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夯实作风建设

夯实作风建设

夯实作风建设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篇

夯实基层基础

近年来,我们针对以往基层存在的社会矛盾较多、化解不够及时,干部法治意识与执政要求和群众期盼不相适应,干部思想惯性较重、担当精神不够,工作动力缺乏、干群感情不深等问题,紧密结合XX活动要求,坚持从基本抓起、从基础强起、从基层稳起,力促干部换脑筋、调状态、转作风,基层基础明显得到稳固。

一、从基本抓起:凝聚基本共识,明确基本职责

我县曾经有过历史上的辉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处于全市和XX第一梯队。前些年正是由于部分干部作风出了问题,不仅使经济严重滑坡,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错失了加快发展的良机。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从凝聚全县政法维稳干部的思想共识入手,通过“政法大讲堂”、“月大讲周小讲”、“十问XX”大讨论,引导大家正确看待XX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振精气神、奋力求作为,在全县政法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为XX的前天自豪,为XX的昨天汗颜,为XX的今天担当,为XX的明天护航”的基本共识,并立志“创塑全新印象,奋力后发崛起”。

为使政法维稳干部充分认清并履行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基本职责和政治责任,县委政法委在全县政法系统组织开展“走基层、解民忧、转作风”活动,所有政法干部“走百村进百企”、担任“和谐村(居)企建设指导员”,事迹可圈可点。他们有的殚精竭虑谋求发展思路,有的宵衣旰食参与沿海开发,有的走门串户组织联耕联种,有的扶贫帮困关心群众生活,有的千方百计化解社会矛盾,有的日夜巡逻守护百姓安全,谱写了一首首革故鼎新、复兴圆梦的时代篇章。这项工作被县委在全县推广,并得到市委朱克江书记的赞扬。

二、从基础强起:充实基础力量,改善基础管理

力量向一线倾斜,人员往一线输送,干部在一线成长。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基层一线政法维稳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基础保障工作。全县22个基层派出所,现有干警193人,占全县警力的37%,另有4个边防派出所,50名边防战士;积极组建县城120人、其他镇(区)30人以上的专职巡防队伍,实现主要道口、关键路段昼夜巡防;240个村居(社区)配备了278名民调治保、综治维稳专干;按照镇不少于2名、村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了专职调解员,建立了3000多人的平安法治志愿者和2500多人的“红袖标”义务巡防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基层一线政法维稳力量得到了有效巩固提升。

强法治、懂规矩、守规范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今年,在法治建设方面,县委提出“抓规范强法治,坚决打赢依法治县硬仗”的要求,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的意见》;在作风建设方面,县委提出“作风建设年”活动,并印发《关于从严整治党员干部队伍“五种”不良习气的实施意见》;在维护稳定方面,建立了台账式动态管理、规范化应急处置、常态化宣传引导、网格化包保责任四项机制,在全市首家按财政收入的0.5%设立县、镇(区)平安法治建设基金,开通了县、镇、村三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基本规范的健全完善,促进了政法维稳工作的内容进一步细化、责任进一步落实、纪律进一步加强,促使各级干部不贪不腐、不懈不怠、不虚不假、不躲不闪、不糊不乱。

三、从基层稳起:实行一线示范,强化一线激励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爆炸夯实;爆炸设计;施工方法

一、工程概况

泉州港深沪港区二期码头工程,位于深沪镇深沪港区一期码头北端,为万吨级重力式码头,泊位长230.58m,宽100m,基础为抛石基床,基床总长268.8m,顶宽13.5~14.5m,总抛石量约6万m3,其中217.8m采用爆炸夯实,基床底标为-16m段(51m)为预留安全距离段,采用水下重锤夯实。

二、爆炸设计

采用分段延时起爆技术,分段、分层爆炸夯实,整个基床分成三段共五层进行爆炸设计。

2.1爆炸参数

①A~B段基床长97.05m,基床底标高-20m,基床顶标高-12.5m,抛石层厚7.5m,顶宽13.5~14.5m,分一层进行爆夯设计:

