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氧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时间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职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很多,并且范围也比较广,将这些运动项目总结起来主要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大类,本文主要从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含义和提高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的训练进行了阐述和建议。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训练

一、 含义

(一)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与代谢功能有极大联系的一项运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不缺乏氧气的条件下的耐力运动。运动员从运动的开始阶段到结束阶段,所消耗的氧气含量与需要的氧气含量相等,所以不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的运动,有氧运动具有连续、时间长、节奏感明显、技能性不高等特征。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最注重的不是运动的高难度、高技能,而是运动的高耐力,一般的有氧运动主要包括健美操、自行车、网球等运动。

(二)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刚好相反,无氧运动是指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氧气的缺少,让体内的乳酸堆积的情况。在一些快速的起跑比赛里面,由于运动的快速性让运动员体内的糖分还没及时的得到氧化,在运动的过程中堆积的乳酸不能够及时的被消耗掉,就会致使运动员在比赛或者运动之后身体产生酸痛感。无氧运动的运动速度过快,运动量大,不适宜作为健身的长久之策,常见的无氧运动包括短跑、跳远等剧烈运动。

二、提高有氧能力的训练措施

(一)持续负荷法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要想使得有氧耐力得到提高,最关键的着手点就是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氧气的吸入量问题。运动员可以通过周期性训练来提高氧气的吸入量和利用量,但是这个周期性训练过程中的速度务必要在标准有氧运动的区域内进行。提高有氧运动的氧气吸收量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持续负荷法,这种训练方式就是针对运动员的体质、运动的类型进行长时间的速度训练,但是每一次进行负荷的时间不能够低于30min。倘若运动员具有的潜力和资质较深,并且运动质量也较高,那么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负荷量,让其保持在40min左右。持续负荷法是针对距离比赛时间较长的运动进行准备工作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主要针对运动员在参赛之前的训练准备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尤其重要。

(二)反复练习的间歇训练法

倘若要让训练时身体的机能处于最佳的状态,训练的过程里面主要针对的因素就是氧气的需求量。对于100-200米短跑这种无氧运动的比赛方式可以作为有氧运动的反复间歇性训练,这种突然性的剧烈快速运动能够让运动时的吸氧量增加到高峰,达到氧气吸收的顶峰。对于这种快速短跑的运动进行多次重复的间歇性训练,让体内的乳酸系统积极的配合到训练的过程中来,倘若将这种训练方式坚持下去,将会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技能运转能力,让运动员不会觉得缺乏氧气,调查显示,每天坚持让运动员在30min的时间段内练习30-40次的短跑的效果超过运动员在长时间每天训练更加有益。

(三)个体乳酸阈评定法

在进行有氧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有些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运动员自身来进行评定,找到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值,这种数据的获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运动员除了进行反复练习的间歇训练之外,还可以每天进行长期训练,长期训练的速度不超过个体乳酸阈。换句话说就是倘若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为5.2m/s,平均速度为70%,那么这个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的心率就会达到20-24次/10s,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这个运动员每天训练的时间务必控制在120min之间,这种从运动员自身出发寻求训练的最佳时间和速度的训练手法是最适合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的。

(四)心率检测训练法

通过检测运动员的心率判定运动员每天进行训练的时间段和每次训练过程中应该保持的速度。通过提高和降低运动员的心率,使其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心率得到更好的恢复,并且尽快让心率保证到60%-70%之间。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运动员将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二者结合起来,使得运动员在前一段时间内进行不间断的有氧运动,让心率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再运动过程中进行无氧运动,让心率下降到一定的时间段,这样的训练对进行长跑比赛的运动员而言,是极其有效的训练手段。

(五)高原训练法

运动员在缺氧的条件和环境下,就会刺激体内的ATP,使其很快能够进行再合成。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就是增加运动员吸收和利用氧能力的手段和途径,针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切忌不高太急于求成,一定要针对一些技术不高、但是运动量和时间比较大的运动进行训练。这样能够刺激机体的运转,促进氧气的吸收,让运动员对无氧的环境能够产生一定的适应能力,并且降低与运动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的血乳酸值。

