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心理教育

高中心理教育范文精选

高中心理教育

高中心理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分析探索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也是学生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的科目教育,即如生物教育,教育的难度和知识的深度往往会让学生受到更多挫折和影响,进而也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所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于一些负面情绪的疏导以及正确心理的引导。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高中生物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1引导性原则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要加入心理健康辅助教育,还需要遵循引导性原则。即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因为就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对于学生往往存在较多的盲目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教育的评估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成绩去衡量学生的能力,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负面的心理。即如抵触心理、厌学心理等等,这也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

1.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传统的教育流程中添加一些能够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学习态度产生辅助效果的活动,而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特别是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及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则需要添加更多的趣味项目在其中[1]。

1.3针对性原则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还需要保证教育具有针对性,即对学生不同的心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学生两个极端心理,自卑心理以及自负心理,前者产生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或者历经多次失败产生了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而自负心理形成则是由于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高中生物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1强化交互特征,添加对话交流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配合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强化教学过程中交互特征,也需要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交互则可以通过师生对话进行开展教学,即如在“关注合理营养”的课程教学初,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符合科学性且营养均衡的中餐食谱,然后可以拓展相应的对话教学,即如教师:D同学,你的中餐食谱食物都具有丰富的色彩,有胡萝卜、青椒、青菜以及玉米,但是为什么都是蔬菜,却没有加入肉类?学生A:我太胖,所以需要摄入更多的蔬菜保持营养均衡,不加入肉类是为了控制脂肪的摄入。教师:不摄取肉类是不科学的,因为蔬菜中并不包含肉类的蛋白质,所以你的食谱应该要适当加入少量的肉类;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肉类,可以加入一些鱼类以及蛋类的食物作为替换。通过以上对话交互,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食谱中的生物知识提取科学的营养摄入方案,同时还能够在充分的交流互动中产生生物学习的热情,对于一些抵触的情绪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舒缓的效用。

2.2有效课程引导,强化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缺乏叶酸目前很多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实验课程学习,往往会因为实验的失败或者长时间未能观察到实验结果,进而产生自暴自弃或者挫败心理。所以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引导,即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出实验失败的症结,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磨花费太多时间,绿叶中的主要物质出现流失;再者就是叶绿素通过研磨后暴露在空气环境中,从而发生了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改进方案,即“假设我们以上的推断都是真的,我们应该分别运用怎么样的策略来避免上面的问题产生?”学生们通过反复探讨和实验研究,最终也得出了改进策略,即在原本实验组在加入一个步骤,即在研磨过程中加入石英砂;而针对解决策略的不足,教师不需要进行立刻否定,而是应该通过问题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即提出问题:这样只能解决研磨过程的物质流失,并不能避免研磨后的绿叶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学生通过一些翻阅资料则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案,即在研磨后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进而阻止叶绿素与空气发生反应,进而达到保护效果。而层层递进的引导教学,可以保证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从而也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始终保持积极状态,有效减少负面情绪和心理的产生[2]。

2.3引入趣味活动,促进健康心理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健康心理。即如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细胞概念以及构成,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细胞。即如户外活动配合实验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去户外,然后进入大自然收集不同的植物、动物细胞;然后教师则通过实验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细胞制成观察标本,最后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细胞特征,最后写出观察的新的。例如一些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通过对比很快就能得出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有细胞壁而后者没有[3]。

3结语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由于其深度性和难度性,也让教学工作陷入到瓶颈阶段。而要突破这一阶段,仅仅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远远不行的。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这样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赟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中旬刊),201511(11):62.

[2]吴爱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分析[J].赤子(上旬刊),2015(07):153.

高中心理教育范文第2篇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传统教学思维尚未根除,教学效率较低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讲人,也是课堂上的主角,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观意愿十分强烈,也很容易导致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既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进一步的物理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的教学很难取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上的突破,而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归结于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并且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落后会带来种种问题。

1.2教学一概而论,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的一大忌,便是对学生采取一模一样的教学策略。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之间更是千差万别,不仅是学生的性格、心理会有差别,学生的接受水平、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一概而论的教学则是在忽视这些客观差异的存在,在有些时候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的甚至是反作用。学习形式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偏主观性的选择,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是不同的,因此相同的教学策略在对不同学生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那么就是在扼杀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个性。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人,不能够通过统一的程序操纵它们,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强制性的将学生并入学习轨道。

