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悔于心

无悔于心

无悔于心范文第1篇

你后悔吗?记者问他。

不。他说。

为什么?

为什么要后悔?他一脸漠然:后悔没用。

记者沉默,镜头淡出。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这样一个自私的人,犯了这样一个极端的错误,而更为执拗的是,他居然说自己不后悔。

因为,后悔无用。

后悔真的无用吗?当然,后悔的对象往往是一件发生过的事情。昔日不能重现,往事不能重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后悔仅仅是一种追随往事的情感。它没有魔力去把往事改变。但是,我觉得,说后悔无用的人至少忽略了两个方面的事实:一,后悔对未来有用;二,后悔对心灵有用。

关于悔,字典中的组词有“悔改”,指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有“悔过”。指承认并追悔自己的错误。有“悔悟”,指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悔恨而醒悟。还有悔棋、悔约、悔婚等。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所有这些悔的后果,都是告诫自己未来不去犯这些相同的错。如果不悔,怎么能真正地去悔改、悔过、悔悟呢?而退一步讲。即使真的像那位死刑犯一样,自己已经没有未来了,后悔也对精神有一个清洗作用。你只有懂得后悔,才能够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心灵的重负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分解,在生命逝去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良知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平安。

因此,我一直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悔也是一种美。就像暗夜里的一盏灯,它会照出人储存着的最隐秘的慈悲和善,从而把人zhuai( )出无底的深渊。所以,无论罪孽多么深重的人。只要听到他真心吐出一个悔字,我都会为他感到欣慰。我知道,如果东方的佛听到了他的这个字,就会把一朵莲花qing( )到他的身下。如果西方的上帝听到了他的这个字,就会用圣手去触摸他的头发。

错了,为什么不去后悔呢?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给注音填汉字。

执拗( ) 罪孽( ) zhuai( )出 qing( )到

2、文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自己看过的记录片的内容,目的是什么?

4、“当然,后悔的对象往往是一件发生过的事情。”这句话中“当然”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指出第十段所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回答其作用。

6、文章用了一个问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悔于心范文第2篇

悔恨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它介于羞愧和忏悔之间。

羞愧是轻度的心理症候,主体对先前的言和行感到懊悔,认为自己言行失当或者失误,但是这失当或者失误并不严重,在主体的心理上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主体只是轻微地感觉到自己的心理不适、不安,但是,他并不渴望弥补自己的失当或者失误,而是希望这言和行已经过去,他远远地逃开了,他不愿意再次见到那个让他失当或者失误的情景(包括人和事)。

而忏悔则是严重的心理症候,主体为自己的言和行感到极端地愧疚,他认为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为此主体承受了重大的心理煎熬,他希望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错,为了摆脱内心的愧疚,他不仅仅尝试在物质层面改善自己的言行,以便和过错划清界限,同时他也试图通过精神洗炼的方法,对自己进行清洗,以使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更生――在忏悔者看来,物质层面的过错是因为精神层面的肮脏和污秽,而要洗却物质层面的过错,他就得在精神上完成一次更生,成为精神上的圣洁、清洁者,因此这种精神上的洗炼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在上者对着灵魂言说,那灵魂领略了在上者的言语,感到了自己的卑污,他成了一个良知者,:忏悔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

但是,悔恨就不同了。如果说,羞愧和忏悔都有精神更生和苏醒的成份在的话,那么悔恨可能完全是出于事功的目的。一个刚刚恶毒地咒骂了妻子的丈夫;如果他对此感到羞愧,他可能会有好一会儿不好意思面对他的妻子,他可能在一段事件内尽可能地回避和妻子的见面,之后,他会在心里暗暗地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对待妻子了;如果他为此而忏悔,那么他一定是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此一事件上他的过错的严重性,他会为此深受内心不安的折磨,他不仅会严正地告诫自己:以后不得再犯,而且会直接面对自己的妻子,乞求他的原谅。www.lw881.com但是,如果这个丈夫仅仅是感到悔恨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小心对待了,这悔恨可能从两个方向上发生,一是这个丈夫可能会觉得他刚刚的咒骂还不够,他为刚才没有更严厉地诅咒自己的妻子而后悔,二是这个丈夫认识到自己刚刚的诅咒是不对的,他为自己对妻子的冷酷无情而悔愧。因此,我们说,悔恨是模棱两可的感情,在取向上它具有双重性。

二、

羞愧是直觉层面的懊悔。

忏悔是理性层面的懊悔。

悔恨则是感性层面的懊悔。

羞愧是出于直觉,这个时候理性尚未发生作用,但是主体已经通过直觉感受到自己的失当,他为此产生了不自觉的懊恼、害羞等感觉,它是人的身体深处善本能作用的结果;忏悔则是主体在理性层面上达到的一种认识,是一种明确的赎罪意识、乞求宽恕的意识,它是出于主体的理性思考,是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言和行的后果,并对此后果感到痛心的主体在理性思考和情感洗炼后产生的情绪,它是良知作用的结果;而悔恨则不是,他是依然停留在感觉层面的对自己的言和行感到懊悔、懊恼、愤恨。

