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雷锋小报

雷锋小报

雷锋小报

雷锋小报范文第1篇

早在20世纪60年代,雷锋就一心向着党,热爱社会主义,做到坚定理想,恪守信念;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工作勤勤恳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他为人民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根据雷锋的这些表现,1960年11月23日,中共工程兵委员会作出授予雷锋 “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随后,工程兵政治部发出《关于开展学雷锋、赶雷锋活动的通知》;1961年1月14日,中央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发出《关于学习雷锋同志的通报》,号召全军工程兵向雷锋同志学习。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是年10月23日,共青团抚顺市委发出《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并在共青团五届二次全会上发出《学雷锋,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倡议》。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总参谋长罗瑞卿为雷锋班命名大会题词:伟大的战士——雷锋同志永垂不朽。接着,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迅速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报》发表题为《像雷锋那样做个的好战士》的社论。2月15日,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21日,《报》再次发表题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再论像雷锋那样做个的好战士》。23日,作出《关于追认雷锋同志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决定》。26日,《报》第三次发表社论,号召全军发扬雷锋精神,争当优秀战士。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第5、6期合刊出版《学雷锋专辑》。其中刊登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的好战士”;董必武、谢觉哉、郭沫若等写的赞扬雷锋的诗词和罗瑞卿为《学习雷锋——写给〈中国青年〉》的信;介绍雷锋生平事迹的通讯、雷锋日记等。专辑还发表社论,强调“用雷锋的学习态度学习雷锋”。书记处书记杨海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题为《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号召》。当天《报》再次发表题为《以雷锋为榜样》的社论。5日,《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和省、市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为雷锋题词的手迹。第二天,全国总工会下达了《关于广泛组织全国职工群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通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和总书记邓小平题词手迹。7日,全国各大报都予以转载。《报》还发表社论,要求响应党和的伟大号召,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转发了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关于宣传雷锋事迹问题的报告》。20日,《报》再次发表社论,指出“学雷锋看行动”。4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把青年的无产阶级觉悟提高到新的高度——谈广泛学习雷锋的深远意义》的文章。6月1日,《人民日报》又发表宋庆龄副主席的文章,题目为《愿革命后代迅速成长》,号召广大青少年向雷锋同志学习。7月4日,《报》刊登《培养教育雷锋成为的好战士的经验》。8日,陈云副主席题词:“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8月15日,雷锋纪念馆在抚顺市奠基修建。第二天,《报》发表题为《青年战士成长的道路》的社论,纪念雷锋同志逝世一周年;《中国青年报》也发表题为《中国青年的一次深刻思想革命运动》的社论。9月14日,《报》再次发表社论《学习雷锋和好八连要落到实处》。10月8日,《人民日报》也发表题为《提高干部和群众阶级觉悟的重要方法》的社论,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

1964年3月是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一周年,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社会主义时代青年成长的道路》的社论。5月23日,《中国青年报》转载了辽宁省《以雷锋为榜样,引导青年思想革命化——“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基本总结》。1965年是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两周年,雷锋同志殉职三周年。2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继续深入地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各部队继续深入地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3月2日,首都各大报都发表社论。5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雷锋》在全国各地放映。8月15日,抚顺市各界人民群众隆重集会,庆祝雷锋纪念馆建成。《北京周报》第22期发表宋庆龄关于《学习雷锋的榜样》的文章,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学习雷锋精神。1966年4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雷锋班的故事》。1967年冬,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在雷锋的家乡——望城县修建雷锋纪念馆,并将坪山公社更名为雷锋公社(现为雷锋镇)、长城大队更名为雷锋大队(现为雷锋村)、荷叶坝完小更名为雷锋学校。1971年,抚顺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望花区建设街小学命名为“雷锋小学”。1973年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走雷锋成长的道路》的文章、专论等。1977年3月5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81年5月3日,首都召开全国学雷锋先进青年和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彭冲出席并讲话。