单药包重20kg;布药行间距:4*4m网格;药包挂高0.8~1.0m;布药宽度12m,单排4个药包,布药25排,爆夯一遍用药量2000kg,爆夯一遍用导索1800m;一次起爆用药量:333kg(分三段延时起爆,每段111kg,延时100~200ms);爆夯3遍,一遍6次。

A~B段合计;炸药6000kg,导爆索5400m,爆炸18次。第二遍布药位置与第一遍布药位置错开1/2药包间距,第三遍布药位置同第一遍。

②B~C段基床长64.5m,基床底标高-23.5m,基床顶标高-12.5m,抛石层厚度11m,分二层进行爆夯设计。底层顶宽26.0m,抛石层厚6m,爆夯参数:单药包重20kg,布药行间距5*5m网格;药包挂高0.8~1.0m;布药宽度20m;单排5个药包;布药13排;爆夯一遍用药量1300kg;爆夯一遍用导索1200m;

一次起爆用药量:322kg(分三段延时起爆,每段107kg,延时100~200ms);

爆夯3遍,一遍4次。

B~C段底层小计;炸药3900kg,导爆索3600m,爆炸12次。面层顶宽13.5m,抛石层厚5m,爆炸参数:单药包重13kg;布药行间距4*4m网格;药包挂高0.6m;布药宽度12m;单排4个药包;布药16排;爆夯一遍用药量832kg;爆夯一遍用导索1200m;一次起爆用药量:277kg(分三段延时起爆,每段92kg延时100~200ms);爆夯3遍,一遍3次。

B~C段第面层小计;炸药2496kg,导爆索3600m,爆炸9次;B~C段合计;炸药6369kg,导爆索7200m,爆炸21次

③C~D段基床长56.25m,基床底标高-26.0m,基床顶标高-12.5m,抛石层厚度13.5m,也根据抛石厚度分二层进行爆夯设计。

2.2爆破安全

本工程的特殊性点是:爆源距离一期已建码头最近的沉箱约55m,基床爆夯属分散布药,施爆水深在10m以上。因此,爆炸产生的飞溅物和空气冲击波影响范围很小。主要考虑的是爆炸引起的震动和水中冲击波地周围建筑物及船只和人员以及水产养殖的影响。

①爆炸震动

爆炸震动速度公式:

式中:V:爆破振动速度(cm/s),国家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非抗震建筑物的安全震速为2.5cm/s;交通部水下爆炸规程:直立式码头安全震速为8cm/s;

R:起爆药包中心至建筑物距离(m)

K、α:有关的系数K和衰减指数α值,K取150,α取1.8;

Q:起爆药量(Kg),采用延时起爆,一段药量为111kg

通过爆炸震动速度计算,采用此装药量设计中,只要确保起爆药包中心至建筑距离保证在47m,即可满足爆破震动速度要求。

②水中冲击波

计算公式:(实测资料)

με―微应变(10―6)

Q―单个药包炸药量(kg)

R―爆源到建筑物的距离(m)

计算结果:最近的沉箱为40με

从以上验算数据中可以看出,二期码头抛石基床爆炸夯实处理,爆炸震动和水中冲击波对码头的影响远小于规定安全值。因此,不会造成一期码头沉箱的破坏,对周围民房也是安全的。水中冲击波对船只的安全距离可控制在200m。

三、施工方法

3.1施工顺序

竖立标志基床抛石夯前测量药包制作药包布放、引爆夯后测量验收。

3.2施工方法

①竖立标志;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用经纬仪放出纵横向控制点,在控制点上竖立标志,以便于施工船舶定位。

②基床抛石;采用铁驳配挖掘机粗抛,局部人工补抛。首先将配有挖掘机的定位船在抛填区定好位,运石船将石料运到抛填区最靠近定位船,并将缆绳系在定位船上,船与船间保持1―1.5m宽的空隙,挖掘机将石料从该空隙处推落水中,完成抛石。

