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市场

电力市场范文精选

电力市场

电力市场范文第1篇

本论

第一章农电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果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变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经营理念,树立客户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取各种促销手段,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已成为电力企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宜春电力供电公司不断创新营销策略,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县域内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供电量以15%的幅度连年递增。县局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两改一同价"后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电价普遍下降,农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家庭电器的普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价、促进电力消费、住宅用电消费的措施。

下面以江西省宜春供电公司今年与去年农电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宜春供电公司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至2003年,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省一期农改资金57.67亿元,宜春公司共安排资金3.007亿元;第二期农改规模20.04亿元,宜春公司五个县(区)安排资金1.138亿元,总投资规模4.145亿元。我公司范围内五县(区)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座,改造3座,新建35KV变电站20座,新建35KV线路175公里,改造35KV变电站24座,改造35KV线路136公里,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459公里,新建与改造配电台区3159个,低压整改户数41.4万户,消灭无电村1个,解决无电户150户。

通过这几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电网的技术水平,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大幅提高和电价的大幅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1、村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82%提高到现在的95%,末端电压合格率由改造

前的67%提高到现在的91%。

2、过电网改造,解决用电卡脖子的现象。五县(区)供电有限责任

公司售电量由2000年的36654万千瓦时提高到2003年的54403万千瓦时,增幅达148%。

3、通过电网改造,有力的降低了供电损耗。五县(区)供电公司综合

线损率由2000年的17.55%(没有到户,只到台区)降到2003年的14.25%(到户)。

4、农民电价大幅下降。农电体制改革后,我公司供电区五县(区)农

村照明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2003年1月起,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按赣计商价字[2003]504号文件规定实现同价,从7月份抄见电量起全部执行0.56元/千瓦时电价标准,每年又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

第二章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农村电力的潜力

我国农业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40%,全国有2179个县级电力公司和45450个乡级电管站,都属农电系统用户。我国农村通电率为95%,人均用电量只有102千瓦时。距离国家标准要求人均用电量300千瓦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然而,就发展潜力而言,农电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处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我国农电的特征却是点多、面广、线长,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其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发、输、配电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1∶0.27∶0.2,而同期西方国家则达1∶0.45∶0.7。国家对1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几乎没有投资,三分之二是靠地方和农户筹资建设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在这一股电网改造以及电力制度改革的战斗中,越来越反映出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发展前景是广阔。

一是农村用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农村和农民还比较贫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用电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南阳市县以下人均用电为251千瓦时/人.年,河南省为340千瓦时/人.年,全国为397千瓦时/人.年,南阳目前的用电水平只相当于宁夏,略高于青海省。如果河南省农村每年人均用电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年将增加用电量50亿千瓦时。

二是农村家用电器用电量正在迅猛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将有50%以上的农民消费者具有购买家用电器的意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乃至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些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转移,将为农村电力市场带来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

三是民营企业将成为新的用电大户。就目前县及县以下的用电结构而言,对于农村电力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工业生产。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异军突起,填补了国营企业、县办企业用电量的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活用电量也将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也成为农电的重要用户。用电管理机构也要配备相应的电能量计费管理设备。随着国家又投入巨资(约1500亿)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农电网络的输电能力和安全性能,为农电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国农电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目前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是最好的。但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中国农电发展现状"的发言中,就呼吁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在用电水平、用电结构、农村通电率、人均用电量等方面基本状况,是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关注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是国有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必将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网设施相对于城市仍然比较薄弱,安全可靠性差;农村电力消费水平低,还有2300多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一些地区电价水平还比较高。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任重而道远。

农村电力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目前的低用电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农村电力市场展现出无限商机的前提下,要将机遇转换为效益,就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找到市场切入点。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农村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还有无污染的水质,有着发展林木加工、矿产开采、农牧畜养殖的良好条件。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在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上的大大提高,吸引了不少外资外商企业主动来农村办厂。在有关地方政府推出的引进外资外商投资,"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来农村投资办厂的用电大户将会更多。另外,农网改造后,农村电价下降,一些农民原在城里办的耗电量较大的工厂将重新搬迁到农村。在农村电力市场呈现无限商机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将同网同价电能商品推上了交易市场,并采取合理的峰谷计时电价计费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启动和活跃农村电力市场的有效措施,应当用好用活。

实现服务"三个到位"。一是宣传解释要到位。要针对农村用电户的特点,宣传用电知识和用电政策及法规。二是跟踪服务要到位。为方便用户和按时把用户的电费收上来,应在每个月抄表后,由供电收费营业处统一及时将用户的用电票据如实开好,然后再直送到户,全方位搞好服务。三是简化用电程序要到位。报装接电照明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动力用户只需填一张报装单,其余的事由供电营业部门按照服务承诺要求及时实施,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农电管理的缺陷

虽然广大农民有着较强烈的电力消费需求,但由于线损高、管理差等诸多问题,致使有的地区电价居高难下,老百姓无法使用,挫伤了农民的用电热情,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全盟各乡镇的调查发现,同等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到户电价水平的不同,直接带来了电力消费水平的差异。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村用电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农村电力市场的萎缩。

1、观念陈旧

目前,农电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陈旧,不重视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重工轻农的思想误区。有的人认为农村市场是小头,不需要开拓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电力销售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现象。一方面电网有电送不出;另一方面,有的用户用电又得不到保障,时常因检修工作协调不好造成频繁停电。

我们现行农电管理制度沿用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大一统的弊端在电力市场的运作中已显露无遗,转变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当前各地乡(镇)电管站虽说已改制为县局直属供电所,但是供电所的供售电并没有列入考核目标,电卖多卖少一个样,供电量的多少同个人收入不挂钩,造成基层供电部门的市场意思淡薄,电力促销也就无从谈起;

2、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了农电市场的发展

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还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应该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目前电力企业的销售价格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成本为依据,而是凭政府的指令,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不能正确指导资金投向。一方面使发电和电网的效益扭曲,谁也不愿意搞电网改造;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的层层加码,造成客户电价偏高,挫伤客户用电的积极性,电价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电力营销的主要因素。

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网陈旧。"两改"前的农村电网一般都存在布局不合理,线路因陋就简、线经细、供电半径大、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经过多年运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线损高达25%以上。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进行农村电网整改和农村电气化建设,但毕竟投入资金有限,使得线路损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用电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用电报装程序繁琐,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不能满足和适应客户的用电要求。二是村电工的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没有同各村的售电量相联系,村电工多供电、管好电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农村用电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少职工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坐等客户上门。营销队伍素质不高,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但国家非常重视农电发展工作,2004年新年欲始,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这次提高电价的政策,不单包括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还包括了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通知称,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化肥生产用电以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统一在现有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8分钱。不过,这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生活用电。

第三章电力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

农电市场有三个明显的特性(1)垄断竞争性。它属于自然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性行业。"垄断性"体现在一区只能有一个供电企业并实行区域专营,独占市场,这一点也反映在我国的电力法中。"竞争性"反映在需方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时,有权选择其他能源消费方式。(2)投资主体多元化。(3)用电季节性强,供需波动幅度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电网的改造以及电力体制的不继改革,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也将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县级供电企业不再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接受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监督下的企业,它具有法人资格,是国电公司的第三级法人,是市场运作的主体。电力企业的生存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不仅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还本付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电力企业不再有行政立法权和执法权,而是作为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它与客户的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必须依法办事。

因此,县级供电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有那种管理粗放,市场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依法治企观念不强,人员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进行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和下一步进行改革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加快改革步伐。

二、农电管理应该如何进行

农电营销市场的特性及企业战略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所具有的特性,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和自我约束能力。企业的服务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通过较高服务水平克服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和企业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替代产品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以及电能价格因素等会使这种特性进一步加强。电能营销市场的行政区划性要求供电企业与地方社会各界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以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信息,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和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因此农电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应向服务型、竞争性、经营性、法治化、现代化发展。

建立一种极具管制性、协调性、促进性的市场监督体制,是保证农电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农电市场的拓展,要求农电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电企业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拓农电市场,占领农电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以市场促发展,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根本取向。

农电体制改革后,还必须建立农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公众监督以及供用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监督并重的原则,来实现农电市场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有序进行,有效运转,以保证农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说,县级供电企业只有转变观念,盯住农电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用户信赖,在管理上下工夫,为开拓农电市场、提高企业效益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才能如期实现农电工作的目标。

开发农电营销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1、根据国发2号文件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电力资产全部交由县供电企业管理,低压设备维护费用的来源就意味着要由供电企业承担。网改情况不尽相同,维管费用和低压线路损耗相差不小,执行“两改一同价”,费用和损耗再转嫁给农民群众显然不尽合理,费用支付的渠道需要疏通。

2、乡以下的电力资产,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改造总会不彻底,网架结构、设施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部分不良资产势必成为供电企业不愿意接收的包袱。改造资金缺口大,供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营业所以后,人员纳入供电企业统一管理。营业所人员由企业正式职工和聘用的合同制电管员组成,工资待遇有不小的差距,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合同制电管员这部分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稳定电管员队伍不利。

4、供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客户报装接电,收取供电贴费的做法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筹办一座投资几十万元的企业,要增容一台配变需交纳集资办电款,加上用电贴费以及配套电气设备等费用又得增加几十万元。投资者很可能由于办不起电而不能投入生产或干脆拒绝投资办厂,束缚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调整相关政策,拓宽农电市场,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5、县级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电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又出现农村触电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按以往常规,农村触电伤亡事故按产权归属划分事故责任,现在,供电企业却成了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农民权益要保护,供电企业也企盼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6、农电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县局,农电资产未统一管理,农网改造资金存在由谁偿还贷款的问题。如何掌握好投资方向,落实资金偿还责任制,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7、实行统管农村电工和一表一户的管理办法,一个农村电工少则管理50-60户,多则管到300-400户,这样大的服务区域如何服务到户。

为了完成农村电力发展的目标,国家将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安排投资,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第一批1893亿元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将于今年底完成。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尚有相当部分农村地区电网未能改造,特别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的低压电网部分,还有近40%未能改造,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将继续安排投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初步考虑再安排1000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任务。对于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农村电网,将由各电网经营企业按基本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2、建立农村电网投资偿还基金政策,促进农村电力供给能力持续增长。为了促进农村电力发展,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国家已同意将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后腾出的电价空间的收益,用于农网改造投资的偿还。具体操作措施正在研究落实。初步设想根据需要将分省建立农网投资偿还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以促进农村电力设施的尽快完善,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农村电力管理要按照一县一公司的原则进行改革,特别是对目前一些仍由不同部门和企业分块管理的县,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负责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统一负责全县电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继续完善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管理,精简机构,改善服务,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直供到户的管理,从体制上杜绝农村电力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乱收费、乱加价和人情电、关系电问题。

