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监理企业;总监;素质;培养;竞争力

前言:

建设监理企业是智能型的技术服务企业,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目前我国通过一系列建设法律法规,把监理工作的许多责权明确地落实到了监理工作的核心人物――总监身上,使得总监的法律地位和职务风险日益提高。同时,监理招标对拟投入监理机构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尤其对总监一般都明确要求甚至需面试答辩。因此说,打造一支过硬的总监队伍,是提高监理企业竞争力的基础。那么,监理企业如何打造好总监队伍呢?据规定总监必须是注册监理工程师。一般情况下,具备报考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如果是本科毕业也需要八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具备报考资格。所以,无论从工作年限上和执业资格上看,应该能够胜任。但在实践工作中仅有这一点显然不够。下面笔者对应于总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监理企业应如何打造这支队伍,分述如下。

1、总监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从事职业的道德准则、情操和品质的总和。监理工作在国家建设领域的重要性要求监理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这一点是总监首要必备的素质。

1.1 监理企业应如何考察总监的职业道德 现在监理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不仅本市流动,也跨市跨省流动。但我国目前没有注册监理工程师个人信用档案的网络体系。因此,这种流动人才的职业道德的考察基本上还是靠其在本企业的表现来判断,当然如果有可能也可以通过询问调查来了解,但目前这种渠道并不畅通和真实。因此我们一般对新应聘的总监要通过三种途径考察:

一是通过一年以上的试用期做全方位考察。新应聘的总监即使是技术过硬的人才,但只要是对其职业道德尚不能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也需在本企业的第一年进行考察。比如先定岗在总代岗位上先进行考察等。总监是企业的外派代表,不仅需要有工作能力,还代表企业法人行使企业的监理权力,因此不经过考察直接任命,是对企业和国家的不负责任。二是通过公司一级的管理,深入现场加强监督指导,避免工作重大偏差的出现。三是现场监理组织机构配备新老员工结合。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考察新任员工或者新提升总监的能力,也是出于新老员工互相渗透互相学习的过程,使其经验互补。

1.2 监理企业应如何加强总监的职业道德教育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各种环境和利益充斥着整个社会。因此如何加强总监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能够保持住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首先,企业应设专人或部门对职业道德常抓不放。经常抓住一些鲜活的实例来剖析,用这种警钟长鸣的方式来提醒员工的道德意识。其次,企业对一些关键的敏感的工作环节,要加强工作管理体系的协同工作。再次,建立企业与工程参建各方沟通的良好渠道。

2、总监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

2.1加强总监的技术培养是监理企业的根本

我们知道,在监理招标中对总监要求具有从事过“同类工程监理”的技术背景。这对总监凭借其以往的经验尽快驾驭现有的监理工作有帮助。总监的技术背景和能力是通过监理工作积累的,但总监多处于被动接受工作,因而培养总监的技术能力,使他们具有更广泛的技术背景,提高总监在竞争中的实力十分必要,这也就提高了监理企业的竞争实力,所以说加强总监的技术培养是监理企业的根本。

2.2 监理企业应如何进行总监的技术能力的培养

培养人才的基本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交流及参观考察外,监理企业还可据自身特点制定其人才培养战略。监理企业每年承揽监理工程的性质和规模是不同的。而总监在本企业内有相当大的流转性,因而这也为建立一支总监队伍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为使总监们能够达到丰富职业阅历、增强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水平、拓展知识范围的目的,应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总监们互相学习、进行职业交流,但是这还不够。应该加强总监的实际工作的历练,创造机会使缺乏相应技术背景的总监轮岗,在其需要学习的工程做总代,进行刻意的培养。虽然这样会暂时性的出现人才使用上的重叠,但对于企业培养总监队伍,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非常必要。

