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语文课堂

大语文课堂范文精选

大语文课堂

大语文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探索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学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其对于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推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形成。”[1]“《大学语文》是全校所有专业人文素质类公共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基本满足企业、社会对毕业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认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2]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就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

一.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四种能力

1.大学语文教师的情感亲和力

我始终认为,大学语文教师相对于其他课任教师的最大优势就是情感的亲和力,这首先源于我们自己的情感特征,也是语文学科特点的体现。我们追求语言文学蕴含的动人情感,也渐渐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内容,并将这种情感内容外化为我们对待别人、外物的态度,便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情感特征。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并使用这一工具,更主要的是以崇高的思想和优美的情感培育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所以,语文教学便离不开情感氛围的渲染和体验。大学语文教师所具有的情感力量可以使学生愿意主动与你交往、交流并更容易走进你的课堂,接受你的课堂。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2.大学语文教师的个性吸引力

我这里谈的个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作为人的个性特征,一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个性化特征。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思想观念及人生追求的多元化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对真善美的坚定不移执著追求,对邪恶和丑陋的坚决鄙弃与抨击,既可以看作是个性的体现,也是我们教书育人所应坚守的原则。而我所提的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主要是指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墨守成规。我们向先辈的学习绝不应当只停留在学到的东西上,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在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打上自己特有的烙印,使自己的课堂具有创新的意识,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课堂是我们自己的。”别人的意见、建议,都是提供为我所用化为我有的东西,而不是使我们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的既定规范。

3.大学语文教师的道德感染力

正直的品行、良好的道德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语文老师又更多地肩负着以知识传承文明的重任,我们自己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就决定着我们对于文明的传承的多少。不敢相信一位语言上夸夸其谈,行为上卑劣猥琐的人会对学生的道德产生良好的影响。只有我们的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转化。我想,这就是教师的道德感染力。

4.大学语文教师的知识“臣服”力

说到底,情感、个性、道德都只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而专业知识素养则是能否做好大学语文教师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与佩服,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们对知识的尊重。教师的知识素养同样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欲望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些学生甚至在无意中已经把老师当成了他某一阶段人生追求的榜样。如此,我们的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语文课堂不可忽视的四个环节

1.恰当导入,营造氛围

课堂教学的开头,应该像文学作品的开头一样,追求别开生面,引人入胜。恰当的导语设计利用特定的情境设置、知识介绍、现实理解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进入学习的文本。例如我讲《故乡的榕树》一文,让学生从理解作者“黄河浪”的姓名入手,再联系古诗词中思乡的名篇,营造了一个充满了怀旧情感的氛围。学生再理解作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写怀乡情结,那一景一情便跃然纸上了。

2.精心设问,引起思索

课堂教学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设问的艺术。问题设计的精准与巧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例如我讲我讲《我的空中楼阁》为例,我由配乐朗诵引出学生对文章的第一感觉———美,然后依“这篇文章具体美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总领课堂,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欣赏了文章描写的景物美、体会了作者的生活美、感受了作者的情怀美。不仅如此,整个课堂也显得紧凑有序,结构井然。

3.自然引导,触发想象

很多的专家和老师在谈论语文课堂教学时都曾提到过一个词———“补白”,我的理解是它强调了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借助于文本让学生简单接受知识,而且是要充分利用文本,触发学生联系生活的感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曾经做过两种有益的尝试。一是模仿拍电影(或MTV)的手法,让学生依照内容、情感、意境等的需要,运用声、光、形的手法去组合一组连续的镜头,演绎、阐释文本的内涵,并借此加深学生对文义的理解,促动学生对知识拓展。如我在讲《错误》时就采取了这种方法。我让学生根据诗所记叙描写的内容,改编一个短剧,重点从环境设置和人物行动上去展现诗歌内容,并从中体会诗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短短的一首诗经过同学们的加工简直就成了一部叙事曲折生动、环境纯朴美丽、人物形象丰满、声光艺术高妙的电影。二是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辉想象,展望未来。我在讲《我的呼吁》一文,在总结了全文内容后,我提出:“史怀哲博士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对现实和未来,向全人类发出了尊重生命的呼吁。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想:如果每一个人都从思想上接受了这一伦理,都在行为上实践了这一伦理的原则,未来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景象?”课堂上,学生们从人类社会本身、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人类与宇宙等各方面阐发感想,展望未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关于生命的思想的升华。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补白”,就是要给学生留有思考、联想、想象的空间,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形式,使课堂不再单调呆板而显得多姿多彩。“教师要重视教学的情境建构,要充分考虑学生潜在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生主体性潜力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3]

4.适时休止,巧妙过度

在我最初的映像中,语文课堂的时间老是显得很长,写了长长的教案居然不够一堂课使用。后来我渐渐明白,那是我把课堂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只顾从头讲到尾而不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后来我注意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其停顿、思考。可又渐渐觉得某些问题根本不需要学生停顿、思考,这样做反而让学生毫不用心,无所事事。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渐渐认识到,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地休止停顿,有意识的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对问题的思考。有时后可以在课堂上故意设置矛盾,引起学生的争论,由争论寻求一至性的理解。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师情感亲和力、个性吸引力、到的感染力、知识“臣服”力都至关重要。大学课堂的各环节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为了强化学生的文字能力,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要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相应的基本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易前伟.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

[2]徐国莉.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语文建设,2014,(17).

