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中秋的诗词

有关中秋的诗词

有关中秋的诗词

有关中秋的诗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 诗词 鉴赏

诗词即用凝练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和其它文学样式相比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和隽永,以及该诗人的语言风格特征。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按这么三个方面去把握,①分析关键词的作用;②理解关键句的含义;③品味诗歌的整体表达和情感流向;

下面我们看看刘禹锡的《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萧萧送雁群”化无形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而至的秋风惟妙惟肖地写入诗篇。“朝来”一句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这就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它却依附其它事物的存在而随处可见。尤其是结尾句,更可以说明秋风已为“孤客”所“闻”。“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送来“雁群”,有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一词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构成了理解这首诗歌的关键所在。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是把握一首诗的整体线索,或者由它来奠感情基调,抓住这个字或词,就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把握诗歌内涵。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突出强调该字或词在一首诗词的结构上所起的主旨作用或达到的表达效果去给学生讲解,分析。

关键句的含义的讲解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看下面这首散曲的妙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年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在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叹新年”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传・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他,备受冷落。“落灯花棋未收”,又化用了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在这里化用典故和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抑扬顿挫,同时又渲染了他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涵更丰富,耐人寻味。纷纷落下的灯芯余烬及散乱的棋局,又从侧面表现了诗人梦前以棋解忧,梦后孤独对灯百无聊赖的情怀。可见,关键句的理解对把握一首诗歌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马周困新丰的典故和“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进一步参悟诗人的那种孤寂和冷落惆怅的情怀。至于他的这种情怀源于何处,我们就要进一步去分析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

把握诗歌情感流向的关键我以为还是要从语言入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最能说明这一点。诗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历来被大家推崇。但是,“绿”字好在何处?除了动感,其实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体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归心似箭的情思。在时间的流转中,漂泊的旅人对亲人的思念甚是迫切。他们的思念在时间里日益加重,在作品中,他们往往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消解。再如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看起来像是描写夹岸风景,而实际上诗人在这里抒发的是一种孤寂忧愁之感,凄凉哀怨之思。这是因为“猿”这个意象本身的原因。古诗中“猿”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我们在古典诗歌教学当中,分析诗歌语言的时候要善于化大为小,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也要善于应用一些专业的术语。比如诗歌语言风格及特色,我们可以用“清新”“绚丽”“明快”“含蓄”“沉郁”“悲慨”等词去分析,这样既可以做到不失其偏颇,也能更好的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流向。

诗歌语言的教学当中,除了上述之外,在鉴赏诗歌语言时,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诗歌语言结构一般情况下有这么几种:①语序颠倒。诗歌中的倒装也被称为“倒文”,它主要是为了压韵,或为了照顾对仗。但颠倒之后,往往起强调作用;②叠词对句。叠词对句的使用能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语意的作用。③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特别是动词的省略常常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古诗词中连用多个意象名词时,往往省略常规句中的动词,这样会使描写更加富有意境。这里面也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绿”字,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不但具有了动感,而且还把诗人的某种情怀也呈现出来了。

有关中秋的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悲秋诗 生命意识 艺术

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活动,在作品中总是渗透着艺术家的心血、情感和整个生命力,他们把自己的自由生命,通过一定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黑格尔在《美学》中一再强调文学创作必须“生气灌注”。巴尔扎克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也这样说:“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写变成真实。”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与诗人的生命活动紧紧地融化在一起,使艺术作品真正成为生命之花。王国维在评李《浣溪沙》词中“菡萏香消翠叶残,风雨愁起绿波间”时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惑。”(《人间词话》)这一评语揭示了蕴涵在悲秋诗中的一个重要内涵――生命感。

秋,在一年四季中处于“寒来暑往”的流动过程中,它预示着生命的衰败凋零。多愁善感的诗人,面对自然界百草枯黄,万木叶落的萧瑟荒凉景象,必定会有所感触,“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情动词发,引起对自身生命的悲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秋之物象流动,与人的生命行程往往相吻合,使悲秋成为古代诗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如王维《秋色独坐》,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秋天雨夜,夜深人静,诗人独坐空堂上,潜思默想,时光流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这样在岁月地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陷于人生的悲哀,充满生命悲叹。