3、总监应该具有一定的决策力、组织力和协调力

3.1总监具备一定决策力、组织力和协调力的必要性

总监多是技术人员,不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但这对于需要带领一个团队去驾驭建设项目庞大而综合的管理工作,这是不够的。总监应该具备一定的决策力、组织力和协调力,以便及时有效的处理问题。监理机构基本上都远离企业本部,总监是企业法人授权的监理直接责任人,肩负着监理企业对其所监理项目的法律责任。因而总监能够迅速、正确的做出决策,积极有效的组织监理机构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对监理工作的推进,也是规避监理企业风险保障。所以,总监必须锻炼培养自己的这种决策力、组织力和协调力。

3.2 监理企业如何培养和提高总监的决策力、组织力和协调力

首先这种培养要有一个通识的教育。总监一般来源于有工科学历的技术骨干,他们往往缺乏管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因此完善补充他们知识体系是必须的。这种在职学习,一是以自学为主,二是企业适当的进行专题讲座。

其次要给予总监锻炼的机会。监理机构是一个团体,团体的生命力在于成员之间的工作合作、能力互补和互相激励。因此监理企业在监理机构配备中要充分考虑团队的这种特点,为总监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使之能够从成员身上得到能力的补充和智慧的点拨,融会自己的能力于团体中,调动自己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做好决策、组织、和协调管理工作。

4、总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4.1 总监的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一种工作必备的工具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总监的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很多缺陷。文字方面常表现在监理文件或者指令上由于用词错误或者漏洞发生歧义;而语言方面往往是在主持会议时不能贯通,发言时语言缺乏组织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的表达完整的意见。

4.2监理企业如何提高总监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对于前文提到的总监其他能力,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会相对容易,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企业出于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需要,应注意全体员工在此方面的培养,尤其是企业核心力量总监的培养。我们企业通过以下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语言方面企业要有规范用语和会议程序等相关的要求并形成指导性文件,以利于总监参照执行。在文字方面强调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尤其所涉及到的合同变更、监理指令、工程验收等重要文件,尽量采用技术及法律用语来表达,杜绝口语化和华丽辞藻。当然,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不是通过文件就能提高的,还需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者重大工程活动得以锻炼和展示。在这方面能力强的总监可以脱离文件发挥,但是作为企业应该为总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以便这方面能力弱的总监“有章可循”。

其次,定期搞企业内部的交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交流在文字的表达能力上可以是文件互阅和互审互帮;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也可以为其提供企业内部讲台,使总监在企业内部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范文第2篇

总监理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第一,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于总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其行为及决定直接关系并影响到业主、承包人和各有关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应具有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热爱监理事业,勤于钻研、守法敬业。

第二,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工作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较强的管理能力是展开监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做好监理工作只有调配所有力量,协调好项目内部、外部的关系,才能共同实现项目的控制目标。

第三,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专业技术功底和广阔的知识面。假如总监理工程师没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功底,在技术上没有充分的发言权,则难以服众,难以形成项目的核心;其次现代工程设计的专业技术越来越广泛,没有广阔的知识面,很难对项目所涉及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预算、法律等专业知识驾驭,做到运筹帷幄。还必须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对于监理这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协调工作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指令性文件等均是通过书面文字来表述,所以要求总监理工程师不仅要能说还要能写。

第四,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健康的体魄。因为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活动中需要处理设计、施工、材料等实际问题,很多内容都要求其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能够胜任。监理工作的流动性大,工作条件差,任务繁重,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也是难以胜任。

总监理工程师领导下的监理组织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应该组建合理的监理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内各自职责与权限,做好组织的内部协调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项目监理机构内部人际关系协调。人员安排上要了解每个监理人员的长处和特点,量才而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在监理人员考核上要以职责为依据,对照规范和制度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监理人员作出公正的评价,在矛盾调节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主持公正,以理服人。

第二,项目监理机构内部组织关系协调。要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设置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目标、责任、权利,一规章制度的形式作出规定,特别是注重择优选用部门负责人;事先界定各部门工作接口关系和程序,要有主办、牵头和协作、配合之分;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通过工地例会、业务碰头会、发会议纪要、工作流程图或信息传递卡等方式来共同信息,使局部了解全局,服从并适应全局;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矛盾或冲突,不仅要注意发扬民主,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要经常提出指导意见,统一思想,从而激励各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形成合力;加强标准化监理机构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坚持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从而约束全体监理人员的行为,更好地完成监理任务。

