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园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范文精选

公园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美学;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景观设计也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人们对景观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功能的提升上,也体现于美学表达带来的情感满足方面。设计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包含文化、社会学、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从本质上来说,设计是在文化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与自然,最终以一种文化的形态体现出来,从而彰显作品的文化水平。设计美学是一门随着设计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美学理论基础[1]。同时,纪念性公园作为文化纪念和传承的重要场地,在城市建设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地位,其景观设计中的审美表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相应的设计手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希望能为国内纪念性公园的建设提供美学参考。

一、纪念性公园概述

(一)纪念性公园的概念

纪念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是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它既有物质属性,也有精神属性。纪念性公园既是一种纪念景观,又是一种纪念空间。它可以定义为以纪念为主题,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场所,可以触发人类群体的联想和记忆,从而纪念前人、传承历史[2]。

(二)纪念性公园的特征

纪念性公园不同于传统陵墓的庄严肃穆性,它不仅是一个承载地域文化、城市精神、大众记忆的纪念性场所,也兼有普通公园的参与和游憩功能,即在游憩的基础上增添了深层次的纪念性意义。纪念性公园具有以下特点:纪念主题明确,文化背景丰富;时间节点明确,时代感强烈;寓教于乐,追求精神信仰[3]。

(三)纪念性公园的分类

从纪念对象的角度来说,纪念性公园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和人物两类。1.以历史事件为纪念对象。纪念性历史事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性历史事件,如纪念民族、政治独立等;第二类是灾害事件,可分为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人为灾害。其中,第二类纪念公园所占比例较大。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法再现历史事件,让人们深刻理解历史,感受历史带来的悲恸,给人们以警示和反思。2.以人物为纪念对象。纪念的人物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纪念一位人物,这位人物大多是被公众认可并在某一领域曾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如学者、政治领袖、艺术家等;第二类是纪念多位或一类人物,通常是牺牲于历史战役的英勇烈士。纪念性公园通过陈列人物的丰功伟绩来进行缅怀追忆,以加强参观者对历史人物的铭记。

二、设计美学概述

(一)设计美学

美学,即美的哲学,最初在希腊语中被翻译成“感觉”。美是一种感官的感觉,一切自然都体现了生命的美。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综合类学科,美学属于其重要构成要素。美学思想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石,设计在具体应用中体现美学思想,二者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整合人们的视觉美感并指导人类的审美活动。设计美学指的是把美学思想融入设计创作中。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体现了各时代不同特征的美学思想;同时,设计美学的不断完善也会影响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从美学思想中不断地汲取营养,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设计美学体系[4]。

(二)纪念性公园中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

人们对纪念性公园景观的感知是基于感官美学、象征美学和形式美学的。形式美学是设计师关注的主要方面,在纪念性公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感觉美学。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感觉的内在组合性和感觉美学的概念。他认为感觉既不是心理学上的感觉,也不是人类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快感,而是一种具有规律的体验。感觉是逻辑的起点和一切认知的基础,它是在事物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通过颜色、声音、运动、力量、强度和节奏,在时间、空间和身体的全景中,由内部组合而产生的[5]。感觉美学是以美感和哲学、科学、艺术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美学;它把审美看作是一种兴趣,通过多种感官方式发展出不同的感知角度,使人们能够从主观角度体验艺术设计的独特魅力。2.象征美学。广义的象征即符号,指的是用具体的符号来表现某种抽象的物体或情感;狭义的象征是指“人文主义”意义上的美学象征。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象征即艺术的开始。当人们对理念的认知处于模糊抽象的阶段时,便会借助相关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外形来表现和象征。象征美学认为人们对于景观的感知是源自景观表达的内涵给他们所带来的联想,而这些联想正是促使人们产生快感的根源。象征美学具有以下三个性质:第一,象征的超越性。表现为象征符号所体现的内在主体精神对物质这一客体本身的超越。第二,象征的不确定性。由于象征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再创造,其本身是一种含蓄隐喻性的抽象存在,而在多样复杂的外在环境影响下,它更加体现出多元、含蓄、不确定性的特征。第三,象征的抽象性。抽象是象征之所以具有超越性和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切象征都具有抽象性[6]。3.形式美学。设计之美体现为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功能美是在人们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以满足使用需求和提升使用感为最终目的,同时功能的实用性本身就是美的,并且是设计的内在美。形式美是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展现,是一种具有艺术装饰的审美特性,是在满足物质功能后人类精神需求的体现。它通过特定的外观将作品的内容呈现出来,而呈现的本质就是向人们传达感受,引发人们的认知审美活动。形式美学作为设计师关注的重点,主要研究物体表达的美感与人类审美感受的关联。在不同的设计领域中,形式美始终建立在功能美的基础上,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的和谐统一是设计美的基础和保障[7]。因此,在设计中保证物体功能的同时创造形式美,是实现设计美的核心。