1983年3月5日是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20周年。4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新时期与雷锋精神》。该文称,我们学习、发扬雷锋精神,不能机械地套用过去学雷锋的某些做法。要认真总结20年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肃清、“”的流毒,清理某些实用主义的做法,实事求是地、历史地宣传雷锋,在人们心目中恢复他本来的光辉形象,要根据新的时期和青年的特点,把学雷锋与学习在雷锋精神鼓舞下成长起来的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5日,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文章《广泛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深远意义》。他指出,现在,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在广大青年中进行向雷锋学习的教育,丰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全国人民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全国青年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必将促使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一个新的面貌。同日,首都各界隆重集会纪念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20周年,胡乔木讲话指出,做80年代的新雷锋,就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事业中做先锋和模范,在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任务中做先锋和模范。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学习雷锋。3月5日,首都各大报刊同时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六名常委和国家主席的题词。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题词:“在新形势下把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活雷锋在中国涌现”;乔石题词:“学雷锋精神,做人民公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姚依林题词:“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宋平题词:“向雷锋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 李瑞环题词:“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杨尚昆题词:“全国人民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这一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在北京联合举行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李瑞环讲话指出,在我们党和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战士能够受到亿万人民这样的真挚厚爱和崇敬,一项群众活动能够在这样长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排除各种干扰而保持生生不已的势头,确实是很不多见。在人们为克服困难、恢复经济而奋斗的60年代初期,在风雨如磐、世风日下的“”期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都是一个光辉的榜样、一面鲜明的旗帜,都是吸引、鼓舞、引导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奋发上进的巨大精神力量。他指出,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一历史现象。1990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雷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0月29日,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市与雷锋生前所在团干部战士座谈中亲切地说,雷锋出在你们团,但是他的宝贵遗产应该属于全军,属于全党的,属于全国人民的。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199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扎扎实实学雷锋》。指出,由于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学雷锋活动一度沉寂,雷锋精神受到一些人的歪曲和诋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改变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扶正祛邪,表扬先进,响亮提出学雷锋、学焦裕禄以及学习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收到了积极效果。但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学雷锋、学习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没有过时,永远也不会过时,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1992年4月7日,国家教委、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永恒地开展下去,发扬光大。

1993年3月是等为雷锋题词发表30周年。4日,中国人民召开了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5日,首都隆重集会,出席并讲话。他说,30年来,在题词精神的鼓舞下,一个由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参加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雷锋精神的价值,更加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他指出,当前要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就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雷锋精神永存》的社论,指出,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学习雷锋活动的某些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我们的理想信念、追求没有变,雷锋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奋发前进的可贵的精神财富。199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又发表题为《今天,怎样学雷锋》的社论,指出,最重要的是,学雷锋精神,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学雷锋,关键是坚持“岗位学雷锋”,真正使雷锋精神扎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岗位上;学雷锋,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雷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发展很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刻苦学习,学理论、学技术、学知识、特别是现代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重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有觉悟,又有能力,有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各种专门知识,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003年是等为雷锋题词发表40周年,2月27日,首都举行纪念大会,李长春讲话指出,雷锋已经成为真情与爱心的化身,成为时代的楷模,成为我们社会衡量道德行为的标准。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在这一年里,瑞士、法国、德国等6个国家的军队代表团先后访问“雷锋团”。《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像雷锋那样做人》的社论,指出,在22年的短暂人生中,雷锋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深刻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今天,我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郭明义那样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意蕴。

2012年正值雷锋殉职50周年和等为雷锋题词发表49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国人民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走向常态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意见》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总体要求、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抓好学雷锋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首都召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李长春讲话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迅速兴起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使雷锋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日,中央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决定特别指出,早在2010年8月,总书记对鞍山钢铁集团郭明义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决定最后强调,全党全社会要遵照总书记重要批示,以郭明义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2012年3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的《再论“当代雷锋”郭明义》事迹为例,就足以说明雷锋精神照亮了祖国大地。该文说,从2011年近一年时间里,共发微博3600多条,影响8000万网民,粉丝总量突破680万。从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得到1700多名矿山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响应,占鞍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的三分之一;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号召,600多人累计献血15万毫升;2008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不断扩大,如今已资助1000多名贫困学生;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集了中国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这样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遍布全国,辽宁、北京、重庆、山东、湖北……全国十几个省市已组建150多支爱心分队,成员从2010年8月的5800人,发展到现在6万多人。这些人中有部队官兵,有大中小学生、有机关干部、有清洁工人,甚至耄耋老者、学前儿童,本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朋友也加入其中。