悔恨不涉及价值判断,一个杀人魔王感到的悔恨可能是杀的人还不够多,至于杀人是否对,是否在良心上是被许可的,这不在悔恨视角所考虑的范围之内。项羽自刎乌江之际,感到的既不是羞愧,也不是忏悔,而是悔恨,他之“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是出于对江东父老的羞愧,项羽怎么会害羞呢?成千上万的江东子弟战死疆场,对项羽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他愧疚的,只要他的霸业是成功的,他不会因为江东子弟的死亡而害羞;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是对那些亡魂的羞愧,而是出于自己成了丧家之犬,他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悔恨,具体来说,他是悔恨自己当初没有杀了刘邦,为此他憾恨难平。

因此,羞愧和忏悔都是指向自我提升的,主体经过上述两种感情在精神和感觉上都会得到洗炼,而在悔恨中,主体是向下坠落的,主体并未在这种感情中得到提升,相反,主体沉沦在对失败的反复体验中,并把这种体验绝对化。他把过失归之于自己,这一点,悔恨者和羞愧者、忏悔者是一致的,但是,后者是理性反思以及良心发现,在后者,主体通过自我的善良直觉以及智识理念,经过负疚感的洗炼,而让自己在感觉和理智上,找到了那个失误的自我,对那个自我发出了发自肺腑的劝戒和警告,在上述过程中,负疚感发展为积极的预防。而在悔恨者那里,悔恨的来源不在理性反思、良心发现等主观因素,而是主体作为主观在客观事态面前的惨败,客观事态教训了他,虽然他把失败归咎于自己,但是他并不认为这失败是源于自己的根本性欠缺,比如精神境界的欠缺、道德境界的欠缺等等,相反,他认为这失败只是因为他的偶然失误,不仅不涉及他作为主体的根本性问题,而且可能还是别人欠缺的结果。

从表面上看,悔恨者都有自我归咎的倾向,但是,在这自我归咎的倾向之下掩藏着的,常常是归咎于他人,迁怒于他人的冲动。这种情形在懊悔和忏悔中极为少见,尤其是在忏悔中,主体绝对不会迁怒于他人,相反他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因此悔恨者有通过表面的归咎于自我,而实际上迁怒于他人的倾向。就此,悔恨之不可能把人导向提升,就可以想而知了。

三、

在中国思想背景中,忏悔是极少的,那种以赤裸裸的灵魂直面超越者、在上者,在超越者和在上者的俯视中感觉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把自己灵魂深处的小榨出来,拷问灵魂深处的卑污,进而又拷问出灵魂深处的洁白的人,在中国没有宗教背景的文化氛围中,是极为少见的。在中国的非宗教的世俗背景中,比之于宗教背景下人们普遍感受到的忏悔,中国人取而代之以悔恨。

四、

悔恨的主体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艰难地奋斗着,有的时候这奋斗甚至是血肉横飞的搏斗,他们向着目标挺进,但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目标已经在追求的过程中和他们失之交臂,本来这目标已经唾手可得,但因为他们的大意或者小小的过失,他们让目标从身边错过了,就如同一个旅人,他奋力地想着目的地飞奔,但是当人精疲力竭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向路边的人一打听,突然发现,那目的地原来不是在前方,而在他身后很远的地方,他已经远远地越过了目的地,多跑了无数的冤枉路。现在的问题是,他是否还有力气沿着来路返回去,如果他还有力气返回去,那么他可能仅仅是感到一些懊悔,如果他的确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返回,甚至他只能死于这穷途,倒于这荒路了,他可能会感到深深地悔恨——在懊悔上加上了无以复加的痛心。

痛是因为他失去了目标,悔是因为那他得着目标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两者相加产生了对自己的恨,这就是悔恨的了。

悔恨与仇恨、怨恨不一样,仇恨的对象是指向他人的,仇恨可以导致复仇,恨者通过打击或消灭被仇恨的对象来减除自己的仇恨,消解自己的痛苦;怨恨针对的也是他人,主体可以通过腹诽、诅咒等进行心理宣泄,怨恨的对象不像仇恨的对象,怨恨的对象一般不是仇敌,相反大多数是亲人一类,何以如此怨恨情绪的产生,往往同主体过高的期望有关,对提对亲近的人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但是这要求却没有受到重视,更没有被满足,这时主体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情绪。问题的核心是在于主体认为自己在对象身上投入得已经很多了,而对象的汇报却是极端的不对称,这时怨恨便产生了,一般说来,怨恨之情不大会导致复仇行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会进一步积极地投入,试图用不断地追加投入来获取对象对他的重视与回报,这样当对象猛然醒悟过来,对主体给予回报的时候,怨恨也就消失了。

但是悔恨则不同,悔恨的对象是自我,自我把自我当成敌人来恨,自我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是“被恨的”,一个是“施恨的”的,主体因此而承受着自我分裂的痛苦。