三、设计美学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感觉美学在纪念性公园的应用———叙事抒情手法

叙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叙”,即讲述;二是“事”,即故事。讲述是指对故事的再现,故事指的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序列。叙事贯穿于整体的景观设计,并以表达抒情为主,设计时常常采用视听觉要素来实现。在纪念性公园景观中,叙述是表达纪念内容的最重要手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景观空间的营造中,通过对场地的轴线布置以及景观元素的合理运用来展开叙述。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分为静止和动态两种,其中景观符号为静止的叙事,而多个景观符号的有序排列构成了一条动态的叙事轴线。从动态的叙事角度看,纪念性公园的空间营造受到不同地形因素的影响,包括平坦地形和起伏地形。平坦的地形给人一种一览无遗、心旷神怡的感觉,设计师常结合垂直的景观元素,采用规整对称式布局,以凸显出视觉重心,形成庄重肃穆的氛围;起伏的地形则给人一种神秘感,设计师通过顺应自然地势,形成鲜明的高低对比,来强调整体空间的宏伟气势[8]。轴线式的布局手法被广泛应用于纪念性公园中,它以主纪念性建筑的序列衔接构成,如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并辅以过渡空间及景观小品,如桥、廊、群雕等景观。整条轴线顺应自然地形发展的形式使得场地充满节奏感,如同叙述故事般娓娓道来。其中,主要景观节点处多为宽敞空间,次要景观节点则为过渡性半开放空间,以实现主次景观节点的衔接,宛若故事的转折处。静态叙事是指通过某个或者串联的、相对静止的景观元素来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场景。例如在名人、历史事件纪念馆中,主要以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来展开叙述,引领参观者全面了解某位人物的生平或者某个历史事件,促使参观者的追忆和思考;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常常根据纪念主题采用反复、陈列、转化的方式协调组合景观元素,如雕塑、水池、铺装、植物搭配等,以实现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并体现特定的场地内涵和精神。

(二)象征美学在纪念性公园的应用———象征、隐喻手法

象征是指使用特定的对象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或特定的主题,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抽象事物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这种象征性的艺术表现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原因在于景观的象征价值远超过其外在构成的意义。设计中通常会采用色彩、数字、图案、形状来赋予象征意义。如白色的运用象征纯洁、和平、正直,可以体现宁静雅致、庄严肃穆的氛围,也象征逝者正气凛然的气质。隐喻和象征有相似之处,即都能够让人们通过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隐喻又被称为暗喻,也是比喻的一种,它以引发人们的联想和共鸣为目的,表现为用已知的事物或概念阐述未知的事物或概念,借以它们的相似之处来隐喻主题,常借助于某种物质属性或场所精神。设计中一般采用色彩、形态、尺寸等要素的组合对园林景观进行隐喻。但与象征也有不同点,隐喻是以人们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为基础,而由于受到不同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对于隐喻主题的理解也就不同。如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纪念性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起到引领人们到达纪念的最高层次、主导全场氛围的作用,它是先烈们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信念的物质载体,其碑身寓意着烈士们高耸屹立的伟大形象。此外,植物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拟人的艺术手法表现下也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寓意。在配置时,合理运用植物的固有属性与场地的关系,通过多种排列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景观形态,有利于烘托庄重意境和表达纪念主题。其中,松柏因其四季常绿、不怕严寒的特性常被用于纪念园内,喻示坚贞不屈的顽强意志;花卉的相间装饰不仅可以丰富景观色彩,也寓意着革命精神的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三)形式美学在纪念性公园的应用———再现历史手法