雷锋小报范文第2篇

陈广生:第一个写雷锋的人

著名军旅作家陈广生是雷锋生前的战友。他从1955年到1963年,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工作了8年,开始是理论教员、宣传干事,后又担任俱乐部主任。从1960年至今的43年间,他写出了诸如《伟大的战士》、《雷锋传》等有关雷锋的书籍多达13本,使全国人民通过他的作品更多地了解雷锋和雷锋精神。

1960年1月8日,他与入伍第一天的雷锋交上了朋友。当时团里在操场召开欢迎新兵入伍大会,身为俱乐部主任的陈广生,主持了会议。那天风特别大,漫天飘雪花。作为新兵代表的雷锋上台刚说一句话,一阵风就把他手中的讲稿吹乱了,怎么展也展不平,陈广生担心他讲砸了,想上去帮一把。可没等他伸出手,那个小战士就把发言稿揉成一团,塞进衣袋,来了个即兴发言,而且一点没“卡壳”儿。那天,陈广生便记住了这个个头不高但嗓音洪亮的小战士―――雷锋。

新兵下连时,团里要成立战士业余文艺队,陈广生第一个选上了雷锋,让他参加群口快板节目表演。“雷锋湖南口音比较重,我就常抽空一句一句地帮助他纠正发音。”陈广生这样回忆说。

1960年7月,雷锋所在团准备授予雷锋“节约标兵”称号。陈广生采访雷锋本人,写出了《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材料。后按雷锋本人的意见将材料标题改为“解放后我才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很快,这个材料经团领导审查,以团政治处的名义加按语,下发到团属各连队。从此,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首先在雷锋所在的团展开了。也就是从那时起,雷锋一直活在陈广生的心中,活在他的笔下。

那时,陈广生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为把稿子写得有深度且真实感人,他两度深入到雷锋入伍前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铁矿采访。经过数十个日夜苦战,他完成了4万多字的《向阳坡上长劲苗》的初稿。

1962年8月15日,正当陈广生修改、补充他的作品时,突然得到雷锋因公牺牲的消息,陈广生有如五雷轰顶,他什么都顾不上了,乘火车就往抚顺赶。

送葬的路上,陈广生看到,抚顺市数以万计的群众涌上街头。陈广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雷锋事迹写好,让全国甚至普天下的人都知道雷锋,学习雷锋。几经修改,陈广生终于完成了5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并很快在《抚顺日报》上连载,又陆续发表在《报》和《中国青年报》上。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这时,陈广生深深意识到,他还应为弘扬雷锋精神做些什么。为此,陈广生从1964年秋到1996年春,先后11次赴湖南,并多次到鞍山、营口、抚顺等地搞调查,最长的一次达半年之久,细致地采访了雷锋的老师、同学、亲戚、邻居30多人,掌握了有关雷锋生平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充实完善雷锋的事迹,展示雷锋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他写出了《雷锋的故事》、《雷锋轶事》两本书。并分别受到总政治部、、、文艺出版社的表彰和奖励。

转眼到了2002年,年逾古稀的陈广生毅然决定,再把雷锋的事迹编写成电视连续剧。从雷锋16岁写起,一直写到雷锋22岁。经过历时一年的艰苦笔耕,《雷锋》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本和长篇纪实报告文学诞生了,成为献给纪念学雷锋40周年的一份厚礼。

张峻:第一个拍摄雷锋的人

在与雷锋共同度过的两年多的军旅生涯里,雷锋的战友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2张照片,其中黑白的198张、加彩的24张,成为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人。在张峻的家里,客厅的一角有一个四层的小柜,每一层都是满满的关于雷锋的相册和底片。雷锋牺牲后,张峻一直坚持宣传雷锋精神。他先后参加了军委总政治部、、抚顺市的雷锋事迹展和雷锋纪念馆筹建工作,参加编撰的《雷锋》画册、挂图、展览图片、明信片等,发行到国内外。