2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欲望

物理学科的学习非常考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物理学科的学习门槛较高,学生想要深入学习也较难。而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便能够为物理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将物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不仅在生活当中找到物理知识也能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达到教学“引进来、走出去”的目标,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以后相应的教学工作更好的展开。

2.2贯彻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高考制度在经营了几十年的完善与更新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试制度,同时时代的发展也革新着新时代的教学理念。相较于以往更加面向考试的教育方式,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当中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在培养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正是基于传统物理课堂低下的教学效率以及难以满足现实教学需要的情况,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在课堂内容上,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条件。对于教师而言,开展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设计好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在课堂中也要投入充足的热情进行教学,因此能够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3.1采用风趣幽默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解决物理教学的问题首先需要有一个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要充分带动起学生的热情,真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作文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年轻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比如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者是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内容切入物理教学,物理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教师只要用心寻找,就一定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当中找到物理教学的切入点。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学习网上优秀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自身在课堂上的情况做到随机应变,时时刻把握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3.2开展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性较广且实际效果不错的教学策略,能够解决好当前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一刀切”的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内学生不同基础水平划分为几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小组,这样划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区分学生让教师倾斜教学资源,而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基础水平较高的同学要提出更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水平还不错的同学应当重点处理好教学的重难点,而对于基础水平较差的同学则应当重点要求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以免在接下来的物理学习当中掉队。此外,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而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帮助所有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增强素质教育的效果。

3.3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问题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知识与实际的脱节。我想从物理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如何探究呢?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愿意去学习,愿意去探究,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其次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很多问题是正常的,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会积极深入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能因人而异,给不同类型同学提供不同的探究式问题的方案,这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探究领域可能都有出色的表现。

3.4注重趣味性教学的开展

高中学生相对来说年龄不大,在接触的高中物理教学时他们往往对抽象的问题感觉有难度。那么如何让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兴趣呢?这就需要把物理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味,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物理教学的难度也就降低了,具体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等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次要从教材的编写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在对书本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章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物理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同时可以变换着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物理重点是基本的知识理论,从生活现象入手,来了解物理现象,把握物理原理。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保证了课堂效果的实现。

3.5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等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教学形式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教学中的所学知识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把握,同时也可以在实验过程的进行当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新问题。对某一物理知识的实验演示过程当中可能包含着其他的物理定律,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开展的过程当中尽量做到对实验细节以及环节的详细讲解,一方面能够体现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物理实验当中寻找更多角度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物理实验当中产生新的思考、提出新的疑问。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去会比只听教师讲解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细节部分的把握。此外,教师也可以以其他课堂活动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的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的安排,充分重视起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

3.6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很多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容易出现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单纯的“体验式”教学很难使得课堂内容充实起来或者切实的提高教学质量,这其中包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并不符合,或者教师在课堂当中把握的教学节奏也并不好。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就应当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体验式”教学一定要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对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从课堂“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到教学总结的每一步都静心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当中稳稳的把握教学节奏,保证在课堂结束时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也应当将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教学的重点位置。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还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于体验型教学而言,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感受,在课堂进行的过程当中时刻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既要求“体验式”教学与日常生活对接,也不要让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产生厌倦和消极情绪。对此教师可以在“体验式”教学结束后,与同学们交流教学当中的所思所想,教师要从学生们的反馈当中把握他们对于本堂课的感受,并在以后教育活动开展当中做到趋利避害。

3.7注重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灵感

学生长期的观念导致学生认为创新与自己无关,是科学家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中最大化使用课堂教学,知道科技发展的最前端,激励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动态内容,让学生可以感悟明白到物流学家是如何创造新理论,研究新成果的,打消奥秘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建立一个新目标,实施新计划。学校要为学生设置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给学生供给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更多沟通的机会。鼓舞学生积极讨论,启发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想要迫切求实的欲念,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的个性,防止打压,要求顺从,嘲弄讥笑。对于提出比较冷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适当尊重,给学生创新的自主心理,不因为思想出入就忽视或者施加打击语言,扼杀学生的灵感。