再现也称为“重现”“复制”,是指通过具体描绘或者模拟某客观实体,以相关线索为动员因素,引发人们对遗忘的事物的回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与上述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再现是最直观、最具影响力的,它又分为具体再现和抽象再现。抽象再现与象征手法有相似之处。例如,纪念园的选址在历史悲剧的发生地,它不仅是受难者的灾难现场,也是现今纪念先烈和教育后代的场所,生动体现了再现历史环境的设计手法,实现了场地与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具体再现主要体现在雕塑的刻画上。雕塑是再现历史或者人物最生动形象的景观符号,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内容、形态、尺度等构成要素体现了特定的纪念主题,也是对纪念性景观元素的渲染和补充。雕塑分为立体雕和浮雕,例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家破人亡》雕塑,铸造了一位高大的母亲形象,她用双手托着自己死去的孩子,向上天无力地哭啸,生动再现了遇难者家破人亡的悲惨绝境,而这位母亲的身躯也象征着遍体鳞伤但屹立不倒的强大祖国。同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青铜浮雕墙再现和还原了令人悲愤的侵略、屠杀的血腥场面。

四、结语

纪念性公园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群众记忆的象征物,凝聚了人们对历史的共同追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所谓好的纪念性公园就是在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各种景观元素,不仅体现了纪念性主题,也营造了特定的场所精神。当人们进入场地,可以通过追忆历史和思考未来产生审美感受上的回应和共鸣。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纪念性公园的建设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因此,设计师们仍要继续探索如何创造出充满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具备文化传承和现代化民族气息的纪念性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嘉钰,万萱.设计美学语境下桥梁景观设计分析[J].设计,2019(3):152-153.

[2]任留柱,陈思.浅析纪念性公园设计中的人性化表现[J].中国包装工业,2014(18):60-61.

[3]宓正育,钱晓春.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J].现代园艺,2015(6):73-74.

[4]李乐乐.论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J].美与时代(上),2020(7):18-19.

[5]蔡熙.论德勒兹的感觉美学[J].沈阳大学学报,2008(5):93-95,107.

[6]黄稼辉.西方象征美学的源与流[N].文艺报,2009-06-30(3).

[7]曾蕾,罗洁如,袁静晗.设计中的美学研究:功能美与形式美[J].设计,2019(17):98-99.

公园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现代园林工程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需要,对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景观时,能够引入具有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内容,但是,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否则容易弄巧成拙,使园林景观无法发挥出应用的效果和作用。

1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园林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有的景观是由很多的点构成的,但是这些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汇聚成一条条线,而这些线最终又能形成一个平面,这样的景观能够带给人们很强烈的视觉享受。也就是说,在进行这类景观的设计时,需要注意景观之间的联系,将看似分散的景观联系成一个个有机整体,才是景观设计要达到的目标,否则,景观与景观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形成杂乱无章的局面,就是景观设计的失败之作了。

2利用植物造景,注重色彩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人员就十分注重植物造景在园林工程的作用,在进行园林的景观设计时,往往都会引入大量的植物,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例如《红楼梦》中介绍潇湘馆时,其景观设计就十分自然的用到了窗前的翠竹。

3疏密有致景观设计时,应该遵循错落有致、疏密有致的设计原则

把握好景观的疏密度。疏密度一致的景观或者过于密、过于疏的景观都无法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疏密度一致的景观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会带给人们审美上的疲劳和乏味;过于密的景观会给人营造一种繁琐拖沓的感觉,也不利于景观植物的生长;过于疏的景观则显得不够紧凑,给人一种景观布置不够完整的感觉。此外,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态的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也开始被引入到景观的设计理念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开始以生态效益作为景观设计的根本,这对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二园林景观的规划

1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园林工程中

景观的形式是体现景观功能的载体,因此,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景观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性。在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等项目时,需要做好景观的规划,优先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性。例如,规划绿地时,要充分考虑园林中其它已经存在的景观的影响,在发挥绿地功能的同时,也要与其它景观做好搭配,追求园林工程整体上的美感。绝对不能为了单纯提高绿化面积而大量增加绿地面积,这样不仅会影响其它建筑物的建造,使它们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也会影响到园林工程的整体观赏性。此外,垃圾桶是园林工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规划园林工程时,也要做好垃圾桶建设点位和数量的规划,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使垃圾桶成为点缀园林工程的最佳景观之一,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垃圾桶的功能。