第三,项目监理机构内部需求关系的协调。要注重设施设备配置的策划,做好交通工具、仪表设备、办公用品等的配置和平衡;注重人员配置策划,做到年龄搭配、专业合理。通过做好监理组织机构内部协调工作为监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总监理工程师领导监理组织成为一个高智能、高素质的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要处理好监理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第一,要厘清监理与业主的关系。监理工作职责是“三控”(质量、投资、进度控制)“、二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由于目前监理相关的制度、法规还不太完善,包括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以及一些行政部门对监理工作的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存在偏差。而这些认识上的不统一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来自各方意见的不统一,最后导致各方矛盾的产生,从而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其实监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很明确,就是一种通过合同实现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而具体委托的权利、义务、责任都以书面合同的形式形成了法律性文件,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其一旦确立下来,双方都不应当干涉对方的权利,应当保持各方的独立性,从而使得各自的活动能正常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业主习惯于把监理工程师只看成是自己聘用的专家或顾问,而自己往往以上级领导的身份出现,对监理工作或施工单位的工作习惯于发号施令,进行行政干预。一旦发现此类问题,监理工程师应冷静地分析对待。

第二,要正确处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者关系。坚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监理原则。公正是核心,诚信、守法是前提,科学(即实事求是)是监理工作的方法。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这三者是构成整个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处理这三者关系时,要运用整体观和技术经济观的科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工程实际出发,对项目管理整体目标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组织和监控,力求使其均衡、连续的良好运行,以便取得令人满意的综合经济效果。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废水;废水监测;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一系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国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近些年,我国逐步加大治理工业废水的力度。工业废水监测作为工业废水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工业废水的监测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对这些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介绍,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一、工业废水监测存在的问题

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工业废水监测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业废水监测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且监测设备老旧监测人员时工业废水监测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究发现,我国部分工业废水人员专业素养明显不够,没有得到专业的相关培训,没有掌握相应的工业废水监测技术,不能熟练运用仪器。一些员工甚至迫于压力或顾及个人利益篡改监测结果。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监测结果。工业废水监测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取得的成果不多。加上工业废水监测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故很多监测站的监测设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已不能达到目前工业废水的监测要求,测得的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二)工业废水监测机制不完善

工业废水监测是近些年才得到大力发展。整体而言,机制还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如监测部门不了解工业废水的性质、不清楚一些工业废水的分配模式,没有合理设置污水监测节点。监测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法律的震慑力,处罚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工业废水的监测结果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工业废水监测技术不成熟

众所周知,由于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种类繁多,工艺各异。其排放的工业废水复杂多变。难以明确其所含物质及准确浓度。故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对所取样品进行监测尤为重要。但目前总体而言,工业废水监测技术还不完善,亟待提高。很多技术在某一方面很有优势,但在另一种情况就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在有效时间及点位对工业废水进行监测。

(四)监测数据未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工业废水监测数据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是,处罚力度不够,企业在权衡排污罚金和收益之后,愿意支付相对不高的处罚金,工业废水监测数据完全被忽略;二是,部分监测数据是根据监测部门的日常经验所得,不符合实际情况,监测数据不准确;三是,监测部门只顾数据的实时性及完整性,没有对数据进行相关加工,造成监管部门没有得到有效数据,失去监测的意义。

二、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出发:

(一)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使用新型设备

工业废水监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个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使用技能,明确合适的布点位置和样本采集及监测方法;其次,对监测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建立员工激励制,奖赏分明,使监测工作直接与员工的经济收入挂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还要培养他们的工作使用感,给监测人员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其不受金钱诱惑或权势压迫,使监测的数据可靠准确。老旧的监测设备会影响监测结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购新型设备,使其符合现有的监测要求,跟上时展的潮流。这也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熟练操作仪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测功能。