大语文课堂范文第2篇

语文教学更注重其实用性以及工具性,大学在选用语文教材开展语文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其学科定位,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以及想象力,从而让高品位的写作与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要把握语文学科的正确定位首先应选择一些思想内容高尚的语文教学,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不断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文精神,比如可以选择孔子、孟子、李白、苏轼等的高品质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选用的语文教材能够向学生传达一些为人处世之道,通过学习一些列传以及自传等文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写作个人自传以及个人履历的能力。最后,选用的语文教材要能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进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一)在实践中开展语文教学

在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感受与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社会实践以及外出实习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深入社会基层,通过观察来整合各种语文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毕业论文、个人简历、广播稿、通讯以及消息等各类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通过对这些实用性较强的文体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水平,进而不断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语文教学

现代大学一般配置了很多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比如计算机、电视机、幻灯片以及录音机等,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把一些比较抽象的口头转述或者语言文字表达等转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具体的、形象的以及直观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增强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在一个比较活跃、轻松以及富有激情的环境氛围中开展,有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到大大提升。

(三)通过开展各种辩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时代,大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言表达练习必须要成为大学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可用以下方法,第一,分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指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老师再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与查找资料等来完成任务。第二,开展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等。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激烈的辩论或即时演讲中可以使其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来优化教学过程

(一)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运用语文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来不断认识、改进与完善语文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难、偏差、困惑以及障碍等,进而使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更专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大学的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不断优化大学语文教学流程

大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来充分体验并认识各种语文知识经验,并把语文知识和人类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追求用最少的精力及时间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最大提升。这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创新,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其教学流程。要优化语文教学流程,教师必须要在开展语文教学之前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任务、教学规律以及教学原则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来对语文教学课堂有一个明确、清晰以及全面的安排。教师只有在授课之前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把握,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做好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工作

大语文课堂范文第3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生”这个学龄段学生的好奇心也很重。今天演艺界流行“绯闻炒作”,一条微博“艳照”就可以使“文章”成为全国人的话题。那么大语课堂中,我们也不妨适度的来点“绯闻”。比如说,讲关汉卿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时,我先抛出一个观点: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淫诗”。并简单分析此观点不是空穴来风。首先,文中最经典的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中,“铜豌豆”本就是元代妓院对老嫖客的称呼。其次,文中还频频出现如“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这样的句子,更把嫖客嫖妓的“淫荡”细节勾勒出来。“那它是否真是淫诗呢?”我要求学生带着这疑问在课下进行资料收集。对此,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兴致。之后的课堂上,经激烈讨论他们得出结论:它并不是淫诗,而是巧用“双关语”。关汉卿生活的元朝初年,蒙古统治阶级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残酷压迫,“人分四等”、“八娼九儒十丐”、“不设科举”。这些正是统治阶级试图灭亡汉族中孕育国家栋梁的知识分子阶层的阴险伎俩。而我们的“曲圣”关汉卿,放弃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清高,和社会下层人士“打成一片”。用“我是一颗铜豌豆”向统治阶级“宣战”:你不让我活,我却活得很好很灿烂!我要和妓女与艺人一道,不怕压迫,奋战不息,至死方休!经过前期的铺垫和后期的讲解,学生对该文的兴趣明显提高。

二、用作者的“痛”解读文本的“喻”