2注重生态效益当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生态效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进行项目的建设时,生态效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建设指标,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经济效益。进行园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时,也应该将追求生态效益作为重点的工作方向。园林工程良好的生态效益不仅有利于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生态战略做出重要贡献,也能够为周边居民享受绿色健康生活创造条件。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生态效益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需要,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生态效益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园林规划时,加强生态化建设,对园林中绿地的分布进行特色化布局,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实现协调平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配置景观植物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着积极的转变。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追求和享受高品位的生活,休闲生活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园林公园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休闲场所,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最青睐的地方。因此,建设高质量高品位高追求的园林工程就十分必要了。景观布置对提升园林工程的档次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在布置景观植物时,要合理搭配,大胆创新,严守原则,最终形成匠心独具、特色鲜明的景观,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也提升人们对美的认同和品味,这样在人们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生活的品位和档次,这才是高质量园林工程应该追求的目标。在配置景观植物时,需要根据植物的颜色、形状和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充分利用它们的特点,形成最有利的布局,最终创造高质量的景观。

三结束语

公园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生活;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工程要点

1园林绿化景观的作用和特点

1.1作用

园林绿化景观,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还起到了美化周边环境的作用,更是一种可见的文化载体。此外,还有着防风固沙、降噪隔音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从场地功能角度而言,园林绿化景观能够在道路和广场中提供互动性较强、较为优质的活动空间;从观赏角度而言,园林绿化景观色彩鲜明,具有高观赏性[1]。

1.2特点

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有着以下特点:

1.2.1综合要求高。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调查其详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充分理解建筑风格、地形特质和设计目的等,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美学、生态学等,全方面多角度地完成景观整体设计[2]。1.2.2成本控制难度大。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会用到各种建筑材料,其中不乏具有强烈地域因素,因此,在不同地区,原材料和人工的价格各异。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导致园林建设完成效果差,直接影响最终呈现的效果[3]。

2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价值和要求

2.1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价值

2.1.1提升城市整体美感。在进行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应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合理应用风景植被与山石、建筑,或对其予以灵活的修饰调整,或科学搭配风景,从而实现提升城市整体美感的目标。这就要求根据地区实际进行规划设计。对华南地区的城市而言,可以选择设计以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为主,结合城市激情主题,提升城市整体美感;对江南小城而言,应尽可能联系当地人文风景,结合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风景与园林绿化设计,让城市更具美感[4]。2.1.2节约城市绿化成本。第一,很多风景自身具有绿色的植被,园林绿化所拥有的美化环境的价值也已具备,所以将其与绿化设计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降低园林绿化成本;第二,即便是部分不具备绿色植被的风景即城市园林中的人文风景,出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考虑也不能实施破坏或干扰,可以让其与园林工程融合起来,共同为城市增添色彩[5];第三,城市中的很多风景长期存在,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所以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对风景要素的有效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城市生态系统。2.1.3增加绿化的艺术性。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艺术性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让绿化效果更具有美感。而城市中过去的园林景观自身就具备艺术性,它们已经存在于城市中很长时间,也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所以应积极借鉴老景观中一些优秀的艺术元素,进行美学与艺术的延续,为城市居民带来他们熟悉而又崭新的园林景观,提升景观的艺术价值。

2.2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要求

2.2.1融入自然。园林绿化景观需要实行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原则,科学而合理地融合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从而达成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设计效果。其中植物配置是最为重要,需要加以利用其可持续作用,合理配置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景观设计效果的持续[6]。2.2.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充分发挥出景观对环境修饰性的同时,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视觉服务和交互服务,也可以从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2.2.3协调发展。规划设计时,需要做到协调发展,即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尤以植物设计为最。在初期设计时,应加以考量景观后续发展和植物生长,确保其在未来历经时间变迁仍能和谐如初,不会因为设计失误而出现景观的衰败。