三、提高无氧能力的训练措施

(一)快速减重

无氧运动的训练与身体的脂肪有很大的联系。快速减重是在一些无氧运动里面获取胜利的有效的措施,因为在快速减重的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脂肪逐渐减少,体重也明显的下降。针对无氧运动的项目性质可以看出,无氧运动大都是一些跳高、跳远等高技能的运动,比赛前进行快速减重对运动员获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快速减肥的过程中也不能够毫无顾忌、无科学依据的进行无氧运动。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膳食,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血量不足而晕厥的情况出现。一定要通过专业的人员对运动员进行饮食的控制,保持营养的均衡。

(二)提高乳酸忍耐力

无氧运动的主要特征就是运动员经过大量的运动之后由于摄入不到过多的氧气让体内的乳酸沉积,导致身体的肌肉产生酸痛感。对运动员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多练习时间相对较短的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运动练习的频率,并且每次练习在中间的休息之间都可以慢慢的减少。这样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提高运动员在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因为吸收不到氧气而致使乳酸堆积时的忍耐力。

总而言之,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是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并且提高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也很多,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几种。相信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但人们的研究步伐却不停的趋势下,将会研究出更多关于提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有氧运动时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氧体育锻炼;生理作用;心理作用;体育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对青少年的健康予以关注,因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到青年自身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与社会的和谐。有氧运动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以及社会的体育运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有氧运动,我们不进可以得到优良的身体锻炼还可以得到优良的心理锻炼。国家要求高等院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所以高等院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还要培育学生监看更多体魄。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有氧体育锻炼的相关课程是非常的必要的,它可以带给高校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体验,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成绩。

一.有氧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

有氧体育运动也可以被称作有氧代谢运动,从字面上来理解有氧运动就是在有氧代谢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运动。在有氧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有氧气参与运动还要求全身的主要肌群都能够共同作用,参与运动。有氧运动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有氧运动的运动时间较长,其次有氧运动的运动是由规律的。有氧运动产生作用的主要对象时心血管系统,通过有氧运动心血管可以更加有效率和有质量的将氧气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包括了步行、快走、骑自行车等十一种。将有氧运动与举重、赛跑等非有氧运动相比,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不高、有节奏、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在昨晚有氧运动以后还有余力做其他的运动,它是一种比较恒常的体育运动。

二.高等院校开展有氧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在保持身体健康方面,有氧运动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有氧运动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健身运动,它可以通过对身体各个功能的改善来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坚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一方面可以改善人们的生理机能、提升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改善呼吸系统、改进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

(一)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根据上文我们知道有氧运动就是指在有氧代谢的情况下,通过调动全身的肌群来进行体育锻炼,而有氧运动又具备运动时间长,运动过程不间断的特征,所以在这种长时间的有氧耐力运动下,可以懂心肺系统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改善心肺的功能。所以说进行有氧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氧气供应充足、迅速,从而始终保持良好的功能状况。

高校生进行有氧运动同样也可以对心肺功能产生刺激,改善心肺的功能,保持心肺系统以及身体其他系统的良好的氧气供应,使身体始终处于良好的、有活力的状态。

(二)有氧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在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气以及心血管系统输送氧气方面,有氧运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它可以通过组织有氧代谢使得氧气被充分的利用。众所周知的是我们的身体在运动的状态下吸收的氧气要远远的超过在身体静止的状态下,一般情况下,身体静止状态下吸收的氧气只有运动状态的吸收氧气的八分之一。所以我们可以说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人体获得充足的氧气。

(三)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有氧运动对血液指标也具有改善的作用,它可以对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造成影响,一般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来实现的。而且有氧运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氧运动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来进行选择和运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四)提高学习成绩

