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结核,肺;健康教育;护理程序

结核病是一种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我科摒弃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对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治疗、转归有一个科学认识,提高患者认知行为和遵医方式,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09月12月,我科收治120例肺结核病患者,根据住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71岁;试验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21~70岁。2组性别比、年龄间有均衡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推荐的肺结核诊断标准;(2)需要抗痨治疗;(3)年龄≥18岁;(4)自愿接受各种问卷评估。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老年痴呆患者;(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1.3 护理评估 入院时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目前生活状况、知识技能水平、生理、心理状态;评估入院时各系统的常规检查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评估护理对象对长期用药的态度,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的态度,家庭经济情况等,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结核病患者通常能照顾自己而且似乎没有问题。 然而,可能会产生某些阻碍治疗依从性的事件,如情绪沮丧、财务困难、怀孕、乙醇或药物依赖、违法工作、至亲过世、无家可归等。护士必须听取患者的意见,并评价什么是患者最需要的、什么是患者正在努力完成的,以及结核病诊断对患者有着怎样的影响[2]。

1.4 护理诊断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认真评估患者的个体是否具有该诊断的依据。肺结核的护理诊断侧重于认知、行为等因素。主要的护理诊断有: (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通/换气障碍有关;(3)体温过高:与机体感染致病菌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6)知识缺乏:与缺乏肺结核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1.5 护理计划的制定 标准护理计划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共同存在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2]。尽管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方法均相同,但是,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要灵活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制定一个包括支持系统在内的个体化计划,这样可以使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底,激发患者的依从性,并且促进药物治疗的完成情况。

1.6 护理措施

1.6.1 制定健康教育路线图: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然后护理人员根据评估情况按临床路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6.2 保证达标: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严格执行医嘱,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肺结核患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坚持服药。根据健康教育内容上的指标,反复进行评估教育,直至达到最终护理目标。运用沟通技巧,积极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关心他们,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积极主动配合医疗人员进行药物治疗。保证患者理解:服用多种药物的重要性,即使在感觉已经很好时;每种药物要按剂量服用;每种药物按药物的时间服用;药物可能的副作用的观察。

1.6.3 指标观察:定期对肺结核健康教育指标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及方式包括: 将自行设计的问卷发放给患者,由患者填写后收回。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住院次数。②对肺结核知识认知程度问卷。认知内容包括肺结核的发病原因、诱因、传播途径、疾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所服药物名称及不良反应、所服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不按医嘱服药的后果、按医嘱完成药疗计划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按认知程度分为了解组、一般了解组、不了解组。③对疾病预后的了解情况。④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⑤治疗依从性问卷。治疗依从性情况分为坚持服药、间断服药、从不服药;复查情况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复查,遵医方式综合 评分70分以上者为遵医方式良好,69分以下者为不遵医。其中正确用药占60分,饮食习惯占25分,其他占15分。

1.7 护理评价 评价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3]。在长期的结核病治疗(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的患者)期间,许多因素会改变,因此护士必须在患者同意下定期地评价患者的进展,包括患者的临床情况、个人的境况、心情、态度、外表方面的任何改变都应该被关注。临床实践证明,护理程序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效果。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90%患者受益,学到护理知识,对多种宣教形式满意。通过出院后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都能做到合理饮食,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坚持服药,能满足自我护理的需要。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4]。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护士热情周到的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促进了信息交流传递,不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还减轻了患者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使患者在情绪稳定下接受治疗,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宣教,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根据不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计划,随时评价学习情况,及时修改使护理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全程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肺结核患者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春渝.病人入院护理评估中的缺陷及干预措施.中国护理管理,2006,6:3233.

2 姜安丽,林菊瑛,巩玉秀,等.整体护理于护理程序.//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

3 刘岩.利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714.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肺结核;作用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15-02

肺结核时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多见,目前肺结核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的、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我国结核病现在疫情呈现三高一低的问题: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肺部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类疾病,此病具有治愈慢、病情反复、病情时间长,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在护理工作中,需用采取一些针对性特殊的方法进行护理,适当的配合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做好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这样不仅可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而且能帮助患者快速的恢复身体健康。现将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防治中的作用和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去肺结核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9-45岁,平均年龄31.2岁。出现肺结核复发的有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3岁。而且每年患肺结核的人数呈逐渐上升,严重的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对家庭和社会负担加重。