张峻手头收集、收藏和亲自拍摄的有关雷锋生前活动与生活照片共有384张,包括雷锋在故乡拍的13张,内有集体合影4张;在武汉、北京、鞍山、抚顺、沈阳、长春、大连等地照相馆拍的29张,内有集体合影7张,双人照4张。到目前为止,他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的照片是最全的。“雷锋生前的照片大概也就这些,不会再有更多的发现。”张峻说。

当时,张峻在任宣传报道助理员,因而有了为雷锋拍照的机会。当时,雷锋已被评为“节约标兵”。张峻听到雷锋的先进事迹后,就下到连队采访。那天午休时间,一支送感谢信的职工队伍敲锣打鼓,喊着“感谢人民”的口号来到营房院内。原来是雷锋到卫生队看病,路过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工地时,被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场面所感动,他顾不得肚子痛,推起一辆小推车,就加入了运砖行列。就是在这一天,张峻抓拍了雷锋背着钢枪的那张照片。

随后,张峻多次陪同雷锋到部队和外地做忆苦思甜报告,跟踪采访。随着雷锋事迹的不断丰富,荣誉不断增多,张峻给雷锋摄影的次数便频繁起来。这期间,张峻先后7次和雷锋生活在一起,随他到过营区、训练场、会场、学校、工地、车站、马路、城镇、山区、村庄……有人说,张峻成了雷锋的影子,雷锋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雷锋的好事做到哪里,他就把照相机背到哪里。张峻最早在《画报》上刊出的是《苦孩子―――好战士》、《五好战士和红领巾》两组雷锋专题照片,就是这时跟踪拍摄出来的……

40年来,很多参观雷锋事迹展览或看到《雷锋》画报、画册的人们,过后都对雷锋生前留下那么多照片提出质疑:雷锋同志做好事不是不留名吗?怎么每做一件事都有人为他拍照?原来给雷锋拍的照片虽然大部分是跟踪“抓”拍的,但也有一些是根据雷锋的日记和事迹补拍的。除补拍了有人物的照片外,还补拍了雷锋的部分实物。

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发表《的好战士》的文章后,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十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并于1962年2月初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了筹办展览的班子。当时决定雷锋参军前及童年部分用绘画来表现,入伍后的部分用照片来反映。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会上特别传达了工程兵首长关于补拍雷锋照片的指示:要求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

领导指定由张峻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具体内容的提纲。根据补拍提纲所列内容,这次总共补拍照片20多张。观众常见的许多照片都是为展览特意补拍的。例如雷锋从储蓄所取出200元钱,送给的照片就是补拍的。除补拍了有人物的照片外,还补拍了雷锋的部分实物,如有画像的笔记本和雷锋补过的袜子,使用过的牙刷、针线包等照片。雷锋牺牲以后,张峻参加了雷锋牺牲事故的调查,拍摄了调查所需要的各种照片。当时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成宿睡不着觉,雷锋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总是在眼前浮现。在雷锋遗体入棺时,他拍下了雷锋的最后一幅照片,留下了雷锋的遗容。

为了留住雷锋,张峻于1990年3月5日,自费4万多元,扩印了雷锋照片15万张,全部无偿赠送各地学习雷锋做好事的人。他撰写并摄影的《永恒的雷锋》一书于2000年3月5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2000年12月16日,由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首次发行的《永恒的雷锋》2002年贺年明信片共计5000套。

在与雷锋的朝夕相处中,张峻看到了雷锋金子般的心灵。雷锋的精神感染了张峻,使张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也是促使他一辈子拍摄雷锋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光斗:第一个“说”雷锋的人

一生说雷锋、唱雷锋的著名曲艺家朱光斗,是位1946年参军的老兵。从1960年他与雷锋一起参加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相识开始,几十年如一日说雷锋、唱雷锋。为传播雷锋精神,他几乎跑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许多守岛部队中、边防哨所里都留下了老艺术家的足迹。

1960年11月,朱光斗第一次听雷锋作报告,那字字血、声声泪的家史,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朴素无华的精神境界,使朱光斗深深地感到“雷锋精神就是时代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希望所在”。为此,他当即创作了快板《雷锋苦难的童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媒体发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雷锋的题词后,朱光斗把“数来宝”《学雷锋》“搬”上了文艺舞台。结果,全国各大报刊、电台迅速刊载、播放。这就是后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那个段子。