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氧运动可以使高校生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有氧运动锻炼,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减缓学习的紧张感缓解学习的压力。通过有氧运动可以调整高校生身体各个部分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始终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让大脑得到休息,从而提高高校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可以保持高校生的身心健康。

三.建议

在高等院校当中,高校生应该设立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计划,按照计划的节奏进行生活的学习,要保持劳逸结合。高校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有计划的学习习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高校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改善心肺的功能,让高校生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学校应该改善过去单一的有氧运动模式

我们知道有氧运动包括了步行、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多种模式,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将多种类型的有氧运动模式引进学校当中,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种的锻炼需求。过去的高等院校中的有氧运动模式都比较的单一,这种方式是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是不符合时展的需求的,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对这种现状进行改变。

(二)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氧运动教学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有氧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在现在的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方法当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就使得有氧运动的积极作用无法全部的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四.结论

高校生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执行大学生多功能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我们应该在高等院校当中积极的开展有氧运动锻炼活动。通过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想法,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晶.将BODYJAM引入高校有氧舞蹈课的现状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有氧运动时间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运动训练;低氧;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1-0069-03

Abstract:o observe the both effects of hypoxia and exercise on nitric oxide (NO) content and nitric oxide synthesis (NO) a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totally 50 male D rats o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1)normoxic control group(NC, n=7), (2)normoxia low-intensity exercise group(NEL, n=7), (3) normoxia high-intensity exercise group(NEH, n=7), (4) hypoxia control group(HC, n=9), (5) hypoxia low-intension exercise group(HEL, n=9) and(6)hypoxia high-intensity exercise group(HEH, n=11). he rats of HC, HEL and HEH were exposed to hypoxia (simulated high altitude about 2800m, oxygen content 14.7%) for 12 hours /day (from 20:00pm to the next day’s 8:00am). he rats of NEL, NEH and HEL, HEH were trained 30min/day, 5days/week on the treadmill at normoxic condition. he intensity of exercise training of NEL, NEH was about 60-70%VO2max and that of HEL, HEH were about 80-90%VO2max. After nine weeks of training, the NO content and NO a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 (Quadriceps femoris) of all groups of rat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sed. 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 level in NEH has a increasing tendency compared with that in NC (P=0.052). he NO level in HEL evident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he changes of NO activity among groups were no significant. 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intermittent hypoxia can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NO releasing caused by exercise.

Key words: exercise training; intermittent hypoxia; NO; NO

自从1987年Palmer等人的研究证明在血管舒张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血管内皮衍化舒张因子(EDRF)”的本质就是一氧化氮(NO)后[1],有关NO的生物性活性作用受到高度关注,相应的研究随之在各有关领域广泛开展。现已发现NO在心血管、神经、免疫等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重要作用。

在运动医学界有关NO的研究也日趋广泛深入。较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引起NO水平的提高[2][3]。关于运动引起NO增加的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急性运动时的搏动性血流和血管剪切应力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加NO释放的主要因素。而对于长期运动训练所导致的NO生成增加,则是由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O)基因表达上调所致[4][5])。同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强度,长时间或力竭运动可使NO水平降低[9][11]。另一方面,低氧与NO的关系近年来也倍受关注, 并有较多的研究结果发表[7],但结论尚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低氧的程度,缺氧的方式(如:急性,慢性,间歇性等)有较大关系。“高住低练”是目前模拟高原训练内容里最常用的低氧训练模式之一,也是目前运动生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鉴于运动和低氧均与NO关系密切,开展有关运动和间歇性低氧对NO共同作用效应的研究将有助进一步了解机体对于低氧训练的适应性变化机制,并为(模拟)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用低氧舱技术模拟“高住低练”环境,并观察了在此环境条件下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大鼠股四头肌NO和NO 水平变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与训练

