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声乐教育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精选

儿童声乐教育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1篇

(一)儿童生理特征:体质弱、声带稚嫩、呼吸浅。儿童的年龄范围在国际社会存在一定争议,不同的国家不同国情下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儿童的范围划定于16周岁以下,非洲许多国家则划定于12周岁以下。对于此,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就我国而言,古代婴儿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尽管儿童的年龄划分存在争议,但我国社会普遍公认的儿童范畴为0-12岁。因为在我国,儿童阶段正处于幼儿和小学教育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机体各项机能不健全的阶段,也是机体各方面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声乐学习重要的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都处在发育之中,适度开发有益,开发过度就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从发声来讲,这一阶段儿童体质弱,气息不稳,声带稚嫩,难以进行长节拍、长跨度的声乐练习。如果训练量过大,则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具体而言,4-6岁的儿童,多用头腔共鸣,声音响亮、稚嫩。可以说,4-6岁的儿童声音“奶声奶气”,好听但不动听,响亮但不嘹亮,婉转但不优美。这个时期的声音如果加以引导会为以后的声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12岁儿童,声带有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孩子进入变声期,对声乐有了一定的掌控力和辨别力,虽然气息不稳,节拍和乐感不固定,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从生理的角度而言,7周岁之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段,过早则对儿童身体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执意培养其声乐能力,教师可从音乐兴趣角度入手,培养其乐感,至于演唱则不必下太大的精力。

(二)儿童心理特征:控制力差、想象力丰富、兴趣不定型。从心理角度而言,6-12岁的儿童是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和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反之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具体而言,首先控制力差。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特征,而是反复要求学生进行训练的话,则容易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儿童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声乐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这种教学会降低儿童声乐学习的注意力,尤其是反复的发声、练气会让儿童觉得难以忍受,从而注意力转向周围的事物,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就容易发生儿童半途而废的情况和音准与节奏不准确的情况。其次,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在能够很快模仿出施教者的声音表情,但是准确度却不尽人意。声乐教学中理论性的内容是儿童最需要了解而又最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和灌输,很多声乐老师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儿童的兴趣成不定型性,这一点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今天对弹琴感兴趣,明天对唱歌感兴趣,后天可能就是对画画感兴趣了。这种兴趣的不定型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当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社会中针对儿童声乐教学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儿童声乐质量要求过高。声乐教学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很多声乐教师具备相当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对儿童教学方面却有所欠缺。不同于成人,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使其不能与成人教学相同对待。当前社会上开设的儿童声乐教学所聘请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声乐的在职教师,他们平日里习惯于面对已是成人的大学生,在对待儿童声乐的问题上,一时间难以转变思维和态度。他们往往对儿童有很高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强度也很高,同时作为儿童的家长也常常急于见到成果,故而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出现,使得很多儿童对声乐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不再对音乐感兴趣。

(二)缺少儿童心理、生理知识的了解。在儿童初级阶段,唱歌时出现音准把握不好,节奏不稳的情况很正常。但一些教师不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看到音准不够完美的儿童就认为其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天赋,从而导致一些人才的埋没。其实在儿童阶段,声乐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并非唱,而是练耳,只有听准了音乐才能唱准。教师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跑调儿,也要正确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时,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引导其兴趣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三)过分强调呼吸练习。虽然呼吸练习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根本就不了解声乐是怎么回事儿,更不知道所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儿,让其体会胸腔的发声与共鸣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儿童声乐教学时,呼吸练习虽然要进行,但并非最主要的进行内容。让学生体会身体的感觉,了解音乐的发生机理和演唱时身体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建议

儿童声乐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和节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一)科学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生长发育贯穿在儿童的整个阶段,胸腔的扩大、声带的生长甚至变音期的过程,都是儿童声乐教学者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每一个阶段儿童都有不同的特点,声乐教学者要针对这些特点科学的安排教学进度,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前期的声乐教学中要把“视唱练耳”放在首位,先让儿童解决识谱、音准、节拍、节奏感的问题。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音阶开始,然后在训练中逐渐增加难度,切记务必要让孩子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

