校内审机构组织实施。经了解,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以上方式,审计效果明显。

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一级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在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的跟踪审计的成果,也可以结合内部审计开展的其他类型如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等项目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可以采用“交叉审”的方式,主管部门组织所属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成立“预算执行审计组”,对下属各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几年的时间轮审一次,既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审计人员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团队沟通协调和合作,保证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执行效果。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公开制度

院校财务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内部审计;优化策略

在当前经济不断变革的形势下,高职教育院校内部经济事项变得越来越多,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提升。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核心目标在“防范纠正”,以事后整合审计、内部审计为主要形式,却没有充分发挥出审计校园财务风险、防范风险等功能。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思考。

一、现阶段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部分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审计手法与模式存在滞后性问题,为校园内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诸多限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侧重进行校园内部财务管理的审查工作。主要是指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校园内部各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严重忽视了相关审查流程的重要性。其二,主张进行事后审计工作。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其实质就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而事后审计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放置于财务预算编制及具体的执行方面。其三,习惯运用过去传统的审计手法。由于受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限制,部门先进的内部控制技术及抽样审计技术无法在高职教育院校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引发了高职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问题。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具体策略

(一)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技术能力

高职教育院校若是想要落实好内部审计外部化工作,就需要及时落实校园内部财务编制及具体审计工作机制[1]。通过有效综合财务项目的资金预算,资金数额设定、资金的流动方向及经济收益等诸多因素为前提,切实规范好校园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来有效提升资金预算的利用率。同时,高职院校需要落实好财务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针对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及后期维修保养等工作,应用先进的数字化审计手段,展开审计工作。因为现阶段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基本都是合格的。以计算机网络终端为物质载体,积极落实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及相关数据收集等。与此同时,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及时扩大校园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在全面保证新课标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高职人才的培育成本。

(二)科学合理配置高职院校内部外部审计资源

当前阶段,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落实内部审计外部化工作过程中,我们不可以简单的将内部审计外部化工作转变为审计工作的外包,而是需要将内部审计外部化看作是汲取优异经验的空前机遇。不仅要积极引入外部审计,提供更为高品质的审计服务,满足强化高职教育院校管理、财务风险防控、提升资金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还要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审计工作中,全面协助并从中学习积累宝贵经验[2]。在进行引入外部资源后,及时进行分工合格,不断优化教育院校内部与外部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率。在进行实际一些问题时,高职院校需要尽自身最大限度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在进行完成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需要及时将校园内一些无法独立完成的财务审计工作,合理的外包给经济市场中的审计机构,并及时对外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管,以此来保证其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科学谨慎的选择是否引用外部审计服务

高职教育院校在进行实际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需要及时引进外包服务。但是在实际引进前期,我们需要依据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谨慎科学的进行选择。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事先对引进外部审计工作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次的论述。此举主要是全面顾忌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与资金回收利益,在全局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再次进行最为科学理性的选择。其次,教育院校在决定引入外部审计后,还需要将是否可以提升审计质量作为评判标准。充分结合校园内现有资金,不但强化校园管理、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质量。专业审计人员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而为院校的后期发展提供一个更具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四)不断加强自我与外部的交流沟通

通过有效强化校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切实保证外部化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经验汲取。必要时需要将其合理引入至市场内部审计机构中,在实际合作协议中突出监管流程与具体操作方式,并积极派遣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联系沟通与工作监督[3]。需要在有效利用审计内部外部信息资源的前提下,高效落实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外部审计的协调性,尽可能保证内部审计的完整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高职教育院校还需要在合作协议中实现限定审计结果的错误比例,及审计结果误差的责任分配,以此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外部审计外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形势不断变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院校的扩招范围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有效强化高职教育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管理,可以切实改善与优化校园内部教学经费和研究资金管理,进而全面保证校园内部资金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抑制高职教育院校内财务问题。

作者:曹承敏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瑞聪.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以高职院校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6+8