1.2结果此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均能够面对疾病,积极参与治疗,规律服药,最终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造成肺结核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2.1肺结核疾病可以治愈,但需必须有较长的治疗时间大部分患者由于时间漫长对此失去了信心,待自身症状稍有好转便自行停止治疗,导致治疗的完全,肺结核具有易反复发病的特点。

2.2肺结核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传染性的了解较低患者在家庭工作中缺乏防护和隔离的知识与措施、不自觉的到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来回活动,而且会随地吐痰,造成了疾病的传染源,使病菌传播。

2.3有些患者得知自己身患此病产生了自卑心理,怕受他人歧视,而且刚患病病情较轻,没有症状,向周围人隐瞒病情,导致无形之中的疾病慢性传播。

2.4少数人群认为肺结核的病情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以及经济困难等情况,不愿意到医院就诊或诊治时间延迟,常常会发生家庭内的传播。

2.5有些患者对国家卫生防疫机构提供的免费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并完全不了解,耽误及时诊疗时间,造成肺结核的病情延误加重,这也是我国肺结核病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

3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患有肺结核的人群,除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以外,社区以及医院等公共场所还可以通过电视等现代媒体信息进行疾病预防控制进行教育宣传活动,医院相关的医疗机构人员通过多途径进行有效地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肺结核病知识宣传教育,对预防控制结核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早期确诊临床上治疗肺结核规定要遵循早确诊、早治疗的原则,如患者患病后不及时的治疗,不仅会使病情加重,而且还会使家庭成员及周围亲友得到广泛的传染。

3.2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遵循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基本药物治疗的原则。肺结核治疗采用2SHRZ/4HR方案[2]主要化疗药物有: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及乙胺丁醇。主要化疗方案分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初治方案通常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是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6个月,开始两个月加用吡嗪酰胺。结核病病人能否坚持化疗是治疗肺结核治疗的关键。采取全程督导化疗。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规律和全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副反应,告知相关药物的副反应的同时重视强调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让患者真正的认识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要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能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鼓励患者坚持全程化疗治疗,防止治疗失败所产生的耐药性的肺结核,对疾病的难治性和经济负担增加影响。

3.3隔离和防护此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所以肺结核的患者消毒与隔离措施要严格,不仅可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而且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措施[3]。同时要对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适时做X线检查并接种卡介苗,加强预防措施。

3.4营养支持肺结核病是慢性高消耗性疾病,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差,需要合理的营养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机体的痊愈。评估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为制定饮食计划提供依据,食物选择以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营养丰富的食物。结合并主要是长期发热和盗汗等症状增加体力消耗,对能量的需要量较高,因此饮食应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补充充足的水分,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增进患者食欲。

3.5心理护理结核病多为青年,有些症状不为明显,突然被诊断为肺结核很难让人接受,从健康人向病人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医护人员的帮助。疾病造成的身心健康的不适,加之结核病一般病程长并具有传染性,而与社会隔绝使病人感觉焦虑、自卑、敏感、孤独无助,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不愿与医护人员合作,但同时又有强烈渴望与人进行交流[4]。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因而医护人员要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病人,主动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想法。向病人介绍有关病情的知识,使病人心中有数,有良好的控制感,引导病人减少对疾病的关注。给予病人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不能冷淡或歧视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4讨论

肺结核疾病的病程特殊,患者心理情况复杂,通过采取以上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我区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有所增加,消除了患者的孤独、恐惧的不良心理情绪,重新建立了自我实现的价值感,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结核病的治疗与愈后。因此对待肺结核患者应当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动态以及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相应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对待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孟如芬传染病病人舒适度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6(8):472.

[2]姜晓黎.莫显平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几点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1):941.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一、编制目的

针对2020年秋冬季可能发生暴发的肺炎疫情,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应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重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指导疫情应急处置,做好医疗物资和人员准备,指导和规范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保障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把宗旨意识转化成为民行动,在疫情面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在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县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及时研究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各单位一步落实属地责任、主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分级联动,确保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高效运转。

(三)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针对秋冬季防控特点,进一步宣传普及肺炎防治知识,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持续强化公众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病能力。发挥群防群控的优势,稳防稳控,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强防控成效。坚持“四早、四集中”(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在巩固口岸防控成果的同时,有效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四)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在前期已经开展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分类指导各单位落实责任。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受疫情严重威胁程度、疫情防控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及社会综合因素,科学设定情景,实行分级管理,做好分级响应,按照国务院应对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制定的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