4、形成合理的农村电价机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有效降低农村电价水平。由于受农村电力管理、电网结构薄弱和用电量小等各个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价大大高于城市用电价格,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现象,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在改造农村电网和改革农村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以有效地降低农村电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做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使电价合理化

切实加强农村电力市场建设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自动化水平,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农村电网,确保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县供电企业要针对农村电力管理的特点,建立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坚持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相统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认真整顿和规范农村电力市场,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逐步增加电力消费。要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严格掌握同价原则,配合政府编制同价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

我国目前的纵向电价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直供电价由上网电价加输电和供电成本构成。以1997年为例,标准电网供电成本为0.04元/千瓦时,供电线损约7%~8%,供电利润平均为0.01元/千瓦时。国家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为0.02元/千瓦时,三峡建设基金0.04元/千瓦时左右。此外,地方政府加收的电力建设基金和电网改造基金等,大致在0.05元/千瓦时左右。

2.趸售电价按照直供电价的20%~28%确定。

3.农村电价指乡(镇)电管站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将来会取消这一环节。它由趸售电价加上农村电网的维护费用组成。农村乡镇用电暂不实行两部制电价,工业用电仍实行调节电价。

“两改一同价”是我国现行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经营机制、农电市场开发管理以及电价体制的一次整体性的重大调整与变革,是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还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认识和实施“两改一同价”,事关这一改革的得失与成败。争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就不会只把着眼点放在投资上,就会按照对潜在市场的分析和还贷的要求,科学地论证区域网络的配置效率,从而按优化原则调整和建设区域电网。在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通过调整原非生产性投入的存量资产从而减少非生产性投入,调整资产结构,化解盲目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投入产出效率。

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分析、政策、环境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

“两改一同价”在使电力企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换以新思路,为“两改一同价”实施后电力企业以新的营运机制真正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1、逐步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三公开"是指电量公开,电价公开和电费公开。"四到户"是指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和服务到户。"五统一"是指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统一考核。

2、杜绝"三电"。即人情电,权利电和关系电。

3、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发动农电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应将管理的思路从"价格=成本+利润"变为"成本=价格-利润"上来。

4、实行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社会公平负担。首先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最终过渡到城乡全部用电"同网同质同价"。

5、继续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县、乡、村电力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县级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做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6、继续加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基本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半径大、线变损高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使农村供电可靠率平均达到99.5%,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5%。和农村用电的快速增长,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

四、农电市场应该如何开拓

探求其特殊的销售方法,开拓这个市场的新领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搏击新市场,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牢固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都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为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急用户所急,及时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在机关大楼和各供电所均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完善客户服务体制,各服务中心备有多种报刊杂志以及免费宣传资料,还为客户准备了饮水机、打气筒、针线包、雨伞、花镜等物品,从细微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把涉及客户的业扩报装、咨询、收费、电力救援、服务投诉、停电预告、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和疑难问题查询等项目统一纳入客户服务中心操作。客户可随时通过服务中心的语音电话自动查询系统获得所需信息,他们还推出了微笑服务和客户首问负责制,即客户进门后第一个问到谁,谁就负责帮助解决,直至让客户满意而归,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务,真正把农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到了农民家门口。

2.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做到有诺必践

建立健全对电力客户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制度,真正做到想为客户之所想,急为客户之所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让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好用电手续,加快业扩报装和接电进度,缩短故障抢修和计划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对电力客户连续供电。售前服务,主要是在客户业扩报装时,为客户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选择最优供配电方案。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廉价的设计、材料、安装、调试等服务。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客户搞好安全用电与合理用电。售后服务主要是进行技术访问,征询意见,做好保修、维修和抢修工作,供应好配件,保证电力销售渠道的畅通。

例如武邑县电力局以"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吸用户一支烟,施工队员自代干粮和水壶,做到了为民不扰民。各乡(镇)供电所成立了电力事故抢修队,变压器维修车间准备了10台备用变压器。还设立了"电力110"服务电话,并昼夜有人值班,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了"畅通、高效、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3.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检修,确保客户的供电可靠性

每月初,各生产单位向公司提出检修计划,由公司统筹安排。对计划外临时检修要严格把关,实行一支笔审批,并尽量把检修时间安排在负荷低谷期,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各生产工序与多专业之间的检修相结合;电网主设备检修与客户设备检修相结合;区域性检修与线路检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电时间。

4.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营销观念

"两改"后随着"四到户"、"五统一"的实施,对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技术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定期举办青工培训,还可组织供电所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到外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促其转变观念,都争当一名合格电力营销员。

5.农电市场营销应强化法制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注重《电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查处违章用电、窃电以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与每个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电费及时回收。电力企业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执法机关保持联系,工作中要取得他们的支持,搞好群防群治,使一些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为加大偷窃电行为的查处力度,县级电力企业应设立公安驻电力派出所。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对电力的一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操作。

6.加强营业推广

通过举办电力发展展示、新闻会、电炊演示会、义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产品安全、洁净、方便和高效的特点。介绍电器产品性能和用电技术,主动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知识,进行用电与使用煤、油、气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对比,帮助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

7.落实好安全用电制。

确保农电安全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前提。首先是防人身事故。要摆正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广泛进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严禁无票施工。其次是防农电事故。这是减少触电事故纠纷的关键。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生产责任状。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才能保证农村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隐患少了,用电户自然也就多了,电力市场就增大了。

8.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激活农电营销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也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如对居民生活用电超过一定电量,超出部分给予打折优惠政策;县级电力企业也应推行分时电价,对客户做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用电消费。

9.善用营销广告

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用电展示厅,将电能与其它能源的消费进行示范比较,如进行液化气灶、微波炉红外炉等设备的耗能比较,烧煤锅炉与电锅炉对环境污染的比较,充分展示电力便捷、高效、卫生、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采用电能消费。武邑县电力局已率先将原取暖用燃煤锅炉更换成电锅炉,应用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

10、开拓农村穷困地区的电力市场。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导致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用电水平低。电力工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国家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已正式启动"两改一同价"工程(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但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降低农村电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有重点地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

1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县供电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方便客户,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改善当前电力营销工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要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制定电力营销技术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改造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问题。要通过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用电设施进入营业窗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各级关口电量遥测,加速数据采集通程抄表的进程,完善企业电量远供系统,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

总之,开拓市场,未有穷期,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办法,切实降低电价,真诚服务用户,就会激活市场,赢得市场,广阔的农村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如何对于贫困地区进行电力护持

农网改造不只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政府行为,一项关系百姓安居、地方发展的"民心工程",它实施的重点在造福农村、造福农民,尤其应是贫困落后地区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用不上电的农民。

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电力状况,真正实现"同网同价",一要靠国家扶持,二要靠各级政府支持,三要靠电力部门加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成功的道路。在广东东莞市,他们在充分利用省里规定的电网改造基金的同时,采取了从银行贷款改造农网的办法。发行后的农网电价暂时维持不变,其中利润用来还本会息。待完成还本付息后再降低电价。这样,东莞市在电网改造中,农农民除了电表安装的室内线路外,没有再承担其它费用。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高度称赞东莞的这一做法而得到推广。

国家及相关部门就应从贫困山区的电力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从根本上解决。

六、如何加强农电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网改造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当中,涌现也了一大批杰出的电力工作者,他们为祖国的灿烂而努力工作着,为实现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工作着,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下面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1、抓队伍,强素质,夯实"立足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夯实这个"立足点",加强队伍建设,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抓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干部做到“四正四严”,即己正,以己正人;德正,以德育人;公正,以公待人;清正,以廉律人;严禁自家人到电力局承揽经营任何项目;严禁亲友打着自己旗号到电力局办事;严禁职工给领导送礼;严禁基层用公款给领导班子送礼。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抓管理,增效益,把握"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该局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管理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责任为支点,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实行“四化一监督"的管理方法,即工作管理制度化、行为管理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后勤管理军事化,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既培养了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增长。

3、抓服务,树形象,推出"闪光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市场的要求,教育职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推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闪光点,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他们实行了"四制",即直接办理制,简化办事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服务制,变分散办理为集中办理,在营业厅即可办完全部用电手续;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程序,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接受客户监督;连续工作制,用电营业取消节假日休息,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客户。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变例行公事为热情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表面形式为追求效果。

4、抓载体,搞活动,找准"切入点"。

积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例如迁安市电力公司他们坚持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做到年年有布置,有总结,有表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坚持开展"民心工程"、"彩虹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工程"等,如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广大职工资助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等八个省区的特困学生178名,捐款达12万元,还为受灾地区捐款6万多元。1998年,他们组建了以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合唱队为主的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有140多名职工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活跃,更加贴近职工,贴近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凝聚出以"安全供电、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优质服务、遵纪守法、献身电业"为特征的企业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结论

农村电力市场是广阔的,潜力巨大,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战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以及对于贫困地区电力的护持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更是存在大量的工作,转变企业观念,加强用电管理,降低电价,减少成本,增强电力服务质量以及开拓电力市场,还有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辉煌的工程,它需要我们电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各地政府的开明政策与关心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国家提出的农电体制改革、改造,城乡同价,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也给供电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卓识、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自找压力、找米下锅,向管理要效益,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变“官商”、“坐商”为“行商”,拓宽农电市场,积极抢占农村电力市场的制高点。

注释

在览阅了相关方面农电知识书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的相关信息,根据目前中国农电发展的现况提出论点,根据本次论文的设计任务,自主的编写了论文写作目录,与他人的论文成果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是独立完成的。

在网上查找资料上实属不易,看了许多文章如电力企业领头人物发表的相关文章及政府对农电发展走向的报道等等,累积了五六万字的的初步资料。在这些基础之上才敢于提出论点及论述论点。

其中在农电的潜力、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农村电价及电力市场的开拓、精神文明建设上等论述上都有自己个人显明的观点论述。

参考文献

1、网上相关资料

电力市场范文第2篇

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由于受电网的制约,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农村用电需求还很低,"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二期已经基本完成,经过5年多的努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农村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电力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网改造的意义何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究竟要怎样来进行,这依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与创新的课题。俗话说的好,国家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如何才能发展好电力事业,怎样才能利国利民,使电力工作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本论

第一章农电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果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变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经营理念,树立客户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取各种促销手段,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已成为电力企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宜春电力供电公司不断创新营销策略,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县域内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供电量以15%的幅度连年递增。县局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两改一同价"后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电价普遍下降,农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家庭电器的普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价、促进电力消费、住宅用电消费的措施。

下面以江西省宜春供电公司今年与去年农电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宜春供电公司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至2003年,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省一期农改资金57.67亿元,宜春公司共安排资金3.007亿元;第二期农改规模20.04亿元,宜春公司五个县(区)安排资金1.138亿元,总投资规模4.145亿元。我公司范围内五县(区)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座,改造3座,新建35KV变电站20座,新建35KV线路175公里,改造35KV变电站24座,改造35KV线路136公里,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459公里,新建与改造配电台区3159个,低压整改户数41.4万户,消灭无电村1个,解决无电户150户。