实验用D雄性大鼠50只,体重160-180克,8周龄。购自南京安利默公司。随机分为6组,每组7-12只。(一)常氧对照组(NC), (二)常氧低强度运动组(NEL),(三)常氧高强度运动组(NEH),(四)低氧对照组(HC),(五)低氧低强度运动组(HEL),(六)低氧高强度运动组(HEH)。使用Hypoxico低氧常压系统(美国)形成低氧舱(帐篷),低氧舱氧浓度控制在14.7%,相当于海拔高度大约2800米。低氧组每日20时至次日8时置于低氧舱中,其余时间置于常氧环境下。低氧运动组每天在常氧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低氧对照组则不进行运动训练。常氧组不进入低氧舱,常氧运动组运动训练方式同低氧运动组。运动组训练方案: 动物跑台,为期9周。第一和第二周为适应性训练。从第三周起运动速度定为26.8米/分钟, 低强度运动组坡度0度,运动强度相当于60-70%VO2max。高强度运动组坡度15度,运动强度相当于80-90%VO2max (8)。运动时间30分钟/天。5天/周。

1.2 取材

大鼠行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分别迅速取股四头肌,用冷生理盐水漂洗,滤纸吸干,用铝箔包裹,-80℃低温保存待测。

1.3 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上述组织匀浆分别进行NO含量和NO活性检测。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NO的测定采用比色法。匀浆上清液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氏亮蓝法。均使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

1.4 统计方法

测试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组间非配对t检验(双尾)进行显著性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股四头肌NO含量变化

由表1和表2可见低氧低运动强度组NO显著高于其他组,低氧对照组NO明显低于常氧高运动强度组。需要注意的是,常氧高强度运动组股四头肌NO水平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呈升高趋势并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2)。

2.2 股四头肌NO含量变化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NO变化(表1)组间比较均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

3 讨论

已经证明,NO就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衍化舒张因子,它由NO催化其前体L-精氨酸而生成。NO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粘附,促进纤溶系统活性等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心血管机能的作用。有关运动对机体NO含量以及NO活性影响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有一类观点认为,运动训练可促进NO的生成。而运动引起NO增加的机制,有学者认为急性运动时的搏动性血流和血管剪切应力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加NO释放的主要因素。对于长期运动训练所导致的NO生成增加,则是由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O)基因表达上调所致(4)(5)。并认为运动诱导NO释放增加,促进血管扩张,增大运动时心肌、骨骼肌等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血供,加快运动后的恢复,是机体对运动适应机制的表现。但也有与上述结论不完全一致的报道。Gleim发现运动员进行力竭运动后血清NO水平下降