“快板不离手,雷锋不离口。”这是人们对朱光斗一生的评价。40年来,朱光斗虽然在运用曲艺这种形式塑造雷锋形象、传播雷锋精神过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朱光斗一直没有动摇过宣传雷锋的信念。他把有关学雷锋的段子变成演唱词,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演不了大场演小场,进不了礼堂进饭堂,即使是一两个哨兵、三五个人的线路维护小组他也要给唱上一段。

40年里,他“说”着雷锋的段子,演出2000余场。《学雷锋》这个段子始终是他表演的“传统节目”,至今,依然在部队中流传。一位将军说:“朱光斗唱着《学雷锋》,迎来一茬又一茬战士,又唱着《像雷锋那样》把他们一个又一个送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就是这样听着他唱的雷锋,走上将军之路的。”

对此有人不理解,说他有福不会享,有钱不会挣,“越老越犯傻”。他不乏幽默地说:“职务有没有,都是朱光斗,快板不离手,雷锋不离口,东北部队任我走,到哪儿都有我的知音朋友。”享受军职待遇、政府特殊津贴,又是中国曲协副主席,按说朱老称得上是不小的“腕儿”了,可他一点都没有“款”起来,因为他演出从来不要出场费。这些年来,每年的几大节日都有一些单位请他去演出,每年大约演50多场,演的节目大都是宣传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由于他为宣传雷锋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授予他学雷锋金质奖章。

在初创表演《学雷锋》时,朱光斗年龄不到30岁,如今已是71岁的古稀老人了,可他仍执著地宣传雷锋。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后为他颁发了“功臣奖”、“突出贡献奖”。2000年,为纪念雷锋诞辰60周年,古稀之年的朱光斗,把干休所几十年来学雷锋的事迹整理出来,搬上舞台,在全国文艺调演中捧回了金奖。

张玉敏:第一个“演”雷锋的人

1948年,18岁的张玉敏刚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毕业,就被军工部招上了,分到兵工厂造枪造炮。由于张玉敏在学校是文艺骨干,部队负责文艺的首长看他是块搞文艺的料,便把他调到当时军工部的文工团,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他没有想到能演话剧《雷锋》,更没想到的是因为演雷锋,使“雷锋”的形象得到升华,从而与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2年,全军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报告会。当时在沈阳八一俱乐部由雷锋做报告。雷锋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张玉敏。作为一名演员,他当时就有采访雷锋的冲动,想把雷锋的形象搬上舞台。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采访雷锋。到了8月,雷锋牺牲的噩耗传来,张玉敏非常难过,也感到非常遗憾。

雷锋牺牲不久,原抗敌话剧团团长贾六到北京开会,当时总理找到贾六,指示他:“雷锋是的好典型,你们一定要把雷锋故事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贾六团长不敢怠慢,当夜就赶回沈阳。贾六下了火车没回家直接来到剧团的排练场地,并迅速在后台召开临时党委会,会议决定立即成立《雷锋》话剧的创作组。由王德英负责写剧本,雷锋由张玉敏扮演。

张玉敏身高1.64米,由于身高所限在舞台上经常演一些小孩、警卫员之类的角色,很少演主角。而雷锋身高1.54米,若要把雷锋的形象搬到舞台上,张玉敏自然要比雷锋“高大丰满”了许多,但更重要的还是从演技出发。能演雷锋,张玉敏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任务紧急,剧本没过几天就出来了。张玉敏一边背台词一边排练,由于思想上没有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张玉敏刚一上台就被导演哄下舞台。“没有感情,重排”。如此反复,不知过了多少遍才使戏基本成形。到了1963年2月,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在这次会上,首长提出看话剧《雷锋》。在演出那天,陈锡联司令员等首长们都前来观看,同时还请来了雷锋生前所在班的战友及指导员。