通过这几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电网的技术水平,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大幅提高和电价的大幅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1、村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82%提高到现在的95%,末端电压合格率由改造

前的67%提高到现在的91%。

2、过电网改造,解决用电卡脖子的现象。五县(区)供电有限责任

公司售电量由2000年的36654万千瓦时提高到2003年的54403万千瓦时,增幅达148%。

3、通过电网改造,有力的降低了供电损耗。五县(区)供电公司综合

线损率由2000年的17.55%(没有到户,只到台区)降到2003年的14.25%(到户)。

4、农民电价大幅下降。农电体制改革后,我公司供电区五县(区)农

村照明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2003年1月起,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按赣计商价字[2003]504号文件规定实现同价,从7月份抄见电量起全部执行0.56元/千瓦时电价标准,每年又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

第二章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农村电力的潜力

我国农业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40%,全国有2179个县级电力公司和45450个乡级电管站,都属农电系统用户。我国农村通电率为95%,人均用电量只有102千瓦时。距离国家标准要求人均用电量300千瓦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然而,就发展潜力而言,农电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处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我国农电的特征却是点多、面广、线长,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其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发、输、配电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1∶0.27∶0.2,而同期西方国家则达1∶0.45∶0.7。国家对1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几乎没有投资,三分之二是靠地方和农户筹资建设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在这一股电网改造以及电力制度改革的战斗中,越来越反映出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发展前景是广阔。

一是农村用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农村和农民还比较贫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用电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南阳市县以下人均用电为251千瓦时/人.年,河南省为340千瓦时/人.年,全国为397千瓦时/人.年,南阳目前的用电水平只相当于宁夏,略高于青海省。如果河南省农村每年人均用电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年将增加用电量50亿千瓦时。

二是农村家用电器用电量正在迅猛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将有50%以上的农民消费者具有购买家用电器的意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乃至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些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转移,将为农村电力市场带来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

三是民营企业将成为新的用电大户。就目前县及县以下的用电结构而言,对于农村电力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工业生产。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异军突起,填补了国营企业、县办企业用电量的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活用电量也将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也成为农电的重要用户。用电管理机构也要配备相应的电能量计费管理设备。随着国家又投入巨资(约1500亿)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农电网络的输电能力和安全性能,为农电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国农电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目前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是最好的。但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中国农电发展现状"的发言中,就呼吁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在用电水平、用电结构、农村通电率、人均用电量等方面基本状况,是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关注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是国有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必将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网设施相对于城市仍然比较薄弱,安全可靠性差;农村电力消费水平低,还有2300多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一些地区电价水平还比较高。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任重而道远。

农村电力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目前的低用电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农村电力市场展现出无限商机的前提下,要将机遇转换为效益,就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找到市场切入点。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农村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还有无污染的水质,有着发展林木加工、矿产开采、农牧畜养殖的良好条件。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在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上的大大提高,吸引了不少外资外商企业主动来农村办厂。在有关地方政府推出的引进外资外商投资,"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来农村投资办厂的用电大户将会更多。另外,农网改造后,农村电价下降,一些农民原在城里办的耗电量较大的工厂将重新搬迁到农村。在农村电力市场呈现无限商机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将同网同价电能商品推上了交易市场,并采取合理的峰谷计时电价计费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启动和活跃农村电力市场的有效措施,应当用好用活。

实现服务"三个到位"。一是宣传解释要到位。要针对农村用电户的特点,宣传用电知识和用电政策及法规。二是跟踪服务要到位。为方便用户和按时把用户的电费收上来,应在每个月抄表后,由供电收费营业处统一及时将用户的用电票据如实开好,然后再直送到户,全方位搞好服务。三是简化用电程序要到位。报装接电照明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动力用户只需填一张报装单,其余的事由供电营业部门按照服务承诺要求及时实施,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农电管理的缺陷

虽然广大农民有着较强烈的电力消费需求,但由于线损高、管理差等诸多问题,致使有的地区电价居高难下,老百姓无法使用,挫伤了农民的用电热情,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全盟各乡镇的调查发现,同等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到户电价水平的不同,直接带来了电力消费水平的差异。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村用电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农村电力市场的萎缩。

1、观念陈旧

目前,农电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陈旧,不重视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重工轻农的思想误区。有的人认为农村市场是小头,不需要开拓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电力销售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现象。一方面电网有电送不出;另一方面,有的用户用电又得不到保障,时常因检修工作协调不好造成频繁停电。

我们现行农电管理制度沿用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大一统的弊端在电力市场的运作中已显露无遗,转变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当前各地乡(镇)电管站虽说已改制为县局直属供电所,但是供电所的供售电并没有列入考核目标,电卖多卖少一个样,供电量的多少同个人收入不挂钩,造成基层供电部门的市场意思淡薄,电力促销也就无从谈起;

2、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了农电市场的发展

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还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应该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目前电力企业的销售价格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成本为依据,而是凭政府的指令,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不能正确指导资金投向。一方面使发电和电网的效益扭曲,谁也不愿意搞电网改造;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的层层加码,造成客户电价偏高,挫伤客户用电的积极性,电价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电力营销的主要因素。

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网陈旧。"两改"前的农村电网一般都存在布局不合理,线路因陋就简、线经细、供电半径大、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经过多年运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线损高达25%以上。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进行农村电网整改和农村电气化建设,但毕竟投入资金有限,使得线路损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用电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用电报装程序繁琐,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不能满足和适应客户的用电要求。二是村电工的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没有同各村的售电量相联系,村电工多供电、管好电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农村用电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少职工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坐等客户上门。营销队伍素质不高,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但国家非常重视农电发展工作,2004年新年欲始,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这次提高电价的政策,不单包括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还包括了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通知称,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化肥生产用电以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统一在现有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8分钱。不过,这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生活用电。

第三章电力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

农电市场有三个明显的特性(1)垄断竞争性。它属于自然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性行业。"垄断性"体现在一区只能有一个供电企业并实行区域专营,独占市场,这一点也反映在我国的电力法中。"竞争性"反映在需方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时,有权选择其他能源消费方式。(2)投资主体多元化。(3)用电季节性强,供需波动幅度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电网的改造以及电力体制的不继改革,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也将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县级供电企业不再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接受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监督下的企业,它具有法人资格,是国电公司的第三级法人,是市场运作的主体。电力企业的生存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不仅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还本付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电力企业不再有行政立法权和执法权,而是作为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它与客户的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必须依法办事。

因此,县级供电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有那种管理粗放,市场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依法治企观念不强,人员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进行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和下一步进行改革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加快改革步伐。

二、农电管理应该如何进行

农电营销市场的特性及企业战略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所具有的特性,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和自我约束能力。企业的服务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通过较高服务水平克服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和企业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替代产品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以及电能价格因素等会使这种特性进一步加强。电能营销市场的行政区划性要求供电企业与地方社会各界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以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信息,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和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因此农电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应向服务型、竞争性、经营性、法治化、现代化发展。

建立一种极具管制性、协调性、促进性的市场监督体制,是保证农电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农电市场的拓展,要求农电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电企业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拓农电市场,占领农电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以市场促发展,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根本取向。

农电体制改革后,还必须建立农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公众监督以及供用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监督并重的原则,来实现农电市场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有序进行,有效运转,以保证农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说,县级供电企业只有转变观念,盯住农电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用户信赖,在管理上下工夫,为开拓农电市场、提高企业效益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才能如期实现农电工作的目标。

开发农电营销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1、根据国发2号文件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电力资产全部交由县供电企业管理,低压设备维护费用的来源就意味着要由供电企业承担。网改情况不尽相同,维管费用和低压线路损耗相差不小,执行“两改一同价”,费用和损耗再转嫁给农民群众显然不尽合理,费用支付的渠道需要疏通。

2、乡以下的电力资产,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改造总会不彻底,网架结构、设施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部分不良资产势必成为供电企业不愿意接收的包袱。改造资金缺口大,供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营业所以后,人员纳入供电企业统一管理。营业所人员由企业正式职工和聘用的合同制电管员组成,工资待遇有不小的差距,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合同制电管员这部分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稳定电管员队伍不利。

4、供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客户报装接电,收取供电贴费的做法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筹办一座投资几十万元的企业,要增容一台配变需交纳集资办电款,加上用电贴费以及配套电气设备等费用又得增加几十万元。投资者很可能由于办不起电而不能投入生产或干脆拒绝投资办厂,束缚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调整相关政策,拓宽农电市场,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5、县级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电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又出现农村触电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按以往常规,农村触电伤亡事故按产权归属划分事故责任,现在,供电企业却成了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农民权益要保护,供电企业也企盼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6、农电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县局,农电资产未统一管理,农网改造资金存在由谁偿还贷款的问题。如何掌握好投资方向,落实资金偿还责任制,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7、实行统管农村电工和一表一户的管理办法,一个农村电工少则管理50-60户,多则管到300-400户,这样大的服务区域如何服务到户。

为了完成农村电力发展的目标,国家将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安排投资,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第一批1893亿元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将于今年底完成。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尚有相当部分农村地区电网未能改造,特别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的低压电网部分,还有近40%未能改造,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将继续安排投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初步考虑再安排1000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任务。对于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农村电网,将由各电网经营企业按基本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2、建立农村电网投资偿还基金政策,促进农村电力供给能力持续增长。为了促进农村电力发展,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国家已同意将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后腾出的电价空间的收益,用于农网改造投资的偿还。具体操作措施正在研究落实。初步设想根据需要将分省建立农网投资偿还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以促进农村电力设施的尽快完善,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农村电力管理要按照一县一公司的原则进行改革,特别是对目前一些仍由不同部门和企业分块管理的县,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负责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统一负责全县电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继续完善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管理,精简机构,改善服务,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直供到户的管理,从体制上杜绝农村电力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乱收费、乱加价和人情电、关系电问题。

4、形成合理的农村电价机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有效降低农村电价水平。由于受农村电力管理、电网结构薄弱和用电量小等各个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价大大高于城市用电价格,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现象,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在改造农村电网和改革农村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以有效地降低农村电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做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使电价合理化

切实加强农村电力市场建设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自动化水平,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农村电网,确保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县供电企业要针对农村电力管理的特点,建立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坚持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相统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认真整顿和规范农村电力市场,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逐步增加电力消费。要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严格掌握同价原则,配合政府编制同价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

我国目前的纵向电价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直供电价由上网电价加输电和供电成本构成。以1997年为例,标准电网供电成本为0.04元/千瓦时,供电线损约7%~8%,供电利润平均为0.01元/千瓦时。国家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为0.02元/千瓦时,三峡建设基金0.04元/千瓦时左右。此外,地方政府加收的电力建设基金和电网改造基金等,大致在0.05元/千瓦时左右。