[11]。李峰等报道,适量运动对大鼠脑组织NO活性影响不大,而大负荷运动可使NO表达明显减弱(10)。张靓的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力竭和45分钟运动组大鼠cNO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90和150分钟运动组大鼠cNO明显高于对照组[12]。金其贯等也有类似的实验结果,他发现1小时游泳训练大鼠血清NO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小时游泳训练大鼠血清NO明显低于1小时训练组并有低于对照组趋势[9]。因而有观点认为,“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使NO分泌增加,而大负荷运动可使NO分泌减少。其发生机制以及可能使NO分泌发生明显变化的运动负荷阈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有关低氧与NO和NO的关系是目前生物科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研究表明低氧特别是急性低氧可抑制NO的活性,减少NO的产生和释放,是引起高原脑水肿、高原肺动脉高压等高原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间歇性缺氧以及间断低氧习服对于急慢性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又使人们对间歇性缺氧与NO和NO的关系倍加关注。目前已有许多相关文献报道。谢印芝等报道,低氧习服组大鼠NO活性较常氧对照组下降不明显而急性低氧组大鼠NO活性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和低氧习服组,同时NO的下降幅度也呈低氧习服组小于急性低氧组的变化趋势[6]。龙超良等报道,间断低氧习服后急性低氧组大鼠心肌NO含量较直接急性低氧组明显提高[14]。袁予辉的实验显示慢性缺氧使肺动脉内皮细胞NO活性及含量升高[15]。董小黎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低氧特别是慢性低氧可使肺血管内皮细胞NO总的活性升高[16]。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经过间歇性缺氧的刺激,可使机体NO或NO水平升高或维持不变或下降幅度减少,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低氧造成的缩血管效应,提高血管舒缩平衡能力。这对于改善组织的血供,提高机体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均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间歇性缺氧条件和两种不同强度运动对NO和NO共同作用效应。结果显示,常氧条件下,低强度运动组(60-70%VO2max)股四头肌NO和NO水平没有显著改变。而高强度运动组(80-90%VO2max)股四头肌NO水平呈升高趋势并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2)。提示此运动强度已接近使NO释放增加的阈值。在间歇性缺氧条件下,低强度运动组NO出现了明显提高,提示间歇性低氧条件可使引起NO释放的运动强度阈值发生下移。高强度运动组NO水呈下降趋势,由这一现象并结合上述有关学者的观点可以设想,引起NO分泌的“适宜”运动负荷可能有一个阈值范围,低于或高于此负荷范围的运动将不能引起NO分泌的明显改变。而在间歇性缺氧条件下该阈值范围可能下移。也可理解为间歇性缺氧增加了NO分泌对运动的敏感性。若将此设想引伸,则可认为间歇性缺氧条件也可能使机体某些系统对运动的敏感性增加,提示在对“高住低练”等低氧训练模式进行应用和研究时应考虑到这一点。本文NC组,HC组和HEL组NO水平的变化趋势显示为慢性缺氧使NO水平下降,而慢性低氧条件下适当运动使NO显著升高。说明在间歇性缺氧条件下较低负荷的运动即可使NO生成及释放增多,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对此梅惠华等也有相似报道[13]。本研究中各组间NO变化未达显著性标准可能与低氧舱氧浓度设定较高有关。赵军的报道[17]与本文有类似结果。此外,低氧对NO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有文献报道[18]认为L-精氨酸的转运受损可能是低氧引起NO下降的主要原因。

4 小结

1. 常氧条件下约80-90%VO2max强度运动可使股四头肌NO呈升高趋势。

2. 间歇性缺氧条件(海拔高度大约2800米)下约60-70%VO2max强度可使股四头肌NO明显升高。提示间歇性低氧条件可增加运动引起NO释放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 Palmer RMJ, et al. Nitric oxide release accounts for the biology activity of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Nature, 1987, 327: 524-526.

[2] Dyke CK, et al.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exercise hyperaemia during prolonged rhythmic handgripping in humans. J Appl Physiol. 1995, 73: 259-265

[3] Martin J,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on endogenous nitric oxide output during exercise. J Appl Physiol. 1995, 79: 1219-1225.

[4] hen W, et al.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NO synthase gene expression contribute to vascular regulation during exercise. Med ci ports Exerc, 1995, 27: 1125-1134.

[5] 许云霞. 一氧化氮与运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 74-77.

[6] 谢印芝等.低氧大鼠脑、肺组织NO、NO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高原医学杂志, 2000, 10(1) : 4-6.

[7] Fike CD, et al. Chronic hypoxia decrease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newborn pig lungs. Am J Physiol. 1998, 27(18) : 517-526.

[8] edford, et al.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of rats and its changes with va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J Appl Physiol. 1979, 47(6): 1278-1283.

[9] 金其贯,冯美云. 运动于内皮细胞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分泌的研究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3):292-296.

[10]李峰等. 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中药“体复康”的调节作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2):116-120

[11]Gleim GW, et al. Venous nitric oxide decreases in highly trained endurance athletes during maximal exercise. Circulation, 1994, 90: 695

[12]张靓等. 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和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21(1):23-26.

[13]梅惠华等. 游泳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19(4):360-361.

[14]龙超良等. 低氧习服对大鼠心肌总蛋白、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4, 17(2): 114-116.

[15]袁予辉等.急、慢性缺氧对肺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13(6):566-568.

[16]董小黎等. 慢性低氧过程中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一氧化氮合酶变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18(3):310-311.