戏演完了,当时陈司令还算满意,只是雷锋的指导员说了一句话:“你演得很活泼可爱,但是他不是雷锋,雷锋精神的实质你还没掌握。”指导员是一手把雷锋培养起来的人,也是最了解雷锋的人。

有了指导员的这席话,张玉敏又悟出了很多道理。于是在团里的安排下,张玉敏率戏里的假“雷锋班”与真雷锋班结合在一起,他们要亲自体验雷锋班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有一次,当时雷锋班的全体战士在沈阳开会,那天一大早,假雷锋班成员背着书包精神抖擞地从团里一路走到东北电影院会场,可没有看见一个人。人都上哪去了?假雷锋班的6个战友正在纳闷,只见剧场里真雷锋班的战士们有扫厕所的、有刷痰盂的、有扫地的,他们都在为剧场做好事呢。此情此景触动了假雷锋班的战士们,于是他们赶紧一同参与劳动。回来后,饭前还有一段时间,只见雷锋班的战士们每人又从书包里拿出著作开始学了起来。假雷锋班的战士们傻了眼,他们没带的书呀!

那段时间,话剧团也经常下部队演出。每次出去演出,在火车上张玉敏也学着雷锋的样子为旅客服务,端茶倒水……他们走了一路也感动了一路,从此张玉敏也真的把自己当做雷锋了。

雷锋小报范文第3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营造清洁、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教书育人环境,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和思路,制定学雷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学习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学习落实雷锋精神,以自己的言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2、加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同学们懂得互相帮助的道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促使同学们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

三、领导小组:

组 长:曹彦红

副组长:田胜龙 杨威 徐文

成 员:杜尚文景立杰 杨志 王丽琴 毛春林

四、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日——3月30日

第一阶段:3月1日—8日宣传动员阶段(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方案,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第二阶段:3月9日—25日实施阶段(各班按照活动内容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3月26日—30日总结评比阶段(学校根据班级活动情况评比学雷锋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

五、总体要求:

1、全校各班级都要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深刻学习和领会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单纯地把学雷锋看成是做好事,帮助人。雷锋精神除了乐于助人外,还包含着爱学习、爱工作、爱祖国等许多方面。

2、积极做好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各位教师要利用班队课、板报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了解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学雷锋活动。

3、每个班级要开好一次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班队会,出好一期主题黑板报,组织好一次班级学雷锋活动,准备一本登记本班学雷锋做好事情况的“好人好事登记本”。

4、全体同学要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力争把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坚持岗位学雷锋,在学习上要“钻”,在时间上要“挤”。

5、学雷锋活动目的是要倡导社会新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全校师生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领会雷锋精神,把学雷锋活动逐步推向高潮,活动中要注意安全、注重形象,形成声势。各年级、班级的活动情况应及时做好总结,做好记录,汇总上报。

六、具体活动安排:

1、走近雷锋,感悟雷锋精神

(1)3月4日进行活动的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倡议书。

(2)各班级利用晨会、队会、班会等时间讲讲雷锋的故事、背背雷锋的名言、读读雷锋的日记,让同学们走进雷锋那伟大的精神世界,受到"钉子精神"的教育,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3)各班级出好一期主题黑板报。

(4)进行一次“学雷锋”主题班队会,通过阅读书报活动、辩论等多种形式,对雷锋精神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和学习。

2、学习雷锋,争做时代先锋

(1)3月8日,进行一次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同时进行环保宣传。要时刻注意维护校园清洁,全体师生做到不随地乱抛纸屑、果壳等杂物,还要督促别人;见到校园内有垃圾能自觉主动地捡起放在规定的地方。

(2)各班级内开展温情手拉手结对子活动。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鼓励成绩好的、有特长的同学与班上学困生结成“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结合3·8国际妇女节,每个同学要争做一名感恩小雷锋,制作一张节日贺卡送给妈妈、奶奶,为她们做一件具体的家务活。

(4)高年级同学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低年级小同学做一件好事,如帮他们整理课桌,为他们整理仪表,打扫卫生、向他们介绍好的学习经验等。