③夯前测量;基床抛石完成后,选择风浪条件较好天气,按5米一个断面,2米一个点,测出爆夯区夯前标高,绘出断面图,做为夯沉量计算的依据。

④药包制作;炸药称量将入塑料袋内,外套一编织袋加固。切取导爆索1.5米,将一端用黑胶布扎头插入炸药包内,另一端从袋口引出,用打包绳将袋口扎紧。为使药包挂在水中,药包中放入适量的塑料泡沫,并在其下系一配重袋。配重袋是用另一编织袋装适量砂或块片石扎紧口部而成,配重袋与炸药包的距离应与悬高相一致。药包制作好后,然后在每一药包引出的导爆索上拴二发延期雷管,同时,用一条长主导爆索,采用并、串联将药包连接起来。

⑤药包布放;药包布放,一般采用整排投放,根据风浪情况,选择投放药包的方法。若风浪较小,水流平缓,可采用人工站在定位船边投放;若风浪较大,水流急,就必须借助于定位船上自制的布药设备进行投放,药包投放的排距可通过定位船控制。

⑥夯后测量;夯后测量的方法与夯前测量同,均通过水砣打水测量。

四、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保证措施

①严格按照爆夯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施工。

②定位标志应测放准确,并经常算术。

③基床抛石应勤打水,勤对标,确保抛石顶标高符合爆夯要求。

④选择风浪较小的天气进行布药,其布药偏差不得大于1/2布药间距.

4.2安全保障措施

①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

②布药完毕,解缆移船时,缆绳及船只不允许地入布药区。

③海上爆炸作业,必须遵守国家《爆破安全规程》规定。放炮时,要放出警戒线,发生爆破信号,必须将爆区附近的船只及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后方可起爆。

④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观测,及时分析处理。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应用

1.前言

在工程地基处理上,最为常用的就是强夯法,主要是因为强夯法具有操作简便、加固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施工成本低等优点。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冲击能对地基进行不断地振动和冲击,使得地基强度增加,压缩性降低。本文通过将结合工程实例,对强夯法施工要点及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提高工程地基处理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强夯地基处理法施工要点

2.1选择合适的强夯回填料 强夯地基处理中应该选择粉土、残积土以及全风化砂性土等作为强夯回填料。另外要求强夯回填料中的块石不能大于25厘米,且石料的体积比不能大于总体的15%,在强夯夯沉之后,普夯面至基层面使用的回填料只能是全风化的砂性土。回填时要控制好回填料中的含水量,回填后将土料碾压密实。

2.2调整地基土的夯击能 夯击能主要是指在地基处理现场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夯击能。夯击能可以依据工程地基土性质、结构、荷载量以及处理深度来考虑,并通过强夯的加固深度来确定,而加固深度则可采用现场试夯方法来决定[1]。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粗大粒土的夯击能应该比细小粒土小一些,一般细小粒土的夯击能在1500至4000kN.m/m之间,粗大粒土的单位夯击能则在1000至3000kN.m/m之间。

2.3地基土的夯击遍数 强夯地基处理的夯击遍数可以依据工程地基土的夯击能加固深度和性质来决定,但是一般情况下,地基土的夯击遍数在2至3遍左右,最后一遍要采用低能量来满夯。对于黏性土可以适量的增加夯击遍数,而对于渗透性大的地基土可适量减少夯击遍数。

2.4地基土的夯击次数 地基土的夯击次数是保证地基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夯击次数过少就不能达到地基加固效果,而夯击次数过多,将增加夯击的费用,有时候可能导致地基土的承载力下降。所以地基土的夯击次数要依据现场试夯的次数和夯沉量形成的曲线来考虑,并遵循地基夯坑的四周突起量和压缩量来决定地基土夯击次数的重要原则。除此之外,还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其一,地基土最后两次夯击的夯沉量平均值不能大于50mm。其二,不能因为夯坑过深的原因,而导致起锤困难问题的出现。其三,夯坑附近地面不能产生较大的隆起现象。