(五)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序规范开展肺炎监测报告、疫情控制、病例救治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科研指导,提高防控水平,巩固防控成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序做好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和输出,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卫生健康委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市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市加强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等编制。本预案适用于指导全县做好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准备与处置工作。

四、形势研判

(一)全球疫情蔓延,严重流行态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按照全球平均累积发病率判断,当前疫情总体仍处于大流行早期阶段。如果依靠自然感染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需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肺炎疫苗研发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即使具备有效疫苗,也很可能演变为像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样,呈季节性流行。预计今年秋冬季全球肺炎疫情将呈高流行态势,疫情防控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目前国内肺炎疫情基本实现阻断目标,个别地区存在散发病例与小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虽然国内局部地区曾出现聚集性疫情,但目前疫情均已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大范围扩散。只要继续坚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我国疫情将大概率维持低水平可控态势。

(三)秋冬季肺炎疫情与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叠加,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加大。

1.境外输入风险难以避免。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若国内口岸逐步开放,调整或放松出入境人员管制及入境人员隔离检疫等措施,我县外出境外务工人员、外出留学等人员返程,长航空口岸、临江、长白陆路口岸的开放以及出入境人员管制与隔离政策的调整等,全球广泛存在的传染源输入我省和我县的风险必将随之增加。

2.境内本地病例发生的风险难以清除。具有传染性强和传播隐蔽的双重特点。作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全球流行情况提示,气候对其传播影响不明显。在全国复工复产复学后,在人群接触机会增加的情况下,隐匿传染源可能随时出现。

3.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流行将增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秋冬季是各类常见呼吸道疾病流行季,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就诊病例,将增加医疗机构对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部分肺炎病例可能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管理,同时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将增加传播风险。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关重症住院病例也可能将导致病床、呼吸机、ICU的需求增加。若不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和应对准备,部分医院将可能发生医疗服务系统负荷过载甚至崩溃的情况,将导致各类患者病死率上升。

五、情景构建及防控策略措施

基于国内外肺炎流行形势,以及防控策略与措施调整的可能性,我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可能出现三种情景。

(一)情景一:

1.情景描述:我县未发生本地病例,或仅存在散发输入性病例,且均已得到有效管控,我县处于低风险状态。

2.出现该情景的前提条件:(1)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边境管控,继续限制境外人员入境,;(2)具有敏感的病例监测和快速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与管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

3.防控目标: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靖人员管控工作,及时处置输入性疫情,防止本地病例发生。

4.响应级别:以县响应为主。

5.防控策略和措施:

(1)根据《国务院应对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加强监测预警和疫情风险评估,全面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提高健康素养。落实“四早”措施,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防控、重点机构防控、重点人群防控、医疗机构防控、校园防控、社区防控。强化支撑保障,扩大检测范围、发挥大数据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

(2)及时制定或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对疫情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防控工作需求等综合研判,提出能力建设目标、需求和工作路径,以及超出本地应对能力时,获得支援的方式、能力要求和相关机制。

(3)全县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在门急诊设置预检分诊点,并在相对独立区域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留观室,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隔离室,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工作。二级综合医疗机构、中医院、其他医疗机构要按照秋冬季就诊高峰期诊疗量做好发热门诊诊室、留观病房和防护、消毒等用品准备,确保满足临床需求。

(4)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按照“应检尽检”要求,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他人群要主动提供服务,确保“愿检尽检”。通过开展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做好核酸检测质控工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到2020年9月底前,实现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5)加强院感防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牢固树立“院内零感染目标”,严格执行院感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院感防控工作。开展院感防控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医疗机构全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聚集,最大限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6)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病区(病房)准备。我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重症床位数量不少于床位总数的10%,确保满足满负荷收治患者相关要求。完善定点医院启动方案,启用时必须整体腾空,不得将肺炎病人与普通病人同时收治于一家医院(或一个院区)。加强医疗机构可扩充床位储备,做好体育馆、展览馆等可分隔的封闭式大空间建筑改造为临时集中收治场所的准备,并做好方舱医院改造预案。加强医疗力量和物资设备保障,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原则上,物资药品储备量应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7)建立相邻县(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相邻县(区)的信息沟通共享,及时掌握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靖人员相关信息,及早安排部署来靖人员健康管理等工作;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靖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做好相关信息登记,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健康随访、隔离观察等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追踪到人、随访到户。按要求继续做好国内外相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协查和集中隔离管理工作,坚决杜绝相关病例输入导致的肺炎疫情。

