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关心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案例一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2007年10月24日经火箭发射,“常娥一号卫星”首先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然后加速,脱离地球轨道后,惯性滑行,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最后进行科学探测。

结合登月航线讨论:为什么飞船能围绕地球旋转?飞船在什么条件下能挣脱地球的束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宇宙速度

师组织学生观看常娥一号发射并到达月球的全过程flash动画和阅读“宇宙速度”。

呈现问题一:

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

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师:演示抛物实验,提出问题。

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1)抛出的速度v越大时,落地点越远,速度不断增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2)牛顿根据自己的设想草拟了一幅极富创意的人造卫星原理图。

(3)牛顿的设想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物体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但他的思想启发了后人,在太空探索中立了头功。

呈现问题二:

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如何变化?

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能否落回地面?

3.若不能,此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4.若此速度再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5.此抛出的物体速度增大何种程度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师:(1)由上面的第5问求得的抛出的物体速度v=7.9km/s时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一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也是发射卫星能绕地球做环绕飞行的最低发射速度。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卫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行星。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6.7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3.同步卫星

所谓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上方距地面高h处,并且h是一定的。同步卫星也叫通讯卫星。

由得:h=

(T为地球自转周期,M、R分别为地球的质量,半径)。代入数值得h=。

二、梦想成真

呈现问题

师: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那么梦想成真了吗?请同学们阅读

“梦想成真”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猜测:

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逐渐变大。

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

3.物体不落回地面时环绕地面做圆周运动,所受地面的引力恰好来提供向心力,满足

4.若此速度再增大,物体不落回地面,也不再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向心力,从而做离心运动,轨道为椭圆轨道

5.根据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公式得

=7.9km/s

生: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min,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地面上,铸就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丰碑.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临月球,蛾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人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中国已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开始了宇宙探索的新征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大胆科学猜测的能力。

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总结】

1.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相结合,可以推导出卫星绕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半径的关系,记住三种宇宙速度的数值,结合航天知识可以进行实际的计算。同步卫星是众多卫星当中较特殊的一种,认识它的特点和规律可以用来求解很多题目。

2.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卫星问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天体运行中的具体应用,把握好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及其他力学知识的综合,是解答本节问题的关键。

【板书设计】

宇宙航行

1.宇宙速度

7.9km/s

11.2km/s

16.7k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在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

2.人造地球卫星

3.同步卫星

定点在赤道上空,周期T、高度h、线速度v一定。

4.梦想成真

(1)世界的成就

(2)中国的成就

【第二课时】

案例二

一、引入新课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我国在70年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宇宙速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出示]:

1.在地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

2.什么叫人造地球卫星?

学生活动:

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那么它将不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个绕地球运转的卫星,这个物体此时就可认为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

3.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

x=v0t

h=

联立①、②可得:

x=v0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0及竖直高度h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演示《人造卫星发射原理图》: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飞行距离也跟着增大,当速度足够大时,成为一颗绕地运转的卫星。

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

教师活动:[过渡语]从上面学习可知,当平抛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就可成为卫星。那么,大到什么程度就叫足够大了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动力学方程是什么?

2.为什么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要困难?

3.什么叫第一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二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三宇宙速度?

学生活动:阅读找出答案。

1.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动力学方程是:G

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

3.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时所具有的最大运转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中去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卫星绕地球运转的最小半径是多少?

2.结合卫星运转的动力学方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1.卫星运转的最小半径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即在地球表面绕地运转。

2.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得:

G=m

由于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

得:

G=mg

由①、②两式得

v=

代入数据得

v=7.9km/s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课件演示《三个宇宙速度》

2.梦想成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中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我国在征服宇宙太空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视频展示:我国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升空实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发表感想。

【教学总结】

人造地球卫星的动力学原因。

宇宙速度。

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板书设计】

宇宙航行

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2=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16.7km/s

二、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三、梦想成真:

世界探索太空的成就

中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作业布置】

1.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D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解析:因为地球自转的转轴是通过地球南北极的轴线,且卫星绕地球自转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同步卫星只能处在赤道的正上方,才能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距地心的距离r由下式决定:,其中T=24h,即r为一定值。故答案D

2.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CD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少到原来的

C.根据公式,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D.根据上述B和C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解析:从上式看出,离地球越远的卫星速度越小,当半径加倍时,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即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速度变为原来的倍。

3.设地球是一均匀球体,其角速度为ω,在地球纬度φ在某处,若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为F,地球半径为R,则物体重量G与纬度φ的关系为(D

A.