无悔于心范文第3篇

我从未这样后悔过,但我却深知:世界上没有后悔药。-------题记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可能曾经后悔过。也许是你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你很后悔;也许是你没有听老师的话,你很后悔;也许是你感到对不起别人,你很后悔……

世上没有后悔药。

我也曾经这样后悔过……

时间的列车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中考前线,面对这场无硝烟的战斗,我们要做好准备,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我们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一道难题。有些同学已经想出了眉目,我却毫无头绪,看着她们一个个解出了难题,我心慌了。

坐在一旁的朋友似乎看出了我都心思,会心地递给我一张纸条。我知道那是正确答案,可我到底看不看呢?如果看了,我会得高分;如果不看,我就会考的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耻笑。我曾无数次想到拿过看答案,可一想到做人要诚实,不要爱面子,我又把手缩了回来…。.最终,虚荣战胜了诚实,我还是看了答案。

果然,成绩下来了,我得了高分。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所有同学都向我投来鄙视的目光,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无悔于心范文第4篇

1、内心有愧、深感内疚、心灵负疚、无地自容、又愧又悔、知愧必悔

2、愧色、愧悔、悔恨、悔改、悔罪、悔过、自惭形秽、悔之晚矣、引咎自责

3、我不能放弃,也无法放弃,因为所有人的给予,虽会使我愧疚,但也是鞭策我不断地向上攀爬,才能对得起这些沉甸甸的托付。

4、做对了一件事,高兴一阵子;做错了一件事,内疚一辈子。

5、忏悔是发自人内心最深处的一种情感,它会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它会让人认识到最真实的自己。而愧疚则是忏悔后的一种结果。它既是一种悔悟,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6、人生,像是一片墨色的夜空,不时地会有流星在不经意时,一刹那间悄然滑过,留下一道愧疚的伤疤,随着时光的渐远慢慢淡漠,但却无法愈合,永远是哪莫深刻。

7、父母的爱,令我难以报答,而老师的期望,则又是一道愧疚的伤疤。

8、一个人短暂的生命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事是难以释怀的,魂牵梦萦,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9、愧疚,可以让我们对家人多一份孝顺,少一份叛逆;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忠诚,少一份虚伪;()愧疚,可以让我们对老师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谩骂;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份责任、多一分承担、多一份美好。

10、他的脸上异样地悲戚、沉痛,像严冰一样冻结,像岩石一样冷峻,漠然中似有无限懊悔。

11、无脸见人于心不安自知有愧自惭形秽心虚理亏惭愧无地惭愧不已

无悔于心范文第5篇

这类故事很多,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姜太公是百家宗师,也是齐国的缔造者,他的原配夫人就后悔过一次。姜太公是大器晚成。刚出生便遭遇家道中落;年轻时又以屠宰、乞讨为生。虽精通兵法和治国之道,但无人赏识,大半辈子在贫困中度过。他的妻子马氏,见他渐渐衰迈,且不见富贵之日,便离开他走了。后来,姜太公为周武王所用,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被封为齐王。当他前呼后拥,耀武扬威来到齐国时,路遇一女子跪在地上哭泣,定睛一看,原来是前妻马氏。马氏后悔了,请求原谅,并想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取来一盆水,泼在地上,说道:你把水再收回盆里去吧!马氏看了看那块潮湿之地,茫然无措。姜太公又说:当初你无情无义弃我而去,如今你又来乞求于我。如果我能和你恢复夫妻关系,这盆泼出去的水,你也一定能收回来。说罢,扬长而去,将永久的后悔留给了跪在地上的马氏。

或许,我们对姜太公的“果敢”难得苟同,有得志不饶人之嫌,但姜太公用泼水的方法,却也告诫了世人:做任何决定得三思而后行,否则你必定后悔;或许,我们还会说,马氏不能“先知先觉”,其情可谅。可夫妻之情岂能靠“先知先觉”来维持和守护的呢?所以,马氏在离开姜太公之时,便种下了后悔的种子,它结出的果实再苦涩,她也只能独自品味了。这大概可算得上是一个规律。因为马氏的婚姻悲剧并非绝唱,直至今日,仍有芸芸众生固执而顽强地沿着此道前赴后继,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不是有了前车之鉴,就能人人隐忍的了,果真如此的话,也就绝了后悔一说了。

姜太公和马氏的故事,说的是婚姻。后悔的婚姻无药可救,什么样的后悔又有药可治呢?其实,只要是放任恶果出现的任何一类后悔都不可能让事物还原的。譬如说“见危不举义”。某人本有能力救人于危险之中,为求自保,最终漠然视之,目睹他人走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此人必定后悔。因为良知是一种无法欺瞒的东西,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实因我而死”的悔恨。可是悔恨还有什么用呢?时过境迁,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唯有后悔留下来的印记会长久地折磨我们,不管愿意不愿意。再譬如说“事亲不尽孝”。生不奉养,死而夸张,即使墓冢巍峨,碑记缠绵又如何?逝者已去,情不复来,心虚后悔皆枉然……这些都是生活堆里的事儿,人人都可能遇到,当然也值得人人警觉,不然,我们在不经意中便会掉进后悔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