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论文

高校论文范文精选

高校论文

高校论文范文第1篇

1.师德建设评价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师德评价机制被认为应能够准确反映教师师德水平,并据此予以奖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师德建设评价机制还并不完善,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其设计初衷。例如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更多的加入的是教师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而教师道德水平、敬业精神,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正面影响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则很难加入考评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忽略师德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样做是对教师的一种监督,能够更好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此同时,师德评价体系尚不规范,在师德评价的方式方法、程序步骤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应该更加规范完善。

2.师德激励、监督机制趋于形式化

高校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存在制度虚设、监督主体不作为的弊端,使得对师德的监督奖惩产生不了实质性作用,更趋于形式化。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中,鲜有高校将师德水平纳入考虑,而违反师德的行为也停留在道德层面,并不涉及法律层面,因此对不利行为的处罚也缺乏依据。师德职业道德有问题的老师,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有则改进,无则加勉。师德建设若能与奖惩机制有效结合,对建设高校一流师德水平会有很大帮助,从而更加能营造高校师德的风气,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增加自身的修养。如何将形式化的奖惩机制转变成有实质意义的机制体系,是师德建设未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1.改进师德建设的引导方式

高校师德建设要加强宣传与培训活动,就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培训工作。并且切实开展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从思想上影响教师,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巩固职业道德在心中的地位。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引导要规范化、制度化,且避免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努力转变师德引导方式,使其从外部的强制约束向教师自觉的自我约束转变。使师德培训教育变为高校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效教师主动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而非被动地接受理论灌输,甚至是强制性的命令化规制。真正实现高校教师“教书”与“育人”使命的统一,高校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为学生树立人品上的榜样。

2.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

大学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研究者,有一些还是管理者。身兼数职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压力过大,存在心理压力无法排解的问题。有了这种心理压力,高校教师的言行、心理状态极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师德建设意义重大。高校可以开设面向师生且保密性良好的心理咨询室,多组织有利于排解压力的集体活动等,帮助教师排解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为学生做好榜样。

3.设立标杆强化激励机制

在高校中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注重校内舆论的作用。在校内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榜样宣传表彰活动,使先进人物发挥表率作用,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推荐,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对于教师中出现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勇于指出并且批评,以反面典型对其他教师起到警示作用。这种现象是要坚决取缔的。师德在高校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因素,他们的职业道德在高校中有着带头作用。在舆论的传播媒介上,应突破传统的传播渠道,不仅限于电视、报纸等媒介,利用微博、微信等热门应用的力量,以及微博大V们的社会影响力,扩大舆论的传播范围及其影响程度。同时,在对高校师德的鼓励方面,应注重建立健全高校师德激励机制,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正面积极的师德典型事例、榜样人物做出表彰,引导高校全体教师向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4.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师德评价机制普遍缺乏可操作性,考评趋于形式化、表面化,考评结果无关痛痒。可以说我国高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针对现存问题,我国高校应定期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在考评体系中的作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匿名评价。从中可调查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这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利的,能够促使其更加严谨地自我评价。在教师师德评价中定量与定性结合,将考评结果与奖惩制度切实联系在一起,以加强制度刚性。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评价标准的客观化,评价过程要保护评价人的隐私,评价结果要保证公正公开。

5.强化切实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

高校论文范文第2篇

1、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性大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由于民族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大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民族生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不均衡,使得民族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它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在知识的延续和递进中使得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着明显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层次差异性明显较大。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在民族高校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黑板讲授加电子讲稿、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比较注重数学原理的推证、数学计算方法的讲授,即使有个别学校在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将实际经济问题案例与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软件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布置问题和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被动方式。

3、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概率统计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经济数学课程,它有着数学课程的典型特点,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递进性,推导证明的完整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本科教学内容中所有内容都要设计到,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又存在学时的限制。

4、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虽然实验教学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教育中已引入,但整体都还是实践阶段,目前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教材也有一些,大学数学实验课程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民族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还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二、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引进实验教学的意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经济数学课程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后续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保障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进行后续经济研究的必备工具。目前国外数学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国内重点高校的部分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也在通过探索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也可逐步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作用:

1、增强经管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介绍常用的试验工具和软件,深化学生使用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的程度,丰富和优化了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数学软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证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4、引入经济实验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环节较弱的状况。