2.5地基土夯击的间隔时间 在地基土夯击过程中,两遍夯击应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保证强夯地基土的时候,消除地基土中超静孔隙的水压力,所以夯击的间隔时间也与地基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除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地基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除时间主要依据地基土的性质、夯点间距等来确定。对于渗透能力较差的地基土,一般需要几周的消散时间,而对于渗透能力较强的地基土,只需要几分钟或者2至3小时。对于夯点间距较小的,消散速率较慢,而夯点间距较大,则消散速率较快。

2.6地基土强夯点的布置 地基土强夯点的布置的合理性关系到地基夯击效果和夯击费用,所以地基土强夯点的布置十分重要。夯击点布置的位置可以依据工程结构的类型来考虑,可利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边三角形来布置。首遍夯击点的间距应在5至10米之间,其余夯击点的间距可以和首遍的相同,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量缩小。而在地基处理深度比较大或者夯击能比较大的情况下,首遍夯击点的间距可以增加一些。

2.7强夯点的加固范围 依据建筑工程基础产生的应力扩散反应,强夯点的加固范围应该比建筑工程基础范围要大一些,超出范围可以依据建筑工程结构类型来确定。一般超出建筑基础的宽度应该为地基处理深度的1/2至2/3,但是不能小于3米。

3.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3.1施工前准备 (1)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用于强夯施工的设备主要是包括脱钩装置、起重设备、门架、推土机以及夯锤等。施工人员在选择施工设备的时候,要依据工程地基性质、结构等因素来综合考虑。(2)维护好施工环境。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下管线及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和标高进行详细的查明,并实行有效的措施,防止其对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的影响。

3.2施工过程 (1)对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并保持场地平整。(2)将首遍夯点地位置标识出来,并测量出场地的高程。(3)将起重机安置到位,并使用夯锤对夯点位置进行施工。(4)利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地基强夯之前的锤顶高程。(5)当夯锤起吊至相应高度,夯锤脱钩下落之后,便可将吊钩放下,测量出锤顶的高程。如果夯锤因为坑底倾斜而出现歪斜现象的时候,要立即整平坑底,保证夯锤稳定性。(6)依据地基处理的夯击次数和夯击标准,即可完成其中一个夯点的夯击工作。反复以上步骤,则可以完成第一遍夯点的夯击任务[2]。(7)在夯击任务完成后,采用推土机把夯坑整平,并测量出场地的高程。(8)在夯击遍数规定间隔时间后,可重复以上步骤完成所有的夯击遍数,但最后一次必须用低能量来满夯,并将场地松土夯实,最后测量夯击后场地的高程。

3.3竣工验收 对于性质为砂土或者碎石土的地基,验收时间应在竣工后3至4周内,而对于饱和度较低且性质为粘性土患者粉土的地基,验收时间应在竣工4周以后。验收方法可以依据地基土性质来选择室内检测或者原位检测;检测位置可布置在夯坑内或者夯坑外及其边缘;检测点一般不少于3处,但对于较为复杂地基可增加检测点;检测深度不能小于地基处理设计深度;对施工检测数据和记录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质量[3]。

4.强夯地基处理法工程实例应用

(1)工程概况。某个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位于珠三角经济区的平原区域,施工场地属于原始地形,施工道路不便,场地回填深度在7米左右。依据现场钻探的数据显示,该工程地基土层多为风化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等,同时该地原为鱼塘,所以地基土属于典型的软土层。(2)地基处理措施。对该工程地基处理,首先采用回填土分层碾压的方法,但是工期较长,施工费用高。后才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可以提高回填土的速率,同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而施工工期短,施工成本较低。在强夯地基处理法中,采用的回填土为粘性土。(3)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参数。夯击遍数共4遍,最后一遍采用低能量来满夯,四遍夯击能数值分别为3000kN.m/m、3000kN.m/m、2000kN.m/m及1000kN.m/m。夯击点依据5×5的正方形来布置。(4)强夯的效果。在地基处理强夯竣工后四周,对地基进行检测,显示地基承载力为150Pa,满足建筑工程承载力的要求。