3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

3.1设计人性化

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这一理念,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提高园林的可观赏性和使用价值。人性化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判断一处园林及其设计是否做到了这一点,通过观察开放后的人气就可以得到结果。人性化并不意味着纯粹的感官享受,而是人们是否愿意能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充分人性化设计的小公园远胜过一个华丽无趣的大广场。要做到设计人性化,就需要设计人员将人性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学习并了解美学、人体工程学、空间学、群众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做到满足人性、满足受众需要,从而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7]。

3.2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现代都市发展的客观情况,加以考察城市的环境和性能,整合建造区域的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美化城市形象,让园林景观起到美化环境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作用。此外,要让园林具备可持续发展性,除了设计和建造期的前期工作外,还要让城市居民积极参维护园林整体,增加使用寿命和影响力。

3.3实现低碳化、经济化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有美学的要求,经济方面也有低碳化、经济化的需求。后者在设计和建造中会影响最终建成效果,因此。在前期通过试验运作来观察大致的建造成效是否经济可行,而应当考虑重复利用已有资源,加以优化与改善,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此外,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改造可以尽善尽美。

3.4做好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为了美观与生态需求,园林植物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在具体选择与搭配植物种类时,多加了解本地植物的特性,规划设计出适合整体园林的绿化空间。同时还要注意规划和协调的统一性,确保绿化的层次设计和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如果条件符合,可以适当考虑引入外来植物,因地制宜选择能适应园林建设所在区域且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植物,让园林植物更具层次性、多样性、稳定性。

3.5园林小品设计得当

好的园林小品可以和景观起到彼此衬托的效果,因此,需要设计得当,提高观赏性和便利性。如垃圾箱应安置于休闲区、购物区附近,相隔位置不宜过远或过近,方便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防止出现因为找不到垃圾桶而随地乱扔的现象。垃圾箱的高度也有讲究,如草坪上的垃圾筒宜高出地面0.5~1m。摆放长椅的位置一般为路边、水边,根据大致的使用人数和放置区域合理布置。再如喷泉设计,喷泉能够起到强效的降温效果,观赏作用也较好,因此,可以根据景观园林的设置情况决定是否在广场或休息区域设计喷泉,及喷泉的类型等。园林灯光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入口处和道路两侧需要选择发光效果较好的灯具,同时确保灯具有一定美观性,起到点缀景观的作用。而在道路岔口,应选择指示牌或指示灯,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照亮前路。

3.6良好的互动性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中,不仅需要美化环境的各类绿植,还需要能体现文化传承、增加互动性的装饰物和建筑物。如在广场上摆放一座彰显当地文化特色或文化韵味的雕塑,或设计一些可以让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等,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多元化职能。再如满足水源条件的园林景观中,可以设计出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水上景观和建筑,让人们在曼妙的自然风光与园林建筑间浏览穿梭,欣赏美景和文化特色,从而做到园林景观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性[8]。

3.7适宜的园林场地道路设计

园林景观中的道路直接影响着景观整体的设计效果和使用效果,因此,道路设计十分重要。传统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在景观中讲求层次效果,不能一眼即纵览全局;现代园林也可以借鉴、学习这一点,通过对园林场地道路的设计来凸显景观深度,但同时需要注意使用者的便利性,不可为美感牺牲便捷。通过设计园林场地道路,划分园林的各个功能区,使各个区域各自独立,又能协调一致成为一座完整的园林。

4结语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向前发展,而为了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建设绿色生态化居住环境,就需要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应根据园林建造地具体的环境条件和建造条件进行设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规划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有机融合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融合景观、植被和实际环境情况,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此外,还要注意绿植的选择与搭配、园林小品的设计等,使园林景观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协调统一,让居民们可以享受到良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重点探寻[J].现代园艺,2019(22).

[2]王荣,窦元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事项分析[J].现代园艺,2019(22).

[3]陈茜.现代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植物配置[J].居舍,2019(32).

[4]许俊峰.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要点探讨[J].文化产业,2019(21).

[5]王泮珣.园林规划设计及苗木栽培质量的问题探究[J].现代园艺,2019(18).

[6]徐明.园林绿化景观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9).

[7]姚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J].北京农业,2015(36).