(二)完善工业废水的监测机制

针对工业废水监测机制不完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完善工业废水排放节点。排放节点的安放直接影响着工业废水的监测结果。我们先要明确工业废水的性质及排放要点,对工业废水的后期处理等有个系统的概念,同时根据现场测试等情况确定测试设备的测试内容及成效。另外,我们要避免企业内部为避免废水排放浓度高而进行间接冷却水处理。此外,还要合理安插周边区域监测点工作,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另外,我们还需要提高相关的监测标准。目前的监测标准还存在很多缺陷,我们要从理论及实际两方面出发,寻找更严格的工业排水排放标准。此外,我们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工业废水监测的威慑力,使其更有效的执行。

(三)提高工业废水监测技术

针对目前工业废水的监测技术不够成熟这一问题,我们应积极研发,并在实际中寻找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寻找出更成熟的工业废水监测技术;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我们要积极改进,使其能在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工业废水的复杂性,提高工业废水监测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随着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工业废水监测会越来越高效。

(四)使工业废水的监测数据得到有效应用。

针对工业废水的监测数据不能得到有效应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大企业排污的处罚力度,企业在权衡处罚和收益之后,会重新考虑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相关处理,使工业废水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其次,监测部门不可以根据经验进行监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使监测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以被相关部门及企业使用,发挥其应用的价值;最后,监测部门在提交数据之前,需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数据具有针对性,满足监管部门的指向要求,监管部门根据数据和排污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提出相应改善办法。工业废水监测部门与工业废水管理部门有效结合,促进环保事业的大力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废水监测工作非常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监测的结果。目前的工业废水监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监测技术不成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高技术、完善检测体系等。但实际中,这些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未来,希望这一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工业废水治理能上一个大台阶,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李燕飞,何沣.废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J].化工设计通讯,2016,57(04):224-224.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范文第4篇

一、EPC模式

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通过固定总价合同将建设工程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勘查、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通过系统优化整合,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该模式对提高管理水平、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总承包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也称为交钥匙工程),EPC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也是当前国外的主流模式,随着许多外方投资项目在我国投入建设,这种工程承包的方式也逐渐被国内工程领域人士所熟悉。

二、EPC模式下的监理问题

(一)工程监理队伍实力不够或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工程监理单位中,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主要是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缺乏对国际惯例和FIDIC条款的掌握,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缺乏真正掌握高技术的人才。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在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时大多依赖和遵从设计单位的意见,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这是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差距。传统模式下,设计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而设计单位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做变更时慎重、严格地从技术的可行性考虑,而不会受到工程进度压力和经济因素干扰。而在EPC模式中,总承包商可能会权衡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成本,“两害相权取其轻”,导致技术的变更比较随意,而工程监理工作一个重要依据是工程图纸,由此导致监理工程师无所适从。笔者在监理浙江某微电子厂房工程项目中,工程进行到动力车间+0.00以下墙体砌筑时,发现使用的是普通黏土砖而不是图纸规定的煤灰砖(后来问明原因是煤灰砖在当地价格很高且很难买到),于是责令停止施工并拆除,施工方把情况告知总承包商,我监理方很快收到一份技术变更通知单,材料改为普通黏土砖。这种情况尤其在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屡次出现,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归结原因就是不习惯于对包括技术的变更在内的设计进行监理。

(二)监理的外在性和EPC模式下承包方的独立性冲突。在《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八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监理的范围,其中包括外资、中外合资国外贷款、捐款、赠款建设的工程项目。也就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建设工程(除非常特殊工程如军事设施外),都要接受监理,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