B.Fcosφ

C.Fsinφ

D.

解析:物体所受到地球引力F可分解为物体的重力G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两个分力,

4.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D

A.,

B.,

C.,

D.,

解析:

又,

5.我国在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86年2月1日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们进入预定轨道后,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___1:1

__,运动的周期之比___1:1

__,第一颗通信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之比___1:1___。

提示: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运动周期都为24h,且速度相同,由得,,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均相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第一宇宙速度是从地面上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运转的卫星的最大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是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

D.卫星从地面发射时的发射速度越大,则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就越大,其环绕速度则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点拨: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转的最大速度,离地越高,卫星绕地球运转的速度越小。

7.人造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所有卫星的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

D.所有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

点拨:知,

r越大,v越小,由知,r越大,v越小,则T越大,故A错B对;,v的大小与r有关,C错误;,的大小与r有关,故D错。

8.一宇航员在一星球上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一物体,经t秒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

B

A.

B.

C.

D.

点拨:由竖直上抛运动求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可得正确答案。

9.人造地球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物体(

C

A.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B.受到的合力为零

点拨:注意理解超重和失重以及完全失重的概念。

10.关于地球同步卫星,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BD

A.质量

B.高度

C.向心力

D.周期

点拨:考察对同步卫星的理解。

1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要使卫星周期变成2T,可能的办法是(

C

A.R不变,使线速度变为v/2

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C.轨道半径变为

D.速度、轨道半径都加倍

点拨:根据天体运动规律分析求得。

12.从1999年至2005年,在五年多的时间内,我国已成功发射了六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并实现中国两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若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运行速度v的大小(

A

A.v<7.9km/s

B.v=7.9km/s

C.7.9km/s<v<11.2km/s

D.v=11.2km/s

点拨:注意理解运行速度和发射速度的关系。

13.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D

A.

B.

C.

D.

点拨:本题考察对双星的认识和掌握。因为双星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所以可得

14.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时作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点拨:考察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5.两个质量相等的人造地球卫星A、B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由公式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

B.由公式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

C.由公式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2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点拨:注意公式的正确使用。

1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后,在离地面高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宇航员站在飞船舱底静止不动时,求:(1)宇航员对舱底的压力,简要说明理由;(2)宇航员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

(1)宇航员对舱底的压力为零,因为地球对宇航员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宇航员随飞船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在地球表面,有,对宇宙飞船在轨道上有

联立解得

17.某中子星的质量大约为,它的半径才不过,求:(1)此中子星表面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2)贴近中子星表面,沿圆轨道运动的小卫星的环绕速度?

(,

解答: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第2篇

1.1教材建设

我们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并担任副主编,教材建设活动及与同行的交流、讨论,为我院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使用该教材4年来,发现由于参编学校较多,内容、深度难以均衡,部分案例不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我们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建设完善了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为《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修订提供了参考。2012年8月,《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2版)出版,随后《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也进行了修订。

1.2教学案例编写

在教学案例编写中,我们认为医学物理学教学案例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反映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的典型例子,二是反映物理学家(尤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创新思维的案例。教学案例选择应遵循4个原则:一是案例应与医学物理学课程紧密结合;二是案例应反映医学物理学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前沿;三是案例具备知识综合性;四是案例与相关学科具有关联性。案例编写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充分考虑医学物理学课程所具有的理、工、医3种学科交叉特点,注重综合型、设计型、工程型、前沿型内容开发,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3教学网站建设要重视并发挥教学网站

在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中的作用。经过教研室同事的共同努力,我院医学物理学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我们建立了医学物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传一些案例式教学资源;我院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自行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完善实验硬件设备。建设、完善、即时更新这两个网站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课提供资源,可在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中发挥较大作用。

1.4案例式教学研究

为了加强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案例式教学研究,申报的“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课题被批准为徐州医学院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申报的“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建设、完善了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为《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的修订提供了参考。此外,还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丰富、完善相关网站内容,深化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内涵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2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

实践在资源建设基础上,开展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着重抓好案例实施、教学评价环节。在案例教学实施中,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物理学理论课为大班授课,教学以案例启发式讲解为主;部分实验也可开展案例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创性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发表相关论文。这样就能将学生兴趣和爱好发展成学生素质和特长,即“教有所目,学有所用”,从而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教”与“学”变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效果,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教学评价环节,必须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医学物理学传统评价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可以考虑制定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实践创新成绩