5、这种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逐步改善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在学习中的“不好学、不善用”的现象,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有很强的启示性。对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促进高校精品课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发展,提高专业的优势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思考针对目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概率统计课程学习中呈现的情形:(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显现出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轻经济应用;(2)经管类学生不知概率统计知识学了何用,学了不用、学了不知怎么用。本文探索和尝试在经济数学课程之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传统讲授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性和演示性,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学生使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在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周3课时以内,本门课程所修的总课时数为48课时以内,在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并且也无成熟的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实验教材,无法设立单独的概率统计实验课程。因此,可在目前的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部分章节中结合经济、金融、管理实际问题,形成概率统计课程综合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综合案例,介绍它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方法的应用,在掌握数学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简化处理过程,锻炼和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让其能够知其何用,知其怎么用。经济数学的其它课程总,在内容、方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再单独设立适合民族院校的经济数学实验课程。

2、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可结合相关章节内容特点,周期性的给学生布置概率统计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和综合案例实验报告,小组形式完成验证性的实验报告分析和经济实例的实验报告分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体验概率统计数学知识的理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和解决简单经济实际问题能力。在有限的学时下,课堂教学中补充了实验教学内容,会使的教学内容课时较紧张,因此,建议概率统计的知识点的讲授上可以忽略一部分非重点的知识的逻辑推证,转为数据分析软件和经济实例数学化思想的讲解,如在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这一章结合均值和方差的概念计算知识点,可以补充金融学、寿险精算课程中简单金融实例;在讲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时可以结合管理学、金融风险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结果反馈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大数定律这一章,可以结合寿险精算中保费的计算案例及精算起源特点的综合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数定律的结论,从而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应用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补充和实践,让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数学知识是怎么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笔者近两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概率统计课程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概率统计内容及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性选择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案例。(2)结合已有资料,与信息技术老师、实验室老师沟通在实验室里配备合适的数据软件如Matlab及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Spss数据分析软件。在这一步可结合各民族学校学生的整体层次进行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对经管类学生使用软件以熟练应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用计算软件为辅。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Matlab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学生反映效果也较好。(3)讲授理论教学时也建议在多媒体教室中,理论教学中可以融入一部分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现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瓶颈

1、部分学生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引入了实验教学的内容,激发一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反正有软件,对概率统计知识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很忽视,以后会不会都可以靠数据分析软件求出结果来。因此也伴生了这种不注重数学理论、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的现象了。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就使得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数学的体系框架,还要具备熟悉操作多种数据分析软件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综合经济案例来给学生引导,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就对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数学老师必须向复合型的专业数学老师转变。而目前在民族院校中承担这一基础课程的老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师资紧张,典型现象就是教师忙于代课,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提高和学习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复合型的课程实验教学人才和师资紧缺。

3、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取舍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想在有限课时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补充的内容,只能将已有的教学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简化了,如何合理安排概率统计课程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的讲授、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取舍,这也是目前制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

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已经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数学思维品质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加大对概率统计课程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探索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以下:数学知识的积淀、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适时变化、经济类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及数学化能力,这都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加快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进程,必须要加大对课程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队伍的建设。

2、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由于在课程内容中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所以学生的概率统计作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数学习题的计算及推证,还需要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些验证型实验报告、综合型经济实例报告的分析。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加大小组报告成绩、平时考核比重,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创新素质的具备、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能力。

高校论文范文第3篇

理想到现实:高校用工曲折前进的公平路径

高校用工及分配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由追求绝对公平到相对公平的过程。建国之初,高校的设施建设、服务项目、经费投入等均由国家审批控制,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无自主权,后勤依附学校,诸事均由学校包办操持,职工为国家工人,做得好与坏、多与少,待遇上无大差别,效率不高。20世纪末,由于高校的数量、人数剧增,后勤保障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国家开始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各高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标志着将高校后勤推向社会,让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高校不再包办后勤。由此出现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吃大锅饭”体制下保留下来的后勤工人的安置问题。与社会上类似企业员工相比,他们年龄大、文化低、缺少技能,将其推向社会,自谋生路,难以找到适合岗位,将会影响稳定,不利于社会和谐,也不够公平。因此,国家对高校后勤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已经加入后勤队伍的,其工资待遇仍由高校负责,称其为在编职工或正式工;之后加入后勤队伍的人员,其聘用、工资待遇等均由后勤实体自行负责解决,称其为非在编职工或合同工。“老人老办法”的实施,使高校后勤“老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避免因体制问题而由个人承担风险。伴随高校自主权的扩展,招生人数与规模空前扩大,办校资金增加,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涌入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然而,众多高校后勤在编职工队伍二十余载无新人加入,维持低水平、低效率运营。作为在编职工的后勤“老人”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一道待遇在稳步提高,可后勤非在编职工的“新人”待遇却很低,一般一名“老人”相当于三名“新人”的报酬,而“新人”的劳动量却相同甚或多于“老人”。因待遇低,“新人”多为亲属、同乡介绍来高校做工的年龄大、无学历、少技能的农民工,一般工龄较长,有的已有二十余年,其多为临时工、合同工,无保险,权益无法保障。《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人的权益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硬性规定,尤其是几种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的规定,给高校后勤的用工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毫无疑问,《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工资待遇、安全保护、社会保险、劳动期限等方面,强有力地保护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权益,将公平、正义强制性落到实处。劳资双方间,法律的天平倾斜于劳方。