公园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0引言

城市湿地面积数量不足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这一大背景下,增加湿地面积尤为重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使湿地公园数量显著增加。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化视角,进而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

1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1.1湿地保护原则

规划湿地公园景观,需要注重湿地保护原则,避免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湿地保护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注重湿地与城市的高效衔接。要避免周边环境对湿地造成影响,同时,城市建设要包括湿地建设内容,以保障湿地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第二,注重湿地物种的保护。要保护湿地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结构的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继续发挥调节作用。第三,注重对湿地系统的微小改动。不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较大的改动,否则将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无法形成良性循环[1]。

1.2协调统一原则

规划湿地公园景观,需要遵循协调统一原则,使湿地与城市能够协调发展。协调统一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2-3]:第一,植物景观与湿地特点相吻合。植物能够在湿地上顺利地生长,生长好的植物促进湿地景观迅速形成。第二,景观风格符合本市城市建设的特点。景观风格要根据城市建设特点需要进行设计,体现出景观与城市的协调性。第三,景观建设选材的环保性,进行景观建设时要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主动减少湿地公园污染源,最大限度保护好湿地公园。第四,景观建设的公益性。景观建设要结合公共设施建设同步进行,起到既保护景观建设,又方便城市生活的作用。

1.3功能化原则

规划湿地公园景观,需要采用功能化原则,提高湿地公园功能设计的重视程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城市美化功能。湿地公园具有广阔的空间,需要合理安排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使湿地公园更加地具有实用价值。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空间作用,使城市空间环境得到有效地延展,空气质量得到有效净化。同时,也要注意空间与环境的合理安排,使建筑与植物相互融合、相得益彰[4]。

1.4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湿地公园景观,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开发湿地公园过程中,需要将其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为湿地公园的维护带来资金支持,符合湿地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循环体系,必要时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干预,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2.1总体景观规划

湿地公园景观需要合理进行整体规划,使景观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进而使湿地公园景观更加地完善。总体景观规划措施如下[5-6]:第一,合理引进植物种类。考虑到当地植物的特点,在湿地中合理引进植物,使湿地植物种类更加丰富。同时,要加大对湿地公园稀有物种的保护,避免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障景观质量的完好性。第二,让景观与娱乐设施融为一体。将湿地景观建设与娱乐设施建设相结合,提升湿地公园的休闲特性,并且提高湿地景观的经济价值,使城市与湿地能够共同发展。第三,注重湿地景观的观赏性打造。,湿地景观的观赏性要能够体现出本市的生态特色,丰富城市面貌。例如:将城市水循环纳入到湿地公园改造体系中,对水生植物景观进行改造。通过这种方式,既不会对现有景观造成破坏,又可以继续改造原有景观,降低湿地公园建设成本。第四,注重景观之间的搭配度。湿地景观相互之间也要搭配好,才足以构成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不同景观之间需要设置过渡区域,既要做好景观之间的衔接,又要突出单个景观的鲜明特点,从而形成景观的整体效果。使湿地景观更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2.2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景观中,陆生植物数量较为丰富,改造湿地景观需要合理选择陆生植物,提高湿地公园改造的合理性。陆生植物景观设计过程如下[7-8]:首先,需要对陆生植物进行选择,选择易存活、易管理的植物,使植物能够迅速适应湿地环境,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基础。在植物选择时,一般以常青植物为主,如乔木等,可使湿地公园处于常绿状态。其次,合理组合湿地植物。湿地植物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搭配,呈现出多样化状态,从而提高湿地生态的稳定性。例如:将花灌木与乔木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湿地植物的种类,又能够使景观错落有致,使湿地景观更加地具有观赏性。最后,合理布局湿地环境的排水功能。排水对于陆生植物的生长较为重要,湿地环境要具备较强的排水能力,为陆生植物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防止水涝现象影响植物生长。比如乔木类植物,耐涝能力较差,具有较高的排水需求。要想顺利生长,通常要种植在排水好、地势高的位置。