孟效《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破梦, 峭风疏骨寒。”诗人悲泣梦想的破灭,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诗人感觉连秋月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透露出人生的无限感慨。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诗人借秋风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秋风时至,鸿雁南飞,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岁月流逝,触动孤客愁思。曹植《赠白马王彪》:“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通过描写秋天日暮的萧条景象,抒写了诗人凄凉的孤独感。暮色将至,秋风中飘来寒蝉凄切的叫声。诗人想到自己遭受鸱枭豺狼的迫害,恰似寒蝉经受着秋风秋霜的摧残,感物伤怀,孤独悲伤,在秋天的各种物象中浸透着生命的悲凉和凄切,寄寓着诗人生离死别的悲哀。李白《秋思》“坐悲群芳歌,白露凋华滋”,吴商浩《秋塘晓望》“秋风一夜秋塘晓,零落几多红藕花”,邵雍《秋怀吟》“节物眼前来若此,岁花头上去如丝”。秋以它特有的时令特征,引发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和生命的悲叹。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写自己泛舟河中,在一片秋风萧瑟,草木黄落,北雁南飞的秋色中,不由兴起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无尽感叹。

诗人由悲秋不仅引发人生的悲叹,而伟大的诗人总能超越一己之情怀,在悲秋中包容强烈而深沉的历史之感和国事之忧。黄公度《悲秋》诗云“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借秋景表达忧国之心,格调高致。一改楚人宋玉伤时悲秋,惆怅自怜的儿女之情。欧阳修《秋怀》“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感时悲双鬓,包羞食万钱。”为什么诗人的秋怀秋思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现在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罗公升《秋怀》“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弹。”诗人由秋日的万物凋零想到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痛感孤掌难鸣,恢复无望,宋室东山再起的希望愈来愈渺茫。

杜甫的《秋兴八首》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宏。其第四首云: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时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生,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吟,故国平居有所思。

有关中秋的诗词范文第3篇

-活动类型:透世缘中秋告白会

-活动时间:2014年-9月-7日20:00——22:00

-活动范围:全国

-活动地点:中秋活动专属群

-主办单位:静水文艺社团

-管理单位:透世文学社

-协办单位:水墨丹青文艺、花开杂志、极文学、红香阁文学社、假年青春文学社、青春随风杂志社、尚文社、IME工作室、九州桃缘、若初诗社、莫亦文学社、竹叶兰文学社、大时代论坛、笔蕴工作室、恒墨诗风社

-活动主题:诗词告白情感

-活动人员:社会各界人员均可参加。

-活动含义:告白会,意在告白缘。有缘相会,不仅仅为了我们意想中的“情” ,更是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告白的是心爱,选择的是文化,把爱与文化相结合。

-活动奖品:

①一等奖 3名

奖品:将获得《透世文学》、《青春随风》两本实体杂志

②二等奖 20名

奖品:将获得一本实体杂志《透世文学》

③三等奖 30名

奖品:自愿认购两本以上《透世文学》杂志,免邮费

-颁发方案:从诗词告白环节以及问答环节中选取

-活动流程:

1、宣布活动开始,每个社团代表进行报到。

2、由每个社团负责人进行社团介绍,每个社团限两分钟左右。

3、社团预先准备一首原创诗词,并派一名普通话标准的成员进行群语音朗诵。

4、在场人员自由以诗词的方式进行随意对象真情的告白,专员负责摘录,并将选择优秀诗词刊登在主办方实体杂志的告白墙。

5、趣味抢答,由透世负责人出一些关于中秋的问题,参与者自由抢答。

6、由透世文学社社长公布诗词审核结果。

7、由每个社团的负责人谈谈对本次活动的看法。

8、活动参与者可以自由提问。

9、透世文学社社长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平台:透世缘中秋告白会活动群 群号:

-活动咨询: tei

-活动详情:浓浓中秋情,相约在透世——透世文学社携手全国十多家文学社团及文学网站举办首届透世缘中秋告白会啦!