2.趸售电价按照直供电价的20%~28%确定。

3.农村电价指乡(镇)电管站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将来会取消这一环节。它由趸售电价加上农村电网的维护费用组成。农村乡镇用电暂不实行两部制电价,工业用电仍实行调节电价。

“两改一同价”是我国现行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经营机制、农电市场开发管理以及电价体制的一次整体性的重大调整与变革,是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还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认识和实施“两改一同价”,事关这一改革的得失与成败。争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就不会只把着眼点放在投资上,就会按照对潜在市场的分析和还贷的要求,科学地论证区域网络的配置效率,从而按优化原则调整和建设区域电网。在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通过调整原非生产性投入的存量资产从而减少非生产性投入,调整资产结构,化解盲目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投入产出效率。

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分析、政策、环境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

“两改一同价”在使电力企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换以新思路,为“两改一同价”实施后电力企业以新的营运机制真正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1、逐步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三公开"是指电量公开,电价公开和电费公开。"四到户"是指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和服务到户。"五统一"是指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统一考核。

2、杜绝"三电"。即人情电,权利电和关系电。

3、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发动农电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应将管理的思路从"价格=成本+利润"变为"成本=价格-利润"上来。

4、实行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社会公平负担。首先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最终过渡到城乡全部用电"同网同质同价"。

5、继续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县、乡、村电力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县级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做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6、继续加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基本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半径大、线变损高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使农村供电可靠率平均达到99.5%,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5%。和农村用电的快速增长,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

四、农电市场应该如何开拓

探求其特殊的销售方法,开拓这个市场的新领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搏击新市场,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牢固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都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为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急用户所急,及时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在机关大楼和各供电所均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完善客户服务体制,各服务中心备有多种报刊杂志以及免费宣传资料,还为客户准备了饮水机、打气筒、针线包、雨伞、花镜等物品,从细微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把涉及客户的业扩报装、咨询、收费、电力救援、服务投诉、停电预告、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和疑难问题查询等项目统一纳入客户服务中心操作。客户可随时通过服务中心的语音电话自动查询系统获得所需信息,他们还推出了微笑服务和客户首问负责制,即客户进门后第一个问到谁,谁就负责帮助解决,直至让客户满意而归,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务,真正把农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到了农民家门口。

2.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做到有诺必践

建立健全对电力客户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制度,真正做到想为客户之所想,急为客户之所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让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好用电手续,加快业扩报装和接电进度,缩短故障抢修和计划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对电力客户连续供电。售前服务,主要是在客户业扩报装时,为客户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选择最优供配电方案。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廉价的设计、材料、安装、调试等服务。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客户搞好安全用电与合理用电。售后服务主要是进行技术访问,征询意见,做好保修、维修和抢修工作,供应好配件,保证电力销售渠道的畅通。

例如武邑县电力局以"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吸用户一支烟,施工队员自代干粮和水壶,做到了为民不扰民。各乡(镇)供电所成立了电力事故抢修队,变压器维修车间准备了10台备用变压器。还设立了"电力110"服务电话,并昼夜有人值班,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了"畅通、高效、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3.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检修,确保客户的供电可靠性

每月初,各生产单位向公司提出检修计划,由公司统筹安排。对计划外临时检修要严格把关,实行一支笔审批,并尽量把检修时间安排在负荷低谷期,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各生产工序与多专业之间的检修相结合;电网主设备检修与客户设备检修相结合;区域性检修与线路检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电时间。

4.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营销观念

"两改"后随着"四到户"、"五统一"的实施,对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技术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定期举办青工培训,还可组织供电所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到外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促其转变观念,都争当一名合格电力营销员。

5.农电市场营销应强化法制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注重《电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查处违章用电、窃电以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与每个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电费及时回收。电力企业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执法机关保持联系,工作中要取得他们的支持,搞好群防群治,使一些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为加大偷窃电行为的查处力度,县级电力企业应设立公安驻电力派出所。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对电力的一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操作。

6.加强营业推广

通过举办电力发展展示、新闻会、电炊演示会、义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产品安全、洁净、方便和高效的特点。介绍电器产品性能和用电技术,主动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知识,进行用电与使用煤、油、气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对比,帮助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

7.落实好安全用电制。

确保农电安全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前提。首先是防人身事故。要摆正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广泛进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严禁无票施工。其次是防农电事故。这是减少触电事故纠纷的关键。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生产责任状。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才能保证农村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隐患少了,用电户自然也就多了,电力市场就增大了。

8.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激活农电营销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也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如对居民生活用电超过一定电量,超出部分给予打折优惠政策;县级电力企业也应推行分时电价,对客户做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用电消费。

9.善用营销广告

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用电展示厅,将电能与其它能源的消费进行示范比较,如进行液化气灶、微波炉红外炉等设备的耗能比较,烧煤锅炉与电锅炉对环境污染的比较,充分展示电力便捷、高效、卫生、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采用电能消费。武邑县电力局已率先将原取暖用燃煤锅炉更换成电锅炉,应用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

10、开拓农村穷困地区的电力市场。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导致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用电水平低。电力工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国家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已正式启动"两改一同价"工程(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但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降低农村电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有重点地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

1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县供电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方便客户,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改善当前电力营销工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要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制定电力营销技术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改造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问题。要通过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用电设施进入营业窗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各级关口电量遥测,加速数据采集通程抄表的进程,完善企业电量远供系统,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

总之,开拓市场,未有穷期,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办法,切实降低电价,真诚服务用户,就会激活市场,赢得市场,广阔的农村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如何对于贫困地区进行电力护持

农网改造不只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政府行为,一项关系百姓安居、地方发展的"民心工程",它实施的重点在造福农村、造福农民,尤其应是贫困落后地区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用不上电的农民。

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电力状况,真正实现"同网同价",一要靠国家扶持,二要靠各级政府支持,三要靠电力部门加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成功的道路。在广东东莞市,他们在充分利用省里规定的电网改造基金的同时,采取了从银行贷款改造农网的办法。发行后的农网电价暂时维持不变,其中利润用来还本会息。待完成还本付息后再降低电价。这样,东莞市在电网改造中,农农民除了电表安装的室内线路外,没有再承担其它费用。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高度称赞东莞的这一做法而得到推广。

国家及相关部门就应从贫困山区的电力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从根本上解决。

六、如何加强农电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网改造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当中,涌现也了一大批杰出的电力工作者,他们为祖国的灿烂而努力工作着,为实现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工作着,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下面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1、抓队伍,强素质,夯实"立足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夯实这个"立足点",加强队伍建设,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抓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干部做到“四正四严”,即己正,以己正人;德正,以德育人;公正,以公待人;清正,以廉律人;严禁自家人到电力局承揽经营任何项目;严禁亲友打着自己旗号到电力局办事;严禁职工给领导送礼;严禁基层用公款给领导班子送礼。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抓管理,增效益,把握"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该局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管理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责任为支点,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实行“四化一监督"的管理方法,即工作管理制度化、行为管理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后勤管理军事化,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既培养了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增长。

3、抓服务,树形象,推出"闪光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市场的要求,教育职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推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闪光点,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他们实行了"四制",即直接办理制,简化办事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服务制,变分散办理为集中办理,在营业厅即可办完全部用电手续;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程序,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接受客户监督;连续工作制,用电营业取消节假日休息,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客户。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变例行公事为热情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表面形式为追求效果。

4、抓载体,搞活动,找准"切入点"。

积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例如迁安市电力公司他们坚持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做到年年有布置,有总结,有表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坚持开展"民心工程"、"彩虹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工程"等,如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广大职工资助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等八个省区的特困学生178名,捐款达12万元,还为受灾地区捐款6万多元。1998年,他们组建了以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合唱队为主的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有140多名职工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活跃,更加贴近职工,贴近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凝聚出以"安全供电、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优质服务、遵纪守法、献身电业"为特征的企业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结论

农村电力市场是广阔的,潜力巨大,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战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以及对于贫困地区电力的护持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更是存在大量的工作,转变企业观念,加强用电管理,降低电价,减少成本,增强电力服务质量以及开拓电力市场,还有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辉煌的工程,它需要我们电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各地政府的开明政策与关心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国家提出的农电体制改革、改造,城乡同价,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也给供电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卓识、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自找压力、找米下锅,向管理要效益,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变“官商”、“坐商”为“行商”,拓宽农电市场,积极抢占农村电力市场的制高点。

注释

在览阅了相关方面农电知识书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的相关信息,根据目前中国农电发展的现况提出论点,根据本次论文的设计任务,自主的编写了论文写作目录,与他人的论文成果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是独立完成的。

在网上查找资料上实属不易,看了许多文章如电力企业领头人物发表的相关文章及政府对农电发展走向的报道等等,累积了五六万字的的初步资料。在这些基础之上才敢于提出论点及论述论点。

其中在农电的潜力、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农村电价及电力市场的开拓、精神文明建设上等论述上都有自己个人显明的观点论述。

参考文献

1、网上相关资料

2、供电公司相关资料

电力市场范文第3篇

欧盟电力市场化改革始于1990年,其标志是欧盟颁布了90/377/EEC要求对有关工业用户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透明化的指令和关于输电的90/547/EEC指令。欧盟推进电力市场化的目的是要消除各成员国之间的壁垒,建立跨国电力企业和实现跨国电力供应,建立欧盟电力市场,确立欧盟范围内统一的竞争氛围。到今年7月,除极少数国家外,欧盟各成员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电力市场,对所有终端用户开放了购电选择权。各国电力实现了优势互补,跨国电力投资和兼并活跃。

根据2007年1月欧盟委员会给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关于欧盟内部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前景的报告,由于开展电力改革,通过竞争和加强监管,促进电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了电力行业整体的效率。1997-2006年的十年间,在一次能源价格全面大幅度上涨(煤炭、天然气、原油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9%、45%和158%)、大量采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企业加大了环保投入的条件下,2006年电力销售价格与1997年水平持平(如果扣除税收因素影响,还有所下降)。2002年甚至曾经出现电力销售价格比1997年降低20%的情况。

欧盟二十多个成员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不同,有的甚至还差异比较大。可是,各国能够在电力领域基本统一步调,共同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取得成效,这件事十分发人深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欧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一)立法

欧盟委员会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业法规和通用竞争规则,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颁布了有关工业终端用户电力和天然气价格透明化的90/377/EEC指令和关于输电的90/547/EEC指令,标志着欧盟电力行业自由化进程的开始。

1996年,96/92/EC指令(又称电力指令)出台,明确了建立欧盟内部电力市场的通用规则。2001年颁布的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2001/77/EC指令对电力指令作了补充。

2003年,为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欧盟颁布了两个新的指令:一个是2003/54/EC指令(也称加速指令),取代了电力指令;另一个是1228/2003法规,明确跨国输电入网等问题。