2.3水生植物景观

水生植物景观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合理地进行设计,使湿地景观特点更加地鲜明多样。水生植物景观设计过程如下:首先,需要结合水域特点进行设计。选择一些适宜水域环境生长的水生植物,使其能够顺利地存活下来,丰富水生植物种类使水域环境能够得到有效地改善。其次,需要关注水生植物的观赏性。丰富水域环境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提高水域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将荷花、睡莲等植物种植在水域中,既可以提高水生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又能够净化水体中的污染,使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保障。然后,需要注重水生植物的层次感。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使得很难对不同水生植物进行区分,为此,不同植物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既可以避免植物混合生长在一起,又能够使其具有明显的界线,增加水生植物的层次感。最后,需要注重与岸边植物交相辉映,在岸边种植蔷薇、垂柳等,可以与水生植物相互形成映衬,使植物之间的搭配更加地和谐,进一步提高水生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提高水域景观的多样性。

2.4建筑周边景观

在湿地公园景观中,建筑周边景观的设计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建筑周边景观能够与城市环境相结合。首先,需要对建筑规模进行考虑。既不能对植物生长形成遮挡阻碍,又要与湿地景观相辅相成,更加地突出景观特色。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植物生长对周边建筑造成影响,使建筑能够和谐地融入到湿地环境中。比如,要注意植物相对于建筑位置的合理性布局,在边角区域可以配置假山、矮植等,使边角区域得到美化的同时,又能削弱边角区域的突兀感。,其次,需要做好道路景观的设计。一方面,需要保障道路的质量,使其能够穿插在湿地景观中,便于行人观赏湿地景观。另一方面,道路两侧要种植植物,最大化地美化道路,使道路环境更加的完善。最后,需要考虑地形特点。可以对坡度进行适当地改造,使坡度大于1.0%,这样既可以增加地形的排水效果,便于植物生长,降低水涝现象,又能够使植物具有层次感,提高湿地景观的观赏性。

2.5打造特色意境景观

古代园林建造讲求“意境”“雅韵”,通过不同植物的层次、虚实搭配,可以间接反映出园林主人的兴趣和品味,在现代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同样可以借鉴传统园林建筑中的相关手法,融入意境美的理念,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身心体验,传递城市蕴含的文化理念。水是湿地生态环境的核心、灵魂所在,关于水的景观设计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一池三山”正是其生动体现,在意境打造时,应当着重关注以下两点。一是虚实结合。以植物为中心,利用好画面中岸线、天空等各项元素,以大面积水系为基线,映衬出植物、倒影的魅力,开阔景观意境。比如,可以乔灌木为主体,借助错落栽植的手法,从远、中、近景角度出发,凸显层次搭配,使林冠线呈起伏之感,赋予其充分的变化和动态意味,同时营造出优美的天际线,为游客留出想象、放松的空间,增添公园整体的意境美和趣味感。二是注重留白。从美学角度讲,元素过于多样、充实的画面,容易感到拥挤、焦躁,因此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当注意画面的协调感,防止主体元素过多,在临水、栈道等周围位置,可以适当留白出部分水面,不予种植植物,这样白日里阳光充足的时候,水面波光粼粼,搭配植物优美的曲线型分界线,相映成趣,更富美感。

2.6构建自然岸线景观

岸线是水体与土壤结合的过渡、缓冲区域,蕴藏着极大的生态调和功能,可以为动物、植物群落提供优良的生存空间。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做好衔接,过渡要尽量做到自然,避免留下生硬、刻板之感。通常用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相融合的方式,打造移步换景的变化感。在植物布局上,也要充分考虑植物高度、叶形、叶色等的搭配,数量要适中,位置要错落,切忌等距离种植,同时还要避免杂乱无章的状况。以水深变化为依据,有序种植水生、耐水植物,还可以借助交叉隔离手法插入植物组团,打造细致、粗犷融合的自然岸线景观,利用植物提升岸、水之间的协调性,提升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饱和度,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受。

3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现状;对策

正文:

1园林植物配置现状

在园林建设中,植物景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20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在公园建设中使用了植物造景。近些年来,随着公园的大量兴建,园林植物的应用量迅速增大,改善了城市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国地大物博,园林植物丰富多彩,是公认的世界“花卉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记载的园林植物超过25000种,其中仅乔、灌木就有8000种以上。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植物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植物多样性不足、配置不合理、植物的功能性不足等等。在后续的园林植物应用中,要注意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园林植物发挥更大的作用。

2园林植物配置的意义

2.1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调查,我国城市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空地,如果不合理利用这些空地,不仅浪费了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影响到了城市的美观以及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实际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区的实际特点进行规划和统筹,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的功效。在城市中,良好的植物应用,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2改善城市内部环境