3部分构成的评价机制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课程 案例教学 设计 运用 思考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国际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体制分散,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管理人才奇缺。当然,物流专业的教学也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物流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到许多专业的术语又要讲解许多物流管理的独特理论与设施,如JIT、物料需求计划、集装箱、托盘、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实践性较强,而且现代化程度要求较高。从目前物流管理的教学情况看,除了沿海城市的部分学校之外,其他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现场实践。加之物流管理课程所涉及的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大多既抽象又枯燥无味,如ABC分析法、帕累托定律,MRP等繁杂的定理和推导对于文化课基础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既难理解又不好操作。遵循高职理论课“必需、够用”的原则,教师只有将国内外鲜活的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则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便于学生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将复杂的物流理论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理解,便于引导学生随时关注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做法,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水平。

2.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但物流管理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教师只有随时关注物流行业动态,及时将国内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凝练成典型的案例充实到教材中去开展案例教学,才能使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汇。案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国内外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收集案例材料,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对案例材料的整理和优化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权衡利弊,围绕主题取舍材料以及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讨论与争辩,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其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因此容易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产生厌烦情绪,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可将物流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物流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融会贯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主动吸纳现代教育理论,通过自觉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4.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学习主要是在热烈的讨论与争辩中进行的,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使自己的观点接受挑战,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来促进学习,让学生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中,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通过学生共同努力,互相交流,通力合作,完成案例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责任感。

二、物流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1.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好案例。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转化、学习情境设计是目前高职教学发展的趋势。在学习了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搜集和整理物流案例的材料,然后围绕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所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和编写案例,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过程中应遵循典型性、新颖性、适用性的原则。最后的案例设计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然后将案例以专题的形式分配给任务小组,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每个小组尽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所承担的案例专题设计得形象逼真并图文并茂,以吸引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的兴趣,教师只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思想,把握住大方向,大框架,其余的细节由学生来组织和策划,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以引导和策划为主体当好导演。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针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为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敢于大胆思维。可将所选择的会计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事先阅读案例,通过查阅资料,对案例所设计的知识点认真理解,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为使案例教学更具有开发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以“导演”的身份对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引导。把课堂讨论变成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吸取别人意见能力的实验室。针对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背景的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物流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3.以展示与讨论为主体当好配角。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既可以是正面地帮助学生在整个讨论中积极参与发言,锻炼和提高他们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可以是反面地通过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来拓宽思路,达成共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幕后导演,是配角的身份,因而不能随意地发表个人意见,评价学生的见解,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与结论。经过精心设计的案例由任务小组成员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边展示边讲解,调动大家的兴趣,从而诱导学生自主发言并展开讨论,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交流、民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即使学生分析判断有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可采取故意提问等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觉地加以修正。

4.以考核和评价相结合当好裁判。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采取小组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做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和评价。并将每一个案例小组成员在参与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督促学生重视并积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课后总结的撰写等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对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整合资源,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因此案例的选取非常重要,一方面应以国内背景和现实经济环境相适应,选取那些具有理论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教学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们优秀的教学案例。由于每位教师所收集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各院校应积极筹划,建立适合本院教学特点的物流管理案例库,通过推广和运用案例库,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资源的共享率。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主动适应案例教学需要。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首先面对挑战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具备有规划、有目标的提高自身的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二是能够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经济学动态,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三是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

3.配合运用多媒体设施,提高教学效率。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象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学校在重视硬件建设,投入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通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章承林,李卉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实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郭喜庚.案例教学法在《安装工程造价》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第4篇

1.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概述

1.1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与中职学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除了重视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中的职业技能发展,也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即理论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同样重要。这就导致了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学生对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不足;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上,高职教学的特点就不能展现出来。这个教学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物流管理教学的主要矛盾,许多学校和教师采用了各种解决办法,但是效果却十分有限。

1.2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案例,学生学习案例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被称为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在很多专业领域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和尝试。面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问题,再次重视案例教学法,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此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但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完全之策”,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充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2.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2.1通过展现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案例,已经在很多科目的教学当中出现过了。但是,针对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教师所应用的案例教学法不应该是单纯的“案例分析”,而是应该使学生深入案例,将案例设计成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使学生主动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改编,呈现出一些符合教学需要,并能够充分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如,将美国的实例安达尔公司的一站式运输服务模式改编成为一个“客户下单之后,并未在约定时间之内收到货品,因此对客服提出赔付申请”的情境。规定其中的几个角色:提出赔付申请的客户、客服主管、物流管理主管、物流运输负责人员、仓库配货员等。然后将案例打印成一个“剧本”的形式,请学生在学习案例之后,自发组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复现。这种案例呈现的方式,使学生直接从理论学习模式进入了理论应用模式,抛开枯燥的书本,学生直接对所学产生疑问,兴趣自然会有所提升。