在这合家欢乐的日子里,我们带着对家人的祝福及对团圆的向往,相聚透世文

学。

在我国这个传统的中秋佳节里,关于中秋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便有陪着我们成长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中,唐朝时,中秋才被定为固定节日。关于中秋,有很多别称,明朝时期文人学士见中秋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故此称中秋为“团圆节”,唐朝时期,中秋又被称为“端正月”,此外,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女儿节等。”

中秋佳节,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与家人相聚一起,一个人独自漂流在外,只能望月叹伤,故此,透世文学社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低潮时在透世寻到一份属于家的温暖,透世也将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有关中秋的诗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闲吟集》 秋萤 汉诗 和歌

《闲吟集》是日本室町时代的歌谣集,其中收录了室町时代的“小歌”(流行歌谣)、“猿乐”、“田乐”等311首。《闲吟集》采用了日本古代常见的敕撰和歌集(由天皇下令编写的和歌集)的题材,即前后分别附有“真名序”和“假名序”。所谓“真名序”即用汉字写成的序文,而“假名序”则是用假名写成的序文。《闲吟集》的假名序文结尾处有这样一句:“命にまかせ、しも秋のにらひて、月をしるべにす事しかり。(试译为:时与秋萤互语,时与明月为伴,任命而作此处)”此句中的“秋の(秋萤)”自古以来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解释此处“秋萤”的合理性,一些注释书甚至把“萤”解释为“蛩(蟋蟀)”的别字,例如朝日古典全书中注释为“は蛩のりか(“萤”大概是“蛩”的笔误)”。也有一些注释书例如《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大系》和《新大系》等中虽然保留了原作的“秋萤”,但都对此加上了特别注释,认为是中国汉诗中的题材,在和歌中只是一个特例。由此可见,“秋萤”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其生疏甚至颇有抵触感的词汇。那么“萤”在日本文学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日本文学中“和歌・散文”与汉诗文是相互独立的两大文学派系,因此下文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和歌和散文文学中的“萤”

“萤”在日本古典文学里并不是一个极其稀少的景物,在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和历史记录《日本书纪》中可以找到歌咏“萤”的例子,而到了平安时代(710―794)“萤”已经作为普遍的吟咏对象备受歌人的青睐。但是日本的和歌作品和散文文学中”萤”又名“夏虫”,都是作为夏天的代表性景物被歌咏的①,而歌咏“萤”的和歌一般都被归类为四季中的夏季歌。此外,和歌中引用的“萤”,多用于比喻因恋爱而产生的思念之火。例如:

暮るより露とみだれて夏草の茂みにしけくとぶ哉(新拾和歌集1749)

试译为:日暮露水影零乱,夏草深处萤火飞

夕さればよりけに燃ゆれども光ねばや人のつれなき(古今集562)

试译为:恋情燃心胜夕萤,隐隐无光人不知

当然,在一些和歌中也可以看到“秋天”与“萤”的搭配,例如:

小筱原しのに乱れてぶ今いく夜とか秋を待らん(拾集・3・夏歌)

试译为:小筱原上乱飞舞,今夜萤火待秋来

秋ちかし居まてとやゆくへの水に影のみだるる(雅和歌集・4・夏歌)

试译为:秋近萤火冲云霄,空留孤影乱泽沼

ゆくの上までいぬべくは秋吹くと雁に告げこせ(後撰和歌集・5・秋上)

试译为:萤火云中飞,告雁秋风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3首和歌除了《后撰和歌集》在原业平的歌之外,其余两首均收录在夏季的类别中,而且都是通过“萤”来表达“秋已近”、“盼秋”的心情。而在原业平的这首和歌同时在《伊势物语》和《古今和歌六贴》中出现过,仔细分析会发现,歌中的“萤火虫”其实依然是夏季的代表,萤火虫的高飞代表着夏季的远离,而大雁才是秋天的使者。因此,这首和歌虽然被收录在秋季类别之中,但其本质与其余两首相同,都是表达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等待和盼望,并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秋季的题材。

那么日本古典和歌作品中究竟有没有把“萤”作为纯粹的秋季题材来吟咏的例子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

置く露に朽ちゆく野の草のや秋のとなりわたるらむ

试译为:露落田野边,腐草化为萤

秋来れば深山里こそわびしけれ夜はをともしびにして

试译为:秋到深山里,寂夜萤为烛

这两首和歌都是贞亲王家哥合(作歌比赛)中的和歌,歌中已经不再是晚夏的景致了,而完全是秋天的情景。对于这两首日本和歌中极为罕见的将“萤”作为秋天代表景物的和歌,著名文学理论家渡边秀夫作了如下解释:“(这是)为了对当时非常贫乏的歌题进行补充,急切地引入汉诗题材的一种尝试。因此,这里遵照中国诗文的一般惯例,(萤火虫)是作为秋季题材登场的。”②具体而言,这两首和歌不论季节感还是题材都和中国诗文极其类似。前者是在“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飞虫萤火也”(《礼记・月令》)和「立秋、腐草化为萤(初学记・萤所引)的基础上创作的,而后者则引入了中国诗文中常见的“萤火=灯”即“车胤聚萤”的典故,以此来凸显秋天的寂寥。