3.8巧设疑问,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只要面对问题勇敢质问、怀疑才能进行创新。创新肯定会产生疑问,敢于质问怀疑,这是创新思维的发展源头。世界上大部分的创造发明都是由疑问产生的。例如,牛顿苹果砸向自己,因此怀疑苹果为什么不向上偏偏要掉落到地上,此疑问造就了牛顿探索问题力量,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在烧水的时候看到沸腾的水一直在顶着盖子,此疑问使得瓦特进行研究、探索,发明了蒸汽机。因此,教师应该灵巧的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创新思维,鼓舞学生设置问题。例如,教师在简述离心现象的时候,提出对接问题,提问学生飞船从轨道对接还是从空间站进行对接轨道,哪一个更加合适?以此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提出新的想法,用创新的目光去看待学习的内容,以敢于质问的态度出现在探究知识的途中。要敢于抓住事物的细节,寻找疑点,在思索的过程中迸发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以及别人没有想到的观点,用于赶超前人,挑战权威。

3.9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处于知识传授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知识吸收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传统的教育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参与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在屋里的课堂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友好的对问题进行互动,以及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充分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等等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充分掌握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师共同的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车进行试验,在桌面上放着一辆小车帮助他处于静止状态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有些学生积极的回答,都要用力的去推它。因此,教师可以得出要是物体进行运动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不断地推导问题的方式,能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4总结

高中心理教育范文第3篇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一些班主任能够针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班主任并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这也是目前高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中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分析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和学生之间的竞争,再加上对未来感到迷茫,让高中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适当的心理教育是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或者通过开班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重要,但是心理健康同样不能放松,对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才会适应和调节;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可能并不困难,但是教师要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优秀品德的学生可能不简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育工作在高中阶段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优秀,自控能力较强,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能够做到能屈能伸,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做到正直善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帮助,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人总是怀着偏激或者猜疑的态度,那么德育教育就很难正常进行;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与班主任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再者,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大致心理状况,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未雨绸缪,有助于更加顺利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2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问题

除了上课时间之外,班主任大多数时间都与学生相处,例如班会、自习和活动课等,在相处中班主任能够发现学生细微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密切,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也愿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任课老师则是完成教学任务后就离开教室,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与学生没有接触,对学生也缺乏了解,即使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专职心理教师,虽然能够通过讲座或者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频率一般只能达到每周一次到两次,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全校学生,范围较广,而班主任可以对自己的学生更加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范围也更小,因此效果相对于专职心理教师也更好。虽然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如果班主任和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那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鼓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评价学校好坏和学校领导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升学率,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因此狠毒班主任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关注,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3.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这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健康的心理能够起到调节情绪、促进学习的效果,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学业成功还要重视心理成长,学校领导可以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考核体系,针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能力培养,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才能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2完善硬件条件

为了保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在寒假和暑假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针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有些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未班主任配备电脑,让班主任能够随时查阅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帮助班主任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在很多教师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提高了班主任整体心理健康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3.3建立完善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学生和教师相互信任,在交流与合作中就会减少很多阻碍和问题。在学校中,如果学生对班主任有充分的信任,那么学生的行为就会有利于班级发展,班主任也能更加顺利和深入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学生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教师严厉的批评了学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兴趣大减,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看到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尽量不要否定和批评,而是多去表扬和鼓励。

4结束语

高中心理教育范文第4篇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物理学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验证型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型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型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三、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型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高中心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学;高职教育;应用;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形式,以便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教育有独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在改革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认清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因此,学校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意识

要将高等教育心理学应用在高职教育中,就要先正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差别,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设计出更贴合实际需求的教学策略。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先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意识。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录取的生源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质量要稍低一些,除了少数学生是高考发挥失常外,多数在参加高考前就已经对自己的成绩有了充分认知。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丧失对学习的自信心,心中充满了自责与迷茫,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开展高职阶段的生活与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其就像在海洋上漂泊的船只,看不到彼岸,前途未卜,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根据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内心需要一般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轻易满足其前两项需要。而后面几项需要,仅靠物质基础是远远无法满足的。尤其是进入高职学习阶段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虽然学校的教师能够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但其自身仍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亲友的不认同、应聘时企业人员的轻视,甚至是来自陌生人的鄙视。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因素之一,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通过关心和尊重去温暖和感化学生,让其在高职教育阶段重新找回自信,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现实转变为积极、主动面对现实。