(8)加强宣传教育。将科普知识向城乡社区、农村地区、重点场所下沉,科普技能向重点人群和公众普及,要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个人防护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将健康知识宣传出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健康行为,保证宣教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在宣传中向群众强调在落实防输入过程中每个公民的个人责任,要让防控人人有责形成共识。要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对肺炎认识的加深,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保证宣传的科学性。要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二)情景二:

1.情景描述: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发生本地散发病例或局部聚集性疫情。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以上病例,下同),但本地资源尚能应对,不需要跨区域紧急支援。

2.出现该情景的前提条件:(1)仍然采取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2)发生聚集性疫情;(3)本地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具有处置疫情的能力。

3.防控目标:及时发现病例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快速处置疫情,阻断病毒传播。

4.响应级别:以市级响应为主。

5.防控策略和措施:

在情景一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加强对疫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根据获取的国内、国际的疫情信息,依据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和防控需求,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形势及危害,提出调整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强度的建议。

(2)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措施,特别要注意建立并严格执行公路客运站、商场超市及影院剧场、图书馆、健身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扫码测温制度。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并按要求“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3)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发现病例的居民小区、自然村屯所有人员要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病例、轻症病例、做到早收早治。将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人群、发热患者纳入核酸检测范围,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传染源。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加大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快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样检测能力,提高从采样、送样到检测全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4)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理。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

(5)指定定点收治医院,落实“早治疗“措施,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6)协调各部门依职责加强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脆弱人群防护,做好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医院、学校、托幼所、监狱等重点场所防控。

(7)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8)加强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及时公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引导公众支持配合防控工作;坚决打击不实谣言,避免引起不必要恐慌。

(三)情景三:

1.情景描述:在情景二的基础上,我县发生暴发疫情或出现社区传播,并构成扩散蔓延风险。连续14天内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发生2起及以上的聚集性疫情,需要请求市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阻断疫情扩散。我县出现高风险乡镇(社区)。

2.出现该情景的前提条件:(1)情景二防控目标未实现,疫情出现社区传播;(2)疫情有进一步蔓延的风险;(3)本县应对疫情资源不足。

3.防控目标:阻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逐步扑灭疫情。

4.响应级别:以省级响应为主。

5.防控策略和措施:

在情景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在省级层面应急响应的统一调度和防控要求下,全面做好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听从指挥,保持步调一致。

(2)合理有序调配全市资源,统一部署安排疾控、医疗等队伍支援疫情高发县区。同时,申请省、市级支援我县疫情防控工作。

(3)限制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非必要出行,加强个人防护。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道,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为脆弱和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鼓励社会工作者、招募社区志愿者在脆弱和高危人群及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增加社会稳定,减轻社会负担。

(4)重点加强重症患者救治,降低肺炎病例病死率。统筹医疗资源,提前做好集中救治准备,病例需收住在指定医疗机构。完善诊疗方案,有效实施轻症和重症患者规范治疗。优化分级诊疗策略措施,合理分流患者,控制重症发生率,降低疾病病死率。申请部级和省级临床专家援助,加强指导和会诊,提升重症治疗水平。

(5)协调应对肺炎疫情与其他疾病医疗资源分配,维持医疗服务和社会基本运转。科学评估医疗资源,建立紧急医疗计划,防止发生医疗系统崩溃,保障重症病例救治和减少死亡,降低疾病对人群健康的整体影响,维护公众信心。一是开展医疗资源需求评估。基于现有医疗资源和能力以及对潜在严重流行规模、病例数及增长速度的估计,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床位、重症监护室、呼吸支持设备及个人防护等医疗物资、医疗卫生人员(包括专科医生、护士、检测、影像诊断等)和辅助人员(护工、保洁人员)的需求进行评估。二是制定紧急医疗应对计划。制定分级诊疗计划,建立分诊制度,重症患者住院救治,轻症患者在医疗机构或征用的场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居家或集中隔离。制定感染控制管理计划。建立非呼吸系统感染专业医务人员后备应急队伍,开展呼吸支持和重症监护的专业培训。制定医疗服务能力冗余调配方案,有计划地次笫推迟或暂停非紧迫日常医疗服务。三是建立医疗卫生资源监控与调配机制。建立紧急医疗服务调配指挥机制,监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床位、人员、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供需情况,合理配置,制定调配原则和临时征用隔离场所的标准和计划。监控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试剂、呼吸支持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医疗物资供应,制定分配原则,确定在物资缺乏时优先分配重点地区和机构。