因此“秋萤”绝不是日本式的歌题,而是中国文学中广泛使用的词语。从六朝古诗到唐诗,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萤”完全是一种秋天的常见景物,大多和秋夜、秋月、秋草、大雁等一起组合吟咏,来表达秋天的寂寥、孤独和荒凉等特征。歌咏“萤”的诗歌不胜枚举,单从《全唐诗》中找出包含“秋萤”这一固定词组的诗歌来看的话,例如:

鬼火穿空院,秋萤入素帷。(于鹄・哭凌霄山光上人)

残秋萤出尽,独夜雁来新。(周贺・旅情)

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贾岛・泥阳宫)

风池宿鸟喧朱阁,雨砌秋萤拂画梁。(许浑・出永通门经李氏庄)

秋萤一点雨中飞,独立黄昏思所知。(李咸用・秋夕书怀寄所知)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刘禹锡・秋萤引)

当然,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例外,如上文引用的“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飞虫萤火也”(《礼记・月令》),以及“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元稹・夜坐)。作为夏天最后一个月份的“季夏”,以及“秋已近”提示句中表达的是夏末秋初之际的景致。上文中所引的《续拾遗集》《风雅和歌集》以及《后撰和歌集》中的和歌均承袭了上述诗文的视角,即把“萤”作为夏秋之交的景物来表达秋之将近。只不过不同的是,日本的和歌作品中大都把此类歌谣归类为夏季类别,努力与恋歌中歌咏的“萤”在季节感上保持一致。

二、日本汉诗文中的“萤”

除了和歌和散文文学,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历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日本的汉诗中的“萤”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众所周知,日本的汉诗在题材和作法上都受到了中国汉诗文的很大影响。而对日本汉诗中的“萤”进行考察后会发现,日本汉诗中虽然从中国汉诗中汲取了视点和作法,但把“萤”作为夏天的题材来吟咏的倾向性却越来越强。例如《千载佳句》基本上是把“萤”作为秋天的题材来处理的,不过其中有两首诗文却归类为夏季诗。而《和汉朗咏集》之后的汉诗集无一例外地都把“萤”收录到了夏季题材中。但是,虽然在季节分类中与中国诗文不同,不过日本关于“萤”的汉诗却在内容上和题材上表现了与中国诗文的一致性。例如《菅家文草?菅家后草》中的诗文:

悲栽冢上新生树,哭放头旧聚萤 86

一不用满金,况复萤光草迳深 95

君政万机此一,飞龙不忘始萤 382

秋天未雪地无萤,灯灭抛书暗零 509

这几首诗文均包含了“车胤聚萤”的典故,且多表现的是秋天的景物。但是其中并没有出现“秋萤”这一字眼。“秋萤”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是到了后期的五山文学才出现的,例如:

秋萤何意照鳏床(幻云诗稿)

山莫丛丛绿,好化秋萤照夜书(云诗稿)

不知朝日出,弧光淡々似秋萤(翰林五集・雪)

上述几首诗文或是把“萤”作为秋季题材来表达秋天的寂寥,或是引用中国诗文典故把“萤”作为勤学苦读的象征,在内容上无疑与中国的诗歌更为接近,而与以恋歌为主的和歌区分开来。

由此可见,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和歌与文学作品均把“萤”作为夏季的代表景物,用以表现男女之间的恋爱之心。而汉诗文虽然在季节上也与和歌保持一致,但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却深受中国诗文的影响,多倾向于景物描写,大多与恋爱无缘。并且后期在日本汉诗文中甚至出现了“秋萤”一词,足见受中国文学影响之深。

三、《闲吟集》中“秋萤”

那么《闲吟集》序文中的“秋萤”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的质疑呢?原因恐怕与“秋萤”在文中的位置有关。如本文开篇所述,《闲吟集》采取了敕撰和歌集的文体模式,即前后各附有以假名写成的假名序文和以汉字写成的真名序文。一般认为,假名序文与和歌、散文等同属一系,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本土文学;而真名序文与汉文学同属一系,是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文学作品。根据这一区分,出现在假名序文中的“秋萤”就难免显得格格不入。毕竟在日本的和歌与散文文学中,“萤”多是代表夏天的景物。