2005年7月,作为欧盟委员会法律顾问组织的欧洲电力和天然气监管机构(ERGEG),颁布了关于输电收费和阻塞管理的导则,并于2006年初生效。

这一系列指令、规则构成了欧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法规体系,成为欧盟指导和规范各成员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依据。

(二)电力监管

总体上讲,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工作分工方面,欧盟委员会负责(与各成员国的有关部门一道)制定竞争政策和执行竞争规则,欧洲法院以及各国司法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欧盟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有关行业法规和竞争规则,而且只有欧盟委员会有权提议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经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批准后执行。相应地,各成员国根据欧盟加速指令要求建立的能源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本国电网无歧视开放、电力市场有效竞争、有序运作和监管电网互联。

如果成员国未能遵守欧盟法律,欧盟委员会有权将其告到欧洲法院。同时,依据欧盟竞争规则,欧盟委员会可以在发出停止违法行为命令、宣布协议无效以外,通过罚款制裁违反竞争协议和其他违法行为。此外,欧盟委员会有权批准或阻止兼并、收购或建立合资企业。欧盟委员会还负责确保成员国不会通过提供非法的国家援助来阻挠自由竞争,而且有权对某一行业部门中限制和扭曲竞争的情况进行调查。

欧盟委员会目前有27名委员,每个成员国一名,5年一届。委员必须按照符合公众利益的原则行事,具有不容置疑的独立性,不得寻求或接受任何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的指令。现任委员会于2004年9月22日就职。目前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AndrisPielbags是拉脱维亚前外交官和驻欧盟大使,其任期内的工作计划包括六个重点,第一建立能源、环境和基础研究之间更加紧密的纽带关系;第二继续推进电力市场的整合及自由化;第三抑制能源需求;第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第五加强核能安全;第六进一步发展对外特别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关系。目前负责竞争的委员NeelieKroes是荷兰前商人和政治家,她所倡导的工作重点是执行竞争规则,确保欧盟能源市场的有效运作。

二、电力改革与监管

根据电力指令和加速指令,欧盟各成员国逐步取消了电力企业的垄断权利,但是对电力企业产权性质是私有或者是公有未作规定,也未禁止电力企业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结构。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无需剥离输电系统的产权,也允许存在输电及配电系统联合运营机构,但是,必须为其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业务设立单独的账户。

(一)发电环节

目前,欧盟各成员国的发电环节都已经全部开放,实现了竞争。

1、关于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审批

各成员国政府根据客观、透明和非歧视标准,对新建发电设施进行及时审批。审批内容涉及生产技术安全、保护公众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土地规划与利用、公共土地的使用、能源效率、一次能源的性质、申请人的性质(如技术、经济和融资能力)以及公共服务义务等方面。

加速指令中规定了有关新增发电设施的招标程序。招标文件应至少在投标截止日前六个月在欧盟官方期刊上公布,使各成员国相关企业都能获得招标相关信息,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投标。公布的内容包括合同格式的详细说明、所有投标人应遵守的程序、决定中标方和签署合同的具体标准。招标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由各国有关的独立部门负责。

2、关于发电设施接入电网

发电企业享有和用户同样的入网、用网权利。相应地,输电系统运营机构(TSOs)负责其服务区域内发电设施的调度,并和其他系统共同决定互联设施的使用。

在对执行电力交易合同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发电企业依据成员国公布和批准的客观、非歧视的标准,接入电网,接受电力调度和使用电网互联设施。

各成员国可要求TSOs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或垃圾发电及热电联产电力电量。为保证供电安全,成员国还可以要求TSOs优先考虑利用本地一次能源燃料的发电设施,并规定一定的数量限制条件。

3、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发电上网

根据2001年颁布的有关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2001/77/EC指令,成员国必须采取适当的步骤,鼓励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该指令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在2003年10月27日之前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又称“绿色准入制度”),以确保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工作能够顺利起步。

各成员国的TSOs和DSOs(配电系统运营机构)必须保证输送绿色电力,并有义务为此优先提供输电通道。2006年颁布实施了2004/8指令,建立了类似热电联产的有关制度。

(二)输电环节

输电环节在欧盟各国都属于垄断性业务,必须由监管机构实施监管。

欧盟指令要求:电网对电厂、配电企业和用户必须无歧视公平开放。各有关监管机构对上网条件、过网费、系统服务等实行事前监管;对线路阻塞管理、互联、新电厂入网、避免交叉补贴等事项实行事后监管。

1、关于TSOs(输电系统运营机构)

欧盟加速指令规定:每个成员国应指定至少一个TSO,负责输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发展以及根据需要进行各输电系统间的互联。TSOs可以属于垂直一体化的电力企业集团,但是必须在法律形式、组织和决策方面独立于集团中从事发电、配电或售电业务的其他部分。为确保TSO的独立,加速指令还规定了有关必须遵循的原则。如: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可以拥有输电系统的产权,也允许存在输电、配电系统联合运营机构,但是,必须为输电、配电业务设立单独的账户。在确保TSOs拥有运行、维护和发展输电网所必需的资产决策权的前提下,集团公司可以保留对TSOs必要的财务监督权。另一方面,TSO不得将其从事业务相关的任何敏感商业信息向任何第三方(包括其所属企业集团中的其他部分)透露。

2、关于输电网建设和运营资格

只有被某个成员国或电网所有者指定为TSO的企业,才能在欧盟范围内运营输电网,各成员国有权根据经济和效率因素确定TSO运营期限等约束条件。

3、关于输电网的接入和输电价格

电力指令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实现输电系统的公平无歧视开放。加速指令进一步规定所有成员国都必须强制性要求电网按公开价格接受合格用户和发电设施使用电网。

输电系统的入网条件必须是客观、透明和非歧视性的。TSO应执行合格用户(包括配电企业)和其选择的售电企业之间签订的售电协议。TSO因输电容量不足拒绝用户和发电设施接入输电系统的要求时,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如有必要,TSO应提供为加强电网而必须采取措施的相关信息。

原则上,所有发电和售电企业都有权通过直供线路(不属于输电网一部分的电缆),为其自己的建筑、子公司以及合格用户提供电力。直供线路的建设需要履行基于客观和非歧视标准的批准程序。

根据加速指令,输电价格或输导价格核算办法应该由各成员国有关监管机构批准。在批准输电价格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应确保该价格是客观、透明和非歧视性的。

4、关于输电可靠性监管

据了解,欧盟没有单独负责全体欧盟成员国输电网可靠性的机构。现在通常做法是:欧洲输电系统运营机构协会组织各TSOs研究讨论输电网可靠性方面问题,或者针对具体问题,根据需要召开小范围的研讨会,探讨解决方案。

加速指令要求各成员国监督其国内的供电安全。监督内容包括电力供需预测、电网维护质量水平以及为满足峰谷需求而采取的措施等。成员国应按要求每隔两年公布监督报告,并将其提交欧盟委员会。

加速指令还规定TSOs有义务维持足够的输电容量和系统可靠性,以确保输电系统具有满足合理电力需求和长期保障供电安全的能力。

欧盟委员会还提议颁布相关指令,要求成员国明确并公布市场参与者(包括TSOs)在保障高等级供电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l要求监管机构制定和公布适用于TSOs的关于因输电网故障而造成供电中断的绩效标准;

l要求TSOs必须保证适当水平的备用容量;

l要求TSOs应按要求向有关成员国的监管机构提交投资计划,以保证具有足够水平的跨国互联容量。预计欧盟委员会与欧洲电力和天然气监管机构将就有关投资战略的总体效果进行协商。

(三)配电环节

欧盟加速指令规定在各成员国中为每个配电系统指定一个配电系统运营机构(DSO),负责某一地区内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发展以及系统间的互联。与对TSO的要求一样,DSO可以属于垂直一体化的电力企业集团,但是,必须在法律形式、组织和决策上独立于企业集团其他业务,拥有足够的决策权,并必须保守商业信息秘密。

欧盟范围内运营配电网的企业必须获得相应成员国或电网所有者的认可,被指定为DSO.

和输电网一样,电力指令也规定配电系统必须公平开放。同时,根据加速指令,配电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义务,各成员国配电企业被要求按照有关监管机构确定的价格、条款和条件将用户接入电网。

(四)售电环节

售电侧市场逐步开放。售电侧市场的开放被视为是促进欧盟各成员国实现灵活有序的行业调整、以及兼顾各成员国电力系统特点的关键。售电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允许电力用户自由选择是向本地配、售电企业购电,还是向发电企业或其他售电企业购电,即开放用户的购电选择权。这一工作的核心是确定可自由选择售电企业的用户群体(即所谓“合格用户”),并逐步扩大拥有购电选择权电力用户的范围。

为确保各成员国达到最低水平的市场开放程度,欧盟加速指令对各成员国在规定时间必须开放售电市场的范围作了强制性规定:

l2004年7月1日起,所有非家庭用户拥有购电选择权(得到豁免的成员国除外);

l2007年7月1日起,所有用户(包括家庭用户)拥有购电选择权。

年用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大用户和配电企业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合格用户的范畴。

各国根据加速指令,确定本国开放用户选择权的进度。例如,法国就确定了如下表所示的开放进度。

1、关于售电许可

欧盟指令对售电业务的准入制度没有特殊规定,各欧盟成员国可以根据本国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对售电业务的准入制度,以及如何建立该准入制度。不过,配电企业收取的电费应该受到监管这一点是明确的。

2、关于售电企业应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

加速指令允许成员国在符合整体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对电力行业的所有企业(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企业)提出公共服务义务要求。公共服务义务可涉及安全与环境保护。安全指供电安全、规则性、供电质量和价格。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能源效率和保护气候。

欧盟成员国必须保证所有家庭用户都能获得普遍服务。普遍服务是指使用户在所处地区按合理的、易于明确比较和透明的价格获得规定质量供电的权利。至于对小型企业(雇员少于50人,年营业额或资产负债表价值不超过1000万欧元的企业)是否应用普遍服务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为保证对用户提供普遍服务,每个成员国可指定一家供电企业作为保底供电商,或者对DSOs提出要求,要求其按国家监管机构批准的价格、条款和条件将用户接入配电网。

成员国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终端用户,尤其是在合同条款及条件的透明度、通用信息、争议解决机制方面对用户进行保护。要确保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变更供、售电企业。

供电企业必须在电费帐单、帐单附件以及在宣传材料中提供上一年总的燃料构成明细,而且必须要指明如何获得有关其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如:二氧化碳排放和放射性废料)的信息。

欧盟允许各成员国有充分的自由对电力企业规定这类涉及公共利益的义务,前提是所定义的义务要明确、透明、非歧视、可以核实,并能保证电力企业有平等的机会争取各国的国内用户。这些义务规定还必须告知欧盟委员会。

三、反垄断措施与监管

(一)关于兼并、收购和电力企业控制权变更

欧盟关于兼并、收购和电力企业控制权变更的监管,主要是为了反垄断,促进有序竞争。欧盟有关兼并控制的法规规定,电力行业中企业兼并、收购,以及特定类型合资企业的成交量或营业额若达到欧盟限额标准,则必须通知欧盟委员会并申请批准。在获得批准或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同意前,应通知、报批的交易不得成交。未达到限额标准的,根据有关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达成的约定,按各成员国国内有关兼并控制的法规执行。

1、审查标准

欧盟委员会对有关交易竞争性的评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是否对欧洲共同市场或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效竞争造成严重阻碍?

l是否会造成或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地位?