(二)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有针对性的训练童声。如果儿童形成了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就会失去童声那种甜美、空旷,反而让人感觉尖利、刺耳。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训练,儿童的音色不但保持其纯真和空旷,还会增加轻灵和悠远的优美的音色。一千颗树有一千颗树的样子,一千个儿童也有一千个儿童的声音。声乐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加以强化。比如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中被称为“天籁之音”而感动全场的少年乌达木,一曲《梦中的额吉》就是童声强化后最好的代表。当前国际儿童声乐教育家们大多提倡儿童用带有头腔共鸣的假声来唱歌,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嗓音,进而为将来的艺术成长铺平道路。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声乐训练时机和强度。孩子们的声带发育不完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所以在训练的过程要很准确的控制当天的训练的强度。声带在较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轻微充血的现象,这一点即使是再科学的演唱方法也无法避免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声带充血的状况就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从而避免充血严重导致不可逆的损伤。选择教学曲目时,歌曲难度要有梯度,尽量在儿童音域范围选择训练歌曲,避免儿童挤压喉头习惯的形成。声乐教师要对每一个进行声乐学习的孩子真实有效的评价实际学习和身体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非专业学生的儿童,应该放弃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采用有吸引力的容易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和引导孩子喜欢唱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唱歌这一天性才会在儿童身上发扬光大。当儿童真正的喜欢上了唱歌的时候,他才会主动有效地进行声乐学习,这种学习的效果和期望值与被动学习的效果和期望值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声乐教师应该精心准备适合儿童而且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作为范本,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并从中体会到美的享受,从而和声乐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这种美的享受也是儿童声乐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训练声音的美感,这种美感会让儿童在愉悦的体验中进行声乐学习,进而把这种愉悦体验加以强化和严格的训练,从而形成正确唱歌的习惯甚至成为终身的习惯之一,其一生的成长都会受益匪浅。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嗓音训练呼吸发声自信心

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作为儿童声乐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们的嗓音训练是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儿童从年幼时开始对音乐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以后走上音乐道路和对音乐事业的付出打下一定基础。孩子们的声乐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将儿童培养成一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儿童在嗓音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儿童要求用真声,这样可以有明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真声,会导致儿童的歌唱器官受损害,给儿童以后的音乐生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和急于求成,不记后果的训练。因此,把握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儿童声音的特点

儿童特别是8~12岁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歌唱器官还没定型,声带、喉咙部位都还娇嫩、狭小,远远不如成人。所以,也造成孩子们的嗓音质地很清脆,音色异常透亮圆润;音量微弱、单薄,而且胸声少,头声多,音域不宽等特点。而且,同样是童声,在不同的年龄段,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初期童声时,声音比较单薄,气息段等特点;在中期童声时,通过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嗓音向高、低的转变;在童声晚期,由于声带、喉腔发生变化,导致童声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童声就会变得粗闷、沙哑、音量减弱等特点。儿童的嗓音在中期时,是童声歌唱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儿童基本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而且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所以,在儿童嗓音的中期时,需要教师对于儿童嗓音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划,培养儿童对于嗓音练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声晚期时,儿童的声带、喉腔等都处于转变期,这时候需要儿童参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持着艺术对儿童的熏陶,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免使声带、喉腔收到损害,所以,在童声末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护声带、喉腔。所以,在童声训练时,需要辅导员对于不同时期的童声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训练和规划,保持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的发声训练

在儿童的嗓音训练中,必须要注意儿童自身的嗓音特点,在训练中,由教师引导着儿童去寻找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同时,在儿童训练中,需要追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去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在训练中,要把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做为第一步,这是在训练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起音是儿童嗓音训练中发声的基础,所以,在训练中,主要练习软音为主。在训练中可以用讨巧的办法,断气连声,让儿童体会小腹运行带起的气息流动,感受气息运行到声带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嗓音进行基础练习,最后对前两个动作进行总结,进行断音与调音的练习,只要这两点协调统一,当掌握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做出良好的起音训练。

三、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儿童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在这个时候,儿童处在发育期,自身的声带和喉腔比较脆弱,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对于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使儿童的声带受损,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音乐之路和身心健康。儿童嗓音本身就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嗓音音域狭小,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所以拓宽音域就成了儿童嗓音训练的重要目标。儿童的嗓音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真声、假声和混声的区别,所以真确引导儿童学会混声,是拓宽音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注重培养儿童歌唱表演及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另外,注重儿童表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的理解歌曲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另外,在儿童的嗓音练习中,要把握好声音的变化,比如,音质、音色、和情感上的一些变化,所以说,对于儿童的嗓音训练时,需要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歌唱的形式合理的表达出来,更深情的投入到音乐的美妙之中,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给儿童打造出一个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嗓音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儿童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4.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早期声乐教学嗓音特点与器乐结合