5.结语

由于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佳、施工简便、施工成本低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地基处理中,有效的减少了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强度,满足建筑工程地基承载力要求,保证建筑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剑秋.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上的应用——试夯和补夯[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9(11):56-57.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面积填土;复合地基;CFG桩

由碎石垫层、CFG桩和桩间土所共同组成的复合地基统称为CFG复合地基桩,这种形式的地基桩身承载力和质量非常好,承载力甚至可以达到350Kpa之上。CFG复合地基桩一般使用在有透水性较强的砂卵石土层中以及最大柱的荷载在4000kn以下(包括4000kn)的情况发生。

1、新建城区大面积填土地基基础工程的概述

我们假设需要在一个大面积填土上建立新建城区,那么关键问题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方案,只有选择良好、合理的基础方案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1.1 基础工程信息

新建城区大面积填土地基建立在山区,主要结构为公用建筑和3层―6层的住宅区,住宅区显示的基础为条形,且线荷载的范围是25KN/m―40 KN/m,公用建筑现实的结构为框架,且基础柱荷载的独立范围是2500KN―7000 KN。工程在山区建设的主要分布为耕土、人工填土、残坡积土、卵石层和炭质页岩,其中人工填土中大面积填土地基为无填土地段,且强风化层以及坡残积土都是没有遮盖直接在地面上;残坡积土中承载力普遍在150Kpa左右;卵石层中粒径的范围是20MM―200MM,且中间夹杂中粗砂的比例为20%―40%,承载力普遍在250Kpa左右;炭质页岩中承载力普遍在650 Kpa左右。同时新建城区大面积填土地基的地下水位偏浅,深度只有0.5米―1.2米,并且工程中的地下水贯通到经过山区的河道,所以设计时透水层中的卵石层透水系数设计成为67.6m/d。

1.2 基础工程方案

基础方案的设计需要参考建筑物的结构、土层的岩土地质数据、工程的周围环境、建筑物的荷载特点、以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等,通过对上述条件进行数据的收集、信息的勘察、工程的设计、专家的讨论,基本方案为,当工程所在地的主要持力层在天然地基上,且呈现强风化岩层以及坡残积土,则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填方方案,又通城填土人工方案,它是利用强夯法的后固结动力来完成,它自身的承载力有150Kpa,即可以充分满足公用以及商业用的承载需求,还可以满足住宅区三层以下的自建需求,同时还为工程的地下管线和道路提供了持力。填方方案的优点是能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沉降;桩基础方案和复合地基方案,这种方案适用于三层以上的住宅区和柱荷载比较大的公用区,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填土的加固或者桩基础与桩形成所谓的复合地基,并结合施工工程地形和经验,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桩基础方案和复合地基方案的办法有CFG桩复合地基、沉管注桩以及人工挖孔桩、夯扩桩。夯扩桩和沉管注桩方案适用于强夯后填土的地表建筑,此类填土中一般都有长度为400MM的强风化碎石以及建筑垃圾,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在施工时原状土与填土所交接出容易产生断裂,并且桩在穿过填土层的强夯加固后难以实现。人工挖孔桩方案是利用率最高的方案,它具有施工质量好、工程易操作、施工易控制的特点,但是相对的也有不少缺点,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安全系数比较低、进行人工穿孔时桩穿过砂卵石层的强透水难以实现、施工基础造价太贵、建筑物桩荷载太小、施工工程量大、建筑工期太长以及不能应用于条形基础。CFG桩复合地基是由碎石垫层、CFG桩以及桩间土三者联合形成的,它的优点为可以减少桩的数量、充分发挥出承载中填土的强夯后桩、使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达到350Kpa、减少了工程的总造价、缩短了工期,并能有效桩的质量问题,从而达到施工速度快,成孔能力强,配合大直径风动潜孔锤可穿透强风化岩层和砂砾层甚至大直径块石。

以上分析表明,本工程从技术角度看,宜据地质资料和建筑物结构及荷载特点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和人工挖孔桩两种地基加固方案。