如果欧盟委员会认为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则有权根据一定条件(一般是要求剥离企业的部分资产)禁止相关交易。

如果兼并交易达到了限额标准,有可能对成员国的市场风险构成特殊影响,则成员国可要求对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如果交易将严重影响某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则交易方可要求由该成员国对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如果兼并交易未达到限额标准,但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有影响,并可能引发该地区市场竞争产生严重风险,则一个或多个成员国可要求欧盟委员会对交易活动进行审查。同样,如果兼并交易未达到限额标准,但涉及至少三个成员国的法律,交易方也可要求由欧盟委员会对交易活动进行审查。

2、审查程序

欧盟委员会在接到交易申报后25个工作日内须做出初步决定。如果需要有关方面采取补救措施以争取获得批准,则审批期限可延长至35个工作日。如果欧盟委员会认为在兼并交易与共同市场的相容性这一点上存在疑问,需要就此进行深入调查,则相应的期限可再延长90个工作日(如果有关方面承诺采取补救措施则延长105个工作日)。

(二)对反竞争行为的监管

除行使对收购和兼并活动监管的职权外,欧盟委员会还负责在欧盟层面管制电力行业中的反竞争行为。

1、判定标准

判定某交易或经营行为是否属于反竞争性质的依据是EC第81条。如果企业间的所有协议、企业协会的决定和协调一致的行为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造成影响或其目的和结果能够阻止、限制或扭曲共同市场中的竞争,就属于反竞争,这种协议、决定和协调一致的行为将被禁止。

欧盟竞争规则(EC第82条)还禁止企业在共同市场或其重要组成部分中滥用其支配地位,以防止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造成影响。企业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拒绝使用基础设施;收取过高或过低的入网费用或对同样的交易适用不同的条件,因而使特定的贸易合作方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2、处罚

如果欧盟委员会发现违反EC第81条和/或第82条的行为,可以命令有关企业停止有关行为,并采取必要措施恢复竞争。为确保企业遵守命令,还可以采取处以罚款的措施。罚款额最高可达企业营业额的10%。而违反第81条所签订的协议视作无效协议,不得执行。

(三)国际化方面的监管政策

1、关于跨国投资

欧盟法律一般不允许限制跨国收购电力企业或对跨国电力投资施加特殊要求。欧盟法律鼓励资本在成员国之间和在第三国与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鼓励某一成员国在另一成员国中自由建立企业。经欧盟法院裁定,以下所谓“金股”政策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

l对其他成员国国民的持股数量施加上限

l对出售或使用战略性资产进行限制

l规定国家持股部分拥有特殊的表决权或否决权等。

2、关于电力进口

如果某一成员国的电力进口企业希望为电网运营机构供电区域内的合格用户供电,而该用户在电力输出国不属于合格用户,则电网运营机构可拒绝为该进口企业提供入网服务。

另外,欧洲法院已经裁定,在实行自由化之前,依据某电网运营机构所做的长期进口电力承诺,而对其授予跨国输电容量的优先权的做法不符合建立欧盟内部电力市场的原则。法院认为,尽管当初在签订这一长期合同时,该运营机构被赋予了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但是依据电力指令,入网优先权将导致歧视性待遇。

3、关于跨国送电

加速指令对于跨国电网互联设施的使用未作特殊规定。但欧盟委员会建立的电力监管机构论坛就这一问题制定了有关导则。该论坛主要讨论电力指令中所没有解决的有关建立欧盟内部电力市场的问题。论坛由各国能源监管机构、各成员国、欧盟委员会和电力企业如TSOs的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两次。目前论坛正在讨论的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涉及跨国电力交易尤其是供电安全、跨国输电价格、以及对于稀缺互联容量的分配和管理。

2004年7月1日起生效的1228/2003法规是针对跨国输电入网条件的较早的欧盟法规。它提供了在公平、透明和无歧视条件下进行跨国输电的监管框架。1228/2003法规确定了入网费率的制定、有关阻塞管理和提供可用容量信息的规则。

此外,2005年欧洲电力和天然气监管机构(ERGEG)颁布了关于输电收费和阻塞管理的导则草案。输电收费导则草案旨在根据各国电价制度,将适用于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定价原则进行统一,在各国电网收费制度中反映TSOs之间的补偿机制,并提供正确有效的地域信息。阻塞管理导则依据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竞争的原则,对电网互联容量的分配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其可用容量及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电网用户提供透明、安全、无歧视的服务。

(四)关联交易监管

欧盟的电力监管制度旨在确保电力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维持正常交易关系,消除歧视、交叉补贴和竞争扭曲,在电力流通供应链特定环节上的电力企业必须承担无歧视和透明的义务。电力企业有义务为其发电、输电、配电和非电力活动设立单独的账户,从而保证各项业务在形式上是由企业中各独立单位完成的。

各成员国政府尤其是各国的能源监管机构对确保关联企业间维持正常交易关系负有主要责任。如果电力企业违反竞争规则优待关联企业(例如:提供交叉补贴),欧盟委员会、各国负责竞争的部门、法院和特别法庭都可以对其进行制裁。

四、几点启示

欧盟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二十几个成员国中推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电力改革既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订长期规划,并且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的建设应该在遵循一定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机制等等。

其中,笔者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立法先行是电力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保障

欧盟能够使经济技术水平相差颇大的二十几个成员国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循序渐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立法先行是改革成功的保障。比如,欧盟加速指令对开放用户购电选择权的进度要求使波兰等国在加入欧盟前就开始着手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以便能够在正式加入欧盟时顺利适应欧盟统一市场环境。法国在欧盟的坚决要求下,最终按照欧盟指令对其国有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EDF进行了改组,并对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实施了财务独立核算,甚至建立了独立的发电公司、输电公司和配、售电公司。没有欧盟指令的明确规定,无法想象二十几个国家能够步调一致的推进一项如此复杂的改革。

与欧盟相比,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条件相差较大。几千年封建农耕文化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在各个方面都留下深刻烙印。电力体制改革涉及政府、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观念的改变,涉及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调整,涉及对企业和用户利益格局的调整,等等。电力改革是与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地方百姓都利益相关的政治经济问题,是一项政府性行为,不能靠协商来确定。必须尽快立法并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

(二)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业务必须实行财务和管理独立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输配电成本无法清晰核定,导致无法形成清晰合理的输配电价格和解决交叉补贴问题。国务院19号文明确提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要研究制定输配分开方案,开展试点。

根据欧盟指令,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无需剥离输电系统的产权,也允许存在输电及配电系统联合运营机构。但是,指令明确要求垂直一体化企业必须为其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业务设立单独的账户,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独立,并且,输电公司原则上不参与电力交易,输、配电网公平开放。

笔者认为,采用欧盟做法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维护大型电力企业整体经营规模和整体经营实力的前提下,便于尽快明晰有关产权管辖范围和相应的运营成本,核定出台合理的输配电价;第二,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效率;第三,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中独立经营和核算的发电和售电环节可以公平参与竞争。此外,缩小电力企业核算单位也便于监管机构对其相关业务分门别类进行适度有效的监管。

欧盟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立足国情,严格准入,逐步向优质大用户开放购电选择权

在重视开放用户购电选择权方面,我国和欧盟有着相同的看法[2].不过,欧盟指令规定欧盟成员国向大用户和居民用户开放购电选择权,对于用电企业行业性质和环保水平等非电力属性没有约束。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电力大用户基本上都是高耗能企业,眼下国家当务之急是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电价中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保成本不足,输配电成本不能清晰核定,缺乏合理的输配电价。所以,我国开展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所面临的问题远远比欧盟国家来得复杂,无法简单借鉴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按电压等级、用电容量和用电量由高向低开放用户购电选择权。

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开展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大政方针,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完成节能减排责任状规定的任务;其次,试点企业的选择必须有助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选择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鼓励类技术企业参与试点;在试点企业行业性质方面,应该尽量向有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行业倾斜,鼓励大型物流、商贸、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类企业参加试点。同时,应大力开展独立配电企业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并建立动态的试点准入和退出机制,以保证试点始终不偏离正确方向,逐步建立并完善电力双边交易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用户购电选择权之路。

(四)电力安全监管至关重要

电力安全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2006年11月初,德国切断两条40万伏高压线路,导致互联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以及奥地利电网同时瘫痪,欧洲八国大停电,使上千万人生活受到影响。欧洲交流同步电网的可靠性受到了质疑,电网的安全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认为,欧洲电力安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应该建立专门监管机构,以确保电力安全。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在互联网上被反复引用。

我国电力行业当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如何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确保电力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事。经济社会越是进步、技术水平越是发达,人们对供电安全的要求就越高。所以,电力安全是重中之重,应该常抓不懈。国家电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狠抓电力安全,最大限度地为电力发展、电力改革和电力市场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事实证明,这是一项英明决策。

电力安全监管工作重心在于事前监管,安全监管应该体现在电力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和维护各个环节之中。相比之下,目前我会拥有的电力安全监管权限与手段还十分有限,亟待加强。

(五)反垄断是电力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

8月30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号称国家“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将正式生效。市场化环境中,电力行业发电、输电、配电、售电有属于垄断性质的环节、也有属于竞争性质的环节。从欧盟的经验看,不论是对于竞争性环节,还是对于垄断性环节,电力监管都必须注重反垄断,只是根据各个环节的属性,监管内容和监管措施有所不同。反垄断工作的重点在于垄断环节,规则、程序公开和透明是普遍要求。输电系统运营机构不论产权关系如何(国有或私有、属于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或独立法人),其运营都必须高度独立,不得将其从事业务相关的任何敏感商业信息向任何第三方透露,对输电系统运营机构的监管是最全面、最严格的监管。对于垂直一体化的电力企业,则还要监管其各部分之间信息交换,避免关联交易和交叉补贴等违反反垄断原则的情况发生。

电力行业属于关系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关于电力行业的反垄断监管,电监会与即将设立的反垄断委员会、反垄断执行机构的相应监管职能如何分工,有关审查制度如何建立,仍有待细化和明确。