(5)3月5日—12日,进行3—8年级学雷锋手抄报比赛。

(6)3月19日,举行“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比赛。

3、总结提高,传承雷锋精神

(1)“学雷锋标兵”的评选、表彰。

(2)“学雷锋先进班级”评选、表彰。

雷锋小报范文第4篇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故事: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第2个故事: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雷锋就是用钉子精神去刻苦学习的。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整天开着车到处走,没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学习。他总是千方百计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他把书放在挎包里,随车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别的事,就打开书看一阵。每天晚上出车回来,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有时候熄灯睡觉了,他还找地方去看书学习。他晚上常到连部办公室去学习。

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196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忙了一个礼拜的战士们有的上街买东西、逛公园,有的看书、写信、洗衣服。战士小于见雷锋吃完早饭趴在床上看报,以为他又要学习了,就一把夺过雷锋手里的报纸,说:“起来,跟我上公园转转去,今天禁止你学习一天!”雷锋这天肚子疼,没有跟小于上街。他想,今天夜里还要出车呢,肚子老疼怎么办?就跑到团部卫生连去看病。值班军医给他看了看,开了一些药,说:“你是夜里着凉了,回去用暖水袋捂一捂肚子,好好休息一天,就好了。”雷锋从卫生连出来,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开展劳动竞赛。大喇叭里放着歌曲“社会主义好”,推车的,挑担的,来来往往。雷锋近前一看,一块木牌上写着:“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雷锋心想,真不简单,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马上就要变成一所小学了。他突然听大喇叭里喊:“运砖的同志们注意!砌砖组的同志大显身手,砌砖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纪录,运砖组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听了情不自禁地把衣袖一挽,朝工地飞奔过去。

在一个烧水棚旁边放着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烧水的老师傅见了,忙喊道:“哎,同志!你推车干什么?”雷锋回头说:“老大爷,我借这车用一用!”老大爷说:“我们的车不外借!”雷锋笑了笑,说:“老大爷,我就在这儿用!”老大爷才明白,这个解放军要帮忙干活,说:“怎么,你要帮咱们工地推砖啊!”雷锋说:“今天我没事,闲着也是闲着!”说完,推起车就飞快地走了。雷锋一连推了几车砖,身上出了汗。他把军装脱了下来搭在车把上,越干越欢。工人们都好奇的看着他,有的说:“同志,谁叫你来干活的?”雷锋笑了笑说:“是你们把我吸引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星期天也不休息盖小学,今天我也没事……”说着,他又推着车走了。雷锋一边推砖一边想:自己小时候上不了学,现在国家这样关心少年儿童,给他们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条件。雷锋一鼓作气不知推了多少趟,汗水湿透了背心。那位老师傅给他端来一碗开水,雷锋一饮而尽,喝完又推起了小推车。雷锋正干的起劲,工地上的女广播员跑了过来,问雷锋:“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刚要开口回答,见那女广播员打开笔记本,忙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来参加劳动,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写篇表扬稿表扬你!”雷锋说:“这有啥表扬的?我今天没事,到这儿干点活,这是应该的。”女广播员还不放过雷锋,说:“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锋说:“你要写稿表扬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参加义务劳动吧!”“为什么?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呗!”雷锋回到营房后,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一字未提。可是,过了一会,一支队伍敲锣打鼓来到了部队驻地。连长和指导员一看,队伍前面几个人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才知道雷锋又做了一件好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雷锋小报范文第5篇

海外史家关注的,也是学雷锋的政治含义。有关著作提到的关联事件,还有庐山会议后“地位的上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合二而一”等等。迈斯纳指出,60年代初,“首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队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于宣传方式。第一个被作为标准的主义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扬的军人英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雷锋”。费正清分析了跟学雷锋相关的若干政治事件,进而认为此项运动的效果有六:“对毛的迷信崇拜”、“效法军队”、“体力劳动”、“全民教育”、“重新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文化”。费正清接着指出,正是这些,“规定了日后成为基本内容的目标和方法”。

但无论如何,雷锋本人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锋精神”,来的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对立”的、“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让他们继续探讨下去好了。

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以平凡而伟大见诸各类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胜枚举。张思德、孟泰、时传祥、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

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总之,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主席1963年2月22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题词的第二天,《报》独家发表了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和邓小平的题词手迹。

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的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