EPC模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合约中没有工程师(即监理工程师)这个专业监控角色和独立的第三方,所以不再是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俗称“红皮书”)条件下的三角关系。因此,必须承认EPC合同对承包商的监管很弱,业主的参与力度也很小,而且在FIDIC《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俗称“银皮书”)的序言坦言说,“业主基本不干涉承包商的工作”。这主要与EPC的特点和融资有关。承包商认为,自己带资支持项目,业主无权干涉,否则承包商就有权把资金投向条件更好的项目。对EPC承包公司而言,业主选择监理公司,是在政府指导下聘用第三方机构来监督他们的工作。多数的工程公司起初并不十分习惯有这样一位“公正的”第三方“监督管理者”来参与工程的运作。监理公司的印象被打上严重的政府或业主的烙印。另外,对于国际承包商而言,监理过多的参与有可能会泄漏自身的技术、组织秘密。因此,作为承包商,从项目本身不希望受到像传统模式监理工程师一样的过多干涉。

(三)对于项目总承包资质要求不明确,给工程监理工作造成困难。虽然《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建设[1992]825号)给予了明确规定。但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的颁布后,《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被废止。目前尚未有关于工程总承包资质的新规定出台。由于不明确,总承包商的能力受到怀疑,如由设计单位出面的总承包商,往往设计能力很强,但是现场施工组织水平低,不能有效的协调分包商之间的进度、化解冲突,给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笔者倾向于总承包商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资质。理由,其一,实行资质管理是建筑法的强制性规定,既然EPC总承包活动同时包括设计活动及施工活动,那么,EPC总承包商自然就应依法具备这两个方面的相应资质。其二,EPC模式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总承包商强大的实力和高度的自律性,这种要求必然要体现在总承包商的资质和完成的历史项目上。

三、EPC模式对监理的启示

为了对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EPC模式总承包的资质审查、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的规定和依据,加大对EPC项目的审查力度。

监理工作总结大会发言范文第5篇

一、现行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企业会计控制受双元控制的制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已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只能够通过控制经营者的所有权管理企业,确保企业投入资本保值增值,此时,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隶属于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企业所有者往往依据会计信息把握企业的各项经营和财务状况,而企业经营者利用会计信息控制辅助企业决策。由此可知,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存在着目标差异,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一旦企业经营者成为会计控制主体,势必将影响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反之亦然。

(二)企业内外部的监督机制滞后性

对于现行企业监督管理机制而言,其具有外部性和事后性特点,这种监督管理机制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难以实现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其次是现行企业大都尚未设立起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执行力度不足,以至于其内部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计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是会计监督工作是会计人员的职责,在现行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为了获得自身经济效益私自干预会计人员工作,喝令会计人员按照其意愿实施工作,造成会计监督工作具有较大的滞后性。

(三)企业会计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相当一部分会计管理人员思想趋于享乐主义思想,其丢掉了以往“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优良传统思想,导致其现行会计知识局限于旧知识束缚中。同时,传统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会计管理的需求,并且,仍有诸多会计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能够积极深入到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中,挖掘其存在的不足,久而久之,造成企业的会计工作缺乏有效内部管理作为保障。

二、完善现行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措施

本文针对于现行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行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强化监事会职能

强化监事会职能其实质在于完善监事会制度,首先是改善监事会人员组成。金融机构代表、债权人代表、政府机构代表以及中小股东代表共同构成监事会,对于监事会而言,其主要反映中小股东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对其人员应具有严格的规定,经考核之后方可上任;其次是拓展监事会的职权范围。依据《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适当扩展监事会的职权范围,如必要时可向股东大会或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报告等;再次是完善监事会人员的奖惩制度。对具有良好业绩的监事会人员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切实充分调动监事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强化审计委员会职能

强化监事会职能其实质在于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委员会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保证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企业会计管理的顺利开展关键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管理当局审计,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若部分管理者寻求私利,向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信息,将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设立审计委员会给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当局之间安置了一个过滤器和阻隔器,有效保障了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应做到: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基础之上,将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内容纳入法律法规中,并对其制定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第二,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审计委员会属于企业会计管理的一个部门,其会计管理的高效进行离不开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因此,审计委员会应加强对其他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相互监督,确保发挥其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