学习声乐从什么年龄开始最好?这个问题是很多教师经常提起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兴趣,而是经常出于对学生的担心和缺乏训练学生的实际经验,这个问题有时还不能一下子得到解答。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同器乐学习相比,声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从生理上来讲,童声是非常娇嫩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健康情况及心情的不断变化,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约束。其次,在训练童声时,训练速度的缓慢是最明显的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不同,成长过程也不一样,训练的效果就不同。这样就使许多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种焦急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控制解决的话,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声乐学习。

教师的基本素质

童声的嗓音是很娇嫩的,在训练童声时,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反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对于童声的声乐教学,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其本身的教学目的。一是要分析儿童的心理;二是要掌握好儿童的歌唱音域;三是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四是要运用适度得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建议学生在学习声乐时,或是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学习一件乐器,这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究竟应该从什么年龄开始学习声乐?我本人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把年龄作为决定开始或结束学习声乐的关键因素,而是应该强调声乐教师的能力,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其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学生本人在歌唱中运用基本方法的能力。

有许多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声乐上能够有所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浅了。有些孩子到了18岁才发现自己在声乐上的能力。当他们征求专家意见时,专家问:为什么不早些来呀?家长和学生都无言以对。后来听他们讲,在孩子小的时候曾找过老师,他们说要等到16岁或18岁才能开始学习,专家感到非常遗憾。培养孩子的早期活动,孩子能否学习音乐,是否有学习音乐的天赋,这都取决于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是最清楚的。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欧洲,许多孩子从小就对社会上和宗教团体中的音乐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有些时候还流露出特别喜爱乐器的情怀。孩子们在摆弄口琴、六弦琴或钢琴等乐器时会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些都需要细心的家长来发现,以便确定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方向。

当幼小的儿童对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反映时,可在他们入学之前引导他们学习一件乐器。我在训练儿子弹钢琴时他才5岁。我们是音乐世家,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好的天赋。但好的环境和天赋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和爱好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兴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孩子对钢琴产生的好奇心引起了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时候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引导孩子燃起弹奏钢琴的渴望。孩子在幼童时期学习音乐,要比在十几岁时接受音乐的能力要强得很多。

学校的继续培养

在孩子入学之后,如果他们的音乐才能被老师发现,他们就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还会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来推荐他们学习适合于他(她)的器乐或声乐。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施展的同时,他们在学校的功课也有了很大进步,从而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到了青春期,更需要注意他们的一切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在这个时期要对他们的器乐和声乐给予适当的训练和帮助。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自己的嗓音、音量及音域和耐力很容易作出过高的估计。在青春期,每个孩子都面临着一种考验,他们认为必须证实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儿童。事实上,他们急于使自己的嗓音达到成熟,并特别爱模仿成年人的声音,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而这对于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具有很大的伤害。当然,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的确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因为每当我们非要证明一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往往会做得过分。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早期声乐教学嗓音特点与器乐结合

学习声乐从什么年龄开始最好?这个问题是很多教师经常提起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兴趣,而是经常出于对学生的担心和缺乏训练学生的实际经验,这个问题有时还不能一下子得到解答。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同器乐学习相比,声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从生理上来讲,童声是非常娇嫩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健康情况及心情的不断变化,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约束。其次,在训练童声时,训练速度的缓慢是最明显的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不同,成长过程也不一样,训练的效果就不同。这样就使许多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种焦急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控制解决的话,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声乐学习。

教师的基本素质

童声的嗓音是很娇嫩的,在训练童声时,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反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对于童声的声乐教学,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其本身的教学目的。一是要分析儿童的心理;二是要掌握好儿童的歌唱音域;三是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四是要运用适度得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建议学生在学习声乐时,或是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学习一件乐器,这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究竟应该从什么年龄开始学习声乐?我本人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把年龄作为决定开始或结束学习声乐的关键因素,而是应该强调声乐教师的能力,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其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学生本人在歌唱中运用基本方法的能力。

有许多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声乐上能够有所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浅了。有些孩子到了18岁才发现自己在声乐上的能力。当他们征求专家意见时,专家问:为什么不早些来呀?家长和学生都无言以对。后来听他们讲,在孩子小的时候曾找过老师,他们说要等到16岁或18岁才能开始学习,专家感到非常遗憾。培养孩子的早期活动,孩子能否学习音乐,是否有学习音乐的天赋,这都取决于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是最清楚的。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欧洲,许多孩子从小就对社会上和宗教团体中的音乐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有些时候还流露出特别喜爱乐器的情怀。孩子们在摆弄口琴、六弦琴或钢琴等乐器时会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些都需要细心的家长来发现,以便确定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方向。