院校财务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财务;二级学院;预算;制度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日常事务越来越多,为克服“集中管理”带来的弊端,实现理财重心下移,提高学院自主办学、当家理财的主动性、创造性,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校都实行了校院二级财务管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强化内部管理、开源节流、树立成本意识、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是一种委托制,委托人和人各自目标不一致,且信息不对称,人往往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机会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利己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从而降低组织运行效率。因此高校实行校院二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二级学院随意扩大消费基金,创收资金逃避学校财务监督而自收自支,截留应缴学校创收收入等。调整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管理,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下。

一、校院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渐引起学校各个层面重视的一个过程,因此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

财务规章制度是贯彻执行学校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收支计划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目前国内各高校全校性的财务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但高校对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在逐步下放财权给各二级学院时,二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却未完全形成,导致各二级学院支出控制无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创收和分配缺乏监督。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创收的这部分经费在收入和分配的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于二级学院的创收、花费,只要不违背学校大的财务政策,学校将不作干涉。由于二级学院不允许设立财务部门,经费管理人员也由行政人员兼任,没有合适的机构和专门人员来参与学院创收和收费的核算管理,这部分经费的收入和使用较容易形成暗箱操作。有的学院主要是由院长说了算,在学院创收管理中只管学院缴纳到学校的部分,对于学院自己的开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学院的大部分教职工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一般不参与学院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学院的财务等方面的工作只有极少数人在控制和管理,难以对学院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二级预算管理不完善,费用支出失控

目前,国内高校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多是根据学校总体经费规模的大小结合各学院师生人数、工作量等情况直接确定学院各项经费预算。在预算的执行上,多数高校只对其二级学院进行总量控制,未要求二级学院编报经费使用计划,也无法落实对具体支出项目的控制。致使部分二级学院出现业务招待费、劳务费等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过大;部分领导将二级学院的经费变成自己的专项经费,按自己意愿支配等不合理现象。尽管对于账目的明细与发票的正规化都有规定,但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法真正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

(四)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评价机制缺失

经济责任审计效果不理想,失去应有监督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离后审,审任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离任后,才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这种事后审计,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未经审计,照样可以任职,对查出的问题也不好处理,审计结论难以落实,审计容易走过场,起不到威慑作用,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显得无足轻重。二是高校属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社会,又由于中国自身社会的“人情化”特点,导致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失去了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三是由于未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对经济责任也难以作出准确、具体的分析,因此难以作出准确的审计评价。

二、加强校院二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学校培养人才水平和实力的大背景,要求我们务必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严格规范经费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一)学院领导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经济组织管理的每一环节,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校院体制改革,学院具有了充分的办学、财务自,经济活动的日常管理更多的由学院自行把关,内部管理控制日显重要。学院领导应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控制意识,学院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院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包括经济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审核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等,以保证以学院为中心的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保证二级学院的各项收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完善学院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高校应以学校财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学院内部机构,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学院财务管理体系。学院应形成主管领导监督和教师民主监督相结合的体系,资金管理、财产管理要落实岗位责任制,经费支出分项目落实审查部门和主管领导,强化监督的有效性,同时应实行财务公开,通过教师民主监督使其保证透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院的财经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是本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学院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负责,负责管理、监督本学院各类经费使用情况;年度经费的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经济事项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强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学院的年度财务报告、学院提出的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学院内教职工收入分配方案等均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三)建立二级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推进二级预算管理是执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保证。建立学院二级预算管理体系,就是要形成一套明确预算管理职责,严格预算管理,强化支出控制的预算体系。