(6)宣传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一是强化疫情通报和风险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权威可靠渠道及时通报疫情情况,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处置,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回应和澄清。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关注一线抗疫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以及高风险地区群众的心理问题,开通咨询热线和团体干预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其他干预服务。

(7)加大检查力度。以肺炎疫情监测和处置,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情况为重点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8)采取适当保持人际距离的措施,包括错峰上下班、居家办公、限制或者减少聚集、召开视频会议、关闭非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公众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出行,如需出行佩戴口罩等。

疫情疏解期间维持措施(1)-(7),取消或减少措施(8)。在该情景下还需进一步强化对疾病流行趋势的监测,实时开展风险评估,平衡经济发展和保护健康的需求,尽可能科学地确定压制措施的启动和降级时机。

六、预案管理

根据我县秋冬季肺炎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七、附则

(一)责任与奖惩

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解释。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1 门诊医生初诊接诊流程

1.1 接诊是注意以下方面:①单独接诊患者;②替患者保密;③态度和蔼,同情患者;④先问候,再询问患者。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用尊重的语言,鼓励患者提问,这样做比只给患者提供一些治疗的建议效果更好。门诊医生做好转诊登记,应将患者到位情况、结核病的核实诊断情况电话反馈给转诊医生,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

1.2 初诊患者免费拍片一张。转诊患者2周内有胸片者,不需再拍片检查。

1.3 现场指导患者采集痰标本(即时痰)一份,嘱患者第2天带来夜间痰和晨痰一并交验,痰盒上注明姓名、编号、检查项目、痰标本序号等内容。医生应强调初诊患者留取合格痰标本的方法,保证其提供的痰标本是从肺深部咳出的干酪痰、褐色血痰或含少量新鲜血液的血痰、粘液痰或脓性痰。可将标准取痰方法、合格的痰标本、痰结果报告标准公示于门诊宣传栏上。

2 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及相关辅助检查

2.1 治疗前本底资料除痰涂片及胸部X线检查外,还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各一次,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检查结果。

2.2 完成治疗期间3次复诊查痰,2月痰阳性者增加一次查痰。强化期每个月末做肝功检查。为观察不良反应在治疗1月末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各一次。2月末及治疗结束各拍胸片一次,以帮助判定治疗效果。不可增加不需要的检查,如涂阳患者不要再做CT检查。涂阴肺结核诊断需经涂阴肺结核诊断小组确认。14岁以下儿童影像学检查不作为首选。

2.3 诊断性抗炎治疗不应选择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等具有明显的抗结核活性的药物,一般治疗1~2个月。以痰液药敏结果选药最佳。

2.4 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方案为12个月,管理为强化期督导。肺外结核也可建档,采用全程管理。

2.5 抗结核药物如果患者年龄>60岁、体质量

3 对已确诊患者的管理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建康教育

3.1 免费发放联系卡和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门诊医生填写治疗卡时告诉患者,患者的督导员、村防痨医生(简称村医)、所在卫生院负责结核病医生(简称乡医)的姓名与工作地点。复诊时提醒患者带着治疗记录卡。督导员应尽量一起来。如果督导员是患者的家属,询问他们是否每1~2周与村医见一次(或村医是否每1~2周来看一次患者)。治疗卡保存在村医或家庭督导员手里,但取药时需带回结防所划卡。

3.2 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督促服药的责任心。门诊医生可给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宣传单,不少于10 min宣教,让每一位患者了解治疗及管理的注意事项。建立涂阳结核病接触者档案,涂阳密切接触者检查1例发放交通补助5元,其他接触者以健康检查方式登门诊,同样给予免费拍片。督导治疗管理人员的选择首先征求患者同意,村医、家人或志愿者择优选用,以更好取得信任,促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3.3 门诊医生填写村级、乡级通知单。村级通知单由患者带回,交给村医保存,村医马上落实督导治疗。乡级通知单在患者登记当天交给社防科,即门诊医生把患者移交给督导医生,由社防科督导医生先由电话通知乡医,以后在每月访视时再将此书面通知单送到乡镇卫生院,乡医在3 d内访视村卫生室。发放村级通知单时门诊医生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避免以后因访视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村医培训家庭督导员和志愿者,要求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按时隔日或每日服药,所有药品在半小时内必须服完,以确保药物同时起作用。药品保管员为村医或负责治疗管理的人员,督导员保存并填写治疗记录卡。县级督导对每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访视至少2次,乡镇卫生院访视4次(强化期2次,继续期2次),村医每周走访1次督导员和患者,并及时向乡医报告出现的问题。如果患者不方便每次到村医处服药,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家庭成员、邻居或周围的其他人做为督导员,每周1次去村医处,或者村医来访视患者1次。