投入求效益:高校在变动不居中谋生存与发展

高校为智者与志者的汇聚地、聚集地。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识渊博、才智宏大的大师、巨匠,汇聚着同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伟才,孕育着未来国家与民族的宏材、栋梁。孜孜以求、甘于寂寞地探索,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地拼搏,勇于攀登、毫不自满地竞争,实属高校人工作之常态,是其价值之体现。高校人在变动不居中求生存与发展,始终拼搏在科技进步的前沿,引领社会发展前行,否则高校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然而,在计划体制下涌入高校后勤队伍的“老人们”普遍学历低,年龄大,技能少,接受新知识慢,但因其为正式在编职工,拿着“铁饭碗”,无竞争压力,无危机感、紧迫感,进取心及钻研精神普遍较低,常徘徊于简单、重复、低水平、低效率的服务中,而高校对其投入的工资待遇的费用却不低,这项费用成为高校后勤一大资金投入,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发展的一大因素。长期以来,因办学资金不足,高校后勤所聘用的非在编职工普遍素质不高,多为低学历、少技能的农民工及城镇退休返聘人员,这些人因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慢,多从事保洁、绿化、餐饮、接待、商贸等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大多连续在高校务工多年,有些已超过《劳动合同法》规定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十年;也有些已签订了两次固定期限合同;还有些超过了一年的务工期限却未签订书面合同,仍为临时工,且有相当部分人未上劳动保险。《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高校多将务工人员的人事关系转到派遣公司,高校不再与其直接签订雇佣协议,以此避免可能出现的用工风险。进入新世纪,政府加大对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办学资金投入,不仅高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许多高校后勤正在大力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一批批节水、节电、节气及其他增效节约的现代化设施、设备陆续投入运营,高校后勤正在成为引领社会节能减排、智能化管理的生力军。高校后勤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对后勤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原有大量的低学历、低素质的人员,越来越不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因此迫切需要懂技术、懂管理的高学历、高素质人员。高校的运营发展需要为其服务的人员不断吐故纳新,合理搭配衔接,推动其不断发展前行。《劳动合同法》对几种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刚性规定,无疑使一部分不宜长期雇佣却不得不雇佣的低素质、低技能人员保留下来,保护其权益,维护了公平、正义,却不利于高校后勤科学合理的用工,影响了其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其发展进步。

高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效能监察;高校;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勤政高效”、“政令畅通”的管理机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解决该问题而开展的“效能监察”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和重视,尤其在一些企业单位,常常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一些高校也已经开始探讨和重视效能监察工作,试图用效能监察来解决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事实上,效能监察在解决廉政监察范畴以外的问题上已经显示出必不可少的作用,尤其在维护高校的改革发展和政令畅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下高校开展效能监察的思路。

一、什么是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就是行政监察机关通过履行职责检查和纠正官僚主义、失职渎职行为,以加强政府的勤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使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勤政高效地工作。简言之,就是以行政监察机关为主体,以促进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而开展的活动。高校的效能监察就是监察部门对学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监察,从而达到促进监察对象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勤政高效地工作的目的。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共同构成了行政监察的三项基本任务,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监察机关通过廉政监察维护政府及公务员廉洁从政,通过执法监察保证国家的法令政令畅通,通过效能监察促进政府机关及公务员勤政高效。过去,人们一说起监察机关,总会认为仅仅是抓腐败、搞廉政的。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行政监察工作将被赋予更多的职责。监察部门必须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能,不但要抓廉政,还要抓勤政,要治“贪”,也要治“懒”。同样,对于正处在改革发展中的高校来说,开展和加强效能监察已成为高校行政监察工作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开展效能监察的意义