二、重视教师威信树立,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在教育中不仅要拥有威严,还要有足够的威信,这样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所谓的“威信”意义较为广泛,绝不仅仅代表威严和权威,还要通过努力让学生信服。举例来说,一名处事不公、教学水平较低、不尊重学生的教师是无法获得学生信服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建立威信时,要先对“威信”这一概念有正确的认识。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传授知识,还要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价值观与品格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威信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证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力量与品质[2]。换句话来说,教师的威信不需要靠其地位、学历或是职称来建立,而是通过其本身对工作的热爱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中体现出来的。学生与教师日常相处中,可以通过观察其言谈举止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尊重,并从心底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当教师树立起威信后,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有着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本质都是伟大而无私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以便更好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一)了解学生的基础信息,强化对其认识和理解

高职院校往往会根据社会用人需求来设计相对应的专业,以便更好地培养实践型人才。但由于不同的专业性质不同,有的专业课程安排较满,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而有的专业课程安排则较少,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为轻松。这也导致部分专业的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要少一些。仔细观察会发现,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只对班级中的少数学生较为了解,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情况了解较少[3]。这种情况势必会在双方交流中产生尴尬或误会,甚至会刺伤学生敏感的内心,变得不愿意亲近教师,最终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上文中也提到过,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来讲,更缺乏自信心,心理状态也更加敏感。如果教师对其基本情况不是很了解,在日常相处中就很难开展深入的交流,难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始后,教师都要想尽各种方法认识与了解学生,先通过点名的方式记住学生的名字,之后通过日常接触逐渐了解其基本情况,千万不要再出现“读错名字”或是“认错学生”等尴尬情况,否则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对其树立威信不利。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树立自信心

每一名学生都想获得教师的肯定与赞扬,这样能够从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在现实教学中,不可能每个人在学习中都那么优秀,只有少数人会获得教师的赞扬和奖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肯定并赞扬优秀学生,但也要给予普通学生应有的尊重和鼓励,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护部分学生脆弱的心灵。那么该如何尊重和鼓励普通学生呢?教师应该认真记录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试成绩,并在课堂中细心观察其表现和学习态度[4]。通过观察和记录,努力探索并发现学生值得被表扬的闪光点。当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其鼓励时,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正视自身的价值。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习题开展日常训练,习题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当其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并拥有足够的自尊心后,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听课效率及成绩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加强对学生的信任,多给予关爱

考勤是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缺课则要按照节数多少作出相应的处理。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规定,还是国内所有院校都有的明文规定之一。从实际情况来讲,无论是请假还是缺课,在高职教育阶段中都较为常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课堂趣味性较差、学生身体情况不佳等。由于缺课教师会对学生作出相应的处理,所以大部分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会选择请假。但部分学生在请假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材料,导致请假理由的真实性很难核实。部分教师对这种情况会直接否决或不了了之,反而容易让部分高职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爱学生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是一件事,除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而在请假这件事情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相信其每次事假理由或病假理由都是真实的。即便明知道某些请假理由是虚假的,也不要急于戳穿,而是要逐步引导其明白没有学到知识是个人的损失,说谎骗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种看似松散的管理方式,既表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又锻炼了其自我约束能力。

(四)重视每学期第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中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学习动机的支配。因此,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重要的环节。简单地说,教师需要在学期初为学生找到努力学习这门课程的理由,可以从课程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入手,通过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多会认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枯燥难懂,在课堂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一些与就业相关的事例,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手工账教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在第一堂课中,不要急于讲解理论知识,可以多对学生讲一讲会计行业的真实案例,以便说明会计行业中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向往。

(五)教学更加直观化,举例时要具体

心理学中将人的思维分为三种,分别是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水平和理解难度都呈依次递进状态。因此,教学中教师讲解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反而应该用直观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等较容易理解的方式,将知识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举例来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大部分高职教育专业中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但在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较多的专业名词,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使用直观化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举例,举例时要具体一些。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会放缓教学进度,增加教学时长,但却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总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在学习中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其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内心状态较为自卑、敏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威信的同时,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理念与手段,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心态调整后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留军.基于心理学视角的高职感恩教育问题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68-70.

[2]刘冬.浅析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现状[J].农家参谋,2020(19):275-276.

[3]王晓丽.浅谈心理学在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