古诗文中很多事关政治的“隐喻”,不去曝光当时的政治黑幕,还原作者亲身经历的“痛”,很难使学生真懂。必要的戳戳“痛”处,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妙方。如讲辛弃疾的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如果直白的解释说:作者辛弃疾因多年报国无门,借此词抒发心中的愤懑。词中“春”喻国家的强盛,“画檐蛛”喻一直努力复国的作者本人……会显得艰涩,难引起学生共鸣。如若以学生熟知的“历史之耻”开讲,以作者“人生之痛”阐释,就会有不同的效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一起“国耻”——“靖康之耻”(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主人公“郭靖”、“杨康”的名字便由来于此):公元112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攻破北宋都城,俘虏了徽宗、钦宗父子,以及皇族、后妃、朝臣共三千余人北上为奴。对国家而言,它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奇耻”。而这之后的南宋小朝廷,以长达152年的历史“偏安一偶”。皇室羸弱,奸相当道。背刺“精忠报国”的爱国名将岳飞,最后的下场竟是“冤死狱中”。此时质问学生:“作为中华儿女,对这段历史你感到耻辱吗?”学生纷纷表现出愤怒,这时趁势带入辛弃疾的“人生之痛”:他在岳飞冤死之前两年,出生在沦陷的北宋旧土。亲眼目睹汉人被金残暴奴役后,立志恢复中原。25岁时,他带着两千义军投奔南宋,幻想从此开始报国之路。谁料羸弱的南宋朝廷并无北伐之心。转眼十七年过去,他才恍然醒悟自己的天真和绝望。但国家在他心中毕竟虽“恨”尤“爱”,所以他在《摸鱼儿》中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并诅咒妥协偷安的权臣,其命运将如玉环飞燕般没有好下场。这样讲述下来,学生们多半能带着情感领悟到诗词的真谛。

三、回顾“国耻”看清新诗的“朦胧”美

中国现代新诗之中,很多反映爱国情怀的作品写得极度含蓄、朦胧。不深挖它深层的“家之痛”、“族之恨”,很难讲明白。如戴望舒的《雨巷》,在中学课本中普遍出现过。而多数的大学生仍将它记为“情诗”,而非“爱国诗”。并不是他们不懂“爱国”,而是太多中学语文老师浅尝辄止,没参透诗歌背后的“国耻”。在这里,我们来简单回顾那段历史:孙中山推翻腐朽清王朝后,中国并没有立刻走出黑暗。又先后经历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国民政府黑暗统治……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使中华儿女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诗人戴望舒,正是在这之后不久参加了共青团,投入党的宣传工作。然而,1927年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的“四•一二”;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也被迫避难在松江朋友家。“‘曙光’消失了,希望又在哪里?中国的明天到底会怎样?爱国青年到底如何做才是对的?”他的心中一定在挣扎。讲到这里,我再问学生:“《雨巷》是戴望舒在松江避难时创作的,他又因《雨巷》的发表在诗坛成名,甚至被称作‘雨巷诗人’。那样的时代下,那样的处境中,他真会咏叹爱情并以爱情之名出名吗?”这时再解释:“雨巷”、“独行者”、“丁香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学生就一下明白了。

四、结语

大语文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材强化了单元整合,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组织单元课文,因而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高度的整合。这就为教师的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有利条件,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着眼,将单元内的课文、语文园地、习作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单元导语,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很多相通之处——共同指向单元教学目标,即单元导语。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导语,也就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不仅指向学习内容,还包含一定的方法论,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导语中包含了三项内容:一是内容提示“一花一鸟总关情”,它揭示了单元“万物有灵”的主题,教材依据这个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四篇课文;二是单元语文要素,即“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材编排的几篇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白鹭》一文通过对白鹭的写意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落花生》一文抓住花生的特点,揭示了做人的道理等;三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即“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巧妙地把习作同语文要素关联起来,从而使得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二、紧扣单元主题,实施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课文的,其中“语文要素”指向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而“人文主题”指向教学内容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以紧扣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以单元导语中提示的教学内容或情感主题为核心,把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等教学因素渗透于教学主题之中,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感知与学习中,水到渠成地达成一系列学习目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导语中的“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一句揭示了单元主题——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纯朴的情感和质朴的哲学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民间故事”这个主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作品,虽然民间故事大多都同人们的生活相关,但情节常常充满幻想与夸张,包含很多超自然的成分,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获得更多传统文化的滋养。

三、整合学习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在采用大单元教学时,除了可以利用“单元导语”和紧扣“单元主题”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还可以从学习方法入手,通过整合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在整合学习方法、设计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达成单元教学的人文目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它们都以父母之爱为主题,把亲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人文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整合学习方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品读文中特定的场景与细节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可以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还可以把课文教学同小练笔、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内容关联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科学整合教材,创造高效课堂