建立二级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执行、监督等具体工作方面应与现行的管理体制相协调,才能使分权财务管理体制真正发挥其制度效应。应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二级学院预算。方法上可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编制方法。一方面,学校应统筹兼顾,科学测定二级学院收入预算的有关定额标准,用标准定额和学院人数来确定二级学院预算收入数,并下达二级学院的经费指标。以人数、定额为标准,有利于引导各学院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模,防止资源闲置,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增加了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让各二级学院根据各自的事业发展,提出经费支出预算,院领导应将预算管理当作学院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来抓,对预算项目逐项审查,对预算指标逐项核算,对预算方案反复进行讨论,使预算指标科学、合理,成为指导学院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据。可建立以“成本费用中心”为基础的责任中心,落实责任制,层层分解指标,以有效地控制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按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可分为人员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学生活动经费、行政办公经费等。与教学直接有关支出确认为成本,直接记入教学业务费用,鼓励支出直接用于学生的设备费、资料费、差旅费、学生实习见习费、低值易耗费、就业指导费等。对与教学间接相关的支出确认为费用,构成教育的管理费用,如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等,对间接费用支出则进行支出比例控制,确保教学支出,减少费用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遵循预算管理办法和财务收支审批办法,必须在预算指标范围内合理安排好资金。不仅要重视预算审定、批准程序的规范化,而且要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检查,从监督检查中了解学院预算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二级学院预算的进一步完善,建立起学院制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新体系。

(四)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后,为强化学院的自主管理,调动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加强目标管理制度。各二级学院虽然学科不同,但存在着很大的共性,其目标体系应大致相同。根据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不同学院和学科发展差异等因素,提出每学年各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督促各二级学院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采取考核指标与学院经费挂钩的办法。即年初由学校为二级学院确定若干个目标考核指标,年终由学校对各二级学院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达到既定目标,经费全额拨付;超额完成给予奖励;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考核指标,扣罚一定比例的预算经费。

(五)强化学校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

学校的财务部门是管理部门,其本质上更是一个服务机构,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服务。学校实行财务二级管理后,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则必须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职能,将过去的直接管理、核算向服务、协调、考核转变。除加强对学校统筹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核算、监督管理,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外,也应当为二级学院提供核算服务,考核监督二级学院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向二级学院提供经费运作信息,当好学校领导和二级学院的参谋。根据二级核算特点,逐步建立以教学单位为主体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完善会计信息,以加强对各学院、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核算、评价分析和监督。一方面,利用计算机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学院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严格控制流向,一旦发现问题,立刻预警;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学校内部局域网等工具及时将各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学院,使他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合理作出相应决策,搞好预决算管理,合理配置学院资源,提高利用率。

(六)强化审计监督,建立检查、监督和整改的长效机制

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可以由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学院内部的经济活动,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和稽查。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控制度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此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保证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除了严格的内部审计外,还可以借助必要的外部社会性质的审计控制。外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可以改善会计控制环境,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结合建立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和高校经济监督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比如扩大任中审计比例,逐步将离任审计转向任中审计为主,前移监督关口,将审计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使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创新高校经济活动的检查监督工作,主管部门监督与校内师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形成检查监督和整改的长效机制,使可能发生的问题得到预防,已经发生的问题得以及时纠正和整改。

总之,在新形势下,探讨并推行高校的二级财务管理,规范二级财务管理行为,对于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建立科学、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随着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深化,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友棠.高校二级财务核算模式及其监控方式设计[J].财政监督,2003(9).

[2] 祝红霞,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事业财会,2005(2).

院校财务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实施

过去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短、在校生规模小,财务管理普遍为一级管理。但目前高职院的在校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有的不次于本科层次的院校,因此对高职院系进行二级管理越来越必要。其中,二级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根本,但是在实施校院二级财务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的实施的突出的问题

(一)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尚不规范,任何一级财务管理都难以兼容实践二级管理,二级财政管理难以保障。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也缺乏民主治理和信息披露要求,导致二级管理上难以实施,导致学校二级财务管理是财权控制的弱点,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二)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不科学

首先,编制财务预算按照的财务预算标准是不明确的,在编制预算,而是根据学校的年度预算总额,根据二级学院规模划拨,很少考虑到二级学院的发展计划和具体任务。其次,预算执行力是不够的,二级财务预算很难实施具体的细节预算,只能进行总量控制,容易导致预算不符。