2、设计计算

对于填土地基而言,最关心的是其沉降问题,所以压缩模量E和变形模量E。是 极重要的指标。根据击实土样所得压缩模量为:粉土样16.1 MPa―17.4 MPa,粉质粘土 样8.1 MPa―9.3MPa。根据现场碾压土样所得压缩模量为:粉土样13.55MPa;粉质粘土样7.2MPa。根据工程经验,对一般粘性土,通常≥2.0,在工程中使用才符台地基的实际条件。上述的值完全达到了地基规范的要求,规范指出,对于素填土(一般粘性土,在未经压(夯)实条件下,经过5―10年,认为自重压密已完成,可以作为地基,其压缩模量值最大达到7.PMa。济源商业城工程填土经过压实,对于一部分粉质粘土填料来说,压缩模量达到了规范标准,对于大部分粉土填料来说,压缩模量远超过了规范的标准。

2.1 强夯的加固

强夯的加固原理随土类有所不同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点:第一、加密作用,指土体中空气或气体的排出;第二、固结作用,指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固结;第三、预加变形作用,指土体中各种颗料在结构上重新排列,包括颗料组构成型态的改变。强夯后的地基变了原有的应力状态,从而在地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硬壳层”。可以说硬壳屡强度大小标志着强夯加固效应的大小。对于填土地基而言,夯实的过程就是动力压实与动力固结的过程,对于含泥巾砂的饱和软土层而言,强夯的过程就是动力压实与动力置换的过程。

2.2 设计结果

3、结束语

建筑物基础下地基土为均匀的原状残积土或强风化层时,宜采用天然地基。填土 区3层或3层以下民宅及部分公用建筑、道路、地下管线等建筑物,宜采用强夯后填土作持力层。填土区砖混结构住宅下条形基础,宜采用CFG桩(φ400)复合地基,据线荷载变化(200 kN/m―350kN/m),桩距为1.3 m―3.0m。填土区大柱网公用建筑,当最大柱荷载小或等于4000kN时,宜采用独立柱基下CFG桩(φ450)复合地基。土层中无强透水砂卵石层或最大柱荷载大于4000kN时,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土层中有强透水砂卵石层,不论柱荷载大小,均宜采用CFG桩(φ450)复合地基。

参考文献:

[1]吴旭君,范黎明,殷其雷.新建城区大面积填土地基基础方案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9(17):290―292

[2]李慧莉.强夯法在大面积填土地基中的应用[J].地基基础.2008(6):44―45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5篇

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伟大任务一样,需要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价值观念上的统一,需要对各种错误和模糊的思想观念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澄清,因此广泛而普及的宣传教育以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必不可少的工作。基层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们党搞好工作的传统法宝,也是与时俱进、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前提条件。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工作没有起色,重要的失误就在于该讲的道理不讲,该解的“扣子”不解,一句话,该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做到位。现在,我们面临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要想卓有成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基层党组织必须更加重视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利用各种宣传舆论载体,引导党员和群众把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来。只有夯实思想认识这个基础,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扫清障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不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事情,而是亿万人民群众――全体国民共同参与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的事情,党员在广大群众中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协调作用须臾不可缺失。党员的政治条件和行为准则赋予了他们在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中的先进作用,而这种作用发挥得充分不充分,到位不到位,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得失。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必须更加重视对处在生产、生活一线的党员队伍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努力促进党员群体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党员队伍建设、管理方面还会出现很多新的情况和挑战,基层党组织也要学会应对新的变化,研究新的对策,把党员队伍建设、管理的各项系统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使党员始终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先锋模范,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夯实夯牢。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推行民主政治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与法制是现代社会政治形态成熟的标志,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政治素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把民主法制作为立国之本。实际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利,使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各阶层群众,不同政党、民族、宗教同胞之间的关系以及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为此,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的辛勤工作才能得以落实。当前,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素养还不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一方面必须坚定民主政治建设的观念,把民主与法制理论的宣传教育和推广普及工作全面、深入、细致地做好,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自身严格坚持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表率作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从而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