效能监察在高校还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程序和操作规范,很多院校还没有把它正式纳入到日常的监察工作中来。效能监察在高校不象在企业那样可以直接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从而显现出其重要地位和明显效果。在以前相当长的时期,高校的人们对廉政监察很熟悉,对效能监察的概念较为陌生,加之纪委和监察合署办公,更侧重于抓廉政,相应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措施得力,使得廉政监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相反,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却和监察工作联系不起来,如学校的决议决定不能尽快落实、建立的规章制度得不到重视和执行,广大教职工十分不满的一些现象如官僚主义、失职渎职行为、工作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等时有发生。一些单位仍存在着“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对学校要求贯彻和解决的事情,也往往拖延贻误而得不到落实,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或损失;对教职工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因为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工作不力,或轻描淡写或找各种借口而得不到落实。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开展效能监察来解决。因此高校要尽快把效能监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开展效能监察的重要意义,通过效能监察督促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勤政高效的工作形象,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克服官僚主义和失职渎职行为,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政令畅通,顺利发展。

三、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确定效能监察的监察点

开展效能监察关键在于选准监察点。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构成因素多,千头万绪,因此在确定效能监察点时,一定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职工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实效性等因素。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确定监察点:

一是针对执行国家方针政策、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决议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有目的的监督检查,反映某个行政管理机构及行政管理者个人执行法规政策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检查监察对象在此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否存在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得力、责任不明确、任务没完成,甚至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等情况。例如,为了督促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校务公开制度、限时办公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可以通过开展效能监察,检查各单位是否积极响应,是否有配套措施,是否明确责任,是否配备有相应的领导小组;对于学校做出的决议决定,有关单位是否按时完成和落实;监察对象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官僚主义现象。根据检查的情况,一方面表彰好的,对表现差的以监察建议的形式督促改正,一方面通过检查提高人们勤政高效工作意识,营造一个人人讲效率、尽职责的工作氛围。

二是围绕学校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效能监察。近年来,基建工程招标投标、大宗采购、招生、职称评审等已成为高校的热点问题。在这些活动中,监察部门应积极参与,在做好全程监督的同时,适时开展效能监察,解决由于管理不当和效能低下而造成的工作损失。如在进行某项基建工程的过程中,监察部门要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和实力进行考察,严格把关,并要求和督促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工期要求,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项目或因施工单位选用不当以及工程造价预算失误等原因造成学校经济受到损失的情况要同有关单位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办法,为以后的工程起到借鉴和警示作用;在进行大宗物资采购时,是否实现了规范的招投标制度,避免了“暗箱”操作,是否存在因工作粗心而出现违背程序、违反规定的盲目操作,进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是否采取了在保证质量和信誉的前提下,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为学校节约了资金;在教职工迫切需要解决和落实的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关部门是否存在态度不积极,能解决而不解决、躲避推诿、工作中畏难怕麻烦、不愿意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情况等。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开展效能监察,提出监察建议,责成管理干部强化效能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一切损失。总之,效能监察要随时追踪学校出现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而开展,把效能监察同学校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为建设一支勤政、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服务。

三是认真对待和受理属于效能监察范畴的举报和投诉,如反映监察对象在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给工作造成的损失等。按照管理权限,及时与其主管部门沟通,对情节轻微者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情节严重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和必要的组织处理,决不手软。

四、做好组织协调,确保效能监察有序开展

高校论文范文第5篇

1.校党组织层面一般而言,学校党组织是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实施者;学校党组织负有组织、宣传、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同志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职责,它是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和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和有效开展的有利保障。校党组织应加强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切实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强化干部教师的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校党组织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队伍建设;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重点,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抓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在将学校,党员,师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要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党建基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校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也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力地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2.教职工党员层面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发展工作,是各大高校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党员教师是接轨校党组织,联系学生的重要枢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党员应积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和教职工人员,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争做先进典型。最终达到师生互动、促进和谐、共同发展的目的,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高校党建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促进高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教职工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则是是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可见,高校教职工党建工作的研究建设和开展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突破口。切实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建工作和品牌建设的实践,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高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学生党员层面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中坚,而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先进群体,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往往有较高的威信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对广大学生起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及通知传达给各位学生,另一方面他们也能有效地将下面群众的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层面,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组织宣传效度和力度,有利于党组织及时掌握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在高校党建过程中,学生党员应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同学学习,引领思想,加强修养,传递文明,推动党建。在高校基层党建中,让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如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各部委员;由学生党员自发组织和发动,进行有意义的党支部活动;或是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培养和考察、学生党员的发展、转正程序等支部规范性的、具体的、重复操作性的工作交给学生党员去做,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能力、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有益于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党员先进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党员既成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又成为党支部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言行,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充分验证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因此,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积极践行榜样的力量,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严格要求自己,以先进带后进、形成你追我赶、比学帮超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

二、进一步做好高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