有氧运动时间范文第4篇

(西安科技大学 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目的:观察"高住低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C)、间歇低氧组(I)、常氧运动组(S)、间歇性低氧训练组(IS)和高住低练组(HS).对照组自由活动和摄食.其余训练组自由饲养一周后每周进行3次训练,逐周递增负荷,共运动4周.训练周期结束后分批次宰杀,并测试血液常规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两种低氧模式均可提高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脏功能的提高优于高住低练.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练;心血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58-02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课题: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14043)

1 引言

高住低练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运动耐力的科学方法,它让训练者在静息状态下接受缺氧负荷,而在正常氧气分压时进行运动训练,使缺氧负荷和运动负荷能相互协调,从而提高运动能力[1].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型的机制是在平原地区借助低氧设备让运动机体间歇性地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混合气体,导致机体一系列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2].本研究主要讨论安静状态和应激状态(包括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三小时)血液RBC、HCT、血流动力学dp/dtmax、﹣dp/dtmax的变化,进一步研究“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1)只进行正常喂食、间歇性低氧刺激组(2)每天进行有氧训练、正常运动组(3)以14%氧浓度进行递减低氧刺激、高住低练组(4)每晚模拟海拔2500m进行8小时低氧刺激白天进行有氧耐力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组(5)递减低氧刺激后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共90只.

2.2 有氧训练模式

利用鼠类电动跑台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每周递增有氧训练负荷,一周增加训练时间10min,同时增加跑台速度5m/min.最终运动时间达到60min,跑台速度达到30m/min.

2.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显著性差异为P<0.05.

3.1 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RBC、HCT的影响

表1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血液RBC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血液HCT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H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 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dp/dtmax、﹣dp/dtmax的影响

表3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dp/dtmax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H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

表4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dp/dtmax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H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

4 分析与讨论

4.1 两种低氧模式对大鼠血液RBC、HCT的影响

本实验中,前三种状态下,高住低练组(HS)和间歇性低氧训练组(IS)RBC、HCT指标均高于其它各组且差异显著(P<0.05),表明这两组的低氧干预模式对于大鼠造血功能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IS组与HS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而孔兆伟等的实验中,在15.3%的氧浓度急性暴露下,RBC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HCT的含量没有变化.这可能跟低氧刺激的浓度、运动的负荷和运动形式不同有直接关系,导致了RBC等血常规指标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引起不同结果.

4.2 两种低氧模式对大鼠dp/dtmax、-dp/dtmax的影响

本研究中在4周训练后,HS、IS组反应dp/dtmax指标和﹣dp/dtmax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这表明,在三种状态下HS、IS组的dp/dtmax、-dp/dtmax指标都有上升的趋势,而IS组上升的趋势相对HS组更明显.说明4周的IS训练对于提高大鼠心脏收缩更有效,是心脏功能提高的更适宜周期和模式.HS组没有IS组明显,可能是由于4周的高住低练没有到达更适宜的有效周期.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未能对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影响心脏收缩功能的机理做更进一步的讨论.

综上所诉,4周训练结束后,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这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在改善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比下还是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最为有效.

5 结论

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这两种低氧训练模式通过对血液常规指标和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改善了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但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要优于高住低练组.

参考文献:

〔1〕高炳宏低氧训练的应用研究与思考[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

〔2〕叶鸣,等.间歇性低氧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0(7).

〔3〕Wilber RL.Current Trend in Altitude Training.Sports Med,2001,31(4):249-265.