《闲吟集》虽然同是附有假名序文和真名序文,但是与真名序相比,假名序在篇幅上要短得多,同时其内容也和汉诗文有着很深的联系。如序文中有如下语句:“毛三百余篇になずらへ、数を同じくして吟集とす。(试译为:效仿毛诗三百篇作闲吟集,篇数亦相同)”其中的“毛诗三百篇”即中国的《诗经》,说明作者在创作时有意模仿了《诗经》。此外,假名序文开篇写道:“富士の望をたよりに庵をびて、十余の雪をにむ。(试译为:在远望富士山之处结下草庵,窗上积十余载白雪)”同时与结尾处的「秋萤首尾呼应,暗含了“孙康映雪,车胤聚萤”的典故。

由此可见,《闲吟集》中的假名序虽然与和歌、散文等相同均以假名写成,但在内容方面却和中国汉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写作是有意地模仿和利用了中国文学的诸多元素。因此可以说《闲吟集》的假名序文并不是纯粹的假名文学,而是汉诗文式的序文。而如果从汉诗文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此处的“秋萤”就不难理解了。

注释:

①张龙妹等编.《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中“”词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64.

②渡边秀夫著.《歌の森》.大修馆书店,1995:50.

参考文献:

[1]张龙妹等.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刘德润等.日本古典文学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有关中秋的诗词范文第5篇

秋日胜春朝

秋的肃杀之气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万紫千红在它的氛围里已暗然失色。当我看到那一片片飘落的黄叶,一蓬蓬的衰草,一行行的南归雁,不禁触景生情心中就会生出一丝丝的秋怨。衰老的容颜,多病的身体,往昔的失意和惆怅,老友的逝去,常会引起一阵阵的心悸,尤其在退休后的一段日子里感到异常的孤独和寂寞。对秋的来临很低调,似乎已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像落叶和衰草一样在回归的路上飘荡……

一次偶然,我认识了医院退休的詹大夫,他把我领进了辽化重阳诗社的学门,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在杏坛前耕耘的园丁。他们如一树树的红叶醒目惊秋,如一株株秋菊傲霜绽放,他们创作的诗、词、曲、联,如一首首秋的赞歌在秋的氛围里炫耀着生机,渲染着色彩,展示着魅力,劲透着风骨。81岁的徐万仁老社长,84岁的王吉庆老顾问,七十岁的吴贵卿老主编(诗社的刊物《菊风》),他们在辽化离退休职工活动管理中心的关怀和支持下,牵头办起了辽化重阳诗社,为广大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二十年来,他们为弘扬中华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呕心沥血,栽桃育李。他们创作的大量诗、词、曲、联入选在各级报刊杂志和《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材库》、《母恩难忘》等典藉,诗社先后出版了《寸草吟风》、《枫之韵》、《梅风竹韵》、《碧海惊涛》《清秋逸韵》、《韵绕东篱》,最近又出版了《情暖东篱》诗集。他们以“一枝拙笔,两袖清风”挥毫泼墨赞美祖国,赞美辽化,赞美桑榆晚景。他们以博大的胸怀,以感恩的情愫,淡忘了自己的年龄,忍受着多种老年疾病的折磨。他们把握着心灵的方向,诠释着人生的真缔,追寻着秋的欢乐,采撷着秋的硕果,独领着秋的金黄,惬意享受着秋的阳光。

先贤们的诗理给了我启迪,师长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懂得了怎样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调整心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人生。惊秋的红叶让我振奋,傲霜的秋菊让我坚强,辛勤的园丁让我敬仰,让我从失落和惆怅中走出,在迷茫的误区中觉醒,在不良的情绪中解脱。秋的到来是自然规律演变的一个过程,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道。生命是一种心境,而肉体只是生命的载体,咱们不能选择时令,但可选择心情,咱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选择生命的宽度,咱们不能选择自己的面容,但可选择自己的笑容。人到老年本是风中之烛,应该带着希望和梦想,走向生命的回归之路才是最美丽的。

唐朝诗人刘禹锡一首《秋词》也足以让人改观换魂,他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诗人的诗情和意境让我重新认识了: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而见长的内涵,我将在秋的氛围里去感知秋的美好,去追寻秋的快乐,把情和爱洒在金秋里,洒在夕阳下,发挥余热,为金秋增色,为夕阳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