(六)电力市场化改革将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

电力市场范文第4篇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

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有人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机制和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机制创新不可能实现,没有机制创新和新机制的运作,就不可能使体制改革切实到位。怎么能说电力的问题是机制而不是体制的问题呢?实际上这种说法,说到底是要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管理方法的问题。电力系统的问题大致有: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在发电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过粗,管理有广度无深度;在供电方面,可靠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观念淡薄;多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有人说“这些问题属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不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解决的问题”。这样回避电力体制存在问题,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都存在,由于它的自然垄断性,其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更显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多经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体制问题。电力部门长期以来既是经营企业,又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电部门,政企不分,电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决策都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有的不是专家集体决策,而是长官意志决定,决策不当,重复建设也不鲜见。电价虽由国家控制制定,但是电价制定的基础和建议权在电力企业,同时电力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的价格制约因素。电力成本高,电价确定的基数就高。电力建设成本和发电、供电成本高,单纯归结为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电力服务

质量水准低,管理也并非是根本所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并没有放松管理和少抓管理,企业整顿、企业升级、创一流企业接连不断地进行,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地解决电力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体制是根本所在。没有竞争,不愁市场,谁会长年自觉地去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别无分店,没有对手,用户求电力,不养成门难进脸难看的习气那才不正常。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无论你怎么加强管理,都难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倘若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展开有效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

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发电市场

首先,厂网分开,有利于电力系统清晰产权。比如,以往电厂与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由电厂投资建设,无偿交电力公司经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资产,延续这种作法只会造成新的产权不清和输电价格的成本失真。而实践证明,只有产权清晰,才能方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家认为WTO首先是一个体制概念,它对企业的制度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产权的清晰性、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的可流通性和交易性、产权制度的设置要有利于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等。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WTO对我们来说首先是个体制问题,然后才是一个产业概念。实际上从这里又可以说明电力的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

电力市场范文第5篇

本论

第一章农电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果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变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经营理念,树立客户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取各种促销手段,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已成为电力企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宜春电力供电公司不断创新营销策略,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县域内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供电量以15%的幅度连年递增。县局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两改一同价"后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电价普遍下降,农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家庭电器的普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价、促进电力消费、住宅用电消费的措施。

下面以江西省宜春供电公司今年与去年农电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宜春供电公司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至2003年,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省一期农改资金57.67亿元,宜春公司共安排资金3.007亿元;第二期农改规模20.04亿元,宜春公司五个县(区)安排资金1.138亿元,总投资规模4.145亿元。我公司范围内五县(区)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座,改造3座,新建35KV变电站20座,新建35KV线路175公里,改造35KV变电站24座,改造35KV线路136公里,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459公里,新建与改造配电台区3159个,低压整改户数41.4万户,消灭无电村1个,解决无电户150户。

通过这几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电网的技术水平,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大幅提高和电价的大幅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1、村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82%提高到现在的95%,末端电压合格率由改造

前的67%提高到现在的91%。

2、过电网改造,解决用电卡脖子的现象。五县(区)供电有限责任

公司售电量由2000年的36654万千瓦时提高到2003年的54403万千瓦时,增幅达148%。

3、通过电网改造,有力的降低了供电损耗。五县(区)供电公司综合

线损率由2000年的17.55%(没有到户,只到台区)降到2003年的14.25%(到户)。

4、农民电价大幅下降。农电体制改革后,我公司供电区五县(区)农

村照明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2003年1月起,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按赣计商价字[2003]504号文件规定实现同价,从7月份抄见电量起全部执行0.56元/千瓦时电价标准,每年又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第二章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农村电力的潜力

我国农业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40%,全国有2179个县级电力公司和45450个乡级电管站,都属农电系统用户。我国农村通电率为95%,人均用电量只有102千瓦时。距离国家标准要求人均用电量300千瓦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然而,就发展潜力而言,农电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处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我国农电的特征却是点多、面广、线长,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其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发、输、配电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1∶0.27∶0.2,而同期西方国家则达1∶0.45∶0.7。国家对1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几乎没有投资,三分之二是靠地方和农户筹资建设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在这一股电网改造以及电力制度改革的战斗中,越来越反映出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发展前景是广阔。

一是农村用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农村和农民还比较贫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用电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南阳市县以下人均用电为251千瓦时/人.年,河南省为340千瓦时/人.年,全国为397千瓦时/人.年,南阳目前的用电水平只相当于宁夏,略高于青海省。如果河南省农村每年人均用电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年将增加用电量50亿千瓦时。

二是农村家用电器用电量正在迅猛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将有50%以上的农民消费者具有购买家用电器的意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乃至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些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转移,将为农村电力市场带来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

三是民营企业将成为新的用电大户。就目前县及县以下的用电结构而言,对于农村电力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工业生产。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异军突起,填补了国营企业、县办企业用电量的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活用电量也将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也成为农电的重要用户。用电管理机构也要配备相应的电能量计费管理设备。随着国家又投入巨资(约1500亿)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农电网络的输电能力和安全性能,为农电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国农电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目前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是最好的。但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中国农电发展现状"的发言中,就呼吁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在用电水平、用电结构、农村通电率、人均用电量等方面基本状况,是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关注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是国有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必将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网设施相对于城市仍然比较薄弱,安全可靠性差;农村电力消费水平低,还有2300多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一些地区电价水平还比较高。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任重而道远。

农村电力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目前的低用电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农村电力市场展现出无限商机的前提下,要将机遇转换为效益,就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找到市场切入点。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农村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还有无污染的水质,有着发展林木加工、矿产开采、农牧畜养殖的良好条件。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在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上的大大提高,吸引了不少外资外商企业主动来农村办厂。在有关地方政府推出的引进外资外商投资,"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来农村投资办厂的用电大户将会更多。另外,农网改造后,农村电价下降,一些农民原在城里办的耗电量较大的工厂将重新搬迁到农村。在农村电力市场呈现无限商机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将同网同价电能商品推上了交易市场,并采取合理的峰谷计时电价计费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启动和活跃农村电力市场的有效措施,应当用好用活。

实现服务"三个到位"。一是宣传解释要到位。要针对农村用电户的特点,宣传用电知识和用电政策及法规。二是跟踪服务要到位。为方便用户和按时把用户的电费收上来,应在每个月抄表后,由供电收费营业处统一及时将用户的用电票据如实开好,然后再直送到户,全方位搞好服务。三是简化用电程序要到位。报装接电照明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动力用户只需填一张报装单,其余的事由供电营业部门按照服务承诺要求及时实施,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农电管理的缺陷

虽然广大农民有着较强烈的电力消费需求,但由于线损高、管理差等诸多问题,致使有的地区电价居高难下,老百姓无法使用,挫伤了农民的用电热情,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全盟各乡镇的调查发现,同等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到户电价水平的不同,直接带来了电力消费水平的差异。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村用电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农村电力市场的萎缩。

1、观念陈旧

目前,农电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陈旧,不重视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重工轻农的思想误区。有的人认为农村市场是小头,不需要开拓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电力销售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现象。一方面电网有电送不出;另一方面,有的用户用电又得不到保障,时常因检修工作协调不好造成频繁停电。

我们现行农电管理制度沿用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大一统的弊端在电力市场的运作中已显露无遗,转变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当前各地乡(镇)电管站虽说已改制为县局直属供电所,但是供电所的供售电并没有列入考核目标,电卖多卖少一个样,供电量的多少同个人收入不挂钩,造成基层供电部门的市场意思淡薄,电力促销也就无从谈起;

2、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了农电市场的发展

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还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应该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目前电力企业的销售价格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成本为依据,而是凭政府的指令,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不能正确指导资金投向。一方面使发电和电网的效益扭曲,谁也不愿意搞电网改造;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的层层加码,造成客户电价偏高,挫伤客户用电的积极性,电价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电力营销的主要因素。

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网陈旧。"两改"前的农村电网一般都存在布局不合理,线路因陋就简、线经细、供电半径大、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经过多年运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线损高达25%以上。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进行农村电网整改和农村电气化建设,但毕竟投入资金有限,使得线路损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用电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用电报装程序繁琐,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不能满足和适应客户的用电要求。二是村电工的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没有同各村的售电量相联系,村电工多供电、管好电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农村用电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少职工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坐等客户上门。营销队伍素质不高,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但国家非常重视农电发展工作,2004年新年欲始,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这次提高电价的政策,不单包括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还包括了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通知称,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化肥生产用电以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统一在现有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8分钱。不过,这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生活用电。

第三章电力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

农电市场有三个明显的特性(1)垄断竞争性。它属于自然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性行业。"垄断性"体现在一区只能有一个供电企业并实行区域专营,独占市场,这一点也反映在我国的电力法中。"竞争性"反映在需方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时,有权选择其他能源消费方式。(2)投资主体多元化。(3)用电季节性强,供需波动幅度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电网的改造以及电力体制的不继改革,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也将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县级供电企业不再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接受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监督下的企业,它具有法人资格,是国电公司的第三级法人,是市场运作的主体。电力企业的生存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不仅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还本付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电力企业不再有行政立法权和执法权,而是作为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它与客户的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必须依法办事。

因此,县级供电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有那种管理粗放,市场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依法治企观念不强,人员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进行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和下一步进行改革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加快改革步伐。

二、农电管理应该如何进行

农电营销市场的特性及企业战略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所具有的特性,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和自我约束能力。企业的服务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通过较高服务水平克服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和企业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替代产品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以及电能价格因素等会使这种特性进一步加强。电能营销市场的行政区划性要求供电企业与地方社会各界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以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信息,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和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因此农电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应向服务型、竞争性、经营性、法治化、现代化发展。

建立一种极具管制性、协调性、促进性的市场监督体制,是保证农电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农电市场的拓展,要求农电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电企业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拓农电市场,占领农电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以市场促发展,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根本取向。

农电体制改革后,还必须建立农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公众监督以及供用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监督并重的原则,来实现农电市场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有序进行,有效运转,以保证农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说,县级供电企业只有转变观念,盯住农电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用户信赖,在管理上下工夫,为开拓农电市场、提高企业效益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才能如期实现农电工作的目标。

开发农电营销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1、根据国发2号文件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电力资产全部交由县供电企业管理,低压设备维护费用的来源就意味着要由供电企业承担。网改情况不尽相同,维管费用和低压线路损耗相差不小,执行“两改一同价”,费用和损耗再转嫁给农民群众显然不尽合理,费用支付的渠道需要疏通。2、乡以下的电力资产,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改造总会不彻底,网架结构、设施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部分不良资产势必成为供电企业不愿意接收的包袱。改造资金缺口大,供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营业所以后,人员纳入供电企业统一管理。营业所人员由企业正式职工和聘用的合同制电管员组成,工资待遇有不小的差距,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合同制电管员这部分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稳定电管员队伍不利。