(三)二级财务经济责任制不足

实施领导经济责任制是二级财务管理的保证。但现在很多高校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不足,二级学院的经济责任制缺位。直接导致许多领导人基本上只是享受自己的权利,但没有尽真正的责任,经济责任制难以实现。

(四)二级财务分析评价不具体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普遍存在的是重一级财务分析,轻二级财务分析,财务运作过程中深入进行财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影响二级管理成本结构,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二级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性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导致二级财务管理系统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导致无法判断财务管理的优劣1。

(五)二级财务管理能力不到位

大学财务管理团队一直具有金融知识水平低的特点,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报销模式,缺乏财务管理的先进意识,财务管理的存在监管不力,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是身兼数职,加上对会计知识的缺乏,使得很多工作不清楚的地方,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对财务管理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影响。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重难点问题的创新对策

(一)完善校院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高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分层次建立校院二级财务管理的相应制度。首先在学校开发宏观财务管理制度,权利和义务以及各自的职责是各个二级学院需要明确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制定有益的一些学校发展的金融政策,如收入分配政策,资助政策的调整。在不违反学校统一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前提下,二级学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按照既定程序开发各项管理制度和财务规则和其应用的具体措施,并加强民主管理,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另外,根据“问责制”的业务需求,建立了业务层面的财务会计制度按照基本的会计实务的要求,制定出一套相关的系统。

(二)合理划拨二级学院预算经费

实施二级财务管理之后,学校应根据财力资源,将教育经费分配给各个二级学院作为办学经费的一部分,负责管理和使用。必须首先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学科性质、整体实力,尽量公平合理,并能促进发展。其次,确定资金分配项目,按总体预算分配,包括教师费用,教学科研费用的工作,一般行政开支,学生事务资金等等。此外,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专项资金,如重点学科、优质的课程和其他建设资金等等,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申报和审批下发。资金分配的具体标准应结合当前的二级学院细化任务,根据多项任务预算合计批准。

(三)加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实施

学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校学年生涯与发展规划,遵循“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2,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根据二级学院的财务资金预算办法,发行预算的通知,按照学院的发展规划,并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学年预算报告,按照领导责任和义务,在学校联合讨论之后,通报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确定之后,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打破或改变,以确保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学校财务部门控制预算执行中,严格限制非预算事项的出现,同时提供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顾问,确保全年预算的顺利执行。

(四)加强二级学院财务审批

首先是明确人事和财务费用的批准机关批准权限。明确批准范围及获授权人士批准的形式业务、程序、责任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其权力下发规定,授权审批,核准人员的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以确保适当的授权,提高审批质量。随后,审批过程中的财务费用审批。职业学校发生的财务费用,必须按照程序,在设计过程中建立的批准,如果批准人品职位高于审计人员,应该首先上审核。第三,财政支出的审批主要是为了在财政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包括金融的内容和数据的实际财务成本的原始凭证,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第四为个人财务审批。财务费用审批制度必须尊重原则,即平等的权利和责任。在审批制度上指定审批人的义务和责任。

(五)加强财务管理宏观调控

(1)加强事权与财权相统一

下放财权的前提是将事务决策权和执行权下放给二级学院。二级财务单位编制预算时必须弄清楚学院对学院在事权处置上有无新的授权及其程度,然后根据变化了的事务决策权和执行权提出新年度财务预算草案,供学院和学院领导参考和讨论。既不能事权大于财权,导致事务缺乏财力保障,也不能事权小于财权,导致财力过剩胡支乱花。

(2)加强财权使用与财权监管相统一

财权下放后使用和管理问题突出,学校将财权下达给学院,如何使用、何时使用、使用多少、用在何处等财务部门应进行审核、监督和控制。学院财务部门预算指标下达到学院后,需要确保学院使用符合财务规章制度,票据所列事项与实际工作是否相一致、票据本身是否合法与合规;何时使用、使用多少是否严重超进度使用预算。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试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8): 30-37

相关期刊更多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校园文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漓江出版社

校园英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