2.2积极组织课堂讨论

在呈现教学案例和学习案例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学生主动获得“实践技能”的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发挥作用的根本。小组合作方法是比较可取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把全班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知识广度、性格的开放性等均衡地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是一致的,然后使每个小组成员都仔细观察案例,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先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总结出案例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最后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一一发表出来。这种讨论的方式能够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当于给全体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仍以“客户要求赔付”的案例为例,我给了学生10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由于案例讨论的方向并不固定,因此每个小组的讨论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小组讨论的侧重点在于物流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有些小组讨论的侧重点则在于如何追究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次小组讨论的问题明确之后,我又给学生10分钟时间,请他们根据所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讨论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控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够使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牢牢地结合起来。

2.3进行案例学结

在课堂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案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之所在。通过案例学习的总结,学生对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应用方法的理解将从简单的“问题解决”模式上升到“知识建构”的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是实践技能学习,还是理论知识学习,都能够在他们身上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首先,我就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点拨,使他们明确在案例中学到的知识有哪些;其次,我鼓励学生对所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将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高度凝结,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到:物流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事务都可能造成管理问题,因此,前瞻性的管理风险估计和严密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将物流作业管理和服务管理联系起来,考虑到供应链和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做好物流管理的关键。由此可见,进行案例学结,是案例教学法展示其教学魅力的关键。

3.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们在重现案例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出极大的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给课堂控制带来难度,如果教师不对课堂进行严格的控制,则学生的讨论走向很可能偏离主题。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以教师对课堂的高效控制为背景,只有这样,此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另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具有针对性,有些案例能够使学生活的综合性的能力发展,有些案例则是适合于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的,在学生没有掌握处理复杂的案例的方法和能力的前提下,呈现一个比较棘手的案例,非但不能使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高,反而会使学生学习效果下降。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之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案例教学符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发展的需要。

4.结语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物理课堂 探究教学模式 理论 实践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对学案导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高中物理通过学案导学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学案导学的探究式教学。针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误区,提出高中物理进行学案导学教学的策略。

一、在物理教学中,设置探索性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案导学探究式教学

物理学案导学教学的设置,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老师将研究课题提出,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思考问题,在反复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物理规律。老师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设置学案导学教学环节时,要提出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生活场景中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内容时,老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学案导学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了解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通过浅显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深奥的物理规律。

二、老师在学案导学教学环节要多设计生活化的实验

当实验的结论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可以通过更换数据和改变实验条件的方法,创新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

(一)老师在物理学案导学教学中可以选用典型的实验器材来促进教学

实验器材的改进,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实验体验,学生在遵循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可以达到不同的实验效果,老师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气息,促进学案导学教学的效率提高。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老师就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木板和小车作为实验器材,研究匀变速运动与时间长短的关系,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匀变速运动的速度越大。

(二)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活环境来实现学案导学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在一成不变的情境下进行教学不能发现物理规律,因此,老师要通过环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来发现物理中的规律。学生按照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不同生活场景确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物理量,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只有发现了不同条件下得出结论的差异性,才能找出物理规律。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在充满阳光的校园内,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质量越大,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学生走出了课堂,亲身参与到生活化的实践中,可以以一种简单方式学习到深奥的物理原理。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学必须培养出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学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的实验环境。老师要在课下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老师在实验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解决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老师应当组织学生去大自然中,或者工厂内进行实践,在物理学习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时效性。

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可以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要利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相反的是,我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的是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试剂问题,从而达到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践解决、教师指导这种三者结合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当的模型,发展自己的个好。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随着网络信息科技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实行网络教学,通过多媒体等其他的网络教学资源,是现在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要将网络教学与实际有机结合。

五、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社会实践

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大多数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对学生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就是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学习,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对学习内容充分理解。另外,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于高中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很有益处的。例如,可以让学生到工厂进行实际调查,这样不但对于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可以得到强化,同时对于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缺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社会人文建设的认识更完整,并且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六、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新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喜欢学习物理,把物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学案导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老师在设置学案导学教学环节时,要提出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生活场景中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