有氧运动时间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氧运动;运动负荷;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心肺功能是发展人体各种机能和素质的基础。有氧运动则是提高人体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因此,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科学地进行有氧健身锻炼对提高心肺功能是极其有益的。

一、有氧运动的概念及方法

有氧运动亦称有氧代谢运动,是指机体从事运动时摄入氧气的量能够满足其运动所需,机体处于氧气供应充足状态的运动方式,也可以指人体由大肌肉群参加的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它是指在有氧代谢的状态下,长时间进行运动,使得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有一定的节奏,方便易行,易于坚持。有氧运动的方法有很多: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等。

二、有氧运动的负荷

1.有氧运动的强度

运动强度是有氧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与能量来源、能量需求、氧消耗量、运动伤害等因素皆有相关。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一般规定:锻炼的大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5%~75%;小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左右。

归纳专家的意见,将不同强度有氧运动下的生理反应归纳如下表:

2.有氧运动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相互影响,增加强度则运动时间会缩短,反之,负荷减轻时则可以持续运动更久。

三、运动负荷的研究进展

上世纪80年代,对于普通人群的锻炼负荷强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结论,国内外提出了运动负荷有效价值理论,认为脉搏在120~140次/分之内称为有效价值范围理论,在这个范围内,心搏量和心搏输出量是最大的。齐玉刚等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功率自行车运动模型中最大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的研究,提出普通男子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1%~88%之间,此范围是在最大摄氧量的34%~70%。芬兰科学家J.Karvonen提出了用心率储备的百分数来表示运动强度,即心率储备=最大心率-最低心率(晨脉),靶心率=最低心率+目标百分比×心率储备。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成人使用下列运动强度的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60%~90%的年龄预计最大心率,50%~85%的最大摄氧量,或50%~85%的心率储备。

目前,关于对普通人群的锻炼负荷强度的研究较少,而针对运动员训练的负荷强度研究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结论:Laursen等建议耐力运动员在次强度下进行训练,其心肺功能即可获得最大的生理适应。而Billat等认为优秀的耐力运动员进行短期,大强度训练,最大摄氧量显著增加。还有结果显示耐力训练初期训练强度在40%~50%最大摄氧量即可导致个人最大摄氧量迅速增加。MacDougall等认为训练强度在70%最大摄氧量能够最佳提高最大摄氧量,其原因是在这个强度下能够对心肌产生最适宜的刺激。

四、确定有氧运动负荷的指标

运动生理学确定有氧运动负荷强度的指标通常采用:负荷心率和最大摄氧量。运动实践中,心率、心率贮备和最大心率常常都用来确定运动者对负荷的反应。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肌肉群参加的力竭性运动过程中,当氧运输系统各个环节的储备使运动员达到本人最高水平时,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最大摄氧量可以反映机体的有氧能力和运动潜能。研究发现,心率和摄氧量呈线性相关;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呈线性相关。

最佳负荷的确定还应该考虑能量代谢、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最新的研究表明:在5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跑步或者进行自行车运动,脂肪功能占总能耗的比例最大。在血液指标中,血乳酸有“训练标尺”之称。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运动强度低于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强度时,肌肉乳酸生成后会很快被氧化代谢掉,血乳酸不会大幅度升高,一般都在4 mol/L以下;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个水平并持续一定时间之后,人体的有氧代谢最大功率输出开始不能满足运动需要的时候,糖酵解代谢水平迅速提高,乳酸开始大量生成,此时的运动强度水平称为“乳酸阈”。尿是人体水分和各种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尿成分决定于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并有其正常范围。目前,实验室尿常规主要包括十项,尿十项中的尿蛋白、尿酮体可以反映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尿蛋白对训练负荷强度变化较为敏感,即使增加很小的强度,都会增加尿蛋白的排泄量。研究还表明,大强度运动会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造成尿蛋白的升高。尿酮体是肝脏组织中脂肪酸不完全氧化的代谢产物,可见间接反映脂肪在体内的运动与代谢情况,因此利用运动后尿酮体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价运动负荷。

合理地进行有氧运动对提高人体心肺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运动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主观能力感觉等级值,寻找人们参与有氧健身运动的适宜运动负荷,为参与健身的人们提供科学的指导是极其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2]Peter Janssen. Lactate Threshold Training[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1.

相关期刊更多

游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海洋石油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运动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体育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