一说到大单元教学,很多教师心中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大单元教学就是把同一个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全都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教学。虽然这种理解符合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偏差。在整合教材时,教师可以把同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整合在一起,也可以只整合其中最为接近的篇目,构成大单元教学中的“小整合”,这样可以让教学目标更集中,课堂教学更高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古今人们的读书方法与感悟。其中《古人谈读书》是文言文,介绍了古人读书的三种态度与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是现代文,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介绍自己读书与写作的方法,阐明了从中领悟的道理。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两篇课文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批注、写读书笔记、画结构图等方法,了解两篇课文提供的有关读书的信息,从而对选书的标准、读书的类型和感悟的道理等几个方面对读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提升学生梳理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五、打破单元限制,进行跨越整合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可以打破单元的限制,把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同其他单元,甚至是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更大的单元教学模式。在进行跨单元整合设计时,教师需要确定一个科学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可以是语文要素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主题方面的,还可以是学习方法方面的。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要以教学单元中的课文为核心,实现课文教学功能的迁移,从而形成“子母文教学”,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母文”教学。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四篇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这些课文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刻画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形象。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以打破单元限制,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教学。例如,可以同本册书的第八单元进行整合,第八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教师可以以主题对比的方法将两个单元进行跨越式整合,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初步感受“神话故事”与“历史传说故事”在写作方法和人物形象刻画上的异同;也可以以文言文为纽带,把第四单元中的《精卫填海》同第八单元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整合,通过整合教学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总之,大单元教学是以某个教学目标为核心,对单元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合教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既定的单元目标,在单元总目标的统领下开展单篇深度教学,从而实现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卫红.体验式研训:为大单元教学设计赋能[J].江苏教育研究,2020(26):31-34.

[2]肖笛.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4):32-33.

大语文课堂范文第5篇

数学化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本文就如何应用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分析,希望由此可以改变小学语文灌输式教育的格局。

关键词:

数字化资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数字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分析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应用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数字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的必要性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相当于将小学语文课堂放置到更加大的数据资源库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小学生知识框架结构,继而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调整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迎来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格局。详细来讲,数字化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而言,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学素材,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利用,这对于课堂内容的优化设计而言,是相当有价值的;其二,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方式而言,数字化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使得学生和教师融入到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由此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其三,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符合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得课堂在更加理想的情境中开展,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而言,是本有帮助意义的;其四,数字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可以使得小学生接触到更加多的内容,无论是当前前沿的科技,还是经典名著,乃至是社会热点,都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中去,而这对于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从上述几个角度来看,实现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并非是简单的相加的问题,其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由此明确实际课堂创新的方案,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高效性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小组学习采取“一、二、三、”的操作模式进行管理。“一”指一张任务单,它需要从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出发,学生依据任务单单上的内容,依次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二”是指知识双向的交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对其他同学提出的看法给予意见或建议,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三”是指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步骤。有了前面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这个阶段的基本形式为:将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汇报预习情况,进行展示交流。多开展一些互动的活动,让老师和学生从互动学习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达成新的目标。反馈这一个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前期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测试。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组低19课程《乌鸦喝水》课程教学为例,此课程可以以多媒体的辅助,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手法,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身穿黑袍子,长了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去猜测,这个动物是什么动物,由此引入到此次课程;带领不同小组进行此次课程生字的学习,熟悉其读音,要求小组成员跟着朗读声音来学习和模仿,接着在PPT上展示下列的图片,要求各个小组找出图片里面的汉字,并且能够准确读出来,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找到最多的汉字,并且读出最多的词汇。接着,以动漫视频展示的方式,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整个故事,看看哪个小组的演绎最好。最后对于每个环节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归纳,找到缺陷和不足,去进行不断改善和调整。

2.分层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操作策略,根据学生的类型和接受能力来分类,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要求也不一样,以及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第二层次为发展目标,这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小学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合理地将语文知识结合到生活中。第三层次为提高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前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由于每个班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以人教二年级第七组34课程《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发现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不同,此时就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在给予学生布置在线测试任务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其题目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类型,以熟悉此次课程内容和文章中的生僻词汇为主导的题目;发展类型,主要以文章中新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应用为主导的题目;开放类型,给予学生布置想象类型的题目:以小蝌蚪长大了为题,进行小故事编写等。在此过程中应该做好不同学生的分流,保证其拿到的题目是符合其学习特点的,由此才能够展现出信息技术服务于分层教学的效益。

3.自主学习探究法

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依托一个平台,激活两个作用,,提升三种能力。围绕一个中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一个平台是指,学校开发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考虑到各个关键因素,依托这个平台来有效结合。激活两个作用是动力,这两个作用分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能够相互关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使教学模式得到改革。提升三种能力是目标定位,这三种能力分别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这三种能力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得到提高,是达到模式的基本标准。以人教版语文课程《丑小鸭》教学为例,其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去看待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此次课程教学可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帮助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开展:利用信息资源,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阐述丑小鸭的苦恼,并且丑小鸭可以向小学生们求救:请问,我为什么是这样子?你觉得我丑吗?我的兄弟姐妹们为什么都不一样?在这样第一人称的故事情境中,小学生的同情心会被激发,进而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跟随着问题不断去探究的时候,课文的内容也渐渐被学生所掌握,由此就可以保证实际课程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变,教学效益更加理想,教学互动效果也更加明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的价值,积极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去,实现自身教学技巧的不断总结和归纳,而这些对于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会得以不断展现,由此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汪赛.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98.

[3]宋盈盈.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延安大学,2014.

[4]张霞.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No.62719:61-62.

友情链接