当幼小的儿童对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反映时,可在他们入学之前引导他们学习一件乐器。我在训练儿子弹钢琴时他才5岁。我们是音乐世家,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好的天赋。但好的环境和天赋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和爱好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兴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孩子对钢琴产生的好奇心引起了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时候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引导孩子燃起弹奏钢琴的渴望。孩子在幼童时期学习音乐,要比在十几岁时接受音乐的能力要强得很多。

学校的继续培养

在孩子入学之后,如果他们的音乐才能被老师发现,他们就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还会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来推荐他们学习适合于他(她)的器乐或声乐。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施展的同时,他们在学校的功课也有了很大进步,从而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到了青春期,更需要注意他们的一切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在这个时期要对他们的器乐和声乐给予适当的训练和帮助。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自己的嗓音、音量及音域和耐力很容易作出过高的估计。在青春期,每个孩子都面临着一种考验,他们认为必须证实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儿童。事实上,他们急于使自己的嗓音达到成熟,并特别爱模仿成年人的声音,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而这对于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具有很大的伤害。当然,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的确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因为每当我们非要证明一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往往会做得过分。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5篇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需要教师的重视和解决。一是过分重视技巧,忽略情感表达,部分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水平和技巧,往往一味强调技巧训练,而忽视情感表达的训练,无形中拉远了学生与听众的距离,也使得其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感;二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差异,对于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认识,也会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声乐教学中,对于作品的把握和演绎等都可能影响情感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三是缺乏舞台的训练。对于声乐学习而言,舞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舞台经验可以使得演唱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对声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充分发挥,引发人们内心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感受。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没有重视舞台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演唱得很好,而一旦上台就会出现紧张情绪,影响表演的效果。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训练方法

针对声乐教学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强化情感表达训练,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1.重视情感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只重视声音的位置和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忽视了最能引起听者共鸣的情感培养,教出的学生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没有感情的“唱歌机器”。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端正自身态度,把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和教育重视起来。而对于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对声乐作品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表达,养成表现声乐情感的习惯,使得学生可以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并通过声调、音色等的变化表达出来,使得听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作品形象的情感状态。不仅如此,情感的有效掌控需要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将情感表达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情感表达的空间,使得孩子在情感表达中能够自我欣赏从而获得自我的肯定。

2.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性格差异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4~6岁的幼儿学生,由于其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可以从音准和节奏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工作。在歌曲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节奏鲜明的作品,如《小羊》《春天的孩子》等。还可以进行歌曲接龙、旋律倒影等音乐游戏,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彩的游戏和活动中感受到歌唱艺术的魅力。而对于7~12岁的学生,由于其对于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基本乐理、发生技巧等的训练,同时向学生传授声乐发展的历史以及一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演唱时还可以配合肢体动作来增加情感表现力,例如: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在教授蒙古族歌曲《我的草原》、摩梭族歌曲《摩梭小月亮》、苗族歌曲《蝴蝶妈妈》等作品时在间奏部分可以结合相应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动作,使得学生可以在肢体语言表达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民族歌曲演唱特点,表达内心情感。

3.加强情感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特点和内心情感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时,曲目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而且各种题材都应该有所涉猎,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例如:11岁的学生一金,她的声音宽厚明亮,在学唱藏族歌曲《哦,香格里拉》时,唱的比较直白没有内容,为了让她进入音乐,我先给她讲藏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又听了几首成人藏族歌曲和器乐曲,看了藏族舞蹈,打印了布达拉宫、雪山、牦牛等图片。一开始先让她看着图片来唱,熟悉之后让她边唱边想象歌词描述的情景,脑海里浮现出画面,在唱某些乐句时还加了一些装饰音。通过这样的训练,她演绎的歌曲体现出了藏族歌曲的特点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演出时打动了观众,甚至有前排的观众感动的掉下了眼泪。又如,5岁的学生张萌萌在演唱《小小心愿》时,我先给她逐字逐句讲歌词的意思,又给她讲了歌曲创作的背景,还讲了歌曲中提到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完后孩子很兴奋,积极的要学唱,在学唱过程中还加进了自己的二度创作。后来在演出中,她富有灵气的演唱打动了观众,还有部分观众激动地站起来鼓掌。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