4、供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客户报装接电,收取供电贴费的做法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筹办一座投资几十万元的企业,要增容一台配变需交纳集资办电款,加上用电贴费以及配套电气设备等费用又得增加几十万元。投资者很可能由于办不起电而不能投入生产或干脆拒绝投资办厂,束缚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调整相关政策,拓宽农电市场,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5、县级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电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又出现农村触电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按以往常规,农村触电伤亡事故按产权归属划分事故责任,现在,供电企业却成了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农民权益要保护,供电企业也企盼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6、农电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县局,农电资产未统一管理,农网改造资金存在由谁偿还贷款的问题。如何掌握好投资方向,落实资金偿还责任制,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7、实行统管农村电工和一表一户的管理办法,一个农村电工少则管理50-60户,多则管到300-400户,这样大的服务区域如何服务到户。

为了完成农村电力发展的目标,国家将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安排投资,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第一批1893亿元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将于今年底完成。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尚有相当部分农村地区电网未能改造,特别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的低压电网部分,还有近40%未能改造,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将继续安排投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初步考虑再安排1000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任务。对于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农村电网,将由各电网经营企业按基本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2、建立农村电网投资偿还基金政策,促进农村电力供给能力持续增长。为了促进农村电力发展,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国家已同意将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后腾出的电价空间的收益,用于农网改造投资的偿还。具体操作措施正在研究落实。初步设想根据需要将分省建立农网投资偿还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以促进农村电力设施的尽快完善,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农村电力管理要按照一县一公司的原则进行改革,特别是对目前一些仍由不同部门和企业分块管理的县,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负责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统一负责全县电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继续完善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管理,精简机构,改善服务,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直供到户的管理,从体制上杜绝农村电力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乱收费、乱加价和人情电、关系电问题。

4、形成合理的农村电价机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有效降低农村电价水平。由于受农村电力管理、电网结构薄弱和用电量小等各个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价大大高于城市用电价格,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现象,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在改造农村电网和改革农村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以有效地降低农村电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做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使电价合理化

切实加强农村电力市场建设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自动化水平,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农村电网,确保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县供电企业要针对农村电力管理的特点,建立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坚持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相统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认真整顿和规范农村电力市场,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逐步增加电力消费。要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严格掌握同价原则,配合政府编制同价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

我国目前的纵向电价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直供电价由上网电价加输电和供电成本构成。以1997年为例,标准电网供电成本为0.04元/千瓦时,供电线损约7%~8%,供电利润平均为0.01元/千瓦时。国家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为0.02元/千瓦时,三峡建设基金0.04元/千瓦时左右。此外,地方政府加收的电力建设基金和电网改造基金等,大致在0.05元/千瓦时左右。

2.趸售电价按照直供电价的20%~28%确定。

3.农村电价指乡(镇)电管站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将来会取消这一环节。它由趸售电价加上农村电网的维护费用组成。农村乡镇用电暂不实行两部制电价,工业用电仍实行调节电价。

“两改一同价”是我国现行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经营机制、农电市场开发管理以及电价体制的一次整体性的重大调整与变革,是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还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认识和实施“两改一同价”,事关这一改革的得失与成败。争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就不会只把着眼点放在投资上,就会按照对潜在市场的分析和还贷的要求,科学地论证区域网络的配置效率,从而按优化原则调整和建设区域电网。在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通过调整原非生产性投入的存量资产从而减少非生产性投入,调整资产结构,化解盲目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投入产出效率。

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分析、政策、环境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

“两改一同价”在使电力企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换以新思路,为“两改一同价”实施后电力企业以新的营运机制真正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1、逐步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三公开"是指电量公开,电价公开和电费公开。"四到户"是指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和服务到户。"五统一"是指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统一考核。2、杜绝"三电"。即人情电,权利电和关系电。

3、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发动农电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应将管理的思路从"价格=成本+利润"变为"成本=价格-利润"上来。

4、实行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社会公平负担。首先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最终过渡到城乡全部用电"同网同质同价"。

5、继续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县、乡、村电力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县级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做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6、继续加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基本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半径大、线变损高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使农村供电可靠率平均达到99.5%,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5%。和农村用电的快速增长,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

四、农电市场应该如何开拓

探求其特殊的销售方法,开拓这个市场的新领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搏击新市场,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牢固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都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为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急用户所急,及时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在机关大楼和各供电所均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完善客户服务体制,各服务中心备有多种报刊杂志以及免费宣传资料,还为客户准备了饮水机、打气筒、针线包、雨伞、花镜等物品,从细微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把涉及客户的业扩报装、咨询、收费、电力救援、服务投诉、停电预告、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和疑难问题查询等项目统一纳入客户服务中心操作。客户可随时通过服务中心的语音电话自动查询系统获得所需信息,他们还推出了微笑服务和客户首问负责制,即客户进门后第一个问到谁,谁就负责帮助解决,直至让客户满意而归,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务,真正把农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到了农民家门口。

2.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做到有诺必践

建立健全对电力客户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制度,真正做到想为客户之所想,急为客户之所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让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好用电手续,加快业扩报装和接电进度,缩短故障抢修和计划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对电力客户连续供电。售前服务,主要是在客户业扩报装时,为客户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选择最优供配电方案。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廉价的设计、材料、安装、调试等服务。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客户搞好安全用电与合理用电。售后服务主要是进行技术访问,征询意见,做好保修、维修和抢修工作,供应好配件,保证电力销售渠道的畅通。

例如武邑县电力局以"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吸用户一支烟,施工队员自代干粮和水壶,做到了为民不扰民。各乡(镇)供电所成立了电力事故抢修队,变压器维修车间准备了10台备用变压器。还设立了"电力110"服务电话,并昼夜有人值班,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了"畅通、高效、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3.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检修,确保客户的供电可靠性

每月初,各生产单位向公司提出检修计划,由公司统筹安排。对计划外临时检修要严格把关,实行一支笔审批,并尽量把检修时间安排在负荷低谷期,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各生产工序与多专业之间的检修相结合;电网主设备检修与客户设备检修相结合;区域性检修与线路检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电时间。

4.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营销观念

"两改"后随着"四到户"、"五统一"的实施,对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技术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定期举办青工培训,还可组织供电所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到外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促其转变观念,都争当一名合格电力营销员。5.农电市场营销应强化法制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注重《电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查处违章用电、窃电以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与每个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电费及时回收。电力企业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执法机关保持联系,工作中要取得他们的支持,搞好群防群治,使一些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为加大偷窃电行为的查处力度,县级电力企业应设立公安驻电力派出所。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对电力的一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操作。

6.加强营业推广

通过举办电力发展展示、新闻会、电炊演示会、义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产品安全、洁净、方便和高效的特点。介绍电器产品性能和用电技术,主动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知识,进行用电与使用煤、油、气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对比,帮助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

7.落实好安全用电制。

确保农电安全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前提。首先是防人身事故。要摆正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广泛进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严禁无票施工。其次是防农电事故。这是减少触电事故纠纷的关键。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生产责任状。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才能保证农村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隐患少了,用电户自然也就多了,电力市场就增大了。

8.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激活农电营销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也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如对居民生活用电超过一定电量,超出部分给予打折优惠政策;县级电力企业也应推行分时电价,对客户做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用电消费。

9.善用营销广告

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用电展示厅,将电能与其它能源的消费进行示范比较,如进行液化气灶、微波炉红外炉等设备的耗能比较,烧煤锅炉与电锅炉对环境污染的比较,充分展示电力便捷、高效、卫生、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采用电能消费。武邑县电力局已率先将原取暖用燃煤锅炉更换成电锅炉,应用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

10、开拓农村穷困地区的电力市场。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导致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用电水平低。电力工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国家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已正式启动"两改一同价"工程(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但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降低农村电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有重点地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

1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县供电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方便客户,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改善当前电力营销工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要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制定电力营销技术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改造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问题。要通过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用电设施进入营业窗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各级关口电量遥测,加速数据采集通程抄表的进程,完善企业电量远供系统,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总之,开拓市场,未有穷期,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办法,切实降低电价,真诚服务用户,就会激活市场,赢得市场,广阔的农村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如何对于贫困地区进行电力护持

农网改造不只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政府行为,一项关系百姓安居、地方发展的"民心工程",它实施的重点在造福农村、造福农民,尤其应是贫困落后地区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用不上电的农民。

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电力状况,真正实现"同网同价",一要靠国家扶持,二要靠各级政府支持,三要靠电力部门加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成功的道路。在广东东莞市,他们在充分利用省里规定的电网改造基金的同时,采取了从银行贷款改造农网的办法。发行后的农网电价暂时维持不变,其中利润用来还本会息。待完成还本付息后再降低电价。这样,东莞市在电网改造中,农农民除了电表安装的室内线路外,没有再承担其它费用。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高度称赞东莞的这一做法而得到推广。

国家及相关部门就应从贫困山区的电力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从根本上解决。

六、如何加强农电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网改造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当中,涌现也了一大批杰出的电力工作者,他们为祖国的灿烂而努力工作着,为实现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工作着,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下面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1、抓队伍,强素质,夯实"立足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夯实这个"立足点",加强队伍建设,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抓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干部做到“四正四严”,即己正,以己正人;德正,以德育人;公正,以公待人;清正,以廉律人;严禁自家人到电力局承揽经营任何项目;严禁亲友打着自己旗号到电力局办事;严禁职工给领导送礼;严禁基层用公款给领导班子送礼。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抓管理,增效益,把握"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该局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管理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责任为支点,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实行“四化一监督"的管理方法,即工作管理制度化、行为管理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后勤管理军事化,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既培养了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增长。

3、抓服务,树形象,推出"闪光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市场的要求,教育职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推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闪光点,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他们实行了"四制",即直接办理制,简化办事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服务制,变分散办理为集中办理,在营业厅即可办完全部用电手续;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程序,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接受客户监督;连续工作制,用电营业取消节假日休息,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客户。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变例行公事为热情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表面形式为追求效果。

4、抓载体,搞活动,找准"切入点"。

积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例如迁安市电力公司他们坚持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做到年年有布置,有总结,有表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坚持开展"民心工程"、"彩虹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工程"等,如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广大职工资助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等八个省区的特困学生178名,捐款达12万元,还为受灾地区捐款6万多元。1998年,他们组建了以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合唱队为主的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有140多名职工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活跃,更加贴近职工,贴近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凝聚出以"安全供电、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优质服务、遵纪守法、献身电业"为特征的企业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结论

农村电力市场是广阔的,潜力巨大,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战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以及对于贫困地区电力的护持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更是存在大量的工作,转变企业观念,加强用电管理,降低电价,减少成本,增强电力服务质量以及开拓电力市场,还有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辉煌的工程,它需要我们电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各地政府的开明政策与关心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国家提出的农电体制改革、改造,城乡同价,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也给供电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卓识、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自找压力、找米下锅,向管理要效益,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变“官商”、“坐商”为“行商”,拓宽农电市场,积极抢占农村电力市场的制高点。

注释

在览阅了相关方面农电知识书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的相关信息,根据目前中国农电发展的现况提出论点,根据本次论文的设计任务,自主的编写了论文写作目录,与他人的论文成果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是独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