良好的植物配置不但能够给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的改善城市内部环境,众所周知,城市具有明显的热岛环流效应,而如果合理规划植物配置可以大大缓解这一效果。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绿化植物,从而吸收城市中的污染气体和尘埃等,此外植物还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对于抵抗沙尘暴就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城市的湿度,优化城市内部环境。

3当前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3.1植物种类单一

虽然我国是天然的植物宝库,有记载的园林植物种类超过25000种。但是,这是针对全国所有的园林来说的,对于某一具体的园林而言,一般所种植的园林植物种类都较少,多为十几种,甚至几种,只有极少数大型园林能够达到几十上百种。尤其是在北方的一些城市,园林植物多为速生树。从而导致园林植物种类单一,优秀树种匮乏。另外,由于缺乏规划,许多城市尤其是相邻的一些城市,由于气候相近,跟风现象严重,园林所选择的树种也非常相似甚至完全雷同。园木培育者只看市场情况,选择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树种大量培育,放弃培育需求量较小的树种,更加导致了园林树种的单一性。

3.2乔木种植过多

近些年来,为了在短时间内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在乔木的使用数量以及大小上,都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虽然乔木成活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长出大量的枝叶,迅速达到美化园林的效果。但是乔木成本高,成活率低。如果大量使用乔木,无疑会极大地增加园林植物成本,而且难以形成合理的植物搭配。

3.3功能设置不合理

园林植物有着许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视觉功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二是生态功能,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园林植物的第2个功能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当前在园林设计及植物选用的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更为注重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生态功能,这就致使园林绿化功能设置的不合理。

4园林植物配置的建议

4.1科学选种,注重植物多样性

我国可用于园林的植物种类繁多,但是植物的生长多数受到地域的限制,园林设计者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而不能盲目引进新品种或者盲目跟风,仅仅根据植物的外观或者看到其他人种植而选用。在选用植物时,还要注意到植物的多样性。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植物种类,保持生物多样性。

4.2配置方式

在配置方式方面,要根据植物配置的功能性原则,针对不同功用的植物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式。在这方面,我国的古典园林给予人们很大的启发,在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中,其配置方式更加符合艺术性的特点,同时还遵循着生态性的原则。比如在主体建筑旁边,更加适合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方式,而道路的主干道旁也适合此种配置方式。所以在实际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功用的不同而进行选择不同的植物,不管是孤植还是群植,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植物的季节性,因为不同的植物其生长季节也是不同的,所以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配置过程中,要保证植物的色彩性,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季节性,从而搭配出良好的植物。比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将春节生植物和夏季生植物种植在一起,这样一来,不管是春季还是夏季,总会有一种植物是处于其生长期,从而和另外的植物产生色彩以及形态上的差异,从而提高植物的整体美观性,也使得园林工程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参差的美感。又例如在树木的配置过程中,要多选择一些枝叶茂盛的树木,多以常绿树种为好,同时要将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种植,比单独种植一种效果要好。

4.4合理选用乔木

乔木的使用,在任何园林中都是难以避免的。并且乔木确实有生长速度快、美化效果好的功效。但是,乔木的成本高、成活率低。因此,要根据预先的设计合理搭配树种,控制乔木数量,减小园林植物成本的同时也便于管理。

4.5注重植物功能

对于园林植物来说,虽然美化环境的功能是最直观的,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因此,在选择植物搭配时,不能仅仅考虑到植物的美化作用,也应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作用,合理安排好观赏植物和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的搭配。如在工业发达的地区,可将牡丹、兰花等观赏性的植物与泡桐、夹竹桃等吸收SO2能力较强的植物合理搭配,共同种植,在注重到观赏性能的同时,也兼顾了园林的生态功能。

5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而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意愿越来越迫切。而提高植物覆盖率正是改善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各大城市也在不断扩建园林,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但是,当前我国在园林植物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积极研究园林植物应用中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强.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6,04:144.

[2]龚小娟.浅析园林设计中植物应用规则的原则及有效途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100-101.

[3]范琦.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24:276-277.

[4]黄永雄.城市园林花卉植物应用探析[J/OL].现代园艺,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