4 门诊医生将超过规定时间1周未取药的患者定为追踪对象,电话联系了解中断原因并督促患者及时取药,城镇患者要求3 d内、农村患者要求在5 d内追回。3 d未到位者交由社防科督导医生以寻求乡医追踪。门诊医生应存有相关管理人员的通讯录。

5 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

5.1 在针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门诊医生扮演重要角色,其主要包括①陪伴患者前来就诊的密切接触者,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应当对其进行面对面的讲解。②通过患者对其密切接触者发放适合密切接触者阅读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材料。门诊设一个宣传架,放上宣传资料数种,注明“欢迎取阅”字样,让我们的服务更贴心、细致、人性化。③把门诊电话作为一个热线电话,公布于社会,起到咨询、求助的作用。④在对患者进行现场督导时,主动对患者周围的人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5.2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结核病基本知识宣传的重要目标人群,通过学生对家长的宣传,向家长和社区辐射,可以提高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对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可产生较大的影响。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干预 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7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如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措施及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为临床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现报告如下。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chor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1]。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点为气道受阻,且属于不可逆病变,病情随时间延长呈现出进行性发展。有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高达8.2%(即约4000万人),且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死率为全球第三、致残率为全球第五[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生活环境显著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可通过药物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急性加重期发生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受力[3]。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受阻属于不可逆改变,药物治疗并不能减轻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缓慢,且机体肺部具有较强储备能力,大多数患者即使发生此类疾病也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I级或II级)较为困难,患者前来就诊大多属于中后期(III级或IV级),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4]。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是保障其早期干预的必要前提条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002年,中华医学会)[5]:①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功能发生相应损伤,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②采用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后,对患者第1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呼气量(即FEV1、FVC)进行测量,计算比值(FEV1/FVC),若所得结果小于0.7则可确诊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级标准(2002年,中华医学会)[5]:①FEV1大于80%,即I级;②FEV1在51%至80%,即II级;③FEV1在31%至50%,即III级;④FEV1不大于30%,或FEV1不大于50%且合并出现慢性呼吸衰竭情况,即IV级。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

3.1 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高危人群。研究表明,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可未发生任何相应临床表现,患者大多不易察觉自身疾病,且我国医疗现状为依症治疗,即出现临床表现方才前来就诊,无疾病预防及健康体检意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6]。因此,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并采取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检出率。

目前临床公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包括:①年龄不小于40周岁;②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病史;③长期重度吸烟;④未成年时期具有下呼吸道感染史;⑤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g[7]。即若患者具有上述条件中任意四条即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患者自身及临床医师均应引起足够重视。

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药物干预。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仅认识到药物可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并不能对其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情况进行延缓,因此若患者病情较轻,大多仅给予戒烟、注射疫苗等措施,未实施对应的药物干预。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有研究显示药物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及住院频率,从而保障其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是导致其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示使用药物干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频率降低,则肺功能下降速度相应降低[8]。但临床医师如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在今后工作中还应深入研究。

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行为干预。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目前唯一有效阻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继续恶化的措施。有研究显示,戒烟后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未实施戒烟的人群,因此提示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倡戒烟,达到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目的[9]。目前常用的社会干预措施包括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及戒烟重要性、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系统性个性化的戒烟方案等,并积极提倡体育锻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及运动内容,提高机体免疫力[10]。告知定期健康体检重要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高危人群尤其应实施定期体检,从而提高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率,给予有效早期干预措施,保障疗效及生活质量。

4 讨论

综上所述,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提高警惕,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其疾病发生率,若患者已经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应给予早期药物或行为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探讨(附145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2,31(23):26-27

[2] 刘士远,夏艺,管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与MRI影像学现状及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275-279

[3] 钟南山.必须重视COPD早期干预[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2):1

[4] 张秀莲,蒋胜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67-68

[5] 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2

[6] 赖富华,王华丽,李夏渝,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的再认识[J].重庆医学.2013,42(12):1415-1417

[7] 陈亚红,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6):479-480

[8] 王颖,袁云枝,吕真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干预[J].包头医学.2012,36(1):32

相关期刊更多

结核与肺部疾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临床肺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

中华肺部疾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